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邱老文稿 > 随笔分类小集 > 散文随笔小集 > 详细内容
散文随笔7
发布时间:2023/8/18  阅读次数:113  字体大小: 【】 【】【
  

散文随笔7

2018.22022.3

目 录

往事回忆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怀念儿时的四季

第一个教师节的美好回忆

让我们在笔会欢聚

为什么年味越来越淡?

笔会作品集700期贺

“换了他得了!”

贺北京冬奥会闭幕

我们需要三月五日

  

往事回忆

2018.2.16.(农历戊戌年正月初一)

昨晚,几个老家的同学在一起聚餐,边吃边喝边聊,谈起儿时的往事,你一言我一语,聊得不亦乐乎,也勾起了大家对那个纯真年代的美好回忆。

那时纯面馍真好吃,又白又虚,又甜又津,不象现在的馍需要增白剂。不过那时一般家庭很难吃上纯面馍,多是黄玉米面馍或者白面和高粱面制作的花卷馍。那时很少吃肉,只有过年过节才能吃上一点肉。割肉主要是买白油,白油可以炒菜吃。那时整年四季一般不喝酒,只有结婚办喜事才能闻闻酒味。那时全村的胖子很少,患血压高、血脂稠、脂肪肝、糖尿病、脑血栓、心脏病的人也不多,但得胃病、气管炎的人不少。那时多数家都穷,一旦有重病,只能无奈等死……

那时村里几百号人家共用一口土井喝水,夏季雨水和一些赃物流进井里,还要把人系进去淘井。后来发展了小压井,水质也比土井干净了许多。我的家乡水质甘甜爽口,不象山区的水质很硬。那时的水清清的,甜甜的,纯自然无污染,喝冷水也是常有的事,不象现在的纯净水也要加热喝。夏收季节,打点新鲜冷水,加点饮料制剂,兑成清凉合剂,就觉得比现在的饮料还好喝。

那时很小的时候就要帮大人干活,如担水担粪,把握不好担子的平衡,掌握不好共振原理,就会溅一身脏;还有除草浇地,深秋季节一不小心腿就会陷进泥地里。夏收季节打麦场,也是最需要劳力的时候,无论摊场,还是碾场,无论扬麦,还是搭垛,都需要男劳力。扬麦更是技术活,一要把握好风向,二要掌握木锨用劲的力度,关键时候还要手腕一转把麦子在空中撒开,才能起到扬麦的效果。

那时农村还没有用电,更没有电视,经常黑灯瞎火,大人们多在吃饭场聊天说笑。那时有收音机的家庭也很少,有缝纫机的家庭也不多,有自行车的家庭也较少。我们最快乐的时光,就是放学后打猪草,借机可以到河里游个泳,尽情地挥洒青春少年时代的热量。还有晚上捉迷藏,村里村外乱跑,谁也难以找到。那时我们就像一群野孩子,每天东奔西跑,信马由缰,又像解放军战士,拿着自制的木枪手枪,经常开展两军实战演练,不象现在的孩子上小学还需要大人护送。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我们从孩提时代成长为年逾花甲的老年。现在家家都有了电视、电话、电脑、电动车,不少家庭还发展了小汽车,男女老少几乎人人都用上了手机。村村通工程,让农村交通、通讯比过去快捷方便多了,农村医保、大病统筹、五保供养等也得到了有效落实,农村教育也得到了加强,不少家庭为了让下一代不输在起跑线上,还想方设法把孩子送到城里接受更好的教育,有的还举家搬到城里陪读。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一个洪亮的声音在人民大会堂响起,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人民的庄严承诺。我们深信,有党的坚强正确领导,人民群众的明天一定更加美好!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2018.3.23.

老人家,在现今社会中,往往是最容易被人轻视的一群。在渐渐老去的过程中,老人会开始失去他们的健康、记忆,甚至照顾自己。他们经常被人视为社会的负担和家中的“蛀米虫”。他们没有工作能力,不能为家庭再作任何的贡献,但难道这样就可以说老人家一点用也没有?

