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品文库 > 2008作品 > 详细内容
教师作品之18(9篇)
发布时间:2012/11/30  阅读次数:1659  字体大小: 【】 【】【

  

教师作品之18(9篇)    

目 录

我的星期天(汝南三中 飘渺云海)

最美的老师(老君庙二中 高立娟)

丛林物语 (汝南三中 絮儿)

读海(汝南二高 听雨)

怎样培养低年级学生读书的能力(和孝镇陈屯学校 崔凤强)

牵手引发的思考(梁祝镇中心幼儿园 陈立云)

春风化雨正当时(汝宁一中 刘晓红)

桥(张楼乡 风过无痕)  

习惯(张楼乡 风过无痕)

    

我的星期天(汝南三中 飘渺云海)

又一个星期天来到,我又可以重温我昔日的“小窝”了,那里,凝结着我太多的情结,还留有太多的思念与温存……

此刻,就像一个久别在外的“学子”,渴盼着回归故里,心急如焚、急不可待!坐在车厢内,思绪在这一刻滋生——

曾经的星期天,我总喜欢踏上北去的列车闲逛:玩“大购物”游戏,还可以恣意交卸一下自己的“淑女”形象。走在大街上,旁若无人的挑些喜爱的零食,大吃大嚼,完全不用顾及吃相是否儒雅。最后,用“大把”的钞票换取一件件时尚之裳,凯旋而归!

而今,相同的时间,却坐着南下的列车,踏上了与往日相反的旅程……

思绪在汽笛声中止,半小时的路程不算长,但归心似箭的我,却依然在心底抱怨路途之远、车速之慢。

终于到家了,走进住了10几年的校园,顿感它的熟识与亲切。突然,不知从谁家楼窗里飘出一曲:“我多想回到家乡,再回到他的身旁……”啊,感动、激动、兴奋、愉悦……太多的繁杂情丝一齐涌来,它们推着我加快脚步,迈向自家的房门。

呵,我又回来了,屋内陈设还是我离开时的模样:舒适的沙发安静地躺着,可亲的电脑发着光亮,似在等着我的抚慰……唯一的缺憾是室内多了几许灰尘和几丝凌乱!

放下挎包,马不停蹄,开始大扫除。三下五除二,宽敞明亮的栖息“小窝”又恢复了生气。一家人围坐在桌前,品着佳肴、拉着家常,其乐融融。这情景,在我的意识中才应该是个真正的港湾!

2天的时间,如今可以用秒计算。一眨眼又要走了,虽没有分别的泪眼汪汪,但心底总是酸溜溜的。意志在那一瞬显得如此脆弱,不知是舍不得这温暖舒适的“小窝”,还是“小窝”中的人?

匆匆中,又坐上了北去的列车,只是没有了往日的热情与激情。听车厢乐音,看窗外万家灯火,想,今晚又将是个不眠之夜!

  

最美的老师(老君庙二中 高立娟)

教师队伍里你是最年轻的,

你与学生同乐,

你是学生的知心姐姐。

  

清晨,你为学生领队,

课间,你与学生交流,

夜晚,你总是最后一个走进梦乡。

  

你的知识是渊博的,

你的思维是睿智的,

学生送你一个美丽的绰号“智多星”。

  

作为一名曾经是你的教室的我,

我为你而骄傲,为你而自豪。

在平时的闲谈中你是我骄傲的资本。

你成了我成功的荣耀。

  

丛林物语 (汝南三中 絮儿)

清晨,朝阳透过浓密的树影射在丛林深处。

小草揉揉惺忪的睡眼,抖落一身清亮的水珠,向晨风欢快的招手。当她正准备向枝头和鸣的小鸟问好时,却听到有谁在身边唧唧哝哝的争吵着。仔细听去,原来是小鸡和小鸭在斗嘴。
      
小鸡:“看你们鸭子,一会在地上拽,一会又到水里游,就为了吃食,费那么多劲。而我们只在矮墙根就能够吃饱,还可以晒晒阳光呢。”
      
小鸭:“切!也只有你们鸡这长儿的眼光!想我们鸭不仅能在陆地上行走,还能在水上畅游,捉鱼虾,逐水草,逍遥快活,你们哪里能比!哈哈!除非下辈子托生成鸭!”
      
