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站长文集 > 齐云轲 > 详细内容
一河甜爽怡人的清水
发布时间:2015/4/25  阅读次数:479  字体大小: 【】 【】【
  

一河甜爽怡人的清水

一口气读完了正阳县作协主席牛林老师的《清水河》,感觉意犹未尽,这么好的书怎么这么快就读完了呢?朴实的文字,真挚的情感,流畅的行文,娴熟的笔力,幽默的语句……开出一条清水河,流向读者心扉去滋润,去抚慰。我虽没赶上那个时代,却从书中真切的感受到了那令人无法忘却的人和事。那个时代,对我这个80后来说是遥远的,因为我出生时,它早已远去;那个时代对我来说,又是熟悉的,因为我的父祖两代都是那个时代的见证人,他们也经常给我讲那个时代。这次拜读《清水河》,我真的走进去了,先辈们的喜怒哀忧,让我叹息,让我沉思,让我痛心,也让我雀跃,每一篇文字,都是一幅当时社会的风情图,一段刻骨铭心的往事,一页值得所有中国人铭记的历史。

我的家乡新蔡县,与牛林先生所在的正阳县仅一水之隔,这水就是汝河,河南为正阳,河北是新蔡。作为邻居,两县有着许多相同和相似的东西,大到风俗习惯,小到说话方言。因此,读着这本书我倍感亲切,像是听着一位长者讲过去的事儿。比如在《学锄地》中的那句农谚“庄稼活儿不用学,人家咋着咱咋着”,我小时候抱怨农活不好干时,父母就常这样开导我、鞭策我。作者曾在农村做过的一些事情,我也有印象,有的是我曾做过的,有的是我见别人做过的,比如“钓黄鳝”。我小时候就曾跟着一些大孩子到水沟里钓黄鳝,其过程与牛林先生写的一样。再如“泥屐子”,小时候常见村里的大老爷们下雨天穿着它走来走去。父亲是个木匠,曾为亲朋好友做过不下于百十双的泥屐子。我上初中的时候,家里还有一双泥屐子,后来父亲出去打工了,这双泥屐子便随着许多木料进了灶屋,变成了炊烟,一缕一缕被清风淡化了。至于泥草屋,我印象更深刻。由于自幼家贫,我在泥草屋住了整整二十年,直至2007年秋季,才彻底告别了它。但是,外边下大雨,屋里下小雨的情景却永远镌刻进我的脑髓里。另外,手电筒、煤油灯、罐头瓶、圆头锹、喇叭烟、芭蕉扇、手扶、石碾子等农村里那个时代特有的东西,我至今记忆犹新。通过作者的讲述,深刻了我对它们的印象,勾起了我那些早已被时光尘封的记忆,使我不禁控制住时光的翅膀,飞回到那些渐行渐远的往事中。

作者在这本书里给我们讲了许多难忘的故事(当然了,对我们来说是故事,对牛林先生来说是往事),真实感人,动人心弦。这些故事闪烁着思想光辉,值得读者细细品味。比如《吃派饭》,尽管当时条件异常艰苦,“我”也三令五申不准群众做好饭招待,可是淳朴、善良、好客的乡亲们还是拿出了平常一家人都不舍得吃的东西招待“我”,叫“我”如何不感动呢!再如“芭蕉扇”,夏天我病了,在输液,乡亲们来看我,不停地为我扇扇子。《农家母女》中与我萍水相逢,却待我如至亲的活雷锋——不知姓名的农家母女。她们俩对我的关怀无微不至,甚至杀掉一只正下蛋的鸡为我作餐。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一只鸡,是多么贵重的东西啊!我这个陌生人在她们俩心中的地位是何等的重要啊!《隐痛》中苦等照片不来,后来突发急病而死的棍子爷,成了作者心中挥之不去的隐痛。一位孤寡老人一辈子没照过相,“我”想帮他实现这个愿望,却因为一时疏忽没照成,一直说替他补照,可一连串的公务缠身,等忙过了,再去找他,他却“半月前就已得急病死了”。老人每天到路口等我的背影,永远刻进了我的记忆深处,心儿隐隐作痛。

《清水河》,就是一河清水滋润并净化着读者的心灵,使我们的情感像河水一样清纯洁净。读书的过程,也是清水洗涤心灵,抚慰心伤,陶冶情操的过程。愿河水长清,我们倒映其中的身影被粼粼波光幻化为点点星辉,划破漆黑的夜色,找到正确的方向阔步直前。

上一篇:摇太阳 下一篇:梦分三地 情源一心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3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