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专辑 > 详细内容
2020年农历庚子年端午节专辑
发布时间:2024/10/5  阅读次数:5  字体大小: 【】 【】【


2020年农历庚子年端午节专辑

  

【诗词歌赋】

【七律】屈子祭(内乡县教师进修学校樊国文)

【七律】端阳(内乡县教师进修学校樊国文)

【水调歌头】端阳(内乡县教师进修学校樊国文)

端午来临忆屈原(河南省濮阳市第一中学张玉杰)

【蝶恋花】祭屈原(山东省临沂市一中朱玉法)

艾草飘香颂屈原(中牟县青年路小学张清风)

【故事回忆】

端午节的爱(汝南县第四小学董立伟)

端午节门上插艾草的传说(河南省濮阳市第一中学张玉杰)

艾叶飘香的日子(内蒙古通辽市库伦旗第一初级中学田百合)

【生活随笔】

我的妈妈(郑州市惠济区幼儿园郑爽)

粽子熟了(漯河市第三初级中学赵宇青)

端午有“礼” (中牟县城东路小学郭敬帅)

我最佩服的人(中牟县第二初级中学韩海萍)

端午情思(河南省中牟县荟萃路小学李焕青)

茶饭桌上话端午(河南省中牟县荟萃路小学李焕青)

又见合欢花(郑州市中牟县青年路小学李慧芬)

煎饼蒜汁(郑东新区畅和街小学姚增戗)

杨记拉面可以吃(郑东新区畅和街小学姚增戗)

回家(郑州市二七区教师进修学校杨红梅)

  

【诗词歌赋】

【七律】屈子祭(内乡县教师进修学校樊国文)

玉皇巡视莅西湖,祭祀忠臣越大夫。

时果成船堆铝舵,鲜花满篓盈金屋。

维新变法怀王笑,举任贤能郑袖诬。

自沉汨罗留憾恨,家家户户挂菖蒲。

  

【七律】端阳(内乡县教师进修学校樊国文)

光阴似箭又端阳,吟咏离骚品粽香。

户纳菖蒲驱佞害,门悬艾叶慰忠良。

庶民共祭黄河怒,政界同怀泰岳昂。

痛悼屈公歌盛世,安居圣域饮雄黄。

  

【水调歌头】端阳(内乡县教师进修学校樊国文)

斗转又端午,糯粽艾蒲香。

龙舟竞渡长江,浩气饮雄黄。

痛悼屈公自沉,纪念忠良他往,簧管奏《国殇》。

奸佞能人唾,廉耿杜鹃翔。

  

日伴舞,鸟清唱,乐悠扬。

庶民欢娱,福音弥漫遏汪洋。

奋勇拼搏兴浓,全力创新势忙,奔梦铸辉煌。

寰宇不平静,华夏正风光。

  

端午来临忆屈原(河南省濮阳市第一中学张玉杰)

欣赏网友彭城书痴书法及大作端午忆屈原”,即兴附和

时逢端午忆屈原,世道浑浊“天问”难;

如今习李出新政,义无反顾肃腐贪;

老虎苍蝇一起打,风清气正笑开颜;

艾符国门驱恶魔,何须投江赴黄泉。

  

【蝶恋花】祭屈原(山东省临沂市一中朱玉法)

寒风汨罗江无情,

帘遮云雾,

叶枯霜色重。

斟杯浊酒问苍穹,

孤旅天涯谁与从?

  

抱石垒山草木瘦,

苦梦千萦,

风狂雨愈骤。

沧海桑田共沉名,

可怜为谁变仙翁?

  

艾草飘香颂屈原(中牟县青年路小学张清风)

微风裁细叶,杯酒洒黄土。昨日感慈父,今朝话端午。

艾草香四飘,挂图避五毒。江上战鼓擂,龙舟千竞渡。

更有雨落声,如泣亦如诉。闭目一刻余,感怀不知数。

也学往来人,吊唁屈大夫。

出生在丹阳,人杰地灵处。自幼嗜读书,暴戾半点无。

力行多善事,乡邻皆敬服。才华芳初露,官即拜左徒。

改革编法令,交锋大家族。民心皆沸腾,旧势面颠覆。

风生水起时,却遭小人妒。聚众进谗言,怀王见而疏。

抑郁不得志,左徒亦罢黜。江南初流放,汉北又遭逐。

人生起伏大,从未低头颅。

仗剑雨夜行,谁知腹中苦?形容似枯槁,忧心何处诉?

彷徨川泽间,天问抒愤怒。离骚赤子情,九章合泪谱。

可叹众愚昧,目光短如鼠。国之厦将倾,独木实难顾。

性情本刚烈,焉当亡国奴?泽畔遇渔翁,至此问何故?

身躯难献国,宁可葬鱼腹。怀石投江去,汨罗水呜呜。

草木皆含悲,风云变色布。众人闻讯来,俯首多恸哭。

米团喂鱼虾,莫食屈大夫。习俗从此成,纪念定端午。

光辉比日月,忠贞烁千古。虔心著此文,志士共赏读!

