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品文库 > 2018作品 > 详细内容
笔会作品集536(8篇)
发布时间:2018/6/3  阅读次数:466  字体大小: 【】 【】【
  

笔会作品集5368篇)

  

【诗词歌赋】

你生之兴(汝南县双语学校   邓立华)

又是一年毕业季(汝南县双语学校   邓立华)

夏日的阳光(江苏省灌云县杨集初级中学   费振启)

五月天(江苏省灌云县杨集初级中学   费振启)

【散文随笔】

五月(湖北省武汉市第六中学      颖)

【故事回忆】

我和母校的四十年(汝南县第三初级中学   王继伟)

书院舒展夙愿(汝南县第六小学   刘照运)

【教育教学】

平凡岗位   全力而为(三门峡市卢氏县实验中学      雷)

  

【诗词歌赋】

你生之兴(汝南县双语学校   邓立华)

——儿童节有感

掌声雷动

鲜花簇拥

舞台上的精灵

诠释着生命的律动

  

今天

你生之幸

远离战火

身处和平

你的世界无灾无痛

  

今天

你生之幸

亲人相伴

朋友相拥

每一刻都春光融融

  

今天

你生之兴

学习成长

娱乐娇宠

你的人生精彩纷呈

  

五星红旗冉冉升

嘹亮歌声刺苍穹

快意颈上那道红

聆听百花盛开声

我心沸腾

我情动容

今日

小小百灵

明日

大吕黄钟

  

又是一年毕业季(汝南县双语学校   邓立华)

骄阳含羞隐去

暑热渐渐散逸

教楼前焕然喜聚

只为留下2018届永恒的记忆

花红柳绿

盛装不惧

师生同心绘早就酝酿的美丽

  

三年一个周期的坐禅

今天抽身试起

青涩学子已变得

英俊帅气

亭亭玉立

服装的标新立异

或许是为了彰显一下个性

减缓一下压力

此刻

他们自由拍照

随心所欲

手势变换着吉祥与胜利

脸上洋溢着青春和靓丽

  

辗玩着甜蜜

心中总有一抹不了情在蕴积

老师在不舍中奋蹄

同学在留恋处补叙

欣欣校园

一派生机

流动着的是喧嚣

定格下来的是情谊

  

待微笑收起

回归静谧

挥动手中笔

人生尽写意

金色的六月

他们将缔造下一个神奇

       

夏日的阳光(江苏省灌云县杨集初级中学   费振启)

夏日的阳光,

照耀在田野上。

几经风雨后,

禾苗茁壮生长。

  

深绿惹人爱,

红花笑颜开放。

夏日阳光情,

驱散云雨情长。

  

五月天(江苏省灌云县杨集初级中学   费振启)

天蓝蓝,福光普照。

雄风起,红旗飘飘。

地多彩,分外妖娆。

风吹麦,金浪滔滔。

水清秀,波光闪耀。

鱼肥美,嬉戏欢跳。

山巍巍,高入云霄。

鸟欢飞,秀木丰茂。

五月天,频传捷报。

迎丰收,战歌如潮。

  

【散文随笔】

五月(湖北省武汉市第六中学      颖)

(一)

五月,有澄亮清透的天空,绿意葱茏的树木,色彩斑斓的花草,饱满丰盈的原野,温润真切的情怀,激情洋溢的笑脸…五月,在朋友们的眼中俯拾即是,我便也凑个趣,写下眼中的五月吧。

四月像风情的少妇,一直在挑逗着我们的感官、皮肤,撩得口舌生津燥热难耐,当我们褪掉衣衫全身心投入时,她又莞尔一笑跑开了,只有丧气的整好衣衫鞋袜,回到原位正襟危坐,而后,又故伎重演,当我们的耐心和兴致被一点一点折磨完,五月来了。

