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欣赏 > 诗贤故事 > 详细内容
19 岑参
发布时间:2025/7/9  阅读次数:0  字体大小: 【】 【】【


19   岑参

岑参:杰出的边塞诗人

岑参(715-770),今新野县人,是唐代边塞诗人中最卓越的代表之一。他出生于官僚家庭,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尤善诗歌。

他的诗以描绘边塞风光、表现戍边将士生活为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个性特征。他曾两次从军边塞,对边疆的生活和战斗有着深刻的体验。这些经历使得他的边塞诗充满了豪情壮志和英雄主义情怀。他的边塞诗代表作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都以其雄奇瑰丽的色调、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而著称。这些诗作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也表达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他的诗歌风格悲壮奇丽,语言流丽新巧。他善于捕捉并描绘异域风光和西域军旅生活的独特之处,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诗作在生前并未得到广泛传播,但在后世却得到了很高的评价。

除了诗歌创作上的成就,岑参的人格魅力也值得称道。他个性豪迈热烈,不拘囿于小我,不耽溺于安逸,始终抱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他的言辞之中透着激昂,用情真挚,不做作,这些都使得他的诗歌更加生动感人。

总之,岑参是一位才华横溢、充满激情和豪迈的诗人。他的诗作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代表。

赤亭教子

一日,岑参办完紧急军务要赶回西域,途径赤亭。当地的戍边将士恳请他在赤亭的壁上题诗。岑参欣然应允,于是挥毫泼墨,一气呵成写了一首诗。

刚题毕,有个稚嫩的声音突然响起,清晰地将它念了出来。岑参惊讶地回头一看,只见一个衣衫褴褛的小孩正瞪大眼睛,满脸认真地盯着石壁。在边疆之地,竟有如此孩童能流利朗诵汉语诗歌,岑参心中不禁生出几分好奇与赞赏。

经询问得知,这小孩原是附近的一位放羊娃,因一次偶然的机会救了迷路的十三名士兵,而被允许在边疆放羊。更令人惊讶的是,这小孩不仅能说汉语,还怀揣着一本用回鹘文书写的《论语》。原来,这书是他祖父所传,祖父希望他能通过学习汉语和儒家经典,不忘自己的文化之根。

岑参被放羊娃的求知欲和家族的坚韧所感动,当即提笔在书上写下“论语博大,回鹘远志”八字,以示鼓励。放羊娃的父亲得知大诗人岑参的到访,激动万分,带着儿子前来拜访。他向岑参吐露心声,原来他们本是漠北草原的书香门第,因宫廷内乱流离失所,逃至边疆避祸。他希望岑参能收儿子为徒,教导他成为有用之人。

岑参看着眼前这对满怀期望的父子,心中涌起一股责任感。边疆急需翻译人才,而放羊娃正是培养此类人才的绝佳人选。然而,岑参深知自己不会长期留在边疆,于是提出收这孩子为义子,并带他离开,以给予更好的教育和培养。放羊娃的父亲虽然不舍,但为了儿子的未来,毅然答应了岑参的请求。

岑参带走放羊娃之后,将放羊娃改名为岑鹘。在岑参的细心教导下,岑鹘不仅学会了更多的汉语和儒家经典,还精通了两族语言,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翻译家。在汉族与边疆的交流与合作中,岑鹘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边疆的稳定与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而岑参与岑鹘之间,也结下了一段超越血缘的深厚情谊,成为千古传诵的一段佳话。

墓中账单

在遥远的新疆吐鲁番市以东42公里处,有一片古老而神秘的古墓群——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岁月在这里积淀了无数的故事,而506号墓穴中出土的一件独特纸棺,更是揭开了一段尘封的历史记忆。

天宝末年,战乱前夕,这片土地上依旧有着它独特的宁静与忙碌。那时,北庭都护、伊西节度使封常清的幕府中,有一位才华横溢的判官,名叫岑参。他不仅以诗文名世,更因其在幕府中的勤勉工作而为人称道。

一日,岑参与几位同僚骑马行至西州的一家驿站,准备稍作休整。他们的七匹马,在驿站外悠闲地嚼着青麦与豆料,享受着难得的安逸时光。驿站内,岑参手持笔墨,仔细核对着马料的收支账目。这些看似琐碎的账目,实则关乎着军队的补给与运行,马虎不得。

岑判官,马料已备好,共计青麦三斗五升,烦请过目。”驿站的小吏恭敬地呈上账单,岑参接过,仔细核对了数目,无误后,便提笔签字,吩咐道:“将此账单与马料钱一并交给驿卒陈金,务必确保无误。”

然而,就这段平凡的日常,却在不久后成为了历史的见证。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天下大乱,岑参等人也在这场动荡中各自奔散,生死未卜。

数百年后,当考古学家们打开506号墓穴,那件独特的纸棺映入眼帘。纸棺之上,赫然糊着那张曾经的账单,字迹虽已斑驳,但依旧能辨认出“岑判官马柒匹共食青麦叁豆伍胜,付健儿陈金”的字样。

这张账单,仿佛是一封来自过去遥远的信,穿越了时空的阻隔,将岑参与他那短暂而平凡的瞬间,永远地定格在了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它让人们得以窥见,即使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也依然有着这样温馨而平凡的瞬间,被历史所铭记。

咏岑参七首

西域风霜铸壮词,挥毫泼墨见英姿。

边城但使边军在,百姓安宁战事息。

豪情万丈撼边都,塞外诗魂展壮图。

一支妙笔书天下,生死为关大丈夫。

走马西征战鼓擂,诗人笔下见英威。

黄沙百战穿金甲,一曲高歌映日辉。

白雪皑皑覆战壕,边关烽火映云霄。

深情触景挥毫诉,诗卷长存万古骄。

城头烽火照寒天,椽笔一支赋壮篇。

雪域风霜锤傲骨,诗魂永驻万山间。

走马川前雪满襟,英雄豪气撼昆仑。

黄沙漫卷凌云志,诗赋长留照古今。

边塞风光入梦频,将军壮志贯长云。

霜侵雪漫忠魂在,盖世诗名万古存。

  

上一篇:18 高适 下一篇:20 李白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邱老文斋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2008-2025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