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邱老文稿 > 随笔分类小集 > 散文随笔小集 > 详细内容
散文随笔9
发布时间:2023/11/30  阅读次数:67  字体大小: 【】 【】【
  

散文随笔9

2023.11

目 录

高调的背后

你若放下 你就强大

夫妻的困惑

小议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酒,可是个好东西

爱如盐

中国人的活法

  

高调的背后

母鸡下完蛋之后,总是“咯咯咯,咯嗒,咯咯咯,咯嗒”地叫个不停,这节奏颇似三连音和十六加八分音符后带附点组合起来的叫声,意在向主子炫耀自己的劳动成果。不过,母鸡的炫耀是可以原谅的,因为她毕竟做出了贡献。

人,也是这样,只不过比母鸡高明多了。有些人不做实际工作却照样炫耀和卖好。有的人甚至还别有用心地专唱高调。万岁万万岁叫得最响的那个林彪,不是妄图想用五七一工程置主席于死地而取而代之的吗?

二十五集电视连续剧《沉默》里边的奉春市公安局副局长任大祥就是叫的最响却别有用心的十足的坏蛋。他明明是急于抓到耿凤臣杀人灭口,却说是急于破案为民除害;明明是企图独揽大案掩盖罪恶,却说是关心林荫的身体协助工作;明明是庇护黑社会头子袁万春谋取个人私利,却说是为企业家保驾护航… …

与任大祥相反,政委何世中和刑警赵民一腔正气嫉恶如仇,但在没有摸清新调局长林荫是否公正廉明的情况下,却一直保持着沉默,只是暗暗地做着一名刑警该做的工作,并甘愿忍辱负重和被人误解。

剧中的沉默,是正义的沉默;剧中的高调,是邪恶的高调。生活中这样的人不乏其例。有些人默默无闻与世无争,但他却在自己的岗位上恪尽职守兢兢业业;有些人不爱掩饰自己可能牢骚埋怨,但他们却极具责任心使命感。而有些人,我们不能只看他的表面多么殷勤多么顺溜多么笑容可掬;也不能只听他自我标榜多么光明磊落多么大公无私多么助人为乐。高调的背后,都有其不可告人的目的。

2023.11.3

  

你若放下 你就强大

1、放下面子

有时候我们低头,是为了看准自己走的路,很多人认为,自己已经过得还可以,不愿意去尝试新鲜的事物,很多东西都放不下,拉不下这个脸,最终死在面子上。

2、放下压力

累与不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心灵的房间,不打扫就会落满灰尘。扫地除尘,能够使黯然的心变得亮堂;把事情理清楚,才能告别烦乱;把一些无谓的痛苦扔掉,快乐就有了更多更大的空间。

3、放下过去:你才能过得更幸福!

努力地改变你的心态,调节你的心情。学会r平静地接受现实,学会对自己说声顺其自然,学会坦然地面对厄运,学会积极地看待人生,学会凡事都往好处想。

4、放下自卑

把自卑从你的字典里删去。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伟人,但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内心强大的人。相信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你同样可以拥有一个有价值的人生。

5、放下懒惰:奋斗改变命运

绝招就是把一件平凡的小事做到炉火纯青,就是绝活。

6、放下犹豫:立即行动成功无限

认准了的事情,不要优柔寡断;选准了一个方向,就只管上路,不要回头。

立即行动是所有成功人士共同的特质。如果你有什么好的想法,那就立即行动吧;如果你遇到了一个好的机遇,那就立即抓住吧。立即行动,成功无限!

7、放下狭隘:心宽,天地就宽。

宽容是一种美德。宽容别人,其实也是给自己的心灵让路。只有在宽容的世界里,人,才能奏出和谐的生命之歌!

宽容是 一种美德。宽容别人,其实也是给自己的心灵让路。只有在宽容的世界里,人,才能奏出和谐的生命之歌。

8、放下怀疑:心存疑虑,做事难成。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不要以自己的怀疑,认定他人的思想,不要猜疑他人,否则只会影响彼此间的情谊。,不愿意去尝试新鲜的事物,很多东西都放不下,拉不下这个脸,最终死在面子上。

2023.11.8

  

夫妻的困惑

说到夫妻之间的这个话题,一直令人百思不得其解。本来好好的一个家庭,夫孝妻贤,小日子过的红红火火。然而,有的人夫妻之间虽朝夕相处,实际上已成了世界上最熟悉的陌生人,内心总有着让人难以理解和无法消除的隔膜。有时会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或一时言差语错而互不相让,争吵不休,常常弄的两人都心烦意乱,无所适从。这让人感到十分困惑。最近,网上流传的一则故事,看后使我醍醐灌顶,如梦初醒。

