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欣赏 > 诗贤故事 > 详细内容
20 李白
发布时间:2025/7/9  阅读次数:0  字体大小: 【】 【】【


20   李白

李白:浪漫主义的高峰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其诗作更是代表了唐朝文化的艺术巅峰。

李白的性格豪放不羁,嗜酒成性,一生都不会刻意逢迎、不事权贵。他具有豪侠性格以及作为浪漫主义诗人所特有的非凡气质,即丰富的想象力。这种性格特质深深地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使其作品充满了豪侠、奔放的气息。他的诗作语言风格清新明快,明丽爽朗,词语的基本色调正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的诗作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他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最高,其中歌行完全打破了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他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无论是《望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象,还是《行路难》的人生感慨,都充分展示了李白诗歌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

李白的一生虽历经坎坷,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他的诗作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情感世界和人生经历,更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现实和人生的真谛。他的诗歌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广泛的社会意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李白是唐代诗歌的杰出代表。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社会意义。他的一生和诗作都充满了传奇色彩和浪漫气息,成为了后世人们传颂不衰的经典。他的诗歌作品将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芒。

妙对胡乡绅

年仅14岁的李白,在风光旖旎的江油小城,已小有名气。有一年春天,城中一位姓胡的乡绅迎来了他的五十大寿。为庆此盛事,他广邀全城富户名流,设宴于府邸,自然也向名声在外的少年李白发出了请柬。

胡乡绅虽非饱学之士,却也略通文墨,心中对年少轻狂的李白颇有微词,意在宴会上借机让这位才子出出丑,教其懂得谦逊。酒过三巡,胡乡绅目光落在墙上挂着的一幅画上,画中老神仙手抱酒坛,卧于石上,坛口倾斜,酒液潺潺,不知是醉了,还是睡梦正酣?

借此情景,胡乡绅对李白笑道:“闻贤侄才华横溢,老夫这里有一上联,苦思冥想未能得对,今日特请贤侄赐对。”言罢,摇头晃脑地吟出上联:“酉加卒是个醉,目加垂是个睡,老神仙怀抱酒坛枕上偎,不知是醉还是睡。”

小李白闻言,目光闪烁,环视四周,忽见胡乡绅体态丰腴,灵感乍现,随即以指代笔,笑对曰:“月加半是个胖,月加长是个胀,胡乡绅挺起大肚当中站,不知是胖还是胀。”此言一出,满堂宾客无不捧腹大笑。胡乡绅虽感尴尬,却也暗暗佩服李白的机智与才情。

宴后,众人移步至花园,漫步于花径之间,胡乡绅又生一计,见池中白鹅嬉戏,羽毛未丰,便以鹅为题,再出上联:“白鹅黄尚未脱尽,竟不知天高地厚。”言下之意,暗讽李白年少轻狂。

恰在此时,池中一只老龟缓缓探头,悠然自得。李白见状,眉头微蹙,随即嘴角上扬,对曰:“乌龟壳早已磨光,可算是老奸巨猾。”此联既应景又巧妙反击,让胡乡绅哑口无言,意识到自己确非李白对手,心中虽有不甘,却也只好作罢,也就不再为难李白了。

铁杵磨针

李白小时候非常聪明,但也相当贪玩。一天,他趁家人不注意,偷偷溜出去玩。在溪边,他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正吃力地在石头上磨着一根铁杵。

小李白好奇地问:“婆婆,您这是在干么呀?”

老婆婆抬头看了他一眼,微笑着答道:“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根绣花针。”

小李白一听,不禁失笑:“这怎么可能呢?”

