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品文库 > 2013作品 > 详细内容
教师作品之216(9篇)
发布时间:2013/4/23  阅读次数:677  字体大小: 【】 【】【
  

教师作品之2169篇)

  

厚重乡村 浓郁乡情(汝南县王岗镇中心校   尹春锋)

时髦的事(东官庄镇刘坡小学      磊)

汝南六小明天更美好(汝南县第六小学 王景霞)

种田世家(教体局   碧水蓝天)

怀念外祖父母(教体局   碧水蓝天)

进校念书记(教体局   碧水蓝天)

听课感想(老君庙中心小学   李素红)

赵老师教会我——师爱(老君庙小方小学      莹)

淡淡的槐花香(汝南县三中   王继伟)

      

厚重乡村 浓郁乡情(汝南县王岗镇中心校   尹春锋)

——品读王太广作品集《回望乡村》

很多天中人都喜欢一本书----《回望乡村》。

《回望乡村》结集出版前,每次在报纸上看到王太广的作品,我都会全神专注的细读一遍。因为他笔下的“乡村”和心中的“回望”着实离我太近太近!他笔下的人就像是我的邻居,书中的事就仿佛发生在身边。每次品读,就像是我们一家人,围在我的老父亲身边,听他讲述那过去的事。

《回望乡村》是我案头久存不封的一本书,书中的那些场面历历再现,人物更是栩栩如生。作者多年来无论“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对邻里乡间的风土人情如数家珍。其中的真、善、美,让我忘记“劳形案牍”、“乱耳丝竹”,在《回望乡村》中寻找着淡泊和宁静。

其人如其书,其书如其人。上世纪90年代初期,王太广曾在我的老家原张岗乡任党委书记,了解他的同事更是不耐其烦的给我讲述王书记当年勤政亲民的风采。乡政府东侧数百米即是一河之隔的平舆县周湾村委,那些年,随着改革开放搞活经济,对岸的人们几乎每天都到张岗集购物办事、走亲串友。两岸人们的交往凭借摇摇晃晃的小船,时有事故发生,人们希望在河上有座桥梁。王书记当年发动全乡人民发扬“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精神,硬是靠架子车、马车,最好的机动车也莫不过是寥寥无几的“东方红-15”四轮车,数月之间联通了一河之隔的平舆县西洋店乡。现在河堤之上已经修建了平坦宽阔的水泥路,并且通了公交车。至今,人们还在谈论着当年王书记的惠民之举。

一同事退休后,老两口在驿城看孙子,清明时节回老家祭祖,我们相遇。他热情的说:“在《天中晚报》上看见你的作品了,不是重名吧?”看着我肯定而又惊讶的表情,他接着给我说:“在驻马店闲着没事,专门订了份《天中晚报》,而且最喜欢读的就是副刊中王太广的回望乡村专栏”。他认真的对我说:“年龄越大,离家越远,思乡越浓。王太广的作品就像是一个多年不见的老友和我促膝畅谈!”我给他谈起《回望乡村》这本书,同事对我说:“这本书我有,还有王太广亲笔签名呢!”

那些年的那些事,在王太广笔下显得厚重淳朴、释然开怀。让读者在甜蜜中回味往事,在笑声中品读人生。回望乡村就是回味淳淳乡情,守望美丽乡村。王太广的乡村回望更是天中人的天中梦,从而“形成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时髦的事(东官庄镇刘坡小学      磊)

      小学时候最时髦的事就是长大,因为大孩子想揍小孩有很多理由,他们还能自己轻松的支配压岁钱买鞭炮和糖果,又独自骑车去街上买东西,尤其是初中的大哥哥们,他们还会用大伙的饭票到校门口的小卖部买零食吃,那会吃碗泡面配块面包就是奢侈品,每次看见都让我们小朋友们羡慕不已。

      初中时候最时髦的事就是故作深沉,穿成熟的暗色衣服,右手插在左边上衣的内测衣兜里,听着录音机,里面播放的是四大天王的歌曲,偶尔还会跟唱几句。曾经有一次,我班的一名男生迷上了小虎队的爱这首歌,宿舍听,教室练,正在他听的入迷时,老师说;本周的作文应该怎么写呢、这哥们唱起来了;对着天空大声说我爱你。后果可想而知,他在教室外面站了一节课。