在老人家白发苍苍,邹纹满脸的背后,其实蕴藏着无数的智慧。这些智慧不只是由书本上学习回来的,而是一步一步从岁月裹头走出来的,这些智慧都是独一无二的。从他们的人生经历中,你可以学习到人生的哲学、待人接物时应持有的态度、遇到困难和不如意时所要坚守的原则……每个老人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因为他们的人生道路都各有不同,所以老人并不如一般人的眼中那样一点用都没有。在他们黯然失色的眼神下,确实存在着一份独特的宝藏。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自古以来都是老生常谈,但从来都没有人会深思这话的意思。近年来,不少的年轻人都对自己的袓父母缺乏了尊重,原因大多是因为年轻人都认为自己的教育程度比老年人高,因此就认为他们什么都不懂,轻视他们。但谁又知道,老年人懂得的知识,比一般人想的要多得多。

几年前,我回到故乡探望九十多岁的伯母。在那个科技落后的村落中,我认为这个地方没有值得观看的价值,而我的伯母则是文盲一名,在这儿,我看不到有任何值得学习的地方。但想不到,在短短的三天的交往时间里,我跟伯母学习到很多东西,她教懂了我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从她的口中,我学习到待人接物的技巧;从她的态度,我学会了欣赏,欣赏这个没有电话和电视,只有山和河的地方。回到城市后,我发现自己开始懂得去欣赏生活中的美,也减少了抱怨,也许伯母说得对:“生活不是缺少了美,而是缺少了发现美的眼睛。”

经过了伯母的教导,我开始变得乐观。她那祥和的笑容,与都市人的苦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许她无法教授我任何工作上所需用到的知识和技能,但她却可以教我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开开心心地活好每一天,教我如何坚持自己的梦想……相信这些智慧,都是伯母由她的人生历练中磨练出来的。有时候,我们的确不能小觑老人家的智慧。

伯母已经于前年不在了。每次想起她的时候,我都心怀感激,多谢她对我的人生指导,也有幸学习到她对生活的那份态度。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是一种觉悟,使我们懂得珍惜老人。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是全社会必备的美德,丧失这个美德就会遭社会的唾弃。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不是要你去利用这个宝,而是要你去珍爱这个宝,尊重这个宝,保护这个宝,这才称得起是个起码的人。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其实不如说“家有一老胜过一宝”!这既是对老人的一种尊重,也算是与更多“上有老下有小”的年轻人共勉。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确是至理名言。希望现今的青年都能明白这句话,多向家中的老人请教和学习。终有一天,你会发现他们真是一群活宝贝!

  

怀念儿时的四季

2018.3.28

儿时的四季,真好!

儿时,是每个成年人永远回不去的梦。是,每个人心底里那份最初的纯真,那份柔软,是每个孩子的风,是棉花糖似的云,是山花,是清澈的河水,是欢声笑语……

儿时,我是在极偏僻的农村度过的,没有肯德基,也不知道什么是麦当劳,有的只是蓝天,白云,和无忧无虑的四季。

现在想来,儿时的春天,才是真正的春天。真真切切地感受着春风,沐浴着阳光。最高兴的莫过于漫坡遍野地跑着去摘野花,回家插到一个酒瓶里。那时候,得一个漂亮的酒瓶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仿佛记得每朵花的样子,开的时间和地方,总是找得到。春天总是短的,纵然是儿时的春天也是如此,但那时是感觉不到的。只是心心念念地盼着夏天的到来,却总以为很慢。

那时,在太阳底下的夏天,却好像没有现在在空调屋里那样热。

秋天的风总是那样慷慨,那样迫不及待地吹来,吹黄了柿子,而我们也总是迫不及待地把那样涩的柿子“偷”回家,不过是惹大人一顿骂,我们是不在乎的。

儿时,我们在意的只是简单的快乐,又何曾用得着顾及那么多人的眼光。想来,长大,真不是一件快乐的事。

冬天就在不知不觉中来了,儿时的雪仿佛特别多,冬天特别冷,而我们是不怕的。照样拍雪人,甚至去凿一块厚厚的冰盖房子,还会拿一根麦秸,在冰上吹出一个小洞来,看似那样无趣,却又无限欢乐。

我们就在这样无限欢乐的四季里长大,仿佛没有“日复一日”,每天都是新鲜的。然而,现在变得越来越无趣,有谁知道,现在做的事又比拿麦秸吹冻有趣多少,带来的快乐又有多少?

