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品文库 > 2008作品 > 详细内容
教师作品之19(9篇)
发布时间:2012/11/30  阅读次数:1606  字体大小: 【】 【】【

  

教师作品之19(9篇)  

目 录

我的课堂生活我做主(汝宁一中 刘晓红)

感悟生活(和孝镇陈屯学校 罗娟)

怒放的生命(汝南三中 絮儿)

做孩子们的“良师益友”(和孝镇陈屯学校 罗娟)

这个冬天,我能为父亲做些什么(三门闸一中 王继伟)

难忘的一次合影(三桥乡刘寨小学 艾鑫)

畅谈教师(和孝镇林阁学校 田永勤)

校园里的歌声(和孝镇陈屯学校 罗娟)

    

我的课堂生活我做主(汝宁一中 刘晓红)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给语文教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注入了新的活力,从某种意义上说,让语文教学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对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这样定位语文课的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成为语文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语文课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课程标准》)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运用新课标,充分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充分展现语文教学的魅力,是摆在每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之一,下面就浅淡一下我在语文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我觉得语文课只能是学生语文主学习的重要渠道之一,决不是唯一的渠道。过去的语文课过分地强调了课堂的唯一作用,完全忽略了语文学习向生活纵深的拓展。“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的空间有多么广阔,语文学习的空间就有多么宽广。我们应该把语文课当作语文学习的纽带和桥梁,使语文教学生活化,即把语文教学引向生活,同时也把生活引入语文学习,这样,才能让学生受益终生。那么,怎样才能使语文教学生活化呢?
       一、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
  语文课本中有许多课文是对人生的感悟,深入理解这些课文,让它成为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一部分,将会让学生受益终生。然而,单纯的阅读、分析是很难收到这样的效果的,我认为最有效的方法是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
  例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阐述了这样的人生哲理:在人生的道路上,无论遇到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一步一步战胜小困难,最后就能战胜最大的困难。把这个道理说给学生是非常容易的事情,然后说教往往是最苍白无力的,可能当你的说教一结束学生就把它忘得一干二净了。而我们要是引导学生去寻找生活中曾遇到的困难,以及面对困难时的心理,让学生产生深刻的人生体验,效果就会好的多,学生学到的将不只是知识,更多的是人文的思想,提高的是自身的素养。这样的课堂才会是生动的有活力的课堂。我的学生们回答是非常积极的,他们说在学习上遇到难题时有些灰心丧气,想等着老师来给解答;晚上一个人走夜路时,一个人在家时总是提心吊胆,希望能有个人来陪自己;阴雨天来学校时,道路泥泞,自己曾想着要放弃,也有的直爽地说,因此就请假不来了。我及时地引导学生:面对困难我们应该克服,克服困难才能显出我们的意志品质,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克服困难呢?《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课文就给了我们答案……由于有了前面的体验,学生再学起课文来就容易感受到其中的情境,就容易受到感染,进而把这一人生哲理变为自己的思想。学习课文后,我再次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解决自己生活中的困难。这样,学生不仅仅是学习了课文内容,更重要的是懂得了怎样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我觉得,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丰富学生的素养,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进一步感悟、运用。
       二、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学习课文、体验课文、品味语言
  课本中有许多自然景物的描写,还有许多写景的散文、诗词,学生往往只见其景不见其情,学习起来非常肤浅。要想让学生有深刻的体验就必须到大自然中用心灵去感受。
  冬季,我带领学生们走在凛冽的风中,感受着自然的呼吸,我们观察松柏、冬青,体验着生命的顽强,我们观察光凸的枝条,竟发现了其间孕育着的生命,同学们曾为此而欣喜不已。雪天,我们走向广阔的田野,吟诵着“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品味着“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阔。春日,我们踩着松软的泥土,沐浴着和煦的春风,感受着“母亲的手的抚摸”,真正体会到了文学家们用词的精妙。中秋佳节,我和同学们约好,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庭院中,面对明月,高声诵读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然后,展开联想和想像写一篇作文,题为《中秋之夜》。在体验中,学生对自然的感情越来越深厚,我又发动学生给学校的花草树木挂诗牌,小草的坚韧、白杨的挺拔、杨柳的婀娜、松柏的顽强等等,同学们写得活泼生动,含义深刻。在学生眼中,一草一木都蕴含着无限的生机,学生眼中的、笔下的自然景物再也不是以前那种单调、乏味,没有生命的东西了。
