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邱老文稿 > 散文随笔 > 日常杂谈 > 详细内容
日常杂谈1:谈“称谓”
发布时间:2022/3/30  阅读次数:381  字体大小: 【】 【】【
  

日常杂谈1:谈“称谓”

中国人的心目中,称谓是很重要的。这当然因为孔夫子有为政先正名的教导,“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如果称谓不正,何以分上下、别尊卑、明良贱?所以,在中国做事,不明称谓是很容易惹麻烦的。

比如,我们喜欢以官衔称人,觉得这是一种尊重,或曰一种讨好。那原因大概是因为几千年专制主义制度下,官僚始终是最为吃香的职业。权势又大,俸禄又高,外快的来路也多。因此称人官称已成习俗,等你不当官了,官衔却依旧随你,好像这是一种终身的荣耀。这习俗直到今天依旧未变。如果张某当过局长,即使已经退休甚至免职,周围的人仍旧叫他张局长或简称张局,向人介绍时也是如此。职务的终身制已经废除,称呼的终身制却仍在口头。

呼官衔照例要呼最高的职务。这点无须多说。如果他在当处长的时候是你的顶头上司,那么在他晋升局座之后,你切不可再叫他“某处”,但是如果他在当过部长之后到一个群众组织任个闲差,你最好仍旧叫他“部长”。礼多人不怪嘛。

那么,没有官衔的怎么办?我们不愧是礼仪之邦,什么事情都想得周全。古代称“官人”、“相公”、“员外”,现在有编外官衔——“处级待遇”、“局级待遇”之类,这叫官职的泛化。形成的原因我想是因为“尊官”在中国上下几千年中已经成为一种社会习俗。读中国旧小说,看到“相公”、“员外”之类,是万不可以为他真的曾经拜相封公或编在员外的。

在社会制度改变之后,人们的思想观念、社会习俗,都不会马上改变。我们曾经有过大家相称“同志”的时代。现在好像又改回去了。改回去也没什么大不了,如果只是名副其职。但要注意的是,必须渐渐改革“尊官”的社会风气。在一个官位被看得至高无上,到处以官衔骄人的社会里,民主空气就很难了。“要做事,不要做官”应该成为整个社会的共识。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日常杂谈2:谈“静心”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4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