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群 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5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号
教师作品之343(8篇)
目 录
各自安好(汝南二中 刘冬丽)
谈心(汝南县第一小学 刘婉婉)
我陪亲家逛开封(教体局 邱士敏)
国庆全家游郑汴(教体局 邱士敏)
浩荡春风吹开汝南文艺之花(王岗镇常营小学 齐云轲)
等您回来(梁祝镇杨庄小学 王超峰)
五月的畅想(板店乡中心小学 许志伟)
看电影(汝南县第三初级中学 王继伟)
各自安好(汝南二中 刘冬丽)
一天里最有价值的时间是上班时间。至于为什么,我是这样想的:其一,上班,是责任和奉献;其二,上班,是生计啦。
这段时间,一天里,最美好的时光就是,此刻。
音乐,在时光里流淌,思绪,在音乐里流淌,平静,柔软。
房间里的花儿,草儿静成一幅画;阳台,窗口涂上柔和的余霞;曲子流成一首诗,心儿,醉的眼睛发潮。牵挂和思念,慢慢,从四面八方袭来。不怕,因为,你早知道一切安然。
好的消息总是像万斤顶,能掀起压在心头的万千沉重。弟电话打来说娘的腰疼大有好转,父亲在家,二妞常去照看,公公婆婆各自为家,各自独立,小虫也能安心上班,姐弟也都各自安好,亲友各自安好...啊,真好!
因为各自安好,你才能安心尽情享受这美好的时光。只因各自安好,所有的牵挂才不会沉重,思念也变得甜蜜温暖。
所以,我们各自做好自己,爱惜好身体,爱惜好心情,让我们彼此安心,安心的忙碌,安心的生活;安心的牵挂,安心的思念……
娘,虽然安心,我还是想对您说,我真的很想很想您!这份思念有时怎么这样无力……长年累月的不能陪您身边,是我此生最大的惭愧和遗憾!我只急切的盼望侄女小苹果快快长大,您能回来,哪怕小住,也将是我最大的幸福!唉,此刻,多想给你打个电话,听听您的声音,可是我不能,因为我已泪流满面,您会听到我的不安心!
好吧,就这样吧!让我们各自安好……
谈心(汝南县第一小学 刘婉婉)
和亲人谈心是一种放松,和朋友谈心是一种信任,和领导谈心是一种沟通、理解。校长经常找我们谈话,其实很多时候我更愿意称之为谈心。她总是很委婉或者直截了当的指出我们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是的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听到表扬,可是批评不是才能使人进步吗?更何况这是种善意的提醒。所以我从内心感谢我们校长。
我从小就是个不善言辞的孩子,我就是那个坐在那里从不举手发言的孩子。每当看到我教的孩子是那样,我从不批评他们,我试图给他们鼓励。因为他们总是让我想起小时候那个自卑的我。成绩不好坏,即使在初中也经常进入年级前100名,当时我们县中学一个年级有一二十个班差不多上千人。我的作文在初中语文老师也经常在班上范读,那可是我唯一自豪的事情了。虽然大学我一直也在得着奖学金,可是我还是觉得我一直总是被别人遗忘的那个人,直到上大学时我是和男生几乎一句话都不说的,即使我们坐同桌。不自信的原因是我很胆小,心理素质极差。一有什么事,我晚上就是睡不着。这是不是心理问题?!我一再告诉自己没什么的,可还是会想很多很多……有时候真的恨自己不努力,或是努力了也做不好。
我写这些是想让你们更多的去了解我。校长您就像我们的大姐,朋友一直在给我们鼓励,给我们信心,但希望不要给我们太多压力,是啊!没有压力哪有动力啊!知道你都是为我们好,为我们指引方向,在这里真心谢谢您。谢谢您如此的相信我们,我会多学习,尽自己最大努力做好自己吧。我也希望我们多谈谈心和你,和他,和自己。
我陪亲家逛开封(教体局 邱士敏)
2014年五一节放假,经儿子、媳妇提议,让我们全家陪同亲家前往开封游玩,我欣然接受了提议。
