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品文库 > 2017作品 > 详细内容
教师作品之443(12篇)
发布时间:2017/3/29  阅读次数:767  字体大小: 【】 【】【
  

教师作品之44312篇)

  

诗词歌赋

感春(汝南县职业教育中心   樊全成)

伤春(汝南县职业教育中心   樊全成)

叹春(汝南县职业教育中心   樊全成)

寻找春天(板店乡中心小学   许志伟)

回望如歌岁月(天中山教师笔会   邱士敏)

滨河踏春(汝南县第二小学   王俊磊)

杏苑春行(汝南县第二小学   王俊磊)

父子戏影(汝南县第二小学   王俊磊)

不忘初心的强国梦(汝南县第三初级中学   王继伟)

散文随笔

古城古寺菜花黄(汝南县第三初级中学   王继伟)

啊,洛阳牡丹(汝南县第三初级中学   王继伟)

故事回忆

我的中学我的饭(汝南县王岗镇中心校   尹春锋)

  

感春(汝南县职业教育中心   樊全成)

时光带不走,春又燃枝头。

衔泥紫燕新,啼血杜鹃旧。

情起杨柳岸,恨淹桃花洲。

皱褶流年深,感慨积岁稠。

  

伤春(汝南县职业教育中心   樊全成)

感慨积岁稠,一夜白了头。

忧思形憔悴,抑郁阻血走。

抒怀笔生病,畅意剑发锈。

昭化去不回,人生愿难酬!

  

叹春(汝南县职业教育中心   樊全成)

人生愿难酬,夕晚鞭老牛。

向前欲奋蹄,回眸何堪忧!

盛气随烟散,激情付水流。

命运不由己,此生一梦幽!

  

寻找春天(板店乡中心小学   许志伟)

寒冬的意象渐行渐远

春天的脚步来意姗姗

人们纷纷走出了家门

寻找多姿多彩的春天

在原野,在田间

在街头,在公园

在山里,在河边

到处都有春姑娘的笑脸

  

她唤醒了古老的汝南城

她装扮了年轻的天中山

金色的迎春花在和风中招展

绿柳和红桃摇曳在汝河两岸

雪白的梨花、粉红的杏花啊

也在悄悄地把园林学校装扮

在那千年岁月的南海禅寺外

也铺开了万亩金黄的油菜田

  

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

老去的青春恢复滋长

凝滞的热血逐渐沸腾

心中的梦想肆意张扬

我也洋溢着满心的欢喜

寻找美丽多情的春姑娘

一路轻踩着她的足迹

一路深嗅着她的芳香

  

找到了春草绿遍的宿鸭湖畔

看到了鸥鹭惊起那碧波无边

感受了扑面不寒的杨柳风

见到了映照晚霞的打渔船

我多想停下回家的步子

我多想挽留流逝的时间

别了——我最可爱的新娘

别了——我最娇媚的春天

元西于2017326日夜

  

回望如歌的岁月(天中山教师笔会   邱士敏)

生命,

给予我的东西其实很多,

只是我在匆匆的忙碌中,

把平淡中的神奇忽略,

忽视了琐碎中的快乐。

  

回望岁月,

忘不了第一次远离家乡母亲切切的叮咛,

她使我懂得了,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慈母情怀,

她让我记下了,

“儿行千里母担忧”的万般嘱托。

忘不了第一次到单位报到,

忽然觉得,

从此一定要做一个真男儿,

把一腔赤诚献给教育工作。

忘不了第一次听到儿子叫爸爸,

我不得不把身体背过,

把初为人父的骄傲隐藏,

转身投入到紧张的工作。

忘不了第一次为工作累倒,

为了能够尽快回校,

我将输液管调到最大流量,

躺在病床仍在把计划琢磨。

忘不了那案头彻夜的灯光,

那是我的追求与梦想在闪烁……

  

回望岁月,

我的目光更亮了,

明白了美与丑,

懂得了善与恶,

从而感恩那些把我当作对手的朋友,

正是他们,

提升了奋斗的勇气和应对的策略!