  

【故事回忆】

端午节的爱(汝南县第四小学董立伟)

五月五,是端午,杨槐荫浓夏日长。佩香囊,插艾草,除病去邪门庭旺。包粽子,蘸红糖,白酒里面放雄黄。

孩提时,清明过后盼端午,盼的是爹娘一份厚实的爱。

爹娘放下手中镰刀和犁耙,脸上放不下夏粮丰收的喜悦,开始张罗一年一度的端午节,犒劳一下辛苦的自己,用朴实无华的行动满足孩子们端午节的幸福快乐。

“谁买香料,谁买小雄黄,谁买香布袋,挂在身上除病驱邪寿命长……”

“谁买糯米,上等的新糯米,还有糯米粽子,便宜实惠哟……”

“谁买红枣,又大又甜的红枣,先尝后买,不甜不要钱……”

“红砂糖,五毛钱一斤,快来买哟……”

商贩们抢占商机,有的挑着担子,有的赶着毛驴,穿梭在村子里,扯着喉咙吆喝着。村民们聚在一起,指手画脚,讨价还价,品尝挑拣,付钱走人。当然,少不了我的娘。

娘是过日子的细心人,我们姐弟四人,娘舍不得买现成的香布袋。娘是裁缝,做香布袋不缺布料。满袋子各种色彩的碎布在娘的板箱安静等着。娘用很少的钱买一包混有雄黄粉和朱砂的香料,再买一把五彩线。娘端出针线簸箩,搬个板凳坐在院子里杨树下,拿起剪刀把一块块布料剪成不同的形状,有的像月牙,有的像荷叶,有的像小狗……娘把顶箍子戴在食指上,穿针引线,一个个缝起来,每一个小布袋留一个小口,像雏鸟张开饥饿的嘴巴等待鸟妈妈喂食。娘用小勺小心翼翼把香料喂在布袋里,把口子结结实实缝上。夏天的阳光透过树叶稀稀疏疏洒在娘黝黑慈祥的脸上,娘不知疲倦缝了一个又一个。刚下过蛋的老母鸡禁不住香料的诱惑,抬起炫耀的头,迈着方步,围着娘“咯哒,咯哒”叫个不停。娘把红、绿、白、黑、黄五根彩线点缀在香布袋下面。娘说,五根彩线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全,命富贵。

五月初五,东方鱼肚白,爹娘把我们姐弟四人叫醒。爹说,端午节,小孩不能睡懒觉,恶鬼会缠身索命。爹娘把我们从床上拉起来的第一件事,给我们佩戴香布袋。娘把香布袋挂在我们脖子上,系在我们手腕上。娘的手背手面被镰刀和麦秧磨得伤痕累累,娘握着我的手,粗糙温暖。我把香布袋贴近鼻子,深深吸一口气,香气四溢,沁人心脾。

村子的烟囱陆陆续续冒着烟,弥漫着农家节日的祥和喜庆。劈柴火燃烧的地锅里,飘出鸡蛋和大蒜清香。爹把院子屋里打扫得干干净净,角角落落洒上雄黄酒。“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娘背来一捆从寨河边割的艾草,站在板凳上,踮着脚,把艾草插在门楣上,插在中堂上。爹掀开地锅,捞出一小盆混着煮熟的鸡蛋和大蒜,还有包着红砂糖馅的大白圆馍,我们美美吃起来,满满的幸福。

中午饭是粽子,娘要忙一上午。娘找来筛子,把糯米筛掉杂质,筛得干干净净。娘把水烧开,舀进大瓷盆,放在院子里,盖上锅盖。娘不时用手试试水的温度。适宜时,娘把糯米缓缓倒入温水,慢慢浸泡。娘拿来一把粽叶,在井旁一个个洗起来,粽叶是娘在屋后竹林里捡来的。娘把浸泡好的糯米放在粽叶里,包成三角形、菱形、锥形,每个粽子里面放上一颗红枣。娘会在其中一个粽子里面放一个一分钱硬币。娘说,哪个孩子吃到,一辈子最孝敬爹娘。娘把包好的粽子用绳子缠得结结实实,放在地锅里,添上清水,刚溢过粽子,用竹箅子罩住,上面用盛满水的瓷盆牢牢压住,盖上锅盖,用麦秸烧着火。娘掌握着火候,时不时掀开锅盖,舀出瓷盆的热水,倒进粽子里。糯米香氤氲着,弥漫着,蒸腾着。我们姐弟四人端着放有红砂糖的碗,眼巴巴看着锅里冒出的香味,争着当爹娘孝顺的幸运儿。

岁月如歌,转眼间,又是一年端午节,爹离开了我们,娘结结实实老了,不能做香布袋和粽子了。我从精品店买来几个香囊,像当初娘给我佩戴一样,握住娘粗糙温暖的手,给娘系住挂在脖子上。我陪娘吃着从购物中心买来的各种味道的粽子,问娘,小时候为什么要在一个粽子里放一个一分钱硬币。娘说,担心我们狼吞虎咽,吃不出粽子的味道,提醒我们做什么事,要认真,要带着一份责任。

我可亲可爱的爹娘,这一年又一年充满爱的端午节!

  

端午节门上插艾草的传说(河南省濮阳市第一中学张玉杰)

端午节为什么家家户户门上都要挂艾草?

传说唐朝黄巢起义时,黄巢义军攻打中原地区,时值端午。

当地官员为了防止起义军与老百姓接触,扩大势力。于是造谣惑众,说:“黄巢隔山摇刀,人头落地!”意在动员民众逃离家园,是让"走黄巢"。很多人不明真象,信以为实。

据说中原地区有一户人家,家中只有一妇人与二个小孩。一小孩为亲生,一小孩是她嫂子的遗孤。亲生的小孩刚能行走,她嫂子的遗孤大她自己的小孩一岁。妇人一人带二小孩逃难,背着她嫂子的遗孤,却让自已刚能行走的小孩步行,所以才落在后头。走不多远,遇一黄衣人,问:“嫂嫂为何不让大孩走路,而让小孩走路呢?”妇人如实相告,黄衣人听后甚为感动,道:“你危难之中行忠义之事,已破黄巢之刀,黄巢已无法取你人头。你只需在家门口插上艾草,表示你家是忠义之家,黄巢便奈何你不得。”言罢,竟忽然不见其人。

妇人认为是仙人指点,于是回家依言而作,并沿途叫逃难之人插艾草可破黄巢之刀云云。因为妇人平时善良,多行善事,诸多民众都相信她,依言在家门口插上艾草而不“走黄巢”了,在家中过端午节。

