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作品 > 故事回忆 > 详细内容
齐云轲专辑 3篇
发布时间:2022/5/7  阅读次数:186  字体大小: 【】 【】【
  

齐云轲专辑 3

  

【故事回忆】

《山河月明》:朱棣称帝后,为何再没有生出一个孩子?

《山河月明》:颜真卿后人在刘邦故乡誓死与朱棣叛军对抗,结果呢?

《山河月明》:朱棣夺位后,是怎样对待建文帝家人的?

  

《山河月明》:朱棣称帝后,为何再没有生出一个孩子?

电视剧《山河月明》的热播,让明成祖朱棣的一生再次成为热门话题。走近这位传奇帝王,笔者发现一个奇特的问题:朱棣夺取侄子建文帝的皇位后,再没生下一儿半女,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一、后妃子女

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六月,燕王朱棣带领他的所谓“靖难军”攻入南京城,夺取了建文帝的皇位,成为了永乐皇帝。

称帝后的朱棣,册立正妻徐氏为皇后,徐皇后在做了五年的皇后之后,于永乐五年(1407)七月病逝。

朱棣一生有四个儿子,即仁宗朱高炽、汉王朱高煦、赵简王朱高燧、四子朱高爔;此外,他还有五个闺女。这四子五女,都是朱棣夺位前出生的。

据说,在徐皇后死后,朱棣想续娶她的妹妹徐妙锦,但是徐妙锦与哥哥徐辉祖一样,都是支持建文帝、反对朱棣夺位的反对派,对朱棣夺取皇位的行为十分仇视,又怎肯嫁给这个姐夫呢?

朱棣威胁说:朕是天子,你不嫁给朕,还想嫁给什么样的丈夫?徐妙锦自此以后便出家当尼姑了,一辈子不嫁人。

朱棣像他爹朱元璋一样,在徐皇后死后不再册立皇后,宫中一切事务由一个王氏贵妃主持。据说,这位王贵妃与当年的婆婆马皇后一样,十分贤德,安慰着愈发苍老和性情越来越暴躁的朱棣,没少为群臣在丈夫面前说好话,使许多大臣免受惩处,太子朱高炽也对她十分敬重。王贵妃死于永乐十八年(1420),朱棣十分伤心。

朱棣夺位后,曾册立靖难功臣张玉的女儿为贵妃,权氏为贤妃,任氏为顺妃,王氏为昭容,李氏为昭仪,吕氏为婕妤,崔氏为美人,等等。其中,除了张氏、王氏之外,其余得妃嫔都是从朝鲜王朝纳娶的。

由此可见,朱棣的后宫妃嫔也并不算太少。

二、后宫丑事

在这些妃嫔中,明成祖朱棣十分宠爱来自朝鲜王朝的贤妃权氏。永乐八年(1410),他发动第一次亲征漠北的战争,把其他的妃嫔都留在了京师南京城,唯独带了权氏去。

可惜的是,由于长时间的征战,跋山涉水,征途苦累,加之烽烟弥漫环境恶劣,危险常常不期而至,令人胆战心惊,貌美如花又娇嫩体弱的权氏实在是经受不起,病死在回京的路上,最后葬在了山东。

权氏死后,朱棣十分悲痛。偏在此时,后宫中有人就此做文章,将事情给闹大了。

一个宫女因为个人恩怨,诬陷一个吕姓的宫女,对朱棣说权氏贤妃不是病死的,是吕氏暗地里给毒死的。朱棣正在为美人之死悲痛之时,闻讯勃然大怒,不仅杀死了吕氏宫女,还将与此事有牵连的宦官、宫女赐死数百人,兴起了大狱。

但这事儿并没有就此结束。

不久,一个与吕姓宫女关系要好的、同样姓吕的宫女,还有一个姓鱼的宫女,与宦官偷偷摸摸有了私情,被人告密到了朱棣那。按理说,宫女、宦官对食成菜户结好的事儿历朝历代都有,并不稀奇,但是一旦告到皇帝那就成了个事儿,尤其是朱棣正在神经敏感之时。他下令抓捕吕氏、鱼氏宫女,但是二人闻讯后,唯恐受到严惩,就畏罪自杀了。

当事人已死,按说此事儿也就算了结了,但是朱棣偏不,他下令严刑拷打与此事有关的人,一个婢女受刑不过,被屈打成招,承认了吕氏、鱼氏等人有弑君的恶念。

意图弑君,这还了得!朱棣得知后,下令将与此事有牵连的人全部抓捕,宫里的人相互攀咬,一下子牵涉到二千多人,被全部杀害,纵使是太子朱高炽出面求情也没用。

在处死宫女、宦官时,朱棣亲自到场观刑,以解心头之恨。但是,场上发生的一幕却打脸了,让朱棣彻底疯狂了。

有的宫女见朱棣来了,觉得反正也是一死,索性豁出去了,将宫中的丑事抖搂了出来,对着朱棣大骂:“自家阳衰,故私年少寺人,何咎之有?”意思是:是你自己阳衰,不顶用,所以我们才与年少寺人有私,这事儿能怨我们吗?

