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作品 > 听读观感 > 详细内容
千年一叹(韩海萍)
发布时间:2023/10/21  阅读次数:105  字体大小: 【】 【】【
  

千年一叹(中牟县第二初级中学 韩海萍)

窗外阴雨蒙蒙,我开着电脑,放着《千与千寻》里的插曲——忧郁的钢琴曲,然后把桌面换成了刚刚才从网上下载下来的壁纸,是一个天使,脚下是花瓣组成的云朵,远处是月球,表面凹凸不平,反射着银色的寒光,紧挨着的是一座城堡,我宁愿把它当作是天堂,还有和平的使者绕着它飞舞。整个画面,没有浓重的色彩,全是淡淡的素雅,安琪儿的翅膀飘落下几根雪白的羽毛,像是经历了几个世纪的磨难,终于,湮没在现代的喧嚣声中,只有那灰白的背景似乎还在坚持着曾有的浪漫辉煌。

我一直相信,读书是需要氛围的,一切安排妥当,才捧起心爱的《千年一叹》,抚摸着那凹凸有致的题目,左侧像是埃及古老的象形文字,右侧是我们古老的书法,一切都浸着沧桑。接着,翻开书,才终于坐下,安心地追随着余秋雨,到达几个世纪前的繁华文明,进行访问。

第一站,希腊。

对于这个地方,有太多的眷恋。梦中一直还萦绕着雅典奥运会开幕式时那梦幻的浪漫。真的太爱太爱,爱着希腊的一切,和平,美好,坦然,从容,就像余秋雨眼中的爱琴海,“浩大而不威严,温和而不柔媚”。即使在读到希腊人遭到土耳其的侵略时,即使在看到拜伦的《唐璜》中悼念希腊的篇章,虽然心在强烈地颤抖,可依然不愿相信,希腊,曾经沦为他手,希腊的人民,曾经忍受着遭人统治之痛。

第二站,埃及。

我对埃及的印象仅仅就是金字塔而已,想到它,激动得不能自已,曾经和朋友商量着还要去埃及寻宝呢。可现在,我没有半点的兴奋,心痛得压得手甚至写不成字。刚读到埃及时,我很奇怪,为什么埃及人称中国人为“兄弟”,他们对中国的亲切感好像中国就是他们的故乡,可实际上,埃及对于我们来说却太遥远,太陌生。继续读下去,我终于明白,他们为什么这么热爱中国,为什么余秋雨的这本书称为《千年一叹》了。因为,中国和埃及,有着太多的相似,生于同一时刻,埃及的诞生同时也是我们祖先黄帝的诞生。同样,我们都拥有辉煌的历史,上下五千年,无人能及。我读到这样一句话:“两种古老文明见面,不能让年轻的国家笑话。”感到莫名的默契。这是只有中国和埃及才能说出,才有资格说出的话啊。可是,就是这个曾经让气焰熏天的拿破仑都感到自己渺小的伟大国度,如今,却如此贫穷落后,危机四伏。到处都出没着恐怖分子,当听到埃及小贩抱怨说“自从那个事件之后生意不好,你们日本人有钱,买一点吧”时,终于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痛苦起来,这,就是曾经称霸一方的国度,这,就是曾与我们一样的伟大民族。难怪,在帝王谷附近有两尊石像,欧洲人把它们叫做门农,门农在每天日出时分会说话,说话时,眼中还会涌出泪滴,后来,罗马人前来整修了一次,门农就不再说话了,只会流泪。虽然有些迷信,但我宁愿相信,它们是有灵性的。

余秋雨说,它们在说“他们都走了。”是啊,都走了,一切总归要结束。突然担心起我们的伟大民族,经历了无数磨难,终于坚持到了今天,等到一千年之后,难道我们的文明也要被人像瞻仰埃及一样瞻仰吗?余秋雨说:“很难,除非遭遇巨大灾祸。”我想,也是,因为我们和埃及毕竟不一样。埃及的象形文字,至今无人能解,他们的文明仅仅只能瞻仰而已。可我们,早在公元前就已经统一了自己的文字,即使语言不同,信仰不同,可只要文字相同,就有相同的精神支柱。埃及的文明是神秘的,不被人了解的,可我们的文明却是清晰的,即使上个世纪之后,我们依然能读懂祖先在龟壳上刻下的甲骨文。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3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