我心中的人生,

应该只留情意,不必记恨多多。

  

回望岁月,

我做到或基本做到了:

随波而不逐流,和谐而不把稀泥和。

这是对自身定位的清醒认识,

也是一个男人的选择。

因此,我感恩,

在成长道路上不少人对我的每一次帮助,

正是他们,成熟了我的思想,矫正了我的航舵。

您的帮助也许是举手之劳,

而感恩将永远伴随我的生活。

  

回望岁月,

上帝又赐给了我很多:

一位可爱的孙女小皓羽,

一位聪明的孙子小泓博,

让我品味为祖父的幸福与艰辛,

尽情地享受着天伦之乐,

品味着生活的甘甜酸涩,

于清贫中精神富有,

于辛劳中偷尝快乐。

这就是我的生活,

是我要品味和体验的平民之乐!

  

回望岁月,

我朴素地认为,

人生不能忘了必要的失而只求得,

该失时失,该得时得,

得失之间是一种哲学;

人生不能忘了必要的退而只求进,

该退时退,该进时进,

进退之间是一种境界。

我觉得,生活已给予我太多太多,

亲人、爱人、同事、朋友、老师、同学,

他们都是我人生四季绽放的花朵,

灿烂着我的生命,

美丽着我的生活。

我要感恩他们,

正是他们,

让我懂得了珍惜,学会了把握。

  

回望岁月,岁月如歌,

我将继续心怀感恩去愉快生活。

2017.3.28.

  

滨河踏春(汝南县第二小学   王俊磊)

河畔榆钱夜雨新,嫣红几抹草中寻。

手握春风碧水笑,黄花望醉游郊人。

  

杏苑春行(汝南县第二小学   王俊磊)

日影疏幽蹊,春闲草不羁。

风歌杨柳舞,花浪蜂蝶依。

  

父子戏影(汝南县第二小学   王俊磊)

父闲写影长,子舞墨成章。

同戏夕阳下,乐添胜日芳。

  

不忘初心的强国梦(汝南县第三初级中学   王继伟)

一九二七年的那一声枪响,

划破了南昌城头寂静的夜空,

从此

共产党人有了自己的武装。

八一军旗在党的引领下,

拯救苦难深重的祖国母亲

成为了人民军队最初的梦想。

井冈山上星星之火,

把旧中国的夜空点亮;

工农红军长征路上的苦难,

磨练出了人民军队的刚强;

八路军、新四军和抗联战士的大刀长枪,

打破了东洋鬼子的一枕黄粱;

人民解放军的“千层底”,

消灭了八百万蒋匪帮;

抗美援朝义举,

让世界认识了中国志愿军捍卫和平的模样。

  

新一代的革命军人也用实际行动,

书写着一个又一个崭新的辉煌,

零八年汶川大地震,

是你用身体和意志谱写了营救生命的奇迹!

九八年长江大抗洪,

是你用血和汗筑就了紧锁蛟龙的铁锁钢梁,

森林大火,雨雪灾害,

台风登陆,旱魔肆虐,

总是在生死关头,

人民军队从天而降,

总是在危难之中,

人民军队伸出了温暖的臂膀!

是人民的军队挑起了救灾救难的大梁;

是党中央把军队这块好钢用在了刀刃上。

  

为什么军旗这样红?

那是无数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

为什么军旗这样艳?

那是无数军人的热血映照着它。

有了人民的军队,

才有了这国泰民安富强兴邦!

军人是什么?

军人是钢铁的长城,

用挺拔的身躯组建成了

保卫人民的铁壁铜墙!

军人是什么?

军人是牺牲和奉献,

即使在天涯海角也默默地

祝福着祖国母亲繁荣安康。

军人是什么?

军人是重担与使命,

祖国因你已经渐渐挺直了

过去曾经弯曲的脊梁,

中华民族正以不屈的精神迈向新世纪的前方!

  

一路走来,你塑造了人民军队的光辉形象!

一路走来,你打出了人民军队的威风刚强!

一路奋进,你谱就了人民军队的辉煌乐章!

历史不会忘记,

人民不会忘记,

祖国更不会忘记!