老婆婆不以为然,依旧认真地磨着他手中的铁杵,并缓缓地说:“只要功夫深,铁杵也能磨成针啊。”

李白听了老婆婆的话,心中好像有所领悟。他意识到,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就一定能够成功。回想起自己之前对待学习的态度,他不禁感到羞愧。

于是,李白决定今后一定要收敛贪玩,用功读书。回到家中,他拾起之前扔在地上的书本,开始专心致志地学习起来。每当遇到困难想要放弃时,他都会想起老婆婆磨铁杵的情景,以及那句“只要功夫深,铁杵也能磨成针”的话。

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李白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最终成为了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诗作流传千古,深受后人喜爱。

梦笔生花

李白少年时代,曾经做过一个奇特的梦。一晚上,他读书作文之后,酣然入梦:

随着风的引领,他飘然离开了温馨的小屋,穿过了郁郁葱葱的树林,越过了连绵起伏的山川,最终到达了一座矗立在茫茫大海之上的仙山。这山四周云海翻腾,宛如仙境,花木繁茂,香气袭人,让人心旷神怡,陶醉不已。

小李白被眼前的美景吸引。他沿着曲折蜿蜒的山路,一步步向上攀登,渴望能更近距离地感受这仙境的奇妙与神秘。就在此时,他突然发现前方不远处,一支巨大的笔耸立在云海之中,气势恢宏,令人震撼。此笔足有十多丈高,笔杆上雕刻着精美绝伦的花纹,散发着柔和而神秘的光芒。他激动万分,走近细看,只见笔端五色光芒闪烁,宛如彩虹般绚烂。他想:“这莫非就是传说中的天赐神笔?

正当他沉浸在无尽的遐想中时,一阵悠扬悦耳的仙乐突然响起,如同天籁之音,令人心旷神怡。紧接着,令人惊奇的一幕发生了:笔尖处竟然绽放出一朵朵鲜艳的红花,花瓣轻轻颤动,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小李白伸出双手,满怀期待地准备迎接这支神笔时,一阵强烈的震动传来,他猛地惊醒了过来。原来,这是一场梦。醒后,他又细致的追寻了一次梦境,并对梦中情景充满了无限的遐想和疑惑。

为了追寻梦中的仙境和神笔,李白告别家乡,踏上了云游四方的道路。他走过了无数崇山峻岭,穿过了无数江河湖海,历经千辛万苦,却始终未能找到那座仙山的踪迹。

一日,他登黄山,当登上山顶时,眼前突然一亮,只见一支巨大的笔耸立在云海之中,与梦中的景象一模一样。他激动得失声大叫:“终于找到了!梦中的仙境和神笔原来在这里!”

自那以后,李白的才思更加锐进,读书也更加刻苦。他深入社会生活,游历祖国名山大川,创作了大量的不朽诗篇。而成语“梦笔生花”就出自这里。

醋店遇蠢县令

一年夏天,烈日炎炎,李白口渴难忍,心想要是有个酒店就好了,可以痛快地畅饮一番。正畅想间,忽见前面有户人家,门前挑出一面小旗,他驱赶着小毛驴直奔那家小店。到了跟前一看,才看清小旗上写得不是“酒”字,而是“醋”!此时,他兴致顿时消去大半,原来是醋店。他转念一想,倒也罢了,喝上几口茶水,也比干渴着强。于是走进店里,只见屋里桌旁坐着一个县令正在歇息。

李白对店主说:“一人一口又一丁,竹林有寺没有僧,女人怀中抱一子,二十一日酉时生”。店主是个聪明的人,他听出李白是用诗谜在问他,心中十分佩服,就答道:“跟您说吧,这是有名的山西老陈醋,味道极佳,先生可品尝?”李白说:“哦,原来是山西老陈醋啊!醋我可以买一坛,不过我口渴极了,烦店主给沏壶茶怎么样?”说罢掏出银两递给店主。

店主高高兴兴地给李白沏好了茶,又备了一坛醋。李白端起茶碗一饮而尽,然后对店主说道:“鹅山一鸟鸟不在,西下一女人人爱,大口一张吞小口,法去三点水不来。”店主点头应道:“多谢光顾小店,先生走好。”

李白手提醋坛,刚要迈出门坎儿,只见醋店里一个县官模样的人站起来喝道:“你是何等浅薄之人,竟敢在本官面前咬文嚼字,好不自量!”

李白瞥了拦者一眼,一板一眼地说道:“豆在山根下,月亮半空挂,打柴不见木,王里是一家!”说罢,走出门,骑上毛驴,一甩鞭子,扬长而去。

蠢县令却不知道李白话中的含义,听后,反而暗自发笑。心想:可不是么,我好比那一轮明月,他就是那山下的豆;我姓王,我老婆姓李,本来就是一家嘛!

