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邱老文斋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
2008-2025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号
杂诗组诗161
百位两汉风云人物纪略(七律230首)(四)
171.《淳于缇萦》支韵
太仓泪落五娥眉,独有缇萦赴阙悲。刑典翻因童稚易,孝心终使圣颜移。
一封血谏除苛法,千古名高胜健儿。谁谓裙钗无胆气,汉家青史勒丰碑。
172.《缇萦救父》真韵
太仓弱女志嶙峋,千里迢迢叩紫宸。泪染奏章求赎父,情凝笔札请更伦。
九重诏下蠲苛政,万代名传仰孝仁。莫叹裙钗非铁骨,汉家刑典为伊新。
毛延寿简介
毛延寿,西汉元帝时宫廷画师也。其为人贪婪,向王昭君索贿未得,遂于其画像上蓄意丑化,致昭君久居后宫而不得见幸于元帝。及昭君出塞,元帝方悟其奸,怒而将延寿等画师斩首弃市。毛延寿因一己之贪,误昭君一生,为世人所不齿,实乃贪腐误人之恶例。
173.《毛延寿》尤韵
丹青圣手自轻浮,索贿明妃种祸由。丧偶痣添胡地怨,欺君身陷汉牢囚。
琵琶马上辞宫阙,刀斧街前断首丘。莫道赇赃能买巧,荒坟永记佞臣羞。
韩棱简介
韩棱,字伯师,颍川舞阳人,世家子也。初仕为郡功曹,以才擢迁尚书令。东汉和帝时,窦宪专权,威福自擅,势倾内外。棱秉性刚正,不避强权,数抗窦宪不法之行。及窦宪伏诛,棱以忠直显于朝堂,为众所重。于朝廷纲纪之维、朝仪之整,厥功甚伟,诚东汉直臣之典范也。
174.《韩棱》元韵
窦宪专权众噤言,舞阳华胄峙宫垣。尚书持笏寒奸魄,汉室悬旌带血痕。
怒夺椒房丞相印,力扶冲祚帝王尊。东京犹记折楹日,颍水清流铸铁魂。
朱云折槛
朱云性刚直,汉成帝时,张禹以帝师位丞相,恃宠弄权。朱云求赐尚方斩马剑,欲斩张禹,言其误国。成帝怒,欲诛之。朱云攀殿槛抗争,言辞激昂,殿槛竟折。幸辛庆忌力保得免。成帝感其忠,令勿修折槛,以旌直谏。
175.《朱云折槛》删韵
尚方请剑立朝班,折槛廉能非等闲。硬骨敢摧佞丞势,忠心直谏帝王颜。
辛公仗义纾危难,汉主留旌识善奸。应晓兼听则明理,广开言路拆门闩。
冯唐易老
冯唐,文帝时为中郎署长。时匈奴犯边,文帝叹不得廉颇、李牧为将御敌。冯唐直言,虽有良将,陛下亦不能用。后冯唐因谏言获罪。景帝时,冯唐被免官。武帝求贤,有人举荐冯唐,然其已年逾九十,难以任用,此为 “冯唐易老”,叹人才难遇明主,岁月蹉跎。
176.《冯唐》真韵
郎署萧萧白发新,无缘报国秉鸿钧。敢言文帝难容将,直谏云中尚有臣。
汉武求贤嗟已老,边关望月记曾巡。三朝不遇谁之过?最悯怀才志未伸。
177.《冯唐》真韵
三朝郎署老风尘,空负经纶济世身。敢谓拔城无悍将,直云绝塞有能臣。
弓刀雪映关山月,鬓发霜侵甲帐春。千古英雄同此慨,谏书犹自动星辰。
萧规曹随
萧何佐刘邦定天下,制定汉律及诸多典章制度。萧何卒后,曹参继任丞相,悉遵萧何成法,无所变更。百姓歌曰:“萧何为法,讲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 其清静无为,与民休息,使汉初社会平稳发展,国力渐复。
178.《萧规曹随》新韵
汉室初安定鼎新,萧规曹守自通神。画一法度垂千载,清静无为养万民。