我们的皮肤挣脱衣物的束缚,换上轻盈飘逸的装束,演绎着夏日里轻盈的美丽,女子们可以根据心情更换身上的行装,淡绿、浅紫、鹅黄、嫩红、或乳白、或碎花的衣裙、短衫,肆意地张扬时尚浪漫的味道。

无论你是二十四五,还是四十五六的男子,在夏日里着蓝色、或浅粉,或白色的短袖,搭配深蓝或灰色的长裤,足让这个五月飘逸儒雅,俊朗非凡;牛仔裤,T恤衫、休闲装,运动鞋,若想拥有阳光青春、时尚炫酷就这么简单。

刚从夹衣里褪出来玉色长节藕似的胳膊,春葱般的手指,纤如笋的脚丫,是不是让你心神摇曳呢,可以大胆的去欣赏、去观摩,而不用担心有白眼和斥责声投过来,然到了六月、七月,这些雪藕,这些葱头,这些纤笋,早被毒辣的阳光肆意蹂躝的红斑紫痕。

五月,在你不经意回眸间,就有一只俊俏的身影悄然而过,带走一阵幽香,当你回过神来人影沓至,又一位笑若春风的女子,裙裾翩然迎面款款而来。呵,五月的天,明媚。五月的风,微醺。

(二)

五月,当地的新鲜时令小菜和瓜果上市啦,丰富着我们的餐桌,引诱着我们的食欲。粉嫩欲滴的蜜桃,青里泛黄的油桃,黄得可爱的枇杷,像沾了金粉的香瓜,再装上半篮子的馥郁清香的栀子花,被小平板车、三轮车,整车的推过街面深巷,无需叫卖无需吆喝,只要找个树荫,找个屋檐,悠闲的坐在小凳上,吸上一只烟叶,周围像鱼儿一样的游来一群人,“给我五斤香瓜”“给我三斤油桃”,“栀子花一元几朵啊”……

那些双泛着欣喜的眸子,来回敏捷的挑选着,不消午后就会空去半个车身。卖主也懒得计较,清香怡人的栀子花半卖半送,有的插在鬓角,有的带回家清养。或许这些新上市的瓜果,并不是最甜美的季节,然它们独有的新鲜和颜色,抢占了人们的眼球和胃口。

泛着鹅黄的土豆,带着毛刺的黄瓜,浅紫的苋菜,葱茏的青椒,乌暗的茄子,当你从菜场采回它们,注定有一顿丰富的晚餐,黄瓜不用褪皮,不用刀切,只需用刀面拍碎,配上调配好的陈醋、姜末、葱花、油辣子,那脆生的味道呵,想起来就清凉爽口食欲大增,

苋菜家乡叫汗菜,剁上一些蒜蓉,烧好油刺溜下锅,有红色的汁液溢出就算熟透了。把茄子油淋后,撒些蒜片、葱碎、香菜末、吃起来嫩滑爽口,再配一盘肉厚皮薄的虎皮青椒,这一顿饭就算无肉也欢。

五月,最合适吃盘鳝,水田沟渠被翻耕,一些大小的野生鳝鱼被捞出洞穴,把小鳝鱼用盐水浸泡令吐出肠内污物,油热下锅后用大把辣椒、八角、姜葱,芝麻爆炒直至小鳝曲卷叠盘,油黄鲜酥,味香色浓,吃的时候倒是需要一番技巧,用筷子夹住鳝头,咬住头背处,轻轻一撕,肉骨便分离了,人们在吃得欢的时候,谁会想起生灵们的痛苦。

五月山中潮湿温润,也是采摘野松菌的季节,挑选那些个小滑溜的,把它浸泡好洗净泥沙,切上几块乡下亲戚带来的腊肉,配上几根蒜苗,做一碗汤或整个火锅,鲜美的味道哦,连汤水都恨不得吃进肚里。

(三)