      高中的时候最时髦的事就是吃小炒配啤酒,由于4000多人的学校就一个大伙,那吃饭的时候是相当的拥挤,常常因为磁卡插不到卡机里,拿着饭碗就打起来了,可就是这样火拼出来的饭菜,质量还不咋地。同学们开玩笑的说菜是水煮白菜,汤清水顿面条。听起来倒像水煮肉片和清水炖鲤鱼。可是学校又是封闭管理,住校生出不去,就想法请病假,模仿班主任签名,假条内容清一色的是肚疼,有一次校保卫处把班里的假条拿给班主任看,好家伙,一周有40多个请假条,有的同学一天可以疼两次。所以后来就让我们把买回的药带回去给他看,于是大家都准备的有治疗肚疼和拉肚子的药回来向班主任交差,但是老是肚疼,班主任也怀疑,等到下雨天我们就不用请假了,用伞遮着脸混出去,出去后就合伙炒菜,因为肚子里实在是缺油水。

      大学时最时髦的事就是校内带着女朋友在操场,体育系的男生总能轻松的谈到漂亮女孩,因为他们每一个投球动作都让操场边的女生唏嘘不已、中文、英语等系的男孩往往守着几倍于男性的同班女生,却大多替人送情书,因为他们要么在图书馆大口大口地吮吸着知识的营养,要么在英语角和那些只懂学习不懂风情的好学生在一起练口语。

      现在初为人父,最时髦的事莫过于抱着孩子逛街买他需要的衣服,而谈论的话题也从谈男女到谈小孩的健康和培养,但是无论哪一种时髦,都应当是时髦着时髦时候的事,这些都是一个过程,你我都会经历,谁都无需逃避或者批评什么。  

  

汝南六小明天更美好(汝南县第六小学   王景霞)

汝南六小位于县城西关,是一所正在崛起的小学。从师范毕业到现在,我一直在六小工作,亲眼目睹着她的变化。

过去的六小是西关村的一所村办小学。当时条件差,学生上课的教室、老师的办公室都是瓦房,教室里没有投影,教师上优质课用幻灯机或小黑板。校园地面没有硬化,是标准的 “水泥路”,特别到了夏天,雨水多加上排水不畅,往往会出现校园“发水”的现象。学生、老师蹚水上课的场面屡见不鲜。为推动我县教育的稳步发展,如今我校在县教体局领导的关注下,投入扩建,新教学楼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塑胶操场、水冲式厕所、校门逐渐竣工;教室里都配有现代化教学辅助设施多媒体、投影仪,新桌椅等等,学生人数、班级都比以前多了,这在原来是想也不敢想的。看着窗明几净的教室、美丽整洁的校园、学生自信的笑容,作为年轻教师的我们?还等待什么呢?

首先我们要转变思想观念,牢固树立“学校发展我光荣,我为学校做贡献”的主人翁意识,自觉遵守学校纪律,踏实工作,认真完成学校交给的每一项工作,做到早来晚走,兢兢业业,不辞劳苦,爱校如爱家!

其次加强学习,我们处在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知识的更新日新月异,要想在竞争之中永立于不败之地,要生存,要发展,必须加强学习才能达到理想之岸。否则会被生活的大海所吞没。荀子曰:假舆马者,非立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作为学校的一员必须驾驭好这个物,你才能获得生存空间。

随着我县课改的推进,我们要积极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操作要领,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在教学中主动实施“先学后教、目标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并把二者有机融合,反复实践,形成具有自己特点的、成熟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成绩。

最后要热爱学生,作为一名教师,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教育理念,把一颗忠心献给学校,一颗爱心献给学生,一颗痴心献给教育,一颗信心留给自己。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将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学校、学生服务的积极态度,始终把党的教育事业、学生的未来发展放在首位.  

