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品文库 > 2015作品 > 详细内容
教师作品之333(14篇)
发布时间:2015/4/16  阅读次数:825  字体大小: 【】 【】【
  

教师作品之33314篇)

  

天中山游记(张楼中学   陈海东)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张楼中学   陈海东)

洋葱(梁祝镇杨庄小学   王超峰)

江北水乡的明珠(汝南三中   王继伟)

教学因爱心更精彩(张楼中学   陈海东)

读书快乐(教体局   邱士敏)

采桑子藤萝花(汝南二中   刘冬丽)

【五绝】天中牡丹苑(汝南二中   刘冬丽)

如梦令夜游天中山(汝南二中   刘冬丽)

【如梦令】闲游莲花广场(教体局   邱士敏)

兑窑(王岗镇中心校   尹春锋)

时间去哪了(张楼中学   陈海东)

亡国之君:奈何生在帝王家(王岗镇常营小学   齐云轲)

世界那么大   我想去看看(韩庄初中   肖永成)

  

天中山游记(张楼中学   陈海东)

幸福是什么?有人说拥有数不尽的金钱;有人说是拥有高贵的权位;有人说拥有自己所想要的一切。而我认为幸福就是家里人健健康康,永远开开心心在一起。作为一名教师虽然工资不是太高,但是有时想想能每天陪在孩子、爱人和父母身旁,那才是幸福。星期天我带着家人一起游览了世界上最小的山——天中山。

星期天一早,我们一家人就来到了天中山。出北门,走进她,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小石桥,桥下水静得像一面镜子。门是仿古式的,红漆大门上有许多金把手有规律地排列。门旁边有一副两扇对联:“天中山昝影千古运转,颜鲁公气节万世长存。”横批“日月同辉”。好有气派。  

穿过大门,走进院内,迎面而立一块石碑,上书“天中山”三个字。这可是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的墨宝啊。转过石碑,放眼四望,只有一座高约4.5米的土堆。我心想:这就是天中山?几步登上土堆,有一座凉亭,及一块石碑。上面书写:“自古测日影以此为正,故筑土累石以记之。”我不明白什么意思。爱人说:“就是在这里测太阳,没有影子,说明这里是天下的中心。”啊,原来汝南是天的中心,天中山是这样得名的,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  

我疾步走下天中山,来到院墙边,只见墙上刻着几十首诗。我一想这不是题壁诗吗?就摇头晃脑地读起来。可繁体字太多,在爱人的帮助下,我才读下来。突然,我又发现一幅汝南古时的地图,真是太神奇了,就拿着手机拍了照。   

时间飞快地流逝,已到中午了,我们回家了。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天中山——天下最小的山。我爱你汝南,更爱你天中山。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张楼中学   陈海东)

井国政是张楼中学一位老教师,现在已经58岁了,即将退休的他,依然战斗在初三一线并担任班主任。他在教育事业上已经默默奉献的几十年了。他所教过的学生现在好多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现在他虽然年纪大了,但是对待学生还是那么认真负责,几十年如一日,教学上他认真专研,耐心辅导学生,他每天晚上加班到十点钟。批改作业,写教学反思,忙碌而又有条不紊。他身为班主任,在搞好自己教学工作的同时,把班级工作打理得井井有条,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受到了学校领导的表扬。校园里常见到他忙碌的身影,他像一股清新的空气吹进了张楼中学的校园,他的一举一动影响、改变着每一个人。他像老骥,默默在汝南教育的在片沃土里耕耘,为汝南教育涂抹了一道亮丽的色彩。在此,作为他的学生我想说:“井老师,您辛苦了!”

