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欣赏 > 学习感怀 > 详细内容
学习感怀36
发布时间:2025/9/19  阅读次数:22  字体大小: 【】 【】【


学习感怀36

人民日报事说新语:追求一个更好的自己

近来读林清玄的文章,其中两段话,读来受用:

清华大学百年华诞之际,有学生问我,你已经写了170多本书,还会接着写吗?我的回答是,如果我下午会死,我会写到今天早上。我已经写了40多年,我一直在想,我最好的作品还没有写出来,我要一直努力。

如果你现在问我,什么是成功,我会说,今天比昨天更慈悲、更智慧、更懂得爱与宽容,就是一种成功。如果每天都成功,连在一起就是一个成功的人生。不管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人生不过就是这样,追求成为一个更好的、更具有精神和灵气的自己。

做更坚强的自己

在农村教了大半辈子书的父亲,罹患癌症后依然坚守讲台,直到不能动的那一刻。49岁的湖北省大冶市陈贵镇上罗学校教师朱幼芳,遗传了父亲的病症,也遗传了父亲对三尺讲台的执着。三年来,她扯着“拉力绳”完成一堂堂教学。

三年前,朱幼芳患骨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症,小脑的病变,使她平衡能力渐渐衰退,腿、脚、手渐渐失去力量。为保证站得起来写板书,同事为她在黑板左上角钉上一根铁钎,绑上一根白色的绳子,每天朱幼芳左手拉着绳子,右手握着粉笔板书课题,上完一堂堂课。

在厄运面前朱幼芳选择做更坚强的自己,为了眷恋的三尺讲台,也为了一名人民教师的责任。

做更有诗意的自己

这几天,两位广州大学生摆摊卖诗的新鲜事儿引发了不少的关注与讨论。诗歌,如此阳春白雪的东西,怎会和摆摊牵连起来?

两位大学生今年大四,“卖诗”已近半年,谈及为何如此,他们只是说,“对诗歌的怀念,如同对学生时代的怀念,对童年的追忆。我们只是将理想与现实用一种自己能接受的方式连接在一起。”

是的,每个人心里都有一首诗,或浪漫、或写实,或记景、或抒情。暂且不论两位大学生摆摊卖诗的举动当否提倡,但做有诗意的自己,过有诗意的生活,当赞。

做更有孝心的自己

电视剧《嘿,老头》正在各大卫视热播,黄磊饰演的胡同男照顾身患阿尔兹海默症的父亲的故事,打动了不少的观众,也让人们在随着剧中的主人公同悲同喜之余,对老年痴呆症的病症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于孝道、孝心,也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挚爱无言,孝道无声。秉承孝道,既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更是对生命的感恩和尊重。期待更多人能以孝道为美,也期待爱老敬老能在全社会成为一种风尚。

  

学会和自己相处,是人生最重要的功课

有一位年轻教师在生活中遇到了一些挫折,她向我倾诉:觉得身边人对她有偏见,使她心情很压抑,工作也不顺心,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把作家张德芬最经典的一句名言送给了她: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是的,我们终其一生,只不过一直在学会跟自己相处。所有的痛苦、焦虑与不满,都是我们内心对外在事物折射的结果。

对幸福的理解,每个人都有所不同。我觉得它至少有三个基本条件,那就是:学会与自己和解,接纳自己;学会跟自己挑战,提升自己;学会让自己开心,愉悦自己。这是我们人生最重要的功课。

1·接纳自己

小蜗牛问妈妈:为什么我们从生下来,就要背负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我们的身体没有骨骼的支撑,只能爬,又爬不快。所以要这个壳的保护!