此行由儿子驾车,40多分钟就到达目的地。按照计划,此行只看两个景点,一是包公祠,二是龙亭,看完包公祠后专门吃开封灌汤包子。包公祠是亲家没有看过的,我就带领他进行观赏。刚到二门,恰巧碰上一导游带领一队游客进入,我们就紧跟队伍,听导游进行详细介绍。
“包公祠是专为纪念我国北宋著名清官、政治改革家包拯而恢复重建的,是目前国内外规模最大、资料最全、影响最广的专业纪念包公的场所。它坐落在七朝古都开封城内风景如画的包公湖西畔,是国家旅游局开发建设的中原旅游区的重要景点、河南省十佳旅游景点之一。”
“包拯,世人尊称为“包公”、“包青天”,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清官。它一生忧国忧民,刚正不阿,抑强扶弱,铁面无私,为百姓伸张正义,赢得了古今中外、妇孺皆知的美名,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尊敬与爱戴。自金元以来,开封就建有包公祠,以纪念这位历史先贤。”
我来包公祠已经是第三次了,对其建筑群比较了解,但每次观赏,都会有不一样的感觉。开封包公祠占地1公顷多,仿宋风格的古建筑群坐落其中,凝重典雅、气势恢宏,既有北方建筑风格的宏伟壮观,又不乏江南园林的清心雅致。与位于包公东湖的“开封府”遥相辉映,形成了“东府西祠、楼阁碧水”的壮丽景观。
包公祠内分主展区,园容风景区,功能服务区。主展区内有大门、二门、照壁、碑亭、二殿、大殿、东西配殿。以文物、史料典籍、铜像、蜡像、模型、拓片、碑刻、画像等形式全面、详细的介绍了包公的生平历史,展示了包公的清政廉明。园容风景区内假山起伏,瀑布飞泻,玉桥卧波,锦鲤戏水,石雕精美,四季满目翠绿,月月花香扑鼻,处处幽雅宜人。功能服务区内有停车场,商品部,餐厅,多媒体游客中心以及高标准星级旅游厕所等。齐全的配套服务设施为广大海内外游客提供高质量全方位的旅游服务。
这次,我着重看了关于包公故事的文字介绍:包公,名拯,字希仁(999-1062),北宋名臣,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进士及第,被朝廷任命为建昌县知县。因其双亲年高体弱,需人侍奉,一直不曾到任视事。父母谢世后,才出任长县知县。嗣后,包拯任端州(今肇庆)知郡事,《宋史·包公传》中称其“颇有善政”,三年后得到升迁,后历任监察御使、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三司户部副使、知谏院;瀛州、扬州、庐州、池州、江宁、开封府知府及三司使,最后官至枢密副使而卒,追赠礼部尚书。
尤其重达2,5吨的包公铜像引人注目,包公蟒袍冠带,正襟端坐,一手扶持,一手握拳,仿佛要拍案而起,一身凛然不可予夺的浩然正气,是集历史、思想、艺术于一体的包公写照。像两旁陈列着反映包公真实生平和清廉品德的历史文物与典籍。二殿展有包公的出仕明志诗、开封府题名记碑、包公家训、包公书法手迹、墓志铭等。开封府题名记碑上刻有北宋开国以来148年中183任开封府尹的姓名和上任年月(可谓京官的花名册),唯有包公名下有一条深深的凹痕,这是人们观赏碑刻时总在其名下指指点点,天长日久磨出来的,它正是历代人民爱戴包公的见证。东西展殿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包公的传说轶闻,历史故事,特别是东殿的群组蜡像《铡美案》与真人大小一样,色彩鲜明、形神俱备、毫发俱现、栩栩如生,倍受游客的赞扬。
出来包公祠,已是中午时分,大家都说该吃饭了。儿子说:“上车吧,找包子吃去!”三拐两拐,儿子把我们带到了一家规模较大的专门灌汤包子店。一进店门,一名十分热情的服务员就进行服务项目推介,最后把我们带到了三楼,安排了座位。服务员说:“今天的客人较多,服务不周敬请谅解!”好家伙!三层楼的三个大厅全都坐满了人!只有三楼还有两个位置。看来,再晚来一步就麻烦了。儿子说:“今天也不征求大家的意见了,点几个特色菜,要几笼包子,如何?”且不说特色菜如何,只说那灌汤包子,据介绍已有百年历史,风味独特,是开封著名食品之一。小笼包子选料讲究,制作精细。采用猪后腿的瘦肉为馅,精粉为皮,爆火蒸制而成。其外形美观,小巧玲珑,皮薄馅多,灌汤流油,味道鲜美,清香利口,汤汁醇正浓郁、入口油而不腻。大家饱餐一顿,都觉得比较满意,坐在那里休息了一会儿,又赶往开封龙亭公园去了。