继相不更前代制,临朝还重旧时臣。至今犹说平阳策,黄老遗风见本真。
179.《萧规曹随》真韵
汉初鼎泰九垓新,萧律曹遵自入神。画一章程垂百代,清虚政术养烝民。
继相位守先朝制,临陛恩隆故府臣。今话平阳安国策,无为治要见天真。
张骞通西域
武帝欲联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出使。途中两度为匈奴所拘,历时十三载方归。后再使乌孙,开辟丝绸之路。自此,中原与西域交通往来,商贸、文化交流频繁,既拓汉朝视野,亦促东西方文明交融,影响深远。
180.《张骞通西域》东韵
汉旌遥指月氐东,虏幕深囚志不穷。瀚海驼铃湮篆节,天山星斗导商篷。
葡萄初染未央露,筚篥新传大漠风。万里龙沙开禹迹,至今寰宇仰张公。
月氐,亦称月支,西域国名。
文景之治
汉文帝、景帝在位时,轻徭薄赋,减省租税、徭役,鼓励农耕,与民休息。且崇尚节俭,以身作则,使百姓富足,国库充盈。又削弱诸侯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此期间,政治清明,经济繁荣,为汉武盛世奠定坚实基础,史称 “文景之治”。
181.《文景之治》真韵
轻徭薄赋养黎民,三十年间风俗淳。天子躬耕田亩绿,诸侯贡粟廪仓新。
未央简朴梁无饰,细柳森严帜有神。大治肇兴文景盛,河清海晏乐长春。
马革裹尸
马援为东汉开国功臣,西破陇羌,南征交趾,北击乌桓,屡立战功。其豪迈言曰:“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后马援出征武陵五溪蛮,染病卒于军中,践行 “马革裹尸” 之志,尽显报国豪情。
182.《马革裹尸》支韵
伏波壮语响雷驰,革裹尸骸誓不辞。陇右烟消羌笛静,交南铜立汉威垂。
六旬犹请平蛮策,千载空余堕泪碑。披甲将军霜鬓老,武陵云瘴是归期。
堕泪碑,坐落于湖北襄阳,乃为纪念西晋名臣羊祜而建。其原称 “晋征南大将军羊公祜之碑” ,简谓羊公碑。羊祜薨后,每至岁时,邑人瞻碑思德,无不泫然泣下。杜预继其任,感百姓之深情,遂以 “堕泪” 名碑,其义盖取睹碑垂涕、感念遗德之意,后世亦借此典喻贤吏遗爱之深。
强项令董宣
董宣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家奴白昼杀人,匿于公主府。公主出行,董宣候于途,驻车叩马,以刀画地,数公主之失,叱奴下车,就地斩杀。公主向光武帝哭诉,帝欲笞杀董宣。宣以头击楹,愿自杀以明法。帝感其刚正,赦之,赐 “强项令”,赞其不畏权贵,执法如山。
183.《强项令董宣》删韵
洛阳小令峙如山,画地封车慑百蛮。敢裂绮罗收魍魉,直倾肝胆动天颜。
楹前血化苌弘碧,项后名垂史册间。莫道微官难肃法,豺狼见戟亦低鬟。
梁鸿孟光举案齐眉
梁鸿,字伯鸾,东汉高士,家贫而志高。娶同县孟光为妻,孟光,字德曜,貌丑而贤。夫妻隐居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咏诗书自娱。后至吴,梁鸿为人舂米,归家时,孟光为具食,举案齐眉以进,夫妻相敬如宾,其情传为佳话,为后世夫妻相处之典范。
184.《梁鸿孟光》微韵
霸陵偕隐耦耕肥,举案齐眉世所稀。荆布钗裙彰德曜,赁舂庑下咏琼玑。