小蜗牛:毛虫妹妹没有骨头,也爬不快,为什么她却不用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毛虫妹妹能变成蝴蝶,天空会保护她啊。

小蜗牛:可是蚯蚓弟弟也没骨头爬不快,也不会变成蝴蝶他什么不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蚯蚓弟弟会钻土, 大地会保护他啊。

小蜗牛哭了起来:我们好可怜,天空不保护,大地也不保护。

蜗牛妈妈安慰他:所以我们有壳啊!我们不靠天,也不靠地,我们靠自己。

真正的强大,是一种自我护佑。一路走来,我时常告诉自己:人生是一场修炼,磨炼你成长的终究会成为生命中的光;人生是一次旅程,没有错走的路,每一段都有每一段的风景;人生是一个舞台,每个人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主角。

杨绛先生说得多好,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接纳自己,才是安详而平静生活的核心要素。

2·提升自己

接纳自己,不是停滞不前,固步自封,孤芳自赏,而是勤于积淀,勇于蜕变,敢于超越。

100岁的厦门大学潘懋元教授是我最为钦佩的学者之一。15岁那年,潘懋元教授初中毕业,就在家乡汕头的一所小学开始当民办教师,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在读高中、大学时,他一边读书一边教书。潘教授说:“正是不断学习,让我从小学教到了大学。”85年来,他当过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研究生和博士生的老师。其间,潘懋元从演武小学前身——厦大附属小学首任校长,当到了厦门大学副校长。而今,迈入百岁的潘懋元依然坚守在讲台上。202067日,他为全国3万多名师生上了一场时长近1个小时的网课。不少听课的师生打趣说:“您可能是世界上最高龄的线上教师了吧!”经常有人问潘教授保持长寿的秘诀,他总是哈哈一笑,给出的答案简单明了却意味深长:长寿需要运动,但不仅是身体的运动,更需要脑袋运动,就是不断思考,跟上时代,不断接受新事物和新问题。

所以,在我们对前方的不确定有畏难情绪时,不妨告诉自己这三句话:

不要给自己设限,每个人都有无限可能性。

真正的高贵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不断成长,才是人生最值得骄傲的事情。

“我不想成为英雄。只想成为一棵树,为岁月而生长,不伤害任何人。”这是波兰诗人、198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米沃什的诗。

如果我们一直保持像树一样努力向上生长的样子,就是最美的样子,就是最踏实的幸福。

3·愉悦自己

罗曼·罗兰说过:“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曾经在网上看过美国“海豹人”尼克·胡哲的演讲,他没有四肢,却自己“走”上了舞台。当众人用同情目光打量他的时候,他却神采飞扬、诙谐幽默,全身洋溢着自信乐观的光芒。他是生活的强者,游泳,打球,跳舞,我们正常人能做的事情,他都想去试一试。尼克说:人生是用来享受的,而不是用来哭泣的。他把自己克服困难的故事以风趣的方式告诉大家,最终成为一名励志演讲大师。在尼克自己看来,所有的痛苦都是人生的宝贵财富,在他心中,自己所做的一切只要能改变一个人的生命,那么一切都是值得的,就是令人无比快乐的。或许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他已经产生了多么大的影响力,他已经让数以万计原本消极对待生命的人,重新对自己充满希望。

活的潇洒是能力,活的快乐是本领,给值得付出的人奉献自己的精力,也是会获得回报的,但依然是为了取悦自己。愉悦自己,不是自欺欺人的麻痹自己,而是知行合一的坚守。我们都明白,无意义的社交是对生命的辜负;无休止的游戏是对生命的轻视;无自律的生活是对生命的自戕。少即是多,舍即是得,空即是实。

当我们肌体焕新、思维焕新,到力量焕新时,我们就能脚踏实地走好我们的旅程,我们就能欢喜自在地看着我们的星辰。

  

好的情绪,是治愈一切的良药

杨绛先生说:

“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

这句话完美地诠释了《杨绛传》中记载的杨绛先生传奇的一生。

她虽然出生于名门,却经历了动荡和战乱;

虽收获了羡煞旁人的爱情,却也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锥心之痛。

但无论世事如何变幻,杨绛先生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精神。

她默默地在忧患中积累智慧、在苦痛中淬炼美德,用积极豁达的态度渡己渡人,成为了一个高情绪价值的人。

如今,杨绛先生虽已辞世多年,但她身上乐观、坚韧的精神,却依然指引着无数的人。

用乐观的态度,渡己。

“每个人都有一段异常艰难的时光,生活的压力,工作的失意,学业的压力,爱的惶惶不可终日。  

挺过来的,人生就会豁然开朗,挺不过来的,时间也会教你,怎么与他们握手言和,所以不必害怕。”