儿时的四季,真好!然而,始终是再也回不去了……

  

第一个教师节的美好回忆

1985910日,我国千千万万教育工作者迎来了第一个自己的节日——教师节。

那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五个年头,就有了教师节,因为是第一个教师节,对我来说是一件头等大喜事。

那年,我还年轻。第一次过教师节,是我最激动、最幸福的时光记忆。

910日那天,县乡村全部投入到“热烈庆祝第一个教师节”的活动中。特别是在县城,上午8时半,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拉开了倾城出动欢庆第一个教师节的序幕。县城的师生几乎是全部出动,排队到大街上游行欢庆教师节。各县直单位代表、县委、政府、人大、政协各位领导,都加入到了游行庆祝的行列。优秀教师代表个个佩戴大红花,街道两旁站满了来自各行业夹道欢迎的人们,锣鼓声和欢呼声连成一片。

一支支高高飘扬的彩旗,一幅幅高挑的大红横幅,一阵阵嘹亮的歌声,此起彼伏的欢呼口号……

我这个教育新兵,夹在游行队伍里,或许是激情中思考最深刻的人!

游行结束,县里在县电影院举行了庆祝大会,既隆重又热烈,县城学校的教职员工和各乡镇的教师代表参加了庆祝会。每人发了一份纪念品,那种感觉就是自豪和光荣,太幸福了!那情景永远印记在脑海里。

那年我也被评为优秀教师,在共享第一个教师节快乐时,第二天学校也开了表奖会,上台领奖时的心情就别提多高兴了,在掌声中手捧奖状向大家敬礼。回到座位上,流出了激动的泪,从那时起工作热情一发不可收拾,全身心地投入在工作的第一线,苦和累考验着着我,学校和家长满意就是我艰辛后的甜蜜。

记得那年进入9月份的那些日子里,教育局和学校是全县最繁忙的单位。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动员了各行各业掀起“为教育办实事”的活动。一时间,各个行业各单位“帮助学校大办实事,帮助教师解决困难”的助教事迹层出不穷,蔚然成风。比如,为学校捐资、捐物,帮助学校修房子的、修院墙的、买锅炉的、增加教学仪器的、添加学校卫生室器材药品的等等。

通过这个空前的第一个教师节的大力宣传,大家进一步明白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和“尊师重教”的大道理!教育真的吃香了,教师职业真的光荣了!

教师节,是我们教师的节日。这一天,不!永远地,我们教师的确有了自豪感!有了骄傲感!

每每想起我担任一线教师的那些年,感觉比干其他任何工作都有价值、有尊严!我以真诚的“教书育人”之爱心,真的赢得了学生永远的深情回报!

每当看到我的学生“桃李遍天下”,总有一种自豪的幸福感油然而生——我当教师,我自豪!

  

让我们在笔会欢聚

2019.7.4.

为了写作,我们欢聚一堂。

笔会,这里才是梦想真正起航的地方。

这是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个最激情澎湃的时代,如果你有梦想,就要大胆的去追,去实现,梦想就在不远的前方。只要你不懈的去努力,去坚持,相信自己,终有一天,眼前会是春暖花开、春水荡漾。

老师们,隔着时刻相叙的网络空间,我是多么想,能够看到您们的真实脸庞!

那一次在县二中大门口见到刘冬丽老师,我很惊讶,他原来那么温厚传统,带着一身浓郁的书卷气,几句简单的开场白,就让我有一种回到家的感觉,看到他,亲切自然地和我聊天,言语里都是随和,我像见到了久违的家人般亲切。

人们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仙人指路,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摘到梦想天空里的星星。

真实生活里的王继伟老师,身高且又苗条,语言里时刻透着诙谐幽默,他是个能活跃现场气氛的人。20185月,他到郑州开会,会前专程找我到家里一叙,让我至今难忘。他说,我们要有生活,写适合自己的东西,人物拒绝单调。他在汝南三中担任教导主任,工作繁忙可想而知,但他常常每天早起写作,晚上睡眠之前再行写作。事实证明,人要专注,要心无旁愗,勤奋才是成功的敲门砖。他现任汝南县作协副主席,河南省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至今已发表散文、诗歌、小说500余篇。多次在省市获奖,散文《青岛品海》2015年获首届华夏散文全国二等奖和散文《铜山湖畔桐花香》获第二届中华情全国散文诗歌大赛金奖。2016年散文《别样风荷别样情》第三届中国龙文学奖征文全国散文一等奖。2016年诗歌《仰望七月一日的星空》获“河南省七个一工程奖”。 2017年散文《我的庐山恋》首届中国最美游记征文全国散文一等奖。2018年散文《我在三峡等你》获全国首届郦道元山水文学大赛一等奖……

