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作品 > 听读观感 > 详细内容
假如没有战争……(马卫东)
发布时间:2023/10/16  阅读次数:109  字体大小: 【】 【】【
  

假如没有战争……(中牟县城东路小学 马卫东)

在和同事们的交流中,许多人推荐我去读《追风筝的人》,说这书中的故事非常感人。从书店把书买来,彻夜啃读之后也有种急切分享的感觉。因此,我也学一次东施效颦吧。说说我读过这本书的感受。

这本小说是移居美国的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写的,文笔优美、情节感人。书中把人性、道德、忏悔、救赎、勇气都呈现了出来,美丽中有残忍,屈辱中有坚韧,故事结局也耐人回味。

故事发生在70年代的阿富汗,12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情同手足。两人命运相似,阿米尔的母亲在生阿米尔时死于难产,而哈桑的母亲生下哈桑不到几天就跟着剧团人跑了,他们两个都是没娘的孩子。他们一起度过童年,尽管阿米尔比哈桑大一岁,但是两人的出身不同,是少爷和仆人关系,哈桑对阿米尔忠心耿耿,阿米尔在缺少父爱的时候,是在哈桑的陪伴与庇护下幸福的生活。

阿米尔上学了、喜欢读书写作,而哈桑一个字也不认识,整日里,和父亲干活伺候着阿米尔父子的生活,永远住在泥土做的阴暗的屋子,因为他们是哈扎特人,在阿富汗没有地位。阿米尔性格胆小、懦弱,理想是当作家,而哈桑虽不识字,但他机智、勇敢、性格坚韧,为了阿米尔少爷宁愿牺牲自己的生命。阿米尔的父亲对哈桑的爱护让阿米尔惴惴不安,比如,父亲会准确记着哈桑的生日,每年都有哈桑的礼物,还给哈桑治好了他出生时的兔唇。

小说写了他们许多童年的故事。最让我感动的一件事是在一次风筝比赛中,在哈桑的多次鼓励下,阿米尔赢得了第一名,哈桑为了追到象征比赛英雄的最后一只风筝,被恶少阿塞汗揍地伤痕累累,也不交出风筝,因为他承诺过少爷:为你,千千万万遍,他做到了。然而阿米尔偷偷躲在一旁,目睹了一切,却没有勇气站出来。他背叛了哈桑的友谊。父亲为此次胜利举办了宴会,奖励哈桑。这使阿米尔的心理承受着折磨。他害怕看到哈桑,仿佛哈桑知道他目睹了挨揍的整个过程而没有像哈桑保护他那样勇敢站出来,他要求父亲辞退阿里和哈桑不成,于是他把钱和手表悄悄放置在哈桑房间,并向父亲告发了他们偷东西。阿里带走了哈桑,回到贫民区,没想到阿米尔与哈桑这一次却是永别。

没过多久,俄军占领阿富汗,阿米尔父子逃难到美国,他体验了难民的生活,父亲又一次像大树一样庇护他,在美国,他念完大学,娶了美丽的妻子,父亲为了他却倒下了,在父亲的追悼会上,来了好多人,都是父亲无偿资助的穷人。

在美国,阿米尔出版了小说,成为作家,过上了优越的生活,他以为哈桑会在它的记忆中消失。可是二十年后的一天,父亲的朋友拉幸汗打来电话,他说自己时日不多,请求阿米尔回来,有事要托付。阿米尔终于踏上故土,此时的阿富汗已经被塔利班统治,处于水深火热的战争之中。阿米尔见到了已经奄奄一息的友人拉辛汗,拉辛汗告诉了他这里发生的一切,父亲逃难时,将自家的房子托付于朋友拉辛汗,拉辛汗体力渐渐不支,他于是千方百计找到了哈桑,那时阿里已经被塔利班的炸弹炸死,哈桑成家了,他有了一个可爱的儿子索拉博,他们一起回到了阿米尔的家,在哈桑心里阿米尔少爷永远是他最好的兄弟。可是塔利班的人看上了这座房子,要霸占它,哈桑为了保护好房子,誓死抵抗,敌人把他的脑袋打穿了。哈桑用生命践行了:“为你,千千万万遍”的诺言。哈桑的妻子也在战火中被打死了,年幼的儿子被送进了恤孤院,拉辛汗请求他收养哈桑的儿子索拉博,阿米尔听了踌躇不决,因为阿富汗此时战火纷飞,他害怕生命危险,也担心家人是否同意。拉辛汗告诉了他一个秘密,哈桑是他同父异母的弟弟,是父亲与仆人阿里的妻子所生,阿米尔的负罪感再次上升。也明白了父亲疼爱哈桑的原因。阿米尔在不断忏悔中,救赎了自己的灵魂。

阿米尔下定决心去寻找索拉博,从恤孤院得知他被塔利班的人带走,而带走索拉博的人是当年欺负他们的恶少阿塞汗,阿米尔与阿塞汗决斗,为了哈桑的儿子,他挨了揍,几乎奄奄一息,最终逃了出来,但是在收养索拉博的时候遇到麻烦,阿米尔已经是美国人,收养一个阿富汗孤儿要证明好多关系,此事拖了下来,索拉博感觉无望了。在阿米尔打算先把他送回恤孤院时,10岁的小男孩索拉博选择了自杀,因为他说:他已经厌倦了一切事情,想回到有爸爸和妈妈的身边去。幸亏抢救及时,索拉博被救活了,他们终于回到美国,阿米尔也向周围的人说明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小说的结尾是美丽的,也是残酷的,索拉博有了亲人,但他却永远沉默了,没有笑容,好似哑巴,尽管一家人很爱他,但他过早经历了生命中不该经历的东西,亲眼看到塔利班人用枪打死了父母,在恤孤院里缺吃少穿,他又遭受过性侵犯,让他的心灵倍受创伤。小说以追风筝结尾,是阿米尔为索拉博追风筝。然而,索拉博仍然毫无表情,看得让人心酸。

这本书的作者想告诉我们:战争是多么残酷,无论是俄军还是塔利班,杀死阿富汗贫民,就像踩死一只蚂蚁一样,战争带来的不仅是家园变成废墟、亲人的离散,还有人们心灵上永远无法弥合的伤痛。阿米尔从始到终的内心独白,揭示了人性的平等,每一个生命都应该被人们尊重。而血统高贵的人,也有灵魂丑陋的一面,看起来血统低贱的人,灵魂却是干净、纯洁的。面对苦难,道德的良知会唤醒善良的人。灵魂美与丑的挣扎,也终将回归到道德的底线。

谴责、忏悔、救赎都不能挽救战争给难民带来的伤害,人类什么时候才能远离战争,懂得珍爱和平?

假如没有战争,追风筝的孩子又会是什么样的呢?应该是快乐,自由,满面笑容的吧?总之不会是毫无表情吧?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3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