老师们,学校的兴衰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学校有序发展对我们意义重大。千斤重担压在肩上,我们“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因为我们六小有优秀的教师队伍,有科学的管理,有完备的教学设施,还有无数的学子渴望在这片土地上放飞理想的热望。

  老师们,让我们加倍努力工作,和我们美丽的六小共同成长,用我们的青春和智慧,谱写人生最美好的篇章。春属木,所以风,所以万物勃发。从我们学校的历史来看,她不也在经历着春的萌芽吗?所以我们要与时俱进,继往开来,与学校共同发展,共创辉煌。我们有理由相信,汝南六小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种田世家(教体局   碧水蓝天)

远离泌阳县城西南25里有一远近闻名的老邱洼村,处于唐(唐河)、桐(桐柏)、泌(泌阳)三县交界处,旧社会属于“三不管”地带,这里土匪横行,地主霸道,是出名的土匪窝,老百姓吃尽了苦头。1945年日本投降以后,百姓们满以为该过上平安日子了,谁知四乡八堡的土匪又猖獗起来。他们白天隐蔽,夜间出来活动,每天夜里都有三五户人家遭到劫难。听说不少土匪也是穷苦人出身,他们是生活所迫被逼上“梁山”的。他们受土匪头子的支配,进了这一行又身不由己,还得向土匪头子“纳贡”。“兔子不吃窝边草”,这千年古语对于这些土匪来说就不能对号了,他们有的专吃“窝边草”,因为熟悉窝边的情况,听老人说,我家就先后三次遭到抢劫。这样的家庭本来就勉强度日,哪里受得了这样的抢劫?大爷一气之下躺在床上就再没有起来,支持了十几天就去世了。时隔三个月,三爷也含恨离开了人世。血气方刚的四爷实在忍受不住了,可也想不出有用的办法,他把心一横,离家出走了。祖父排行老二,是个“心里有底”的人。论气,他比谁都气得很,可他从不蛮干,看眼下的家庭状况,只有拼命地干活,实在是别无它法。

       这一天,祖父把祖母、大伯、大姑、父亲、二姑叫在一起,语重心长地说:“如今这个世道,咱不能光把气装在肚子里,哪里的穷人不是这样?就凭咱那四亩薄地,凭咱这一家人,泽兴(大伯)、泽勤(大姑)都一二十岁了,啥活不能干!只要不惜力,地就长粮食,还能把人给饿死?” 父亲也插话说:“我都十来岁了,也能干一些活了!”祖父的嘴唇颤动了几下,抚摸着父亲的头说:“人家有钱的孩子象你这么大正在念书,父亲对不起你呀!”说着,他的眼睛湿润了,祖母也在一边抹起了眼泪,八岁的二姑也懂事了,她赶忙偎在祖母身边,替她擦去脸上的泪水。祖父说:“别伤心了,穷人要有穷人的骨气,冻死迎风站,饿死不低头!我这把老骨头兑给这四亩地了!”从此,在祖父的带领下,全家老小整天长在地里,祖母也在家里纺花转线,卖几个小钱,日子还能将就。

       1947年秋天,刘邓大军打过来了,家乡解放了。家里分得了9亩薄地,黄牛一头,还有一些小型农具。祖父好像年轻了10岁,祖母的小脚也象长大了一样,走起路来格外神气。祖父把3间草房腾出来一间,给东院的一头黄牛配犑,自己喂着;父亲也忙着割草、铡草、拐料;大伯全身心扑在地里,天不亮就起身,不喊吃饭不回来。全家人分工合作,欢欢乐乐,日子很快好了起来。这年春节,吃上了多年没有吃过的饺子!祖父拍着大腿说:“是共产党,毛主席救了咱,给咱送来了饺子!”祖母也含着喜泪说:“是啊!多年没有吃上这饺子了!”