五月舒适宜人,出行的季节,合适登山,无论你往哪个公园、景地,都有大簇大簇的红、黄、粉、紫,恣意怒放争相斗艳,无论你往那条道走,都有几十,十几个人,带着XX旅行团字样的帽儿,打着旗帜成群结队的走过来,或四处瞭望或累的满头大汗,走几步还不忘往后瞥几眼的游客。

沿途上的灌木绽开的浅绿,深绿,有一种层次美,淡黄的雏菊,零星的浅紫、粉红的花儿点缀在草丛,放目远眺有悠远明净的天空,很淡很淡的云彩,群山蜿蜒满目苍翠,走在山中,树枝被微风摇曳,透过斑斓的碎影闻得到阳光的气息,由下上升的热气令脸颊绯红,一阵风拂来煞是怡人舒适。

也可以捡一条幽静的小道,碎碎懒懒地踏着青石路,什么也不去想,就听鸟语花香,就看满目葱茏,若有一排靠壁的石椅,就将身歇息,可以侧坐的姿势,看山脚下爬行的人们,也可以凝望一片片闲云,将思绪驾翔于云端之上。

待登上山顶,呼吸新鲜的空气,顶着流动的云彩,俯视坚实的大地、广阔的原野,农舍山村,把沧桑的心灵洗涤,把卑微的生存忘却,把生活的烦恼置之身外…

若不愿意远行,可就近的郊外,不必约伴,不必正装,披一身的斜阳余晖,携着习习凉风,踩着松软弯曲的小道,将潮湿清新的泥土气息吸入体内,四周蝉鸣蛙噪,还有草丛唱歌的蛐蛐,忙着采花的蝴蝶,置身于此,心灵的压抑便会得到最大的缓解。

麦穗已在五月熟成昂立的姿势,金黄的麦浪中,有帽沿下被太阳晒红的侧脸,弓着身子,挥舞着镰刀,在一阵阵“扑哧扑哧”声中,放倒这垄地最后的一根麦穗,男人撑起腰身,像一只在水中憋屈太久的鱼儿,浮出水面做一次深深的呼吸,他昂头叉腰的姿势,像一座着了金色的雕塑。

一群放学的孩童蹦蹦跳跳迎面而来,停下脚步打听,是找人,还是迷路的客人?黄牛和老人在夕阳下相依相行,牛铃声声在田埂上传的好远好远。此刻可以觅一处草丛,用最舒适的姿势就地闲坐和仰卧,信口地唱一些忘记词的歌来表达此刻的快乐

视线会被一只透明轻薄的羽翼吸引到一条小河,河边有依岸蔓延的荷叶,鱼儿在荷梗之间戏水,溅落在荷叶上的碎滴,形成了一粒粒的圆珠,高高低低的荷叶像穿了绿色的舞裙,微风过处,旋转着摇曳着…

河面有人泛舟,捕网的渔人摆着橹浆把夜色收拢,抬头四周已炊烟袅袅,天边掠过最后一只飞鸟,隐约已升起一轮淡月,雾霭从四周环抱过来,手臂、脸颊有湿湿的薄凉,似乎还不愿移步回身。

    

【故事回忆】

我和母校的四十年(汝南县第三初级中学   王继伟)

我出生在1967年的豫南农村,儿时给我印象就是饥饿,为了争抢几片刚出锅的红薯干,我的弟弟趴倒在锅里被严重烫伤,至今他的小腹上还留一块红薯干的印记。农村孩子上学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时我刚上小学,可以说我是跟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

今年是改革开放已经四十周年,当我静下心来,把自己的成长放到改革开放中的大环境中去回忆时,我不得不发出这样的感慨,我是改革开放成果的受益者,是改革开放一路风雨的见证者,我们也是改革开放新的推动者……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农村实行包产到户,我能吃饱饭了,乡村民风也开始变化,重视知识的风气渐渐兴起。这时候,母亲经常在耳边念叨:读书有用啦,要专心读书,争取考上中专,有个铁饭碗,吃皇粮,不用下地出大力……也许羡慕邻居大姐果然考上了大学的风光,也许是体验到田间劳作的艰辛,也许是母亲天天的唠叨起了作用,总之,去年还天天忙着下河捞鱼捉虾的我,今年一走进学校,就像变了一个人,居然能自觉抵制各种的诱惑,居然能顽强防御同学的侵扰,在左邻右舍眼里,我成同龄人学习的典范。终于,我的梦想成真:考上了师范学校。

