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品文库 > 2009作品 > 详细内容
教师作品之37(14篇)
发布时间:2012/12/1  阅读次数:828  字体大小: 【】 【】【

教师作品之37(14篇)

目   录  

课堂教学应当讲究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的统一(汝宁镇一中 正   文)

教师的语言(汝宁镇一中 尹   政)

想要当老师,永远做学生(汝宁镇一中 罗守凤)

给心放个假吧(老君庙二中 高丽娟)

校园之歌(舍屯中心校 路   翔)

实现梦想(舍屯中心校 路   翔)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梁祝一中 张小莉)

惜缘(梁祝一中 张小莉)

忽视也是一种更深的关注(汝宁镇一中 四   维)

教师要有创新精神(汝宁镇一中 正   文)

要在提高学生的“内驱力”上下功夫(汝宁镇一中 罗守凤)

至清则无鱼(汝宁镇一中 尹   政)

学生的肯定就是老师的最大乐趣和价值所在(汝宁镇一中 四   维)

不要扼杀了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汝宁镇一中 正   文)

  

课堂教学应当讲究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的统一(汝宁镇一中   正   文)

科学家爱因斯坦在谈到教师的修养时,提出三条基本的要求:一是“德”,即崇高的思想品德,二是“才”,即知识渊博,三是“术”,即高超的教学艺术技巧。他认为教师的创造性活动应该同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结合起来,才可能真正掌握教学艺术。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首先应该肯定教学是一门科学,因为教学是有客观规律可循的,教学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同时,教学也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教学理论应用于实际,必须因人、因地、因时制宜,不能囿于一个程式。教学效果的好坏,还与教师的语言、机智、热情等素质有关,要做到“无意于法则,而自合于法则,‘从心所欲不愈矩’,这的确也是一种艺术”。德国的著名教育家第斯德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关于激励、唤醒、鼓舞”。成功的教学是唤起学生兴趣的教学。首先教学是一门科学,要有科学性,就是符合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教学过程,蕴含有很多的规律。第一个是学科知识的规律,各个学科都有其特定的内在的规律。第二个是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教师上课面对的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每个学生各有不同的思想和心理活动。他们的心理活动有其特定的规律,一堂高质量的课应当从学生的心理活动入手。

再者教学是一门艺术,要有艺术性。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老师,喜欢老师所教的课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就是科学再现求“实”、艺术表现求“活”师生发展求“优”的完美统一。

求“实” 就是要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和教学最优化的原则,并结合自己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来进行教学。

求“活” 就是注意运用各种教育教学手段、方法和技巧来丰富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求“美” 就是注意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审美意识和情趣,使他们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

求“新” 就是注意在学习别人教学艺术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创新与发展,显现自己鲜明的教学个性。

当然求实,求活,求美,的落脚点还是求“效” 。衡量教学最优化有两个标准:一是教学效果,二是时间消耗,即在规定的时间内,取得一般教师所不能取得的教学效益,可见课堂教学的最后落脚点是效果与效益。

  

教师的语言(汝宁镇一中   尹   政)

在春节文艺晚会上,《不差钱》中的一段是:小沈阳说:“钱是身外之物,人最痛苦的是什么,人死了,钱没有花。”赵本山答道:“最最痛苦的是人活着,钱没有了,这孩子啊。”多么经典的话啊,春节后人们到处都还在传着呢!
       演员需要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也应在教学实践中注意锻炼,提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效果。作为一名教师,课堂语言须突出严谨而简洁,还要加入一些幽默,还要有艺术老师那样的婉转动听。不然学生就会感到上课单调、乏味、缺乏美的享受和精神的愉悦,所以,为了更好地提高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还须追求语言表达的幽默感、艺术化。
       西方沟通专家把声音称为“沟通中最强有力的乐器”,一个动听的声音应该是饱满的充满活力的、能够调动学生感情的。教师通过悦耳、舒心的声音传授的内容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会产生“过耳不忘”的效果。教师的语言必须饱含情感,情真意切,声情并茂。用语言打动学生的心,完全在于它是一种心声。只有通过这种包含慈爱、关心、朴实、动人的语言,才能感染学生的情感,拨动学生的心弦,在学生中引起共鸣,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把学生吸引过来。
教师的语言也不应该缺乏幽默感。幽默是一种艺术,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内涵,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既能弥补教材趣味性的不足,又能传情达意,调节课堂气氛,点燃学生激情,诱发学生兴趣,在恰当的场合、恰当的时机,巧妙地运用风趣的语言开导学生。幽默还真能加深对事物的理解感受程度,使学生在轻松、活泼、充满笑声的课堂气氛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

