当前位置:首页 > 站长文集 > 肖永成 > 详细内容
现代化不仅是现代“话”
发布时间:2012/12/28  阅读次数:760  字体大小: 【】 【】【

       现代化不仅是现代“话”

       这仍然是一个有关中国基础教育的话题。

       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邓小平同志视察北京景山学校时曾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即是响彻全国的“三个面向”。后来有关我国道德建设问题,也出现了“立足传统,面向现代;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立足当今,面向未来”的“三个面向”。我们暂且不说后者,就前者那伟大的号召已28年过去,它在中国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上到底产生了多大的影响?乍一问,你若不是专业人士,还真不好回答呢。不过,真要我实话实说,倒真是多年来一直呈现有“三个面向”,那就是“面向考试,面向绩效,面向钞票”。

       那么,教育就没有贯彻“三个面向”吗?当然不是。就第一个“面向”来讲,市面上的东西就不少,什么“先进理念”,什么“探究活动”,什么“课堂架构”,什么“教学革命”等等等等,林林总总,不断翻新,层出不穷。这些貌似很现代的东西,若问对我国的基础教育起到了多大的促进作用,我还真没有回答这个问题的水平。但我作为一个三十年教龄的教育工作者,直觉告诉我,很多名流大家教育教学上的现代化理论,也只不过是停留在现代“话”的平面上,现身说法也好,成果推广也罢,更有那著书立说者,四处鼓噪,名传天下,好评如潮,掌声哗哗。如果说他们是“纸上谈兵”我不够资格,但实践和时间的验证最能说明一切,目前中国基础教育面临的许多尴尬局面,就是对那些只会说“现代话”的行家们莫大的讽刺,用“神马都是浮云”来评价那些曾一度兴起,又一度衰落的这理论那理念,是再好不过的了。

       我们应该认识到,只会说现代话,或把现代话扩大、提炼、拔高而博得名声的所谓现代化理论是不可靠的。因为,真正的科学成果是被世人公认的,是不需要用“硬性的手段强力推进”的。BP机一度也很先进,但它让位于手机就是人们自然地选择,并没有谁下文件,做广告,接受比承受更重要。那种一口现代腔,满嘴现代话,把教条主义正宗化的姿态,实在让人不可思议。因此,我认为------

       1、现代化是一种长期目标行为,而现代话是一种短期目标行为

       众所周知,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是具有前瞻性的,他不仅是我国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而且为民族复兴大业指明了方向,只有把现代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融进教育教学之中,学生才能感受到现代教育的气息,这是一种具有重大意义的长期目标行为。而在实际工作中,很多教师在一些所谓的新理念的引导下,习惯于表达几句现代话来应景,用贴标签、搞装潢式的课堂语言和形式来诠释自己的现代素质,以便在检查考核时起证明作用,这纯属一种十足的短期目标行为。

       2、现代化是实现中采取的态度,而现代话是现实中采取的态度

       教育面向现代化,是一种教育上实践活动,它始终在折射着现代文化的魅力,彰显着人类的智慧和力量,是教育工作者不断学习,孜孜以求,坚持不懈的工作态度,它是一种处于实现中的工作方针。而现在教育教学上流行的程序式的现代“话”,着实是一种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假若你不现实一点,给你就评不了分,你不仅过不了关,而且更要命的是在考评中你下不了台,以至于纷纷把符合现代理念的套话,写在本上,说在嘴上,贴在挂图上,打到屏幕上,以达到留在记录上,存在档案上,自己记心上,量化能用上。          

       3、现代化是利人策略,而现代话是利己策略

       教育面向现代化,归根结底是培养人的问题,什么样的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不同的人表现出不同的人格和人性。培养人是社会科学,它需要科学的培养观和培养的科学观,因为面对的是人,就可能有差别,关注人的差别就是利人的科学策略。而现在的所谓的“革命理论”,搞什么三查四清五过关,完全忽略了人的智力差别因素,毕竟一班学生不像一畦菜苗那样,在同等条件下,菜苗可以长得绿油油、齐刷刷,而学生的表现却各不相同,这就是科学规律。说到底,用现代“话”来代替现代化的说法和做法,无不反映着一些人的名利观,我不明说,有见识的人也能看出来。

       4、现代化呈现了教育的繁华,而现代话反映了教育的浮华

       教育面向现代化,使我国当代教育出现了繁荣的局面,科技在发展,潮流在涌动,教育也在前行。虽然国家的基础教育还比较薄弱,但现代化的春风还是微微地吹进了校园,它打破了往昔一潭死水的平静,使师生感受到了空气的清新。可曾几时,这种波澜不惊的现代气息,不能给一些人带来满足感了,于是就有了一浪一浪的“理念”,一拨一拨的“模式”,一轮一轮的“拔高”,一茬一茬的“验收”,全然不顾老师的无所是从和学生的一脸茫然。这种在基础教育上的超现代“话”表现,既包含了以行政手段去扼杀教育规律的野蛮,也蕴含着为逐名求利而营造的浮华,其最终结果不是被批判就是被否定。

       本文纯属个人见解,不妥之处,请予以谅解并指正。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3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