  

洋葱(梁祝镇杨庄小学   王超峰)

爱情就像洋葱,

认识你就播下了爱的种子。

欢声笑语里扎了根,

风雨阳光中长出了苗。

与你结了婚就有了爱的果实,

酸甜苦辣做肥料,

果实一层一层渐渐的长大。                                        

有了孩子果实不仅更加结实,

而且又增加保护层,

使爱情握裹的更牢固。

  

亲情就像洋葱,

长大成熟后一个整体必须分开,

根系被无情地切掉,

爱情变成了亲情。

亲情也分了家。

保护层被我们残忍地剥开,

洋葱发出刺鼻的气味,

恍惚中我们无奈的留下了泪水。

岁月这把尖刀无形中在残酷的抹杀我们的亲情,

自私和邪恶的心无情的吞噬着我们的亲情。

  

额头上的皱纹在不断的增加,

血浓于水的亲情却在一份一份的减少。

就像洋葱剥掉一层又一层,

剥一层,伤一次心,流一次泪,多一份痛。

剥一层亲情就少一份,孤独就多一分。

不想回忆亲人离去的情景,

又不由得想起亲人的面容。

不想感受亲情被撕裂的疼痛,

又不得不想起当初被亲情笼罩时的幸福。

亲情都是递减的,

就像洋葱剥掉最后剩下的只是孤独的流泪的心,

那个孤独的流泪的心就是我们自己。

2015.4.12

  

江北水乡的明珠(汝南三中   王继伟)

——游八里河风景区

车过颍上,进入八里河风景区,路边红叶像两条长长的鲜艳的绸带,欢迎远方的游客。一种别样的激动涌上心头。

下车,看见风景区门前写“皖风徽蕴,梦里水乡”八个大字。走在湖边,路上游人如织。微风拂面,柳丝轻摆,路边盛开着很多鲜艳的花儿。远处的的静谧湖面泛着粼粼波光,在皖北地区却有着江南的气息扑面而来。不时有景区的电瓶车满载游客经过。三两对情侣们骑着双人踩蹬的的车悠哉悠哉的和路人擦身而过。

八里河风景区位于安徽省颍上县八里河镇,东邻颍河,南依淮水,西迄阜阳60公里,东南距合肥170公里。作为天下第一农民公园,被誉为“皖北平原最后一片自然净土”,良好的自然环境使其被联合国授予环境保护“全球五百佳”的称号,是全国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被安徽省列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并成为中国人气最旺的婚纱摄影生态基地。

我看到它的第一眼,我的感觉这就是个湖泊。为什么会叫八里河?心头十分疑惑。一天游览下来,愈发觉得那儿的景色美的像一位婉约的江南女子,可惜呀,却称它为河?回到家第一件事特意找寻了关于它的一些文字记载,如此美的一个湖泊为什么偏要叫什么河?

其实,在历史上曾因“河”与“湖”的争论还引起了一场官司。相传明朝嘉庆43年,凤台县一位储姓渔民,闻之八里河里盛产鱼虾且肉质鲜嫩,便向自己的族长要求带领全家沿河捕鱼为生。族长也应允了他。而河的南岸有一王姓家族,族长为当地秀才,能言善辩,见之,前去阻止。双方发生了争执,一方说,此为一条河,河里行船捕鱼不受限制,为什么你们不允许?一方却说此为湖,湖里有地,自己的地被水淹了,这湖就是我们的,我们自然是有山用柴,有湖吃鱼。双方争执不下,互不相让,后竟然殴打起来。于是都写好状纸,呈到了颍州府。三天后官府开庭审理,一方说,八里河是官河,从一个源头到另一个源头,自行捕鱼应该不受限制。一方说这湖乃低洼形成的一个地方,水落后耕种,有水时捕鱼,乃是祖业。为何被称为河,是因为明末几次大水,洪水的到来令湖面面积大增,外人见湖水浩淼,又呈长长的带状分布,没有尽头,总认为是河了。