“愚蠢总是在舌头跑得比头脑还快时产生的”这是哲学家奇伦的一句名言。平庸的语言,缺乏妙趣横生、妙语连珠,不能吸引学生;平淡的语言,缺乏卓越的思想和丰富的感情,不能感染学生。教师讲授的语言内容本体只有“理”而没有情,这种讲授就仅仅是枯燥的推导了!教师的激情的语言具有说服力、感召力、鼓舞力,如兴奋剂,能激发学生激情,净化学生心灵,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达到教学的共鸣,激情的语言还要有节奏感和韵味,如催化剂,能在学生学习中激起兴趣,产生学习欲望,自主去探索知识,能达事半功倍的效果。

  

想要当老师,永远做学生(汝宁镇一中   罗守凤)

想要当老师,永远做学生就是要保持做学生心态,经常换位思考。
要想做好教师的职业,先要做好学生,而且要准备做好一辈子的学生。
为什么说要想做好教师的职业,先要做好学生,最好是准备做好一辈子的学生呢?因为只有先做好学生,你才知道什么样的教师才是真正受学生欢迎的,才知道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是什么,不需要与别的教师比较,你就知道,甚至更知道你该怎么做,你会经常自觉地进行换位思考,在这样的思考中不断地提高自己。只有准备做好一辈子的学生,你才会始终带着一份谦卑与敬业的心态,对待自己的学生和教师这个职业。
          
怎样才算是做好学生,做好一辈子的学生呢,
          
第一,要向学生学习,
       我们的学生是天真可爱的,我们就是要学习他们的淳朴善良,尽量保持年轻的心态,适当天真一点,幼稚一点,好好地创造生活,享受生活,不要太成熟,不要成熟得很世故,不要世故地对待不同家庭背景与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世故地对待你的教师的职业。教师的职业属于非常阳光的职业,我们所面对的是一批朝气蓬勃的学生,我们有责任让他们成为社会与国家的栋梁之材,我们要尽量与他们保持一致。再说随着传媒手段的飞速发展我们的学生肯定知道一些做教师的不知道的知识,以及获取新知识的方法,是能让我们教学相长的,我们要虚心学习,“师道尊严”中的“师道”,重心在“道”,是职业之道,而不在每一个个体的“师”。所以,“师道尊严”与“能者为师”是不矛盾的。韩愈《师说》云:“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他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第二、要向知识的拥有者与创造者学习,学习他们的知识,尤其要学习他们创造知识的方法与思想境界,以便提升自己,传授学生。知识的海洋是那么宽阔无边,知识的更新是那么目不暇接,如果不终身学习,怎么行呢?
       第三、要向社会学习,把握社会的变化内涵、轨迹与方向,因为任何人都是社会的人,只有了解了社会(还有家庭),才有可能真正了解我们的服务对象,了解学生,才好与他们对话,不要以为这只是班主任的事情,只是团委的事情,否则,我们就无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美国历史学家杜兰特说,教育是一个逐步发现自己无知的过程。我们不仅要有一种先做好学生的信念,还要有做好一辈子的学生的信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辜负人民教师这个光荣称号。

  