从此,我习惯了每个月回家一次,而每次回家都能看见一些可喜的变化。小路拓宽,变成了柏油马路;村里各家各户纷纷翻新旧房,新瓦房多了,一家比一家宽敞明亮。我家也搬进了新房,地面上铺了瓷砖,在我师范毕业那年,家里还买了台14寸黑白电视机——那可是我们村第一家,全村人都到我家看电视。每天晚上,见乡里乡亲齐聚我家,母亲乐得合不拢嘴,一边忙着搬凳子倒开水,一边高兴地说,这都托改革的福。

我的母校创办于1980年。我初中是在这儿读的,后来毕业又回到在这里教书,一干就是三十年,可以说亲眼目睹了母校的发展变化。乡村初中在改革开放前是由各大队农耕小学基础上办的,俗称“戴帽初中”,参差不齐,两个班三个老师,教学质量难以提高。改革开放,重视知识,重视教育深入人心,为了提高乡村初中教学质量,集中优质教育资源,全国农村开始办“乡级联合初中”。

母校这里原来是个大队部,只有十亩地面积,前面是个榆树园子,后面就两排青砖红瓦房,门楣上“农业学大寨” 标语依稀可见。刚开始办时,一个年级只有一个班,三个年级,十个老师。学生在土砖教室上课。一排房子做教室——只有教室没有寝室,白天上课,晚上把被子铺在课桌上睡觉,早上起来再把被子叠起来,堆放在黑板旁边,小山一样。女同学没有这么幸运,每晚下自习,有女老师带着,要到一里地外的村小就寝,因为校园内没房子,学校费尽周折才在那里为她们租了两间房子做寝室。另三间房子做老师办公室兼住室。靠西的一间大屋,是老师们办公的地方。我上班后还在里面住了两年。那间大屋用青砖铺地,里面有一间卧室铺了木板床,冬天冷得似冰窖,夏天热得如蒸笼。

那时上自习,虽说有电灯,但总是好停电,老师让我们准备照明用的煤油灯,第二天每人都有两个黑黑的鼻孔;我散学或放假时就去回家帮忙,施肥锄草,耕种收割,很累,汗珠淌到嘴里咸咸的,让我从中品出了生活的艰辛。农闲时,我们就坐在田间地头的树荫下看天空中流过的云,听耳畔边掠过的风,憧憬着未来的日子……

土砖教室后来改为了红砖教室,那是1988年,拆了老房子,在原址陆续盖了一栋四层教学楼,一栋三层寝楼,一栋两层的老师办公楼兼住宅楼。

进入新世纪,国家义务教育实行“两免一补”,小学初中从此告别了缴学费的历史,最近又实行教育均衡发展,汝南县委、政府决定把母校新建作为民办实事九大系统工程之一。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决定征地新建,一期工程投资6000万元,建设五层教学楼三栋,五层学生宿舍楼四栋,五层综合楼一栋,二层餐厅一座,400米环形塑胶跑道运动场(含看台)及附属设施等。20149月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

目前学校占地面积一百多亩,是原来十多倍,理、化、生标准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微机室、音乐教室、美术室等配有各种设施。母校无论从规模还是质量,已经成为汝南初中教育的又一艘“航空母舰”,良好的办学条件为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也可以说我的母校与改革开放同成长。在母校工作,我随时随地感到亲切,感到变化,好像有一种回到家的感觉,因此,我在这儿教书从来不感到厌烦。

如今,走进学校,大门口就开始为你学习工作服务!这大门看似普通,可功能还不小呢!大门上有些个照向不同方位的摄像头,它们分别负责几个方向任务,一有人走进,首先是把这个人的面部特征以及背景资料全部输入系统,看是否本校学生或老师,出入方便;如果不是本校的学生及老师就不能进入,需通过门卫检验,大门才会放你进去呢!别看程序这么复杂,其实时间并不长,整个过程只有几秒钟。怎么样,现在学校是不是很科技化很安全?