果然,义军过境,见家中插艾草的人家,不仅秋毫无犯,而且随军的医生还为民众看病,访贫问苦。一时妇人遇仙人指点之事在各地传开,平民之家,不再“走黄巢”,纷纷插艾草过端午,并效妇人行忠义之事。

其实,黄衣人是黄巢义军的前锋谋士,武艺高强。义军所到之处,都是无人村,义军无人支援,成了孤军。谋士知有蹊跷,化成便衣,独自寻找原因,遇见了妇人。谋士小施一计,不仅破了官府的:“黄巢隔山摇刀,人头落地!”谣言,为义军获得民众支持,又使民众积德行善成风,世人于是将此传统继承下来,成为今天端午节“插艾草”的风俗。

  

艾叶飘香的日子(内蒙古通辽市库伦旗第一初级中学田百合)

又到端午节了,想起记忆中那些艾叶飘香的日子,内心就充满了温馨。

小时候,家里穷,端午节能吃上鸡蛋、吃上粽子是很难得的。那时,家里养鸡不多,也是偷偷摸摸的养。因为没有好饲料喂养,鸡也不怎么下蛋。每年一过清明节,母亲就开始攒鸡蛋。有时到了端午节,也才攒几十个。因为家里人口多,几十个鸡蛋又不能一下子都吃掉,还要留下点以备万一来客人好做菜。所以,一家人只能分着吃,一般能分45个。记忆中年年吃粽子还是18岁以后的事情。

尽管如此,端午节仍然是我所盼望的,不光想吃鸡蛋粽子,更主要的是可以名正言顺地去野外疯狂。五月初一晚上,太阳落山前,要折一条柳枝回来,插在房檐下;初五的早晨登高、采艾蒿,然后跑到小河边,在清清的河水里洗脸,用嫩艾叶在脸上搓来搓去,艾叶的馨香气息融在水里,漫布全身,顿觉神清气爽。然后,还要在发辫上插上几小片艾叶,让香气萦绕一整天!家里也到处都是艾蒿:窗台上,炕头上,井沿上,门框上,凡是可以放到的地方,都充盈着艾叶的香气。

记得9岁那年,父亲出了一次远门,正好是端午节的晚上回来的,当父亲放下包裹,从里面拿出几个黑糊糊的东西时,我好奇地问:“那是什么啊?”父亲说:“你尝尝,好吃吗?好吃我再告诉你!”我小心翼翼地拨开那层黑绿的皮儿,咬一口金黄香甜的米陷儿,呵!太好吃了!父亲告诉我:这叫粽子,是南方人端午节必吃的食品,咱东北人吃的很少。接着,父亲给我讲述了吃粽子的传说,我第一次知道了历史上有一个屈原,知道中国有一条汨罗江,知道了粽子和与粽子有关的故事.

很多年过去了,父亲从远方带回来的粽子一直香甜着我的心灵!后来,我们这里逐渐也盛行起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但是我始终觉得,第一次吃到的粽子最香,最难忘,因为那里饱含着父亲无言的爱!

艾叶又飘出温馨的香气了,我似乎感觉到,遥远的地方,父亲站在那里微笑,他身边,艾蒿满地,芳香无比!

  

【生活随笔】

我的妈妈(郑州市惠济区幼儿园郑爽)

今天端午,又正逢放假,我们姊妹几个就商量一起去妈家过端午,一周前就已经定了。主要是我们几家的孩子现在还都不参加高考,大姐家的老大已经该考研了,老二才上了初二,其它的小弟弟小妹妹们最大的才上初中。

所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别的高考的孩子的家长今天是守着送着,我们是玩着乐着,今年的端午节对我们来说和往年是一样的。

我们姊妹几个先后来到了妈家,我带来了西瓜和水果,二姐带来了西瓜和豆角,番茄等蔬菜,大姐带来了熟菜和黄瓜番茄,节礼就不再说了。大姐说是天热,咱妈不用做了,带来的菜装到盘子里,吃吃就行,剩菜掉太多了他们不知啥时吃完。我和二姐也是这么认为的。

谁知,二姐夫想吃炸的茄子片,就随口说了一句,妈妈就赶紧去洗,切,炸,已连串动作非常流利。还说带来了这么多菜,放着干啥?不吃会中,我和你爸会吃多少?

孩子们一会儿说吃粽子,一会儿说想吃馄饨,汤圆。姐姐先把粽子放到篦子上蒸,蒸熟了端上桌让孩子们先垫垫。妈妈又去冰箱拿了馄饨汤圆,等水开了,馄饨下了两袋,连汤带水盛了一大盆。孩子们自己一人盛了一碗,吃得津津有味,桌子上的菜倒没怎么吃。就儿子一个人想吃汤圆,妈妈又去下了一袋汤圆,盛到碗里端给儿子。

看着忙碌的妈妈,为了满足每个孩子的需求,她不停地忙这忙那。而我们想搭把手,她也不让,让我们坐在那里歇息,好像我们每个人都比她还累似的。

下午五点多,我们陆续要走了。她又是给姐姐们带东西,又是往车上拿,说是吃不完,让姐姐们带回去。儿子还没睡醒,姐姐们走后,我就把屋里的地,扫了干净,把带来的这些东西,放在储物间。

妈妈说,那个奶你们提回去让孩子喝,香蕉拿走一古桩,这么多呢!那个肉你们带走,我和你爸吃不了;这箱点心带走让孩子吃,孩子小,离不了吃的。我昨天蒸的有馒头,我给你们装袋子里一些;火腿肠不要再往这儿搁了,恁的孩子小,让他们吃。恁姐拿来的番茄黄瓜豆角茄子那么多,谁会吃完?给你们装走点。说是装走一点,我一看一箱都装不下了。还有辣椒,我和你爸都不吃辣,孩子他爸爱吃,恁都拿走吧,要不在这儿也是坏了扔。

听着妈妈唠叨的话,想着她不太流畅的打包的动作。我把菜往门楼底下端的时候,我的眼眶是湿润的。妈妈的每一句唠叨的话,哪一句不带着对我的操心和关爱呢?