       三、让学生到课外活动中去学习语文
  学校生活中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也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好资源。例如:在足球赛时,我组织学生充当解说员,学生们兴趣盎然,时而说球员、时而说裁判、时而说观众,解说中常常妙语连珠。在毫无压力的操场上,学生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张扬,学生口头表达能力、随机应变的能力得到了极好的锻炼,在愉快的活动中,学生们增长了知识,培养了能力,这是教科书所无法替代的。后来学生们再看球赛的转播时不再是单纯地看激烈的场面、精彩的进球,还时常注意到解说员的语言,常常和我讨论:哪天哪个解说员说了个病句,哪个解说员用词不够准确。试想:拥有了这样的语文敏感,语文素养、语文能力能不提高吗?
       四、让语文活动课异彩纷呈
  语文活动课是语文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我精心指导着学生完成每一个语文活动,还自己设计语文活动。在准备过程中,学生要查阅大量资料,进行大量的记录、整理、总结。他们在活动中常常因为一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也常常因为问题的解决而高兴得手舞足蹈,也许学生们的观点还很幼稚,但这一学习的过程对学生们会更重要、更可贵。
  例如,在“戏曲大舞台”这一主题活动中,我们分工合作,每三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必须完成一个规定剧种的调查,包括流行的区域、主要特点、代表人物、学唱。同学们积极行动,有的上网、有的进图书室、有的买影碟。课堂上通过交流,大家感受到了我国民族文化的博大内涵。
  又如,在我们组织的“让世界充满爱”的语文活动中,我发动学生去观察自己的父母,观察那些摆小摊的,扫大街的,捡破烂的等等,鼓励学生和他们交谈,让彼此心灵沟通,然后在课堂上交流。活动中,学生们不但锻炼了交际能力,更重要的是了解了这些人丰富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更从父母的一言一行中感受到了对自己的爱,对于以前一些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事学生们有了深刻的体会。一方面更有利于对课文的学习(如学习《背影》时学生的体验深刻了),另一方面又使学生在写作时不再是无病呻吟。我想对人的理解,也许是学生今后生活中最有价值的收获。
       五、在其他学科中学习语文
  新教材在“写在前面”中有这样一段话,“在旅行中,你将看到语文与历史、地理、生物、自然等学科,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学语文,也在学其他学科;学其他学科,也在学语文”。这句话道出了语文与其他学科的密切关系。我们不仅仅要提醒学生,更要指导学生。因此,我曾经尝试着指导学生把语文学习与其他科目的学习联系起来。例如,学生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时候,我指导学生写“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在写作中学生运用了举例子、下定义、分类别等多种说明方法。我还与学生一起分析历史课本的结构,一起欣赏历史课本中的诗句,通过历史课本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等。学生们在学习中感觉到了各学科的融合,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黄河颂》一文,是诗人光未然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候写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的一部分,后在经过冼星海作曲风靡全国。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这首诗基于对黄河的歌颂,基于对黄河文化的理解与热爱写成的。如果没有对黄河的感性认识,没有对黄河文化的充分理解,没有对写作背景的理解,就不可能在学生中产生共鸣。这首诗也是与其他学科结合,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好教材。在教学前,我先引导学生去认识,了解,理解黄河。我们从地理课本上学习黄河的地理位置,知道了黄河的地理特征,对黄河的气魄有了感性的认识,我们又从历史课本和课外读物中,了解了黄河流域的文化,因为我们就在龙山文化的最早发现地,我们还去参观了龙山文遗址。通过查资料了解了诗歌的创作背景,这些,还都用多媒体形象地展示了出来。为了让学生的感受更回真切,形象,我们还在学课文前学唱了《黄河大合唱》中《黄河颂》和《保卫黄河》两部分,初二音乐教材中《保卫黄河》是欣赏曲目,我们配合音乐音乐课,对《保卫黄河》作了欣赏。可以说,这一课的学习,将地理、历史、音乐、多媒体和语文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总之,语文学习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要把课堂变为学生学习语文的纽带,要让学生感悟到语文世界的广阔天地。语文学习要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储备不竭的动力。

  

感悟生活(和孝镇陈屯学校 罗娟)