肖永成老师时常会给新会员一些鼓励,让他们把写作的进度放慢一些,多读一些好书,再必备一些心理学知识,让自己的文字再厚重有底蕴一些,写凝练传神给人启发的文字,每天进步一点。肖永成老师是汝南县韩庄乡西肖屯村人,1982年毕业于驻马店师范,1989年获河南大学中文函授本科学历,高级中学教师资格,中学高级教师职称。19828月起,任初中语文、历史、政治课,并担任副校长。工作之余,偶作反映教育问题的短文若干篇,发于现代教师网校、河南省网上家长学校和腾讯空间等。节假日、星期天,肖老师常参与网上家长学校和省广播电台“成长心连心”栏目中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咨询活动,现已取得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心理咨询师》证(三级)和《家庭教育指导师》证(高级)。他诚愿与全国各地关注家庭教育问题的人士建立联系,在有生之年致力于传播现代家庭教育理念并为此做出无私的奉献。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年轻作家齐云轲,他自幼酷爱文史,初中时代就开始文学创作。请看下面的专题报道摘要:

笔会副会长齐云轲荣获“河南青年作家30强”大奖

827日上午,位于省会郑州的盛汇林酒店内喜气洋洋,诗意浓浓,省内外文艺界、媒体界杰出代表云集,由河南省作家协会倾力支持、河南省青少年作家协会、中原作家群自媒体联合举办的河南省青年作家高峰论坛暨“河南青年作家30强”颁奖典礼在这里隆重举行。

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省诗歌学会会长张鲜明在讲话中指出,河南文学的希望在青年作家,青年作家的成长对于河南文学、中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省文联、省作协一直致力于对青年作家的培养,特别是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届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以来,河南省文联、省作协通过举办各种各类作品研讨会、笔会、培训班、采风活动等,为努力提高全省青年作家的写作水平、拓宽作品发表渠道等方面做出了不少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全省青年作家要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戒骄戒躁,保持定力,不为世俗诱惑所羁绊,认真学习,努力提高,进而为繁荣河南文学、中原文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河南省青少年作家协会主席张晓亮强调,“河南青年作家30强”评选活动开展以来,得到了省内外诸多文学前辈、著名作家、文学爱好者的大力支持,短短十来天就有二十多万人投票。经过近两个月的激烈角逐,最终有30位青年作家胜出。希望获奖作家在以后的创作道路上稳步前进,不断创新,以新的优异成绩推动河南文学事业向前又快又好发展。作为河南文学事业的中坚力量,全省青年作家要切实履行时代赋予的新使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人文情怀、辛勤劳动创作出更多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的正能量作品,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作出自己的独特贡献。

……

笔会副会长齐云轲同志在此次评选中入选,应邀参加此次颁奖仪式,并被聘为河南省青少年作家协会常务理事。2006年以来,他先后在《中国散文家》、《时代文学》、《西南作家》、《温馨诗苑》、《时代报告》、《河南日报》、《淮风》、《颍河文艺》、《驻马店日报》、《天中晚报》,小说阅读网、中国作家网、中国娱乐网、江山文学网等国内数十家媒体发表作品六十余万字。著有长篇小说《风雨江山》、《大梦无边》、《廉颇大将军》等三部。曾参与过驻马店市政协《文史资料》、市文联主办文艺双月刊《天之中》、汝南县文联主办文艺季刊《天中山文艺》的编校工作。

齐云轲同志创作的散文作品《廿八岁月匆匆逝》发表于2016年第二期《中国散文家》杂志,与林清玄、余秋雨、迟子建等国内著名散文家的作品一同发表。他创作的小小说作品《散媒》发表于今年第三期《西南作家》杂志,与中国文联主席兼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等知名作家的作品一同发表。近年来,他本人先后获得首届“希望杯”全国文学艺术作品大奖赛三等奖、第三届全国重阳文化节征文二等奖、驻马店市首届“柳色杯”文学作品征集大赛散文组一等奖、驻马店市第三届诗歌大赛三等奖、驻马店市“驿酒集团”杯“我的春节记忆”征文大赛三等奖、2016年度长鸣文学奖等奖项,连续三年被评为驻马店市文联系统先进个人。而今,他已经先后被中国散文家协会、河南省作家协会、河南省孔子学会、驻马店市炎黄文化研究会、驻马店市作家协会吸收为会员,并当选为汝南县作家协会副主席,新蔡县作家协会特邀理事。……

