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站长文集 > 齐云轲 > 详细内容
问津台前感怀
发布时间:2015/2/4  阅读次数:462  字体大小: 【】 【】【
  

问津台前感怀

       当庚寅虎年的印玺即将盖在黄牛尾巴上时,农历己丑年腊月二十七日上午,我冒着风寒来到了神往已久的子路问津处。

       寒气模糊了车窗,也模糊了我凭窗远望的双眼。我壮着胆子把车窗开一缝隙,一股寒风送进几星雪末,使我不禁颤抖了起来,在众人的笑声中又关严了窗户。当司乘员大喊“到站”时,我一跃而起,冲出车门,跳落到这块久仰的古老厚重的土地上。这时,我方得极目望去,雪末在朔风中乱搅,田野在喧闹旁沉寂。渡口里寒水冲破薄冰而行,渡口两侧,已经不见“岸柳涌翠,芦花堆雪”的景色,也没有了“商贾投宿,舟车云集,人声鼎沸,灯火闪烁”的热闹,只看到正在冬眠的禾苗瑟缩着,偶尔发抖两下,那是风雪的杰作。

       问津台上刻着五个大字“子路问津处”。我上前伸出右手,轻放在字上,一股寒意从手指尖刺进手心,我忙收回。稍停片刻,我又用力拍按在字上,虽寒意未减丝毫,但我的心中却涌起一股暖流。我抚摸着石碑,仰望着它头上的天空,风雪入目,我忙闭上了眼睛,泪水流了出来。我仿佛回到了两千五百年前,即东周敬王三十年(公元前490年)的这一天,看到了年过花甲的孔老夫子领着几个徒弟风尘仆仆地从楚国回到蔡国,至此汝河挡道,子路向正在耕作的俩老农(长沮和桀溺)打听渡口。俩老农知道情况后,非但不告知,还将孔子一行奚落了一番,之后“耕而不辍”。

       孔子感慨道:“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夫子之言,令人感动,令人心酸。当时正值春秋末期,天下战火纷飞,礼崩乐坏,君臣相疑,父子相残,此是孔子所谓之“无道”。那又何谓“有道”?显然应该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主行仁政,致王道,复礼乐,修经史,使人人知礼仪,志治平,正名、仁义、忠恕、知命。孔子思想的核心其实就是一个字:仁。“仁者爱人”、“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等,可见“仁”在孔子思想体系中的重要性。那如何才能达到或者说实现“仁”呢?孔子也找到了道路:礼。蔡元培先生认为:“付仁于礼,以礼达仁”,是孔子使天下归于“有道”的指导方针。

       可惜,孔子生不逢时,“仁政”之说当时不切时用,所以孔子四处游说,四处碰壁,还在新蔡城南这一小小渡口遭人奚落。但孔子屡败屡战,不放弃一丝匡国救民于水火之中的机会,这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顽强精神作为儒家思想的一部分,乃至中华民族思想的一部分流传至今,一直鼓舞着炎黄子孙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去奋斗,去抗争,去打破桎梏,去创造奇迹!

       我擦了一把问津台上的雪,望着从这里经过的宽阔笔直的京广“106”国道,想着每天过往乘客,但凡至此,都会凭窗观望这里的古迹,谈论着子路问津的故事,叹服着孔子的顽强精神,同情着孔子的不幸遭遇。由此,我转身退后,向问津台拱手一拜,然后扬起头来,任凭寒风刺骨,飞雪扎目,欣喜地笑了,因为我仿佛看见了他——孔老夫子在天上正用殷切的目光,慈祥的笑容对着我点头......

上一篇:害怕过年 下一篇:十二月二十九日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3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