官府也到了当地查了源头和流向,查了河床和耕地,才知是湖泊。于是王姓族人的官司赢了。也就是说,这八里河原本就是一个湖。

八里河主要分几个主要的景点,包括“鸟语林”、“世界风光”、“锦绣中华”三个部分。鸟语林有鸟类近百种,在那里,鹦鹉向我问候,孔雀开屏争艳,天鹅洁白无暇,鸳鸯戏水玩耍,真是人鸟共乐的天然场所。世界风光是由各个国家的著名的风景组成的,有美国的峡谷、巴黎圣心教堂、荷兰风车等。锦绣中华是中国的一些名胜古迹。最让我感到惊险刺激的是碧波游览区,在那里你必须走过六个铁索软桥,才能到达动物园,铁索桥摇摇摆摆,令人心惊胆跳。

“世界风光”里的各国建筑物汇集倒也算是特别。你可以欣赏到宙斯的神庙,美国大峡谷,法国的凯旋门,荷兰的风车。还有北海的白塔。水池里高高喷洒的喷泉和希腊的雕塑相映成趣。行走在里面,倒觉得别有异国的风情。在高高的西方宙斯神庙里,中国锣鼓唢呐声喧天,也算中西合璧了。

因园区里的景色非常迷人,也成为了影楼的天然外景地,于是三步两步之间遇到的都是身着婚纱的美丽姑娘在那里拍结婚照,美景与美人融入在了一起让人看了分外赏心心悦目。当然,他们自然也是游人相机里的一块背景了。

从“世界风光”步入“锦绣中华”门,这里则是另一种感受。四处显得安静了许多。绿树婆娑,湖水荡漾。湖心还建有回廊,迂回有致。听说那水面生长着大片的野生菱角,放眼望去,满目的青翠,让人不由得想起一首王安石作的七言古诗“ 草头蛱蝶黄花晚,菱角蜻蜓翠蔓深”。可惜现在是春天,还不能捞菱角。 不过,旁边有个卖菱角的,种类还是挺多的,有无角的、两角的、三角的、四角的。看好奇的游客迫不急待地放在嘴里咬着,似乎味道很鲜美的样子,我也特意挑了个大个的,哎呀!不行,咬不动不说,皮儿又苦又涩,旁边人笑了,说,应该挑小个儿的,不太老的,颜色嫩绿些的。换了一个咬开壳来,就露出里面白白的菱角肉,放进嘴里细细嚼来,很脆很津甜。

这里的湖面之上分散有十几座小岛。每个岛之间的水面之上,都会有桥梁来相连。而这桥特别有意思,是一座座的吊桥。由一根根粗粗的铁链达成扶手,而桥面则是由木板一块块搭建而成。游人多的时候,吊桥会被左右晃动的特别厉害,胆子小的女子,此刻已吓得不敢挪动脚步,只能蹲在桥面上,等桥稍稍平静下来的那一刻才赶紧大步的离开。

当地导游向我们介绍了八里河风景区的由来:八里河位于颍上县城八公里的地方。这里原来是3600多亩地的荒滩,生满杂草和芦苇。因为地势比较低洼,每年夏季涨水时就是湖,根本无法种庄稼。每年几乎都发大水,秋季作物收成不好。这里农民生活很苦。1989年这里的镇书记张家旺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开始治水,以后每年的冬季农闲时他带领农民把低洼的地方挖的更洼,用挖出来的土填高高的地方。挖了这样一个大湖。用湖水养鱼。坚持数年,使3600亩的荒滩变成了大湖,保住了周围的土地。申请县里的治水钱,给农民当挖湖的工资。以后又在大湖上建了风景区。现在已经打造成国家5A级旅游区,人民也过上了好日子。

“春天的黄昏,请你陪我到梦中的水乡,那挥动的手在薄雾中飘荡”。一曲“梦里水乡”仿佛唱尽了八里河的无限风光。

夕阳西下,我们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离开了八里河,踏上了返回的路程。

2015412

  

教学因爱心更精彩(张楼中学   陈海东)

——读《爱心与教育》有感

读完《爱心与教育》,心灵为之震撼!这可是粘着泪水与欢笑的文字,“爱心”、“良知”、“思考”、“责任”、“忧患”,这样的文字不正是实践枝头最美的花吗!

