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作品 > 多彩故事 > 详细内容
奶奶的故事(汝南县张楼镇神州泰岳希望小学 孔得方)
发布时间:2023/3/17  阅读次数:99  字体大小: 【】 【】【
  

奶奶的故事(汝南县张楼镇神州泰岳希望小学 孔得方)

一颗斑驳的老槐树静静地站在门口,阳光透过它稀疏的枝丫慢慢洒下。院门是开着的,我悄悄走了进去。熟悉的小院里长着几株稀稀落落的野草,南瓜秧几乎爬满了院子,一直攀上了低矮的墙头。灶屋也没关门,但门框上的蛛网告诉我没人再进去烧火做饭了。堂屋的门半开着,里屋传来电视的声音,是熟悉的电视剧《包青天》。我径直走到里屋,奶奶坐在床边的椅子上看电视,带着老花镜。我背着光进来,她打量着我,因为晃眼没认出我来,直到我叫了声:“奶!”

“咦!是俺孙子回来了!”奶奶说着摘下了眼镜,慈祥的笑容如同窗外的秋阳。

“你咋还戴上眼镜了?”

“我这边的眼看不见。”奶奶皱巴巴的老手揉着右眼,接着说,“但我一听声音就知道是你。”

我这才想起来,奶奶那只眼有点小毛病。我们俗话叫“攀筋眼”,就是眼球上长了条筋一样的东西。年轻时影响不大,到了老年就看不清东西了。

奶奶八十多岁的身体毛病挺多的,尤其是腰椎、大腿那一块,里面的骨头上打着螺丝。现在下床活动要靠拄拐,想到院子里就得坐轮椅。奶奶说几次想到我家去,拄着拐走不远就走不动了,只怪山里的路太崎岖难行了。我家在村东头,是祖上的老宅,奶奶家在村西头,屋后是大伯家,都是分家后建的。“东头”“西头”就成了我们大家族对我家和大伯家的称呼,颇有《红楼梦》里宁国府、荣国府的味道。奶奶走过最多的路大概就是这连接东西两头的弯路了吧。我对奶奶说村里马上要修路了,到时候别说东头、西头了,天气好的话,坐着轮椅我可以一路推你到嵖岈山去。

       奶奶最远去过青海。那是1960年的时候,信阳专区组织了大批青年远赴青海垦荒,奶奶便是其中一员。因为奶奶家里实在是太困难了,没吃没喝,这次垦荒便是一次人口迁移,从此家里少一个吃饭的,对奶奶来说也是一条活命的出路。近百辆军用卡车浩浩荡荡地开赴西北,车厢里的人无精打采地看着外面越来越荒芜的环境。过了黄河,很快就来到了无边的沙漠。奶奶说那里的树都只有树冠露在外面,底下的都埋在沙子下面。到了目的地,很多人都不愿下车,尤其是奶奶这样的姑娘们。但是最后都下了车,并且一待就是三个年头。青海的环境很恶劣,干冷干冷的,每天早上井口都会结上一尺来厚的冰,中午才化开。风沙很大,吃饭的时候不能端着碗在屋外。开的荒地里只成土豆,其它粮食成不了。而且土地种过后一年比一年差,在第三年的时候,留的土豆种都不够了,快被吃光了。然后奶奶这批人就回到原籍了。

1962年春,奶奶从青海回来了,回到了遂平县玉山街北的家里。家里依然是穷得揭不开锅,连茅草屋屋顶都全是窟窿。

初夏,奶奶经亲戚介绍,与爷爷见了面。爷爷虽然初中没毕业,但也是个读书人,当时在玉山街做个文书,也算是有头有脸的好工作。爷爷家在西山也算是名门大户:我太爷(爷爷的父亲)钻研易经八卦,能掐会算,人称“孔先生”;我大爷爷(爷爷的大哥)也是远近闻名的“孔先生”,曾经跟着魏朗斋在嵖岈山农校教过书;我二爷爷(爷爷的二哥)是解放军的营长,参加淮海战役时立过大功,后来远赴西南解放拉萨。这样说来,爷爷算是父子弟兄里最一般的了。

见过面后,我太姥(奶奶的母亲)对媒人说:“这个孩儿看着也中,就是脸色黄,是不是有病啊?”

“没有病!他就这个颜色。”媒人还说,玉山街是平原,穷得很,地里的庄稼没收成,连烧火的柴禾都没有。嫁到西山沟里,都不用指望地里的庄稼,光靠山上的柴草都能让一家人不愁吃穿。奶奶家缺的就是这些。粮食没有,柴禾没有,连修屋顶的茅草也没有,爷爷家是有吃有喝,柴草满坡。于是迫于生计,奶奶家的人都同意了这门亲事。

我的奶奶从此就在西山沟里扎了根。

奶奶给我讲述着她的故事,沟壑纵横的脸庞就像门口斑驳的老树。“我要给你讲啊,三天三夜也讲不完!”奶奶笑着说。是啊!我只愿奶奶的故事永远也讲不完。

孔得方 写于2022年秋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4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