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站长文集 > 肖永成 > 详细内容
嚼得菜根 做得大事
发布时间:2024/5/17  阅读次数:22  字体大小: 【】 【】【
  

嚼得菜根 做得大事

甲辰龙年53日,我到南京鼓楼医院复查头部手术情况,因为排了第一号,加上术后恢复很好,坐诊专家徐武主任短暂望闻之后,判定我手术效果很理想,并嘱我注意休息。我心情愉快地走出了医院大门,一看时间,才上午8点零几分,心想,与医院一路之隔就是南京大学,何不到南大校园看一看呢。

到了南大门口,向门卫说明了情况,我就进了校园。由于不熟悉行走路线,走着走着,抬头一看,竟走到南大的学生餐厅门前。我虽然没有看到南大校园里的文化遗存,但看到南大的学生餐厅入口,就瞬间被吸引住了。因为我看到了餐厅门口有两幅标语,左边是:“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右边是:“嚼得菜根,做得大事”。

“嚼得菜根,做得大事”这8个字深深地吸引了我。拿出手机一查,这句话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洪应明的《菜根谭》,意为能够吃苦耐劳的人才能成就大事业。后来,这一思想被南京大学的前身——两江师范学堂的学监(校长)李瑞清先生所采纳,于1906年定为校训。

“嚼得菜根”寓意深刻,它体现的是一种不惧艰苦、吃苦耐劳的精神;一种尊重客观规律、坚持脚踏实地的智慧;一种宠辱不惊的修养和锲而不舍的品质。“做得大事”则是指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去面对和解决各种复杂的问题与挑战,从而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伟人毛泽东也曾说:“历来纨绔子弟考不出好成绩,安贫者能成事,嚼得菜根,百事可做。”对于这句话,许多政界名人都极其推崇并以身作则。 我想,“嚼得菜根”代表的是一种人生态度,即不论在何种环境下都能保持平常心,不过分追求物质享受和一时的得失功利,而是注重内在修养和精神追求。这种态度对于今天物质条件得到极大丰富满足的人们来说,尤其具有启发和教育意义。

正逗留间,看见一位青年学子朝我身边走来。我连忙打了招呼,并指着“嚼得菜根,做得大事”那条标语,让他讲讲个人的感悟。

这位青年学子姓徐,来自皖北农村。他说,南京大学原校长陈骏教授,曾连续12年给毕业的南大学子送行时,把这句话作为临别赠言。上世纪初,“嚼得菜根,做得大事”被用作南大前身的两江师范学堂的校训,当时就是期望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培养出中国社会急需的“救世之才”。“嚼得菜根”回答了怎样才能做大事的前提,那就是要有不畏艰难、吃苦耐劳的精神。陈校长之所以一直把这句话送给大家,目的就是鼓励同学们要吃得了“苦”,把艰苦环境作为磨炼自己的机遇,不怨天、不尤人,勇于到条件艰苦的基层、国家建设的一线、项目攻关的前沿,经受锻炼,增长才干;还要耐得住寂寞,修炼宠辱不惊的心理素质,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以高尚的人格、健全的体魄挺立在世人面前;还要勇于破解发展难题,善于攻克技术难关,在攻坚克难的过程中体会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境界;还要在成功面前继续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一往直前的精神和忧患意识,做到与时俱进,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青年学子的一番话,让我心潮澎湃,连连向他竖起了大拇指。如今,我青春已不在,回忆起自己的青春岁月,也算是“嚼得菜根”了,虽然没有做成什么大事,但也无悔于青春,无愧于时代。今生能无悔,足矣。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3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