《爱心与教育》该怎么读?我以为,该带着实践去读。时时反省自己与李镇西老师之间的差距,我们才能走出自满,走近学生,走进教育!

《爱心与教育》最能打动人的是万同的故事。在我眼里,能长期地像李老师对待万同这样的“后进生”,难!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我顿时羞愧无比!在万同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

老师不论是对“后进生”的转化,还是对“优等生”的培养,“爱”无不渗透其中。他缘何让学生们对他终生难忘,是非凡的能力还是独特的个性?这值得思考。

“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孩子忠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

爱学生要善于走进学生,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每个孩子都能引起我的兴趣,我总想知道,他们的主要精力倾注在什么方面,他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有哪些快乐和痛苦等等。我的小朋友圈子一天天扩大,并且像我以后才意识到的那样,连我不曾教过课的那些孩子也成了我的朋友和受我教育的了。”由此我们可得到一个朴素的真理:教育者的尊严与快乐是学生给的!    

老师的行为在学生们的心里会种下怎样的印象?我们平常的工作中,时常夹带着简单粗暴,这样毫无效果!记得学生日记“长大之后我也要当一名教师,当我的学生犯了错误时,我不是先去责骂他,而是先问明原因,然后虚心地教给他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我看后既羞愧又欣慰,为自己无法做到李老师那样羞愧,为有李老师这样的教育工作者感到欣慰。

学生长大成人后,他们所缺失的就是责任感。看看时下充斥的书籍,真正净化学生心灵的书籍少之又少。随着年龄的增大,他们懂得如何张扬个性,而不知如何感恩父母;他们明白要踏实工作,但方向却从来都不明确。这分明是一种责任心与爱心的缺乏。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就要抓住这个机会,教会学生如何去爱国家,爱校,爱家,爱父母,爱自己。只有在一个充满仁爱的大环境里,我们的班级才会更加团结,学校才会更加繁荣,家庭才会更加和睦,社会才会更加和谐!

老师的教育手记,让我们懂得了:理解的微笑,平等的交流,内心的宽容,真诚的关怀,应是发自心灵深处的爱的驱使,“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凭着对教育的一份执著,把幸福与快乐送达每一个孩子的心中。我们会以李老师为榜样,努力做教育这趟列车上的爱心传递员,让真诚、善良、友爱陪伴学生走过以后的人生旅程。

  

读书快乐(教体局   邱士敏)

飞翔在知识的天空中,

我感到快乐;

遨游在书籍海洋中,

我也感到快乐。

“开卷有益”——

人们常常这样说。

的确,每当我打开绚丽多彩的图书时,

仿佛走进知识宫殿一座:

有趣的童话,

动人的小说;

如画的散文,

美妙的诗歌……

让我置身于知识的世界,

都会带给我无穷的快乐;

还教会我怎样做人,

怎样踏踏实实地生活。

  

书中的乐趣,

有许多许多;

只要认真去品味,

就会有很大收获。

看啊,

那“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艰辛;

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阔;

那“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劝诫……

我的朋友啊,你是否找到读书的快乐?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一条途径,

我的朋友,你要深刻地挖掘!

但是,品味到读书的乐趣,

才是你最大的收获。

当你闻到书香,嗅到甘苦,

你便领悟到阅读的快乐。

其乐、其味、其香,

如潺潺流水,望而止渴。

  

每当我孤独时,

书籍像一位朋友陪伴我;

每当我有疑问时,

书籍像一位老师释疑解惑;

每当我遇见困难时,

书籍像及时雨帮我把困难摆脱;

每当我无聊时,

书籍像知心朋友一样聊天陪我……

阅读,不仅像和一位智者谈话,

让我取得知识,还像坐上了一列火车,

带我到四处旅游,

欣赏祖国大好山河!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我阅读,我便乐在其中,

我读书,我才感到快乐!