五噫吟罢京尘远,万卷修成鹤影依。伉俪清芬垂汗简,皋桥遗范沐朝晖。
185.《梁鸿孟光》支韵
霸陵高蹈世情移,举案深山采紫芝。荆布不沾京洛土,赁舂长伴鹤猿嬉。
五噫声断云霞外,万卷书成薜荔帷。莫问皋桥烟雨事,耦耕残碣有遗诗。
丙吉简介
丙吉,字少卿,鲁国人。他先后事奉过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起于狱吏,曾于宣帝幼时悉心呵护,有救命之恩却不居功。后官至丞相,为人宽仁厚义,顾全大局。任相期间,以协调阴阳、鼓励农桑为要,不过问细枝末节,令朝政安稳,百姓生活安定,乃德厚望重之贤相。
186.《丙吉》(真韵)
狱墙曾护汉家麟,相位深埋襁褓因。察喘蹊边知岁歉,持衡鼎内转鸿钧。
总忧寒暑乖时序,懒理闾阎斗殴频。莫谓三公疏远略,守成至要在于民。
187.《丙吉问牛》真韵
相车经野闻牛呻,驻辔询时虑百钧。巷斗纷纭非所急,阴阳愆伏最堪颦。
燮调鼎鼐安黎庶,筹度农桑系苦辛。休觑区区芜俚事,个中窥见宰衡仁。
188.《丙吉问牛》真韵
宰辅行郊遇喘呻,停车察问重千钧。巷闾斗讼非关切,寒暑乖违最费神。
鼎鼐调和安社稷,桑麻筹度系民贫。莫言细事无深意,犹显经纶济世仁。
朱买臣负薪读书
朱买臣家贫,以卖柴为生,然嗜书如命,常担薪行且诵书。其妻不堪贫苦离去。后朱买臣得严助推荐,任中大夫,又平东越之乱,任会稽太守。其发迹前后境遇变化,成激励后人励志向学之典。
189.《朱买臣》萧韵
负薪苦读度清宵,五十登科志未凋。严助荐贤朝凤阙,朱公持节镇江潮。
覆盆难挽糟糠意,衣锦重归闾里骄。欲问穷通千古事,樵柯销尽梦初遥。
190.《朱买臣负薪读书》萧韵【孤雁格】
束薪檐下诵诗韶,五十登科志未凋。严助荐贤趋凤阙,会稽持节镇江潮。
难收覆水前妻憾,空羡乘轩故旧骄。莫叹儒生穷达事,荣枯有定在蓍爻。
窦婴灌夫失势
窦婴为文帝窦皇后侄,景帝时平七国之乱立功。灌夫以军功为中郎将,性刚直。二人失势后交好。田蚡为相,骄横。灌夫在田蚡婚宴上借酒骂座,窦婴营救,终两人皆被田蚡构陷致死,尽显汉代贵族权力斗争之残酷。
191.《窦婴灌夫》元韵
骄筵一怒震侯门,七国勋成将相尊。田蚡弄权罗网密,窦婴辩枉雪冤繁。东朝廷议空啼血,渭水悲风自断魂。终是荣华逐烟灭,未央残照黯黄昏。
匡衡凿壁偷光
匡衡幼时家贫,夜晚无烛。邻家有烛而光不至,匡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后匡衡博学,善说《诗》,终成一代经学大师,官至丞相,其勤奋好学精神传为佳话。
192.《匡衡凿壁》庚韵
邻家灯火隔重楹,凿壁分光夜读明。立说解颐登玉陛,持衡辅政列公卿。
三冬文史青编满,万户侯封紫绶荣。莫笑寒门无远志,穿云透月见功成。
卓文君当垆卖酒
卓文君新寡,闻司马相如之才,与之私奔至成都。因家贫,二人回临邛,卖尽车马,开酒肆,卓文君当垆卖酒,司马相如洗涤酒器。此举不顾世俗,以非凡勇气面对生活,传为爱情与创业美谈。
193.《卓文君》支韵
临邛酒肆艳阳时,涤器当垆绝世姿。绿绮琴心传凤意,白头吟怨寄情词。
宁甘贫贱同忧乐,岂畏人言共别离。千古风流谁比并,文君慧眼择良师。
强项令陈咸
陈咸为西汉官员,元帝时,中书令石显专权,陈咸常纠举其不法。后石显诬陷陈咸,使其下狱受腐刑。陈咸虽身处逆境,仍钻研法律,后为尚书。其刚正不阿,不畏强权,为后世称道。