一只天鹅飞过,古槐呵呵笑着低下头对小草说:“我们对万物的认识是有限的,就像鸡和鸭,永远也不会有天鹅的心胸、永远也看不到天空的境界呀。”
      
小草似懂非懂的点点头,正琢磨怎么回答呢,身旁的大树发话了:“曾经我总是对我脚边的草啊花的夸夸其谈,认为自己高高在上,对什么都很通晓,可是有一天风把云带来了,见到他,我才知道自己有多么的无知。”
      
古槐微微颔首:“嗯,我们的认知也是受我们所接受的教育限制的啊。”
      
枝头和鸣的小鸟忽然吵嚷起来。大树用宽大的枝叶抚爱着这群小精灵,和蔼的问:“你们这些淘气的小家伙,在争论什么呢?”
      
一只麻雀气愤的说:“喜鹊竟然嘲笑我的老婆长的丑,说她灰不溜秋的,和蝙蝠倒还般配,气死我了!”
      
正在玩耍的小猴子拍掌大笑起来:“只怕你老婆没有倒睡的特技呀!”
      
小蚯蚓怎么也从土里拱出来了,她嬉笑着说:“猴哥,你有本事和我们待在一起,不出三月,保证你得风湿病,(*^__^*) 嘻嘻……”
      
猴子正为自己的幽默得意呢,不想受到爬行动物的调笑,又羞又急,正要反唇相讥,丛林边溪流淙淙,鱼儿大摇大摆的游过来,接着话茬道:“小蚯蚓,你不是喜欢潮湿的环境吗?那你快跟我走,去大海里感受感受怎么样啊?”
      
听到鱼儿说如是,小蚯蚓一下缩了脖子,深入浅土里了。
      
猴子马上转忧为喜,哈哈大笑起来,冲着鱼儿直喊“好阿姨”。
      
刚刚赶来的梅花鹿看着龇牙咧嘴的小猴子,不禁吃吃的笑起来说:“猴老弟,记得前天你还挖苦鱼儿,说她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待在小水洼里不是挺悠闲的吗,却非要追寻大海,简直是自寻烦恼,自寻死路。”
      
正当大家喋喋不休的吵闹时,一阵清风拂过,从古槐苍翠的体内传出浑厚而有力的声音,这低沉的话语却如春雷一般滚过大家的心田,深深震撼着丛林万物的灵魂! ----
       “天地间,万物苍生,其生存的时间是有限的,所认知的能力也是有限的。我们每一个‘我’不过是天地间的一个产物,就像一粒小石子、一棵小树生长在大山之上。有限的时间,局限的空间,使我们的认知能力受着自己的生存时间、生存地域、所接受的教育、利害关系、思想观点等种种制约。我们看别人都是贱的,看自己都是高贵的。殊不知,宇宙万物原本都是混同一体的,谁优谁劣呢?而且,万物每时每刻都在演变着生死的变化,我们自己的机体和思想也在随时改变着。可悲的是我们自己却看不到这些,同类间不是去想着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而是没完没了的你攻击我,我打击你,明争暗斗,没有休止的损耗着生命。
      
我们再来看,四海在天地间的大小,也不过像一个蚂蚁窝浮在一个太湖里吗?更何况我们这些小小的尘粒呢?所以,我们对事物的认知是有限的,是非的概念都是相对来说的。万物当中,人是最具有智慧的生命了。而人类尚不能完全明白这些道理,我们又有什么资本自满呢?
      
我的孩子们啊,请顺应自然的变化吧。生存中不忘追求,勤奋中不忘多问,多学学人类的谦和和友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才能具备开阔的思想观念。懂得了事物的相对性,我们的心理就会变得平和,才会接受外物,我们短暂的人生才会变得轻松,自然,实在,温馨。”

  

读   海(汝南二高 听雨)

含蕴古今,包容天地,托浮日月,吐纳风云,千载万载,亘古如斯,这便是海。海之于我,是一部奔涌跌宕的卷册,我之于海,是一个饥渴了许久的书生。

——题记

车入山东半岛,透过车窗,久违的海的气息便扑面而来。有点咸、有点腥,空气仿佛有了质感,又仿佛海水里伸出了一双略带凉意的手,要将你拥抱。心想,这就算是大海含笑的问候吧。