2015.4.13.

  

采桑子藤萝花(汝南二中   刘冬丽)

桃花飞尽枝头绿,

犹怨东风,

瘦了娇红,

此后窗前谁伴侬。

  

悠悠不觉春光去,

林海青青,

却见朱藤,

紫影重重馥郁浓。

2015.4.14

  

【五绝】天中牡丹苑(汝南二中   刘冬丽)

牡丹正堪艳,

众客竞相游。

中道皆留影,

花羞面不羞。

2015.4.15.

  

如梦令夜游天中山(汝南二中   刘冬丽)

新韵

一抹余霞飞却,

竹影闻风摇曳。

轻步乍行难,

欲走欲停心怯。

新月,新月。

悄问几时惊鹊。

  

【如梦令】闲游汝南莲花广场(教体局   邱士敏)

朝阳洒向广场,

游客沉醉春光。

纸鸢高空飞,

父亲戏逗儿郎。

飞翔,飞翔,

快门一按收藏。

2015.4.13.

  

兑窑(王岗镇中心校   尹春锋)

“兑窑”的学名是石臼,在我们村都称它为“兑窑”。由一块整石打磨而成,圆柱形状。直径是成人的“一搂”稍大,高到成人腰处。上方圆面正中有一盘口大小、深约一尺的洞口。它还有一个附件叫“兑头”,如排球一样大小,磨制的光滑浑圆。正中间打个小眼,安装上一个一米左右长的木柄。这就是我要说的“兑窑”了。

如今,“兑窑”已成为村民的记忆,90后的年青人更不知道“兑窑”是何物了。那时,我村有两个“兑窑”。一个放在村东头,一个放在村西头。不要小看“兑窑”的位置,因为它是村民必备的生产生活工具,家家户户都要用,所以位置一定放在大家都认可的“最佳位置”。

那时,商店卖的食用盐都是散装大颗粒盐子。村民买回家后要在“兑窑”里捣碎,这样才便于食用。饭菜作料,诸如大茴、胡椒、干辣椒都用“兑窑”捣碎。特别是过年时,家家户户在“兑窑”边排队干活,上一家的刚碎了盐,下一家要碎辣椒。就用清水清洗一下“兑窑”和“兑头”,再用干毛巾擦干。这样才不至于食品混杂后走味变质。大家在“兑窑”旁边说着笑着,快乐的干着活儿,煞是热闹。

儿时,村里还没有打面机。村民吃面还是靠石磨磨,麦子打磨前,就用“兑窑”研麦子。“兑窑”研过的麦子有两个好处,一是除尘,那时在麦场里收小麦,麦子里有尘土。经过“兑头”的研打,把尘土都去除了;二是松皮,麦子经过“兑头”的捶打,麦皮松动,然后放在磨盘上便于磨制。而且还没有太多的麸皮。现在想想,这都是祖辈们在生产生活中总结出的劳动经验啊!

村里是两个“兑窑”配套两个“兑头”,平时“兑头”不用时不定放在谁家。找“兑头”也很有意思,跑了这家跑那家,跑了半个庄子找到后了,“兑头”把子又掉了。“行家”又找来破布湿点水,缠裹在木柄上。这样,“兑头”就可以结结实实的使劲用了。

更有趣的是一些调皮的孩子,有时趁大人不注意,偷偷的往“兑窑”里撒尿,村民并不认为这淘气孩子该“千刀万剐”。“好事”者向淘气孩子“告状”后,挨一顿“苦揍”也就算了。村民有人戏说,从中医的角度,小孩尿“兑窑”里不一定是坏事,而家长可恨的是淘气孩子的“突发奇想”。

“兑窑”有时也会“惩罚”淘气的孩子。一些顽孩儿常常好奇的坐在“兑窑”上玩耍,一不小心“吸”进去了。孩子一动也不能动,就嚎啕大哭。大人越使劲拽,越是拽不出;“吸”进去的小孩越紧张,越哭闹;孩子越哭闹,大人越使劲;大人越使劲,孩子越疼痛。有人倒水、有人倒油,招数使尽。现在想想,这就给“马得堡半球实验”一个原理。那时的孩子大多衣着不多,甚至光着腚,要不就是开裆裤。大多皮肤裸露在外,在光滑的“兑窑”里发生物理反应,不吸进去才怪呢!