虽说你的名字几经变更,

但不变的军魂是党永远指挥枪!

虽说你的容貌几经变换,

但不变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在热血中滚滚流淌!

军队的承诺是保家卫国

军人的倔强是敢打胜仗

军人的誓言是随时准备奔赴新的战场!

  

南昌的枪声还在回荡,

八一军旗迎风飘扬!

东海南海波涛汹涌,

宝岛台湾还在隔海相望,

遨游太空上九天揽月,

走向深蓝下五洋捉鳖。

我们的党一心为民

党指的方向永远是

军队前进的方向。

一腔热血出生入死,

使命在肩勇于担当,

沙场练兵敢于亮剑,

路天巡海不畏风霜,

不忘初心精练本领,

民族复兴强国梦的光亮,

在八一军旗映衬下正激发出强大的正能量!

2017211

  

古城古寺菜花黄(汝南县第三初级中学   王继伟)

汝南,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千年古城。

千疮百孔的古城墙,巍峨挺拔的悟颖塔,坚韧地瞩目着这座古城的成长;饱经沧桑的南海寺,伟岸肃穆的大菩萨,慈祥地呵护着这座小城的福祉,彰显着这座千年古城的氤氲古韵。

千年的岁月里,它一定经历了太多太多的沧桑。谁能见证它跨越千年的每一步辉煌?

初春三月,这个富有梦幻的季节,古城古寺旁边最为壮观的莫过于满地金黄的油菜花。天空排过一行雁阵,蜂蝶欢快地飞舞在一片片黄色的海洋里,驻立于繁花织锦之中,让你浮想联翩。

刚经历过一场小雨的洗礼,路边,新柳舞弄着如发丝一般的柳条;田边,桃花笑意盈盈,缀满枝头,透着一股娇羞。远方的目标是朦胧模糊的,但却格外诱人;近处的景物清晰清新,却也不失去了令人品味的诗韵。

原野上满地的黄花,比金子要淡,比菊花要艳,油菜开花了。也不知是在哪一夜,她疯也似的就轰然开满了田野。

油菜花生来是农家的孩子,朴素平淡,毫无张扬富贵之气,以致人们很容易淡忘她。油菜花是弱小的,她的生命也是短暂的。然而,每年阳春三月,这稚嫩的生命不忘伸展蓬勃的身姿,向人们昭示她们欢乐而幸福的存在。

油菜花的舞姿是浪漫的,我走在熟悉的田埂上,踩在柔软的绿茵茵的小草上,放眼望去,映入眼帘的是那醒目的黄绿相衬的麦田和油菜花,那一片黄一片绿构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这道美景一望无边。我吮吸着这份难觅的新鲜空气,欣赏着这份逼人的绚丽色彩。春意盎然的田野,绿油油的麦子拔着节杆,绿波荡漾,满目葱翠;怒放亮丽的油菜花啊!散发着浓郁的花香,充溢着整个乡间,那满眼的金黄,黄得耀眼,黄得雍容,黄得醉人。花丛中,蜂蝶相舞,小精灵们乐此不疲地为这些诱人的花儿做着媒,共同歌唱美好生活。小蜜蜂从这朵飞到那朵,忙得不亦乐乎;色彩斑斓的蝶儿,上下飞舞,漂亮的外衣和婀娜的身姿投影在美丽的画景里很美。

有风,花摇曳;无风,花也微微发颤。近午,只要弯腰细看,你会立即发现,无数只小蜜蜂还在一片嗡嗡的低吟声中,一边劳动一边享受着“日光浴”。瞧,这些春天的使者是何等快乐、何等不辞劳苦!