进入学校,绿草如茵。走廊上到处都有信息化电视机,它将会显示出所有在学校的公告。如果你还想更详细地了解某一件事,就可以大步走上前去,用手点一下那个公告,详细信息就会立刻出现在你的眼前。这样,走路的时候就可以知道关于学校大大小小的事件。

2018年,正在进行教学智能化改造,听说完成后,进入教室,不管春夏秋冬,室内气温都在二十多度,既不冷也不热,温暖舒适。上课时,老师走进教室,打开电脑,讲的内容都会显示在每个人的电脑上,这样也就不用浪费粉笔了,既省事又环保,何乐而不为呢?当然,你想看看名校老师是怎么讲这节课的,可以随时上网,查看视频。

老师也不会布置家庭作业,作业都是需要在课堂上用电脑完成的。布置的作业会显示在作业显示屏上。只要用模拟笔在上面练习,就可以省掉笔和纸的费用,也不会浪费资源。作业会通过电子邮箱,发到老师的办公邮箱中,老师会迅速批改,把等级显示在每个人的作业显示屏上。一节课就这样轻松的结束了……课余时间,学生可以参加学校各种社团活动,文学、艺术、书法、体育等,家长要了解自己孩子的,随时打开手机既能看到在课堂的表现,又能看到孩子的学习成绩,一目了然。

四十年的改革开放,母校天翻地覆的变化,变得一点也不像读书时的模样了。那些小屋没有了,那个土篮球场没有了,那个老教室没有了,那个旧办公室没有了……留给我的只有一段段的美好记忆。

如今,我已经在这里工作三十年了。刚毕业时,我骑着自行车到偏僻的小学校任教,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没有专职的教师,我身兼数职,工资仅有102元;后来我参加了专科、本科的学习,学历高了,成为一名数学教师,工资也已翻了40倍。我早已结婚生子,家由农村搬到了城里,买了汽车。我家周围的村庄早不见踪影,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家家户户搬进新房,住进了美丽的花园。宽阔的马路上车辆如梭,超市里日用品应有尽有,即使现在农村,网购也很平常。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了,再也不用为吃穿烦恼,他们三五成群地走出家门,去游览名胜古迹。

再过四十年,不,改革开放再过二十年,再过十年,就像今天这样日新月异的变化,你能想象出我的母校是什么样的吗?你能想象出我们的农村是什么样的吗?你能想象出我们的祖国是什么样的吗?我想告诉你,一定会梦想成真,有的可能是你梦中没想到的也会成真!我以生活在这个伟大的时代而骄傲、自豪、幸福!

2018414

  

书院舒展夙愿(汝南县第六小学   刘照运)

——记我的大学生活

2003级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

引子:

520,爱人文章《离思》在母校官微发表。是夜,彻夜无眠。

你好!周师

20039月,一个阴雨连绵的日子,母亲和我手拿大雨伞,脚穿深雨靴,背驼蛇皮袋,来到了这个让我生命重新绽放的校园——周师。

雨天,这身行头似乎与神圣的大学“格格不入”,可她却热情的张开怀抱,欢迎前去求学一路风尘的寒门子弟。学校自客运总站热情接站,一路北上,依次来到南北校区,一位信阳籍中文系师兄,全程陪同我们母子办理入校报道、住宿、就餐手续。