她这么大年龄了,还在为子女奔忙。怕他们吃不好,怕他们的孩子吃不好。以前,觉得妈妈真啰嗦,养儿才知父母恩,竟觉得有这样的妈妈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粽子熟了(漯河市第三初级中学赵宇青)

又是一年端午到,千家万户包粽子。

放假了,享受包粽子的乐趣。

走进芦苇丛,采下一片片新鲜的芦苇叶,拿到潺潺的小溪边,踏着溪中青石,掬起清凉的溪水,洗静叶上的灰尘,抹平、凉干。

煮半锅自产的糯米,待米心松散开,捞起放入盆中。

准备就续,开始包喽。拿几片芦叶,拼在一起使叶面增宽,再把增宽的芦叶折成一个锥形的小筒。

小筒里装进煮好的糯米,中间放两个山坡拣回的熟透自落的大红枣,再加几粒自种的小花豆,折起预留的芦叶封上锥底。

拿起一片较大的芦叶裹住锥面留下的拼痕,给粽子做一个美容,最后用藤条给粽子扎上腰带。

如此,包上一大锅,加进山脚小泉挑回的天然矿泉水,武火烧开锅,文火慢慢蒸煮……

半夜的蒸煮,屋子里清香弥漫,伴着一夜小雨后,飘进的泥土气息,令人心旷神怡,竟忘了粽子熟了。

这一锅粽子哟,纯天然,纯绿色,样美味香。趁热分给朋友们吧。

愿朋友们端午节快乐!

  

端午有“礼”(中牟县城东路小学郭敬帅)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但并不是只有处于名胜之中心情才会美丽。而是心情美丽处处皆是风景。喜迎端午,城东家人们举行了盛大的远足。漫步江边,一步步,风景从我们的脚步中踏出,美景在我们的视野中闪入。

家人相伴,贾鲁河畔。我们混合而走,结伴而行。没有生疏的话语燥动了灼热的空气。相对而笑,谈东道西该是安慰炎热的夏季。

路过明天高考的校园。”“一段路长情,一个大学梦。”我们走过它,悄悄停留了瞬间,快步贾鲁和畔。是谁偷偷邪泄露了远足,写的一段路长情。温暖了学子,温暖了远行。漫步河畔,忽见几颗推倒的杨柳,在相隔百十米的江畔小道默默的传情。难道是昨天的大雨对贾鲁河的深情告白激怒了雷电,落得了一个传说中的天打雷劈;或是花和尚淘气,穿越到现在展示双臂的腱子肉而再创美谈不得而知。陌生才会遐想,遐想才是风景。路边多多少少的躺着些安息的白条。河水清悠,怎还会上演一段鲤鱼跃龙门之境。这一跳是希望还是死亡?风景全在路上,昨天到底…。鱼儿不甘寂寞跳上了河岸;河蚌好奇,耍玩到了路边,供人们畅叙悠谈。

流水无痕青青,苔痕有意伴圈影。一番潮涌,畔泥松软。一脚轻踩,深陷。游走河边,徜徉贾鲁河畔。河风清爽,水草摇曳。不是名胜,却是胜景。再美,还是人情。

众人的相伴,校旗的迎风招展,音乐的悠扬,我们借景抒情,夕阳下留影。靳姐姐的呼唤,办公室的响应。缘聚留影,影影留情。意外,遇见我们班里的小可爱。隔着老远都在呼喊,听到音乐,屈嘉鑫又跳了起来,孩子本性,活泼可爱。沉稳的张桐硕,肉嘟嘟的张琪龙。一张张笑脸皆是遇见的惊喜。一声声呼唤乃是亲人的相聚。孩子是家长送给教师的最好礼物。他们单纯,美好,清新,可人。“老师,我们来合影吧,不要忘记把我们写进博客哦!”。无声,却最是传情。学生说了几次,老师,我们今天打球吧!但是由于上班,作班。有时候总是不能达到自己的心意。东关广场孩子们投球的矫健身影,贾鲁河畔骑行自由,结对成群的自由,每一刻都是孩童自由的象征。没想到孩子…,又想做孩子…

端午胜日,屈子佳节。没想到还能领到香甜爽口的粽子,尽管还没吃,但是以城东家人为料,以端午佳节为粽,以贾鲁远足为绕线,谁又能说这样的粽子不难能可贵,分外值得珍惜呢?

端午佳节还未至,粽子有礼端午行。前两日,由于博客问题,孩子和家长找到了我。惊喜,收到了一些可爱的小粽子。家长有心,孩子有意。奉教为公,实在客气。在办公室我们讨论了孩子,讨论了博客。由一个分式谈到博客的写作。晚上想想,这可以是一篇不错引导孩子的博文,便将它跃然纸上。没想到它竟然还成了精。这端午礼未免太过热情。

今天下午上完第一节课,没想到办公桌上睡着些可爱的小粽子。甚是好奇,便“多嘴”一问。原来是端午节,李妈妈送的。听着别人的解释,感受别人的羡慕,内心还真是小窃喜。醉在夕阳贾鲁行,引导孩子文加精,不知桌上躺风景,喜得家长礼鲜粽。这还真是端午有“礼”。

  

我最佩服的人(中牟县第二初级中学韩海萍)