“吹苑野风桃叶碧,压畦春露菜花黄”。此时,田野黄花分外香,一个油菜花组成的黄色海洋铺天盖地,滚滚涌来,那一刻,一下子就把我淹没了,淹没在这一色黄的花海之中。油菜花簇拥一起,连接成片,一眼望不到边,在蓝天白云之下,在微风抚弄之下,金灿灿的油菜花不时旋起波浪,送上一股淡淡的清香。这时候,在你的视觉里,那油菜花就是一个花海,就是一个整体,而不能用一株株来数的。

一阵风儿拂过脸颊,轻柔飘过,似乎闻到一股在城市里少有的宜人的气味,就是那种混合着春天田野潮湿泥土的气息和淡淡花香的味道,淡淡的,鲜鲜的。搭眼望去,远方的田野,朦胧着一片模糊的黄,此刻,那黄在晕染着我的心房。

穿透时光,幽幽的南海寺,在绿树黄花掩映中,传来阵阵木鱼声,回响在静谧的巷陌。

聆听钟磬音,醉卧黄花下,做着春天的梦。春梦是美丽的,一个梦,就像花儿那样盛开着,在梦幻中遥想着远方湛蓝的天空,轻映金纱,亮丽、明净而悠远。浅绿的草原,驰骋的骏马,和煦的微风,飘忽的云朵,化作了一朵无名的小草,静静地守候在这田野幽静的小道旁,享受这暖暖的阳光和暖暖的爱。

敞开的寺门,佛龛上一尊弥勒佛,用他那容天下难忍之事的大腹肚和笑天下可笑之人的笑容,接纳着进寺朝佛的善男信女,也把大殿里闪耀的佛光投送给匆匆过往的行人。千年的古城,幽幽的深巷在佛的庇佑下安谧、祥和,绵延着人佛共存的无限灵光。

步出寺外,一片黄色的海洋,让你眼花缭乱,驻立繁花之中。让我们和春天有个约定,汝河悠悠而过的乌蓬船浸透着小城多情的的目光,让我在这浪漫的季节里等着潇洒的你!等你在金灿灿的花季里,任心中的梦想在蜂蝶亲吻中随春风蔓延飘远……。

诵经的木鱼声在肃穆的寺院里回荡,蜡烛和焚香的青烟从殿内向寺外缭绕。“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古寺偎依古城;“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古寺旁静静地铺满金黄的油菜花。一座座大殿在碧水绿树的掩映下若隐若现,烟雾缭绕中普渡众生的观世音菩萨怀抱圣瓶,纤纤玉指朝天空轻拈,微笑着向世间洒下幸福的甘露,润泽四方来客的心灵。

2017326

  

啊,洛阳牡丹(汝南县第三初级中学   王继伟)

见过洛阳牡丹,注定一生难忘。任菊花再如何清高,终比不了牡丹的一袭素雅,即使没有花香,依然阻我侃侃前路,注定要为此停留、畅想、魂牵梦绕……

在牡丹丛中漫步,犹如与美丽而娴静的少妇同行,更似和清纯而矜持的少女结伴,在洛阳在牡丹花下与漂亮的人儿合个影,虽然有当配角的感受,也是短短旅途一个美丽的回忆。在洛阳在牡丹花丛中漫步,慢慢品味她们高贵的表情,仿佛看见不可一世的武皇则天无奈且无助的眼神。

“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古人把牡丹称为花中之王,而姚黄和魏紫则是牡丹王国的花王与王后。关于花王和王后,洛阳民间还流传着一个十分美丽动人的传奇故事。

据说,宋朝时,洛阳邙山脚下有个名叫黄喜的孩子,父亲很早就去世了,黄喜每天上山砍柴,与母亲靠卖柴度日。山上有个石人,离石人不远,有一眼山泉。山泉旁边长着一棵绽放紫花的牡丹。黄喜每天上山砍柴,总会走到山泉旁边,捧起几捧泉水浇在紫牡丹根部。那棵紫牡丹本是修炼千年的花仙,为了感念黄喜的灌溉之恩,就化作村姑模样,欲以嫁给黄喜。紫牡丹旁边的石人,乃是一个石头精,他贪恋紫牡丹的美色已久,就从中作梗,忠厚老实的黄喜上当受骗,性命不保,紫牡丹指点黄喜带上利斧,将石人头劈开,再将头中一部无字天书取出抛向空中用,天神就会惩罚石人。石人被霹雳击中,化为粉齑,然而,黄喜浑身似被火焚,痛苦不堪,他投身山泉而死,紫牡丹也跟着投泉。不久,山泉旁边长出了两株奇异的牡丹,一株开黄花,光彩照人,一株开紫花,霞光万道,两朵花争奇斗艳,相互辉映,人们说这是黄喜和紫姑的化身。

