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作品 > 多彩故事 > 详细内容
姑父:春暖花已开,你在哪呢?(汝南县教育局 齐云轲)
发布时间:2022/4/20  阅读次数:197  字体大小: 【】 【】【
  

姑父:春暖花已开,你在哪呢?(汝南县教育局 齐云轲)

“小板凳板骨碌,谁来了?俺姑父。捎的啥?捎来两眼芝麻糊(眼屎)。”这是儿时村里经常传唱的一首童谣,当时我只知道跟着小伙伴们一起嘻嘻哈哈地唱,却不知这是人家对小气抠门姑父的嘲弄和戏耍。

这童谣用来编排取笑别人家的姑父,或许有些道理,但是来说俺的姑父却万万不可。

俺的姑父韩林,在家排名老四,1951年出生。他有着高中文化程度,这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豫南农村,也算是地地道道的知识分子了。有着高中文化的姑父,却没有能发挥出文化人应有的作用,而是窝屈在农村里耕地种田,且一干就是一辈子。纵然如此,姑父并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依然安安静静、踏踏实实地过着农民那细水长流的平凡日月。

20世纪70年代初,姑父与姑姑结婚。姑姑性格要强,在家里是说一不二的当家人。虽然处于“从属”地位,但姑父似乎并没有感觉到什么委屈,人前人后,哪怕是对姑姑有一星半点儿的埋怨或牢骚话也没说出过。或许,对于姑父而言,家里有个管事儿的掌柜,大事小情都要抓一抓、问一问、做一做,自己可以免操不少心,倒落得个清闲自在,何乐而不为呢?上哪去找这等好事儿哩!

婚后不久,姑父家一连有了三个闺女,她们便是俺的大姐、二姐、三姐。由于是四年间添了三个丫头吃饭,养育孩子成了姑父、姑姑的一大难题。姑父虽然有父母在,但是他兄弟家的侄子侄女也不少,且年龄都不大,若是都一股脑地推给二老爹娘照顾,上了年纪的俩老人这日子可怎么过?好在此时,我的伯父、父亲都已经长大,到了十来岁的年纪,不用俺的爷爷奶奶怎么操心去养育,就先是将大姐、后又将二姐接到俺家去照护。尤其是大姐,在俺家生活的时间最长,从刚会学步走时到俺家来,直至六七岁上学的年纪了才回家。可以说,大姐是在俺家长大的。所以,大姐尤其知道跟俺亲,即使回家上学,每逢节假日了,还常来俺家住上一两天,到了寒暑假更是远近闻名的“窝秧客”,撵也撵不走,况且没人舍得撵她走。这里,便是她的家。她长大后出去打工,每次回来,即使不回娘家看看,也总会先到俺家看看,回到姥娘家便是到了家。大我十二岁、与我都属兔的大姐,待我们长大后,又开始操心我们的婚事,介绍了她婆家那边的对象,跑前跑后、来回折腾,尽管好事难成,但她仍风风火火、乐此不疲。这种亲人间的亲情,是亲到骨子里的。

连生三个闺女后,姑父、姑姑均有所不甘,难道说命中注定没有儿子吗?在那时的农村,没有儿子是不行的,尊严上过不去,心里的压力倍增,怎么办?没有办法,还是要努力,努力生个儿子,这样的话脸上才有光彩、干活才有劲头、活着才有奔头、日子才有指望。

好在,在姑父而立之年的1980年,表哥出生,得子愿望达成,姑姑、姑父都长舒一口气,心放到了肚子里。结婚多年,终于有了儿子,两口子心中的喜悦自然是无以言表的。一年多后,他们又生下了最小的孩子——我的小姐。

姑父的高中知识水平,似乎并没帮到他什么忙。在土里刨食的日月,他一过便是一辈子。更让姑父伤心失望的是,五个孩子学业均无成,甚至连一个初中毕业的都没有,还不如他自己的高中文化呢!难道是真的一代不如一代了?还是知识无用,自己这个高中生碌碌无为的一生,给孩子们树立了反面的典型?彷徨迷茫之后,已经日渐衰老的姑父心中也释然了:学业无成就无成吧,放眼天底下,真正成龙成凤的又有几人?上不好学,也不是没有出路,好多大学毕业生连个工作也不好找,即使找个所谓的工作,工资还没在建筑工地上盖房子的农民工高呢。只要孩子正干、不胡混,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他们的日子一定不会比自己差的。

1995年,大姐结婚成家,紧接着二姐、三姐相继出嫁,家里只剩下了表哥和小姐。闺女的孩子接二连三地来到,家里顿时热闹起来了。年近天命的姑父,看着满眼的娃娃,天伦之乐使其抵消了许多人生的遗憾和沧桑。特别是表哥在二十岁结婚后,作为父亲的姑父,完成了一项人生的大任务,心中安妥了许多。

