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站长文集 > 齐云轲 > 详细内容
长篇小说《廉颇大将军》创作谈
发布时间:2014/10/20  阅读次数:1676  字体大小: 【】 【】【
  

长篇小说《廉颇大将军》创作谈

写完小说的最后一个字,我如释重负的松了一口气。抬起头来,这才听到窗外萧瑟的秋风正引吭高歌,歌声挟持着树木尽情的舞动着,将秋叶毫不留情地撕扯下,卷成一团团凉意掷进了室内,也刺进了我的深心。我将文稿捧起来贴在心口,渴望用它与我的心相印生发出的温暖赶走那无尽的苍凉。然而,温暖尚未生出,我的泪水早已夺眶而出,模糊了双眼。我赶紧将《史记》、《资治通鉴》、《战国策》整理好放在桌子上,再把文稿请到它们身上。随后,我站起来后退几步跪下,双手一拱着地,让头磕在地上,发出一声又一声的音响……最后扬起头来,迎着清寒的秋风大声呼喊:“廉颇大将军万岁!您一路走好哇!”

与廉颇老将军认识,是在我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本上。一篇叫做《将相和》的课文,不仅让我感动得暖心,更让我永远记住了他和蔺相如的名字。从那时起,他们俩就成了我一直要发誓学习的榜样和敬重的对象。八年以后的2010年春,我回到了母校实习,担任五年级语文老师,为我的学生讲了这一课。为了上好这一课,我又将《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赵世家》、《秦本纪》等相关篇章认真读了一遍,在尊重史实的前提下,大胆构思细节,编成许多小故事讲给大家听。大家听得很入迷,我讲得也很投入。过后,我想:如若据此写点什么东西不是更有意义吗?但是,我又深知能力不逮,加上手头上参考书太少,而且像这样的小说写起来篇幅肯定短不了,便暂且放下。2012年春节后,我又重返校园,在一所民办学校代课,教的恰好又是五年级语文。两年后,再来教这一课,由于社会阅历多了些,知识面增广了些,人生感受深了些,讲的时候不自觉地融入了自己的感情。自己讲着讲着就动情了,激动得无法自已,同学们听了也感动了,有的女同学甚至流着泪水问我:“老师,廉颇这么爱国,又这么有才干,当真就被迫流亡国外愤恨而死吗?”这一问让我想起了辛弃疾站在京口北固亭上,有感而发的那句千古名言:“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我努力地点了点头,她们失望而又无奈地叹息道:“好人没好报,这太不公平了!”

从那时起,为廉颇动笔写作的冲动又一次强烈起来。只恨私学里事务繁忙,加上自己还没有一个正式工作,必须努力备考,所以没时间也没心绪将早已制定好的计划付诸行动。2012年秋季开学,工作稳定了,便开始紧锣密鼓的准备,将《战国策》、《史记》、《资治通鉴》、《纲鉴易知录》等书用心再读一遍,搜集对自己写作有用的东西。而这一准备又是整整一年。2013年国庆节后,我认为可以动笔了。写作与生孩子相似,怀胎九个多月不能再等了。我酝酿了三年多,憋得难受,不写不行了。于是,我就开始将三年前制定好的计划付诸行动。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前提下,我不分昼夜的伏案写作。写到动情之处,时而大叫,时而饮泣,时而发笑,时而叹息。有好多个周末,我将教学楼楼梯门从里面反锁,将自己关在办公室里没日没夜的写作。饿了,烧一壶水就干馍或方便面吃,实在太累了就趴在办公桌上睡一会儿,醒来接着写。在校期间,每到晚上,办公室就成了我一个人的天下,是我写作的好地方。一写就忘了时间,不知不觉间就到了深夜。回到住室,害怕烧水吵醒了隔壁(这个“壁”其实只是一面简易板)已经睡下的邻居,脚也不洗就钻进了被窝,待明早起来手脚一起洗。有时候晚上醉酒,临到半夜醒来睡不着了,我又忙穿上衣服奔上教学楼,在办公室里一边写作一边烧水喝。就这样写了整整一年,而今终于写完了。无论写的质量如何,反正心血是付出了。