然而,第一夜的周师,我却无法入眠,奈何奈何?一年风雨历历在目,隆冬时节祖母离世如梦在魇,适值中年的父亲旧疾难除,姐姐出门务工,母亲凭一己之力维持着家庭周转。4月“非典”疫情,父亲单位动员要求全体教师配合政府执勤,严防死守监控人员流动,家中确无一人可用。5月放下手中的课本,来到公路设点执勤。6月高考,486分未进二本线,78月复读,灰色时分周师向我伸出橄榄枝。枕着落寞,怀揣遗憾,第一夜的周师,我就这样枕着你的臂弯静静的无法入睡……

破晓时分,匆匆洗漱,吃完早餐,母亲交代一些生活琐事后返程了。回到宿舍,舍友们热情的聊天,很快大家熟络了起来,宿舍共8人,分别来自郑州、洛阳、开封、周口和驻马店,其中一人开学数周后离开了。

周师的第一课应该是军训吧,为期10天左右的军训是刻骨铭心的。炎炎九月,白天的杏坛广场,留下了多少汗水和青春呐喊,夜晚的周师又是多么静谧,缠绕着多少曼妙歌声和欢声笑语。盛大的迎新会,更是让我们这些身处异乡前来求学的学子们,见识到你兼容并蓄的博大胸襟、睿智诗意的人文气质……

你好,周师,初次见面,甚是惊喜!

释怀,周师

周师的生活是甘美的!

533寝室,是我们7个人的家。如果说什么寝室制度话,还真没有,不过约定俗成的便是:共享制、互助制、健身制、读书制、卧谈制。如果说寝室有什么领导的话,那自然是寝室长——老三,但他是为人民服务的!

共享、互助,大家都能理解,就是好东西一起分享,有困难大家伸出援手。记得最深的是老三从武汉亲戚家,带回一桶腌制咸鱼干,足有10多斤重,放在那里被一群“美食家”们评头论足一扫而光。自己的“妈妈味”豆瓣酱,放在共享餐桌上,一日功夫消失大半,次日早晨一个人正在阳台享用,被室友福周发现,他歇斯底里的叫道:“乖乖,我说怎么半天都找不到,原来在这呢?”一日,老三饮酒醉,酒精施展着它的魅力,照顾他成了大家的共识,有人倒水、有人起夜观察、有人打饭,好不温馨!两天后,老三健壮如牛,早餐时间,三说:“哥哥们!给打个早餐呗!” “滚!有手有脚的自己来”随即一阵爽朗的笑声。大二时,福周家突遇变故,其余6人相约去家里看看,但福周不允,未能成行,至今仍是大家的遗憾……

健身,引导者是舍友百灵,女性化名字的他为人仗义,习文弄武,阳光乐观。在他的带领下,每日下午4点,是雷打不动的运动时光,跑步的跑步、打球的打球。晚自习结束回到寝室,4人拉张桌子,趁着灯光打几摊扑克,输者俯卧撑数十个,掌声阵阵,7人如此交替进行,洗漱的洗漱,战斗的战斗,好不热闹,久而久之成为交流的另一阵地。有健身,便有切磋。“扳手腕”风起一时,大家撸起袖子,一一比过,不服输、不低头的青春血液在胸中沸腾。室友兴起,约友好寝室来一场友谊篮球赛,惨遭暴虐,心情无恙,择日再战。百灵与我来了场摔跤比赛,严苛的规则,矫健的步伐,让我这个门外汉摔倒在地,至今成为他“引以为傲”的谈资……

