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邱老文斋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
2008-2025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号
日常杂谈(121—130)
日常杂谈121:谈“单亲”
家庭不仅是个人生活的起点,也是人格形成的源头。婚姻家庭关系越牢固,教育子女的条件就越好。
然而在今天,传统的家庭观念在中国人的头脑中正悄然变化着。一部分人的婚姻家庭关系已不再像过去那样 “固若金汤”。一个人们不愿接受的现实正摆在我们的面前,那就是中国人的离婚率正逐年升高,在离婚率较高的北京、上海以及其他大城市,离婚比例甚至已超过了百分之二。于是接踵而来的是一个人们不得不正视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多的少年儿童生活在单亲家庭之中。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单亲家庭子女人数已达数百万之多。
有关家庭教育专家称,家是未成年人生活时间最长、最重要的生活环境,因此,优化家庭环境,是塑造未成年人健康心理和行为的首要因素。不少饱经离异痛苦的父母,为弥补离异给孩子带来的心理创伤,对孩子百依百顺,有求必应;有人却对孩子冷淡、粗暴、放任不管,两种极端做法都会极大地妨碍孩子的健康成长。所以,离异双方不能因自己的事,或把自己的情绪强加给孩子,任何不适当的教育方式,都是导致各种单亲家庭子女性格缺陷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所有离异家庭,不管哪一方带孩子,都应该让孩子与另一方有接触与交流的时间,让孩子感觉到父母之爱,平时更要注意观察孩子的言行,及时解开孩子的思想疙瘩。不少“单亲儿童”心灵都很孤独,家人要通过更多的关心与呵护去温暖他们,让他们懂得自己在父母心目中的地位。
对于此,人们或赞许,或反对,或惊叹,或迷惘,各执一端,莫衷一是。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的婚姻家庭基本是比较稳定的。随着人们婚姻观念的不断更新,同时就业、收入、生活上的保障使人们把注意由穿衣吃饭转向了自我意识、人生意识,致使新一轮的离婚浪潮汹涌而来。中国大多数人婚姻质量不高,同时大多数人的离婚观念还有着较大的盲目性和非理性色彩,虽然离婚过程中有许多痛苦和伤害,尤其是无辜的孩子。有多少单亲家庭的孩子受到伤害,有多少单亲家庭的孩子学习成绩下降,有多少单亲家庭的孩子离家出走,有多少单亲家庭的孩子流浪街头,有多少单亲家庭的孩子走上了犯罪道路……
我有一朋友,离异2次,每次婚姻都留下一个孩子,大的靠给了父母,小的由女方抚养,两个孩子成长的环境不一样,他也不去照顾孩子,唯一能表达的就是给孩子多点钱,大的长到12岁了,可是和父母很生分,认为父母欠她的,不好好学习,有的时候还离家出走,可是父母一点都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认为给孩子多花钱、找最好的学校上学就是付出了爱。而男方依然再娶,依然要生第三个,三个老婆三个孩子,就只管生,却不去负责任、不去教育和培养他们长大成人,这三个孩子的命运将会在不负责任的父母的手中改变,给孩子们造成心灵上的伤害。
毋庸置疑,单亲家庭的家长们承受的压力要比双亲家庭的家长大得多。可是,父母离婚带来的不仅仅是家庭的破碎,不仅仅是造成当事者本人的痛苦,更重要的是给孩子造成心灵上的创伤,思想、道德、人格、学业上的深深影响,正可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大家都来关心这些单亲家庭的孩子吧!请家长离婚时再慎重一点吧!多来关心一些单亲家庭的孩子吧!