不知何时,村里的“兑窑”没人用了,现在都不见了,而“兑窑”的故事还有很多。

  

时间去哪了(张楼中学   陈海东)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时间去哪了……

草长莺飞,柳绿杨萌,又一个春天悄然来临。闭上双眼,感受大自然春的温顺。倾听春风里鸟儿的欢鸣,多么美好的时光,多么令人陶醉的时刻!这么美好的季节,我不仅要问,时间都去哪了?

静静地望着春光里明媚的一切,我陷入了沉思。叶落了来年还可以发,花谢了来年还会开,草枯了,春风吹又生,而我们呢?在年轮无声无息的旋转中,经历着人生的四季轮回,还有第二次吗?时间就像手中的沙子,在手指间溜走了。今年的我已非去年的我,此时的身已非昔日的身,回手走过的年华,时间消失在时光的隧洞里,再也找不回来了。

“人来自何方,去向哪里?”有时候也爱这样问自己。在人类的眼中,草木枯荣,四季轮回,而人生可以轮回吗?蝼蚁渺小卑微,在茫茫宇宙里人如蝼蚁吗?春日落红无数,秋日落叶纷飞,总会为它们感伤一阵,经历了几次亲人的生病和离去,懂得了“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的现实。自己是自己,谁也代替不了谁。来自何方不可知,去向哪里是幻想,只有眼下是真实的。如果有另一个世界,回首看看今生这一段时光的轨迹和色彩,尽量少些遗憾,少些悔恨吧。

不论何时,生命以何种形式存在,都会有过去、现在和将来,过去的时间去哪了,将来的时间要去哪,其实都不那么重要,抓住“眼下”,抓住“现在”,把自己做到最好,才是最重要的。做好丈夫,做好儿子,做好工作,做好自己的兴趣爱好,为飞逝的时光添些色彩,为人生留下一条七彩的轨迹。当秋风吹来的时候,就像一片橙红的叶子,在秋风中跳着优美的舞步,潇洒的飘走……

这时我真的要问,时刻去哪了……

  

亡国之君:奈何生在帝王家(王岗镇常营小学   齐云轲)

浩浩中华五千年青史,有多少血泪的抛洒,有几多灵魂的哀号,那么多的亡国之君,除了少数的几个自甘堕落的外,其他的也并非是一群草包。

秦子婴刚即位,就手刃了危害天下的大奸宦赵高,这种魄力同秦二世相比,不能不令人称道。刚欲一展宏图,大军已经到城下,不降又如何?没能保护好百姓、家小,自己也死于项羽高举起的屠刀,随滚滚浓烟的阿房宫一同去见了先祖父老,奈何?壮志未酬已国亡,谁敢断言是草包?明朝的崇祯皇帝,虽有时间去重整河山,可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已经腐烂透顶的大明朝注定要走向灭亡。有人说,思宗生在神宗前,可以为中兴之主,但在熹宗后,必为亡国之君,此言不虚。

       汉末的刘衎、刘协和隋恭帝、唐哀帝、周恭帝等一样,不过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而已,都在没有掌权之前已经走尽了帝王生涯。他们中大多数还是孩子,怎么能去与政治斗争经验丰富的所谓奸臣相斗呢?生在帝王家,是他们的不幸,也是无情的历史给他们的最不好的礼物。

