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邱老文稿 > 散文随笔 > 散文随笔 > 详细内容
二十五,磨豆腐
发布时间:2018/2/10  阅读次数:1073  字体大小: 【】 【】【
  

二十五,磨豆腐

“年”是中国人最大的节,有“进入腊月就是年”、“过了腊八就是年”的说法。人们更习惯“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正式进入“年”——“春节”的准备。

我们河南年前传统活动安排有迎新(忙年)歌谣:二十三,过小年;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稻鸡;二十八,贴花花(指贴对联、窗花、年画等);二十九,去灌酒;年三十,包扁食(饺子);年初一,撅着屁股去作揖。

在记忆中,我对歌谣中的“二十五,磨豆腐” 最感兴趣。小时候,农村的生活比较困苦,除了萝卜、白菜和一些地里的野菜,就没有其它的好菜了。村里有一个豆腐坊,想吃豆腐了,就自己动手去磨。所以,豆腐就成了我家的家常菜。因为外祖父爱吃豆腐,我也就养成了吃豆腐的习惯。用外祖父的话说,豆腐是“价格又便宜,养料又丰富”。除了豆腐,吃豆腐渣也是也是一种美味的享受,记得小时候吃过豆渣饼子,越嚼越多,越嚼越香。我们老家泌阳县还有除夕以前吃豆腐渣的风俗。究其原因,是当地传说灶王上天汇报后,玉帝会下界查访,看各家各户是否如灶王所奏的那样,于是各家各户就吃豆腐渣以表示清苦,瞒过玉皇的惩罚。传说归传说,吃豆腐渣实则是古代生产力低下,没有那么多好吃的,同时也是先民勤俭节约美德的写照。

从小到大,我在外祖父家住的时间较多。除了平时吃豆腐,过年时豆腐也是一道主菜。外祖父每年春节前都要事先联系豆腐坊,提前做好准备,到了二十五准时去磨豆腐。后来外祖父年纪大了,这个任务就由我来完成。

我记忆最清晰的是1977年的春节前磨豆腐的事儿。外祖父对我说:“我年纪大了,身子不听使唤了,今后你就去磨豆腐吧。”那时,我已经担任民办教师两三年了,这种事儿对我来说不算什么难事儿,我就高兴地接受了任务,并于小年那天就联系好了磨豆腐的地方(那是村里已经没有豆腐坊了)。

外祖父说,十斤黄豆,最少能出35斤豆腐,磨好了能出四十斤,并交代了用水泡黄豆的做法。按照外祖父的交代,在二十四夜晚,我就开始做准备工作,筛选了上好的黄豆十斤,泡在了一个大盆子里,半夜里还起来换一次水。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带着泡好的黄豆到三里地外的小刘岗村去磨豆腐。小刘岗有我的同学崔蛟义,崔义东,好友崔义战等。我一到村,他们几个已经在豆腐坊里等候多时了,并已做好了各种准备。那时候,农家磨豆腐还是用驴子拉磨,磨出豆渣浆,按一定的比例进行稀释,把稀释好的豆渣浆倒入专门制作的白布的网兜中,用力反复地摇动,一直摇到不滴水为止。这样,挤出来的就是豆浆。然后倒入锅内加热至沸腾,再把烧好的豆浆移动的一个大水缸里,好友义战就开始用石膏点豆腐了。有句话叫做“一物降一物,石膏点豆腐”。点豆腐是一个技术活儿,在整个点豆腐过程中,义战表现出了他的特别技能,只见他左手往缸里有分寸地倒卤水,右手握住一个长把儿大勺不停地在缸里有顺序地搅动……最后,义战拿一个大锅盖盖住了水缸,说是让它“滋润滋润”。十分钟后,义战打开了锅盖让大家看——豆腐脑形成了!蛟义连忙拿出事先准备的饭碗,盛出豆腐脑让大家都尝一尝。接下来就是压制豆腐。义战他们把豆腐脑盛入压制豆腐的容器内,然后再压上两块大石头进行沥浆。大约过了半个小时,没有水流出来了,就可以打开了,白白嫩嫩的豆腐就形成了!

面对几个小时的劳动成果,大家都很高兴。在整个磨豆腐过程中,活儿都是同学、好友干的,他们说什么也不让我动手,我好像只是一个观摩者。做完豆腐,已是下午两点,他们又邀我到家里吃了饭。休息了一会儿,蛟义、义战非要把豆腐给我送到家,盛情难却,我只好答应让他们送豆腐。这使我非常感动,至今铭记于心。

2018.2.10.(农历丁酉年腊月二十五)

上一篇:生日感言 下一篇:二十九,去打酒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本栏最新发布
 

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4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