李明英是我的弟妹,她是个孝顺,热情开朗,勤劳能干,生活俭朴的人,也是一个无所不能的多面手。

她特别孝敬公婆, 老家新房盖起以后,弟弟和弟妹为了照顾两位老人,特意从县城搬回老家去住。

每天她总是早早的起床,把屋里,院子里打扫的干干净净,然后到厨房做饭,侍奉老人,家里的一切收拾停当,再去上班,还从不迟到。中午下班,无论天气好坏,她都要准时回家为老人做饭,照顾他们的生活。

婆母生病时,她守护在婆母身边,日夜为老人操劳,从不嫌烦,嫌累,总是给老人说笑,逗她开心。在弟妹的细心照料下,两位老人幸福愉快地安度晚年。

弟妹自学了一手好厨艺,她总爱研究一些菜肴的做法,在饭店里吃过的莱,来到家里她都能做得出来,而且与大厨做的不差丝毫。若家有客人,做个三五桌莱不成问题,不管是荤菜,素莱,是菌类还是海鲜,都能做得色香味具全,吃着鲜美可口,让你回味无穷。

弟妹还是扎十字绣的高手,下针精准且迅速,她所绣的十字绣,每幅都很精美且拉线均匀无错针。只在工作之余,两米多画卷,两个月就能完成。这需要多大的精力和毅力呀,她就有这么一股韧劲,让人佩服。

弟妹还有一个拿手的绝活就是包粽子,她包的粽子不但好看而且非常好吃,软甜里透着青香,美味诱人。

端午节到了,弟妹总是早早的备好百余斤包粽子食材(米,枣,粽叶),这么多食材,若一个人来包,要花费很大力气和很长时间的,可她却从不麻烦别人。数年来,她都是凭看自已超高的技术和超凡的毅力,花费两天的时间独自完成。然后再把煮好的粽子和亲友分享。

记得有一次,是端午节的前一天早上,我刚起床,就接到她打来的电话,我一下楼,她就递给我两大兜刚煮好的粽子,说了句,趁热吃哈,说完她和弟弟两人开着车又去给姐姐她们几家送了。

我吃着这软甜可口的粽子,知道他们又是一个通宵没睡,因为煮粽时间不够长,否则达不到这样的效果   。我激动的随手写下这样几句顺口溜,来表达我当时那一刻的心情。

题粽子

芦苇塘里热又闷,菜摘苇叶好艰辛。

米枣粽叶百余斤,两天包完不劳人。

连夜煮粽满锅盆,赶迎端午送友亲。

晨起粽香飘入门,小小粽子暖人心。

手艺精巧做工细,凝聚辛苦情意深。

我非常佩服她那种吃苦耐劳,敢于挑战自我的精神。佩服她能把看似平常的事情做到极至,做到炉火纯青的能力和毅力。

  

端午情思(河南省中牟县荟萃路小学李焕青)

下班的时候,我准备去市场买些菜肉之类,准备给孩子们做上一顿丰盛的晚餐。一路上,我看到不少买菜的大爷大妈,他们手里除了一些菜外,还多了一把艾草。啊,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了。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我们经常说是五月端午,它始于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我记得最清楚的是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流放出都城。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等不朽诗篇。

传说屈原死后,人们纷纷往江里投放米团、食物,说是以免江里动物伤害屈原。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当然这是历史的记载与千年的传说,不过从那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在我小时候,那时农村生活条件不好,并且端午节适逢农忙时节,人们忙着割麦子,插播求庄稼。所以端午节虽不隆重,但也是要过的。

端午节的头天傍晚,人们忙碌了一天,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要割艾草。当时每个队都有集体的菜园,菜园周围的的土墙上种着不少的艾草。人们割下艾草,回家插在门上,就像春节贴对联一样,每个门上都要插。据说不光纪念屈原,同时也讨个吉利。

记得还有一个习俗,就是这天晚上,大人还会到村北边废旧池塘边采来青麻叶子,拿来凉得发蔫的小桃红,用剪子剪成小段,放在蒜臼里,加上一些明矾,用力把它捣碎。家里有小女孩的、甚至是邻家的小女孩都来包红指甲。我们那时都是两把手都包,手心指甲一个也不放过。有时怕半夜掉下影响效果,通?S孟卟暮芙簦搅说诙欤∈侄急涞弥逯灏桶停椅娴梅祝比换褂行┓⑼矗馑亢敛挥跋煳颐桥赖木鲂摹?span style="font-size:9pt;">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起床了,当然第一时间就是在门口,小伙伴们伸出手来,比谁的指甲红,看到谁的指甲红的发紫,就由衷的羡慕。

大人们起的更早,据说我们这里还有一些说辞,端午节这天,在太阳没出来以前,可以采一些土茶叶。那时村子周围有不少的沙岗,沙岗上长着不少的猫眼,是那种细叶的猫眼。晾干后可以沏茶,如果谁的嗓子哑了、发炎了,喝上两天猫眼水,准保大好。当时也没有人去探讨它的科学根据,反正,这天每家都采来不少,挂在门框旁边的钉子上,让它自然晾干。

另外,谁家有小孩子,这天也都要带上绣有五毒的肚兜,脖子上挂着香囊,在手腕、脚裸上系上五色线,据说有驱毒辟邪之说。

端午节的时候,人们正好打下来新麦子,孩子们都盼望着吃些好吃的。谁家有出嫁的女儿也都要回来瞧父母,招待女儿当然要做一些丰盛的饭菜。各家做的最多就是炸糖糕、炸菜角、炸麻叶等。

也许这些现在的早餐摊上随处可见,但在那时却堪称美味:糖糕外焦里嫩、香甜可口,老少皆宜;菜角焦香的外皮,咬一口的瞬间就散发韭菜特有的清香;焦脆的麻叶还带有芝麻的香气,真是让人垂涎三尺、回味无穷!