廉颇,作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另三位分别是秦国的白起、王翦,赵国的李牧),是少有的常胜将军,一生大小数百战,几乎百战百胜,是战国后期赵国军事上的顶梁柱。他主要活动在赵惠文王、赵孝成王时期,这五十多年间他带领的军队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屡败列国,令敌人闻风丧胆,成为赵国的保护神。身为赵国上卿、大将军、假相国,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位高权重。可是他并不骄傲自负,反而知错能改,放下身价,到蔺相如家里负荆请罪,公开道歉。他不掩饰自己的缺点,敢于承担罪责,勇于向君王进谏,乐于听取不同意见,善于体恤部下,为他人着想。同时,他又尊老爱幼,忧国忧民,深明大义,顾全大局。长平之战后,他不计前嫌,以国家利益为重,担负起邯郸保卫战的重任。对于赵孝成王平时疏远自己,危难时才想起自己,也不介意。被迫流亡国外,在家人被政敌屠杀殆尽的情况下,他仍然盼望着而且坚信着会有重回祖国,继续大战敌军的那一天。此时的他,对于昏聩无能的赵悼襄王只有恨铁不成钢,没有仇恨,因为国家利益和国人安危早已将他的心充满,君主再昏庸也得忠心(这与他之前劝赵孝成王改立贤明的长安君赵信为太子都是顾全大局,为国家利益着想,并不冲突)。却不料为奸臣郭开等人所阻,自己至死也未能回到深爱的祖国,再带领将士们杀敌报国。

两千多年来,许多人在敬慕廉颇的同时,也为他晚年流亡国外而惋惜不已,认为他晚节不保。但是,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廉颇出逃外国正是一种爱国的体现。因为在他之前,乐毅、孟尝君、田单、信陵君都有过在本国无法立足之时而出逃外国避难,后来国家危难被君王想起,来请其回国的先例。他出逃国外,显然受到了他们的影响和启发。所以,他出逃正是为了避免国内统治阶级矛盾激化,给敌人以可乘之机。待国家危难之时,只要赵王言一声,他也会像信陵君一样继续回国效力。有人会问:他不出逃不行吗?不行。原因在这里我不想细说,还是举两个例子来说明一下吧。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白起,因为经常屠杀降卒被人称之为“人屠”,征战数十年,为秦国最后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晚年的他与朝中的丞相范雎不和,也知道范雎一直在秦昭襄王面前说自己的坏话,总有一天自己会死在他手上。可是,他没有到秦王那辩解,更没有出逃,结果一代名将含恨死在自己人手上。这是发生在廉颇生前的一个例子,还有一个发生在他死后的一个例子,也可以证明他选择出逃是对的。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李牧,是赵国继廉颇、赵奢之后最杰出的军事人才,廉颇出走后,他成了赵国军事上的顶梁柱。正是由于他带领将士们的苦力支撑,赵王才得以多苟且偷生了十几年。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为国为民立下赫赫战功的大将军,却没有在战场上殉国,而是死在了他一心要保护的赵国君臣手里,而且还是在阵前被捕杀的。由此可见,廉颇选择出逃,一是不想白白做牺牲品,二是想有朝一日还能回国继续杀敌。他出逃,正是因为深爱着祖国和人民啊!可是,昏君奸臣没有再给他机会回国御寇杀敌。他流亡国外郁郁而终后,赵国名将李牧、庞煖、司马尚等人相继或被杀,或战死,或被废,国亡近在咫尺了。李牧被杀,司马尚被废后仅仅几个月,秦军就杀进了邯郸城,赵国君臣成了阶下囚,国家灭亡。赵悼襄王的长子、被废弃的太子、赵幽缪王赵迁的哥哥公子嘉逃到代郡,召集一部分文武大臣,自立为代王,与燕国联合抗秦,坚持了六年后失败自杀,赵国彻底灭亡。自从西汉以来,廉颇的地位逐渐被抬高,汉文帝称他为“忠勇明智之大将”,东汉光武帝称他为“兵家之至德至忠者”,刘宋武帝刘裕曾以他为兵圣,唐太宗则建议以他为德圣。我认为历代帝王如此尊崇廉颇,并非刻意神化,而是很有道理的,廉颇完全当得起,受之无愧。