194.《陈咸》删韵
石显专权浊世间,陈咸守正意弥顽。酷刑未改心如铁,冤狱终昭泪已潸。
强项直声铭汉简,折腰谀事愧南山。至今犹仰忠刚气,辉耀丹青壮士颜。
195.《陈咸劾石显》删韵
掖庭窃禄紊朝班,法吏持钧肃九寰。械系临身犹正律,纶音洗谤得还山。
岩岩峻节铭青简,惙惙谀徒赧玉颜。最恨成哀频嬖幸,汉家史笔胜刑环。
班超投笔从戎
班超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 遂投笔从戎,出使西域,威震诸国,以非凡胆略成就一番伟业。
196.《班超》豪韵
佣书养母笔常操,投砚长叹志气豪。卅六奇谋惊大漠,七千征路耀星旄。
玉门关险封侯印,疏勒城坚带血刀。莫道儒生无胆略,功成异域胜萧曹。
197.《班超》删韵
书生投笔定天山,浩气横空度玉关。卅六骁骑焚虏帐,百重烽燧报疆安。
功铭葱岭封侯日,梦绕洛阳归老间。万古昆凌铜柱在,犹听汉帜猎风还。
198.《班超》寒韵
虎穴轻骑踏贺兰,鄯宾帐外斗星寒。金微岭月青锋凛,疏勒城头霜角残。
卅载功封安远印,千秋魄系玉门鞍。洛阳纸贵班家笔,不抵天山雪满冠。
董贤贵幸
董贤为汉哀帝宠臣,年少俊美,得哀帝宠爱,旬月间赏赐巨万。哀帝出则同辇,入则同侍,甚至有 “断袖之癖”。董贤二十二岁官至大司马,权倾朝野,然哀帝崩后,董贤失势自杀,尽显汉代宫廷宠臣命运无常。
199.《董贤断袖》尤韵
断袖恩深二十秋,大司马印少年收。龙床同寝惊朝野,皇辇共乘倾九州。
哀帝崩时魂已散,未央宫外命终休。荣华瞬息如春梦,长乐阶前月似钩。
耿恭坚守疏勒城
东汉明帝时,耿恭率数百人守疏勒城,匈奴来攻,城中食尽,煮铠弩食其筋革。耿恭与士卒同甘共苦,坚守不屈。匈奴诱降不成,久攻不下。后汉朝援军至,耿恭仅余十三人归,其忠勇事迹彰显大汉军威与坚韧气节。
200.《耿恭》先韵
疏勒孤城守一年,煮筋啖雪志弥坚。匈奴逼降心难撼,汉使迎归泪泫然。
百战忠魂冲塞漠,十三壮士返幽燕。何须更问男儿胆,马革裹尸盟誓天。
梁冀简介
梁冀,字伯卓,安定乌氏人。以外戚身份,先后立冲、质、桓三帝,专擅朝政近二十年。为人鸢肩豺目,性嗜酒,好声色,穷极奢靡。质帝称其“跋扈将军”,后桓帝与宦官单shàn超等合谋诛之,其家族亦被灭,是东汉外戚专权、腐败乱政之典型。
201.《梁冀》肴韵【孤雁入群】
权臣君侧是非誵,无耻荒淫献世包。菟苑风腥飞卫戟,鸩醪毒暗透宸庖。
骄狂已惹千秋骂,罪孽应招万鬼哮。专横鹰扬终被翦,满盈恶贯没蓬蒿。
202.《梁冀》支韵
跋扈将军踞玉墀,三朝废立掌中持。鸢肩斜压麒麟殿,豺目横窥日月旗。
酒污金貂倾北海,香埋铜雀瘗西施。未央血溅梁门灭,始信天威不可欺。 203.《梁冀》庚韵
势倾朝野窃权衡,鸩弑君王乱汉京。金谷穷奢营甲第,铁围罗织戮忠贞。
冰山既倒夷宗日,秽册长留骂詈声。自古奸回终衅稔,独遗荒冢伴寒荆。
张角
张角,太平道首,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为号,聚众数十万,揭竿而起,号“黄巾军”。以宗教为旗,振臂一呼,天下响应,动摇东汉根基。虽旋起旋灭,然此役如惊雷,震碎汉室威严,开启乱世之端。
204.《张角》支韵
符咒遥传星坠时,黄巾百万卷旌旗。狐鸣钜野天移运,火照邙山鼎裂基。
三载狼烟焚汉祚,九州黎庶换新辞。渔阳战鼓今犹震,谁记当年布道师?
