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欣赏 > 杂诗组诗 > 详细内容
杂诗组诗163
发布时间:2025/10/25  阅读次数:2  字体大小: 【】 【】【


杂诗组诗163

“好”字集 七律40

丁酉岁暮,寒梅著雪。余览草上飞先生《“好”字集》四十律,如行山阴道上,嘉木繁荫应接不暇。夫“好”者,从女从子,本诸人性至美。是集也,溯诗骚之渊薮,发翰墨之芳馨,或池塘觅句,或风雨连床,或琴瑟谐鸣,或昆弟契阔,皆以“好”字为纲目,织就锦心绣口。

观其《好句池塘》化用康乐神思,《齐人好竽》翻案韩公妙喻;《叶公好龙》刺世态之虚妄,《金兰之好》铸肝胆之精诚。至若《江南好》之烟雨,《春光好》之韶华,俱得词牌三昧。尤可贵者,虽年逾花甲而诗心愈炽,积三千律不堕青云,此正杜工部“老去诗篇浑漫与”之境界也。

昔司空表圣论诗贵在“味外之旨”,今观是集,好景好情皆归真趣,好山好水俱见本心。虽自谦“质量难登大雅”,然能以数量筑基,以心血淬炼,假以岁月,必臻化境。余尝见黔娄之囊,不储珠玉而贮清诗,今于先生处复见斯风,岂非天赐食蔗之境乎?谨缀数言,用志墨缘。

岁在强圉作噩腊月 云栖居士谨序

自叙

盖闻诗者,天地之心,志之所之也。余幼慕风雅,长抱痴怀。忆昔青衿负笈,每诵《关雎》之章;白首挑灯,犹存《锦瑟》之想。然命途多舛,岐黄事业缚肘;尘务纷纭,药裹生涯催人。三十载悬壶,常伴青囊烛影;六旬回首,空余素壁诗痕。

及解组归田,始得专攻律吕。初学步时,效贾岛推敲之苦;渐窥门径,慕谢公池塘之灵。然才非子建,七步难成;智愧左思,十年未就。或双手扪纸,呆若木鸡;或双瞳望天,茫如雾豹。迨至花甲宴饮,醉赋万首豪言;星霜八易,竟积千卷芜词。虽数量差可自慰,质量实难启齿。

今辑兹编,命曰“好”字。非敢自诩绝妙,实乃终身追求。观夫“好句池塘”,追慕康乐天机;“好山如色”,窃攀玉局旷达。至若“琴瑟之好”,寄伉俪深情;“金兰之契”,托平生厚谊。然每抚卷帙,殊多憾恨:有“幼妇”之思而乏神笔,怀“连城”之志却少荆璞。譬如夜行者,虽见星芒而难抵霄汉;溯洄人,纵闻水响未得源流。

嗟乎!诗道精微,非钝根可悟;文章千古,岂朽木能雕。然既结此集,便存痴想:倘蒙方家青眼,或可辨渌酾于浊醪;若得后世赏音,庶几留残雪于鸿爪。今缀数言,用申鄙怀。非敢求椟中之价,惟愿存爨下之焦云尔。

丁酉腊月 草上飞自叙于浣花溪畔

“好”字集 七律40

《好句池塘》

南朝谢灵运尝于永嘉西堂觅诗,竟日未得。夜梦从弟惠连,寤寐间忽得“池塘生春草”之句,自谓神助。惠连早慧,工绮丽歌谣,与灵运并称“大小谢”。此典遂成诗家悟境之象征,盖妙句多出自然,非苦吟可强得。

1.好句池塘 先韵

徘徊觅句耸吟肩,忽梦春溪遇惠连。池阁初醒星隐野,园柯新润月临川。

三朝腐笔抛荒径,一脉灵思接古贤。谁叩化工诗谛悟,云霞生处绽青莲。

按:诗中“池阁”“园柳”化用谢诗原句,“腐笔”反衬神思。尾联“青莲”既指自然清景,亦暗谪仙李白“清水出芙蓉”诗境,与谢家天籁一脉相承。

2.好句池塘 真韵

西堂斟酌苦逡巡,梦踏烟波得趣新。一霎风回塘水皱,满庭绿染露华匀。

芳痕暗渡侵阶石,野色徐开碍竹筠。非是谢公天授句,本心元自近云津。

2.好句池塘 虞韵

西堂拈断几茎须,梦踏烟霞得趣殊。乍起风纹生砚沼,徐开翠色上桃符。

苔痕漫沁雕栏石,云影轻摇碧玉株。非借惠连神授笔,灵台元自有蓬壶。

《齐人好竽》

昔齐王好竽,有客求仕,操瑟而立王门三载。其瑟虽工,鬼神感泣,然王不好,终不得入。客忿而自诩,旁人讥曰:“工于瑟而不工于求齐。”盖技之精拙,非惟在己,亦当应人顺势也。韩愈引此讽世,喻文士不合时宜之弊。

