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品文库 > 2018作品 > 详细内容
笔会作品集548(齐云轲专辑)
发布时间:2018/7/30  阅读次数:493  字体大小: 【】 【】【
  

笔会作品集548(专辑)

(汝南县 齐云轲 专辑 4篇)

  

宋朝为什么有那么多的精神病皇帝?(汝南县   齐云轲)

宋真宗赵恒步步惊心的继承皇位之路(汝南县   齐云轲)

明世宗嘉靖皇帝:谁才是我的亲爹?(汝南县   齐云轲)

怀庆之役:李自成救了南明,毁了自己(汝南县   齐云轲)

  

【故事回忆】

宋朝为什么有那么多的精神病皇帝?(汝南县   齐云轲)

《诗》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天子、皇帝,虽然在常人眼里是个十分神圣的称呼和职业,拥有着全天下最优厚的资源,没有一定能力的人是无法坐稳皇位的;但是,事事都有例外,在中国历史上有那么一个王朝,出现了一小半的神经病患者高居皇位,偏偏王朝统治的时间也不算太短,这个奇特的王朝就是宋朝。

一、最早的神经病皇帝

宋朝历史上在位最早的神经病皇帝,是宋英宗赵曙。

按说,赵曙与皇位是无缘的。赵曙的爷爷是商王赵元份,是宋太宗的儿子、宋真宗的弟弟,老爹是赵元份的儿子赵允让。到北宋中期时,赵曙与皇帝宋仁宗的血缘关系已经有些远了,对于继承皇位,他估计是想也不敢想的。偏偏好运砸头,躲也躲不过。

赵曙的老爹赵允让,在宋真宗生下儿子宋仁宗之前,一直被宋真宗养在宫中,成为没有儿子的宋真宗的预备皇储。赵允让的老爹赵元份是十分开心的,因为虽然他自己没有争过哥哥,与皇位失之交臂,但是只要自己的儿子能继位当皇帝,也是完成了自己的夙愿。当然了,赵允让也是十分开心的,因为自己不是皇子而成为皇储,早晚要登基做皇帝,人生还有什么事能比这更令人开心的呢?

偏偏到大中祥符三年(1010)出了意外,宋真宗生了个儿子!这个名叫赵受益的孩子,就是后来的宋仁宗赵祯。

皇帝有了自己的儿子,赵允让这个预备皇储就得退回去。赵允让原本唾手可得的皇位,就这样与自己擦肩而过了,多年的美好憧憬瞬间幻灭了,其心中的不甘、愤懑、绝望是难以名状的。后来,出于对皇位的觊觎和渴望,精神就渐渐错乱了。

赵允让的精神病遗传给了儿子赵曙。

历史总有惊人的相似。宋仁宗先后有三个儿子,结果都没保住,均夭折了。后来,宋仁宗接受群臣的建议,收养赵曙于宫中,作为预备皇储。赵曙与父亲当年扮演的角色是一样的,一旦皇帝有了亲生儿子,自己还得回去,就是退藩,所以他整天惶惶不可终日,精神上极度紧张。但是,赵曙比父亲运气好,宋仁宗没能再生下儿子就死了,他顺利继位,成为宋英宗。

初登皇位的赵曙还是很意气风发的,颇想有一番作为。可是,长期被精神病侵蚀着他的健康,继位才四天,他突然间发病,大呼“救命”,声称有人要杀他。在宋仁宗的丧礼上,他举止非常,一会儿哭一会儿笑,一会儿嗷嗷乱叫!宰相韩琦只好让人死死按住他,以将丧礼进行下去。宋仁宗出殡,赵曙称病不出,最后被逼无奈出来,一滴泪也没流。

这样一来,赵曙就与太后、朝臣、宗室的关系闹得很不好了。特别是后来,他要尊称自己的生父赵允让为皇考、尊称养父宋仁宗为皇伯,造成了持续长达18个月的“濮仪”之争。虽说最后宋英宗如愿以偿,但是,他的精神病还是不见好转,直至不久后英年早逝。