至于阿斗、晋惠帝、齐和帝之类的可人儿亡国,则近似历史开的玩笑。昏昧之辈,高坐尊位,如果有那么几个忠贤大臣辅佐,或可有所补益,可自古以来哪里有不爱权力的君王?连阿斗还担心别人夺权呢,何况他人?所以,碰上个傻瓜皇帝也没有办法,要么忍着点,要么炒了自己去隐居,要么炒了他。有人乞求这样的缺心眼来当皇帝,那他一定有阴谋;谁害怕这样的皇帝出现,他至少是个渴望太平的人。桀纣之徒,也并非是无能之辈,都有非凡的才智,可惜没有把工夫用到治国行政上,只一门心思享乐。一个富家子弟喜欢玩耍,人们无非称之为“花花公子”,可一国之君倘若也好这一口的话,名声可就不怎么好了。以荒纵著称的隋炀帝,日日巡游,夜夜丝竹,今天这里玩,明天那边醉,还瞅谁不顺,派军队去吓唬一下,直到玩掉了老命,才叹惜懊悔。陈后主也不甘示弱,而且玩的更高雅点,与几个文人填词作对,自以为才高八斗,老子天下第一,兵临城下了,还有心思与女人逗乐,一逗到了井里,被人吆喝几声,连攀带爬乖乖上来,去做自己的亡国奴去了。元顺帝发起狠来,无人能比,看谁不顺眼,一刀过去。本来汉语学的就不怎么样,还想写几篇传世佳作,结果文章还没有完成,就被徐达赶回了塞北沙漠。

有些皇帝死于干戈,甚至到死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死。项羽杀子婴,一为报仇,二为解恨,三为树威,这我们尚可理解。汉平帝之死,却是王莽手刃了自己的亲女婿,亲情不顾,也是帝王之道。朱温利用了唐昭宗父子,又杀了他们,是背弃原主,也是过河拆桥,后来他被自己的儿子杀了,也是活该吧!宋帝昺被陆秀夫背着跳进了汪洋,是为敌人所迫,又何尝不是自己生在帝王家的不幸。他的哥哥恭帝显,远在吐蕃寺院里活了五十多了,本可安享晚年,却因为一首小诗,又惨遭毒手。想想他们的无助,确实令人悲悯,叫人叹惜。    

又有些皇帝虽亡国,但也死得壮烈。梁末帝怕死后受辱,命令人先把自己杀了;金哀宗知道自己无能力复兴国家了,深愧祖先和百姓,将帝位传给完颜承麟后,遂一死谢天下。崇祯帝在求天不应,乞地不灵的情况下,为了保个全尸,也用白绫结束了自己多姿多彩的一生。在他们死得壮烈的背后,肯定也是无穷的奈何与叹息促使他们作出的最惨痛的抉择,奈何?

又有些皇帝是因为错坐了皇位而酿成的悲剧结果。南唐后主李煜,一个大文豪,只可惜坐错了王位,落了个身死异国。宋徽宗的文才,历代君王中屈指可数,在历代文人中,也名列前茅。可惜,他因为坐错了王位,而被皇权扭曲成一个政治草包。敌人来了,夺路而逃,还把儿子逼上皇位,找个替罪羊遮丑,最后还是免不了悲剧的结果。

亡国之君,肯定有那说不出也道不明的苦闷烦躁,会问自己的结果:该怪谁呢?只因自己生在了帝王家,奈何,奈何,复奈何?