读书,是大学之所以成为大学的地方。那时,图书馆远在数里开外的南院,北院1号餐厅2楼仅有一个图书阅览室。对于我们这些学中文的学生来说,图书楼才是充满奥秘的地方。于是,每周室友相约或租个自行车,或乘坐超负荷的11路公交,亦或地奔数里,带上已看完图书,还书再借,文学、历史、科技、民俗书籍是我们的最爱,满满的收获,心情出奇的好。然后,在班级、在自习室喜读,在寝室里交流所看书籍的心得体会,推荐一两本好书给室友。一次,借的一本民俗书籍在自习室弄丢了,按照规定图书丢失要35倍书价赔偿,心情落寞地来到图书馆,向面容慈善的老师说明情况,老师细听原由,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告诉我去市场上买一本同类性质书籍补上即可,当时心中溢满了感激……

卧谈,则是南腔北调的。大家虽都来自河南,但口音不尽相同,时不时蹦出的一两个新鲜方言词汇,大家都要一问究竟,争相模仿。晚11时,宿舍准时熄灯,7个兄弟好似葫芦娃,各自回到各自的藤上,卧谈开始,话题不一,天文地理、各地风情,但最多的还是名师教授的轶事典故、同学之间的稀奇故事和情感热线。这种二次聆听讲座分外享受,毕竟是带着理解加工、放大特征的,而同学之间的稀奇故事则是增加了见闻,情感分享则让更多的人成为感情热线,或出谋划策,或指点迷津,也为后来者提供“往日不可追,来日尤可待”的借鉴之路。

记得,发现我依旧带着高三教材的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王红伟,诧异的问道:“这是你的书?”入学数月后,谁的一句心灵鸡汤:“高考不过是一张火车票,一本的软卧,二本的硬卧,专科的硬座,民办的站票。火车到站,都得下车找工作,才发现老板并不太关心你是坐什么来的,只关心你会干什么。”让我把悄悄把它藏起,封存。

释怀,周师,走进您,倍感温暖!

拥抱!周师

提起周师,提起中文系(当时的叫法),总会想起一些符号、一些名字,一些声音。

字母“U”和“V”构成了我大学所有的学习生活主线。开学之初,中文系在1号教学楼上课,半年后新建3号教学楼完工投入使用,中文系搬迁,“U”字形的1号楼和“V”字形的3号楼内完成了我全部的学业课程。也许是巧合,两个字母不禁想起两个英文单词“universty”、“ victory”,也曾联想过走过人生的半圆,振翅欲飞的雄鹰,更或是学校的内涵和发展赋予它更多的意义。

名字最熟悉、也最膜拜莫过于各位学界大咖们,它像烙铁一样烙进心间:授古代文学的王小燕、丁恩全、游庆学、李继华老师,授文学理论的文会堂、邱瑞杰老师,授现当代文学的付静、任动老师,授写作的宋玮老师,授现代汉语张华莉、石瑛老师,授外国文学史袁甲老师……如今,想起他们课都是享受,但想起那时少不更事的我,也不免有些惆怅,曾因课堂走神被王小燕老师,点名背诵《诗经•七月》,支支吾吾征得老师同意,第二天流利背诵后,被格外赞美一番的场景。儒雅且才高八斗的丁恩全老师,每次见到熟识的学生总是点头微笑;最富传奇色彩的游庆学老师吟唱《苏三起解》的画面依然在心中回荡;“诗意青年”李继华老师讲授文学史穿插诗词创作心得历历在目;造诣深厚的文会堂主任深入浅出的讲解文学理论和文学创作;付静老师“鲁郭茅巴老曹”讲解娓娓道来,丝丝入扣……

再好的课程也是需要检测的,一年两次的考试成为学生的必修课。考试前的周师成为另外一道风景,一些睡不醒的昆虫们开始苏醒,候鸟们也开始回归人间,草坪上,林荫道、自习室、餐厅里,到处是苦读的人们,挑灯夜战的有,起早贪黑也有,六十分万岁成为主流。上考场前,开始了解监考老师,有经验的学长说,最担心张华莉、付静、李琦、王小燕四位老师监考,人称“四大名捕”。——好在我成绩还算可以,并未为此感到苦恼。