这段话,是杨绛先生在经历了无数生活的磨砺后总结出来的。

1961年,杨绛结束了下乡的生活,回到北京与丈夫团聚。

没想到,却意外开启了人生中一段艰难的时光。

时局动荡的年代,她和丈夫钱钟书也一不小心沦为了被批斗的对象。

为此,他们被剥夺了工资,辛辛苦苦翻译的书《唐吉诃德》也被没收了。

更让她感到无奈的是,她被迫调离了热爱的文字工作岗位,被安排去打扫卫生。

面对种种不公平的待遇,杨绛却依然保持着乐观积极的态度。

有一次,领导安排他们去公共厕所打扫卫生。

当大家推开厕所的门时,全都惊呆了。

因为长年缺乏打扫,厕所里,满是污秽、臭气熏天。大家纷纷避之不及。

杨绛却急忙找来工具和去污粉,还用布条和竹竿自制了拖把。

用了足足十天时间,把厕所打扫得焕然一新。

让每一个来上厕所的人,不再需要捂着鼻子进来、急急忙忙出去。

大家都对她佩服不已,纷纷好奇地询问,她是如何坦然面对这些脏活累活的。

杨绛笑着回答:

“因为我把这里当成了我的书房,等我干完活,就能躲在这里看书了。”

《积极情绪的力量》中,有这样一段话:

“我们并不是因为生活圆满、身体健康才感受到积极情绪的,而是由衷的积极情绪创造了圆满与健康的生活。”

情绪价值高的人,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境都能苦中作乐,保持良好的心态,帮助自己熬过那些艰难的时光。

命运无常,生活多舛,每个人都难免经历暗夜。

但积极的情绪,就犹如黑夜里的一点微光。

帮助我们跨过低谷、战胜困境,在迷雾中找到奔向幸福的路。

用豁达的态度,悦人。

钱钟书的堂弟钱钟鲁曾说:

“杨绛大嫂就像一个帐篷,把身边人都罩在里面,外面的风雨都由她来遮挡。”

嫁给钱钟书后,杨绛可谓尽职尽责,把丈夫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

1937年,她跟随钱钟书在外留学,并在英国牛津生下了爱女钱瑗。

然而,在生产期间,钱钟书却经常因为“笨手拙脚”而闯祸。

他不是一不小心砸坏家里的台灯,就是打翻墨水瓶,还把门轴也弄坏了。

每次来探望时,他都会苦着脸向爱妻求助。

杨绛听了也不气不恼,只是微笑着说:“不要紧,我能搞定。”

简简单单一句话,顿时让钱钟书安下心来。

1941年,杨绛一家回到了战乱中的上海,生活变得格外艰辛。

她在回忆录《我们仨》里写道:

“日本人分配给市民的米,只是粞,中间还杂有白的、黄的、黑的沙子。”

然而,就在这异常困难的时候,钱钟书却突发奇想对杨绛说:“我想写一部长篇小说。”

杨绛听了非但没有反对,反而高兴地表示全力支持。

当钱钟书犹豫自己没有时间写书时,杨绛却坚定地说: “不要紧,你可以减少授课的时间,我们的生活很省俭,还可以更省俭。”

为了让丈夫能够安心创作,杨绛扛起了养家的重担。

每天,她都要走很远的路去郊区的小学代课,还会去当家庭教师来换取生活费。

为了省钱,她辞去了家里所有的佣人,无论是砍柴、生火,还是洗衣、做饭,全都由她自己一个人来完成。

大家闺秀出身的她,从没做过这些粗活。

因此,在那段时间里她常常受伤:不是被木刺扎破了手,就是被热油烫起了泡。

虽然,生活十分艰难,杨绛却从不抱怨,始终保持着从容乐观的心态。

每天回到家后,她总会和钱钟书一起,有说有笑地讨论着他新写的稿子、给他提建议。

那段时间,因为常吃腐败的食物,丈夫和女儿都经常生病。

杨绛总会微笑着安慰大家:“不要紧,好好休息,会好起来的。”