二、宋朝历代的精神病皇帝

宋英宗的精神病并没遗传给儿子宋神宗,却隔代遗传给了孙子宋哲宗。

宋哲宗十岁继位,少年时期生活在奶奶高太后的阴影下。高太后垂帘听政,宛如唐朝的武则天,包揽一切朝政,小皇帝乃一傀儡罢了。

在奶奶的魔爪下生活的宋哲宗心中阴影重重,又不甘心作傀儡,颇想有所作为。他十分崇拜自己的父亲,对于奶奶废掉新法十分不满,可又无可奈何。加之高太后对他人身自由的控制,使他愈发反感、叛逆,精神上也逐渐出现问题。特别是他即位后,高太后只允许他的母亲成为太妃,而不是太后,令他心中的仇恨淤积了不少。

元祐八年(1093),高太后病死,十八岁的宋哲宗亲政,大力打压奶奶重用的大臣,宣布恢复宋神宗新法。但是,由于他精神病发作,容易感情用事,所以朝政日非,大宋朝的江山还是日薄西山了。

宋徽宗在强敌兵临城下时,将性格懦弱的儿子赵桓赶上皇位作替罪羊,将儿子活生生逼疯了。当了一年零俩月皇帝的宋钦宗赵桓,在异国他乡饱尝了人间冷苦,整天傻兮兮的。他目睹自己的妃子当众被金兵欺辱,却不能相救,眼巴巴看着自己的女儿被金朝贵族拉走,却不能去拦。由于性格内向,环境险恶,他有什么心事也不敢与人讲,加之长时间的惊吓和痛心,他愈发像一个傻子,一个真正的傻子。

南宋绍兴二十六年(1156)六月,金朝人强迫宋钦宗与他们打马球。五十七岁的宋钦宗本来体质就差,加上年龄大了,在金人面前又怕又怯,从马上一头栽下来了。金人不但不去救他,还扬马而上践踏。几乎被马践踏死的宋钦宗,被人抬回去不久便死去了。

宋光宗得上精神病,多半是因为皇后李凤娘的飞扬跋扈和为所欲为。李凤娘将皇帝丈夫控制的很严,不允许他有未经自己允许便去做的事儿。李凤娘不允许丈夫去见太上皇父亲,也不允许丈夫宠爱别的妃子,甚至朝政也得听她的。被李凤娘折磨几年后,宋光宗的精神病愈发厉害,群臣无奈之下抛弃了他,改立他的儿子为宋宁宗,尊他为太上皇。

宋宁宗也有精神病,史书称他“不慧”,就是智商低,傻。对于政事,他确实毫无主见,愚昧无能。他的傻,也促成了权臣专政。他在位的三十年中,前有韩侂胄,后有史弥远,他自己几乎没当什么家,最后还是被权臣所毒杀,着实可悲!

宋朝的最后一个精神病皇帝是宋度宗赵禥。宋度宗是宋理宗的侄子,宋理宗晚年没有儿子,只好册立他为太子。赵禥的生母是嫡母的陪嫁丫头,被赵禥的父亲看中,生下了赵禥。他的生母怕因为自己的地位低贱影响孩子的地位,就服用堕胎药。虽然堕胎没有成功,但是导致赵禥从小发育就十分缓慢,手脚发软,七岁了才会说话,智商低下。

宋度宗继位时已经二十五岁了,但是他仍不想打理朝政,只想吃喝玩乐。于是乎,奸臣贾似道等人派上了用场。贾似道等人在外朝胡作非为,宋度宗在宫内为所欲为,将强敌压境的大宋朝整的乌烟瘴气、摇摇欲坠。

宋度宗疯狂了十年后,身子被掏空,死了。年幼的儿子宋恭帝赵继位,两年后元军就进了临安城,大宋朝的统治宣布结束。

三、宋朝皇族精神病病因

宋朝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的精神病皇帝呢?

