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作品 > 听读观感 > 详细内容
高适:谁是我的“一字之师”?(汝南县梁祝镇陈冲小学 秦浩)
发布时间:2024/1/8  阅读次数:609  字体大小: 【】 【】【
  

高适:谁是我的“一字之师”?(汝南县梁祝镇陈冲小学 秦浩)

自古文人相轻,然而也有一些人英雄相惜,相互成就。比如“僧敲月下门”的贾岛和韩愈,“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的齐己与郑谷,因为“一字之师”传为佳话。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也有这样的“一字之师”。他任两浙观察使时,奉命到浙东台州(今浙江省临海县)去巡察。路过杭州清风岭,正值初秋,便想上去赏玩一番。不觉天色已晚,便叫随从去庙里打点,当晚在僧房留宿。

晚饭过后,一轮明月高悬中天,清光四溢,树影婆娑。高适兴致勃发,便走出庙门赏月观景。他站在庙前朝山下望去,只见在月光的沐浴下,白墙黑瓦,树影摇曳,银光闪烁,澄江如练。此情此景,真是别有一番风味。回到房里,高适想着白天的感受和方才赏月的风味,不觉诗兴大发,就叫随从掌灯研墨,他于墙上题诗一首:

绝岭秋风已自凉,鹤翻松露湿衣裳。

前村月落一江水,僧在翠微角竹房。

第二天清晨,高适就离开清风岭,外出巡游去了。正好途经钱塘江,又时值月落。他仔细观察江面,只见江水随潮而退,从两岸的水痕看,江面只有原来的一半。这时他才想起,钱塘江是随潮汐涨落的,月升时江水随潮而进,江面顿宽;月落时,江水又随潮而退,只剩半江。这样一来,他在僧房的题诗中写成“前村月落一江水”,岂不是不符合生活的真实吗?他后悔不该把看见月到中天的江水当成月落的江水写入诗中。他很想马上回去把墙上的诗修改一下,但因为要忙着赶路,只好把这件事暂时搁一搁。

过了一个月,高适再次路过杭州清风岭,他特地来到大庙的僧房,准备修改题诗。谁知抬头看见墙上的题诗时,不由得大吃一惊。原来那句“前村月落一江水”的“一”字,不知被谁人添上几笔,改成“半”字了。笔迹看来尚新,大概是不久前写的。高适心里暗暗纳闷:不知是哪位高手竟与他的想法不谋而合,一定要请教请教。于是,派人请来老和尚想弄清事情的始末。和尚战战兢兢答道:“三日前,有一客经过,读后称此诗佳矣,但‘一’字不如‘半’字,他改后便去了。老僧当时拦止不住,望大人恕罪。”高适听完,微微一笑:“他改得好!改得好!可惜我晚来三日,良机错过,遗憾!遗憾!”说完,就告别老僧,怅然下山。

相传,为高适修改题诗之人正是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两人因此结为至交。但是,稍加思索就可以明白这实在是一个美丽的误会:骆宾王大约卒于公元684年,而高适生于公元704年,发迹时已经四十多岁。二者生平相差甚多,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事。也许是后人觉得能给大诗人高适当老师,一定不能是籍籍无名之辈。恰巧骆宾王晚年行踪成谜,又有传言他落发为僧,被当成高适的“一字之师”也就顺理成章了。

历史的真相虽已无从考寻,但古人身上这种严谨治学、尊师重教的美好品格却历经千年不朽,值得我们每一个人传承和学习。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4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