前几天,在QQ里与党文锦老师进行了短暂交流。恍惚间,她已经在江苏生活三年多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泗阳从陌生变成熟悉,河南从家变成了家乡。而她也完成了自己人生角色的转变——成了一位两个孩子的母亲。她到江苏泗阳工作后,工作、家务繁忙可想而知,但还是能够坚持写作,从不放弃。她说:“如果认定一件事情,那就不要轻易放弃,去坚持,去努力驶向成功的彼岸。生活给予我们的并不多,但如果你把这不多的给做好,它绝对不会亏待你的。他强调:唯有不断学习,才能不负众望。由此,我不禁想起了2015年文锦才去江苏后鞋给我的一段话:“你询问我的近况,又再次叮嘱我不要忘记写作,要我去写。我这次不会再给自己找理由了,不能一次又一次让信任我的人失望。事到如今方明白,所谓的繁忙,只不过是给自己的懒惰粉饰的外衣;所谓的理由,只不过是不敢直面现实而戴的墨镜。这外衣和墨镜,渐渐地让我忽略了现实的残酷和时间的飞逝,到头来,空留一堆无尽地遗憾。”如此自警、自励,就连我这花甲之人也不得不佩服。

郑州市金水区幼儿园的刘梦楠老师说:“但愿我们都不辜负期望,不辜负岁月,向着梦想里的方向前进。”第一次见到刘梦楠老师,我只是匆匆一瞥了她的美丽倩影。她穿了一件蓝色牛仔裙,头发披肩,一张精致美丽的脸庞,身材纤细廋弱,感觉像是邂逅了明星般惊艳。第二次,我作为笔会编辑,还带了两个年轻人对刘梦楠老师进行了专访,又听了她的课,才发现她爆发的小宇宙。她教年轻人最实在的干货,如何提炼发现身边的故事,如何报题,如何写稿,就像走路,你要去哪就去哪,有事就要多写。她要我们学会静心,提高效率执行力,关爱健康,晚上不要熬夜。她在现场与年轻人积极互动,鼓励新会员要想写敢写,不要惧怕和畏缩,写作这条路,勇敢着历练着,就慢慢走上道了。

……

本会还有许多值得一提的优秀会员,如:汝南职业教育中心的樊全成老师,汝南县实验学校的王俊磊老师,王岗镇中心校的尹春锋老师,板店中心小学的许志伟老师,……每一个老师都有不同的风采和精彩,每每看到他们的作品,我是激情澎湃,让对对自己和未来充满信心和向往。

我们是一群写字的人,每一天每一刻都在笔会里交流,相谈甚欢,现实世界里的人们看不懂我们,我们是精神世界里的亲人。

在笔会里见了面,我们都是给对方一个大大的拥抱,久久地不愿意分开。

为了同一个梦想,我们从各地赶来笔会,只为了心中不息的信念和坚守。

我们天天在线上聊,给了彼此最深的依恋和温暖,书写就是最美的生活和状态。

我们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在一起憧憬诗意的生活,一个人走路走得慢,也走不远,我们相互追赶,共同鼓励,你追我赶,不觉然间,就走到了理想的家园。

最感动我的是,和你们这些年轻人在一起,我才真正感染到了激情和向往,我们都是一群从小就有文学梦的人,为了寻梦,我们走在了一起。

我们每一个寻梦的人,走了那么远的路途,终于在这里梦想花开,人生的惬意和顺达,还有什么比得上此刻的俊美。

上帝特别眷顾勤奋有梦想的人们,相信自己,你的努力都没有白费。

为了梦想,我们欢聚一堂,这里才是我们真正起航的地方。

  

为什么年味越来越淡?