给心放个假吧(老君庙二中   高丽娟)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我们在春天里有了美丽的梦想,我们在清晨有了完美的计划。我们也会因为有了梦想而努力奋斗,争分夺秒的工作,向最少的时间索要最高的效率。我们在获得成功后也就有了难以用语言形容的自豪感。可是你是否在紧张的工作时审视我自己,精神愉悦吗?身体健康吗?……

前些日子,我的同事因为身体不适去医院检查,回来后我们在一块聊天,好多的人都有这样的症状。看来我们真的是处于“亚健康”状态了。我开始为自己的心情放个“假”。不再为小事喋喋不休。不再为小事情斤斤计较。

我多想去那偏远的山区,接受山野的洗礼,让疲惫的身心呼吸新鲜的空气,我多向潜入深谷,去聆听天籁之音。

给自己的心放个假吧,让它与大自然一起飞翔!

  

校园之歌(舍屯中心校   路   翔)

金色的校园

王蒙匆匆而来

年轻的胸怀

溢满无限的期待

  

素裹的世界

我们尽情宣泄

火热的情怀

放射生活的多彩

  

绿色的校园

那些天真少年

弘扬生命的光辉

领略知识的无限

    

实现梦想(舍屯中心校   路   翔)

曾经的梦想

如今已经实现

  

站在那三尺讲台

心中竟有几丝紧张

看着那一张张稚嫩的脸庞

心中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看着那一双双渴望求知的双眼

聆听他们心灵的碰撞

愈发感觉自己责任更强

  

业精于勤 方为人师

在错误失败中分析问题

在自我反思中悟得经验

在经验分享中促进他们成长

在关爱期待中

引导他们赴一个共同的梦想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梁祝一中   张小莉)

——梁祝一中文明礼貌月花絮

当一缕缕空气开始酝酿久违的芳香,当一滴滴春水开始闪烁迷人的光芒,当一声声春雷开始在寂寞已久的天空奏响,当天空染绿,大地新装,河水飘香,2009年的文明礼貌月已悄悄走进梁祝一中的校园。

下面就让我来扑捉几个镜头吧:

一、求新务实的校领导。

是谁拉亮了办公室的第一缕灯光?是谁弯下腰捡起了一小片碎纸?是谁深夜在校园巡视?那是我们梁祝一中的领导。他们每天总是早起晚睡,走在老师和学生的前面,做好全校师生的表率。

二、兢兢业业的老教师。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对我们梁祝一中老教师的最好写照,他们是我们中青年教师的楷模。看即将退休的几位教师仍早早的来到办公室里备课,仍在为一个问题争论不休,仍在耐心的去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仍在帮助刚来的新教师指导备课。特别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田天鹏老师,不仅坚持使用普通话教学,而且还把顺口溜、诗歌等带进课堂教学,更难得的是多年笔耕不休,坚持诗歌创作。在他们身上有雷锋精神的最好体现。

三、以班为家的班主任。

梁祝一中的十二位班主任就是学生的爸爸或妈妈。每天早晨起床铃刚刚响起,他们就等在了教室门口;学生有了困难,他们毫不犹豫的伸出援助之手;夜晚总是在学生入睡之后才回家休息。那是七、五班的班主任姚老师,她是我校年级最大的班主任,已四十多岁了,但仍然是学生最亲爱的“妈妈”。

四、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在文明礼貌月里,我们的学生总是让人感动着。他们不仅学习更加努力,而且品德非常高尚。他们时时刻刻保持着学校的整洁,演绎着一个个路不拾遗的故事。一三班的一位女生拣到了一百元钱竟毫不犹豫的交还失主,令全校师生赞叹不已……

看着这一个个感人的镜头,听著文明礼貌月的广播,我不禁想起了周国平老师的话: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是的,梁祝一中的师生都有一颗和雷锋同志一样高贵的灵魂—那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惜缘(梁祝一中   张小莉)