如今,人们生活条件好了,工作忙了,似乎不少端午节的习俗也都变成了美好的记忆。

  

茶饭桌上话端午(河南省中牟县荟萃路小学李焕青)

端午节了。今天有时间,我就带着儿子女儿,带上礼品,骑上电动自行车回老城与老人团聚。

路过菜市场,这里卖菜的、卖水果的,卖肉食的,卖粽子的,还有卖粽叶和艾蒿的……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吆喝声,叫卖声响不停在耳畔萦绕。看到这热闹喧嚣的场面,思绪一下飘了起来。

儿时的端午节

端午节是农历的五月初五,除了春节,端午节怕是我记忆最深的节日了。那时,我们农村人怎么过端午节呢?记得我们这儿有个习俗,日出之前必须在门上插艾蒿。因此,每年的这天早晨,母亲都会在日出前,拿着镰刀,挎着篮子,我会跟在母亲的后面,到村南边的菜园割艾蒿。因为那时菜园是集体的,生产队统一播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而后排队分菜。在菜园的周围有大片的艾蒿,人们都很自觉,割的正好够用就行。割完立马回家,因为要赶在太阳出来以前,就在门上插上艾蒿,有驱虫、辟邪、免灾之寓意。

端午节其实也是个团圆的节日。各家出门的闺女都要带上礼物去看望父母,说是礼物,无非是一些吃的东西,如:油炸的面食,鸡蛋和肉,那时水果很少,苹果、香蕉都很稀缺。父母见到出嫁的女儿,甚是高兴,立刻生火,烧开水,把面放进盆里,加入开水,边搅拌边加水,把面烫好后,开始炸菜角和糖糕。不一会儿,又香又酥菜角、糖糕出锅了,菜角咬一口皮焦焦的,里面韭菜嫩嫩的,保持着韭菜原有的清香;糖糕外焦里嫩,一不留神,嘴角就流出焦热的糖水;要说更好吃的就是麻叶了,擀好的面皮,用刀离上几道口子,在面皮上撒上芝麻,炸至金黄,又焦又脆,还带着芝麻的香味呢!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着自制的美味,畅想着孩子的未来,期待有个好年景,岂不美哉!谈论更多的话题是:关心父母的身体,嘱咐父母干活时,要有张有弛,不要赶活,饮食也要跟上,父母身体好了就是子女最大的福。父母对子女说的最多无非是:好好工作,不用担心我们,干好工作就是对我们最好的报答……

说实话,那时我连粽子什么样都不知道,更不用说吃了。包粽子要用糯米,我门村上都是贫瘠的沙地,极少的水浇地还要种麦子,要保证每人的口粮。所以从来没有种过大米,但那时自制的美味,到现在我还记忆犹新,回味无穷。

“滴——滴,”身后汽车的喇叭声把我的思绪拉了回来。

现在的端午节

看看现在的端午节,虽说不是家家都要包粽子,但街上卖的粽子花样、口味繁多,:有蜜枣枣粽,八宝粽,花生棕;南方则有豆沙棕,火腿粽,蛋黄粽等。可以说应有尽有,甚至有些粽子还远销到国外。

不知不觉,我们骑车来到了家门口,一进大门,婆婆便迎了出来。看到孙子孙女非常高兴,说已经做好了饭菜。

我进厨房一看,餐桌上一摆满了饭菜,餐桌中间当然主角——美味的粽子,周围有炸鸡,有炒菜,还有下好的饺子……

婆婆说:“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炸菜角、糖糕、麻叶,都不稀罕了,什么时候想吃都可以。所以,我包些粽子,并且多做肉菜,孩子们爱吃吗。”

餐桌上,爷爷奶奶询孩子的学习情况,并嘱咐孩子们要好好学习,将来才会找个好工作。现在不缺人才,缺的是工作岗位。干什么工作都要踏实,不要怕吃苦。处处抱着吃亏在前,享乐在后。这样,才能得以领导的信任,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孩子们吃着可口的饭菜,聆听长辈的教诲。此刻,他们的心情可能无法与我们小时候相比,他们生活在衣食无忧的年代,成长在欢乐幸福之中,怎么能体会我们那时生活处境呢!也许以后的端午节内容会更丰富,过得更精彩。但是,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甚至将来,有一点却是相同的,那就是晚辈对长辈的祝福,长辈对晚辈的希望。

所以我说:端午节不光是我们的习俗、我们的节日;也不光是纪念、是合家团圆、相互关爱,更是社会和谐幸福安康!

  

又见合欢花(郑州市中牟县青年路小学李慧芬)

今天端午节,上午我们驱车回老家,在两边都是美景如画的道路上行驶,心情美丽极了,一路上欢歌笑语,小女儿更是叽叽喳喳的说唱个不停。我们行驶至通常种瓜卖瓜的那几个村时,路两边的风景又变成了一辆辆的瓜车,我们放慢速度,边观察车上的瓜边询问瓜的价钱,一度想找最合适的价钱和最合适的瓜买回去一些。

终于有合适的了,我们停下车,老公去挑瓜,因为天热,我和孩子在车内等待,然后向外观看。

合欢花就这样猝不及防的闯入了我的眼帘!那郁郁葱葱中的一朵朵粉红的小绒花,如一把把粉红的小扇,纷纷散散的交错在叶柄之上。一阵清风吹过,如一缕缕的粉色丝绸从扇骨中滑落,又如一个个小降落伞从树上飘舞下来,那样美,令我目不转睛。

望着眼前的合欢花,我似乎又回到了二十年前。二十年前,我在郑州师范读书,印象中在学校的东南角,通往热水房和微机充卡室的那一条大道上,有几棵高大的合欢树,合欢花开,这里就成了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因为喜欢,上学期间,每逢合欢花开,我和同学经常借充卡和提热水的机会,甚至有事没事都要到合欢树下去站一站,闻一闻。

想着想着,我似乎已经站在母校的合欢树下,看着满树绿叶红花,翠碧摇曳,闻着淡淡的花香,跟同学谈论着这种花的名字及美丽,偶遇风吹过,看合欢花被风吹的在空中舞动着,就赶紧伸出手去接,若能接着便喜,接不着便从地上捡拾一朵,靠近嘴,用力一吹,它便如小伞一般又在空中舞动起来。那几年,我每年都会在书页里或日记本里藏几朵合欢花,即使后来它们失去了美丽的颜色,可那段美丽的记忆却可以永存!