日常杂谈122:谈“短信”
我的手机经常24小时开机。三更半夜睡得正香,枕边的手机叮铃铛锒一阵乱响,有短信进来了。好梦被扰心中烦,索性就看个究竟,看谁睡不着还使坏扰人的好梦,没成想一看,哈哈!竟看到天下掉下个大馅饼,不偏不倚正好砸在了我的头上:香港新利集团庆祝成立10周年,XX大赛摇奖结束,你的手机号码已中二等奖,奖金13万元,具体领奖与1338386XX69钱小姐联系。啧啧,人要是来了鸿运就连攀登珠峰都如履平地,人要是来了财运半夜梦中都得被金币落地声吵醒,别看咱其貌不扬,七八万十几万的大奖已经中过好多次了,还不包括小汽车、笔记本电脑,可惜,到目前一个子儿也没拿到啊。就说退休前那次——
早晨刚上班,办公室走廊里七八个人的手机都传来了中奖8万元的喜讯,而且短信中都说全国只有两个人中奖8万。我有些发嗦,就自告奋勇地代表大家把电话按着短信的提示打了过去,接电话的是一位小姐,说话娇滴滴甜滋滋的。我说我太想要这8万元的奖金了,正和领导软磨硬泡请假到广州去领这笔钱,问她到广州后应该到什么地方去领。她说是广州上九路某酒店XX房间,随即又劝阻我:你不用来了,你只需汇两千几百元的个人所得税款,我们就可以帮你办妥一切相关手续,然后把钱给你汇过去。我强忍着不笑出声来,很认真地向她咨询:我的同事怎么有八九个人都和我一样中了同样的奖呢?电话那头坚决否认:不可能,绝对不可能,全国只有两个获奖,这是不会错的。
关于手机短信的各种欺诈行为,电视、报纸上没少披露过,可人家依然是你骂你的,我干我的,漫天撒大网,能网住几个算几个。现如今,这花花世界纷乱迷人眼,诱惑多,陷阱多。在五彩缤纷的诱惑面前失了方寸,把持不住自己,就容易着了道了,上了套了,最后跌入了陷阱,说到这,恐怕就不是短信的事情了。
日常杂谈123:谈“饭局”
在我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中,就有人们常说的饮食文化,其实,说白了,饮食文化就是饭局。中国的饭局吃饭事小,设局事却是很大。所以菜可以不丰盛,但一定要有一个主题。
饮食之道,也是人情融合之道。一场饭局,既能是亲朋故交之间的沟通交流,也是生意对手间的交锋谈判。所谓人脉,所谓圈子,所谓社会资源,所谓一个人的能量,所谓友谊,所谓生意和交易,最后通通绕不开饭局。酒肉虽然穿肠过,交情自在心中留。
在我国饭局是无处不在的,结婚有饭局,升迁有饭局,升学有饭局,赔礼有饭局,办事有饭局,过节有饭局,开会有饭局,打球有饭局,开业有饭局……
中国古代最有名的饭局,莫过于两千年前的那场“鸿门宴”,饭局背后却暗藏杀机。对于中国人来说,饮食之道,也是人情融合之道。可以是一场饭局,也可以是亲朋好友之间的沟通交流,或者一个生意场上的谈判。易中天曾说过:中国人喜欢请客吃饭,并不是中国人好吃,而是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核。所以,看一个人经常混迹于何类饭局,几乎便可以洞悉其兴趣、爱好、财富、身份、地位。饭局在中国,也是一个人的社会身份认同的体系。
这就是我们中国特色的饭局!
日常杂谈124:谈“快乐”
快乐是什么?相信不同的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其实,快乐是一种心灵感觉,只有时时在意才能处处感知,以平常心来看待自己,就会体验到什么是快乐。
桌子上放着半瓶酒,一个乐观的人看见了一定会说:“哇,还有半瓶酒啊!”而悲观的人看到则说:“哎,只剩下半瓶了!”从这种意义上讲,快乐不仅仅是一种情绪反应,更多的是一种心态。
一个人快乐与否,取决于他在人生观、价值观上的选择。如果选择乐观积极,就会感到幸福;如果选择悲观消极,那就永远得不到快乐。心情愉快的你可能因为早晨明媚的阳光,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而感到快乐。然而,同样也有许多人行色匆匆,为了生计而奔波,忽略了自己的感受,漠视了快乐;抱怨着日子的平淡、苦闷;经常谈起过去并不比自己强的同窗、同事现在如何发达;付出了几倍于人的努力,得到的报酬却是人家的几分之一等等。如此一比,引来了无穷无尽的烦恼。可如果换个角度去想想,我们拥有的东西,别人却未必能拥有;你在羡慕别人物质上富有的同时,他或许正在为钱多而闹心。为没有你那么清闲而遗憾呢!