3.齐人好竽 灰韵

齐庭滥奏起尘埃,三百笙竽调尽颓。独有朱丝传逸响,岂容瓦缶混清台。

郢中白雪稀人赏,濮上青霓空自哀。莫道知音终不遇,天风已送凤箫来。

4.齐人好竽 尤韵

齐王宫外竽声沸,赵客阶前瑟语幽。三载朱门尘满袖,一庭霜月泪凝眸。

技惊鬼神终何益?律合轩辕岂自由。莫怨明堂无慧眼,未知风向枉行舟。

《人好乌好》

武王克殷,问政于三公。太公曰:“恶其馀胥,咸刘厥敌。”邵公曰:“有罪者杀,无罪者活。”周公曰:“各居旧宅,田其故田,唯仁是亲,罪在予身。”武王叹曰:“广大乎!此士君子仁德之贵也。”故爱其人者,兼爱屋上之乌;仁德之政,在安民心。

5.人好乌好·周公安殷 尤韵

殷墟风卷旆旗收,三策倾杯定九州。剑指太公骸自冷,刑分召伯血空流。

独怜姬旦扶颓井,竟唤黔牛耕故畴。仁政何须连坐法,余胥今免作阶囚。

创作背景:本诗化用“爱屋及乌”原始典故:周武王克商后,太公主张尽戮敌众,邵公建议诛罪活无辜,唯周公提出“各居其宅,田其田”的怀柔政策。诗中通过对比三公政见,彰显仁政本质在于安民而非惩凶。

按:诗中“三策”对应三位谋臣之策,“故垄”“新耰”象征民生延续。尾联点明仁政精髓在于安定民生,而非追究连带之罪,与“爱屋及乌”之喻形成双重呼应。

6.金兰之好 真韵

鹤唳云皋响涧滨,幽兰空谷自含春。断金可裂千钧铁,契谊能通九曲津。

风雨连床听夜语,冰霜并辔踏秋尘。从来管鲍心期在,岂独山阳笛里人。

《金兰之好》按:此诗摄《易》髓而铸雅言。首联“鹤唳兰馨”,暗合“鸣鹤”“如兰”二典;颔联“断金通津”,直取《系辞》枢机。颈联“夜雨秋尘”,化用苏门对榻、羊左共辔之典;尾联“管鲍山阳”,熔铸春秋知遇、魏晋遗响之思。全篇真气贯注,以真韵写真契,得见金兰非独在盟誓,而在肝胆相照、风雨同舟者也。

7.好景橙黄 支韵

荷枯犹立傲霜枝,菊老仍存抱雪姿。陌上橙黄初染就,篱边橘绿渐参差。

已惊秋色浓如酒,更爱寒香冽胜诗。莫道四时终有序,此中真意少人知。

8.中秋·此生此夜长好 寒韵

冰壶漫转九霄寒,银汉浮槎渡影难。万壑霜明沧海镜,数声雁过水晶栏。

已怜清景临丹阙,欲借流光洗翠湍。此夜何须参造化,长留皓魄护金盘。

《中秋·此生此夜长好 寒韵》按:此诗摄东坡“此生此夜”之神,另辟寒韵新境。首联“冰壶漫转”暗合玉盘,“银汉浮槎”遥应星槎,已见天地清寒。颔联“万壑霜明”如铺沧海之镜,“数声雁过”乍碎水晶之栏,视听交映间拓出乾坤清气。颈联“清景临阙”承丹霄余暖,“流光洗湍”泻碧落寒辉,冷暖相激。尾联“何须参造化”正是悟道语,“长留皓魄”乃将刹那凝作永恒,金盘永驻处,直与东坡“明月明年”之问遥相叩响。