这个故事梗概是这样的:说有一个女人婚后衣食无忧,表面上看活的还算体面,人前也很风光。只是她本人内心却时常闷闷不乐,自我感觉不如别人,认为自己付出的太多,得到的太少,有种失落感。而丈夫是个忠厚人,缺乏浪漫,也不够善解人意。于是乎,她平日里很是窝心,常因生活琐碎事而心烦意乱。认为自己命苦,嫁错了人。自以为是一时冲动,鬼使神差的嫁给了一个碌碌无为一无是处的窝囊废。所以,看自己的丈夫总是横挑鼻子竖挑眼,成天嫌丈夫没本事,在家专横跋扈,牢骚满腹,一天到晚唠唠叨叨,怨天尤人,活的十分沮丧。有一天,她外出散心,来到当地一个小有名气的寺庙,向方丈求方问道,借以摆脱长期困扰于胸的郁闷。

老和尚听完这个女人诉说之后,并没有直接了当的向她作任何解释,而是把这个女人带到一座高山前。

和尚问女人:此山如何?  

女人说:“伟岸、高大、挺拔、秀美!”

老和尚说:“请跟我上山吧。”  

一路上,坡陡路险,十分难走,和尚无语。

走着走着,女人累了,乏了,山路不好走,女人诸多抱怨,那里还有心欣赏途中的风景。

等到了山顶后,老和尚问她:“你刚才看到的这座山现在感觉如何?

女人说:“这个山一点都不好,悬崖峭壁,路陡石碎,荆棘丛生,树木参差,没有什么好看的。不过,远远望去,对面的山才更美啊。” 

老和尚笑了笑,说:“当你初识一个人时,就是远看高山,眼中满是崇拜和向往,了解的过程如同是上山,你看到的都是普普通通的细节。等到了山顶,你自觉疲惫不堪,对此山已经心生厌倦,所以才期待憧憬的是你看到另一座山。山没有变,是你的心变了。你的心变了,眼神也就变了。没有了崇拜,山就不再伟岸,树也不再挺拔。你抱怨越多,给对方的伤害就越大。你为什么能在山顶看到其他的高山?是因为你脚下踩着的高山提升了你自己的眼光而已。”

该女子听完方丈语重心长的一番话之后,她会心的笑了。看着脚下的高山,她有所领悟之后,才茅塞顿开。

人啊,总是不懂得满足,好高骛远。俗话说:知足常乐。学会满足,懂得珍惜你就会幸福!

这个故事的寓意浅显易懂,可世上有很多男人或女人却是似懂非懂。有的人甚至一辈子都没有活明白,始终走不出人生怪圈,总自以为是,执迷不悟。无论男女,恋爱时,因为看到的总是对方的优点和长处,而忽视了对方的缺点和陋习。所以,才对对方有了好感,觉得对方是自己心中理想而完美的白马王子或是古代的孟光,于是俩人才走到了一起。情人眼里出西施的成语恐怕就是这样来的吧。

俩个人一旦成为了夫妻,随着晨起暮落时光的流逝和日复一日柴米油盐,锅碗瓢盆的现实相碰撞,了解逾深,发现对方的缺点和毛病就越多。人虽然还是那个人,心还是那颗心,一切并没有变,变的只是时间、角度、心情和视觉。所以说,在女人眼里丈夫总是别人家的好,在男人看来家花不如野花香。因此,夫妻朝夕相处,难免发生纷争和磕磕碰碰,倘若相互贬低,相互抱怨,互不相让,争吵也就成了家常便饭。

其实,抱怨是一件最没意义的事情。夫妻就像俩个淋透了雨的人,都没有伞,才不谋而合的躲进了同一个屋檐下。碰巧发现彼此有着同样的目的地,于是才甘苦与共,相互砥砺,并肩前行。俗话说:百年修的同船渡,千年修的共枕眠。一日夫妻百日思,百日夫妻似海深。在大千世界纭纭众生中,能相见、相处,相亲、相爱,是多么难得的缘份,应该呵护有加好好珍惜才对。当初的选择必有它的道理。对女人来说,你选择了对方的诚实和善良,你就应该接受对方的故执和不解风情。你选择了对方的帅气和潇洒,你就要接受对方的多情和生活上的放荡不羁。你若选择了对方的才华和能干,你就应该接受对方的傲慢和桀骜不训。……对于男人也一样,你选择了漂亮和美丽的容颜,你就应该接受她的任性和娇气。你选择了温柔,就应该接受她的懦弱和优柔寡断。你选择了贤淑能干,得到了实惠,一生受用,就应该接受她或有欠缺的相貌和唠叨满腹的缺点……世上没有什么是十全十美的人和事。幸福的家庭不是没有争吵,而是争吵中总会有一方妥协或忍让,而另一方争吵过后也从不斤斤计较。真的,牙与舌头也有不合的时候,夫妻相处没有必要小题大作,更不能无端的猜忌和怀疑,自寻烦恼,懊悔不已。