声音中最熟悉的要是杏坛广场的广播。中午、傍晚准时和学子们相约,悠扬的旋律,天籁的嗓音,让人不禁放慢脚步,听一首熟悉的歌儿,寻找自己的故事。水木年华的《一生有你》、光良的《童话》、《第一次》,以及SHE的《Super star》和《中国话》等等,占据了你我的星空。

拥抱,周师,爱上了你,此生所依。

感恩!周师

有相聚,就有别离!来时的雨似乎记得些许伤感,毕业离校之际,下的格外大。

临行前,辅导员王婉莹老师组织大家坐在一起共话情谊,相约来日方长。而寝室的全体成员则决定聚会,席间你言我语,举杯换盏一醉方休,老板再三催促,依依不舍相互搀扶着就寝。第二天,各自匆匆收拾行李,准备踏上新的征程。没有眼泪,只有拥抱,大家相约只有小别,没有散会。

两个月后,我以总成绩第二考取了在职教师;四年后,我又以第一名的成绩选调到县教体局;第五个年头,再次被遴选到县委组织部工作;如今在县直小学工作的我,在离别的十年光阴里,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你的脸庞,似清晰,又模糊,抑制不住内心的冲动,20175月,十年之后携妻带子驱车数百里来到你的身旁。母校,再次走进你的身旁,鳞次栉比的学术楼,苍松如盖的大道,微波粼粼的揽月湖,浩瀚如海的图书馆,绿草如茵的体育场……让人目不暇接。

静而沉思,寻根溯源我的每一点成长都有你的助力,周师,你用宽广的胸怀接纳了我,让我这个孩子有了重新出发的平台,为我擦拭眼泪,授我知识,教我做人,鼓励我继续前行。

感恩,周师,亲爱的母亲,我为是你的孩子感到自豪!

2018523

写于周师45岁华诞

  

【教育教学】

平凡岗位   全力而为(三门峡市卢氏县实验中学      雷)

在老师的心目中,王琛同志,对待工作满腔热情,谨言慎行,爱岗敬业。

他工作耐心细致、来回奔波、尽心全力做好教学多媒体电脑网络的维护保障工作,为了师生们能用到安全可靠的教育设施而出力。他是我校信息组的教工王琛老师。

他现在主要负责中学教室、教师办公室、电脑机房、专用教室、会议室等电脑多媒体装接与维修、双板联动之白板,电子屏与拼接屏的使用,软硬件问题的解决;协同上级教育信息中心进行网络管理,对校园网、ftp服务器的保障、校园网安全及故障排除。按照学校的规范程序、按需申购更换维修耗材,做好统计,开源节流,效益优先,解决网络软硬件使用中问题,积极与教育信息中心老师沟通工作,协同改善网络;教室投影多媒体线路设施的修缮维护,到了更新周期协同做好升级改造工作。

为保障日常上课和各类开课使用多媒体软硬件的正常,以及学校各条线重大展示活动的圆满与顺利,他积极主动提前做好技术支撑和设施保障;响应和完成各项急难程度不同的任务。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为了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他还通过自身的努力,逐步取得网络工程师和网络技师等资质,他同时具备电脑网络及电气知识。在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下,他与时俱进,他积极参加信息化推进的学习,以及网络管理与维护的交流讲座;虚心向网络、多媒体,软硬件维修专家和同行学习。

信息网络多媒体工作涉及的面广量大,有时为了全校性的检修维护以及多媒体的更新改造,不得不突击加班到很晚,废寝忘食不辞辛劳。有时为翻修后形成的某个教室的网络暗线断点等疑难症状也劳心费神。暑假期间,他也能尽力做好多学科教师培训日的辅助技术工作,做好暑期维修的一些相关工作,尽心负责完成任务。

他不但尽心做好本职工作,还积极配合做好如中考,事业考的网络监控的事前检查与事中保障工作,在一些较重大活动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辅助性工作。

他发扬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坚毅前行,为实验中学稳定向好而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3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