速对杨国忠

唐玄宗的宫廷中,有一位权倾一时的宠臣,名叫杨国忠。此人虽身居高位,却心胸狭窄,尤其是对才华横溢而性情傲岸的诗人李白,更是心生嫉恨,总想寻机奚落,以显自身威严。

一日,杨国忠苦思冥想,终得一计,决定以对对子的方式,让李白在众人面前出丑。他深知李白才思敏捷,便特意设计了一个含有双关意味的三步对句挑战,暗中布下陷阱,只等李白入瓮。

于是,杨派人邀请李白至府中,一见面便故作亲热,实则眼中闪烁着狡黠之光。他环视四周,见院中两猿正在树上截取枯木,心中顿时有了主意,开口便道:“两猿截木山中,问猴儿如何对锯?”说罢,嘴角勾起一抹得意的笑,暗指李白不过是个山野间的“猴儿”,难以应对这巧妙之对。“锯”与“句”谐音,既是对句的要求,也是对李白的一种戏谑。

李白闻言,非但不怒,反而淡然一笑,眼神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从容答道:“请大人起步,三步内对不上,算我输。”语气中透露出自信与从容。

杨一听,心中暗喜,以为胜券在握,急忙迈出大步,欲在三步之内结束这场较量。然而,他刚跨出第一步,还未站稳,李白的目光已如利剑般扫向他的脚下。原来,此时院中恰好有一匹马不慎陷入泥潭,正努力挣扎欲出。李白借此情景,高声吟道:“匹马隐身泥里,看畜生怎样出蹄!”

此言一出,四座皆惊。“蹄”与“题”谐音,不仅完美对上了杨国忠的上联,更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将杨国忠比作了挣扎于泥潭中的“畜生”。这一对句,不仅工整贴切,更蕴含了深刻的讽刺与机智,让在场的人都为之叫好。

杨国忠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他本想借此机会羞辱李白,却不料反被李白狠狠地回击了一番。此刻的他,进退两难,走则被视为“畜生出蹄”,不走又显得自己无地自容,场面一时陷入了极度的尴尬之中。

误入桃源仙境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李白独自一人泛舟于碧波荡漾的江面上,手中握着酒壶,口中吟咏着诗句,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宁静与自由。阳光透过云层,斑驳地洒在江面上,仿佛连水波都染上了几分诗意。

天有不测风云,一阵突如其来的巨浪打破了这份宁静,将李白的船只卷入了一个隐蔽的水下洞穴之中。

洞穴之内,幽暗而神秘,水流带着他缓缓前行,不久便来到了一个宽敞的气室。气室的一侧,竟隐藏着一个通往外界的狭窄通道,初时仅能容一人通过,但越往里走,空间逐渐开阔。李白心中虽有几分忐忑,却也充满了好奇,决定一探究竟。

穿过这条狭窄的通道,眼前豁然开朗,一片宁静祥和的乡村景象映入眼帘。这里远离尘嚣,山清水秀,田园风光,美不胜收,只是房屋简陋了些,却也透着一股质朴与纯真。李白漫步在这片未知的土地上,心中涌动着莫名的感动。

更令人惊喜的是,在这片世外桃源中,李白意外地遇到了多年未见的老友。原来,这群人是早年为躲避战乱,逃至此地避难的后裔。他们在这片原本荒芜的土地上安家落户,自力更生,不仅将周边的几座小山巧妙地搬移过来作为天然屏障,还在这片土地上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

老友热情地邀请李白到村中的茶馆小憩。那里提供的茶水和小吃,虽看似简单,却蕴含着非凡的美味,竟是皇宫中也难以寻觅的佳肴。李白品尝之后,不禁感慨万千,原来真正的美味并不在于食材的奢华,而在于那份用心与真诚。