205.《张角》萧韵
黄巾十万卷如潮,钜鹿兴师动九霄。符水能驱瘟疫散,咒言竟使汉旌摇。
虽燃劫火三年熄,已肇兵戈四海凋。莫道鱼书终幻灭,邺都铜雀早飘飖。
206.《张角》元韵【孤雁出群】
钜鹿星君聚众民,九原烽火照天门。咒言欲变汉家运,符水能苏黎庶昏。
赤帜高张惊帝阙,金书广布动仙阍。虽云霸业终成幻,留取人间醒世痕。
祢衡简介
祢衡字正平,东汉末名士也。才辩绝伦而气凌公卿,尝击鼓辱曹,嘲侮群贵。作《鹦鹉赋》以见志,文采耀于邺下。然狂态不羁,终见忌于黄祖,年廿六而殒。时人谓其“文藻惊鸿,锋芒折剑”,良有以也。
207.《祢衡》微韵
许昌鼓彻震天威,敢向奸臣奋布衣。刺世鸿章焚砚傲,招灾锐舌射雕讥。
赋成鹦鹉孤魂杳,命丧江涛乱石矶。千古才人同此鉴:锋芒过露柄先飞!
208.《祢衡》豪韵
渔阳挝鼓震云涛,裸立阶前藐魏曹。鹦鹉赋成心淌血,鹓雏志洁羽焚膏。
狂言岂为求荣显,傲骨原非慕节旄。江夏滩头孤冢在,年年杜若泣离骚。
209.《祢衡》东韵
裸身挝鼓骂奸雄,金石声摧汉相风。笔绽春华倾洛邑,气凌秋隼慑湘东。
孤标自许冰霜质,浊世难容日月瞳。千载芳洲埋玉地,至今犹绕赋魂虹。
按:“赋”指《鹦鹉赋》,“魂”喻精神,“虹”化用《鹦鹉赋》“采虹霓以旋绕”句意,三者融合成祢衡文魂不灭之瑰丽意象。
210.《祢正平》庚韵【折腰体】
鹦鹉洲前恨未平,狂生傲骨自铮铮。鼓声裂帛惊曹相,赋笔凌云耀洛城。
三挝尽泄乾坤愤,一殒空留海宇名。若使当时韬颖慧,何须江夏泣鹓鸣?
东方朔
东方朔,字曼倩,诙谐善辩,才思敏捷。以奇策自荐于武帝,常以滑稽之语讽谏。虽位不过郎署,然谈笑间匡正君失,针砭时弊。著《答客难》以抒怀,文辞雄辩,见解独到,为西汉文坛奇葩,后世滑稽之祖。
211.《东方朔》真韵
妙对惊筵殿上臣,割牲遗眷见情真。灵台射覆祥光动,虎圈谈谐稚气伸。
愤著雄文陈国弊,深筹诫语悯生民。若令执鼎调元化,岂止滑稽称异伦。
212.《东方朔》真韵
谐谑无双迈等伦,岁星暂谪侍龙宸。诙言每蕴匡时策,醉貌常藏避世因。
万牍上书惊汉主,九皋鸣鹤本仙真。金门不是栖身处,留得诤臣风骨新。
213.《东方朔》东韵
辩宗才略动璇穹,汉殿机锋启瞽聋。每献奇谋星象改,能回圣虑日华融。
客难字挟风霜厉,诫册文藏海岳崇。莫道滑稽皆小技,金门遗响彻无穷。
《客难》者,汉东方朔所作之设论也。其文假主客问答之体,客以战国苏秦、张仪尊荣为例,诘难朔处盛世而未获显用。朔乃答以时势殊异,战国纷争,故策士得骋其智;今则天下一统,仕进之途非比曩昔,己虽位卑,亦自有其道。文辞诙谐,寄慨遥深,于自嘲之中寓讽世之意。句式骈散相间,韵律铿锵。此作开“设论”之体,后世扬雄《解嘲》、班固《答宾戏》,皆仿其制,于汉赋流变影响深远。 终军
终军,字子云,少以博闻强记显名。弱冠请缨,慷慨赴南越,欲凭三寸之舌,下百座之城。虽年少,然有壮志,愿效张骞之凿空,展报国之赤诚。惜壮志未酬,殒命南越,其英勇气概,千载之下,犹令人赞叹。
214.《终军》庚韵
子云年少便驰名,博洽强闻盖众英。弱冠衔枚边塞远,孤怀仗剑势纵横。
欲凭辩口收疆土,岂料丹心染旆旌。千载犹传风烈烈,长留壮节贯沧瀛。
215.《终军》庚韵
弱冠请缨南越行,书生意气动神京。欲凭三寸收瓯骆,敢以孤身慑旆旌。