从此以后,家庭生活就有了显著变化,祖父又产生了让父亲读书的念头。这个世世代代以种田为生的农家小户,要是有个识字的人该多好哇!如今解放了,穷人翻身了,也该有文化了。他把想法告诉了祖母,祖母也同意让父亲念书。祖父找来村长,说明心意,村长乐了,“好!还是德银(祖父)心里有底,明天我领泽俊(父亲)去赊湾(当时区政府所在地)小学联系一下,让他念书!”就这样,种田世家的第一个“洋学生” 出现了。

(内容为祖母在世时介绍)

  

怀念外祖父母(教体局   碧水蓝天)

祖父老了,已经体衰,一辈子苦干落下了不少残疾,他的腰弯了下来,消瘦的脸上刻着一道道皱纹,眼窝更深了,胡子、头发全白了。啊!他已经是近70岁的人了。大伯成了家,早已分开门另住,四爷跟着大伯;大姑已经出嫁,二姑尚小,还偎在祖母身边。父母开店回来时,正值农村合作化高潮,牲口、农具全都入了社,3间房子腾出了一间给我们住,六口之家和睦相处,干里干外的都有,四下邻居无人不夸。

       后来,由于二姑和母亲发生了一些矛盾,父亲只好从西边的窗户上扒开一个门,另起炉灶了。祖父的身体已明显消瘦,一天不如一天,这个长在黄土地里一辈子的庄稼汉,解放后还没有过上几天幸福日子,就匆忙地离开了人世。办完丧事,母亲感到唯一能够“压阵”的人已经不在,今后的矛盾难免更多,这个家还有什么待头?干脆回到娘家也好安生安生。父亲为了不让母亲过分伤心,为了带好孩子,就同意了母亲的意见,于1957年夏天搬到了同一大队、距老邱洼只有4里多地的外祖父家——王塚村。
      
王塚和老邱洼同属一个刘岗大队,相距只有四里多路。搬家之后,我和母亲的户口拨到了王塚。父亲先是两下跑,以邱洼为主,因为他的户口在邱洼,还得在邱洼干活。这样跑了几个月他就不干了,而对母亲身居娘家已心怀不满。母亲认为,娘家上无兄下无弟,二老均已六旬开外,没有人照顾怎么能行?不在家里受气,还能照顾二老,这样做就对。尽管父亲多次劝说让母亲回家,都被母亲拒绝了。外祖父母也都好心劝说,说他们现在身体还好,不照顾也能生活,等以后再说,不然人家会笑话的。不管怎么劝,母亲只是一句话:“不回去!”

       外祖父在庄稼活上是行家里手,摇耧撒种,鉕麦扬场,样样难不住。解放前,他一个人给地主种30亩地,年年收成都不错。土改时成分划为“中农”,自给自足嘛,划中农就划中农,外祖父也没有多说什么,反正他心里踏实,用自己的血汗换饭吃,不剥削,不沾光,日子还能过得去,一辈子就没有想着要发财,只要顾个肚子饱,别的什么都不想。他脑子里只有一个“勤”字,不论严冬还是盛夏,每天天不亮他就背着粪筐在村周围转;鸡子上圈多时了,地里的人影都模糊了,他还舍不得往家走。就是这样没黑没明地干啊,干啊!才换来地里的好庄稼。据说当时王塚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眼气(羡慕)国荣(外祖父)的馍,不眼气国荣的活儿(太累)。”是啊!粮食到手是让人羡慕哇!可他的活儿更让人羡慕!如今解放了,他还是没黑没夜地干,“当年勇”一点儿都没有减,反而更显得精神了,68岁的人了,看上去只不过50多岁,队里的活儿样样都能干,本人干不了的,他还争着干,挑起大水桶,活赛年轻人!队里有一犋牲口没人使唤了,他就自告奋勇,从此,他就喂起了牛,当上了“大把儿”。

       外祖母比外祖父小8岁,已经60岁了。她有一个怪脾气:好东西舍不得吃,说是不喜欢吃;东西少了更舍不得吃,说是不想吃;别人不吃的东西,她爱吃;别人吃剩下的东西,她想吃。这辈子,她跟着外祖父虽说没有享啥福,可也不算真受罪,一来家里多少有点儿地,二来没有儿女负担小,加上自己勤俭持家,生活上比一般人稍微好一点。由于她心眼好,经常帮助生活上过不去的邻居,大家都很尊敬她。我和母亲搬到王塚后她非常高兴,她总想身边有人偎着她,,就是再忙心里痛快。这下好了,母亲忙于地里活儿,外祖母就担负起管理我们的重任了。