杨绛先生的一句“不要紧”,伴随着先生和女儿的一生,给他们带来了无限的温暖。

情绪价值高的人,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境,都能够给予身边的人积极的情绪价值,帮助他人走出低谷、渡过难关。

生活中,每个人都难免会经历艰难和困境。

怨天尤人,只会徒增烦恼;积极乐观,却能化痛苦为快乐,传递给身边的人正能量。

决定上限的,是情绪价值的高低。

杨绛先生曾说:

“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这种快乐把忍受变成享受,是精神世界对于物质世界的胜利,这便是人生哲学。”

虽然经历了无数的艰难困苦,她始终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化悲痛为力量。

1997年,杨绛的爱女钱瑗因病离世。

次年,她深爱的丈夫钱钟书也离她而去。

“我们仨”从此失散了。

当身边的人都为她感到无比惋惜,不知该如何安慰她时。

杨绛却坚强地说:

“锺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我压根儿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

人生,总是充满了无常,与其自怨自艾,不如调整好情绪,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丈夫去世后,杨绛没有因为悲痛而倒下。

她乐观地笑称,自己现在是“钱办主任”。

她将钱钟书留下的7万多字的手稿,悉心整理、翻译,出版了《钱锺书集》,给中国的文化事业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她还将夫妇俩的全部稿酬,都捐赠了出来。

设立了“好读书”奖学金,来帮助贫困学子实现读书梦。

后来,许多得到“好读书”奖学金帮助的学子,都经常给杨绛写信、到她家做客,给她的晚年生活增添了许多的温暖和乐趣。

2003年,杨绛先生把他们的故事写进了自己的新书《我们仨》里,用温柔和坚定的力量给无数人带来了生活的勇气。

她也因此获得了年度“文学女士”的称号。

即便到了96岁高龄,杨绛先生仍然笔耕不辍,写下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用文字把人生的智慧传递给后人。

有人说:“世间一切,皆是因果。你是谁,就会遇见谁;你怎么对待世界,就会被世界怎么对待。”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人生虽苦,但也充满着美好和希望。

面对生活,保持一份积极的期望与信念,便能收获更多的幸福与成功。

很喜欢稻盛和夫说的一段话:“人生的道路都是由心来描绘的。所以,无论自己处于多么严酷的境遇之中,心头都不应为悲观的思想所萦绕。”

好的情绪,是治愈一切的良药。

低谷时,用积极的态度渡己;困境中,用豁达的态度悦人。

当我们在心中播下一颗积极情绪的种子,便会收获欣欣向荣的生活。

  

真正厉害的人,是能够“结交小人”的人

真正厉害的人,是能够“结交小人”的人

01

我们常常被灌输这样的道理:“亲君子,远小人。”

很少有人告诉你,小人源自哪里,如何改变小人,甚至可以和小人做朋友。

《菜根谭》里说:“操履要严明,心气要和易,毋过激而犯蜂虿之毒。”

以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做人,要一身正气,并且不能过分偏激,触怒小人。

事实上,很多小人,也是有优点的,在某些方面,他也能帮助到你。你要是一直和小人站在对立面、一直仇视,那么你就会被小人伤害,并不可取。

“身正不怕影子斜”,人与人交往,既能互相感染,也能“出淤泥而不染”,关键在于你如何取舍。

从现实生活来分析,真正厉害的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结交小人”。

02

第一,“观察小人”:发现小人的劣迹,警示自己;发现小人的长处,接纳、学习。

孔子说过:“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一个人要进步,有两种方法。一是虚心向讲道德、有文化的人学习,认真求教。二是站在恶毒的人的对立面,“以人为镜”,反思自己的过错,避免自己犯“和对方一样”的错误。

在人生路上,我们常常会看一些“警示”的标语、图像等。比方说:一人偷盗,家庭蒙羞。因为知道偷盗的后果,因此我们不去做偷盗的事情。这就是“小人”的阴暗面,指引了我们一个光明的方向。