虽然来自中原,但对于海并不陌生。而且跟海的缘分还相当的悠远呢。

孩童时代,被家人叫着“毛毛”,跟当时天下所有的孩子一样,小人书几乎是小孩子了解外面世界的唯一的通道。从看得懂小人书的那刻起,毛毛就坚信,外面有大海,海里有海龙王,海龙王有龙宫,龙宫里有奇珍异宝。当然最神奇的当数那根伴随悟空降妖伏魔的金箍棒了。从此,每每折下一根树枝,就臆想握住了海底的那根定海神针,挥舞起来,愚顽的孩子就有了征服世界的豪气;也许就是从那时起,海的神奇就在懵懂的心里扎了根。

稍大些,上学了,被逼着背诵古诗,“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懵懂少年未曾见海,当然也不通文言,对海却异常通灵,读罢顿生景仰之心。那日晚饭后,面对全家,8岁的毛毛郑重其事的宣示了主权:从今天起,俺要改名,不叫毛毛了,叫“海涛”。全家人起始愕然,继而大笑。那种不被理解的羞恼,至今清晰。当然“海涛”没叫起来,只成了小伙伴的笑柄。但终于,时光荏苒,要改名为“海涛”的长大了,而且有了儿子,于是,取名曰“洪波”。

真正意义上的读海,却是十几年前的连云港。也是深秋,秋风瑟瑟,天刚蒙蒙亮,天空下一派的阴霾。下车,一溜小跑,奔到海堤之上,极目而望,苍黄的海上,风平浪静,与云雾相接,一片迷蒙:海与天合谋,结成了一个迷局,看不清,看不透,折磨着俺这迢迢而来的思慕者。拉着刚刚大学毕业的未婚妻,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小山,我想体味那“东临碣石”的感觉,更想登高去探求大海这神秘的面纱背后,有怎样的惊心动魄。但海是欺生的吧,眼中依然是混沌一片,心中不禁生出了怨叹与遗憾。而海,依然故我。我知道她不会为我而改变。

依石壁,攀巉岩,心惊胆战的下到海边,迫不及待的,我要近距离的去触摸大海。海潮初涨,波浪轻吻着岩石,缠绵缱绻,温柔细腻。挽起裤腿,与妻搀搀扶扶,牵牵扯扯,平生第一次踏进了海里。海水的冰凉从脚底一下子传到了发梢,妻尖叫起来。我笑着说,你也不怕把海龙王给叫醒了,把你给掳了去。妻说,有你呢,我才不怕。仔细的观看脚下的海浪,涌进脑子里的第一个概念就是“雪浪花”。虽然海水是浑浊的,但浪花却是异常的洁白的,如雪、如梅、如少女恬静的笑容。享受着海的抚摸,看着那来来去去的雪浪,感动伴着种眩晕的感觉,刻骨铭心。

接近中午的时候,起风了,笼罩在海上的雾气渐渐的消弭了,太阳也应景似的探出了头,仿佛一瞬间,黄海拉下了她神秘的面纱。而且仿佛睡醒了似的,这羞涩的少女转眼变成了精力充沛的赤膊的小伙儿,他狂歌劲舞起来。海上望去,浊浪排空,如奔似涌,浪涛一排比一排猛烈,竞赛似的,撞在岸边的岩石上,掀起10多米的波涛。脚下的震动,耳中的轰鸣,惊心动魄。妻抓紧了我的胳膊,我赶紧叫来附近的友人,把身后的惊涛骇浪连同我们永远的留在了底片上,同时也留在了记忆深处。

……

十多年过去了,那海的神秘、温柔、壮阔、豪迈不仅没有消散,反而愈来愈清晰,如同来自灵魂深处的召唤,时时的泛起,召我归去。我知道,对于海,我只是阅其表,观其像;海之奥义,海之精髓,还隐藏在某个不经意的地方。她在等着我,等我去解读,等我去品味。等我去做深层的交流。

此番,我如约而至了。

日照,据说是太阳最先升起的地方。海在脚下,以梨花般的雪浪,迎接我的涉足。这里的海才真正是我梦想中的海,海水碧湛湛的,清的让人想到了一尘不染。放眼望去,海天相接处,太阳如观音宁静的笑容,明亮,宽容,超然。南海,我是去年去过的,但是波光太明了,处处炫人的眼。这里的海,有着特有的宁静,谐和。直让人怀想这里是海上仙山,还是人间仙境。

站在海边,感受着海水抚慰,我听到了那海的温柔倾诉,轻轻的,柔柔的,如同耳语,如同轻唱。那是一种用心灵符号谱写的曲子,谁都听的到,却又不是谁都能听的懂的:春来草自青,秋至花自落,来来又去去,潮涨复潮落。一遍又一遍,这轻歌重章叠唱,似乎是风的声音,似乎是海的声音,又似乎是太阳的声音,抑或是他们共同的合唱吧。