好雨当春《全唐诗》卷二百二十六〈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9.好雨当春 虞韵

知时好雨润如酥,夜半潜行叩玉壶。细染芹泥新燕垒,轻沾杏蕊早蜂须。

一川烟草迷棋局,十里花枝映画图。莫道无声销万物,明朝红紫满江湖。

10.好风二十四花期 支韵

番风廿四报春时,青帝司权启律帷。乍醒梅魂催雪艳,初携兰气润云滋。

垂光棠棣含清露,醉颊牡丹斟玉曦。欲问东皇真意旨,秾华早染砚中漪。

11.好风二十四花期 支韵

好风廿四报春时,次第群芳展秀姿。破雪梅魂先觉暖,含烟兰蕊暗香驰。

荣分棠棣承清露,醉倚牡丹斟玉卮。莫道东君归去早,韶光长系碧云枝。

12.好山如好色 真韵

青峦妩媚似佳人,翠黛含愁妙入神。雾縠千重遮半面,云鬟九叠展轻颦。

朝晖染就珊瑚晕,夜月修成琼玉身。愿结林泉生死契,不须兰麝污天真。

苏轼《宿湖上》:多君贵公子,爱山如爱色。心随叶舟去,梦绕千山碧。

13.君子好逑 阳韵

关雎声里水云乡,荇菜参差泛碧光。寤寐怀思星渡渚,徘徊反侧月临廊。

琴鸣幽涧泉酬和,瑟振空林鹤亶翔。莫道河洲惟目色,德音方是凤凰章。

dǎn翔,飞舞貌。明 何景明 《七述》:“撮捼菲绪,婀娜亶翔。”

14.山居·山鸟山花好弟兄 辘轳格

岳麓诛茅翠霭横,山光沁骨似鸥盟。闻鹂已会无弦韵,拾蕊偏怜有态生。

岩溜鸣琴同宴坐,岚霞裁帔共行縢。何须海上寻仙药,天赐幽欢即上乘。

行縢,绑腿远行。

15.暮吟·夕阳虽好近黄昏 元韵

金乌西坠染云根,万里霞铺赤玉盆。暮色徐来山渐隐,余光犹恋树长存。

虽知昼去终须别,却道天边尚有温。吟杖毋庸限悲曲,残阳如血胜朝暾。

16.刘伶好酒 庚韵

伯伦醉影踏歌行,天地为庐酒作旌。荷锸青山埋骨处,挈壶白眼对人生。

竹林啸傲云常聚,松径逍遥月已横。莫道醒时胜酩酊,千秋一盏自分明。

17.先主·爱人好士 真韵

龙潜涿郡隐云津,德被苍黎始见真。三顾频烦天下计,一襟慷慨布衣身。

荆襄士慕如归雁,巴蜀贤趋若拱辰。莫道桃园空结义,千秋肝胆照经纶。

爱人好士,爱护、重视人才。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圣姿硕茂,神武在躬,仁覆积德,爱人好士,是以四方归心焉。”

18.邯郸虽好 支韵

一枕黄粱未熟时,荣枯阅尽鬓成丝。朱门紫绶浮云过,铁甲金戈幻局移。

陌上花飞春几度,人间事往镜难欺。何如归种青骢侧,细煮松烟注楚辞。

杜甫《丹青引》“先帝天马玉花骢。”《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踯躅青骢马。”

《叶公好龙》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19.叶公好龙 青韵

朱楹藻壁绘龙形,乍见玄鳞耀紫庭。爪裂苍旻窥绮井,瞳燃赤电映璇棂。

虚怀自诩烟霞契,真魄难禁霹雳听。千古高情成谑柄,空留粉本锁云屏。

20.好畤侯【纸】真韵

楮生封爵在云津,素面玄心自守真。身化千张承墨色,功传万卷载经纶。

虽无羽箭平戎日,却有龙蛇落纸春。莫笑韩公谐笔事,人间至理本淳淳。

21.好天良夜 侵韵

好天良夜值千金,丹桂初生照玉簪。风递笙歌穿绮户,云扶烛影上瑶岑。

花前每愧诗肩瘦,醉后偏怜月魄深。莫负琉璃光满袖,此身合是忘机禽。

22.好事天悭 灰韵

紫府仙缘谩自猜,天公吝与锦书裁。星桥未许犀通语,月窟偏教蚌孕胎。

九转丹炉凝绛雪,三重云幔隔蓬莱。情根斫尽春仍在,一寸相思一寸灰。

23.好事之徒 文韵

惹事诐奴常聚群,一家长短百家闻。聪明偏见**影,麻利多传过壁文。

鼓舌乍掀千尺浪,摇唇更裂九霄云。劝君莫作青蝇客,唾沫星淹锦绣裙。

《江南好》词牌溯略

本名《望江南》,肇自李唐教坊。段安节《乐府杂录》载此调本名《谢秋娘》,白乐天依调填词,更今名。正体廿七字,三平韵,五句。宋人叠作双调,亦称《忆江南》。因皇甫松“闲梦江南梅熟日”句,别名《梦江南》。东坡“春未老”阕开阖跌宕,遂成词家正格。《钦定词谱》列三体,以乐天“江南好”为宗。