三、原因分析

当时的宫人,有许多来自朝鲜王朝,所以在《李朝实录》中保存了这些材料,这些内容在明朝的官方正史、即使是私人笔记中也是万万不会出现,也没人敢记载的。

朱棣晚年宫中的生活不幸福,在这里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他晚年身体多病,已经严重影响到了自身的生理能力,尽管后宫妃嫔成群,但是又有什么用?后宫的女人青春年少,却无法得到正常的生理满足,出现了令他不能接受的事儿,酿成了悲剧大狱。

朱棣何尝不想像他爹朱元璋那样多子多女呢!可是,因为身体原因,已经不能够了,纵使他是至高无上的皇帝,也对此没有办法。由此,他的子女都是在夺位前生下的,做皇帝后一个子女也没能生育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生理上的缺陷,会影响到人的心理。既然在宫中失去了男人的自信,他索性远离被女人围绕的后宫,多出去走走。这或许也是明成祖多次亲征漠北的一个原因吧。挥师北伐,这种在战场上拼杀的生活,比起令他头痛的后宫生活,更能让他感受到人生的快慰、生活的乐趣。正因如此,尽管他最后三次亲征漠北,几乎是马不停蹄地进行,而实际上都是无功而返,还遭到了群臣的极力反对,但他仍然坚持。即使在平时,他也很少居住在京师南京城,而是住在他当初封藩的北平;明朝迁都北京后,他又常年在外征战。

  

《山河月明》:颜真卿后人在刘邦故乡誓死与朱棣叛军对抗,结果呢?

燕王朱棣反叛朝廷,打着“靖难”旗号相号召,希望天下群起响应,但是许多人并不买账,因为你朱棣虽说是朱元璋的儿子,但是这天下还是建文帝的。建文帝才是正统,才是明王朝的象征。所以,天下人心还是向着建文帝的,在此讲述一下颜真卿后人据守一个小县城,却坚决反对燕王叛军招降的事儿。

一、形势逼人

当时光的长河流淌到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时,这场被史称“靖难之役”、实际上称为叔侄大战更为妥当的明王朝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相互残杀的战争已经打了三年了,政府军一方颓势凸显,叛军一方也是实力大损。

到了这个时候,就看谁更能撑下去了,或许得到更多的支持,才能击败对方,取得最后的胜利。可是,取胜又谈何容易!

建文三年(1401)年底,朱棣得到了一个令他激动万分的消息:京师南京城里的一个宦官投奔到他这,告诉他说现在政府军都在大河两岸与燕王军激战对垒,京城防守空虚,若是他此时直接率军出击京城,可以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朱棣想想也是,只要拿下了京城,自己夺位成功,其他事不就好办了吗?自己作为太祖之子,继承的是朱明王朝的江山,天下人谁再看不惯,又能如何?夺下京师,就是夺了天下。

于是,他改变战略战术,将进攻的重点南移,于建文四年正月开始,督军直扑江北去了,企图由此打开进攻江南、夺取南京城的道路。

二、据守沛县

正月中旬,燕王朱棣率部由馆陶渡过漳水,接连攻破了东阿、汶上等城,而后一路奏凯,突飞猛进,很快抵达了汉高祖刘邦的故乡沛县。

一路上,燕王叛军攻克的城镇不多,迎降的多,所以快到了沛县时,他们以为沛县一个小县城,肯定会和其他城镇一样争相迎降,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但是,他们想错了。

负责守城的知县颜伯玮,本名颜瑰,字伯玮,是唐朝大书法家、为国尽节而死的名臣颜真卿的后裔。他无愧于自己的祖先,很有气节,决定像颜真卿那样,誓死抵抗叛军,纵使为国殉城也在所不惜。

颜伯玮,家在庐陵,建文元年(1399年),以贤良征,授予沛县知县一职。对于建文帝,他感恩戴德。尽管刚赴任知县,他就赶上了这场战争,但他以国事为念,不辞劳苦。当时,政府军连年北伐叛军,沛县的老百姓担负着往北方前线输送粮草的重任,政治军事责任重大,动辄以军法论处,颜伯玮的压力不可谓不大。但是,他很有头脑和能力,善于谋划和协调,总能如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并鼓励民众为国效力。