       1958年大炼钢铁,母亲被派往确山县竹沟镇去捞铁砂。当时不到3岁的我整日跟着外祖母,充分享受着她给我的温暖和对我的爱抚。当时,父亲在毛集钢铁厂干活儿,不久又转到泌阳食品公司工作,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又被清退回来,还与祖母在邱洼一起生活。1958年冬,母亲又生了小妹妹。

1959年,我国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人民的生活遇到了空前的危机。政府号召组织集体食堂,伙食按人定量,勉强维持生命。母亲生下妹妹后,身体虚弱又得不到营养,外祖母省下自己的伙食让母亲吃,自己到地里剜一些野菜充饥。大米糠、小谷糠放在磨里一研,用箩一隔,少掺一点儿面做成馍,人吃了大便困难,就用钢钎从肛门里往外掏。我就多次让母亲给我掏。母亲含着泪说:“没想到不到3岁的孩子就受这份罪!”

(内容由母亲介绍)

  

进校念书记(教体局   碧水蓝天)

1963年我已7岁,妹妹也4岁了,衰老的外祖父母看着我们兄妹两个一天天长大,心里得到了不少安慰。他二老身体还好,没有什么残疾,所以,外祖父还照常使牛,整天在地里奔波。母亲也在地里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儿,挣一些工分;外祖母操持家务,她还能磨面、做饭、缝补衣服,家里的事基本上不让母亲料理。

       这年夏天,学生放假了。有几个稍比我大一些的同伴爱同我一起玩耍。有一天,曹德才突然问我:“你想上学不?”一听这话,我的大脑好像是反映得十分灵敏,我睁大了眼睛,不加思索地回答:“上!到哪儿去上?”“到学校哇!等91号开学,我领着你报名!”“好!开学了你可别忘了!”我回到家里,把上学的事情告诉了母亲。母亲一听可乐了,她若有所思地说:“你们老邱家世世代代扒地山沟子,可出了个你父亲有了文化又不争气。你已经7岁(虚岁)了,早了一点儿,不过你很懂事,上吧,为咱家争口气……”

整个夏天,我都在想上学的事儿。虽说我当时不真正懂得上学的意义,可我从邻居们经常的谈论中知道有文化的重要,没有文化受人欺负。快开学时,我几次做梦都是上学的事儿,老师如何手把手地教我写字,教我读书,教我上操……每当母亲上工以后,我就把他夹鞋样儿的书本拿出来,捧在手里装模作样地用手指着、念着——当然是胡念八念。外祖母见了忍不住大笑起来,逢人就说“你看俺外甥成了洋学生了!”

       91号终于来到了。这一天,我起得格外早,穿上母亲特意准备好的新衣服,挎上了新书包,没吃饭就坐在当院里等着曹德才来找我。母亲在东屋对外祖母说:“你看这孩子,怎么迷上上学了,长大可能有出息。”我听得很清楚,“有出息”是什么?想上学就有出息?可能是有文化了就能干大事吧? “快吃饭!”母亲的叫声打断了我的瞎琢磨。这顿饭我感觉格外香。忽然,从外面传来了响亮的叫声:“世敏,上学去吧?德才有事了,让我来领你到学校报名!”啊!原来是后院的张德荣,她已经上四年级了,是专门来领我上学的。我慌忙跑出去,一把拉住荣姐的手说:“荣姐,我都准备好了,走吧!”母亲也连忙走出来,给荣姐交代了一番,我就连蹦带跳地随荣姐到学校去报名。