24.江南好 萧韵

每忆江南魂欲销,六朝金粉未全凋。满庭芳榭烟笼柳,水调歌头月浸桥。

曲岸荷风摇画鹢,深衢杏雨润琼箫。待携太白骑鲸去,醉揽星河弄晚潮。

《春光好》词牌考

唐教坊曲也。据《碧鸡漫志》卷五:开元中玄宗临轩击羯鼓,见柳杏吐蕊,笑曰“此事不唤我作天公可乎”,遂成此调。宋人演为小令,四十一字,前段五句四平韵,后段四句两平韵。晏同叔“烟轻昼永”阕为正体,后因晏几道“伴却一襟怀远泪”句更名《愁倚阑令》。周密《浩然斋雅谈》称其“如春云凝碧,自含韶秀”,盖得名本于圣主赏春之兴耳。

25.春光好 真韵

羯鼓声催柳色新,玉箫飞入武陵津。云扶翠幕遮莺语,风送红香染客巾。

陌上忽惊三月雪,枝头犹带六朝尘。莫将远泪沾襟袖,且作倚阑看景人。

《风光好》词牌考略

《风光好》者,南唐艳曲也。宋初陶穀奉使江南,自诩上国风仪,辞色峻厉。韩熙载使妓秦弱兰伪为驿丞女,布裙竹钗,夕扫庭除。穀见而惑之,潜赠艳词,其首句“好因缘,恶因缘”者,传为警策。后李后主设宴,穀复端笏如冰,熙载使弱兰执檀板歌前词,穀赧然投箸,翌日北归。是调遂为词林笑柄,然其调式清越,双调三十六字,前段四句四平韵,后段四句两平韵,颇得婉转之妙。

26.风光好

驿亭花影暗香浮,檀板轻敲月下舟。故国衣冠空自许,异乡云雨竟难收。

十年尘土欺青鬓,一曲烟波误锦裘。疑似周郎常眷顾,秦淮夜夜水东流。

27.竹马之好 侵韵

故园苔径几重深,竹马锵然绕砌音。曾并槐荫聆塾课,每同柳浪逐春禽。

忽传云外青鸾信,犹系窗前碧玉簪。六十年来桑海事,桐花落处共谁斟?

《朱陈之好》

典出白乐天《朱陈村》诗,述徐州古丰县朱陈二姓世代通婚之俗。其诗云:“一村唯两姓,世世为婚姻。”后遂为世交联姻之典,《红楼梦》第九九回“仰蒙雅爱,许结朱陈”即本此。宋苏轼《陈季常所著朱陈村婚娶图》亦云:“何年顾陆丹青手,画作朱陈嫁娶图。”此典承载“亲上加亲”之宗法观念,亦折射古代聚族而居之民风。

28.朱陈之好 东韵

朱陈古约溯唐风,世缔姻亲血脉融。绕屋云霞双姓共,连畴桑柘两家同。

梭鸣每伴芸编响,杏雨频沾醉靥红。白首犹耕彭邑土,儿孙垄上继淳隆。

《秦晋之好》

典出《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载秦穆公纳晋公子重耳,妻以宗女五人之始。其后屡通婚姻,如晋襄公母乃秦女穆姬,晋怀公、晋文公皆娶秦宗女。然《史记·晋世家》云:“秦晋匹也,何以卑我?”可见盟好中暗含抗衡。此典初为政治联姻,后渐衍为世姻泛称,如《三国演义》第十六回“欲求令爱为儿妇,永结秦晋之好”。其内涵由春秋权谋渐化为世俗婚盟之美称,然终不失《礼记》“合二姓之好”之本义。

