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站长文集 > 齐云轲 > 详细内容
《睢阳!睢阳!》创作谈
发布时间:2015/3/27  阅读次数:445  字体大小: 【】 【】【
  

《睢阳!睢阳!》创作谈

睢阳地区的百姓后来为张巡、许远二人立庙祭祀,以纪念他们的功勋,表达对他们的崇敬之情。此庙叫做“双忠庙”,直到今天,此庙还被当地人进香祭祀。可见他们的伟大精神世代相传,一直激励着人们拼争进取!

三十六人、四百多人、六百多人、三千多人……这一个个热血的男儿,这一个个平凡的人、伟大的人,用他们的智和勇,忠和义,丹心和碧血,还有那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对未来的美好遐想,铸起一座座高高矗立、历经千余年的风雨沧桑而岿然不动的丰碑,为发黄的史册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教育着、感动着一代代中国人去奋起,去抗争,去抗击侵略,去保家卫国,去维护祖国的和平统一。他们所彰显出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核心,必将继续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和所有爱好和平、反对战争的人们奋力前行,为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维护世界和平而不懈努力奋斗!

我在初中时,第一次听老师讲了张巡固守睢阳的故事后,就已经深深地被这些英雄和他们的事迹以及事迹背后所彰显出的精神所打动。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广,对世事阅历的加深,早在三年前就有一股冲动,要为这些我所敬爱的英雄们写点东西,为之立传传世。但是又谈何容易?因为当时虽对他们的事迹有所了解,但还远远不够。于是,在那以后的岁月里,我就刻意搜集一些关于他们事迹的书籍和有关当时历史的书来读,希望能从中寻觅到那久已被历史车轮轧碎的遗迹,控制住时光的翅膀飞回到千年之前的睢阳城,去感受英雄们的气息与无奈,欣喜与苦涩,那随风飘摇的猎猎战旗,那满腔热血的涌荡,那铁骨铮铮的哀唱,那柔情别离的断肠,那心伤神损的凄凉,那不得不肃然起敬的悲歌悠扬……这一切的一切,都曾使我沉迷其中,乐而忘饥,哀而忘眠,魂萦梦牵,心时而汹涌澎湃,时而平静沉寂,时而哀痛泪涟,时而情柔若水……

由是,从20096月份回家后,我就开始重新研读相关书籍,然后进行构思,于7月中旬列出提纲,进行草稿的写作。但到810日,实习开始,因为教学任务重,写作被迫中止。之后,写作时断时续,国庆节前后初稿完成。后来又对部分章节进行大幅度的修改,甚至在原稿的基础上重写,直到12月份最终定稿。

笔停了,小说写完了,心里舒缓了一口气之后,又不禁沉重了起来:我这样写行吗?这样写是否与历史事实相悖?我塑造的这些人物是使他们原生态地重现了,还是糟蹋了历史人物?我是把正面人物贬损了,还是为反面人物翻案了?这些人物之间的关系事实上是否如此?……这一连串的问题,使我本该放下的心又忐忑不安起来。后来,我又想了想,我塑造的形象只是我个人对历史人物的理解和体会,自己的看法而已。虽然我力求表现出历史的原貌来,但历史本身虽没有什么两样,可后人的记载却各不相同,甚至相互矛盾。古人尚且如此,对历史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和看法,何况是我?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我尽力了,努力使这些历史人物活生生的来到我们身边,让彼此有一次零距离的接触。虽说我写的不好,但我依然从写作中获得了快乐与安慰。因为我用心去写了,去努力了,去尝试了。所以,我愿意为这篇文章承担所有的批评和责难。我愿意听到任何反对、批判的声音,由衷地感激所有的批评者,因为你们的批评,恰好也证明了你们也关注这段杳如黄鹤的历史,没有忘却这些英雄。你们记得他们,关注他们,或者尊敬他们,为他们而哀伤,因他们而感动——这足以证明,我们是一个堆里的人,我们是有着共同感动的同志,只是意见不同而已。

学习历史,研究历史,特别是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感知,不仅是为了满足求知的欲望,更是为了体会斯时斯景斯人斯情斯心斯境,与之在心灵上产生一种强烈的共鸣,进而去指导我们审视现实生活,以史为鉴。

写作前后,我曾参考了诸多古人和前辈的著作,在此谨表诚挚的感谢!要不是你们的努力,也许就不会有我这篇效颦滥竽之作。由于参考书籍较多,故不一一列下,特捡主要参考书籍列于下:

1,(唐)韩愈 《张中丞传后叙》选自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第一册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6月版

2,(清)吴乘权 《纲鉴易知录》中华书局20094月版

3,(清)褚人获 《隋唐演义》军事谊文出版社200510月版

4,张新斌 主编:《中原文化解读》文心出版社20074月版

5,房鑫亮 主编:《历史的顿挫》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4月版

齐云轲

200912月完稿

201312月再改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3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