毕业后听说学校另做他用了,不知道我们喜欢的那几棵合欢树是否还在?尤其是后来听说我们的班主任去世了,我们更是悲伤,陪了我们三年的班主任就这样永别了,我们的母校也不复存在,怕是连能带给我们美丽心情的合欢花也一起不复存在了吧?我们该如何寄托我们的思念之情呢?

合欢花开了又谢,谢了又开,二十年过去了,看着眼前满树的粉色扇形小花,我又想起了那段美好的回忆,想起了那个令我们思念的恩师!愿恩师在天国安好!愿合欢花永远美丽!

  

煎饼蒜汁(郑东新区畅和街小学姚增戗)

——端午吃货之一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的屈原,含恨自投汨罗江,大家包粽子投河喂王八,保护屈原尸体而延续流传的民俗。以后有包饺子、炸油条、炸菜角、炸馓子麻花、枝杈呱,赛龙舟等。

去年开始,小长假有了民俗的味道,清明、端午、中秋,符合国人实际情况,而如今的端午,大家过的是小长假,多少忘记了屈原的精神: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誓死无悔!

在外边吃了几顿美食特色饭,想着在家吃点饭吧,于是想起了电饼铛,煎饼好久没有吃了。那就分工两个人:五个鸡蛋、鸡精、水、面粉、盐和到一起搅搅搅搅,一直到光滑柔软糊糊没有疙瘩,再加入葱花、黑芝麻、火腿肠(切碎)。倒入少许油,汤勺舀进面糊,铲子摊平,盖上盖子等一分钟,煎饼翻个盖,再等一分钟,OK

另一个人剥蒜、洗蒜、加入盐、捣蒜、糊糊状,加入生抽,香油,锤子搅拌,不用往碗里倒,直接沾着吃。

热乎乎的煎饼,沾着蒜汁,胃口大开,一边煎煎饼,一边切块,一边沾着吃,那滋味,只有吃的人才能体会,越吃越想吃。

这特色的饭,只有人少的时候可以做,人多肯定是供应不上的,你就是做很多,大家都吃不饱,最后肯定是喝汤喝饱的。

三口之家,四口之家可以试试,但不可常吃,火气可大,不但刷牙,而且眼睛长结子。

  

杨记拉面可以吃(郑东新区畅和街小学姚增戗)

——端午吃货之二

端午节开始吃了起来,因为女儿调休,九号下午就去学校了,回来的路上接到电话,一起去吃拉面,杨记的,随回应称完全可以。

说起杨记拉面,还得从一九八九年说起,当时我正实习在黄河路三小,一天下午,我去找昔日的同学王宇鹏,他一直在家画画,他家就在纬三路省委家属院,吃饭的点儿,他带我去花园路集贸市场,就是现在花园路和纬三路交界路西,两层的市场,顶上有遮阳遮雨棚,中间的位置,南边是厨房间和吃饭的桌子,正对面是全吃饭的桌子。人满为患,还得自己端饭排队,三块钱一大碗,碗上写着‘杨自鹏’三个黑毛笔字。

一口大杀猪锅,全牛肉骨,自来水管不停地流,这是汤。一口杀猪锅,纯水自来水龙头不停地流,这是煮面锅。拉面的师傅把和好的面抻成细细的拉面,下到水锅里,漂起就捞起,一勺汤,撒上一撮肉,一撮香菜,没香菜时用地时韭菜,因为以前真个是没有这个技术,断香菜至少四个月,现在不同了,一年四季都有香菜。

一大碗呀,老烩面碗,汤水面都有,一个人吃个饱,经济实惠,汤浓香,面筋道,牛肉烂,吃完一头汗,实在是美味呀!

自这一次,我便喜欢上了杨记拉面,每每想吃饭时,就想起去吃杨记拉面。实习的时候不少去吃;九二年和爱妻认识第一天,去吃的就是杨记拉面,还是三块钱一碗,记得那一次,我俩都没有吃完,也许是矜持,激动,或是不好意思,还去河南电影院看了场电影;我俩一起去卖苹果,我去吃了一碗,他却让城管把杆称、合盘都给没收了;九五年,花园路集贸市场拆迁,不知杨记拉面搬到了哪里?直到九九年重新开业,就在纬五路和政六街政七街中间,物华大酒店西边,一间房子的门脸,后边长虫洞似得,曲流拐弯,一层两个大厅,十一个包间。从找到位置的那一天起,三口人经常地乘坐312公交车,双休日解馋去;两千零一年开始,我带小公主一起上学,中午时间调整到两点半上课,我没就去五块钱的杨记拉面搓一顿,一碗就够我俩吃,一碗清汤,还不要钱。

后来涨成了七块钱、八块钱、十块钱、十一块钱、十二块钱,到现在的十三块钱。价钱涨了,可杨记拉面的味道没有变,还是好吃。我暑假在纬五路一小培训微机中级时,天天中午去吃,在纬三路培训继续教育时,那里是我的食堂;培训普通话,暑假一星期还是饭堂。于是想着:如果来这里给人家端饭打工,就可以天天吃拉面了,要求不高,可这想法只和家人说了说,没有告诉老板。