当然,在现实生活里,每个人的性格中,都有某些无法让人接受的部分,再完美的人也一样。所以不要苛求别人,更不要埋怨自己。和自己选择的人一起过日子不能求全责备,更又能有这山望着那山高的念头。钱多钱少,够花就好,容貌不吓人就行。不能对对方抱有过高的期望。真正幸福的标准 ,很简单, 俩个人在一起过日子,只要笑容比眼泪多 ,你就算找对人了。 俩个人相处,最重要的感觉就是舒服。所以,夫妻双方都要尽己力,听天命。无愧于心,不惑于情。顺势而为,随遇而安才对。

这个故事使我深受启发,找到了多年沉积于胸而又无法释怀的烦恼与痛苦的答案。使我终于明白了夫妻之间困惑和伤感的根本原因。为了能让所有能看到这篇文字的朋友,尤其是我的亲人和已经成家立业的孩子们都能明白夫妻和谐之道,才有感而发。夫妻之间理应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原谅,相互关心,相互体贴。切记无休止的抱怨、唠叨、批评、吵闹和指责。有一句箴言,叫"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说的就是夫妻之间,睁一只眼,只看对方的长处和优点。闭一只眼,不看对方的缺点和毛病。

首先,要明白夫妻之间是没有对与错、是与非的道理。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夫妻之间别说配不配,一块钱的打火机能点着一万块钱的香烟。上万块钱的一桌菜它还是离不了一块多钱一包的食盐。夫妻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爱一个人的优点很容易,宽容一个人的缺点却很难,如果夫妻俩人都能一生宽容对方的缺点,接受对方的亲人,那才是真正的感情。

其次,要明白家不是讲理的地方。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你若凡事都据理力争,赢的是理,失去的却是彼此心心相印的感情。慢慢你就会发现无论谁是谁非,争来争去最终只能是俩败俱伤。夫妻之间谁都不可能改变对方,谁也别老想着要征服谁。若想生活的幸福美满,惟有相互包容和忍让。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男人要大度,对妻子要尽责,要勇于担当。女人要能委屈求全,切不可得理不让人。若能都不奢望回报的爱着对方,只有这样夫妻俩人才会不离不弃,家庭才能和谐相处。说心里话:一辈子最浪漫的事,莫过于夫妻一起慢慢变老……

总而言之,婚姻最大的魅力是在于俩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的契合度和兼容性能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在一段有营养的婚姻中,维系夫妻关系最坚韧的纽带往往不是爱情,而是兼容和谐的精神世界。因为爱情迟早会在日复一日的熟悉中变得平淡,而根植于内心的认同感才是最珍贵的,并且无法被替代。婚姻中最折磨人的,并非偶发的冲突,而是长期心恢意冷的厌倦。所以,夫妻任何一方都不要在一件别扭的事上纠缠太久。纠缠久了,再有耐性的人也会烦,会痛,会厌,会累,会神伤,会心碎。实际上,到最后,你不是跟事过不去,而是跟自己过不去。无论多别扭,你都要学会抽身而退。 倘若大家都能真的明白了这个道理,恐怕也就无需庙中的方丈再为世人指点迷津了。

2023.11.13

  

小议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写下这个题目,本想直截了当的说说自己为啥要说这个话题,什么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如何才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忽然,脑海里浮现出一对母子动人的一幕,让我想起前一段时间不经意听到的一对母子对话。却又无巧不成书的与本话题不谋而合,如出一辙。所以,才先将这对母子的对话叙述如下:

一天下午,我在去学校接小孙子回家的路上,邂逅一位年轻的妈妈,身旁跟着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俩人边走边说着话。

妈妈:宝贝,你长大后,想开好车吗?

儿子:想。

妈妈:你看见过有路旁蹲着卖菜的,摆地摊修鞋的,大街小巷吆喝着收破烂的,开好车吗?