上星期的一天午饭后,我班两位同桌的女生因一件小事发生争执,进而不断升级,达到白热化。闻讯赶忙制止,待风波停息后,我面向全班同学发问:“十三亿中国人我们同为梁祝人的概率约是多少?”学生不语。我回答:“约三十二万分之一。”我又问:“同在一个班的概率又是多少?”答:“小的可怜。”“那么既然如此。我们在同一个班就是上天赐予我们的一种缘分。我们师生有缘相聚于此,就应惜缘,做到相知、相容、相爱、相助。”话说至此,两位女生从此言归于好。

由此我感悟良深: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相识相知的缘分极其难得,稍有差迟,缘分就擦肩而过。我们何不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缘分呀!又何不能以百倍的宽容与爱来珍惜身边的每一个缘分?

我常想:做爸爸妈妈的女儿是我今生最珍贵的缘分,他们给了我无限的爱。做老公的妻子是我的缘分,他给了我无尽的呵护。做女儿的妈妈是我的缘分,她带给我做母亲的自豪与欢乐。做学生的老师是我们的缘分,他们把无数的崇敬与感激留给了我………….

亲情是缘,爱情是缘,友情是缘,师生情更是缘。我珍惜每一份缘分:用最大的孝心回报父母之爱,用更多的爱回报老公,用最无私的爱去呵护女儿,用最大的耐心去关爱我的每一位学生。

亲爱的朋友们,让我们都来做惜缘之人吧!别再为一点蝇头小利争吵不休,别再为家长里短计较不止,更别再让针尖大的误会破坏了上天好不容易赐给我们彼此的缘分吧!

  

忽视也是一种更深的关注(汝宁镇一中   四   维)

孩子今年参加考研,临场发挥极不理想,没上录取分数线。考过后,向我询问小孩成绩的人如过江之鲫,这些人里有孩子的亲人,有朋友,有街坊邻居,也有一般的熟人。不瞒大家说,每次回答别人的询问都是一种煎熬,我多么希望大家忽视这件事啊!
 中国人是很讲人情的,遇到别人有事,不去关心一下,总觉得自己的礼数没有到位,内心里会生出一种惶恐。然而,我们应该明白一个道理:不愉快的经历往往会在当事人的心里留下阴影,能够少让当事人回忆一下痛苦的往事,客观上就是对他的关心。人们接受关心和安慰是有底线的,如果你跟当事人关系特别亲密,关心一下他的生活、安慰一番他的失落,当事人会非常感激;如果你跟他平时关系比较冷淡,不妨故意“忽视”一下别人所经受的挫折,让他感受到你的理解、宽厚。
 人都有一种心灵的“势力范围”,这种势力范围只属于我们自己和那些我们特别看重的人,一般人踏足进去,我们会感到极其不安。“包打听”们应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对于那些与你只有点头之谊的人,对他们人生伤痛的故意“忽视”,不是冷血,许多时候反而是一种更深的关注和体谅。

  

教师要有创新精神(汝宁镇一中   正   文)

社会发展,知识更新。“不学习,不创新,就死亡|”,可我觉得不学习,不创新,就停滞,就没有新的享受与快乐。黑格尔说过“方法就是世界观”,对于创新来说,方法就是新的出路,新的飞跃,新的世界。创新重要的不是知识,而是思维方式和思路方法以及新的理念。

做为一个教师,每一天他的脑海中都要活跃着创新的意识;每一节课,都要充满了尝试的欲望;每一次教学活动,都要进行新的创新方案。一节课,从踏入教室的那一刻起,表情如何,姿态如何,开场白如何……教师都用心设计,都要有新意。
       有的老师心想这多累啊!不累是不客观的,但累中有收获、有价值!你有兴趣,你有激情,你想让你的学生高兴,你想让这种高兴和快乐相互感染,你想保持课堂的灵动,你就乐此不疲了!
       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进行课堂教学创新。没有创新的课堂是没有生命活力的课堂,创新意味着教育教学的生命力。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正是在创新中实现的。简单机械、单调乏味、重复枯燥的课堂教学,终将自我淘汰。应试教育不需要创新。但长此以往,教师的灵性与活力被磨灭,教学能力退化,糟蹋了自己,这将是教师的悲哀,