也许会有人反驳、讽刺:你是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没错,有谁不希望更富裕一些,又有谁不向往更好更高的生活质量。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但人的精神追求也应该是无止境的!与那些贫困地区的人相比,与生活在温饱线上的人相比,我们的心态就应该好起来,就会明白,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
知足者常乐。希望天下所有的人都幸福并快乐着!
日常杂谈125:谈“弯路”
在一个人青春的路口,总是有那么一条小路若隐若现,召唤着我们。每当我们走到那个路口,老师、家长就会拦住我们:“这条路走不得!”我们总是不信,非要走走。
他们说:“我们就是从这条路上走过来的,你们有什么不信?”我们也分辨到:“既然你们能从那条路上走过来,我们为什么不能?”他们说:“我们不想让你们走弯路。”我们倔强地说:“我们喜欢,而且也不怕。”他们总是心疼地看着我们,思考良久,然后叹口气说:“好吧,既然你们不信,又这么倔强,就走吧,不过路很难走,一路要小心啊!”
上路后,才发现他们没有骗我们,那的确是条弯路,我们碰壁,摔跟头,有时碰得头破血流,但我们不停地走,终于走过来了。
坐下来喘息的时候,我们看见一个朋友,自然是非常年轻,正站在我们当年的路口,我们也忍不住大喊:“那条路走不得,!我们就是从这条路上走过来的。”他说:“既然你们都可以从这条路走过来,我为什么不能?”我们说:“我们不想让你走弯路。”他像我们当年一样,倔强地说:“我喜欢,就是要走过去。”我们看了看他,又看了看我们自己,然后都笑了,说“一路小心!”
我们要感谢这个年轻人,是他让我们发现,我们已经不再年轻,已经开始扮演“过来人”的角色,同时患有“过来人”常患的“拦路癖”。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条路每个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候的弯路,你不让他碰的头破血流,怎么能练出钢筋铁骨,怎么能够长大呢?
奉劝我们的家长、老师千万不要再扮演“过来人”的角色,让孩子在风雨中随意地摔打,练就一副钢筋铁骨,成为一个能经得起各种考验的人。
这就是我们的人生,这就是我们每个人都要走的一条路!
说话大家谁都会,但要说得体的话那可是一门艺术。
我们一生中要和很多角色打交道。有家人、有朋友、有同学、有同事、有老师、有上司、有路人甲、也有路人乙……
说话,说得好可以让人哈哈大笑,可这话要说得不好会让人心惊肉跳。
我总觉得自己在说话方面还算得体兼有分寸,知道在工作环境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但我的性子直,想事情脑子不拐弯,有时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结果给我惹来许多麻烦。
例如有这么一次,同事们在工作间隙聊天,说起某某某在市区买了一处房子。我也跟着说,结果我就突然没心没肝地说了一句哎呀你买房子是不是为了金屋藏娇啊。瞬间我觉得大家都沉默了,那个买房子的主人更是满脸乌云。我吓得半晌没敢说话,心里嘀咕了一下午:怎么好好地开这么个玩笑啊!