沛县是徐州的门户,地理位置重要。明王朝在此设立了军民指挥司,颜伯玮未雨绸缪,提前募集百姓五千多人在此修筑七个堡寨,防御叛军南下。本来这里的防御很坚固,力量配备也行,但是由于之前调兵北上支援山东,留守的都是些老弱病残,战斗力不强。所以,听说叛军突然间兵临城下,颜伯玮很惊慌。

颜伯玮明白敌强我弱,敌我双方力量相差过于悬殊,硬拼肯定不行,防守也难,只有求援了。他赶紧派出县丞胡先去徐州,请求当地守军支援。但是,徐州守将见叛军气势汹汹而来,先被吓破了胆,自己抗敌还难有胜算,怎么肯再分兵去救援沛县呢。

苦等援兵不至,颜伯玮知道凶多吉少了。于是,他让自己的弟弟颜珏、儿子颜有为叔侄俩赶快返回老家,替他侍奉父母双亲,并转告自己的遗言:“儿子叩谢双亲大人,忠孝不能两全,来世再报养育之恩。”

随后,颜伯玮在县衙题写了绝命诗,决定以死殉国,坚决抵抗叛军。可是,当他准备死战殉国时,负责军事工作的指挥王显却在半夜率军出城迎降,叛军不费一矢一刃便进入了沛县。

三、殉节而死

得知王显违背自己的意愿私自迎降叛军,颜伯玮痛心疾首,但想到能减少军民的伤亡,又有所欣慰。但别人迎降叛军,他却不忍背叛朝廷,于是穿戴着官服,面向京城和皇帝所在的方向做最后的叩拜后,上吊而死。

颜伯玮的儿子颜有为明白父亲殉国之志后,不忍心远离,更不想抛下自己的父亲,自己回老家。他走了一段路程后,让叔父颜珏独自回家,然后又返回了沛县。

回到沛县的颜有为,见叛军已经入城,父亲已经殉节,十分悲痛,跪在父亲的尸身前,也举刀自刎了,表明了誓死反对叛贼的决心。

没有能搬来援兵的胡先从徐州归来,见严氏父子殉城而死,叛军已经入城,大放悲声。而后,他起来将严氏父子葬在城南,以示他们誓死守忠、维护南边朝廷尊严、不同北边而来的燕王叛军同流合污的志向和决心。

沛县主簿唐子清、典史黄谦均被叛军抓捕。叛军想让唐子清投降,唐子清却只说了一句话:“愿随颜公地下。”再也不说别的话了。叛军闻此大怒,将其斩杀;而后,派遣黄谦去徐州招降政府军,黄谦一口回绝,也被杀害。

  

《山河月明》:朱棣夺位后,是怎样对待建文帝家人的?

热播剧《山河月明》中,为了让朱棣夺位增加更多合法性、合理性,极力渲染建文帝剑走偏锋,不顾一切后果削藩,对叔叔们抓的抓、杀的杀、逼死的逼死,使朱棣发起所谓的“靖难之役”夺位显得理所应当。朱棣进京后,不用说,建文帝的家人们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

一、后妃和子女

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六月,燕王朱棣带领“靖难军”攻入南京城,侄子建文帝不知所终,他遂在群臣的一再劝进下,“迫不得已”继位,成为了永乐皇帝。

建文帝失踪了,但是他的妻子马皇后并没失踪。靖难军入京时,城里、宫里一片混乱,马皇后对于自己的未来极度失望,为了不拖累建文帝,也为了对得起爷爷朱元璋选其作为皇太孙妃,她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自焚殉国而死,这年她才二十五岁。

马皇后为光禄少卿马全的女儿,洪武二十八年(1395)被册封为皇太孙妃,与丈夫朱允炆关系很好,第二年就生下了一个儿子,这便是建文帝的长子朱文奎。

洪武三十一年(1398),朱元璋病逝,朱允炆继位,皇太孙妃马氏被册封为皇后,是为明朝历史上第二位马皇后。三年后,即建文三年(1401),她为建文帝又生下一个儿子朱文圭。

截至目前,所能知道的建文帝后妃,只有马皇后,其他的应该还有,但是由于朱棣篡位后篡改了许多史料,也由于建文帝与马皇后夫妻关系好,其他的妃嫔封号、姓名、事迹均未能流传下来,至于文艺作品中出现的那些建文帝妃嫔,都是杜撰出来的,不足为信。

建文帝继位后,册立长子朱文奎为皇太子。但是,这位做了四年皇太子的朱文奎,在朱棣进京后也莫名的失踪了。正史中说朱文奎失踪,明显是朱棣管控了社会舆论,以他的意志写进历史的;反对朱棣篡位的人都认为皇太子没有失踪,而是被朱棣抓住杀害了,朱棣杀害了皇太子,扫除了自己继位的障碍,才能顺利登基。