这里的原因当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两种。

一是遗传。某些史料上记载,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就曾患过类似现在所说的抑郁症。现在人的压力大,古代人压力也不小。特别是像赵弘殷这样一身出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个朝代的人,处处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唯恐哪一点做错了脑袋就可能搬家。

赵弘殷的儿子中,赵廷美就有精神病。赵廷美因为被赵光义所逼,当不成皇帝而发疯,想不开气死了。赵德昭也是被叔父赵光义所吓,惊悸不已,最后自刎的。宋太宗的长子赵元佐、六子赵元偓也都有精神病。宋光宗、宋宁宗是一对神经病父子。

二是残酷的政治斗争。帝王家的人容易出大才,更容易出神经病。为了皇位、权力,勾心斗角的斗争不休不止、此起彼伏。每一次斗争,都会伤害到许多人,没被伤害到的人也会因此而惊悸不已。久而久之,帝王家容易出精神病患者。

不是为了皇位,赵廷美不会气死,赵光义也不会逼死赵德昭。赵德芳不明不白的死,背后肯定也是政治斗争遗的祸。为了皇位,宋太宗的几个儿子,也是明争暗斗多年,赵元佐的疯癫也就不难理解了。宋英宗、宋哲宗若非早年的心中阴影,也不会疯狂致病。宋钦宗的精神病显然是惊吓绝望所致。宋光宗的精神病也是长期生活在李凤娘魔爪下痛不欲生的结果。

  

宋真宗赵恒步步惊心的继承皇位之路(汝南县   齐云轲)

北宋开宝九年(976)十月十九夜里,大宋王朝的缔造者宋太祖皇帝赵匡胤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在斧声烛影的迷雾中悄然谢幕,享年五十岁。二十日,宋太祖驾崩的噩耗传出,二十一日,皇弟赵光义继位,是为宋太宗。

从赵光义继位时起,他得位不正的“光荣事迹”就不胫而走,成了困扰他下半生挥之不去的阴影。他也试图通过各种努力来解决这个难题,并为自己的儿子继承皇位铺路;可是,他的儿子继承皇位的路走得一点也不轻松,甚至险象环生、步步惊心。

一、金匮之盟

中国古代最为人所接受的、也是最为合情合理合法的继承制度,是父死子继。所以,在正常情况下,赵光义作为宋太祖的弟弟,是没有继承皇位的资格的。但是,他偏偏赶在两个侄子赵德昭、赵德芳之前进宫,有力的掌控了局面,让自己的亲信充任皇城里的各种关键职位,火急火燎的先人一步坐上了皇位。

当时,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晋王赵光义实际上是依靠自己多年苦心经营的强大势力夺取了原本属于侄子的皇位,迫使群臣就范的。

尽管如此,为了表明他得位之正,他还是睁眼说瞎话,抛出了看起来十分合法的“金匮之盟”。所谓“金匮之盟”,指的是赵匡胤的母亲杜太后临死前下的遗命,她吸取后周幼主继位、主少国疑为北宋所代的历史教训,与赵匡胤约定:你当传位光义,光义传位光美,光美再传位德昭,如此,则国有长君,实乃社稷之福。

据说,当时赵匡胤、赵光义、赵普等人在场,将杜太后的遗命写成誓书,藏在了金匮之中,所以称为“金匮之盟”。

这个所谓的“金匮之盟”,为宋太宗不合情理的“兄终弟及”继承宋太祖的皇位,提供了法理依据,因为既然是杜太后的旨意,那就是祖训,不能不遵守执行。可是,赵光义即位后,这为他提供大力支持的“金匮之盟”,又成了他传位儿子的重要障碍,真是作茧自缚。

二、第一个障碍:亲叔叔

因为赵光义捧出“金匮之盟”,为自己夺取侄子的皇位继承权提供法理依据,那么,原则上他死后皇位就得遵照“金匮之盟”,传位给更小的弟弟赵光美。

赵光美也依仗“金匮之盟”,时刻做好继承皇位的准备。可是,赵光义又岂能传位于他?于是乎,赵光义就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一步步打垮了自己的这个小弟。