29.秦晋之好 东韵

秦晋姻盟溯古风,渭河曲绕岱云融。玉璜曾结双星契,圭臬长铭九域同。

割帛分疆存义重,连营偃戟见情隆。至今汾水烟波上,犹说穆公怀愍忠。

30.忘年之好 庚韵

交好何须问甲庚,芸编共对月轮明。樽前鹤发谈玄趣,膝下龙章释诂声。

九畹兰薰青佩意,三冬烛映雪窗情。莫言孔李门墙远,千古通衢在赤诚。

31.昆弟之好 真韵

异姓金兰契最真,蒹葭倚玉倍相亲。桃园誓后肠肝照,刎颈交时风雨频。

并辔曾驰霜雪路,连床每话布衣贫。休言世上知音少,千古心期若比邻。

32.通家之好 真韵

孔李通门道义亲,青灯黄卷共传薪。石渠勘罢星初转,竹苑耕余月半皴。

风雨连床听夜铎,烟霞并辔踏春尘。至今雒水清波里,犹照当年鹤氅人。

此诗以“道义”为纲,首联化用《后汉书》孔融语“先君孔子与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义,而相师友”,点明通家渊源。中二联通过“星初转”、“月半皴”、“听夜铎”、“踏春尘”等动态意象,打破传统三字尾结构,展现两家在学术传承与日常交往中之深厚情谊。尾联以“雒水清波”映照“鹤氅人”作结,既暗合《世说新语》中名士风范,又赋予通家之好以超越时空之永恒意味。全诗在严守格律中求新变,典故运用自然贴切,可谓深得“通家”神髓。

33.琴瑟之好

峄桐郢曲缔良缘,朝夕谐鸣若涌泉。锦瑟柱间藏绮梦,瑶琴徽外绕清烟。

描眉笔底春山妩,连理灯前秋水涓。莫道孟梁惟礼敬,灵犀一点自通玄。

《蔡邕碑隐》

曹娥碑阴题“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杨修解曰:“黄绢,色丝,‘绝’字;幼妇,少女,‘妙’字;外孙,女子,‘好’字;齑臼,受辛,‘辞’字。乃‘绝妙好辞’也。”操行三十里乃悟,叹不及修之敏睿。

34.外孙齑臼 先韵

素练银钩隐玉篇,曹娥碑下溯文渊。色丝幻化云霞绮,少艾含章星斗悬。

臼受辛香凝古篆,心怀柔德蕴新妍。千秋字谜终须解,至味从来在自然。

35.好好先生 侵韵

混同尘世守愚箴,莞尔常含九曲深。藏拙语温三径暖,息争念寂五弦琴。

垂裳自整风飘袖,掩耳徐行雷震岑。莫谓委蛇非至理,濠梁鱼乐本无心。

柳宗元《三戒》3

36.临江之麋 尤韵

临江麋子别林丘,日与家奴戏未休。摆首渐忘锋齿利,厮磨浑作友朋俦。

腥风乍起荒原暮,白骨终沉野草秋。莫怨群凶摧脏腑,从来幻境陷深忧。

37.黔之驴 虞韵

黔山初见骇奇躯,虎隐荆丛慎探觎。乍震鸣声惊壑谷,渐谙虚势近庭衢。

相撩屡试踼撞戏,怒蹶终昭贫瘠图。腾跃霎时喉断处,方知技尽止斯乎。

38.永某氏之鼠 青韵【孤雁入群】

阴阳拘忌畏神灵,纵鼠穿堂祸满庭。几案昼蹂嬉宴盏,釜鬵夜捣作雷霆。

迁居犹续从前肆,罗捕终临此夕刑。腐骨堆山腥雾散,始知恃宠即危旌。

qún,大釜。

柳宗元《三戒》全文

《临江之麋》

临江之人畋得麋麑,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积久,犬皆如人意。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

《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永某氏之鼠》

永有某氏者,畏日,拘忌异甚。以为己生岁直子,鼠,子神也,因爱鼠。不畜猫犬,禁僮勿击鼠。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某氏室无完器,椸无完衣,饮食大率鼠之馀也。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数岁,某氏徙居他州。后人来居,鼠为态如故。其人曰:“是阴类恶物也,盗暴尤甚,且何以至是乎哉?”假五六猫,阖门撤瓦,灌穴,购僮罗捕之。杀鼠如丘,弃之隐处,臭数月乃已。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

39.编后 侵韵

匆匆花甲感驹阴,检点芸编费苦吟。百善真如田种玉,千删要效杵磨针。

池塘春草萦新梦,风雨寒灯证宿襟。自哂学肤才禀薄,残星依旧映初心。

40.编后 支韵

万遍搜寻幼妇辞,推敲何惮鬓成丝。心追赵氏连城璧,手积黔娄一箧诗。

七步才惭曹植智,两都赋愧孟坚思。今将四十刍荛缀,甘苦深藏砚底知。

孟坚,班固字。

上一篇:杂诗组诗162 下一篇:杂诗组诗164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邱老文斋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

2008-2025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