廉颇是一位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人物,所以这部接近20万字的小说与历史有关。我一向反对刻意扭曲历史去戏说,更反对恶搞历史人物。所以,写作时小说中的社会背景严格依据史实,但又不拘泥于史实。在尊重史实的前提下,大胆构思细节。这里需要说明一下,有些史实本身没有问题,但是史书记载不一,便出了难题,我只好综合各方面因素,根据自己的理解去用艺术手法解决,恰当与否愿意听到大家的批评建议。有的历史人物、事件,史书记载与当前学术界新的研究成果有分歧的,我基本倾向于后者。比如齐闵(湣)王田地在位的时间,《史记》上说是四十年,《资治通鉴》上却说三十年,当今学术界却认为只有十七年。再比如苏秦,传统史家认为他生活在战国中期,是张仪的师兄,他发起的合纵在张仪推行连横运动之前。当今史学界认为,苏秦比张仪年龄小很多,他发起的合纵运动在赵惠文王之时,比张仪发起的连横运动晚二十多年,与张仪同时并发起合纵运动的不是苏秦,而是犀首公孙衍。燕昭王,《史记》、《资治通鉴》、《纲鉴易知录》等书都说他是太子平,但是又说太子平即位前就在战乱中死了,前后矛盾不可信。当今学术界认为,燕昭王是在韩国做人质的公子职,被赵武灵王派人接到赵国并护送回燕国继位的。凡此种种,不再一一说明。历史小说当追求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完完整整复原历史不可能。只要大的历史背景、人物、时间、事件和社会风貌真实可信,细节可以放开去展开合理的想象,但是必须合情合理,与基本史实不悖。历史小说也是文学作品,不可能处处与史实相符。就拿《三国志通俗演义》来说吧,传统说法是“三分虚,七分实”,而实际上“五分实”都十分勉强。

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完成于初中时代的2004年夏天,也是历史题材,写的是南北朝时期宋齐之际的人和事,大约十五万字。写完感觉很不错,几年后再去读却觉得很失败。时隔十年,又完成了这部长篇,又同是历史题材的,若干年后再来读,怕也是不忍卒读了吧。不过,值得欣慰的是,这十年间无论是社会阅历,还是创作实践、知识储备,我都比十年前要多一些、强一些、好一些,因此,这部小说比起第一部来肯定多多少少有些进步吧。而人生与创作不也是一样吗?只有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走下去,才能踏尽泥泞步坦途。努力未必会有多大进步,但是固步自封只会倒退。无论如何,这些年来我一直在追求进步,并为之不懈努力,至于到底进步了多少,或者说到底进步没有,是我现在所不能判知的。写下了这些文字,就要为之负责,所以我愿意为之承担所有的批评、批判,甚至诟骂,并对这些朋友表示诚挚的谢忱。著名主持人崔永元说过“电视最怕没人夸也没人骂”,我认为做人与作文也是如此。诟骂也是一种关心的体现,难道说我们不该倍加珍惜与感激吗?

窗外北风正劲,眶内热泪如火。对于一直来关心本人及本人创作的老师、朋友,在此由衷的道一声“谢谢”。若非你们的关心与鼓励,我手中的这杆笔也许早就停下来了。虽说大恩不言谢,可我还是想说声谢谢。我会用手中的这杆笔继续感恩着一路同行的师友们的。虽然冬天就要来了,但是想起你们,就会有和煦的春风在我的心中柔和的吹拂着,怡人的春光精彩着我的双眼,温暖的阳光将清寒一点一点挤掉……

廉颇大将军,您老人家是我心中一座永远的丰碑。我也一直想用自己的笔在文学上为您树立起一座丰碑,奈何能力有限,力不从心,还请老将军见谅。倘若写的不好,请您不要生气,我现在跪在地上向您负荆请罪了……

齐云轲20141018日于汝南县王岗镇常营小学

上一篇:沉缘 下一篇:人生也是一场考试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3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