赵光义先是授意府下旧臣揭发大臣卢多逊与赵光美勾结图谋不轨,将支持赵光美的一帮子大臣大加惩处,贬官的贬官,流放的流放,使赵光美的威望大大降低。

而后,赵光义授意开国元勋赵普出来反对以赵光美为皇位继承人。赵普是何等精明之人,他怕有什么万一皇帝怪罪,自己成了替罪羊,就教唆开封府知府李符,上书言说秦王赵光美不思悔过,十分怨望,企图交结群臣,再次谋叛。赵光义大怒,将弟弟的秦王封爵降为涪陵县公,迁往房州(今湖北省房县)。

面对本该属于自己的皇位即将失去,赵光美心中的怨愤可想而知。他本来就有点精神疾病,受此刺激后,极度癫狂起来,打人摔物,逢人乱骂。

正在此时,赵光义又抛下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棵稻草:对外宣布,赵光美不是杜太后亲生的儿子,是父亲宋宣祖赵弘殷的陈国夫人耿氏所生。也就是说,赵光美是父亲的一个小妾所生,并不是杜太后所生,压根就不具备继承皇位的资格。

如此一来,赵光义彻底将弟弟排除在继承皇位资格之外了。改名为赵廷美的赵光美,彻底绝望了,气得吐血而死,时在宋太宗雍熙元年(公元984),年仅三十八岁。

三、第二个障碍:堂兄弟

按照“金匮之盟”,赵光义的弟弟赵光美死后,该由宋太祖的儿子继位。所以,赵光义若想让自己的儿子继位,那么,哥哥赵匡胤留下的赵德昭、赵德芳俩孩子必须死。

宋朝与辽国的高梁河之战,宋军被击败。宋太宗战败逃跑,众将以为他已经战死,便准备拥立赵德昭为皇帝,以便指挥军队反败为胜。赵德昭深知后果严重,坚决拒绝了。回到京城后,赵德昭出面为攻灭北汉的将领请赏。赵光义对众将企图拥立赵德昭为皇帝的事儿一直耿耿于怀,当众对赵德昭说:“等你做了皇帝再赏也不迟!”

赵德昭闻言吓得浑身颤抖,垂泪而退。他深知叔父赵光义的为人和手段,是不会放过自己的。为了保全自己的孩子,惊悸不已的赵德昭自刎而死,时在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年仅二十九岁。

赵光义得知侄子自刎而死后,赶紧跑过去,抱着侄子尸身假惺惺地大哭起来:“痴儿何至此邪!”下令厚葬,追封为魏王。

又过了两年,到太平兴国六年(981年),赵德芳不明不白的死了,年仅二十三岁。宋太宗追封这个侄子为岐王。

至此,宋真宗继位的第二个障碍也不复存在了。

四、第三个障碍:亲兄弟

虽然叔父、堂兄弟都死了,但是,宋太宗的其他儿子还在,身为赵光义第三子的赵恒,继位之路依然不平坦。

宋太宗的长子是赵元佐,自小就十分聪明,文武兼备,长得又与父亲很像,所以,宋太宗一直想立长子为太子。赵元佐多次随军出征,在朝中还管过吏部的事儿,在朝中大臣中威望也很高。

可是,赵元佐对父亲迫害叔叔赵光美十分不满,多次出手营救,但最后还是失败。叔叔不得善终,死于房州后,赵元佐竟然悲愤而狂,见人就打,手刃数人。

一次,赵光义宴请皇子,偏偏没有请赵元佐。赵元佐得知后,大怒,喝醉了酒,放火烧皇宫。宋太宗盛怒之下,认为赵元佐是有意为之,将其废为庶人。

既然长子不堪重任,那就选次子吧。赵光义开始有意培养次子元佑,让他跟着赵普学习理政经验。不久,封元佑为许王,任开封尹,改名元僖,成为准皇储。

元僖确实也没让父皇失望,将朝政打理的井井有条,为父皇分忧不少,宋太宗很是满意。

可是,这位准皇储竟突然间死了。

原来,元僖不喜欢妻子李氏,喜欢妾张氏。张氏想害死李氏以扶正,就下药,结果误毒了元僖。宋太宗得知后,又恨又悲,下令严查,张氏畏罪自杀。

长子疯了,次子被毒死了,宋太宗在寇准的支持下,于至道元年(995年),册立三子襄王元侃为太子,改名为赵恒。

两年后,宋太宗驾崩,在吕端、寇准等人的拥戴下,赵恒继位,成为宋朝的第三位皇帝,是为宋真宗。至此,宋真宗的继位之路才算完毕,留给后人的却是众多纷纭的话题……

  