今天已经是十五了,年,也算过完了。这两天我总是时时想起小时候过年的情景。

小时候最幸福的事就是盼着过年,过年是一年来最为开心的一天,也是一年来吃的最好的一次。过年可以穿新衣服,吃各种好吃的,放鞭炮看烟花,收压岁钱,和家人一起贴春联……那时候的中国经济还没发展起来,但是十分的快乐。说实话,跟小时候比,现在的年味是越来越淡了。

人越长大,就越怀念小时候的年味,不是那时候有多么欢喜,而是再也找不到曾经的感觉了!小时候,还没到过年,妈妈早早就会亲手做好过年的果子,豆角酥、煎果子、炒花生、瓜子、米糖……我们就在旁边给妈妈打下手,想吃随手就拿。除了嚼不完的零食,和暂时告别作业的烦恼,最欢喜的莫过于妈妈会给我们每个小孩织一件新毛衣。

腊月二十四,全家大扫除。除旧迎新,我负责的就是打扫厨房的卫生。打扫完毕,我总是挑回来一担“井温水” (夏天叫“井拔凉”),站在院子里好好洗一下。因为那时年轻,即使飘着雪花也照洗不误。

年三十那天,大人们从早上就开始忙活年夜饭,到了下午五六点钟总算开饭啦!一大家子人品着美食,感慨于一年来的付出与收获,其乐融融。

整个村子,火树银花不夜天。小孩子们拿着5角一支的烟花,狂乱飞舞,不亦乐乎。

虽然年三十熬夜到很晚,大年初一从来不会睡懒觉,早早就会爬起来,抢着第一个去给长辈们拜年。喊上邻居家的小伙伴们,去各家门口搜罗爆竹,和小伙伴比谁胆大,谁的爆竹多,谁的爆竹响,谁的玩法最奇葩。

走门串户,那时嘴比蜜甜。左一个恭喜发财,右一个万事如意,回来的时候口袋鼓鼓囊囊的。得来的压岁钱,妈妈总说:先替你们“存”着,这大概是童年最大的谎言吧。

大年初二,穿上新衣服,去外婆家。最幸福的是,有好多好吃的和压岁钱,还能和半年不见的表兄弟姐妹一块玩。表兄弟聚在一起,喜不自禁。捡石子,扔水花,都玩得不亦乐乎。我们分享各自的玩具,偷偷躲在房间里边吃边玩。

鞭陀罗也是我们的必玩项目。踢毽子,毽子是自己用铜钱和包装带做的,好看又好玩。下军棋,貌似男孩子总是比女孩子玩得更好。

过年要是能碰上下雪,那就把我们高兴坏了,堆雪人,打雪仗……

从前没有手机没有WIFI,但日子却过得很开心。

我真是十分怀念过去的那些年,那份浓浓的年味儿。

仔细想来,社会不断进步,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年味淡了,也是历史前进中的必然反映。我感觉,与原来的年相比,现在过年似乎和平常的日子也没什么区别。说实话,过去的年,和现在平常的日子相比都差远了!那么,过年的习俗没有变,可为什么我们却丢失了小时候那份期待和惊喜呢?我的体会:

一是仪式感越来越少。现在年味越来越淡,是因为少了仪式感。小时候到了腊八就开始盼着过年了,因为每一天都会有独特的安排。老家的民谣是这样说的:“二十三,过小年儿;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贴花花;二十九,去灌酒;年三十儿,包扁食儿;年初一儿,撅住屁股去作揖儿。”以前家家户户都会按照这个来,可是现在谁还会遵照这些?

二是期待越来越少。传统社会因为比较穷,大家就默认为那天的特殊就是吃的不同,大家也都记住了这个吃。以前,有啥好吃的,我们都留着过年吃,家人也会选择在那天团聚,鞭炮也在那天放尽兴,红包也在那天拿,给长辈拜年也是在那天,这就显得这一天最特殊。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了,好吃的不是只有过年才能吃到,新衣服也不是只有过年才能穿。日子越过越好了,人们对过年的那份期待也越来越少了。

三是时间越来越少。在外面打工或工作的人们,大多到年三十才能放假,甚至有一部分人过年也要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在繁忙的工作和匆匆的脚步中,时间悄悄溜走了,年味也越来越淡了。

隔壁的小杨无奈地调侃起他的“春节任务”:“除夕那天回家跟父母吃个饭,初一到隔壁邻舍串串门拜拜年,初二回一趟岳母娘=家,初三请姑姑姐姐回家吃顿饭聚一聚,这个年就算完成任务了。”他坦言,现在过年越来越没意思了,像每年规定的任务一样。除了这些日常任务,最重要的是相互送礼,喝酒,寻找来年能合作的机会,亲情少了,功利心却越来越重。

四是交流越来越少。小时候过年吃完年夜饭后,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聊着家里的大小事,唠叨一下生活的琐碎小事,讨论着一年的收成和年景,充满了对明年的美好希望,期待着幸福生活的出现。而现在亲朋好友即便是聚在一起,很多人都是做“低头一族”,都在各自抱着手机,忙着抢红包、刷朋友圈,谁还关注一家人的幸福团圆呢?和家人的交流越来越少了。

五是亲自动手越来越少。以前过年,家里都会亲自动手准备各种好吃的,蒸年糕、蒸馒头、炸制各种食品等等。现在好多家庭都是买现成的,少了亲自动手的过程,也少了亲自动手的那份喜悦和满足感。

2019.2.19.