一到景点下了车,妻子、媳妇说已经看过多次,想带着孙女到处走走。儿子就抢先买了门票,我就和亲家、儿子一起进了景点。
龙亭公园位于开封市中山路北端,自南向北由午门(景区南大门)、玉带桥、嵩呼、朝门、东西朝房、照壁、龙亭大殿、宋代蜡像馆、东西垂花门和东西跨院、北宋东京城和皇城模型、北宋皇城拱宸门遗址、《五岳真形碑》方亭、北门、东便门等组成,另有植物造型园、盆景园、梅园、园林景观等,是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被中央文明办、国家建设部、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
据景点的文字介绍,龙亭公园的古建筑,有史可据的可上溯到唐德宗李适在位时(780-805年)所建的永平军节度使治所——藩镇衙署。之后,五代中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相继将其改建为皇宫。
开封龙亭公园,北宋时的皇城(包括皇宫)亦在此,称之为大内。龙亭大殿系宋代皇宫后御苑旧址的一部分,殿下高台乃明代周王府花园中的土山。龙亭大殿是公园内整个清代建筑群体中的主体,建于72级蹬道的平台之上。大殿坐北朝南,殿前是贯通上下的用青石雕刻的蟠龙盘绕的御道,云龙石雕上至今还留有赵匡胤当年的马蹄印。御道东西两侧各有上下蹬道和便道。龙亭大殿高26.7米,东西长19.10米,南北宽11.90米。殿内天花板上绘有青云彩纹团龙图案,殿外飞檐高翘,檐角皆挂风铃,风铃随风作响,美妙无比。龙亭大殿雄踞于高大的殿基之上,巍峨壮观。特别登上龙亭大殿,潘杨二湖,龙亭公园的秀丽景色,繁华的宋都御道,幽雅的古都风貌尽收眼底,使人感慨万千。
看完了龙亭大殿,儿子介绍说应该到植物造型园看一看。植物造型园,被称为“中州一绝”,位于龙亭大殿后面。占地面积7.8亩,是用刺柏、侧柏等植物绑所成各种动物造型,飞机、火车、塔等模型、西游记、三潭印月等故事的富有特色的植物园。植物造型园内有“九龙壁”、“群虎扑羊”、“熊猫乐园”、“十二生肖”、北京的“百塔”,开封的“铁塔”、杭州的“三潭印月”等,不仅造型奇特逼真,其细膻的手法,精湛的修剪技艺,栩栩如生的画面更令人拍案叫绝。
五一逛开封,行程虽短,观赏的景点虽少,但可以说是一饱眼福。
国庆全家游郑汴(教体局 邱士敏)
2014年国庆节前夕,儿子来电话,想让我和母亲一起去郑州玩一玩。国庆长假,闲来无事,出去玩一玩也好。我与母亲商量后,母亲欣然答应。母亲已是80岁的人了,也想在有生之年多看一看景致。
10月2日,我和母亲就到了郑州。儿子介绍说:“其它的地方基本上看过了,这次,我们主要去开封看看清明上河园,再到二七纪念塔、郑东新区看一看。”大家表示同意儿子的说法。
10月3日一大早,由儿子驾车,我们一家6口踏上了征途,目的地直达清明上河园。
清明上河园是一座大型宋代文化实景主题公园,坐落在开封市龙亭湖西岸,是国家首批AAAAA级旅游景区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基地。它是以画家张择端的写实画作《清明上河图》为蓝本,按照《营造法式》为建设标准,以宋朝市井文化、民俗风情、皇家园林和古代娱乐为题材,以游客参与体验为特点的文化主题公园。集中再现原图风物景观的大型宋代民俗风情游乐园,再现了古都汴京千年繁华的胜景。2009年,清明上河园成为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第一座以绘画作品为原型的仿古主题公园,是国家黄河黄金旅游专线重点历史文化旅游景区。
清明上河园作为集历史文化旅游、民俗风情旅游、休闲度假旅游、趣味娱乐旅游和生态环境旅游于一体的主题文化公园,突出体现了观赏性、知识性、娱乐性、参与性和情趣性等特点。