明世宗嘉靖皇帝:谁才是我的亲爹?(汝南县   齐云轲)

一般说来,皇帝拥有着所谓的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后宫粉黛三千人,甚至有的皇帝后宫上万人,成年的皇帝都不缺少留下子嗣的机会;但是,事事都有例外,在明朝有个皇帝,阅女无数,实际上何止成千上万,甚至二三万也不止,他拥有的女人种类又十分的丰富,不仅有出身官宦人家的大家闺秀,也有小家碧玉,甚至还有妓女、寡妇、西域外族舞女、朝鲜少女等,却偏偏没能为他生下一个儿子,最终绝嗣——这位皇帝,就是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明武宗朱厚照。

一、喜从天降

正德十六年三月十四日(公元1521420日),荒唐放诞、荒淫无耻的明武宗朱厚照病死了,年仅31岁。朱厚照一生虽然拥有数万女人,却未能留下子嗣,皇位只好让他的堂兄弟们“兄终弟及”了。

当时主持政府日常工作的是内阁大学士杨廷和,此人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是他有个儿子是个大才子,大家应该熟悉,名叫杨慎,《三国演义》开篇的那首词《临江仙》便是杨慎的杰作:“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杨廷和的升迁,与明孝宗妻子张皇后的提携有关,所以,杨廷和与其他政府领导一起去征求当时的张太后的意见。张太后与大家商议,最后决定迎接明孝宗之弟兴献王朱祐杬的儿子,也就是明武宗的堂弟朱厚熜援引“兄终弟及”的皇位继承方式继位。

朱厚熜本是一个王爷的世子,没想到白捡了个皇位,真是喜从天降。

不久,明朝驸马都督崔元、内阁大学士梁储、礼部尚书毛澄、定国公徐光祚、太监谷大用等人便南下安陆(今湖北省孝感市境内),迎接朱厚熜到北京继位。

二、暂时收敛

在迎接朱厚熜到北京继位之前,张太后已经与杨廷和等人谋划好了,新皇帝应该是以明孝宗儿子的名义继承哥哥明武宗皇位的。也就是说,朱厚熜必须承认明孝宗是皇考,明武宗是他的亲哥哥;至于兴献王朱祐杬,只能是朱厚熜的叔父,朱祐杬的王妃,则是朱厚熜的婶婶。以张太后的原意,是先立朱厚熜为皇太子,然后再继承皇位。

所以,当朱厚熜到达北京城外时,礼部是按照皇太子的礼仪去迎接的。但是,朱厚熜很生气:“我是来当皇帝的,不是来当皇太子的。”于是,他坚决不入城。

众臣见此,无奈只好请示张太后。张太后只好做出让步,让群臣向朱厚熜“劝进”,等于在形式上确认了他的皇帝身份。朱厚熜这才同意进城继位。

朱厚熜即位后,杨廷和、毛澄等人建议他“宜称孝宗为皇考,改称兴献王为皇叔父兴献大王,兴献王妃为皇叔母兴献王妃”,也就是说改称自己的伯父为父亲,伯母为母亲,自己的父母则是叔叔、婶婶,自己成了父母的侄儿。说白了,就是把朱厚熜过继给明孝宗为儿子了。

杨廷和等人认为这是顺理成章的事儿,只是走一下手续。但朱厚熜却不乐意了,说:“兹事体大,容我考虑考虑。”

朱厚熜这一“考虑”不当紧,让朝廷大臣恼了:你继承的是明孝宗、明武宗父子留下的皇位,你称呼明孝宗为父亲,是名正言顺的,有何需要考虑的?