建文帝次子朱文圭,在朱棣进京时虚岁才两岁,还是个吃奶的孩子,暂时对朱棣的皇位构不成威胁,所以留他一命,但又被圈禁在高墙之内,一下子圈禁了半个多世纪。直至明英宗发动夺门之变复位后,想起了这位和自己一样有着被长期圈禁经历的远房叔叔,心有不忍,不顾一切反对的声音,坚决放出了他。明英宗还为朱文圭娶妻,安排了住房、土地、奴婢等一应措施,保障叔叔能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但是,由于长期被圈禁,没与人交流过,悲喜交加的朱文圭不久便去世了,也算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品尝到了些许人生的甜美。

二、母亲和兄弟

建文帝的母亲吕氏,是明初大臣吕本之女,嫁给太子朱标为妾室。朱标的太子妃是常遇春的女儿,后来常氏病逝,将吕氏扶正,成为太子妃。吕氏为朱标生下了四个儿子:朱允炆、朱允熞、朱允熙,还有一个儿子早夭。

建文帝继位后,吕氏被尊为皇太后。朱棣进京后,派人去请来自己的这位嫂子,见到皇太后,他哭泣着讲述自己举兵进京的不得已,请求嫂子的谅解。

身为皇太后的吕氏,深知现在已经时过境迁,此一时彼一时,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不得不低头,只好承认既成事实。加之,建文帝已经失败,可她还有其他儿子,不能不为另外的儿子打算,只能任由朱棣继位,尽管心里有一万个不愿意、一千个不甘心,时也势也、命也运也。

吕氏跟着儿子朱允熙到太子陵为丈夫守墓,复称懿文太子妃,皇太后的光环不再。她是朱棣的嫂子,朱棣即位为帝,她若还当皇太后,于情于理不通。她就在那守着,也耗着,直至后来死去。

建文帝的大哥朱雄英是常遇春的外孙子,若是一直活着,作为嫡长子,肯定会继承皇位的,可惜的是,洪武十五年(1382)五月因病早夭,只活了八岁。

建文帝之弟朱允熥,是朱雄英的同母弟,只比建文帝小一岁。建文帝时,他被封为吴王。朱棣进京篡位后,朱允熥被降封为广泽郡王,赶到了福建居住。但是不久,朱棣怕他在外被人利用来造反,又被召回京城,等同于软禁。永乐十一年(1413),已经坐稳了皇位的朱棣胡乱找个借口,将朱允熥废为庶人,圈禁在凤阳,四年后突然死去,时人认为是朱棣下的毒手。

朱允熞是建文帝同母弟,哥哥继位后封衡王。朱棣继位后,降封其为怀恩王,赶到江西居住,后又被召回京城。永乐十一年(1413),他也被朱棣找借口废为庶人,一年后突然死去,才三十岁,死因不明。

朱允熙是建文帝活到成年的最小的弟弟,也是他的同母弟。建文帝继位时,朱允熙才八岁,被封为徐王。朱棣进京时,他才十二岁,跟着母亲去为父亲守陵。永乐二年(1404年),他被叔叔朱棣改封为瓯宁王,明确其为朱标的奉祀之子,世代为父亲守陵祭祀。但是,才过两年,到永乐四年腊月二十六日(140723日),朱允熙的府邸发生火灾,他被活活烧死,年仅十六岁。

据说,朱棣进京时有德高望重的勋臣质问他进京何故,朱棣说是为了周公辅佐成王,将自己比为周公。勋臣反问:“你是周公,成王何在?”朱棣假装悲哀,惺惺作态说:“奈何已死?”

那位勋臣依然不依不饶地质问:“成王既然崩殂,为何不立其太子继位?”朱棣回答:“国赖长君。”勋臣怒道:“国赖长君,为何不拥立成王的弟弟为帝?”朱棣顿时哑然,想了一会儿,瞪了一眼那个不知死活的勋臣:“此乃我之家事,不劳旁人过问。”

由此可见,无论是建文帝的儿子,还是他的弟弟,都是篡位后的朱棣必须时刻防范的,唯恐被别有用心的人来以他们为旗号起来反对自己。毕竟,即使建文帝驾崩,只要他的儿子和兄弟还活着,应该登皇位的人根本轮不到他朱棣。所以,后人认为建文帝的儿子、兄弟结果凄惨,都是朱棣害的,也就好理解了,这个锅,你朱棣不背谁背?你背了,也让你有苦说不出。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3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