结果,接下来几天我感觉到了事情的严重性,我很无心的玩笑话常常被对方记在心里很久,然后在工作中故意刁难我,给我小鞋穿。我起初不以为意,觉得只要自己工作态度认真,把工作做好就行了。其实不然,别人从此把我定了性,认为我是个不能信任的、会捅篓子的坏事大王。
日常杂谈127:谈“金钱与幸福”
幸福是生活的成功状态。幸福来自实现个人追求后的满足感。幸福是来自于实现自己追求与价值的意识状态。幸福跟自由一样是状态,而不是目标,一定要通过其他的追求来体现。台湾作家三毛说,幸福不是毛毛雨,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从事自己热爱的事情,这本身就是幸福的。一件事情的成功,带来的只是一时的快乐;从事自己的事业并取得持续的成功,那才幸福。
如果说幸福只是一种状态,那么幸福与贫富无关,幸福与地位无关,幸福与知识无关。幸福是一个人内心的感觉。富人以占有欲的满足感视为幸福,而穷人则不怕失去什么,整天可以无忧无虑的生活,难道谁能说他不是幸福的。
金钱的确不等于幸福,也购买不来幸福。但是,如果使用得当,金钱有助于幸福。幸福的主体是人而不是物,不管是富有的人还是一无所有的人,不管是学识渊博的圣人还是目不识丁的农夫,每个人的幸福权是天赋的,幸福则需要每个人自己去追求。每个人所追求的目标各不相同,只要自己认为体现了自己理想的存在价值,那他(她)就会觉的自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所以说金钱与幸福并不是非此即彼的矛盾共同体,二者可以兼得。别人可以给予你金钱和财富,但却不能直接给予你幸福。幸福只是自己的感觉,需要自己去品味、去寻找。
日常杂谈128:谈“爱”
爱是什么?爱是两心朦胧的若即若离;爱是魂牵梦绕的思绪万千;爱是心与心碰撞的闪光点;爱是情的演绎,情是爱的延深;爱是令人心悸砰然的感觉;爱是青春耀眼的雷电;爱是为他人或社会的默默付出。爱既是方法,又是目的;它是生命,它也是幸福。但是,谁都很难对爱有准确的描述,要想揭开“爱”的奥秘,了解“爱”的真谛,最好还是去体验而不是被描述。
人生有三情即:亲情、友情和爱情。真是:情系人间,繁衍至今,在这个人世间里,到处都洋溢着爱的波浪,充满着情的甘露……
有了爱,就有了几度夕阳,一杯浊酒;有了爱,就有了天地悠悠,往事悠悠…… 这就是爱,甜蜜而又苦涩;温馨而又悲愁;快乐而又忧伤;幸福而又痛苦……真可谓:爱情起源于情,堕落于爱,爱情演绎生命又毁灭灵魂。如何正确对待爱与情的关系?确实是一个关乎每个人本身的大事,确实是一个十分严肃的课题。
无数实事告诉我们:遇到你真正爱的人时,要努力为争取和他相伴一生的机会,因为当他离去时,一切都来不及了;遇到可相信的朋友时,要以诚相待,和他好好处下去,因为在人的一生中,可以遇到知己的真的不易;遇到曾经爱过的人时,记得微笑,因为他是让你更懂“爱”的人。要知道:成功的爱情,不是要寻找完美的爱人,而是力求做一个完美的爱人。
小时候,希望自己快点长大,长大了,却发现遗失了欢乐的童年;单身时,开始羡慕恋人的甜蜜;恋爱时,怀念单身的自由;结婚前,渴望美满幸福的家庭;成家后,却又感到肩上的担子沉重、责任重大…… 很多事物,没有得到时总觉得美好,得到之后,才开始明白:我们得到的同时也在失去或付出。
忘记一个人,并非不再想起,而是偶尔想起,心中却不再有波澜。真正的忘记,是不需要努力的。
人生短短数十载,最要紧的是满足自己,而不是讨好别人;每个人总有不愿意公开的秘密,千万不要苦苦相逼;无论怎么样,一个人借故腐化堕落总是不值得原谅的,越是没有人爱,越是要爱自己。
明白的人懂得放弃;真情的人懂得牺牲;幸福的人懂得超脱;感恩的人懂得珍惜;对不爱自己的人,最需要的是理解和祝福,过多的自作多情是乞求对方的施舍,爱与被爱都是让人幸福的事情,千万不要一时冲动,让这些变成痛苦与灾难。
其实,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部爱的故事,无数实事告诉我们:平平淡淡才是真;恩恩爱爱就是情;曲曲折折才是歌;风风雨雨就是曲。朴素的情感,简单的快乐就像一杯经过酝酿的美酒,甘甜而醇香,浓郁而味美。但,不是每一桩牵手白头的婚姻都系着一根永恒的,叫做爱情的红丝线,但其中总有一些无法了解的、割不断的东西能穿越岁月风尘,将两个生命紧紧维系在一起,大概这就是另“爱”吧!