       那时,学校还没有挪到大队所在地刘岗村,临时在其西北方向一里路的小刘岗村。学校一共6个班,一至六年级各一班,十来个老师。我一进校园,不禁被那欢快的景象吸引住了:大大小小的身穿五颜六色新衣的小朋友蹦蹦跳跳,说说笑笑,太热闹了。荣姐领我找一位姓侯的老师报了名,交了学杂费,发了新书,又安排了座位。荣姐说:“不要给同学们打闹,咱是读书来了,要听老师的话!”我说:“荣姐,你放心吧,我一定听话!”荣姐也找自己的老师报名去了。在这一天里,我懂得了什么叫预备铃,什么叫上课铃和下课铃,认识了韵母表中的前6个韵母,还学会写了一、二、三、四、五这5个数字。我太高兴了!放学后,我就把学到的东西向外祖母和母亲作了回报,她们一致夸我聪明。有了这次的鼓励,我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一直都很顺利。

  

听课感想(老君庙中心小学   李素红)

今天,我们在中心校邓校长的带领下,去汝南三小和汝南五小听课,感觉受益匪浅。

三小两位老师的课,感觉教师引导得当,课堂上学生交流积极主动,勇于展示自我,学生回答问题时不仅知其然,而且能道出所以然,对于这样的好课,我是忘之兴叹。对于我们农村小学来说,五小宋翔老师的这节课更具有实用性。

宋老师执教的《分数的基本性质》这节课,教学环节紧凑、自然,从复习引入、学习目标、自学指导到课堂习题都是精心设计。尤其是自学指导,宋老师把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以一个个小问题的形式体现出来,步步深入引导学生自学,化难为易。

在课堂教学中,宋老师语言简洁、思路清晰、引导到位,注重让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动嘴说,给了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全面培养。尤其是课堂上,当一个语言表达有障碍的学生回答问题时,宋老师不是急着让其他学生代答,而是耐心地听他发言,小心地呵护孩子学习的热情,全力以赴地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乐趣,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总之,此次的学习让我对自己平时的教学有了更深刻的反省和更高的要求。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地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博采众长,不断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

  

赵老师教会我——师爱(老君庙小方小学      莹)

两年教学生涯,我以为只要教会他们知识就是一位好老师。可是我的搭档赵老师却用自己点点滴滴的行动教会了我什么是师爱。孩子的心灵是非常敏感和脆弱的,他们特别需要别人的信任和赞美,需要温情和呵护。为师者要让每一个孩子怀着希望前行,为他们打造一片无雨的天空。

去年,我们班来了一位智力有障碍的插班生肖建春,肖建春的入学考试成绩仅为4分,整张试卷上只写对大、水、火、人几个字。虽然孩子户口属于学校的服务区范围,但我真的不愿意接收这样的学生。当校长找到赵老师时,他只说了一句:能不能教好,我试试看吧。说完便为孩子办理了入学手续。肖建春在全校都有名,因为他长得和别的孩子不一样,脑袋较尖,眼睛斜视,眼距很宽。一张大嘴常常张开着,口水、鼻涕经常挂在脸上,见了他,同学们都躲得远远的。这孩子十分好动,上课时,没有一刻是坐得住的,经常躲在桌下,一双小手像黑炭。赵老师先从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入手,他把孩子带到水龙头下,手把手地教孩子怎样洗手:冲湿手、擦肥皂、相互按搓……边洗边夸肖建春是个爱讲卫生的好孩子。手儿洗干净了,孩子快活了。肖建春一年四季流着鼻涕,他就用纸巾给擦干净,就当是自己的孩子一样。天气冷了,孩子不会照顾自己,经常不穿袜子,或者衣服穿反了,他就像家长一样,总是为孩子的生活操心着。慢慢地,肖建春变干净了,孩子们也愿意和他玩了。

在学习方面,赵老师付出的就更多了。因为对这样的孩子进行学习的指导,无异乎是在考验这个老师的耐心和韧性。有一次教生字绿时,他先从直观颜色入手,再用语言提示,帮助他回忆生字的笔画顺序,再手把手地教他书写,整整花了一节课。有人说:这样的学生,教了不还是白教。他只是淡然一笑,说:教,总比不教要强。放弃一个孩子,就意味着放弃一个家庭的梦想。

