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群 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4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号
王家归来不看院(汝南县第三初级中学 王继伟)
历史上的静升王家与山西中部别的一些大家族,如乔家、曹家、常家、渠家,以及南部运城万荣的李家等一起被称为晋商大家族。他们修建的宅院被看做北方明清时期民居的代表建筑,尤其是规模宏大的王家宅院,被称作“民间故宫”。
王家大院,地处灵石县城东12公里的静升镇。东挽绵山,西望汾河,北靠黄土高坡,南临一片葱茏的漫漫田畴。这里是地肥水美、风光绮丽之地。元皇庆二年(1313年),王诚斋率家族迁居静升。该镇在明清前,即已形成一条横贯东西的五里长街和所谓“九沟八堡十八巷”的民居建筑。那九道沟,从长街的北面,一条条地渐次北上,系结于北山黄土高塬上的凤凰台,呜凤塬,栖凤塬,凤鸣岗等处。于是,这沟这粱,就像一只只凤凰依偎在一起,尤其在夏秋绿荫遍地、百鸟啭喉之际,给人一种凤兮凰兮的联想。山上的鸣凤塬是王家的祖坟,山下的九沟十八巷中,五道沟五条巷属于“王氏”,有大小院落千余处。
王家大院的住宅群主要是东院高家崖,西院红门堡。高家崖是一个不规则形城堡式串联住宅群。东门为进出的主要通道。门楼雄伟巍峨,两边各挂一盏大红灯笼,“王府”二字格外引人注目。
2023年五一节,作为王家人有幸一到王家大院,那天人山人海、车水马龙的,我们不由得被人簇拥着,好容易才到了入门处。谁知,栏杆却七拐八拐的,只能一人一行慢慢前行,虽然一个挨着一个,却也井然有序,鱼贯而入,仅入门式,就足足浪费了十几分钟。
走近王家大院,最映入眼帘的,是那拱形大门洞左右上方挂着两个圆柱形大红灯笼,上面竟写着“王府”两字。
在跨进高高的门槛一刹那,我分明看见了王谦受、王谦和兄弟俩领着驼队从内蒙古回来了,他们的脸上都挂着笑容,笑得自信,笑得智慧,笑得洒脱。他们的生意经就是在各地穿梭中走出来的,他们的创业史就是在叮叮当当的驼铃声中完成的,王家大院就是在他们的谈笑风生中刻在了大地上。就是这哥俩,倾毕生心血,融大智大慧,雕琢了一座典意丰厚的大观园:红门堡居中为“龙”,高家崖居东为“凤”,西堡子居西为“虎”,东南堡为“龟”,下南堡为“麟”。他们将才情尽情地挥洒,尽情地书写,把想象浓缩在了层楼叠院中,愿景挤压在了灰砖青瓦中。那飞扬高挑的屋檐,放飞的是晋商的志气、抱负和雄心!这气度,这胸怀,岂是“自一山川”就可了之?
大红的灯笼,挂在高高的门楼上,竭力炫耀着过往的热闹和繁华,只是风吹日晒,有些褪色泛白。门前那两个傲然的石狮,忠实地履行着职责,守护着当年王氏家族的显赫地位。
没有了喧嚣,大院似乎很安静,在暖暖的阳光里,像是刚刚睡着了。春日人往往容易犯困,大院或许也概莫例外,经历了岁月的负重,也该喘口气歇歇了,让那份红火稍事淡下来。
王家大院是清代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由历史上灵石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后裔---静升王家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所建。现以“中国民居艺术馆”、“中华王氏博物馆”开放的高家崖、红门堡两大建筑群和王氏宗祠等,大小院落共123座,房屋1118间,面积4.5万平方米。分成两部分,左边是老城,右边是新城。以前王家都住老城,两兄弟做官后,搬出旧宅住在新院,高家崖、红门堡东西对峙,一桥相连,皆黄土高坡上的全封闭城堡式建筑。外观,顺物应势,形神俱立;其内,窑洞瓦房,巧妙连缀,特别辉煌壮观。
王家大院院落错综复杂,走马观花都要2个多小时,细看估计得2-3天。主院敦厚宅和凝瑞居皆为三进四合院,每院除有高高在上的祭祖堂和两旁的绣楼外,又都有各自的厨院、家塾院,并有共用的书院、花院、长工院、围院。周边堡墙紧围,四门择地而设。大小院落既珠联璧合,上下左右相通的门多达65道,又独立成章。王家大院之大,不是三言二语能说完,真正是:院院相通、户户相接、院内套院、门门连门
王家大院,是黄土高坡上的全封闭城堡式建筑,如同鹤立鸡群,显得非常的雄壮!