有一段时间,广西南宁的周立齐,因为偷盗,被带到派出所。他说了一句“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这辈子都不可能打工”,迅速走红。之后,他认真悔过,并且通过努力劳动,改变了家庭面貌,成为了社会的正面人物。他“现身说法”,告诉大家,要如何改变命运,不要沉迷于“小人”的世界。

从周立齐身上,既可以领悟到“偷盗是错误”的道理,也能领悟到“悔过是善良”的道理。正面和反面,都有长处。

古人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句话,倒过来看,就变成了“失败的人,只要努力,就可以成功”的意思。只是很多人,在错误的方向,一错再错;普通的人,不愿意接纳小人,从而缺少了一面“镜子”。

第二,“帮助小人”:用真情去感化小人,帮他悔过自新,成就自己的“大义”。

苏东坡写过一段文字:“历观自古奇伟之士,如周处、戴渊之流,皆出于群盗,改恶修善,不害为贤。”

晋朝时,周处横行乡里,当地人都把他当成祸害。有人对他说:“你真的很有本事,为什么不去水里制服蛟龙呢?为什么不去山里制服猛虎呢?你要是为民除害,就是大功一件啊。”

周处打败了蛟龙和老虎。当地人召开庆功宴。在宴会上,他才知道,“老虎、蛟龙、他本人”,被视为“三害”。因此,他悔过自新,投靠了吴郡的名仕陆机、陆云,后来成为了平西将军。

戴渊年轻的时候,放荡不羁,当地人避之不及。后来受到陆机推荐,做了沁水县令。历任前将军、尚书、中护军等职。

当我们给周处、戴渊鼓掌的时候,更应该看到陆机、陆云的善举。

  

陆云说:“古人贵朝闻夕改,君前途尚可,且患志之不立,何忧名之不彰。”

一个人只要不是罪大恶极,那就还可以帮一把,只是这样的帮助太少了。如果你能做到的话,就是很厉害的人了。

老师帮助了学生,因此得到了“桃李满天下”的赞美;园丁帮助了花朵,因此园丁有了善良的标签。

人心都是肉长的,如果有足够的温暖,就能被感化。

04

第三,“善用小人”:抓住人性的弱点,加以利用,小人就能在“无意之中”帮助到你。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能够变成小人的人,都是为了利益,只是他们获取利益的方法错了。君子也需要利益,只是获取的方法是道义的,并且能够把利益分给穷苦的人,成就了自己的仁义。

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里写道:“世界上唯一能影响他人的方法,就是谈论他所要的,而且还要告诉他,如何才能得到他所要的。”

让别人得到了想要的东西,那么你也会得到想要的东西。这样做,本质上就是利用人性的弱点。

看过一个故事:一个农人,家里的鸭子都是散养的,导致邻居家门口,很脏。两家人为此闹了几次。

有一段时间,邻居早晚都抱着一把青草;手里还拿着鸭蛋。他对村里人说:“山窝里,有大量的嫩草,可以喂牛;家门口常常会捡到鸭蛋,每天都有两件喜事,真好。”

后来,鸭子住进了山窝;家门口变得干净了。

有时候,威逼不行,那就利诱。

“暗示效应”告诉我们,只要暗示对方可以得到某种好处,对方就会顺着你的想法去做。

因此,你就变成了真正的赢家。

05

在大家都讨厌小人的环境中,如果你能够帮助小人,并且从小人身上获取好处,你就是“鹤立鸡群”的人,厉害的样子,呼之欲出。

古人说:“人见利而不见害, 鱼见食而不见钩。”

我们犯这样的错误:因为利益,忘记道德;因为伤害,忘记美好;因为幸福,忘记祸害......顾此失彼。

以后,要多方面去观察一个人,从多种角度去分析一个人,最大限度地宽容和帮助人。要懂得,玫瑰有刺——欲闻花香,必耐其刺。

社会上,既然无法避开小人,那就主动面对小人。

  

少年宜读李白,中年宜读陶渊明,晚年宜读……

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在一次大学演讲中说道:

不同年龄段,应该去阅读不同的书籍,很感谢我能在30岁时阅读《道德经》,而不是在20岁,或者是40岁。

是啊,书中的知识是亘古不变的,但阅读的我们却有不同的心境,书籍是如此,诗词也是如此。

少年时宜读李白:意气风发、鲜衣怒马;

中年时宜读陶渊明:心境淡然、内敛沉稳;

那么将至老年,或者已到老年的我们,应该读谁的诗词呢?

