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作品 > 听读观感 > 详细内容
永不凋谢的“朝花”(汝南县三中 王继伟)
发布时间:2024/11/30  阅读次数:72  字体大小: 【】 【】【


永不凋谢的“朝花”(汝南县三中 王继伟)

——经典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欣赏

小时候,我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总觉得没有什么味道,因为我自己的童年也大抵差不多。可惜当年不解书中意,再读已是书中人。长大成年后,我们都成为了社会人,今天我再次重读鲁迅先生的这篇作品,内心被这朵永不凋谢的朝花,一次次地温暖,想起自己的童年时光。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里去。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这便是鲁迅先生儿时的乐园,陶冶他的灵智的,不是什么有名的胜地、华贵的园囿,而是不作人工雕琢的自然美景——百草园。作者当时在封建礼教的拘囚下,惟有在这个小小的百草园里,驰骋着他的自由心灵,以致人到中年,还不免令人神往。

鲁迅,原名周树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社会批判著称。他的作品不仅揭示了中国社会的种种弊端,也反映了人性的复杂与多面。在鲁迅的众多作品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无疑是一篇颇具特色的散文。

首先是巧妙地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在作者的笔下,百草园是一个充满生机与乐趣的所在。这里,草木茂盛,虫鸟繁多,是他童年时探索自然、放飞想象力的乐土,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百草园的美丽景色和丰富多样的生物,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这个充满童趣的世界。同时,百草园不仅为鲁迅提供了亲近自然的机会,更是他童年时快乐的源泉。在这里,鲁迅可以尽情玩耍,观察昆虫,采摘野果,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这些经历不仅丰富了鲁迅的童年生活,也培养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另外,百草园在鲁迅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这里,他学会了观察、思考,对周围的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种对知识的渴望和好奇心,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者通过对百草园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童年世界,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深深怀念。同时,他也借此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以及对自由、快乐生活的向往。

与充满自然野趣的百草园形成鲜明对比,三味书屋以其严肃庄重的气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鲁迅心中知识的殿堂。这里的环境简约而古朴,充满了传统学问的气息。在这里,鲁迅接受了正统的儒学教育,开始系统地学习经典文献,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书屋的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书香,每一处都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使得少年鲁迅在求知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此外,三味书屋还见证了鲁迅对封建教育制度的深刻反思。在学习的过程中,鲁迅逐渐意识到传统教育的局限性和束缚性,开始对传统观念产生怀疑和批判。这种批判精神不仅体现在他的文学创作中,也影响了他的人生观念和价值取向。

所以说,在文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两个截然不同的空间——充满生机与童趣的百草园和庄重严肃的三味书屋,更能窥见一个少年从无忧无虑的童年走向知识探索的青年的成长轨迹。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无论场地怎样转移,发现乐趣、探寻乐趣、享受乐趣是唯一的宗旨。如此,这篇散文肯定孩童热爱自然、探究未知的天性、赞美纯真无邪的童真、童趣的主旨就显而易见了。而为了展示这一主题,作者鲁迅通篇运用对比,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之间的整体对比,写百草园时动植物之间、动静之间、季节之间的细节对比,写三味书屋时课堂内外、师生之间的细节对比,更加鲜明地凸显了主题。加之鲁迅善用的白描,以及无处不在的拟人、比喻修辞,使得这篇叙事散文非常有必要出现在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材中。这些,也许是教育部的初心吧。

其次是文中巧妙地将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融为一体,使得整篇文章充满了诗情画意。他通过对百草园景物的生动描绘,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童年世界。同时,他又在叙述中穿插了对现实的议论,展示了作者自己真实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鲁迅先生以其生花妙笔把百草园的自然风物充分地展现在我们眼前。“不必^……也不必说……单是……就……这一组相互关联的语句便引出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先写静景,“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这里形容词的使用,无不准确、恰当地表现了事物的颜色或形状。再写动景,采用比拟手法,用 “长吟”来形容鸣蝉,用“肥胖”来形容黄蜂,用“轻捷”来形容叫天子,抓住了声音、形态和动作特征加以描写,体现出作者高超的观察力和表达力,收到了让人如闻其声、如观其形的效果。

接下去作者又描写了“短短的泥墙根一带”这个局部的“无限趣味”:油蛉低唱、蟋蟀弹琴、找蜈蚣、拣斑蝥、拔何首乌不顾弄坏泥墙,摘覆盆子不惜勾刺伤人。而这一切只不过“单是”泥墙根一带的内容,因此,可以想象,整个百草园处处充满乐趣。它定然是作者心中真正的“乐园”!

这一切又是多么富有诗意啊!作者成功地从儿童的心理视角着眼,通过音、色、形、味等方面的适度点染,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形象鲜明的图画。在作者笔下,客观景物又与主观抒情性的咏唱交相融汇,再一次印证了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我们也从文字中充分感受到了一个天真烂漫的儿童在没有任何拘束的情况下那种欢乐的心情。

第三,是文中展现了作者对细节的敏锐捕捉能力。他通过对生活中小细节的描绘,以小见大,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多面。文章一开始便扣住题意,介绍了百草园的来历、位置以及现在的归属。语言看看似平淡,并且,“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一句里“似乎”与“确凿”用在一起,好象是前后矛盾。其实不然,这两个词的连用恰好精确地表达了作者当时的特殊心情:对百草园的深情怀恋。百草园真的只不过有一些野草, 因此有“确凿”;但百草园“那时却是我的乐园”,“我”不愿相信“乐园”里怎么会只有些“野草”呢?所以又用“似乎”。平淡之中见深意,越是不相信它有这么大的变化,就越足以表明对它的热爱之深。