也不知过了多久,这山泉边的两株牡丹分别移植到了洛阳城里姚家和魏家的花园里,从那以后,人们便管姚家的黄牡丹叫“姚黄”,而将魏家的紫牡丹叫“魏紫”。

李白“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和刘禹锡“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诗句,成为千古绝唱,脍炙人口。而汤显祖《牡丹亭》中“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的名言,更是摄人魂魄。他把牡丹比喻成一位举世无双的美女,惊艳绝伦,让人甘愿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不惜付出一切,甚至死而无憾。特别是蒋大为的一首《牡丹之歌》,响彻华夏大地,更让牡丹家喻户晓,人人心仪。

其实据史书记载,姚黄,千叶黄花牡丹,出于姚氏民家;魏紫,千叶肉红牡丹,出于魏仁溥家。姚黄牡丹呈淡黄色,花色高贵,花形丰满,其形如细雕,质若软玉,自有一种高洁气质。有诗人赋诗曰: “姚家育奇卉,绝品万花王。着意匀金粉,舒颜递异香。斜簪美人醉,尽绽一城狂。且倚春风里,遥思韵菊芳。”魏紫牡丹,花紫红色,荷花形或皇冠形。花期长,花量大,花朵丰满,给人以温馨热烈的美感,增添成功、喜庆、富贵、吉祥的感觉。北宋诗人梅尧臣在其诗《紫牡丹》中写道:叶底风吹紫锦襄,宫炉应近更添香。试看沉色浓如泼,不愧逢君翰墨场。

牡丹薄瓣纱衣,翩若仙子入凡尘。姚黄魏紫,一任群芳妒。牡丹花开,从容华贵,气质天成,如洛神出水,一顾倾城,一瞥惊鸿,让人不禁想起《诗经》里“月出皎兮,佼人僚兮”的绝美句子来。

观花赏景中,很多人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这花是真的吗?怎么就跟画的似的?牡丹花丛中,就像欣赏绘画大师的美术作品时一样,人们往往也会情不自禁地问:这花是画的吗?怎么就跟真的似的?画的最高境界是像真的,而真的最高境界反倒是像画的了。美到极至,似乎令人难以置信。我如果不是身临其境,亲眼所见,真不敢相信,这丰姿卓绝的国花牡丹,就这么大大方方自自然然地生长在大自然的泥土之中。

桃花之美,美在长向东风半飘零;杏花之美,美在春雨尽湿衫;梨花之美,美在掩照明月千树雪;荷花之美,美在十里莲子可泛舟;然牡丹之美,不仅仅只是一种情致美,入画美,更是一种气度上仁和宽博的美,娇艳而不失大方,优雅而不失高贵。千年洛阳城,不是几卷竹简所能够承载的;牡丹芳华物,亦不是水墨丹青所能够完全表达的。

走出牡丹园,频频回首,意犹未尽。碧瓦飞甍燕斜去,落红窗前但敲门。我依稀看到那幅长卷里贵妃醉酒的雍容娇羞,看到李太白舞剑斗酒的才情,刘禹锡于牡丹国色天香的陶醉,杨万里一夜看花不须归的痴情,还有白居易绵绵长恨,在落花流水里成了千古绝唱。一园华贵牡丹开,犹似当年霓裳羽衣,月明林下美人来。

啊,牡丹,百花丛中最鲜艳,有人说你娇媚,哪知道你曾经历尽风寒?有人说你富贵,哪知道你曾经历尽心酸?……听着蒋大为老师的牡丹之歌,我仿佛又回到洛阳牡丹百花丛中,姚黄、魏紫、豆绿、赵粉、二乔、群英、洛阳红、白雪塔、御衣黄、酒醉杨妃、青龙卧墨池……万紫千红,娇媚欲滴。

洛阳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醉天下。

啊,洛阳牡丹!