九号晚上的拉面,每碗十三元,早已换成了不锈钢碗,不烧手了。哪一个菜都超过十五元一份,所以一般情况下不点菜,每人一碗,足足的吃不完就饱了,汤可以随便加,香菜随便放,还有很多服务员,再不用自己排队端饭了。以前在花园路集贸市场见到的杨自鹏老人早已过世,现在是他的儿子掌领饭店,孙子亲自招呼客人,一家人开一个饭店,没有分店。对了,他们老家是洛阳偃师某个村的回民,现在居住在柳林沙门村一处宅子。饭店的生意还是异常的火爆,那个赚钱自不必说,生意靠的是薄利多销,诚信经营。

如果您有时间,可以去纬五路物华大酒店西边买一碗尝尝。

  

回家(郑州市二七区教师进修学校杨红梅)

在我的千呼万唤中,终于,端午节假期带着迷人的微笑姗姗来到我的身边,感谢它慷慨赠送的三天假期,能让我怀着一颗悠闲的心带着儿子一起回老家!坐在回家的车上,我的心没来由地激动。儿子一脸认真地对我说:“妈妈,你给姥姥姥爷打一个电话吧?”我斩钉截铁地说:“绝对不能打!”儿子不解地问我为什么,我得意地说:“我们要从天而降,给他们一个大大的惊喜啊!”儿子这才恍然大悟。但只过了大约有十分钟,姐姐的电话就打过来了,问我端午节放假是否能回家?我猜得贼准,保准是父亲是让姐姐打给我的,我忙说:“我现在就在车上,大约8点半左右到家。”一会儿,父亲的短信就紧跟着飞来了:到家后,你想吃什么饭?看完短信后,我顿时乐了:这个,我一定要说!因为,这对于他们来说,我的回答就是幸福的指示!我立刻毫不客气地回短信下命令:熬南瓜汤,蒸青菜,还可以再炖鸡蛋膏!

回完短信后,我美美地把背靠在椅子上,打给我心爱的MP4,找到那首萨克斯《回家》。特喜欢这首萨克斯管独奏曲,旋律优美,悠扬柔婉,表达的是一个匆匆回家的游子在归途中所怀的热切渴望和甜美幸福!回家的感觉被音乐晕染得如此的温馨,让人心动。车窗外不断闪过高大葱郁的树木,透露出夏季掩饰不住的热烈,眼睛欣赏着车窗外流动的风景,耳边荡漾着让人心醉的《回家》深情款款的旋律,满心的喜悦像长着一双翅膀幸福地飞翔在回家的路上……

谁不热爱自己的家乡?谁不热爱自己的爹娘?家乡,已经和我水乳交融了三十多年,对它,我有非常非常深的感情。我的家乡是豫东的一个县城——鹿邑县。它位于豫皖交界的河南省东部,属河南周口市。东邻安徽亳州市,北与商丘市柘城县相连。春秋时期我国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就诞生在这里。老子所著《道德经》,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哲学经典,成为全人类的文化瑰宝。悠久的历史,造就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址,形成了高品位的众多景观。其中太清宫、明道宫、隐山遗址、栾台遗址、垓下古战场等数十处名胜古迹,如串串明珠,镶嵌在老子故里的大地上。老子故里旅游景区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4A级旅游景区。这里的风景名胜有着太多太多美好的传说:千年已经成仙的白果树,老子升仙时的老君台……每年每逢二月十五至三月十五,老子的诞生地——太清宫,会举行为期一个月的庙会,其间是流人如织,摩肩接踵,热闹非凡!家乡也有很多名优特产,如骨酥肉烂的孔集烧鸡,酥脆香甜的观堂麻片,通体晶透、香酥可口的新集麻花,肉烂味美的试量狗肉……城南有可与西湖风情相媲美的陈抟公园,其“小桥、流水、人家”的建筑风格,会让你以为自己来到了江南水乡的周庄;城北一条东西流向的美丽涡河静静流淌,涡河北面就是鹿邑异常繁华连成片的的工业园区——鞋城皮革集团、辅仁集团、宋河酒业、志元食业四大龙头企业……

记忆里,家乡有我幸福的童年,有我两小无猜一起长大的朋友,有共处十几年感情深厚的同事们,当然,也有我年迈的双亲在眼巴巴地盼着已经长大的女儿飞回家。家乡还有我特别喜欢喝的妈糊,(这是我们家乡的独特风味小吃,你在全国任何地方找不到的!)家乡的一草一木都让我魂牵梦绕,家乡,亲情,友情一直是我心中最脆弱、最柔软的地方,它无时无刻不在深情呼唤我回到家乡……

昨天晚上8:30分,搭乘的K9088阳光快车准点把我送到家乡。一踏上家乡的土地,迎面扑来的是让我感到无比亲切的家乡气息!匆匆走到娘家门口:咦,这么晚了,大门竟是敞开的!如果我没猜错的话,是专门为我敞开着吧?我径直走到院子里,姐姐赶紧接过我手里的东西,饭菜已经摆好,于是,一家人聚在院子里绿绿的葡萄架下,开始其乐融融地吃饭。家里三个可爱的猫咪们在院子里跑来跑去,上次我买给父母的小金鱼们,还在鱼缸里欢快地游动着。忙碌的姐姐,调皮的外甥,熟悉的花草,可口的饭菜,父母的微笑,让我感到亲情荡漾,心中幸福溢满。一切都那么美好!回家的感觉真好!家是什么?家是真情的自然流露,家是心灵栖息的幸福港湾,家是远方游子最深情的怀念,家也是儿女梦中最不可忘怀、最美好的一种情感……

回家,让我感到是如此地幸福和温暖!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5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