儿子:没有。

妈妈:宝贝,你长大后,是想坐在冬暖夏凉的办公室里工作呢,还是想蹬着辆破三轮走街串巷卖菜或收破烂,到建筑工地上去打工,在路旁摆摊补鞋、修锁配钥匙呢?

儿子:想坐办公室。

妈妈:宝贝,你长大后,请客吃饭想去大酒店吗?

儿子:想。

妈妈:你看到过去大酒店,豪华饭店吃饭的,有穿的脏兮兮的打工的吗?

儿子:没有。

妈妈:宝贝,你看,冯小刚一脸白癜风,张艺谋一副苦瓜脸,赵本山一个猪腰子脸,为啥都能找到漂亮年轻的小媳妇?因为他们有本事有钱。你长大后,想找个好看的媳妇吗?

儿子:想。

妈妈:宝贝,你要想以后开好车,坐办公室,上大酒店,娶个漂亮的媳妇。现在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好好学习!

儿子:我知道了,妈妈,咱快些回家吧,我要去做作业!

……

权且不说这位年轻母亲教育孩子的方法对与错。单从这对母子的对话里就不难发现,下至乳臭未干的孩子,上至年及耄耋的老人,世上没有谁不想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既然人人都想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可真要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也并非易事。事实告诉人们,想归想,不是每个人都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要么,这个社会上怎么会有贫富贵贱的差别呢?

对尚未成人的青少年而言,做为父母不求你们才华横溢,但愿你们脚踏实地。你若真要想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就得像那位年轻妈妈说的:好好学习才是唯一的选择。

年轻人要想过自己想要的生活,首先要掌握最基本的生存技能,要有最基本的生存能力才能立足于世。说白了,你得有足够的能力才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其次,必须学会在某些方面要有他人不可替代的看家本事。

第三,对自己要有清醒的认识,知道自己有什么兴趣与特长。

第四,要自信,无论干什么工作都要充满信心。如果自己做的连自己都不认可,世界上,还有谁会认可你?一个人如果对自己都没信心,你还想指望别人对你有信心?

一个人活着,不是为了取悦这个世界,而是为了用自己的生活方式来快乐地活出自我。人活一世,不过开心二字,不开心地活着,岂不是枉活一世。

其实,开心就是每个人想要的生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就得脚踏实地的去努力、去奋斗,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比如:同样是上学,从小学、中学到大学,那怕是同一所院校同一位教师教出来的学生,走向社会后命运却有着天壤之别。好学校学生未必都能成才,清华、北大也有"大头秕子" ; 师资差不见得学生不优秀,三流院校同样有栋梁之才。有的人勤奋刻苦,让自己变得越来越优秀。学有所成,有真才实学,走向社会无论就业还是创业,自然是胸有成竹,信心满满。自然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有的人在该奋斗的年龄,却选择了安逸。上学时不学无术,考试作弊,或耍小聪明,自欺欺人,花而不实。考研、找工作靠偷机取巧,碰运气,抱着侥幸心理去追求偶然性。哪怕真的偶然找到工作,也很难说能胜任本职工作。在家里可以啃老,可以不劳而获,坐享其成,可以欺负自己的父母,世界也能任由你欺负吗?离开了家你还能到哪里去?离开了父母还有谁会心甘情愿给你开水做饭?对于一个连最基本生存能力都不具备的人来说,又有那个单位(或公司)的领导(或老板)会偶然给你高薪,偶然让你过上想要的生活呢?  

台湾女学者龙应台对自己的儿子说: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是呀,被迫去谋生绝对不是人们想要过的生活。拥有选择的权利,才是想要过的生活所必备的、最根本的基础。一个人连选择想要的生活的权利都没有,还奢谈什么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真的,在人生这条路上,从来没有所谓最正确的选择。只有当你学会对自己负责,学会勇敢和担当,无论你选哪一条道,最终都会通向成功之路。

记住:越努力,越幸运。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才能过上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同理。对于成年人而言,若要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一样需要为自己的梦想去坚持。尤其是事业有成之后,只要知足常乐,不贪婪成性就一定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对成年人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这里我不想多说。但有一点必须明白,生活的本质就是有意识的活着 , 而生活的智慧就是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人活着,其实就是一种心态;你若觉得快乐,幸福无处不在。只要时刻注意发现生活中的美,你就能感受到人生的幸福和快乐。不过,请你谨记:你辉煌了,一定要有个好身体,才能享受人生。有一天,你落魄了,还得有个好身体,才能东山再起!