瘴雨难消心似铁,汉歌长祭月如钲。至今交趾遗民在,犹说终童旧甲兵。
【战国】邹衍简介
邹衍,战国齐人,阴阳家之祖。倡“五德终始”说,以金木水火土释王朝更迭;创“大九州”论,谓神州仅天地一隅。其言闳大不经,时人号曰“谈天衍”。游说诸侯,名重列国,燕昭王拥彗迎门,执弟子礼。虽多臆测,然拓展寰宇之思,启秦汉方术之流,《汉书》谓“深观阴阳消息”,开后世术数先河。
216.外一首《邹衍》灰韵
独驾玄思叩亿垓,坐而论道气雄哉。五行轮转王朝替,大九州连寰宇开。
赤县初标新象纬,燕昭扫径待鸿才。阴阳消息通幽处,星斗罗胸术数来。
亿,十万,垓,万万,极言多。
邹阳简介
邹阳,西汉齐人,以辞赋见称。初游吴,复客梁,为梁孝王门客。
刚直,遭羊胜等谗陷下狱。狱中作《上梁王书》,引史为鉴,陈冤自明,文辞慷慨,理胜辞坚。梁王悟而释之,待为上宾。其文雄辩峻切,开汉初书疏之风,《史记》评曰“抗直不挠”,诚为西汉散文之杰。
217.《邹阳》寒韵
洪炉炼就辞锋利,吴雨梁风淬肺肝。谗浪吞舟能蚀月,白虹贯日可摧峦。
剖心狱底星文坠,剜胆阶前云汉抟。太史铿锵铭直笔:嶙峋赋骨胜琅玕!
华佗简介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少好学,精于医术,尤擅外科。创五禽戏,强身健体;施麻沸散,开刀割疾,世称神医。又为曹操疗疾,因拒留医,竟遭冤杀,然其医术流芳百世,后人敬仰。
218.《华佗》歌韵
青囊圣术愈奇疴,刮骨传闻震世多。麻沸散施开绝学,禽形戏演导天和。
辞金不慕三公贵,采药常临九嶷阿。妙手回春活人德,外科鼻祖系华佗。
张仲景简介
张仲景,名机,南阳人。东汉名医,著《伤寒杂病论》,集医理、方剂于一书,辨证施治,开中医临床之先河。其书被奉为经典,后世尊为“医圣”,其学说流传至今,泽被苍生。
219.《张仲景》侵韵
长沙太守抱仁心,杂病伤寒细酌斟。辨证六经标圣矩,著方十卷树医箴。
堂前常念苍生苦,笔下深研药石沉。千载遗编光永耀,东垣祠柏郁森森。
东垣,李东垣,名杲,字明之,晚号东垣老人,真定(今河北正定)人。生于金大定二十年,卒于元宪宗元年 。其家富甲一方,早年从名儒习经史,后因母病亡于众医杂治,遂立志学医,拜张元素为师,尽得其学。他精研医理,创脾胃学说,著《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等。其论强调脾胃受伤致正气衰弱、病变丛生,重视调理脾胃、培补元气,对后世医学影响深远。
仓公简介
淳于意,字仲舒,西汉齐国临淄人,尝为太仓令,故号仓公。少好医,从公乘阳庆学黄帝、扁鹊脉书,精于诊脉,善用汤药。著《诊籍》,录病案,为中医病案之始。其术精妙,其德高尚,后世尊为“西汉名医”。
220.《淳于意》真韵
太仓妙手冠群伦,三指能明百脉真。橘井泉香传汉简,杏林花发继扁秦。
案开诊籍垂千则,道契阴阳启万津。莫叹长沙遗韵邈,医宗绝学自通神。
郭玉简介
郭玉,东汉和帝时太医丞,医术精湛,尤擅针灸。治病调和阴阳,注重医德,以仁心仁术闻名。帝尝试其术,玉对曰:“医者,意也。腠理至微,随气用巧,针石之间,毫芒即乖,神存于心手之际,可得解而不可得言也。”帝深以为然,其术其德,皆为后世所称颂。
221.《郭玉》东韵