  

笔会作品集700期贺

2019.8.15.

2008年元月至今,《天中山教师笔会》历经近12年时间,作品集已到700期了。“700”,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特殊符号。700期,对于一个网站来说还很年轻,在整个网站之林更是微不足道,但对于教师行业的文明创建、文学发展来说,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700期作品摆在面前,我们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因为这里连接着自己走过的历史,牵扯着许多鲜活的记忆。她,不仅记录着自身个性化成长的春夏秋冬,也留下了本人工作的酸甜苦辣。一篇篇充满个性的好文章,曾使编者、读者反复咀嚼、仔细品尝,曾使编者、读者受到启迪、获取营养。我们多次听到诸多赞许、诸多褒扬,但我们更多的只是当成一种鼓励、一种期望。

作为汝南县教育局办公室,能组织教师笔会这样一个团体,主办这样一个网站,这不仅是一种需要,更是一种缘分。正因为有这样一个园地,文明之花才如此姹紫嫣红;正因为有这样一个园地,各路园丁才得以风云际会。十几年下来,网站内容越来越丰富,至今出到了700期,编辑过的内容,字数累计接近5000万、图片累计超过3000张。如今,浏览历年的笔会作品,我们仿佛看到了编者、作者之间友好互动、大力协同的一幕幕动人的、温馨的往事。作为编辑人员,每发现一篇好作品,都能带给我们快乐和满足;每一位作者的赐稿,每一位读者的肯定,都让我们体会到自己平凡工作岗位的意义和自身的价值。

习近平同志到中国科学院考察工作时用“生逢其时,责任重大”八个字勉励干部群众,这八个字概括出了实现中国梦,每一个人所应该具有的担当,无疑可以作为我们大家的座右铭。聚合正能量追随中国梦,深化文明创建,办好教师笔会,也需要我们全体会员同志适其时、尽其责,用勤奋和奉献展示自己最绚丽多彩的人生。

  

“换了他得了!”

2019.11.23.

令页今年30多岁,在偏远的乡下任团委书记,今年调入教育局,任副主任科员,主持青年团工作。他仗着舅舅是县里的官员,从不把一般人放在眼里。

这天,令页急急忙忙赶写了一份汇报材料,拿到二楼文秘室找老文。

令页一进门就说:“老文,这里有一份回报材料急用,你先把它打出来。”

老文正在改写材料,一听这话,头也没回。

“你说什么?”

“让你把这份材料打出来。”

“你说让我打材料?”

“你不打谁打?”

这时,老文笑了,扭过头看着令页说:“年轻人,念你是才来,不了解情况,你现在到楼上找局长,如果他说这个材料必须让我打,那我就打。”

令页一听,扭头就走,嘴里还嘟嘟囔囔地说:“一个打字员,架子还不小!”

令页气呼呼地来到三楼。

“咚!咚!咚!”那敲门声都带着气。

“进来!”局长应声道。

令页走到局长面前,忍不住发起了连珠炮:“局长,这有一份上报材料急用,我找老文去打印,他竟然说让我来找你,说是如果你说这个材料必须让他打,那他就打。一个打字员怎么能这样啊!架子还真大,不如换了他得了!”

局长面带微笑:“换了他?那你有合适的人选吗?”

令页一听,觉得有门,“局长,我表叔家的女儿大专毕业,是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打字水平不低,一分钟能打70多个字。”

局长一听笑了。“令页,你知道老文一分钟能打多少字吗?”

“多少?”

“老文一分钟能打120个字,在我们教育战线首屈一指。”

令页一听,只是一愣。

局长继续说:“且不说老文的打字水平,你知道他是干什么的吗?”

“他不就是打字员吗?”