这里,我除了有侧重点的讲年轻人如何才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之外,主要是想着重说说老年人(少数腰缠万贯的富豪和达官贵人衣食无忧,根本不存在养老问题的除外)应该如何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人老了,这是自然规律;如何才能坦然面对,真正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充分享受人生,才是每位老人面临的新课题。当然,并非有钱和有地位的人就一定能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比如:周永康、郭伯雄之流,还有历史上的和珅等人,因为他们贪梦成性,结果自取其辱。这又能怪谁呢?!是过多的敛取不义之财而最终失去了自由,身体再健康也不可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了。自由对老年人而言,显得尤为重要,疾病能够让人无法自理,会身不由己失去活动的自由。犯罪则意味着身体虽健康却不可能随心所欲,当被限制自由之后,方能体会到正常生活的珍贵,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是多么的可遇而不可求。

有个成语叫人各有志。虽说老年人都是"过来人",可每个人想要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却各不相同。所以,每个人如何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也是各有各的想法,不能用同一模式或统一标准去界定什么才是老年人自己想要过的生活。那么,在这里我只想给老年朋友提几点终告和建议,照此去做,兴许就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一、人老了,心态平和是自己想要过的生活的必备条件之一。人到老年,荣辱成败,得失取舍,都已是过眼烟云,豁达最好,宽容最真。待人处事心态要平和,才能活得洒脱、活得从容、活得坦然、活得轻松、活得快乐。

二、人老了,健康是过自己想要滴生活的大前提。人到老年,健康是自己不受罪,家人不受累,生活能自理,少花医药费。一旦失去健康的身体,连生活的质量都无法保证,还奢谈什么自己想要的生活。

三、人老了,有个伴是前世修来的福份。人常说:少年夫妻,老来伴,回味人生的甘苦,思索人生真谛。人的一生,漫漫几十年,能携手共同走完人生旅程的只能是夫妻。所以,应当珍惜朝夕相处,相濡以沫的老伴,既能不离不弃,相互排解晚年的寂寞,又可相依相怜,和平共处。可谓布衣温暖胜似锦,粗茶淡饭亦清香。

四、人老了,还要有一帮无话不谈,相互理解的老朋友。时不时的聚一聚,一杯茗茶,一壶老酒,多交流,常沟通,储蓄友谊,你来我往,排忧解闷,相互慰籍。何乐而不为?!

五、人老了,还真得有点老底,存些老本。有人总结的好,说:老子的(钱或物)永远都是孩子的。孩子花老子的钱,那是多多益善。什么时候用老子的(钱或物)心安理得,名正言顺,好像是天经地意的事,有时甚至是先斩后奏,无需提前打招乎。而孩子的(钱或物)则绝对不能看成是老子的,因为他们都有了属于自己的家,也都要生活。所以,老子要用孩子的(钱或物)时候是需要认真思考、反复掂量的。那怕是非常孝顺的儿女,也不可轻意张口,以免尴尬。因此,辛辛苦苦几十年,留些老底以备不时之需还是十分必要的。切不可轻信养儿防老的古训,靠谁都不如靠自己,还是有所保留的好。

六、人老了,有个属于自己的老窝,住着心里才踏实。人到老年,要有自己独立的生活空间。人老了,难免有些懒散,穿着不讲究,生活上有些邋遢,的确会影响家庭生态环境,遭子女嫌弃也是有可能的。有个属于自己的窝,生活能自理,想孩子的时候打个电话,无事无非悠然自得,相安无事,不给或少给孩子添麻烦。如此甚好!

七、人老了,要少管闲事,少生闲气。古人云:儿孙自有儿孙福。时代不同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活法。年轻人有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代沟"是客观存在的,不能用老眼光看待新问题,不能拿老人的标准去规范儿女。与子女相处,睁一眼,闭一眼。重在宽容,大度,难得是糊涂。看不惯的事,不看。管不了的事,不管。能不说的话,不说。参谋到位不越位(更不能错位),建议不听不生气。多自我安慰,少自寻烦恼。……

总之,人老了,要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就要做到随遇而安,顺其自然。就应该学会活在当下,珍惜眼前。一个人生活质量的优劣,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只有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才有高品质的生活。有乐观心态很重要,遇事多往好处想,保持乐观。该享受的时候就要从容的去享受生活。从现在开始,认真规划好自己的后半生,学会自己照顾自己。衣食无忧,自由自在,泰然自若,注意休息、适量运动和健康饮食,很体面的活着才是绝大多数老年人真正想要过的生活啊。

2023.11.17

  