愚钝的我,好像明白了点什么,又似乎不怎么明白。我知道,大海会启迪我的。

“爸爸,为什么砂子中有东西会发光,是金子吗?”儿子跑了过来。“也许,大概,我也说不清……”顺手抓起一把砂子,阳光下,沙粒们哗哗的明亮着。透过那光芒,我的目光穿越了时空,我看到了翼龙折断的翅膀,我看到了海底喷薄的岩浆,我看到了山水格斗的碎片,我看到了岁月沉淀的时光……而它们最后都归为沙粒。

“爸爸,砂子是什么变的?”

“万物都是砂子……”

“人也是砂子吗?”

“嗯,人也是砂子。”

儿子不理解,其实,我也不怎么理解。

……

离开海边的时候,象征性的挥挥手,跟大海说声再见。

妻问,不虚此行吧。

我想了想说,含蕴古今,包容天地,托浮日月,吐纳风云,千载万载,亘古如斯,这便是海。大海最大的特点是大,因其大,而能容,因其能容而伟大。海虽大,人如果心中有海,当能包举宇内,函括天地,则人更大。

妻又说,谁能如此呢?

是啊,谁又能如此呢?

“春来草自青,秋至花自落,来来又去去,潮涨复潮落”

耳中,天籁再次响起……

  

怎样培养低年级学生读书的能力(和孝镇陈屯学校 崔凤强)

在提倡“通背语文书”的今天,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提高学生朗读的能力刻不容缓,应抓这个契机,在学习新课中,加强学生读书能力的培养。朗读能力的培养应当从低年级抓起,对于低年级的课文,没有太难懂的词句,不需要教师去占用大量时间讲个没完,使孩子危坐静听太难受,还会压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认为语文课应该是多读、熟读、巧读,提出不同要求的读,在读中识字,在读中学词、学句。这样做仍不够,还可利用多媒体去教学,在学语文新课时,让学生多听几遍录音,再让学生小声的跟着读,直到读熟,读正确为止,达到人人会读,人人知道怎样去读课文。

  

牵手引发的思考(梁祝镇中心幼儿园 陈立云)

每当我和孩子们拉圈做游戏的时候,我总是习惯性地拉起不爱活动的孩子的手,然后呼唤其他的孩子拉成圆圈。有一次,我拉起周恒的手,张乐小朋友看见了问我:“;老师,你为什么总拉周恒的手,我也要和你拉手。”说着一把推开周恒,把手伸到我面前。顿时,孩子们都围了过来嚷道:“我也要和老师拉手,我也要和老师拉手。”一时间竟不知如何是好了。

这时,我才意识到自己无意中犯了错误,伤害了孩子们的情感。牵手,在老师心中也许是一件再小不过的小事了,但在孩子们心中,这却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老师牵谁的手可能代表老师喜欢哪个小朋友,因此,被老师牵手的小朋友会高兴自得,而未被老师牵手的孩子会伤心难过。若是老师总是牵某几个孩子的手,则会使其他孩子产生不平等的感觉。

我不禁想起,每次户外活动时,张乐总是故意捣乱,现在想想他只不过是用这种方式发泄自己对老师总牵那几位孩子手的不满,并以此引起老师的关注而已,如果我当时牵一下他的手或给他一个微笑,就可能满足他的心理需要,又能起到提醒作用,只可惜,现在才意识到。

以后户外活动时,我总是轮流拉起孩子的手,尽可能让每个孩子都能与老师牵手,让孩子感觉到老师喜欢每一个孩子,此后,再也没有孩子喊:“我也要和老师拉手”了。但这呼声却不时在耳边响起,它像警钟一样时刻提醒我:老师的一言一行在孩子们的眼中都是大事,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慎言慎行。

  

春风化雨正当时(汝宁一中 刘晓红)