——读《小学青年教师》有感

学校的工作紧张而忙碌,每天除了处理班级的各种事务,还要忙着准备上面安排的各项工作,一天下来,并不感觉到轻松。回到家里,真想有人能端来一杯热茶,或送来一碗热气腾腾的饭菜。这些对于别人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可对于我来说,却是一种奢望。看着一堆还未做的家务活儿,望着放学归来的儿子,也只能作罢。然后一边与儿子谈着他这一天的收获,一边又开始忙碌起来……

每天听着隔壁教室的孩子们上音乐课,那欢快的歌声响彻整个校园,听着听着,我的精神也被他们的歌声震憾了,真想也放声高歌一曲。突然想起了我的童年,那时的我,不也和他们一样吗?整天无忧无虑的,也唱着欢乐的歌儿,做自己喜欢的事儿。随着时光的流逝,现在的我已经到了而立之年了,生活的重担不得不使我正视现实的生活,学习、工作成了我的主题。其实,生活就是这样,人在不同的时期要承担不同的责任,履行不同的义务。现在,我的任务就是把工作做好,把家庭照顾好。

每当夕阳西下的时候,看着一对对互相搀扶着的老夫妻,在夕阳的余晖中静静地走着。他们步履蹒跚,神情中流露出无尽的幸福与快乐。也许他们正在回味自己走过的历程,品味所经历的人生呢!

经历了风雨的洗礼,我们一步步的成长、成熟起来。等我们完成了人生的使命,到了那个时候,我们也会像他们一样,一步步向落日的余晖靠近。

生命是短暂的,它对于每一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该怎样度过呢?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后悔。时间如电,转瞬即逝,所以,我们应该珍惜每一次成长和进步,不断的充实自己,改变自己。对自己要严格要求、谦虚谨慎;对别人要宽宏大量、与人为善;对父母要关怀备至、体贴入微;对学习要循序渐进、精益求精;对工作要满腔热情、兢兢业业;对荣誉要虚怀若谷、继往开来。

生活是漫长的,但又是短暂的,在这条道路上充满了荆棘与坎坷,也充满了欢声与笑语,我们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珍惜我们成长的每一步!

  

怒放的生命(汝南三中 絮儿)

昨晚看了一个贴子《走出冬天的抑郁》,还没有读到内容,置前的一张图片首先震撼了我的心。枯枝残叶中,孤苦伶仃的垂挂着一只石榴,一只红彤彤的石榴!
       细读文章,诉说不尽的人生的压力和疲惫,更有诸多年轻而又脆弱的生命受尽病痛的折磨已经远离红尘,更可悲的是这样的生命还正在失去!
       “我多像枝头那棵孤独而弱不禁风的石榴,若再遇上一阵寒风,是否会一头栽下地来……”更奇的是,如今那棵树上依然长着一颗石榴,叶已落尽,而石榴仍顽强地长在枝头,摇也摇不掉,顿时心生感动。还记得那个病房里的姑娘,忧伤地看着窗外的树叶落尽便会终结自己的生命,而一夜寒风之后有片树叶仍长在枝头,虽然是好心人画上去的,但他的笔挽救了一个少女的生命。而今这颗石榴真真切切地长在枝头,她能够挽救我同事的生命吗?
       昨夜在“小雪”之季果有小雪降临,早晨起来,一阵凉风带着清新,吹走了许多郁闷。但愿从此之后,冬天不再抑郁,包括许多和我一样的朋友!”
感动着作者的顽强和坚忍,最终他走出心灵的低谷,用坚强冲破阴霾和寒冷,冬天,不再抑郁!
       (附小诗,有感而发):

枯枝间的石榴

枯枝间的石榴
       你的明天会在哪里停留?!
       一丝风儿就是你生命的完结
       你的颤抖
       震撼着我虚弱的灵魂
       更有无尽的担忧!
       真想捧你在手
       用那心的温度
       带给你片刻的温柔...
       肆虐的北风
       摧残着这季的天空
       古木吹箫
       长河低呜

刹那间
       灰暗的大地就是你的归宿...
       绝望打湿了仰慕的双眸
       悲伤淹没着我的忧愁...
       泪眼朦胧中
       你坚实的身影依然枯枝独候!
       呵--!石榴!
       你用坚忍燃烧了生命的阴郁和寒冷
       你用鲜活染红了冬日的苍白和烦忧!
       你的顽强你的笑靥
       正怒放在希望的枝头!