酒,可是个好东西

也许是嗜酒成癖,在我所写的文字里曾无数次的提到与酒有关的事。因为身体的缘故老伴约法三章,弄得老夫左右为难。这不出院都快一个月了,儿子让全家一起去米曼西餐厅吃牛排,我悄悄的捎了一小瓶二两装沪州老窖品尝酒“尊王”,是知我者馈赠,要是在平时我可舍不得喝。而此时,一家人其乐融融,这不高兴嘛,少喝点助助兴。谁知这下可捅了个大漏子,饭桌上成了批判我的现场会。老伴是主力,孩子应声附合,这场合是不可以辩解的,曲高和寡,只好乖乖认“罪”了。

事后我这心里老觉得不是个滋味,成了心中纠结难耐的块垒,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人吃五谷杂粮,那有不生病的道理。医生说让限酒,言外之意是劝告饮酒要适量,并没有说滴酒不沾,非戒不可呀。酒,可是个好东西。古往今来,上至皇帝老儿,文人墨客,下至草民百姓,以及有多少名人雅士对酒可都是情有独钟的啊。就连被人们公认的万世师表的大圣人---孔子,本人不仅主张饮酒,平时更喜欢喝酒。这绝对不是我瞎胡说,而是有据可查的。

《论语》可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孔子在《论语》里四次说到酒。

《论语.乡堂》记载,有一次他在酒席上说,肉不能多吃,但是,酒可以不限量,只要酒后不乱来就行。

《礼记·礼运》中孔子谈到酒和酒器的放置摆设时有:“玄酒在室,醴在户,粢醍在望,澄酒在下。陈其牺牲,备其鼎俎,列其琴瑟管磬钟鼓,修其祝嘏,以降上神与其先祖。”

《论语·雍也》中也有记述,孔子看到不符合周时的器“觚”,便发出了“觚不觚,觚哉?觚哉?”的叹息。        

《论语·为政第二》载“有酒食,先生巽,曾是以为孝乎?”说白了就是有酒肉应先敬年长的。

孔子的意思是说酒为礼而设,如不用酒则显得比较粗俗,对不起先人和客人;如酒多到乱了礼仪法度则又失去了礼。唯有用酒而又不失礼仪,才是应该追求的。而饮酒当然更不能狂醉而乱了心智。只有文质彬彬便无限止了,便是君子。

由此可见孔子好酒是出了名的,何况我等庸人乎!东汉王允在《论衡》中说:文文饮倔千盅,孔子百觚。晋代葛洪也说:嗜酒无量,仲尼之能。《楚州酒人歌》说:淳于为酒伯,仲尼为酒王,陶潜李白坐两厢,糟粕余字蹲门旁。这里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原来道家鼻祖老子李耳也是个有名的好酒之徒,传说他的家乡河南鹿邑有一条古宋河,水清澈见底,两岸不少人家用它酿酒。且以枣子集酿的酒最为有名。有一天老子来到这里,用自己带来的鹿茸皮货换酒喝。老子从随身携带的兜子里掏出一斤葫芦,递给店小二说:就把这葫芦给我装满就行了。店小二一看葫芦只有拳头大小,口儿细得象针尖,心想:这可怎么往里灌酒呢?他灵机一动,索性把葫芦放进酒缸往下一压,酒不就进去了吗。

谁知葫芦一进酒缸,“呲溜”一声,一缸酒就都进了葫芦里。

老子也不客气,拿过葫芦咕咚咕咚大喝几口,走出酒店顺手将葫芦扔进了古宋河。

顿时,河水大涨,碧波翻滚,老子却骑着青牛飘然而去……从此,用古宋河水酿的酒醇香甘甜,味美无比,远近闻名。有一天,孔子去拜会道家师祖老子,想跟他喝两杯。于是便带着他的几个得意弟子不远千里从山东赶到鹿邑,名义说是要会会老子,其实是奔着酒而去的。来到枣子集村后并没有急着去拜见老子,而是先住进一家酒店,让店家速备几个下酒小菜,便迫不及待的喝起酒来。

店老板让小二送上一小葫芦酒,孔子疑酒不足兴,却又不好启齿。于是,二话没说就和弟子你一杯,我一杯的喝了起来。倒了一杯又一杯,谁知这葫芦里的酒取之不尽,饮之不绝。甘甜如蜜,浓香四溢,不知不觉已喝至深夜,醉意朦胧,迷迷乎乎便入了梦乡。

