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作品 > 故事回忆 > 详细内容
露天电影(中牟县韩寺镇第二小学 花传盛)
发布时间:2022/5/11  阅读次数:164  字体大小: 【】 【】【
  

露天电影(中牟县韩寺镇第二小学 花传盛)

身无长物,家里倒颇有一些盗版影碟;如果有合适的对象,我乐意聊一聊喜欢的影星,对费里尼呀库布里克呀科恩兄弟呀什么的,也能冒充内行地说道上几句……这种对电影爱屋及乌的感情是从小时候培养起来的。

在七十年代的乡村,看电影是孩子们的盛大节日。那时候,乡村文化生活贫乏,唱主角的是河南坠子;在昏黄的“马灯”下,盲艺人哑着嗓子催眠似的唱。我们期盼着村子里一月才可能放映上一回的电影。

放电影往往在打麦场或者我们的校外操场上。下午一放学,我们就来抢地盘;如果是夏天,可以席地而卧,边嬉闹边有一搭没一搭地看——反正放映的往往是看过多次的老影片。“老三战”(《地道战》《地雷战》和《南征北战》)看过十几回,《青松岭》看了无数次。正片之前还有所谓“加演片”,是 “科教片”和“新闻片”;有一部讲农用手扶拖拉机的“科教片”《多面手》,有两年几乎是每场必映。每次放映时听到熟悉的音乐,大家都会失望地叹气,满场“唉”声。但是下一回大家仍会重燃热情,乐此不疲。

同一部电影看的遍数多了,角色的台词大家都耳熟能详。放映到某些情节时,常常是银幕上下一齐说台词,气氛相当热烈:乏味的影片带来了生动的效果。

孩子们图的是热闹,是波澜不惊的生活里这个小小的改变和新鲜。

我们还常常跑到外村看,最远时到过十几里外的村子。有时会有惊喜。

像阿尔巴尼亚影片《伏击战》朝鲜影片《火车司机的儿子》等,就是在外村第一次看到的。《伏击战》中用小甲虫当作汽车分析敌情的画面,我的同龄人大概都还记得。

某年深冬的某一天,我跟着大孩子去七八里外的赵集村看电影。那也是第一次看《侦察兵》。我解放军侦察员改扮成国民党军官查看他们的防务;男主角戴着雪白的手套,用食指和中指往炮筒子里一摸,伸出手来“温而厉”地训斥:“你们的大炮,是怎么保养的!”“麻痹,麻痹!太麻痹啦!”王心刚的举止那真叫一个“帅”。把我们给迷死了!

看电影的乐趣不仅仅在影片本身。乘兴而去的期盼,余兴未尽的归途欢歌,都让人回味。我们村号称是全县地势最低处,当年的“南大洼”到处是纵横的水沟。那晚月色皎洁,回来的时候,我们沿着水沟一路滑着冰回家。

那静谧月夜里的笑歌声至今还在耳边飘着呢。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3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