──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

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陶行知
  语文教学不仅要注重语文知识的传授,还应加强德育思想的渗透,“传道、授业、解惑”,自古就是语文教师的天职。“传道”总放在首位。在语文教学中注意和兼顾到一些道德和思想品质教育,是语文教师应尽的责任与义务。然而,语文教学毕竟应该以语文教育为主,我们不能因为强调德育而冲淡了语文教育的本色和主体。在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只能是一种渗透,以自然的穿插形式出现。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种渗透,就一定要讲究一些艺术性和操作方法。笔者通过多年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实践和理论探讨,感到以下三点是切实可行的。
    一、结合课文中的名言警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人类历史上,曾留下过许多晶莹璀璨、光芒四射的格言,这些格言使许许多多青少年走上成功之路,取得令人瞩目的业绩。许多古今中外、历久不衰的格言或名言,是人们从文学作品中挖掘、摘引、精选出来。现在语文课本所选的许多文学作品,不论诗词、散文或小说,都是古今中外的名篇,不仅有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出类拔萃的文学特色,而且往往含有一些文情并茂、短小精悍、意味隽永的名言名句。有些课文的思想内容,有时就是通过其中的一段话来体现的。对于这些闪烁着思想光芒的句子,我们应紧紧抓住,围绕课文提供的语言材料和中心,加以重点分析和讲解。
  我们在讲解《岳阳楼记》时,不仅要让学生领略作者对洞庭景色的出色描写,同时也要让他们铭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名句,理解范仲淹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宽阔胸怀。讲解鲁迅小说《故乡》,不仅要分析闰土的艺术形象,同时也要学生理解和背诵最后的句子:“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鼓励学生:在未来的生活道路上,应有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精神。讲解《生命的意义》时,不仅要让学生体会到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同时也要让学生感悟到生命的神圣,要珍惜生命,让生命放射光芒。小说主人公保尔那段“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的至理名言,最集中地体现和概括了他为全人类利益而生存的博大的人生态度和崇高的献身精神,不仅影响了整整几代人,而且会永久地流传给我们的子孙后代。
  由于作品中格言式的句子具有言简意赅的特点,学生易记、易背,把它抽出来重点讲解,这对学生思想健康成长,无疑是注入了有益的营养。
    二、结合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分析,进行德育培养
  进行德育渗透要结合学生的具体特征。现在的学生在正确对待人生和刻苦自律、热爱劳动、服务集体等方面,都比较欠缺,他们看问题往往偏重于表面而忽略了本质。
  教《孤独之旅》一文,学生们对杜小康的形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因家庭的变故而失学,不得不随父亲去放鸭子,生活的艰难和精神的孤独压迫着他,同时也锤炼着他的身心,尤其在一场暴风雨的洗礼之后,更锤炼了他的意志,让他突然有了长大了的感觉。这是一篇课内的阅读课文,是以学生自读为主的。我在引导学生思考时,抓住形象的特点,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他们对苦难的认识,对孤独的感受,充分的体会到生活的艰难,从而激起他们对自己幸福生活的珍惜,对自己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的珍惜。很多学生都被这个形象所感动,决心认真学习。同时他们对苦难也有了重新地认识,愿意在生活中去经受苦难的磨砺,让自己的意志更加坚强。
    三、结合课文特点,有重点地进行德育渗透
有时候,一篇课文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存在着多义性。此时,语文教师就要突出重点,抓住中心。在此,可以用综合、对比、选择的方法,找准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突破口。
  选入语文教材的文学作品,虽然都有其闪光的思想和精神,但侧重各有不同,有的是爱国主义,有的是集体观念,有的是自强不息,有的是舍己为公,有的是宽容、隐忍……,当我们教完一篇课文时,完全可以把课文中高尚情操和闪光思想联系起来,综合在一起,让学生们进行一些热烈的讨论,甚至是争议,最后让他们作出选择。尽管选择各有不同,但无意中却让学生们进行了思想交流,互相取长补短。这种方式,对德育渗透来说,是极其自然地突出了重点,有机地统一了课文的文学性和思想性,最终达到作品与学生心灵产生共鸣的效果。
  我在教学胡适的散文《我的母亲》的时候,首先让学生充分的感知原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探讨文中的母亲的形象,尤其是探讨母亲在处理除夕时大哥的债主上门讨债以及处理婆媳及妯娌之间的关系的情节,学生在概括情节的同时充分的体会到母亲的宽容与隐忍,既让他们分析了母亲的形象,又让他们在探讨中学会了宽容与隐忍。在分析母亲的人格受辱时,又让学生认识到母亲的刚气的一面,让他们讨论这两种不同的性格是否矛盾,学生们在讨论中认识到宽容与隐忍不是无原则的,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要坚定自己的立场,即刚气。学生在探讨中加深了对母亲的认识,更在学习中获得了品德的教育。
  总之,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渗透,不应强行灌输,更不能无中生有,要结合作品具体的特点,让学生在获得语文学习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得到心灵的净化,品格的提升,真正的达到:“润物细无声”。