清明上河园是堪称中华民族艺术之瑰宝、宋代著名清明上河图画家张择端的代表作《清明上河图》复原再现的大型宋代历史文化主题公园。清明上河园占地600余亩,其中水面180亩,大小古船50多艘,房屋400余间,景观建筑面积30000多平方米,形成了中原地区最大的复原宋代的建筑。2009年,清明上河园荣膺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第一座以绘画作品为原型的仿古主题公园,是中原大黄河郑、汴、洛黄金旅游线上的一个重要景点。
清明上河园设驿站、民俗风情、特色食街、宋文化展示、花鸟鱼虫、繁华京城、休闲购物和综合服务等八个功能区,并设有校场、虹桥、民俗、宋都等四个文化区。还设立了宋代科技馆、宋代名人馆、宋代犹太文化馆和张择端纪念馆。清明上河园主要建筑有城门楼、虹桥、街景、店铺、河道、码头、船坊等。园区按《清明上河图》的原始布局,集中展现宋代诸如酒楼、茶肆、当铺、汴绣、官瓷、年画等现场制作;荟集民间游艺、杂耍、盘鼓表演;神课算命、博彩、斗鸡、斗狗等千年(汴京)东京城京都繁华街市风情。
我们在清明上河园观赏主要景点有拂云阁、宣德、宣和殿、趣园、官驿、牌坊、汴河、张择端纪念馆、主题广场、东京码头、情系东京、东大门、民俗街、十千脚店等。我们从上午10点,一直转到下午3点,5个小时的观赏虽说有点累,但总是感觉还没有看完。累了,就坐下来休息一会儿,饿了渴了,就拿出自带的食物饮料吃一点喝一点。我凑到母亲跟前说:“今天这一趟没有白来吧?”母亲说:“活了80岁,没见过这么多的景致,今天是来值了!”虽说转了几个小时,但母亲的精神很好,80岁的人能跟大家一起转,实属难得。儿子说:“不到小吃一条街去看看,就等于没有来开封。”他建议,4点后就到小吃街去,5点就开市了,在那里好好吃一顿。
据说开封的夜市有多处,以鼓楼、马道街、火车站、西司的最著名。鼓楼附近在整修,火车站远了点。当地人很坚决地推荐西司夜市,说花样多,便宜,实惠,好吃。听人劝,吃饱饭。4点半,我们就到了离清明上河园最近的西司夜市(丁角街夜市),专门品味古都开封特色小吃。
五点后,夜市开始了。儿子、媳妇找好了座位,让我们坐下来,就开始去选吃的。不一会儿,两个人就按照回民的习俗端过来了炒凉粉、羊肉小笼包子、五香羊蹄、火烧夹羊肉、锅贴、羊油烙馍等。孙女高兴得手舞足蹈,不知道先吃什么好。母亲赶紧交代儿子:“好了,够吃了,不要再买了!”儿子表示,既然来了,就要吃好,先吃着,等会儿再要。其实,我们从清明上河园出来后,已经到一个小饭店吃了一些东西,这才多大会儿,能吃多少东西呢?就是要多品尝几种食品而已。
吃罢这些东西,大家都说吃好了,想去逛逛。于是,我们6口一同向夜市深处走去。不看不知道,一看只是妙!街道两侧,统一规格的小吃货车整齐地排例在饮食区内,高吆低喝、悠扬婉转的叫卖声和餐具的碰击声,汇成了一曲动人的交响乐,使广场成为开封不夜城的聚光点。夜市小吃的品种繁多,味道各异,有黄焖鱼、馄饨、火烧夹羊肉、油茶、豆沫、胡辣汤,也有杏仁茶、八宝粥、冰糖红梨、花生糕等。夜市上的凉粉摊很多,据说,“老开封们”吃凉粉颇有讲究,红薯粉、绿豆粉做成的凉粉,切成薄片,加入豆酱和辣椒,若炒得不黄不焦,他们是不会满意的。品尝过开封炒凉粉的游客曾说:“不吃开封的炒凉粉,就等于没有来开封”。夜市上的小笼包子,是开封人特别钟爱的食品,它灌汤流油、甜而不腻,味道可以和天津狗不理包子相貔美。风味小吃还有桶子鸡、第一楼包子、马豫兴桶子鸡、开封套四宝、三鲜莲花酥、五香兔肉、五香羊蹄、酱瓜鸡丁、鲤鱼焙面、菊花火锅、大京枣、烩面、双麻火烧、芝麻翅中翅、红薯泥、花生糕、五香风干兔肉、黄焖鱼、锅贴、羊肉炕馍、炒凉粉、冰糖熟梨、杏仁茶、江米切糕、回民羊肉汤、东华乍、锅贴豆腐等,真是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小孙女边看边叫,还想要点别的好吃的东西。这条街还挺长,我们走了好一会儿,才算走到头。返回来时,孙女说渴得慌,我们就每人要了一杯甘蔗榨汁,喝下去之后,顿觉浑身清爽。