爱是永恒的主题,古往今来,再精彩的典故,少了爱情亦黯然失色。
日常杂谈129:谈“随和与修养”
随和,是一种素质,一种文化,一种心态。随和是淡泊名利时的超然,是曾经沧海后的井然,是狂风暴雨中的坦然。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只有随和的人,才能发现周围的真善美,才可以真正享受生活赐予我们的快乐。在随和中,我们可以拥有宽广的胸怀、高瞻远瞩的目光和无以伦比的智慧。
随和的人,是宽宏大量的人,在人与人之间发生摩擦时,他能够以谦和的态度对待对方;随和的人,是没有贪欲的人,他可以很好地控制自己的世俗欲望。随和需要有良好的自身修养。要善于和有不同意见的人沟通,学会换位思考,学会感恩;要真诚地赞赏别人,夸奖别人;要不吝啬自己的微笑。
随和需要有淡泊名利的心境。“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随和需要与人为善的品质。对周围需要帮助的人,伸出热情的双手给他一份力量,与人为善,善待他人,我们就会多一份坦然,增一份愉悦,添一份好心情。如此说来,善待他人不正是善待自己吗?
真正做到为人随和,确实得经过一番历练,经过一番自律,经过一番升华。
日常杂谈130:谈“做人与做事”
“先做人,后做事”中的做人,最起码要做到两点:一是尊重他人,二是为人着想。前者是品质的核心,后者是行为的标尺。
追其渊,何以致此?也是私欲在作祟。私欲重的人,其一生事中是无法得到满足他的私欲的人。他要找的这种人世界根本就不存在。在他们的脑子里,只存在着“自私”一点论,而没有“为自我、为他人”的两点论,这样他们不走为人处事的弯路,那才怪哩!正是那些尊重别人,为人着想的人,本来不想去满足自己的私欲,却能在不经意中使自己得到极大的满足。做人就要柔刚兼溶,张驰有度。人们往往以为那些有礼有让,与世无争的人是傻子,实际你错了!其实在这些人的身上,往往深深地潜藏着让凡人难以揣摩的大智大勇。那些“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人,都是这类人。而不是那些摇头晃脑,伶俐乖巧的人,他们尽管变幻莫测,却往往一无所获。看来人人都是一本书,都有许多可读之处。
可以武断地说:不会做人的人是永远做不好事情的,哪怕是一件小事。看来:做人是做事的基础和前提。具备了这一前提,方可把事情想开,才能把事情做好。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地认识自我、打破自我、改进自我、最终战胜自我的过程。凡事三思,将心胸放开,时时从正反、利害两个角度去思索问题,做到“已之不欲勿施于人”,以此为前导去处理一切问题,就会把事情办得更好。要在生活中不断地去锻打、去塑造自身的人格魅力。古人说的“仁者无敌”要我理解就是人格的魅力是无敌的,是不可战胜的。也就是说在你有了战胜自己的能力时,才会产生战胜对手的那种强大的张力,此时要办好任何事情,都将不在话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