因此,《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不仅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更是一幅生动的成长画卷。它记录了鲁迅从童年到青年的成长轨迹,展现了他对自然、知识、社会的独特理解与深刻洞察。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鲁迅的成长经历与思想变化,也能从中汲取到成长的智慧与力量。

综上所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也展现了鲁迅独特的文学特色与艺术成就。它通过对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的描绘,以及对成长轨迹的回顾,展现了鲁迅对童年、知识、成长与社会的独特理解与思考。同时,鲁迅在文中的艺术表现手法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文学财富,使得这篇文章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此文写于一九二六年,在这篇散文中,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值得留恋和向往的世界。作为《朝花夕拾》的第六篇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写的一篇回忆童年趣事的散文。1926年发表在《莽原》时,有个副标题,叫作“旧事重提之六”。当时正是黑暗笼罩中国大地的时候。在寂寥和苦闷中徘徊的鲁迅先生,“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他先后于北京、厦门写下十篇忆旧述感、记事怀人的散文,后来结集为《朝花夕拾》。先生曾自言云:“带露折花,香色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然而这十篇散文的确是现代散文园地中的一束奇葩,她们是那样素洁而淡雅,朴质而清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便是其中最明丽芳馨的一朵“带露”的“朝花”。

在《朝花夕拾》的所有篇目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满是童真童趣,读来最有趣;讲究诗性语言,最具感染力。儿时的迅哥是一个地道的顽童,百草园在他眼中,远近高低各不同,乐趣由盛夏延续到残冬。三味书屋虽然压抑,但是课堂内外也有不一样的风景。玩耍是孩童们的天性,从花园到私塾,场地变异又有何关系,玩乐才是硬道理!

第四是善于将个人经历与社会现实相结合,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入的剖析,展现出一个真实而复杂的世界。他的文字既富有诗意,又充满力量,既能够触动人的心灵,又能够引发深刻的思考。不仅如此,长妈妈对他讲述的民间故事,诸如一答应便要吃人肉的美女蛇,能制服她的惟有飞蜈蚣,使鲁迅想到做人之险。当然,与闰土在百草园雪中捕鸟也是一件乐事,只是作者后来很快被送到全城中最严厉的书塾,以致不能常到百草园去了。这使作者不胜感喟:“Ade,我的蟋蟀们! 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这里用了德语的“再见”,不仅造了一种谐趣,也对当时知识分子好摹仿外国人说话的时尚,开个小小的玩笑。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触动了我们内心中那个最柔软的地方。当年华易逝,当岁月无从遮挽,谁的记忆深处,没有一个令自己感怀的童年呢?当世事纷扰,当现实无从逃匿,谁的内心深处,不住着一个儿时的自我?而这,也许是这篇散文深受读者喜爱的一个原因吧!也让我们想到自己的童年。

我童年的“百草园”是村庄后面的一个小树林,里面常年有堆积的枯树枝、黄落叶、小土丘、不知名的小野果、还有好多野生的花朵,这些破败的草木,却是我们小孩子的乐园,我们一有空就在小树林里挖个洞、生个火,春、秋做野炊,夏天从小池塘里摸了鱼、捕了虾烧烤,秋冬天烤红薯、打雪仗。可惜,今天那个小树林早已不见踪迹了。

在今天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我们更需要像鲁迅那样保持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和价值。因此,《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不仅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更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广泛社会意义的作品。它值得我们反复品读、深入思考,并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写《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原因,缘于鲁迅那段艰难的人生际遇。1926918日,鲁迅被迫离京南下厦门。在厦门,鲁迅受到当地势力的排挤,住在厦门大学图书馆楼上,处在人生低潮的他,心中充满了孤寂和苦闷。在这种心境下,他的那些有关童年生活的回忆,就犹如暴风雨中一个宁静的港湾,让他得以慰藉心灵,忘却苦恼,使心情重归宁静。回忆和写作,让他找到了喧嚣尘世中的一处“桃花源”,从此得以放松心情,进行自我疗伤。

说实在的,回忆故乡和童年,总能减轻我们心理上的苦痛和压力,让人们充满信心地活下去。在鲁迅的记忆中,故乡有如画的风景,令人心情舒畅;还有众多善良的人们,比如长妈妈、闰土父亲还有私塾里的寿镜吾先生,给了他无私的关怀和教导。这些都让鲁迅依旧保持着善良的本性,对生活充满了热情。即使他的父亲去世后,家道中落,鲁迅兄弟几人不得不寄人篱下,由锦衣玉食的少爷沦为低声下气的乞食者;即使周围还不时有族人长辈投以冷落、蔑视的眼神。可正是因为曾经拥有幸福的童年,鲁迅坚韧地走过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成为鲁迅一生用来慰藉心灵的良药。

有一位哲人说,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今天我重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仍总为鲁迅先生的真诚和童心而感动不已。一边读者文章一边像鲁迅那样,重新梳理童年的记忆,重温拔节成长的声音,坚定继续前行的信心。

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先生的本名是周树人,“鲁迅”是1918年他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鲁迅先生曾到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学习,后来弃医从文。他的代表作有《狂人日记》《朝花夕拾》《呐喊》《彷徨》《阿Q正传》等。

在今天这个浮躁的时代,静下心重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吧,那些藏起的童心如朝花,使我们内心温暖,让生活充满美丽。

20241130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4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