  

桥(张楼乡 风过无痕)

桥是联络交通的重要部件,有了它,南来北往的行人、车辆才得以畅通无阻。这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桥,从古到今,桥在变化、发展。

以前,桥是一根圆木,搭在河的两岸,或山涧两边,走在上面摇摇晃晃,提心掉胆,生怕一失足掉下去。在那山高涧深的山寨乡村里,还有一种用绳索或铁索把木板连起来的桥,走上去也是左摇右摆,跌跌撞撞,不过可以扶着两旁的栏杆,至少不会担心掉下去。山里人走习惯了,看上去如履平地,肩挑重担,唱着山歌,却也十分悠然。山里人就是靠着这样的桥走出大山。

后来,又出现了石桥、水泥桥。记得小时候我们村头那条泥河,夏天雨水一多,河上的木桥就被水漫了,人们便不能过河。有一年夏天,雨水特别多,村子里进了水,人们便往堤坝上转移,要过那条泥河。可是木桥已被冲坏,只剩下几根木头,费了好大的劲,才胆颤心惊地过了河。第二年春天,来了许多人,还有许多车,驻扎在河边的空地上,不分白天黑夜,机器轰鸣,人声喧闹,车来车往,拉来许多水泥、石头,不久,一座坚固又美观的石拱桥便飞架在泥河上。从此,人们就不再害怕小河涨水了,这桥也便成了泥河上的一道风景了。

现在,桥的种类越来越多了,有气势宏伟的斜拉桥,有凌空飞架的钢架桥,不仅河上有桥,公路上竟然也建起了桥!看那坚固的水泥路面被举在空中,盘旋而上,划出一条美丽的弧线,又扬长而去,南来北往的车流各行其道,如流水一般,真是顺畅。尤其到了夜晚,更加显得流光溢彩!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社会的进步,桥又有了新的成员,出现了什么信息桥,鹊桥等等,使桥的家族大放异彩,也给我们的社会、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

随着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怀抱,我们又将建立起一座祖国统一的桥,这是海峡两岸所有同胞渴盼已久的桥!通过这桥,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定会早日完成!

  

习惯(张楼乡 风过无痕)

我的学生时代,人们的生活条件还很差,还不能吃上纯白面做的馒头,蒸馒头要掺上玉米面,这种状况从我记事起一直持续到参加工作。上师范那年,为了给我交学费,家里卖了一头猪还不够,父亲又从亲戚朋友处借了一部分,这才走进师范学校的大门。那时师范学校的学生在生活上享受国家补贴,节省一点基本上够吃了,家里再补贴一点,买个洗衣粉、牙膏什么的。十六、七岁的我暗自庆幸,家里没有因为我的学业而揭不开锅。可是,我能顺利地读完三年师范,着实让母亲又吃了三年的苦头。

我师范毕业后参加了工作,在乡中心小学当了老师。开始每个月能领到100多元的工资,虽然不多,可毕竟有收入了,家里不会像以前那样窘迫了,母亲不用每天吃玉米面馒头了。再后来我的工资水平又慢慢地提高了,生活也越来越好了。每次发了工资,我都要给母亲一些,让她买衣服,或是做些好吃的。可是一年到头,她总是穿着那几件穿了近十年的旧衣服,吃饭时也只挑青菜吃。我问她为什么不吃肉,她说习惯了,青菜挺好,不喜欢吃肉。可我知道,母亲不是不喜欢吃肉,而是不舍得吃。

在我的印象里,母亲每天都在忙碌。幼时,父亲在外地,家里、地里就靠母亲一个人忙活,忙完家里忙地里,忙碌的身影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可母亲从没说过一个累字。后来家里人口多了,虽说地里的活不让她忙活了,可家务活也更繁重了,母亲依然是大包大揽。每到星期天,我都要求下厨房,每次都被母亲拒绝了,她说一个人干习惯了,能行。看她一个人忙里忙外,很开心的样子,我心里醋酸的,也暖暖的。

如今,母亲已经年过花甲,头发白了一半,皱纹也爬满额头,可她依然每天都在忙碌着,依然不喜欢吃肉,保持着多年来的“习惯”。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4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