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群 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4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号
两个“回答”(中牟县韩寺镇第二小学 花传盛)
这是回答提问“还有5个月退休了,为什么舍不得了”。下面是回答:
向老教师致敬!
其实我就是一名老教师,快53岁了。
一个人在一个职业中浸淫既久,都不期然而产生一种难以割舍的特别的感情。
先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啊。
看过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除了主人公和老瑞德,也都会留意到有一个叫布鲁克斯的老囚犯。当他收到假释令的时候,居然非常害怕接受即将离开监狱的现实。因为,他在这里生活了50年,也算是有学历、有“地位”。他无法想象自己在外边会怎样生存。最终,在出狱之后他还是选择了自杀。
大多数老教师也是这样。长期生活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所接触的多是单纯的孩子,每天重复着相似的工作,早已经与外界格格不入了。
他们的“舍不得”,也多是无奈何。他们无法想象,退休后的生活该怎样安排。
我的过世的父亲曾经是一位农村退休教师。在没有退休之前,他的生活忙碌而充实,身体也是健康的。每天放学之后,他会立即挎上篮子下地,给我们家的牛羊割草。农忙时节,无论是割麦子、出蒜、出花生,还是别的什么农活,他都是一把好手。然而退休之后,像长跑结束的人,很快就显出了委顿之相。特别是农闲时节,总是显得百无聊赖。不久就得了冠心病,于66周岁上心脑血管病发身故。
大家都慨叹,假如不曾退休,我父亲的身体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
老教师害怕退休,退休之后心理出状况,这似乎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有人说,这叫“退休综合征”。
我家邻居,也是我族叔的培松老师,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退休后的这三年间,为了打发无聊,也曾在县城先后换了几份工作。都是虎头蛇尾,做不几天就自动辞职了。问他原因,说是不习惯做其他工作。据她家的那位婶婶说,是培松叔和其他人话不投机,融不进教师圈之外的其他人群。
年后这十几天里,我呆在家里编文章。有时到门口“放风”时,会看到他一个人在我家门口晃悠。邀请他到家里来坐,他也不好意思打扰我。
我也能想象出,我自己将来退休之后的情景。
倒是虽然已经退休但又返聘过来的尚老师,仍然过得十分开心。昨天下午两次给我打电话让帮他整电脑。头一次是电脑硬盘损坏,开机蓝屏;第二次重装系统后忘了wifi的密码。
难道合该我们一辈子都待在学校里,永远不退休吗?
从其他单位退休的老干部或者职工,他们身上似乎没有出现这种类似恋栈的问题,退休生活要好得多。正月初十那天,我们村里住在县城的几位退休老干部,邀我一道策划编纂村志的事儿。席间已经是89岁高龄的德厚哥,喝了三小杯茅台酒,精神矍铄,兴致高的很呢!
教师退休后不可犯哪些错?
谢谢相邀!之前我曾经回答过“再有五个月就退休了,为什么舍不得了”——这是要把俺当做导师、顾问,为老同志指点迷津的节奏啊。哈哈~
网上看台湾综艺节目“龙兄虎弟”的老视频,其中有一期是主持人张菲和费玉清兄弟俩请来了他们的老爸张舞曦先生。当时,年过八旬的张老先生在张菲的引导下,兴致勃勃地谈起了养生的话题。他说作为老年人,应该讲究“三少”,就是“口中言少,心中事少,腹里食少”。张菲善于营造娱乐“笑果”,就给他老爸开玩笑,加上了一条“老婆要少”。
张老先生的“三少”高论,其实是来自唐人孙思邈的“神仙诀”;要知道,被后人称作“药王”的孙思邈可是一位大名鼎鼎的养生专家,他至少活了101岁。在那个时代,“人生七十古来稀”,如此高龄实属罕见。
退休之后的老人的基本需求是健康和长寿。
老教师也是老人,自然也应该认真借鉴前人养生的经验,去粗取精,然后身体力行。这个所谓“神仙诀”把“口中言少”放在首位,自有道理。
然而,"人之忌,在好为人师",这恰恰是多数教师的“职业病”。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课堂上,您是权威,甚至在某些时候,您专断一些也无伤大雅。就像张爱玲所调侃的:“在讲堂上海阔天空,由你发挥,谁打阿欠,扣谁的分数……”但是,退休之后,您就不能动辄就以老师身份去教训别人了。否则,尊重您的,可能会对您敬而远之;遇到对您“不感冒”或者此刻心情不好的,说不定会立马给您个台上下不来。何苦呢!
写到这里,忽然发现此刻我自己正在“犯错”“犯病”!人苦不自知,医者不自医。
稍感安慰的是,我文字写在这里,您可以选择“看”或者“不看”。并没有威胁谁来就范。哈哈~
既然如此,我就多写几句吧。
如果说“身体健康”,是退休老人身体方面的基本需求,而做到“不犯错”,就是一个较为高级的道德境界了。
说来也巧,昨天才结识的一位前辈,倒恰恰从正面树立了一个可效法的楷模——他的故事告诉我,退休之后还应该追求精神的富足。
这位前辈是先父的老同学,今年76岁。他曾历任县多个局委的正职,在任上有口皆碑;烈士暮年“退而不休”,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文史研究诗词创作中——我刚刚查询资料得知,老人于63岁开始写作《巨儒冉觐祖》,历时两年后,这部近30万字、材料详实、文采斐然的著作于2007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该书因深掘文化遗产,展示了该地较为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提高了其文化品位,而广受读者赞誉。2015年,时值抗战胜利70周年,老人又以古稀之年,笔端饱蘸激情写成了洋洋六千言的韵文《抗战赋》,并获得了国家级征文的金奖。
打开老人的赠书,一张字条飘落下来——原来是他再次阅读自己著作时发现的“错别字或拟改处”,对老人更是敬佩不已。
他在《书斋吟》一诗中写道:寄寓东楼纰漏斋,风雷日月壮襟怀;陈帧斗室增新卷,疏木花池拭旧苔。心性难随年岁改,门扉总为朋友开。惟将余烬温诗韵,点点灵犀入句来。
“不动摇、不懈怠”是他的座右铭,他说要与我们共勉。我谨遵教诲。
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群 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4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