随后,李白在老友的陪同下,漫步于乡间小道,感受着这里的风土人情。尽管这里的货币与唐朝不同,但老友还是细心地为李白准备了笔墨纸砚。李白心潮澎湃,当场挥毫泼墨,在村民的台阶上写下:“隐秘桃源藏人间,佳肴美酒胜皇宫。民风淳朴情深厚,吾心所向乐无穷。”诗句一出,立即引来村民们的围观与赞叹,他们对这位来自外界的诗人充满了敬仰与好奇。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李白深知自己不能久留此地,以免外界担忧。在村民们的依依不舍中,他告别了这片世外桃源,重新踏上归途。回到船上,望着渐渐远去的桃源仙境,李白的心中充满了无限的留恋与向往。他知道,那里不仅有他难以忘怀的人间美味和淳朴的民风,更有他内心深处对自由与宁静的无限渴望。

从此,这段误入桃源的奇遇,成为了李白心中一段永恒的传奇。

蔑视权贵

看了李白的诗赋,唐玄宗李隆基十分欣赏其才情,又因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便召他进宫,授予他翰林供职。这时他已40岁。

李白这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心中怀揣着对国家的无限热爱,渴望能在朝堂之上施展抱负,为国效力。他满以为这下机遇来了,可以飞黄腾达了。谁料,他仅只是个闲职,具体工作就是给皇上写诗文娱乐,陪侍皇帝左右。他对这份工作很不情愿,可又没办法,常常一人喝闷酒。

一天,李白又喝得大醉,突然侍卫来召他去见皇上。原来,皇上与杨贵妃正在御花园中赏花,想让李白写几首诗助兴。面对如云似锦的牡丹与倾国倾城的贵妃,李白的诗兴如泉涌,挥毫泼墨,一气呵成,创作了流传千古的《清平调》。李隆基对此诗赞不绝口,当即命宫中乐师李龟年配乐演奏,自己更是亲自吹笛,宫女们齐声高歌,其中“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一句,使杨贵妃听得如醉如痴。高力士和杨国忠更是竭力讨好皇上。

李白看了,觉得十分恶心,便借着酒劲,把脚伸到高力士面前说:“来,给我脱靴!”高力士哪受过这种羞辱?但此刻李白是李隆基面前的“红人”,高力士知道此刻惹不得,只得忍气把他的两只长靴脱了下来。

李白心里十分痛快,用眼斜视了一下旁边的杨国忠,然后,向李隆基磕了个头说:“皇上,我听说杨国舅研的墨很好,不如让国舅爷研墨,我把《清平调》重新抄写一遍,如何?”

李隆基连头也没回,就说:“行!”这可把杨国忠气坏了,他做梦也没想到李白竟敢戏弄自己。但皇上都答应了,他也不敢争辩,只好忍着气,强装笑脸,慢慢研起墨来。

事后,高力士与杨国忠心中愤愤不平,他们利用杨贵妃对《清平调》中“可怜飞燕倚新妆”一句的误解,暗中挑拨,称李白将杨贵妃比作汉朝的赵飞燕,暗示其终将如赵飞燕般被废黜。杨贵妃听后,脸色骤变,对李白心生嫉恨。自此,李白在宫中的地位日渐式微,常常受到排挤与冷落。

其实,李白本就厌倦了朝廷这种虚伪与逢迎的生活,苦于没有更好的出路和选择,只得纵酒以自昏秽。终于有一天,皇帝玄宗赐金放还。这对常人来说,可算是人生中的一次重大打击,但对李白来说恰好是个机会。他毅然离开了长安,前往洛阳,开始追寻心中的那份自由与梦想。

诗酒中的浪漫与悲歌

李白,这位一生行走在江湖与朝堂间的诗仙,至年过花甲之时,已百病缠身,风华不再。他似乎已经忘却了人间的悲欢离合,心中唯余一愿——醉入梦乡,永不醒来。这一夜,他恍恍惚惚,仿佛看到了水中倒映的明月,便伸手去邀,却不慎溺水,最终抱月长眠,成就了他人生中最后一首悲壮的诗篇。

李白的一生,豪放不羁,浪漫如诗。他的每一句诗,都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后世无数人的心灵。然而,就在这光鲜亮丽的外表下,却隐藏着他难以言表的愤懑与悲伤。

自少年时代起,李白便对游侠生活情有独钟。他笔下流淌出的游侠诗篇,充满了对自由的向往。同时,他也胸怀大志,自称“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这些发自心底的诗句,生动地展现了他不凡的才情与傲骨。二十五岁那年,他毅然辞别亲人,远游四方,“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自信满满。从此,他遍游名山大川,纵情于山水之间,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佳作。