当然创新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理解和做到,它需要知识底蕴和一定的勇气。你做了,你是前行者。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为教师营造了大胆创新与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课改一定要进行,不然就没有出路。教师要有创新精神,不然就对不起教师这个光荣称号。

  

要在提高学生的“内驱力”上下功夫(汝宁镇一中   罗守凤)

今天分组业务学习,学习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使我想起了以前在网上看倒是的一则寓言:
       “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25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5美分。他解释说,自己没有收入,只能少给一些。15美分也还可以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5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在这个寓言中,老人的算计很简单,他将孩子们的“为自己快乐而玩”变成了“为得到美分而玩”。

我们知道,人的动机分两种: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寓言中孩子们的“为自己快乐而玩“是属于内部动机,而"为得到美分而玩"则是外部动机。如果按照内部动机去行动,我们就是自己的主人。如果驱使我们的是外部动机,我们就会被外部因素所左右,成为它的奴隶。我们的情绪就很容易出现波动。因为,外部因素我们控制不了,它很容易偏离我们的内部期望,让我们不满,让我们牢骚满腹。不满和牢骚等负性情绪让我们痛苦,为了减少痛苦,我们就只好降低内部期望,最常见的方法就是减少努力程度。寓言中的老人操纵着美分这个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纵了孩子们的行为。这一点多像我们有的老师和家长啊。我们的孩子之所以会形成外部评价体系,最主要的原因也就是父母老师喜欢控制他。他们太喜欢使用口头奖惩、物质奖惩等控制孩子,而不去理会孩子自己的动机不去关心孩子的兴趣,久而久之,孩子就忘记了自己的原初动机---好奇心和学习的快乐,做什么都很在乎外部的评价。这也就把为自己快乐的学习,变成了为别人被动的学习。把”我要学习“异化成了”要我学习“,这样学习就提不起劲头了。所以我们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劲头,必须在提高学生的“内驱力”上下功夫。

  

至清则无鱼(汝宁镇一中   尹   政)

上星期买的六条小金鱼截止昨天已经全部回了天国。

今天一大早,我就到卖金鱼的地方询问原因。老板问我给鱼喂食了没有,我说天天喂;问我给鱼换水了没有,我告诉他天天换,因为不换水,水不清亮。老板听了这些话告诉我,鱼是不能天天换水的,要把水养活,天天换水是养不活鱼的。
       听了这些话,我不禁想起了一句老话,水至清则无鱼
是呀,养鱼如此,处世如此,我们教育学生不也如此吗?现在的中小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时期,对一切都有探索的欲望,在这个时期他们犯错误是难免的,我们当老师的也不必对他们求全责备,要允许他们犯错误,允许他们改正错误。

  

学生的肯定就是老师的最大乐趣和价值所在(汝宁镇一中   四   维)

大家都知道选择做教师的职业,一辈子就注定只能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所以他们的最大愿望就是能成为学生们心目中最喜欢的老师。

做为一个学生他们是很单纯的,他们对老师尤其是自己崇拜的老师打心眼里喜欢,喜欢老师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每天都喜欢上他(她)的课,喜欢见他(她)的人,一天不见都好像有点失落。从这一个侧面也可以看出老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是多么的重要,简直就是学生效仿学习的榜样。如果老师极富爱心和同情心,那他的学生就能及早的懂得乐观生活,关爱他人。反之,一个不负责任,人品较差的教师将会对受教者带来多么坏的影响。

学生是一张白纸,优秀的教师能描绘出优秀的作品——品学兼优的学生。学生会因为喜欢某个老师进而喜欢某门学科。因此,做教师虽很清贫,但却非常重要,那么怎样做才能成为一名学生喜爱的优秀教师呢?