  

世界那么大   我想去看看(韩庄初中   肖永成)

这两天,网上一位中学女教师的辞职信被传得沸沸扬扬,之所以这信在朋友圈里热评如潮,有人评说这是“史上最具情怀的辞职信,没有之一”。还有一个理由就是这封辞职信仅有10个字: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据了解,这封信的作者为20047月入职河南省实验中学的一名女心理教师。如此任性的辞职信,领导最后真批准了。

由此我在想,这句话“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如果在学校或家庭教育中能够把这句话中的正能量传播给孩子,根植于孩子的思维之中,我想一定会给孩子们的成长助力,也一定会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中小学中日益见长的厌学颓废之风。回顾我三十多年来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的点点滴滴,突然发现我这么多年来也在践行着这句话,在课堂内外,我会时常提醒和启发孩子们:我今天在哪里?我将走向哪里?我的责任是什么?让孩子以一个未来人的标准来认识自己,从而让孩子打破自己的成长设限,憧憬自己未知多彩的人生,通过预想的到这个世界的走走看看,而为自己创设的可能释放着前进的动力。

有家长曾经问我,如果让孩子看世界,为什么要心存高远,要到远方去乃至要去不同的国家?这源于我给孩子们的发展定位,当年汪国真的诗中有言:到远方去,近处的地方没有风景!在此,我不重复那本土发展的意义,我想以更广阔的目光来给孩子们打开一扇心灵之窗。第一,我想让孩子们走进新加坡,是因为我想让孩子们知道一个弹丸之地的城市型国家,为什们今天有如此之大的成就,而且这个国家80%以上的人都是华人,为什么同样是华人,他们在这个小岛却创造出了这么多的世界奇迹,我们让孩子带着这些问题,从走进新加坡那一刻开始思考,我们应该怎么做?

第二,我们让孩子们走进美国,很简单让孩子感受这个世界上最发达国家到底是什么样的风土人情,那是每一个中国孩子未来有机会一定要做的事情。美国是一个遵循精英治国理念的国家,所以从他们的教育到国家的管理都深刻的揭示着这种理念,看看美国的常青藤大学走出过多少位总统,诞生过多少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我们就明白精英的价值意义。所以,在美国我们让孩子走进伯克利大学,当孩子坐在可能是曾经总统坐过的教室去学习时,我想“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这种感觉会更加强烈。

第三,我们想让孩子们走进英国,英国是一个崇尚贵族的国家,在这里,我希望孩子能感受到真正的贵族是什么?是我们很多孩子想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还是有钱有势吗?我想当我们真正走进英国的贵族学校,感受英国所谓的贵族生活时,我想孩子们的思维认知会发生一个飞跃,因为英国伊丽莎白女王曾经说过:所谓的贵族不是你拥有财富的多少,而是你承担的责任,一种家国的责任。所以在一战中,有600万英国成年男性奔赴战场,死亡率为12.5%。而當时英国著名贵族学校伊顿公学的参战贵族子弟伤亡率,则高达45%。按照常理,英国贵族大多担任军官,为什么死亡率反而远高于一般士兵呢?答案很简单,因为他们总是冲锋在前,撤退在后。对于他们来说,责任和荣誉比生命更重要——这就是家国的责任。

第四,我想让孩子们走进德国,德国制造享誉全球,那背后的原因在哪里呢?德国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地方,这个曾经辉煌的欧洲帝国优势在哪里?但是你知道了有103位德国人获得过诺贝尔奖后,也许你就明白了,一个国家强大的背后一定是有一批这种精英的存在,而我们未来是我们中国强大的精英吗?

第五,我想让孩子们走进日本,日本是在中国人心理层面感到不舒服的国家,但他的国家优势已不容置疑,他的优势在哪里,徜徉在日本街头,我们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因为从他们的文字到服饰都摆脱不了中国人的影子。可为什么日本人在今天会有瞧不起中国人的心理,带着这些问题,我想让孩子们思考,我们在日本要看什么?做什么?

是的,世界那么大,我们真的需要让孩子们去看看,看看这个世界不同的维度,看看这个世界不同的认知,看看这个世界不同的价值,看看这个世界不同与我们的他们,我相信看着看着,我们就会成为了我们看的这些风景中的风景,最后,孩子也会由衷的对我们说:敬爱的爸爸妈妈、尊敬的老师们: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2015.04.16

欢迎浏览:天中山教师笔会 天中作文网 天中书苑 汝南教育信息网纪念版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5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