第二天,一觉醒来,头不晕,胃不疼,口喷香,神清气爽。孔子万万没想到鹿邑的酒会有如此之好,开怀畅饮,醉而不乱方寸。对此赞不绝口:美哉!唯酒无量,不及乱。

哈哈,酒,确实是个好东西啊,其药用价值也大着哪,不仅可以驱寒、助消化、安神镇静,而且舒筋活血,还能扩张血管,足进血液流通呢。酒不过量,何醉之有?老朽自有分寸,会自觉遵守医嘱,酌情适量少饮。少饮不仅对身体无害,而且还有助于身心健康。所以,请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放心吧,本人是不会拿自己生命开玩笑的。

2023.11.22

  

爱如盐

每次去接小孙子的时候,总会被学校大门通道右侧墙壁上两行醒目的小字所吸引:爱如盐---让儿童拥有幸福的童年。

爱,至纯至美;盐,烹饪中最常用的一种佐料。从表面上看二者风马牛不相及。学校把“爱如盐”作为自己的办校宗旨,想必有它的道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孩子,是教师的一种宝贵的职业情感,也是教师必备的道德素质。教师热爱孩子是教师生命的延伸和生活的镜子,是教师价值观的具体体现。让每个孩子处在同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中,以便感受和模仿,把爱的分寸能力恰到好处地传递给幼儿,使孩子在自由自愿的爱的空间里健康成长。

久而久之,慢慢咀嚼“爱如盐”这几个字之后发现:爱确实如同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盐。把爱比喻成盐意在说明二者于人都是不可或缺的东西,爱是我们生命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而盐虽说只是我们日常生活极为常见的、极其普通的一种调味品,可它却是人类赖以生存最重要的物质之一,也是我们每个人生理上必不可少的重要成份。五味之中,咸为首,盐在调味品中位列第一。从生理角度看,盐对维持人体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假如人们生活没有爱就像吃饭少了盐一样会觉得索然无味。

对孩子们来说,身体的健康成长绝对离不开盐,心灵的发育成熟更不能没有爱的滋润。孩子需要爱,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时刻都需要大人的照顾、关心和呵护。爱孩子,寓教于乐,从而赢得孩子对自己的尊重与爱。只有让孩子生活在爱的氛围之中,才能成长出健壮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老师们能按孟子所说“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要求去做,把对孩子的关爱就像洒进菜里的盐一样,让每个孩子都能均衡的品尝到生活里“盐”的滋味,让所有孩子们都能分享到那浓浓的爱意和暖暖的亲情。孩子们才会快乐,才能拥有幸福的童年,才能像沐浴在阳光下的向日葵一样茁壮成长。

不过,盐放的多了菜也会变的咸涩,而且还会产生有害人身健康的毒副作用。如:食盐过多会让人血脂偏高,致使血管硬化,造成血管腔变窄,引起高血压。食盐过多还会引起水肿、感冒、危害心脏、导致胃癌、白内障等很多种疾病。

爱也一样,爱过于多了就成了溺爱,就像菜里放过多的盐一样,同样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溺爱孩子是对孩子的一种慢性心灵残害。过分爱护孩子,会让孩子养成任性和生活上的依赖性和精神上的依附性。让孩子感觉在家庭中和社会上地位高人一等,处处有人照顾,无形中助长了孩子自我娇惯的心态,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无限度的满足过分要求。这样孩子必然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并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一个性情孤僻,唯我独尊性格的人,既使走上了社会,参加了工作,对待一切事物往往很难接受,不能适应现实生活环境,很难融入社会。其实,一味迁就、纵惯与溺爱,不仅不是爱,而是对孩子身心的一种无形的伤害。我在想,学校领导们的“爱如盐”办学理念中恐怕也不无这么一种深层次的含义吧。

其实,爱如盐的理念不仅适合于学校,同样也适合于家庭、适合于社会。有爱的人生才活的有滋有味、顺风顺水,有爱的家庭才能家和万事兴,有爱的社会人与人才能和谐相处,共谋发展。

但愿爱如盐,若恰如其分,能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受益,能让所有儿童都能拥有幸福的童年!

但愿爱如盐,若恰到好处,每个家庭都会沐浴在爱的阳光之中,幸福和快乐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但愿爱如盐,社会和谐,百姓安居乐业。正如有一首歌里所唱的那样:假如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2023.11.25

  

中国人的活法

——观念决定人的价值取向

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家庭观念都很强,且最讲究亲情。所以,中国人为了家庭,为了一代能更比一代强,一辈子辛辛苦苦,努力拼搏,勤奋工作,生活节俭。因为他们爱家爱儿女,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生活环境,他们心甘情愿的为了下一代拼命去多挣钱,为了家庭的未来,觉得宁可牺牲现在的家庭也值得。很多父母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非常关心、子女的学习成绩和考试分数,而很少顾及孩子的天性和快乐,更别说陪着孩子一起玩了。这是中国人几千年来血脉相承的传统,也是家族文化经久不衰的精髓沉淀。