已是夜里8点半了,我们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小吃街。
10月4日,上午,我们按照计划,先到二七纪念塔观赏。其实,这个地方只有母亲没有到过,我们主要是陪同母亲让她观赏的。我们在那里转了转,留了影,一个小时后就赶往郑东新区了。
在新区,我们驱车转了一会儿,观赏了街景,体会到了新区的“新”和“快”。据儿子介绍:郑东新区是郑州市规划建设中的一个城市新区,范围包括郑州市西起中州大道,东至万三公路,北起黄河南岸,南至陇海铁路。规划控制面积达到370平方公里。
郑东新区开发建设作为河南省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龙头项目,已被河南省政府作为重点工程列入日常工作。经过十年的发展,在郑州6区5市1县以及5个派出机构中,郑东新区的总人口目前仅次于金水区(139.8万人),成为百万人口城区。随着东区“十年建新区”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各种配套设施建设的逐步完善,东区人气聚集快速增长。完善的配套设施,优美的环境使东区知名度、美誉度大幅提高。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400多个城市的考察团到东区参观学习;包括吴邦国、贾庆林、李长春、李克强、贺国强、朱镕基等多名党和国家领导人到东区视察。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及40多家国内外新闻媒体均对东区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较高评价。
啊!两天的行程结束了,一路风光满眼景! 这真是:
国庆全家游郑汴,一饱眼福心里甜。
郑东新区纪念塔,最好清明上河园。
儿子儿媳多辛劳,更有妻子伴身边;
三岁孙女乐无边,八十老母笑开颜。
浩荡春风吹开汝南文艺之花(王岗镇常营小学 齐云轲)
——《天中山》创刊号读后感
一口气读完《天中山》创刊号,我深为几位编辑老师的选稿眼光和敬业精神所折服,也为这一期几近完美的文章所感动与欣喜。
先来说一说这期的小说。康健的《汝河人谱》系列小说中的故事,均取材于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人和事,甚至可以猜出故事中主人公的原型是谁。老道的行文,幽默的笔调,朴实的语言,小说揭示社会问题的技巧,都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被康健主席誉为“天中小说三剑客”的张运涛、胡天翔、牛红丽的小说确实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张运涛的《送温暖》在对比之中,引人深思:哪些人最需要温暖,本该为社会弱势群体送去的温暖到底送到了哪里?张运涛的小说一向关注着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掘引人深思的素材,从人物的悲欢离合中给人以震撼心灵的力量,鞭挞假恶丑,呼唤人性本善的回归。胡天翔的小说擅长在日常小事中展开情节,虽不够曲折离奇,却十分耐人品味。读他的小说,宛若是与乡亲们面对面闲聊,没有隔阂感和距离感。特别是小说的语言和小说中的场景均来自本土,有着显著的地域特色,十分亲切。牛红丽的这篇小说以荒诞的写作手法,揭示现实生活中在强大压力下生存的人的迷茫与无奈,梦幻与现实的交错纠缠和矛盾,折射出主人公内心的苦痛,令人动容。洪汝华的小说以孔子师徒穿越回现实生活遇到的匪夷所思的事情,道出了现实教育中的悲哀,反映出的社会问题值得反思。