201735

  

我的中学我的饭(汝南县王岗镇中心校   尹春锋)

上初中后,就开始了校园寄宿生活。很快就没有了往日的期待和当前的新奇。因为与我以前的想象差别太大了,先说说吃吧。

接到镇上的中学录取通知书后,父亲就为我准备了一个大“茶缸”。父亲说,这个茶缸子大,能盛下三碗饭。那时,中学食堂饭菜种类单一,早饭和晚饭就是馒头、稀饭,菜是很少炒的。现在想想,不是不炒菜,是因为学生大都买不起菜,食堂干脆不炒。即使偶尔有,也是诸如萝卜、白菜、冬瓜之类的时令蔬菜。食堂的师傅还隔三差五的撒多了碱面,把馒头蒸的“金灿灿”发亮,吃起来却涩苦涩苦的。但就着从家里带来的“酱豆子”,竟也吃的有滋有味。午饭就是勾满面芡的面条,一滴儿油珠子也瞅不见。一周过后,就开始“忆苦思甜”了。感觉还是家里好,学校里太苦了。其实,那时候要不是逢年过节,在家里也吃不到什么好吃的,但足以能够吃饱,有点儿油花。

打饭时更是热闹非凡。放学铃声一响,几百名学生先后蜂拥至学校食堂前。食堂早已打开了售饭窗口----仅仅三米见方的窗户,大家是里三层外三层。手指头捏着饭票,大声的嚷着“两个馍,一碗稀饭”。买饭时,高年级大个子男生在前,低年级小个子在后,女生都在一边眼巴巴的观望着。小个子就是排在了前边,后边的大个子也会附在小个子身上,即使是打了饭也是进退两难,常常是洒了稀饭丢了馍。

不到一个月,我就掌握了一套“插队”打饭技巧。要想及时吃上热饭填饱肚子,就必须要“插队”。这插队可有技巧,就是瞅准时机,多人合作。先到前排观察,紧贴墙壁,靠准队伍。侧面几位“助攻”使劲往里面推,这时十有八九会挤到正面。在“助攻”的帮助下,就能多呆一会儿,把大家的稀饭馍都打够一遍再“闪人”。

一个学期下来,吃尽苦头。给父母讲了这些情况,父亲说,你大姨家离学校近,二三里地。我给你大姨商量商量,午饭你去她家吃吧。于是,我又到大姨家吃了一个学期午饭。因还要上早晚自习,时间紧,早饭和晚饭还在学校食堂吃。

初二时,镇政府食堂对外开放。我就到镇政府食堂去吃饭,和镇领导“一个锅”吃饭,的确是美滋滋的。早晚时的菜类齐全,午餐还有鸡蛋面片。因为质量好,价格稍贵些,我常常为了省钱,就吃个“半饱”。在镇政府食堂里,我吃了平生第一次吃的小米稀饭、炸酱面、锅盔馍等。现在依然记得,周一到周六每天午餐不重样,有米饭、蒸面条、炸酱面、茄子面片、鸡蛋面片等等,肉面也是有的,但都是对准镇政府工作人员。晚餐时,食堂常常会把一些剩下的带肉午餐,加热后便宜卖给我们学生。这“剩饭”即耐饿又有味,我们竞相购买。

初三时,校园里一个老师家属开起了“小伙”。饭菜质量还可以,花销和在镇政府食堂差不多,又节省了时间。我就又“定点”到“小伙”吃饭。差不多二十好几个人,天天聚在一起吃饭,不亦乐乎。有段时间对“北京方便面”情有独钟,每到放学后,故意晚去一会儿,等饭菜卖完或凉了,就煮“北京方便面”吃。一直坚持了一个多月,只吃的看啥都是弯弯曲曲的才算一段落。至今,“北京方便面” 依然是我的最爱。

现在,常常还会到原来的镇政府食堂和学校食堂吃饭。尽管今非昔比,但往日学生时代的喧嚣依然闪现。

欢迎浏览:天中山教师笔会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4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