在王家大院,“王是一个姓,姓是半个国,家是一个院,院是半座城”。王家大院的建筑,有着“贵精而不贵丽,贵新奇大雅而不贵纤巧烂熳”的特征。凝结着自然质朴、清新典雅。漫步在王家大院,明丽简洁的乡土气息,充分感受封建时代豪门大家的雄壮气魄。
中、西部由两座紧挨着的住宅组成,一个是敦厚宅,一个是凝瑞居,是高家崖的建造者王氏兄弟俩的宅第。院门前都有高大的照壁、上马石、旗杆石、石狮等。两院结构基本相同,均是三进四合院,为典型的前庭房后寝室之结构,两宅均在东部辟出与三进院落并列的一个偏院, 偏院又分南北两院,南为私塾或书斋,北为厨房。
我看了王氏主人的两座院落,看得眼花缭乱。
北厅都是客厅,南厅和东西厢房是仆人居住的地方。
北厅是主人招待宾客之地,前檐留廊,廊间柱头,门楣窗框,华丽异常,各种图案美轮美奂,柱上写有对联,上联是“铭先祖大恩大德恒以礼仪传家风”,下联是“训后辈务实务本但求清白在人间”。
堂屋与东厢房之间有一偏门,穿门而过,便是偏院,南为书斋,北为厨房。
从偏院里侧门转进主院时,门内便是主人的第二个四合院,也就是内宅。内宅由北房和东西厢房组成,是主人的寝室。三面均为下窑上楼建筑。主屋一楼为老爷卧室,东西厢房是少爷们卧室,厢房的二楼则是绣楼,都是小姐们的闺房。
沿正房旁一角的石阶,上到正房窑顶,上面建有三间屋,叫始祖阁,供奉着天下王氏先祖王子乔的牌位。
据说,王家本身是地地道道的静升镇的农民,从第十二世、十三世起,家业和人丁渐渐地兴旺起来,加之族人中英贤志士外出经商拓业之举不断,至明万历、天启年间,已是“逐利湖海,据资万千”。入清后,王家人更为发奋,康乾嘉年间,族业鼎盛,成为闻名遐迩的三晋望族。发迹后的王家,到乾隆年间开始大踏步进入官场,其中通过考、捐、封、赠等途径步入官场的各种大夫34人,堪称王氏官僚集团。王家从13世到18世受封典二品至五品以上的官员竟有42人,16世王中极乾隆50年被赐黄褂一件,银牌一面,嘉庆元年荣赴皇帝主持的千叟宴;王中极之祖父王谦受因支援平息吴三桂叛乱有功,于康熙61年赴千叟宴,并受御赐龙头拐杖,所谓“平叛一功宠三朝,三朝都封王家人”。可见清政府对王家的信赖程度。
视履堡(高家崖),这是王家十七世孙王汝聪和王汝成兄弟俩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至嘉庆十六年(1811年)建成的本族最后一座古堡。建筑面积19572平方米。是王氏家族现存宅院的精华,尤其在建筑装饰艺术上,被誉为“纤细繁密”之典范,而以西宅凝瑞居为之最,文化积淀丰富,甚有品位,为王家大院精华之极致。
拾级而上城堡围墙,先向北,后向西,再向南,最后向东,跑了大半个城堡围墙,全是老砖砌制而成,又长又宽,站在城堡的西墙上,我拍摄了不少照片。望着这优秀的传统建筑文化遗产和民居艺术珍品,我不由得为古人勤劳朴实和聪明才智所折服。据说,王家大院在鼎盛时期就有房屋8888间,就是现在也还保存着五巷六堡一条街,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仅高家崖建筑群就有大小院落35座,房屋342间,其中主院敦厚宅和凝瑞居皆为三进四合院,每院除有高高在上的祭祖堂和两旁的绣楼外,还有各自的厨院和家塾院,并有共用的书院、花院、长工院、围院。周边堡墙紧围,四门择地而设。大小院落既珠联璧合,上下左右相通的门多达65道,又独立成章,其规模之大,远超其他大院。
王家是一个小小县城的大家族,但王家宅院是历史上整个晋商群所有宅院里规模最大的一个,也就是说山西全省各地所有古代晋商宅院里,王家宅院古建筑群规模最大。自乾隆四年,王家最大建筑群红门堡开始修建。嘉庆年间,又建成高家崖建筑群。整个静升古镇,已修复完善、对外开放的王家建筑群有一百多个院子,一百多个院子里有大小房间一千多间。从这一点看,我想王家也可以被看作是“晋商之王”,甚至是“山西之王”了。作为“王”,自然是位居第一的。王家宅院古建筑群,其规模在山西首屈一指。
当我站在王家大院的古城墙上远眺,被绿树花草映衬下的一片青灰,俨然巨幅的古画展现面前,心中产生丝丝忧感的同时,也再次为古代匠人们在每一石,每一砖,每一瓦,一木上的精心雕刻而赞叹,凝聚的都是文化的精粹。
更有好事者套用“五岳归来不看山”的说法,生编硬造了一个“王家归来不看院”的“俗话说”。作为王姓人,我觉得其实不同的古建都有各自的巧思佳构,如果只拿规模和时长说事,就有失偏颇了。
一个国家的存亡,民族的兴旺,战场上的成败,商业中的输赢,所起关键性的作用是文化,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古代人智慧与精神的结晶;文化可以使一个国家民族发达,一个家族兴旺。正是在有胆识,有魄力的基础上,王家人走上经商与做官和文化结合的道路,成了晋商之王。
2023年6月5日
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群 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4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