2001年,大孙女出生,不久二孙女来到,特别是到了2007年,57岁的姑父迎来了朝思暮想的孙子朝阳。有了孙子,年将花甲的姑父浑身又有了无限的力量,之前的奔头是儿子,现在的希望是孙子。为了孙子,他必须振奋自己的精神,继续拉着岁月的老架车在余下的人生里拼力向前奔走。纵然头上有风雨冲击,路上有坑坑洼洼阻挡,但他唯有前进。与中国所有的农民老人一样,只有耗尽了自身的全部力气,倒在了漫漫风雨路上,才会无可奈何地停下那为儿孙拼争的脚步。

姑父因为子女多,又没有什么好的经济来源,精神压力大,但是对于我们从来没有小气过。每次来俺家,他多少会捎带些东西,有时候是几张烧饼或几包饼干,有时候是一捆玉米棍或一兜子苹果。姑父来时,总是笑盈盈的,摸摸我的脑袋瓜,亲热地说这问那,慈爱的目光让人心里暖暖的。等我上初中后,由于成绩不理想,一度产生辍学的念头。姑父得知后,专门来劝我千万不要辍学,一定要好好上学,只有好好读书,用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否则,只能像许多同龄人一样,十来岁就出门打工去,一打几十年,到老了,累得干不动了回到家乡,侍弄着几亩地,有气无力地过着余下的人生,直至离去。

显然,姑父是在用自己的人生遗憾来极力劝阻我的不良念头,想让自己的人生理想由我去实现。到2012年我通过招考,走上了工作岗位后,尽管工资很少,家里人嗟叹着“还不胜出去打工哩”,但姑父很高兴地说:“中,这就中!不比当前看以后,以后会更好的!”

长大离家求学后,我很少回家,与姑父的相见几乎是一年一度。只在春节时回家,才在正月初五或初六去他家走亲戚,坐在一起吃顿饭,絮叨一番。每年的相聚,最多也就三四个小时便分别了,再见又得再等一年。每次要走,姑父总要送出好远,让他不用送了,可他还是跟在身后送着。我骑着车走好久了,回头一望,他还站在柏油路沿儿目送着呢。也许,对于老人来说,再见太难了,毕竟一年一度的相见,对于他而言,愈发地少了,每相见一年,就少了一年,已到人生暮年的老人,还有几个“一年”可想、可盼、可相见呢?!

2022年的正月初五,是我与姑父最后的相见。那天早晨,我与堂兄一同去姑父家走亲戚,年过古稀的姑姑和姑父看起来比之前更苍老了。但是,看见俩侄子来,老两口仍然很开心,慌着烧水倒茶,忙着下厨做饭;吃饭时,只顾让吃让喝,却忘了自己吃。尚不足三个小时,因为晌午还要去别处走亲戚,我们就此匆匆告别。谁承想,与姑父这一别竟然是永别。

一个多月后的二月初九(311日)上午八点多,姑父因为心梗突发,万分不甘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享年72岁。走时,孩子们都离开家出去打工了,均没在身边。就这样静静地走了,姑父一句话也没留下,或者说没来得及留下。

我十分悔恨今年春节时没能多陪姑父、姑姑说会儿话,致使此生再也不能见到俺敬爱的老姑父了。而姑父出殡,我又因为工作原因,没能回去送别,颇感不安和愧疚。多想送他老人家一程,在春雨中挥起铁锨为新坟添上一铲土,跪在坟前道一声:“姑父,安息。”风中洒一把涕泪,向老人家致哀。

虽然走时儿女不在身边,姑父肯定满心的不甘和遗恨,但他还是有所欣慰的,因为大孙女今年将大学毕业考研,二孙女将高中毕业参加高考、孙子也将参加中招考试,由姐弟仨平日的优异成绩来看,考取一所理想的学校应该都不难。家里的书香气,因孙辈们的争气有成,又得以接续,且愈加的浓厚。他们的未来,肯定会有更好的前程;如此,姑父的在天之灵必当含笑的。

姑父,请安息吧!请佑护您的亲人们。您舍不得我们,俺又何尝不是如此?

清明雨润的家乡,那一方土地里长眠着的先辈们,从此又多了一个俺的姑父。逼近不惑之年、日渐衰老的我,在对家乡的浓稠思念中,又多了一个老人。

姑父啊!今天,在清明时节的细雨中,我仿若又看到了您那并不伟岸的身躯,仍在苦力地拉着那架车独行着。雨水淋湿了您的衣裳,可您义无反顾,眼被雨水迷离,但脚下未曾停歇。

春已暖,花已开,姑父您歇歇。您为儿孙们忙碌了一辈子,该是儿孙们孝敬您的时候了,可是您却静悄悄地走了,没有留下只言片语,就急慌慌地走了。您去了哪里?哪里还有比这个家更温馨的地方?

齐云轲2022326日作于汝南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4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