太医施术愈疲癃,妙引经俞脉自通。指下探微明腠理,毫端运巧断衰丰。
真传秘法非虚授,道契玄机造化融。千载汉廷遗训在,活人周急显高风。
苏耽简介
苏耽,东汉南康人,少好仙术,亦精医理。尝以橘井之水愈疫疾,乡人皆愈,故有“橘井泉香”之典。其术神妙,其德高洁,虽无著述传世,然其事迹载于《神仙传》,为后世所敬仰。
222.《苏耽》庚韵
南康逸客橘波盈,一勺能消疠气平。井畔长留丹灶迹,云中时听鹤啼声。
未将圣药藏囊箧,却把慈心济众生。千载甘馨传不尽,至今犹念昔贤名。
223.《世象》东韵
纷繁世象万花筒,扑朔迷离乱眼瞳。道士招魂邪鬼撞,秀才说理悍兵逢。
烂柯棋局惊遐寿,欹枕黄粱封钜功。马上墙头青涩爱,鬓眉转瞬染霜风。
224.外一首《登黄鹤楼》侵韵
仙踪鹤迹诣遥岑,铁笛清飏郢上吟。崔颢诗存苔篆壁,青莲墨尽月栖林。
江吞九派分吴楚,山立千秋阅古今。欲向烟汀寻隐客,沧浪深处洗尘心。
《百位两汉风云人物纪略》编后感
225.支韵
墨淬西京二百诗,风云笔底汉家碑。才矜祢子挥毫日,术仰仓公诊籍时。
已借骚心摹剑气,更凭史胆铸医规。今宵检点缃缣罢,犹觉星芒照砚池。
226.阳韵
两纪群英入韵章,肯将青简付沧桑。赋魂曾借衡洲月,针魄元凝橘井霜。
河汉形神归笔阵,乾坤肝胆映寒光。且留片羽芸窗下,更与清风话素王。
227.萧韵
一介寒儒意未凋,耕星种月伴松寮。心随汉简千秋事,韵逐荆江万里潮。
每慨英魂沉故卷,常钦劲节上重霄。若赊椽管裁云色,直向瑶台架玉桥。
228.新韵
半生夙愿寄诗瓢,欲把苍茫入韵敲。漫展缃缣星斗近,轻呵冻墨鬓霜凋。
但留清气涵今古,岂畏狂飙卷寂寥。纵使云程多险隘,犹持铁板唱风涛。
229.先韵
断碣残碑汉云辨,苔痕星篆缀遗编。未央月返江陂柳,骠骑尘回纸上田。
详考铜驼知兴替,轻呵石鼓溯踆躔。凝成心血摩挲久,耳际萦回渭水咽。
230.先韵
芸窗独对汉宫烟,断楮残缣理旧缘。月冷未央虚照壁,秋深骠骑暗生弦。
铜驼蔓草斜阳外,石鼓苔花夜雨前。廿载幽怀融素墨,箫吹黄鹄陇头边。
黄鹄陇头,汉 乐府名。《乐府诗集·横吹曲辞》郭茂倩 题解引《乐府解题》:“汉横吹曲,二十八解,李延年造。 魏晋以来,唯传十曲:一曰《黄鵠》,二曰《陇头》。”
按:首联“理旧缘”奠定考据基调,中二联“虚照壁/暗生弦”“斜阳外/夜雨前”结构错落有致。尾联“箫吹黄鹄陇头边”尤见匠心,既化用乐府古意,又以箫声将历史悲慨引向苍茫,黄鹄高飞与陇头流水意象交织,顿生时空浩渺之感。
《七律230首·百位两汉风云人物纪略》跋
余少时读《史记》,见太史公叙蒯通语“猛虎之犹豫,不若蜂虿之致螫”,未尝不掩卷悚然。及长涉班书,观霍光“沉静详审”四字,乃悟庙堂雷霆原在方寸之间。然蠡测沧海,管窥星汉,积廿载披阅,终成俚句二百余章。
此编所录,非敢效兰台论赞,实如野老曝日,絮絮话前朝遗事耳。高祖大风,本具龙虎之姿,余诗仅摹其衣袂;博望凿空,自存麟凤之志,拙笔难肖其神采。至若“谗浪吞舟”拟邹阳、“节旄啮雪”写子卿,不过拾史册鳞爪,涂以韵语丹青。每成一章,辄见先贤须眉怒张于灯下,惶愧掷笔者屡矣。
忆庚子疫锁江城,寒宵删改贾生篇,至“宣室虚席鬼神问”句,忽闻窗隙过风作长沙太傅叹息声。乃知两汉英魂未尝散也,彼等早踞青史嵯峨处,余辈所作,不过以凡泥塑金身,焉能传其万一?