再来说一下散文吧。王太广的散文还是那么朴实无华,有着泥土的芬芳,浓郁的生活气息,显著的地方特色。一篇《汝南方言》令人忍俊不禁,同时更为他的细心、热心、苦心钦佩不已。赵凯歌的《蜜意乡关》,李月琴的《此心安处是我乡》,桂斌的《跪拜故乡》等作品,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对故乡的爱,对自身生活的品悟,令人感动。李成祯《平平淡淡是人生》,繁华过后方知平淡是幸福,用一颗平常心做好自己,面对诱惑才能固守操节,让灵魂安然如初。王春晓的《街上的树》不仅是在写树,更是在写令人心酸而又无奈的世事。刘志伟的散文,通过回忆,写出了亲情的可贵。回忆的辛酸,劝诫人珍惜目下的幸福,真正吃过苦的人才明白什么是甜,进而去珍惜。陈洪彦的散文,随着对“风景”的条分缕析,让人有恍然大悟之感。李勤玲的《暖冬》适合在一个寂静的夜里细细品读,让暖意在心中渐渐升腾。
也来说说诗歌吧。邹惟山的《汝南赋》铺张扬厉,气势恢宏,旁征博引,纵横古今。刘军甫的《乡愁》不禁使人控制住时光的翅膀飞回到了那个几乎被遗忘的年代里:干农活的热火朝天,老农具的斑驳时光,老院中的柿子树,游子远离家乡时回望乡村看到的缕缕炊烟……都让人留恋、惋惜而又温暖。吴洪建、白皓的古诗写的都是汝南本土的景物人事,读来亲切。汝南籍著名诗人林染的几首诗歌凝练纯净,意境阔达。三月雪的诗歌读着心中陡起淡淡的忧伤,读后又有所悟,言有尽而意无穷。庞小伟的诗歌将故乡揉进思念,装进胸臆,暖进心扉。中原客的诗歌还是那么隽永含蓄,富含禅意,意味深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妙处,正是诗歌好的境界。周冬梅关于农民工的诗歌,令人不忍卒读,有切肤之痛,每一个字都是用忧患的血泪书写的,真实到令人发颤的地步。
《汝南古迹知多少》是胡海清花费不少心血的力作。从他对汝南古迹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可见他对故乡热爱之深沉,因故乡自豪之强烈,对故乡明天美好之期待。刘珊的文章将东汉时期的故事从发黄的史册中请出来,与读者来个零距离接触,梳理、辨别、考证、延展,可见作者之苦心孤诣。陈传龙将几乎被人遗忘的一个村庄——康店的前世今生呈献给大家,令人惊喜:小小的康店还有这么悠久的历史呀!康店的衰败原因发人深省。荆北的作品为我们澄清了一件真实发生在汝南历史上的一件史事,指出了讹枉,还历史真相给世人。其治学精神尤其值得肯定与学习。
通过对《天中山》创刊号的阅读,使我认识到了自己学识的浅陋,才识的粗拙,需要向诸位师友学习的地方还有许多许多。更使我意识到,自从去年习近平同志在全国文艺界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以来,党和政府为文艺界送来的浩荡春风已经轻轻叩开我们的大门。《天中山》必能承载着汝南90万人民的梦想,向未来阔步直前,早日迎来我们可爱的家乡各项建设事业的绚丽春天!
等您回来(梁祝镇杨庄小学 王超峰)
不见了您慈祥的笑容,
不见了您无尽的忧愁,
不见了您高高的身影,
也不见您关爱的目光。
听不到您叫我的乳名,
听不到您鼓励我的话语。
听不到您伤心时的哭泣,
也听不到了您谆谆的教诲。
在痛苦与绝望中您走了,
走了很远很远,
也走了很久很久。
您走到了另一个世界,
没有了您我看到了黑暗的天空,
没有了您就像长夜没有黎明。
没有了您我的世界变得冰冷,
没有您我的季节尽是寒冬。
母亲节的那个幸福的夜,
在沉睡中,
爸爸对我说您就要回来了,
爸爸说我再不听您的话您在医院就不回来了,
我兴奋地大声呼喊:
“妈妈回来了!妈妈回来了!”
我要到医院找妈妈!
我真的看到了您,
我看到你苍白的脸色,
我看到您满脸的忧伤。
您静静的看着我,
没有说一句话。
谁说我妈妈走了?
这不是我的妈妈吗?
我一次又一次的告诉自己这不是梦,
我的妈妈还在,
她就在我的面前。
突然之间,
妈妈不见了。
我大声的呼喊:“妈!妈!……”
却没有人回应。
时钟滴答的响着,
它告诉我这是深夜,
被惊醒的妻子告诉我,
这一切真的是梦。
眼角流淌的眼泪告诉我,
我真的想妈妈了。
妈妈忧伤的表情告诉我,
她想她的儿子了。
妈妈!妈妈!您回来吧!