爱是什么?爱就是竭尽全力帮助每一个孩子。在赵老师眼里,孩子们都是那么可爱,那么重要,他用全部能量小心呵护着孩子的自尊,他总是坚信,每一个孩子都是想学好的,能学好的孩子,他努力创造机会,帮助每个孩子成为最佳的我,赢得尊严。

  

淡淡的槐花香(汝南县三中   王继伟)

槐花香,淡淡的,幽幽的,飘满了小城的大街小巷……

“春在枝头已十分,昨夜槐香入城来”,昨天早晨,旭日初升,迎着霞光,我忽然发现,汝南县三中校园里那几颗郁郁葱葱的槐树在一抹金光中随风摇曳,串串槐花嬉闹枝头,丛丛簇簇,星星点点。含苞待放的,青涩素雅,状如米粒,羞羞答答,好似含羞小姑娘,眯着眼睛听路人讲故事,那样恬静,那样可爱;悄悄绽放的,花瓣嫩白,花蕊鹅黄,迎着熹微,映着蓝天,向万里晴空展示着圣洁的笑脸。

又是人间四月天,似乎只隔一夜,故乡小城的槐花悄悄飘香了!我知道,用不了几天,玲珑精巧槐花会串联起来,镶嵌在枝头,一朵朵一簇簇洁白而淡雅,一如阳春白雪样诗意。

槐花全开了,那一簇簇一串串的洁白点缀在茂密的绿叶间,白得耀眼,繁得热闹,整个小城都沉浸在淡淡的清香之中。白色的花瓣泛着浅浅的青色,像刚剥出来的豆瓣,芳香四溢,招引来无数的蜂蝶,还有许多的鸟雀,嗡嗡嘤嘤,叽叽喳喳,热闹极了……一阵微风拂过,那随风抖动的槐花,像片片雪花般晶莹圣洁,阵阵清香,沁人心脾。

槐花没有色彩斑斓的千姿妩媚,素雅平淡中演绎着纯洁朴实的情怀。欣赏槐花那种素洁中的幽香,平息心中的几许浮躁,以一种更加淡定从容的态度面对今天的生活。

我喜欢漫步在槐树成行绿树成荫的小路上,踏着一地透过枝叶漏下来的细碎阳光,拾撷起点点滴滴的往事。

在我小的时候,刚刚改革开放,社会物质还很匮乏,生活条件也很简陋。在槐花飘香的季节,母亲常会让我采摘些槐花,和玉米面一起蒸成菜团一样的馍,我贪婪地反复咀嚼着那份淡淡的清香。采槐花,别是一番趣。采摘的方式较多。若你攀爬采摘的话,一定摘取最鲜最嫩的槐花,这需要攀爬的技艺和胆识。小孩子动作敏捷,速速上树,像个猴子,伸手把米粒大小的花朵捋下来,放进篮子里,采得一篮玉白,一片馨香。年老的人,采摘的方式更是直接,在长竹竿一端绑个弯钩,举起竹竿,钩住树枝,连花带叶,整枝拽了下来,然后坐在地上慢慢摘取……   

刚采到的槐花就可以吃,抓一把塞进嘴里,甜丝丝的,清幽幽的。

槐花常有两种食法,一为加盐直接炒食,作为佐餐的小菜;另一为加面粉蒸食,做成槐花糕,是主食。捋下槐花,用水清洗干净,再用干抹布沾干水滴,舀些面粉,拌在槐花里,轻轻搅匀,放在锅里去蒸,十五分钟后就做成槐花糕。那时候,我们家孩子多,母亲刚做好,三五下就分的吃完了,还觉得不够过瘾。儿时,吃槐花就是春天里我们最幸福的事情。现在回忆起来,依稀能感受到那份留在唇齿的清香和甘甜。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不需要再用槐花入粥了,环保意识也加强了,垂青于享受蓝天白云,畅游于清风绿叶,槐花饭悄悄又出现在餐桌。又尝到我的记忆之中清香的槐花,心中涌动一种久违了的温情。

四月天是槐花的天,四月天是槐花的海,四月天是槐花的香,淡淡的,幽幽的,飘满了故乡小城的大街小巷……

2013420日星期六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3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