于是,群臣纷纷上书,请求、甚至是要求皇帝朱厚熜按照他们设定的那样做,以给明孝宗父子一个名位。

朱厚熜却十分反感,让群臣再讨论讨论。说白了,他是想让有的大臣站在他这边儿,为他说话。确实还真有人站出来为他说话,这人就是张璁,是新科进士。他说:“皇上继承的大统,实际上是太祖皇帝的大统,是来自皇上祖父宪宗皇帝的。现在应当立即迎接圣母(朱厚熜生母)来京,做我大明朝的皇太后!”

张璁也不想想,朱厚熜的生母做了皇太后,那么张太后何以自处?这也是杨廷和等人所力争让朱厚熜认明孝宗为父亲的原因。朱厚熜如果认明孝宗为父亲的话,那么张太后自然成为他的嫡母了,可以继续当名正言顺的皇太后;若是朱厚熜“认”生母为母亲的话,那么他的生母也就是堂堂正正的皇太后了,张太后成了皇帝的伯母,也就无法在朝廷内外立足了。

所以,张璁遭到了群臣的围攻,被逐出京城。

见此,朱厚熜明白与群臣摊牌算总账的时候还不到,只好勉强听从了大臣们的意见,接受称“兴献王为兴献帝,兴献王妃为兴国太后”的做法。

三、全面反击

在逐步巩固帝位后,嘉靖元年年底(1523年初),嘉靖帝下令“兴献帝、兴国太后皆加称皇字”,就是“兴献皇帝、兴国皇太后”。礼部尚书毛澄予以反对,嘉靖帝派出身边的太监向毛澄磕头,请求他改变主张,毛澄却坚决拒绝,并以辞职相要挟。

时间转眼到了嘉靖三年(1524),这场号称“大礼仪”的论争已进入第四个年头,嘉靖帝与群臣相互妥协,决定称呼生父为“本生皇考”,明孝宗为皇考。虽然有点别扭,但是,嘉靖帝以自己的执着为自己的亲生父亲争得了“应有”的尊重和相应的地位,尽管这称呼有点打折,但毕竟比起称呼叔叔来要强得多。

可是,被逐出京的张璁等人不乐意了,恨透了杨廷和等人。张璁回到北京后,上书皇帝,认为“本生皇考”其实与“皇考”意义相差甚大,这是群臣玩的文字游戏,欺辱皇帝。

这时候,杨廷和等人有的已经死了,有的已经致仕退休回家了,朝政被嘉靖帝紧紧握在手中。见张璁如此一说,原本就窝一肚子火的嘉靖帝,决定以父亲为皇考。群臣听说后,以杨廷和的儿子杨慎为主,一起到左顺门大哭,对嘉靖帝的做法表示反对。

嘉靖帝派人来劝退,可是群臣不仅不退,反而高举着明孝宗神位嚎啕大哭,于是下令抓人下狱,一下子抓了近二百人。又将杨慎、张原等人廷杖,张原被打死,杨慎被削职为民,其他人充军的充军,贬退的贬退,史称“大礼狱”。

九月,嘉靖帝颁下圣旨:以亲生父亲兴献王为皇考,生母为皇太后,明孝宗为皇伯父,张太后为皇伯母。至此,算是为父母完全争得了名分,也等于解决了他是谁的儿子、他的父亲是谁的难题了。

四、余波难平

由于张太后曾经极力反对嘉靖帝以自己的生父为皇考,触怒了嘉靖帝,所以嘉靖帝一掌权,就将矛头对准了张太后。首先,他不动声色的削减张太后宫中的用度,其次是借故调出张太后宫中的忠实奴婢,致使无夫无子、失去依靠、孤苦无奈的寡妇张太后有苦难言。

后来,张太后的弟弟张延龄因事为人所告,嘉靖帝喜不自胜,下令严惩。锦衣卫得其授意,将张延龄下诏狱,屈打成招,冠以“谋叛”罪。

张太后听说后大惊失色,不相信弟弟会造反,忙去向嘉靖帝求情,嘉靖帝却闭门不见。

大学士张孚敬劝嘉靖帝善待张太后,不要忘本,勿忘自己登基为帝是张太后施的恩。嘉靖帝算是暂时没有诛杀张延龄。不久,奸贼之辈刘东山又诬告张太后另一个弟弟张鹤龄谋反。嘉靖帝下令逮张鹤龄下诏狱。张太后穿着破衣烂衫,再去求情,嘉靖帝还是闭门不见。