回到我的梦中来。
妈妈!我等您回来。
2015.5.22
五月的畅想(板店乡中心小学 许志伟)
午后的阳光热情明朗
悠闲的白云蓝天飘荡
告别喧闹的汝南县城
骑行古老的东关街巷
经过冷清的中汇商城
走过繁忙的瓜果市场
城乡之间人来车往
展现社会繁荣景象
调转我的车头方向
奔驰在那洙三路上
绿树成荫洒下清凉
遍野麦黄丰收在望
远方村庄红瓦楼房
近处野花独自飘香
多少年来走过的路
让人心中无限感想
多年以前割稻插秧
多年以前放牛牧羊
三十余载青春岁月
悄然逝去似水流淌
又是一年五月麦黄
我要记下五月篇章
五月思绪,五月家乡
五月金黄,五月风光
看电影(汝南县第三初级中学 王继伟)
“电影队来了,今晚看电影咯……”这一天,乡亲们徒步走上10多里路也要赶来看,男女老少都提早吃晚饭,小孩子早早就把凳子搬到放映场,等着放映那一刻的到来。
那一年我八岁,夏秋的蟋蟀是我最忠实的伙伴,躲在麦草垛、墙角和土坎中唱歌,像村庄的小喇叭。农村刚实行包田到户,农民已解决温饱,乡下民风淳朴,谁家有了喜事,比如盖新房搬新家娶媳妇生小孩等等,事主都要请放映队放电影,以此来营造热闹气氛,欢乐场面。
童年的我,最快乐的时光,莫过于和同伴们一起在本村或到邻村看电影。现在说起可笑,那时候的我,每天都在盼望谁家赶快出点事情。
只要看见谁家院子里搭起了帐蓬,我就喜出望外,第一时间跑出去打听电影的消息。如果听到有电影,我就飞快地跑着告诉所有伙伴;当然也会有人谎报军情,误传消息而最后让成群结队的我们乘兴而去,败兴而归。
电影放映队的装备很简单,一块白色幕布、一台播放机、一对音箱,仅此而已,用一辆三轮车就装下了。放映员是一对夫妇,男的个子高挑,腿有些拐,黝黑削瘦的脸上总是浮着笑容,女的矮矮胖胖的,也很爱说笑。看得出他们非常喜爱这项工作。
记得有一次电影在村上放映,提前几天附近各个村子都知道了。大人小孩都奔走相告。放电影的地方在刚刚打过麦子的场面子上。先是在旁边的树上拉绳子,把银幕挂好,然后就调放影机,在银幕上打出1、2、3……数字或者一段奇怪的东西。
天不黑,场地上,已经有很多村民在观看了,或蹲,或站,或坐在小板凳上。
人们最先是占座位,把自己的小凳子放在一个自认为不错的地方,就开始找自己熟悉的人,大声地吆喝着,拉起家常,男人从口袋里拿出装着烟草的厚厚的布袋,或者用烟袋锅子掏几下,点上,或者拿出孩子上学用过练习本上的纸,自己卷着抽,互相敬着,大声聊天笑骂,女人们则做完最后的家务,一边纳着鞋底,或织着毛衣,一边聊着庄稼的长势、收成和娃娃们的学习。注意着彼此的衣服,聚在一起家长里短。跑来跑去的孩子是最高兴的了。有的疯狂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有的爬到附近的树上显示自己的灵巧,高声的对下面的伙伴说:这里看的最清楚。
电影放映最多的就是“地雷战”“地道战”“小兵张嘎”什么的,不管这个片子放了多少遍,每次都能吸引同样多的人,每次都是一次盛会。哪个时候的我喜欢在前面看看,然后再跑到后面看看,银幕后面的世界太奇妙了。记得有次一个镜头是女演员脱了衣服,背朝镜头的。有几个同龄的男孩,就跑去电影布后面看,现在想起来真好笑。
就那一张白布,却能演着动人的画面,乡亲们在一旁悄悄地为影片中的主人公抹眼泪。我的一个堂姐,曾为了一场电影的结局而哭得一夜不睡觉,一天不吃饭,几乎动用了全家的长辈去劝她,说那是电影,电影就是编的故事,过了很久她才得以释怀。
晚上有电影看对那时乡下村民来说,也是很高兴的事儿,露天电影是村里人无比的期盼;现在电视网络都有了,反而更加怀念露天电影那份不同寻常场景、韵味。
我常常梦见那张白布,梦见我在白布下奔跑的身影,和母亲深夜的呼唤。
2015年5月24日
欢迎浏览:天中山教师笔会 天中作文网 天中书苑 汝南教育信息网纪念版
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群 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5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