在西方人的眼里,认为中国人不懂得享受,没有信仰,从出生到死亡都充满竞争和压力,活的太累,缺乏潇洒和浪漫。其实,窃并不以为然。中国人有中国人的活法,中国人把勤奋、节俭视为是一种美德,把爱家庭爱亲人视为是一种担当与责任。观念有差异,价值取向自然也就不同。也许这正是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完成复兴大业的根本之所在。

确实,我们有不少人为了多挣钱而忍辱负重,可以不顾自己的家庭幸福,放弃个人的生活享乐,抱着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理念,以造福子孙后代为己任,甘为“人梯”,宁可自己吃苦受累,总是寄希望于孩子,寄希望于未来。很多人都是从作父母开始,自我安慰:

等孩子生下来就好了,结果是孩子生下来,麻烦事更多了,抚他学走路、,教他学说话,擦屎把尿,无微不至,一心盼着孩子健康成长……

等孩子上了小学就轻松了,熬吧。其实,上了小学更轻松不了,不但要每天早、中、晚接送,为了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兴趣,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还要上辅导班,还不如幼儿园省事。为了小升初、初升高,不惜牺牲孩子的童年、少年的金色年华。父母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了孩子身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成为全部生活的动力和奋斗的源泉,所以除了逼迫孩子从小好好学习外,周未还要为孩子补习,上各种各样的辅导班。父母心想,等孩子考上中学就解脱了,小学读完了,除不知初、高中辅导班更多,孩子更没一点玩的时间,只好等孩子上了大学再玩吧。

等孩子上了大学就完成任务了,可等大学上完了,找工作一样要操心。

等孩子工作了,就可以享清福了。还有成家立业,婚事、房子……

结婚了,有房子,孩子的下一代又如期而至,当孙子(女)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岂有袖手旁观,不照顾之理。真的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一辈子操不完的心,受不了的累,如此循环往复,视线永远盯着未来。为了未来,整天积累能量、积累知识、积累财富。结果呢?总是活在希望里,活在梦想中,而不是活在当下,小时候是为父母着想,成年了又要为孩子着想,一辈子没有一天是为自己过的。就这样心甘情愿的累并快乐着,一代又一代人无怨无悔,负重前行,在美好的企盼中走过自己的一生!

细想想,我们绝大多数人的一生何尝不是如此:

020岁,从呀呀学语开始,在父母的引导下,被迫学习各种生存技能,死啃硬背浩如烟海的各类书籍,什么“三字经”、“弟子规”,唐诗宋词等等,凡父母认为有益的都必须学习,应付多如牛毛的种种考试。晋级考学,多半是为了父母的面子和期望。

2030岁是成家立业的年龄,父命难违,于是便急着就业找份令人羡慕的好工作,而后便是忙着找个称心如意的好对象,结婚生子。

3055岁,人到中年,成了单位工作上的骨干,家里的顶梁柱。在单位加班加点,没日没夜的干,努力多挣钱多存钱。因为这是一种责任,省吃俭用,为儿女的未来操碎了心,再难也要买房、买车。有条件要买,没条件贷款也得买,于是很多人却不情愿的成了房奴、车奴。等有了房子、车子,就可以松口气了,总该过上安稳舒心的日子了,结果生活依然无法轻松。

5565岁左右,工作、事业大局已定,离职(或退休)在即,孩子也已长大成人,应该说终于有了可以属于自己的生活,然而,照顾孙辈又成了当爷爷、奶奶们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真是老牛明知夕阳短,不待扬鞭自奋蹄。很多身体尚健,还能为儿女分担的中老年人都又自觉承担起了照看、养育孙子、孙女的任务。

等到了65岁以后,终于可以安度晚年了,却发现自己早已心力交瘁,忙忙碌碌了大半辈子,本该颐养天年,过几年安逸的日子,好好享享清福。谁曾想积劳成疾,心脏病、高血压、腰腿痛等老年性疾病不请自到,让很多老年人后悔莫及。再想养生,为时已晚矣……中国人就是这样为家庭、为子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普遍认为:一个注重家庭,勇于担当,甘于奉献,负重前行的人,来世一遭,活的值!这就是绝大多数中国人的普世观念和价值取向,这就叫做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

2023.11.30

上一篇:散文随笔8 下一篇:散文随笔10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本栏最新发布
本栏热门信息
 

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3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