后来,张鹤龄在狱中经受不住严刑拷打,死了。张太后对嘉靖帝又气又怒,气火攻心,活活气死。

嘉靖帝如此绝情,连朝中大臣都看不下去了,纷纷上书,请求皇帝厚葬张太后,赦免张延龄。可是,张太后的葬礼还是草草结束了。然后,“帝竟杀延龄”(《明史-列传第二》)。《明史》中用一个“竟”字,意味深长,表达了对嘉靖帝如此绝情的愤慨和不解。

按理说,嘉靖帝本是一个藩王世子,张太后让其继位为帝,对他可谓有大恩;只是为了给父亲争个名分,嘉靖帝就如此这般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着实让人愤懑和不平。再者说,张太后、杨廷和等人让嘉靖帝尊明孝宗为皇考也不算过,符合正统继承要求,你继承人家的帝位,尊称人家为父亲,犹如民间的过继,这合情合理合法。

当年宋英宗为父亲也争过名分,虽对宋仁宗皇后不满,但也保留了最起码的尊重,没有如此绝情。宋英宗与明世宗相比,最大的区别的是,宋英宗心里虽然不满,但是他善于纳谏,听从大臣们合理化的劝谏,能顾全大局,为礼法所约束,而明世宗则是一意孤行,无论大臣们说的多么合情合理,他就是不买账,还是坚持自己的那一套,至死不改。

嘉靖帝如此刚愎自用、一意孤行的性格,也为他执政治国埋下了隐患,更为明王朝的逐渐衰败、走下坡路埋下了因,撒下了种。

  

怀庆之役:李自成救了南明,毁了自己(汝南县   齐云轲)

时至今日,仍有人对李自成农民军的失败惋惜不已,认为若是李自成不失败,满清就不会统治中国长达二百多年。说起李自成的失败,有许多原因,许多必然的因素中又包含着许多偶然的因素在内。例如怀庆之役,纯属是个误会,李自成本想借机挽回败亡的命运,发起反攻,却不知自己是替敌人残明势力当挡箭牌,最终毁的是自己。

一、当时形势

甲申年(1644)四月,李自成带领自己的大顺军队在一片石同吴三桂与满清结成的同盟军大战惨败后,火速回京。之后,李自成在北京城登基称帝,意思是做了真正意义上的全国的皇帝,与在西安城建元即位不是一回事儿。登基后,他就审时度势,火速撤回西安。

清军在吴三桂的汉奸军队引导下进入北京城,正式取代了大明王朝,逐步建立起统治全中国的大清王朝。这年九月,清朝顺治帝从沈阳城迁都北京城。十月初一,顺治帝在北京城举行登基大典,意思是做了真正意义上的全国的皇帝,与在盛京城继位改元不是一回事儿,象征着清朝取代了明朝,成为中国又一个正统的皇朝。

李自成撤回西北后,面临着严重的内部危机,之前投降大顺的明朝地主官僚和地主武装见李自成失败,纷纷发起叛乱。按下葫芦浮起瓢,李自成这边刚平定一处叛乱,那边又造反了,使其疲于应对。一方面满清大军压境,一方面自己内部不断叛乱,弄得李自成焦头烂额。

正是在这样不休不止的平乱中,李自成错过了最佳的反攻机会。

二、怀庆之役

顺治帝在北京城举行登基大典之后,清朝在河北、山东、山西一带已经逐渐站稳了脚跟,满清政府认为,消灭农民军和残明势力,进而统一天下的时候到了。于是,清军准备兵分两路,一路从北京向西南,次第剿灭李自成、张献忠农民军,一路从北京向东南,剿灭残明势力。

这年十月十九日,清朝阿济格、吴三桂、尚可喜等人带领军队由北京城出发,准备先攻取陕北,然后南下直取西安城,消灭李自成。十月二十五日,多铎、耿仲明、孔有德带领另一路清军南下,准备消灭江南的残明势力——弘光政权。