今稿虽定,犹存百五处朱批:或嫌“摧峦”气浮,或病“悬胆”韵险。倘蒙方家指疵于行间,譬若匠石运斤斫吾郢人鼻灰,幸何如之!惟愿后世儿郎开卷时,但见炎汉风云激荡,勿察草间愚叟爬剔痕也。
《七律二百首·百位两汉风云人物纪略》跋
盖闻诗史同源,骚赋共脉。自杜少陵以律体摄安史风云,元微之【唐元稹】以长歌纪连昌旧事,诗家史笔,灿然双辉。今观草上飞先生《两汉人物七律二百余首》,熔四百载英杰于八句,缩万里江山入寸笺,实得古贤遗意而别开生面者也。
是编纪略百人,赋诗二百二十余。自高祖斩蛇肇基,至季汉禅星坠祚;从萧曹庙堂持衡,至班张西域凿空;虞姬帐下红泪,董子【仲舒】帷中天人;司马椽笔昭日月,苏武节旄傲雪霜。人物熙攘,如观未央宫阙百官朝会;诗律铿锵,似闻昆阳战场万马腾嘶。
尤可贵者,史识与诗才并骋。论刘邦,既见“民心归处即真龙”之睿智,亦不讳“鸟尽弓藏悲信殒”之权谋;写韩信,既扬“明修栈道迷秦寇”之奇略,亦叹“千古英魂恨未休”之悲怆。至若“谗浪吞舟”状邹阳之肝胆,“橘井泉香”颂苏耽之仁术,史家直笔与诗家比兴交融无间。
集中偶有跨代人物,如战国邹衍(第196首),特为申明渊源;如晋惠帝司马衷(第20首),用彰对比鉴戒。其余皆严格限定两汉时空,虽神医华佗、科圣张衡,亦未逾汉室范畴。至若虞姬、缇萦等巾帼,毛延寿、栾大等宵小,皆以史笔勾勒,不掩其光,不讳其瑕,深得太史公“不虚美、不隐恶”之旨。
先生自谓“耕星种月伴松寮”,然观其注疏考据之精,如辨“圯下”读音(注第30首),析“贰师”本事(注第82首);律法研磨之严,如“四平头”“三字尾”之忌,实已臻“诗史”境界。昔钱牧斋【明清之交时谦益】注杜诗,谓“字字有来历”,今先生之作,殆近之矣。
嗟乎!两汉风云早化尘烟,然读“祁连勒石铭功远”(第86首),犹见霍嫖姚英姿;诵“持节遥穿大漠烟”(第140首),恍闻张博望【张骞封博望侯】筇声。此非诗之力耶?非史之功耶?非先生廿载沉潜之效耶?
今值全编杀青,谨以三语为赞:其体则七律精严,合辋川之格调;其材则两汉浩博,具兰台之渊深;其魂则忧思沉郁,得浣花之精神。后世有欲知汉家人物者,开卷朗吟,四百载英风必当拂面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