01

少年宜读李白:意气风发、鲜衣怒马

少年,是人生中最为坚强的一段时期,因为年龄尚小,所以有无限的可能。

但少年时期,同样也是人生中最为脆弱的一段时期,尚且不成熟的心智,很容易被挫折打败。

所以在少年时期,宜读李白的诗词,诗中除了浪漫外,更多的是对命运的反抗,以及自我的救赎。

天宝初年,李白被引荐进入朝廷为官,本欲在仕途路上大放光芒的他,却频频出现差错。

最后竟然惹恼了唐玄宗,导致被“赐金放还”,自此算是彻底断了仕途路。

面对如此巨大的落差,李白伤心过,迷茫过,但他还是走了出来,并写下名句: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当后人在诵读李白的《将进酒》时,又有几人能联想到,这首诗是在李白被贬官之后所作。

人生仅此一次,少年当如李白一般,时刻提醒自己:

在面对挫折困难时,不要对自己失去自信心,要永远怀着自信坚强地走下去,继续发挥自己的特长,相信自己的才能。每个人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别人无法取代的。

02

中年宜读陶渊明:心境淡然、内敛沉稳

有著名文人说过:懂得看淡得失的中年人,才能漂亮地走好余生。

人到中年,安稳为首,时间为贵。

人到了一定年龄就像一壶好茶一样,年少时候的活力慢慢沉淀下来,对世界已经不再有那么多的冲动,只想安安稳稳的生活。

公元417年,辞官归田十二年的陶渊明写下一首名句: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少年时期的陶渊明向往仕途,因此哪怕仕途之路并不顺畅,但也屡屡尝试,一直没有放弃。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再加上官场的腐败让他内心失望至极,于是临近中年的他选择归田隐居,自此再也不入仕途。

人到中年当如陶渊明一般:静守淡然,随遇而安。

当人生过半,就会明白所有的一切都已经过去了,现在的人生是最为平稳的阶段,你只需要保持着一颗宁静淡然的心态,顺其自然就好。

03

晚年宜读苏东坡:乐观豁达

提起苏轼,人们总是向往他那份在苦难之中的乐观,以及发自内心的豁达。

这份乐观和豁达,正是晚年的我们所最缺少的东西,老人为什么不快乐?并非是物质上不够满足,而是精神上不够豁达。

当年过六旬的苏轼被贬到岭南(今广州、海南)时,他没有不满,更没有提出抗议,而是毅然决然的踏上了前往岭南的道路。

别人眼中的岭南,是荒芜之地,是流放罪犯的地方。苏轼眼中的岭南,却有不同的模样,他也因此作诗一首: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在苏轼笔下,岭南似乎没有那么令人畏惧和荒芜,反而是一片宜居之地,令人心生向往。

人到晚年,此生已过大半,之后的时光已经不多,何不珍惜当下,好好享受每一天。

与其每天操心一切,不如就同苏轼一样,看开一点,豁达一点,如此便能快乐一点。

少年时读李白,是告诉自己:

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不要对自己失去自信心,要永远怀着自信坚强地走下去,相信自己是最棒的。

中年时读陶渊明,是告诉自己:

人生如泡茶,一遍水,两遍茶,三遍四遍是精华。最好的状态便是看遍世间沧桑,内心安然无恙。

晚年时读苏东坡,是告诉自己:

自己不幸福并非是因为受到外界的影响,而是源于自己的内心不够快乐,凡事看开一点,看到好的一面,如此便是人间好时节。

  