首先要敬业。学生的思想虽很纯洁但很有判断力,他能从老师的言行举止中分辨出他(她)是否敬业,他们其实就是一个个小督学,时刻在关注着教师,因此我们的工作丝毫不能懈怠,时刻都要全身心的投入。无论何时何地,如果对学生进行访谈,肯定有很多学生提出了他们喜欢某位老师,因为这位老师对工作一丝不苟,在教学中悉心关注每一位同学的学习状况,课下能认真批改作业、备课,耐心细致地加以辅导等等。可见敬业是赢得学生尊重的前提。

其次是尊重。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著名作家、教育家郑渊洁也曾面对报纸,呼吁教师当孩子们的朋友,尊重孩子的人格。教师尊重每一个孩子,分享他们的欢乐和痛苦,把他们当成朋友一样尊重,最终必将得到学生的回报——内心无比的感激。因此,尊重与理解是取得学生信任的基础。

再次是宽容。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土地,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苗,让它不断壮大,并排挤自己的缺点与杂草,对于学生的缺点,我们应做的是疏而不是堵,孩子们在没有犯错误时我们应把他们当成大人,在他们有错误时,我们应把他们当成孩子,我们的工作就是教育孩子,教给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因此我们要用恰当的方法加以引导,以宽容的心态乐观对待,让孩子们在和谐的氛围中健康成长,可见,宽容是通向学生心灵的桥梁。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更使学生心灵的“牧师”,为人师者能得到学生的认可是最幸福的事情。学生的肯定就是老师的最大乐趣和价值所在,一个老师最大的愿望莫过于多年以后,他的学生回忆起老师时,能由衷地说出:“他是我心目中最喜欢的老师”。
对老师最高的评价也莫过于此!

  

不要扼杀了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汝宁镇一中   正   文)

可怜天下父母心,没有哪个父母亲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一个美好的将来。因此,父母亲总是担心孩子少不更事,也总是战战兢兢唯恐孩子不努力将来后悔。仔细想想,很多家长大概都这样吧?尤其是知识分子家庭,更想让孩子有出息,因此,对孩子在学习方面管教就相当严格,仿佛只要孩子学习好了就会有一个美好的前程,从而忽略了孩子其它能力的形成。事与愿违,孩子的表现总是和家长恨铁不成刚的心情背道而驰。因为家长的这种对孩子极不信任的担忧,恰恰伤害了孩子一心想得到家长认可,一心想表达自己已经成熟的自尊,让孩子形成一种抵制心理,结果家长和孩子两相伤害,反倒耽误了孩子自我教育能力的形成。
       我知道很多家长用心颇苦,在自己陷入家庭教育的困境中时,仍不肯放弃,总是孜孜不倦的向更多人求助,希望通过更多人的大道理,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思惟模式成长,否则永远感觉不安心。但很多家长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反问一下自己,自己的思惟模式适合孩子吗?孩子有孩子特有的小社会,孩子的小社会中同样也有其孩子式的模式,如果一个孩子在本该属于孩子的圈子中得不到大多数人的认可和肯定,那么,我们也很难想像,这样的孩子将来投入到广阔的社会中会和周围的人相处和谐,能成熟地处理随时发生的一切矛盾,能圆满地化解一切不愉快。
       很多家长不能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因此,把孩子不能顺从自己的意愿看作孩子不懂事,不乖。为了让孩子能按照自己的要求成长,不惜牺牲孩子的个性,压制孩子的独立思考,剥夺孩子的实际操作能力,把孩子当做木偶一般操纵,以至让孩子渐渐形成依赖性和惰性,个性不强的就完全用一种讨好父母的方式成长;个性要强的,就会以一种极其逆返的形成和父母别扭着成长。家长自食

其果,却不知道怎么就变成了这样。

当然,孩子需要教育,不能放任自流,一切溺爱和放任自流的家长,都是对孩子极端不负责任的,但对孩子束缚过于严格,同样对孩子会形成伤害。我欣赏那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在和孩子充分的交流互动中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启发和点拔,让孩子主动地借鉴家长经验,达到自我教育的能力。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4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