偏偏正在此时,十月十二日起,李自成的大顺军经山西,向河南怀庆府一带发起了反攻。大顺军带着复仇的情绪气势汹汹杀来,连续收复济源、孟县,包围了怀庆府城沁阳城,清军提督金玉和被击毙,清朝卫辉总兵祖可法在沁阳城一边固守,一边向北京城请援。

清朝政府决策者睿亲王多尔衮得知大顺军反攻怀庆、击毙金玉和之后,大惊失色,因为怀庆府距离北京并不远,大顺军反攻怀庆,实际上是为反攻北京做准备。而现在,若还是兵分两路进军西南和东南的话,对于清军来说是太冒险了,看来是低估了李自成农民军的实力。

于是,多尔衮下令,多铎等人暂时取消进军江南的计划,先进攻怀庆,然后由河南经潼关进入陕西,与阿济格等人会师于西安城下,彻底剿灭李自成农民军,之后再进军南明。

多铎等人带军很快抵达怀庆府城下,大顺军自知兵力不敌,只好撤退。清军却一路追击,于当年十二月十五日,攻入陕州(今河南陕县),又杀进灵宝,击败大顺军张有曾率领的军队。腊月二十二日,多铎带领的清军已经抵达潼关东二十里外扎营。

三、走向末路

甲申年腊月,是李自成一生中度过的最后一个腊月,也是他一生中最难过的一个腊月。北边,阿济格等人带领的清军磨刀霍霍而来,东边,多铎已经到了潼关,强敌压境,这个春节注定是无法好过了。

正在陕北布置应敌事宜的李自成得知潼关外清军已到后,火速带领刘宗敏等人南下增援潼关。

腊月二十九日,刘宗敏带领大顺军与清军交战,失败而归。乙酉年(1645)正月初四,刘芳亮督军出战清军,也战败了。李自成大怒,亲自出马,带军迎敌,遭到以八旗军为主力的清军的猛烈进攻,惨败而归。

紧接着,正月初五、初六、初七,大顺军屡战屡败。初九日,清军调来红衣大炮,猛烈轰击大顺军。大顺军英勇迎战,想扭转不利的战局,但仍接连失利。

正在此时,阿济格等人带领的清军已经攻克陕北大片领土,像漫天的乌云压向了西安城。李自成明白,西北的沦陷已经不可避免。正月初十夜里,李自成率军悄悄撤离了潼关,留下马世耀带领七千余人守卫潼关。

正月十二,马世耀率军投降清军,潼关失陷。夜里,马世耀派出的信使为多铎的部下所截获,原来马世耀是诈降,他派人请李自成派兵来攻,他好里应外合消灭清军。第二天,多铎设宴款待马世耀及部下,将其解除武装。等马世耀率部前来赴宴时,多铎一声令下,清军伏兵四起,七千多大顺军全部被杀。

就在马世耀等人被杀时,李自成决定放弃西安城,率军向湖广一带转移。从此,李自成再也没能回来,直至四个月后死在湖北通山县九宫山下。

大顺军发动怀庆之役,虽然只是局部反攻,但是引起了清王朝的高度重视,清王朝害怕大顺军休整后再次一路杀进北京城,所以将准备进攻南明的军队也调过来进攻农民军。倘若不发动怀庆之役,李自成农民军只抗击阿济格带领的一路清军,压力会小许多,至少西北地区不会那么快沦入清军之手。可是,怀庆之役一发动,把原本去进攻南明的清军也吸引过来了,大顺军两面迎敌,压力成倍加大,不堪重负,败亡也就临近了。

大顺军如果不发动怀庆之役,南明弘光政权存在的时间恐怕会更短。

所以说,大顺军发动怀庆之役是笔赔本儿的买卖,不仅没能挽救自己走向败亡的命运,还间接的帮了敌人南明一把。只是,大顺军发动怀庆之役帮助南明这事儿,绝非大顺军李自成的本意,南明那边儿估计也不会领情的。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3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