其实,李白的志向并不在诗与远方。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渴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以实现他“济苍生,安黎民”的远大抱负。可命运似乎并不眷顾这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一直在等待,等待长安天子的召唤。四十岁那年,他终于等来了这个机会,应召入京。

那时的他,仿佛化身为一个任情恣意的诗仙,饮酒作诗,任性疏狂。“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正是他当时生活的真实写照。他曾在皇上面前让杨国忠捧砚,高力士脱靴,尽显其不羁与狂放。

正因他坚守自己的个性,不愿与权贵同流合污,不久后便遭到了排挤和打压,最终被皇上赐金放还,离开了那个曾经让他心驰神往的京城。

封建官场的黑暗和宫廷生活的糜烂,让他对政治理想的追求和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全都化为了泡影。面对抱负与现实的巨大落差,他也只能无奈地承受着这种无尽的彷徨与痛苦。

这一次,李白是真的悲伤了。悲伤的李白也只能“举杯消愁”,却得到了“愁更愁”的结果。他终日与酒为伴,尽情释放内心的悲伤。“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满怀抱负的他,终究是不能放下心中的理想,然而朝廷耽于声色犬马,奸相李林甫、杨国忠当道,官场一片黑暗,他永远也回不去了。时光飞逝,自己却功业无成,他也只能写下“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等悲愤填膺的诗句了。

李白是幸运的,生于盛唐;李白是不幸,空有抱负却无处施展。历史的不可测之处也就在于,它造就了李白的悲伤,却也让一个不老的诗仙(悲伤的李白)成就了一段浪漫的传奇。

咏李白十九首

神笔一支映月华,诗思如注涌天涯。

豪情壮志挥毫就,锦绣文章传万家。

铁杵溪边岁月磨,风吹日晒不蹉跎。

儿时偶遇得昭示,追梦一生励志多。

浪漫情思壮士怀,如风飘逸荡飞埃。

花间酌酒邀明月,一醉方休悲愤揣。

奸相出题辱李白,如流速对显英才。

聪明机智无人比,绝代风华扫雾霾。

放荡江湖任远遥,豪情壮志气冲霄。

人生苦乐行中笑,一路诗情醉晚朝。

铁杵成针志可酬,恒心不泯梦难休。

儿时便悟其中意,诗酒逍遥任处游。

乡绅寿宴满名流,当众出题算计谋。

一语双关惊四座,谁知反被李白羞。

豪情一脉览神州,笑傲江湖志未休。

美景山川皆入眼,诗魂飘逸写风流。

逛店门前遇蠢官,随言嬉笑戏愚顽。

一壶陈醋吹人梦,半句诗吟讽世间。

醋店门前遇小官,无知县令惹人嫌。

一支妙笔生嘲讽,千古流传笑世间。

十一

权贵如尘入眼难,随风飘逸自冲天。

长安醉卧红尘笑,天子呼来不上船。

十二

才华横溢自难全,旷世悲歌动九天。

壮志未酬心已老,唯留美誉在人间。

十三

轻言漫语对乡绅,才气满身比万金。

年少机灵惊四座,光环无数耀人心。

十四

才情四溢震八方,杨府门前速对扬。

妙语连珠人共叹,锋芒毕露耀朝堂。

十五

醉卧长安泪满裳,悲歌曲曲诉衷肠。

才华横溢无人赏,独对寒星叹世凉。

十六

梦笔生花醉意浓,一身豪气舞长空。

逍遥遍览神州景,首首诗篇耀眼红。

十七

桃源逐梦在心中,景致清幽各不同。

流水潺潺花满径,仙风拂面意融融。

十八

浪漫逍遥逐梦中,豪侠佩剑越长虹。

挥毫泼墨惊风雨,行走人生一醉翁。

十九

梦笔生花韵自成,逍遥诗酒闯天庭。

痴迷醉卧云深处,道骨仙风入画屏。

上一篇:19 岑参 下一篇:21 杜甫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邱老文斋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2008-2025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