  

做孩子们的“良师益友”(和孝镇陈屯学校 罗娟)

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吧!每天与孩子们朝夕相处,时间久了,居然在好多方面与孩子有相似之处,有时候也觉得自己像个孩子。

一次课外活动,可能是心血来潮吧,突然有了想和孩子们一起跳皮筋的冲动。几个孩子竟然在我的参与下也跳得很兴奋、很快乐,还手把手的教我怎么做。这以后,一有时间,我就和他(她)们在一起游戏,而且玩得特别开心、有趣,感觉自己真的增添了几分童真。

通过这些,我感觉与孩子们的距离越来越近了。在学生面前,我不只是他(她)们的老师,更是他(她)们的朋友。

人与人之间只能有了心与心的交融,才能激起感情的火花。也许在工作中,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但师生之间只要有了心与心的交流,就能唤起生命的浪花!才能真正领悟到教育的真谛!

  

这个冬天,我能为父亲做些什么三门闸一中 王继伟)

昨晚,西北风呼呼呼地刮了一夜,气温一下子降到零度,第二天早晨起来,地上下了层厚厚的白霜,来往的行人把头深深地埋进领子里。

一大早,远在外地打工的三弟打来电话,说:“哥,家里冬天了吧,爹怎么样?这儿天一直降温,人都穿上冬衣了。好几个厂子都开始裁人,我怕走了再来不好找活,今年冬天打算不回去啦,爹面前你替我尽尽孝心吧。”

我的老父亲今年七十三了,他一生养育了我们姐弟四个。早年母亲多病,他一人又当爹又当妈,干农活,做家务,洗洗涮涮,缝缝补补,样样都得对付。为了减轻父亲的负担,姐小学毕业成绩非常优秀却没上中学。老师到我们家劝姐姐不下十趟,可父亲始终没开口,这成为父亲一生的憾。姐姐英年早逝更加重了他内心的痛,他老人家几乎一夜之间变老了。为此,我们兄弟曾约定:每年冬天时把父母接出来跟我们一起生活。可爹可能怕打扰儿子们,总说怕离开家离开老屋睡不着觉为由,从未出过门。我工作的地方离家只有十分钟路,他总是匆匆地来,匆匆地去,从未在我这儿吃过一顿饭。即使是中午或晚上,他看见我,看见我的妻子,看见我的女儿,之后,心满意足地走了。前年母亲去世了,父亲孤单了许多,但他还是那样对我们。我总觉得对不住他老人家,也曾问过他为什么,他总是嘿嘿一笑,还是那句听得磨出耳朵老茧的话,离开家离开老屋睡不着觉吃不好饭。

上周日上午,老父亲突然打电话说:“十来一已过两天啦,你回家一趟吧。”我知道,这是老父亲提醒我,该回家给母亲上坟烧纸了。我忙上集割块肉,买好纸、炮等祭品赶回村,老父亲已经早早站在村口了,我远远的望见他瘦瘦的身影像棵老树桩一样孤零零地立在那儿,心里说不出是什么味儿。

烧完纸,我说:“爹,冬天了,冷不,老三前天打电话说,他那儿紧,今冬天不回来了。”“……”“老三还说,天冷了,你想要什么他买,给你寄回来。”“啥都有,不冷。嘱咐他别忘了明年清明回来给你妈你姐烧点纸。”

我把事前买好的火车头帽和皮暖鞋拿出来,“天冷了,你焐好头,暖暖脚吧”。老父亲见了,脸上的皱纹有点异样,眼睛里似乎有晶莹的东西打转转,他站起来转过身揉揉。我注视他的背影,鼻子酸酸的,一下想到朱自清的《背影》中的父亲,想到朱自清父亲的背影。哎,我的老父亲,天下父母心。

“现在生活好多了,也不缺吃穿,上了年纪,想见见你们,冬天再冷,我见你们兄弟几个一眼,心里比穿皮袄都暖和。”

我觉得太对不起父亲,`他养育了我们,年纪大了,对我们没有别的要求,冬天只是想见一眼,连这都办不到:以往,他为我们做过多少?我们曾为他做了什么?这个冬天,我能为父亲做些什么?

回校时已是黄昏时分,路边小店正播放着陈红的《常回家看看》,一边走着两行热泪不知不觉流下:这个冬天,我们一定让父亲过得暖和。我把我的想法立刻打来电话给远在外地打工的三弟。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4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