复旦陈果:活得精彩的女人,“思想”比颜值更动人

01

生活中的每个人,会用不同的方式,来描绘自己的人生。

有的人,一生犹如简单的线条画,用轻轻的笔触,勾勒出平淡的人生,不着色彩、不加粉饰,一辈子在这喧嚣的红尘中不留痕迹。

有的人,他们保持足够的主见,在一生的旅途中,有自己的想法,用浓墨渲染、用智慧做线,人生也会变得溢彩流光,在有限的生中,告诉世人我曾来过。

无论怎样的活法,都值得我们去尊敬。

02

与此同时,第一批80后的朋友们,也开始奔五了;虽然我们不服老,但是不得不在岁月面前,承认时光匆匆,一不小心就辞别了青春。

作为复旦大学的活招牌,作为一名“网红教师”,陈果老师由受学生追捧,到成为一名网红,其实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一名受到学生欢迎的教师,在这网络的时代里,想要“被宣扬”、“被曝光”并不是困难的事情,恰恰是因为陈果老师的妙语连篇,让枯燥无味的哲学课,变得生动活泼了起来,才有了眼前的广泛认可。

试想一下,在小视频爆 发的时代里,就连普通人都可以火上一把,作为一名哲学教师,为何不能拥有自己的舞台呢?

所谓“人红是非多”,在过去的一段时日里,陈果老师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许多人认为,她和昔日的于丹一样,终于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被复旦大学停课了。针对这种说法,复旦大学发通知明确表示,陈果老师并没有被停课,并且谴责那些制造“谣 言”的人。

一个有智慧的女人,不会被谣   言所打倒。

一个热爱读书、教授哲学的老师,依旧会用自己的方式,去将复杂而枯燥的哲学理念,变成通俗易懂的人生哲理,来点缀自己的课堂,让学生深受启迪的同时,实现授课的目的。

03

关于哲学,有这样一句老话,“痛苦产生哲学”。

如果强求将哲学与生活画上等号,那么这样的境界,就显得浅薄了。

复旦大学的教师陈果,用自己的方式,在告诉我们,活得精彩的女人,“思想”比颜值更动人。

出生于81年的陈果老师,从事哲学的教学之后,想必和众多的哲学教师一样,会面临这样的困境,怎样将无味的理论知识,变成浅显易懂的知识点,教授给学生们呢?

经过一番摸索,陈果老师能够用轻舞飞扬、妙趣横生的方式,让枯燥的哲学课,变得有趣味起来。

要知道,在许多大学的课堂里,每每遇到哲学课,便是大家逃课或者背单词的时候,但是在陈果的课堂上,却达到了座无虚席的效果,可想而知,她受到学生欢迎,是有原因的。

举个例子来说,关于“优雅”的解释,陈果老师能够一语中的,“遵从你自己的内心,活成幸福快乐的样子”,才是一种真优雅。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女人,缺乏了主见和内涵,努力用名贵的服饰和皮包来掩饰自己,那么想要做一个优雅从容的女人,还是远远不够的。

作为一个水瓶座的女人,陈果老师用自己的方式和智慧,活成学生眼里的“酋长”模样,她不喜欢依赖,也不愿意去控制,但是却能用自己的思维,活出自由自在的精彩。

04

对于一位女人来说,能够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能够成为复旦大学校园里,一道独特而靓丽的风景线,不得不说,陈果老师是成功的。

她的成功,固然与其专业素养有关,但从其身上,我们可以学习其珍贵的品质。

我们读的大部分书都被忘记了,我们读书还有什么意义?

而陈果的回答,不仅条理清晰,而且让人心服口服。

也有一部分好的东西,比如说文笔和描述,却能在内心深处,给予我们一定的触动,它会渗透进我们的精神层面,能够带给我们启发和觉悟,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促使我们去成长,迎来蜕变的机会。

05

通过读书,女人将会变得“有魂、有根、有趣”,也能在生活和工作中,保持一份自信的淡然,活出一份优雅和洒脱;不觉中,就会成为大家眼里的优雅女性。

与那些正襟危坐的老学究相比,能够放低自己的姿态,用自由而率真的方式,和学生们交流做朋友,这样的大学老师,才更具备感染力,也会更加具备人格魅力吧。

读书,可以丰盈女人的精神层面,也能提高女人的思想高度,不觉中便能提升女人的魅力,而这种魅力,远比女人的颜值更动人。

上一篇:学习感怀35 下一篇:学习感怀37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邱老文斋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

2008-2025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