“打字员?”局长向前移动了一下身子,“老文原来是县重点小学的校长,标准的副科级,6年前调入教育局,任办公室副主任,专门对局里的重要材料进行把关,现在仍管理文秘工作,我都敬他三分。你把他当成打字员,在他面前呼来喝去,他不骂你一顿就算给你留了面子了。”

令页一听这话,顿时语塞。

局长接着说:“我说过,咱们局里不要专职打字员,也没有专职通讯员,各股室的材料自己打印,事务自己跑腿去办,这你应该知道啊!”

令页挠挠头,“局长,我知道了,我自己想办法吧。”

  

贺北京冬奥会闭幕

2022.2.22.

“一夜春雨过,千畦尽成绿。”

北京冬奥会闭幕之际,正值“雨水”节气。河水破冰,草木萌动,万物复苏,春意在大地勃发,新的希望在每个人心中生长……

冰雪融化、冬去春来。人类发展史一直在各类灾难中不断前行。尽管当下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但全人类携手共进,定能攻坚克难,春天终将到来。

山海远阔,未来已来。一起向未来,我们笃行不怠、风雨兼程;一起向未来,世界携手并肩、走向光明!

“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浩荡气势,“裁冰镂雪几多工”的冰雪五环,“致广大而尽精微”的冬奥火炬……北京冬奥会开幕式、闭幕式书写了浓墨重彩的新篇章。这场人文铸魂、科技赋能的艺术盛宴,铺展一幅幅中华文化与奥运文化交融共生的壮美画卷。

文化铸就经典,瞬间已成永恒。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当冬奥会遇上中国年,当“中国之美”与“五环之美”交相辉映,中国式浪漫拨动了全世界的心弦,北京冬奥会交出了各美其美、和合共生的文明答卷。

品读北京冬奥会,中国元素无处不在,中国印记生动鲜活。盈盈飘动的“冰丝带”、长袖若舞的“雪飞天”、蜿蜒盘旋的“雪游龙”,让世界领略意境高远、意蕴丰厚的东方美学;融入长城和烽火台等元素的比赛场地、设计灵感源于古代同心圆玉璧的奖牌、名为“瑞雪祥云”“鸿运山水”“唐花飞雪”的颁奖礼服,让世人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更好地读懂“何以中国”。

北京冬奥会,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一个万众一心、团结奋进、朝气蓬勃的中国,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

  

我们需要三月五日

2022.3.5

当三月五日悄悄地到来时,我的心里再一次迸发出一连串思索了好久的问题:时至今日,有多少人还在实实在在感念雷锋?有多少人一边假惺惺地喊着口号,暗地里却在干着不为人知的勾当?还有多少人嘴里不说,实际却在干着一件又一件的善事?纪念雷锋的日子到底还要不要?

雷锋!这个曾经享誉神州大地的名字;雷锋!这个曾经激励了几代国人的名字;雷锋!这个曾经“舍己为人”的捍卫者似乎越来越波澜不惊,越来越流于形式,真不知哪一天他真的会在我们的生活中销声匿迹!这一切的一切到底是为什么呢?

我想到了社会的舆论导向!校园的思想教育!

国人的生活明显要比改革开放前优越得多,为什么有太多的人却感觉不到幸福?报纸上关于明星的是是非非太多太多,而关于雷锋似的人物又能占几多版面?高考的指挥棒挥来挥去,有多少国人在重视孩子的思想教育?似乎所有的人都在慌慌张张的,睁开眼想钱,闭上眼梦钱!有了一千想一万,有了一万想十万,欲望的狮子已在张口以待!

太多太多的事都在流于形式!小官糊弄大官,底下糊弄上边,就连农村的选干又有几人随了民愿?富豪斗富,基金经理年薪上百万,大官豪宅许多间,而往往食不果腹的普通老百姓却收养了许多孤儿,艰难的度过了一年又一年!

因此,笔者以为,我们的教育还是要重抓思想教育,老老实实的重视我们的传统教育。从小就应该把学生的理想同国家,同民族的命运结合在一起,实实在在地做到科教兴国,实实在在的做到以善为道,以孝为先,把“三好学生”的“三好”扎扎实实的落在实处,绝不能再以学习成绩论英雄,尤其是那些大鼓特鼓的宣传高考状元的行为必须严令禁止!

如果这样,也许以后的日子里,学习雷锋就不再是一句口号!不仅仅是形式的需要!

上一篇:散文随笔6 下一篇:散文随笔8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本栏最新发布
本栏热门信息
 

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3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