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专辑 > 详细内容
2020年父亲节专辑(三)
发布时间:2024/10/5  阅读次数:4  字体大小: 【】 【】【


2020年父亲节专辑(三)

  

我的偶像——父亲(中牟县第二初级中学韩海萍)

父亲的小菜园(中牟县青年路小学李慧芬)

父爱,一生还不起的债(中牟县青年路小学张清风)

又是一年父亲节(西安市蓝田县洩湖中学任东海

父爱如山(郑州市二七区教师进修学校杨红梅)

我的父亲(郑州市文化路第三小学徐艳琴)

遥寄天堂的父亲(黑龙江宁安市宁安镇中心校孙雪)

我的父亲我的家(江西省吉水县乌江中学庄晋玲)

小时候的煎包,父亲的爱(中牟县荟萃路小学李焕青)

  

我的偶像——父亲(中牟县第二初级中学韩海萍)

每个人心中都有崇拜的偶像,有人崇拜明星大腕,有人崇拜科学家,有人崇拜英雄,有人崇拜艺术家,而我崇拜普通的农民,他就是我的父亲。

父亲就像一盏灯,指引我前进的方向。从我上学起,父亲总是说:“好好读书,长大了就不用打土坷垃。”我似懂非懂,只知道应该好好学习。每次放学回家,我就放下书包,帮家里干活。父亲看见了就说:“作业写完了吗?没写完,你啥也别干了。”于是我便乖乖地去写作业了,每天都是这样,慢慢地我便养成了不写完作业啥都不干的习惯。

父亲对子女的教育很重视,尤其在学习上更加支持。曾记得刚上初一时,我们放秋忙假,本想着可以帮家里收秋了,可父亲说:“你还小,家里的活你也帮不上忙,你就学习吧!”我听后心里是五味杂陈,不知不觉,泪流下来了。我便自觉背上书包到学校学习了。秋假结束,迎来期中考试。令我想不到的事情竟然得了第一名。父亲看到我的奖状,开心地笑了。后来在父亲的鼓励下,我顺利考上中牟一高。我还记得父亲当时别提有多高兴了!有人说:“让妞上高中,不如上中专,早点参加工作不减轻些负担那?”父亲却自豪地说:“我再苦也要让妞考大学!”我知道父亲对我的殷切期望,于是刻苦学习,终于考上了大学。父亲在外面就更自豪了。因为我是我们村第一个女大学生。

父亲很勤劳,总记得每天天一亮就听到父亲的声音。原来他每天一起床便从东地跑到西地,看看庄稼长得怎样了?是不是该除草了?是不是该施肥了?是不是该浇水了?怪不得我们的庄稼总是长得那么壮,还真应了那句话——人勤地不懒哪!

父亲很节俭,每次吃饭,饭粒掉在桌上他一定捡起。孩子们剩下的饭他从不让倒掉,穿破的衣服也从不让扔掉,我们有时觉得父亲节俭得近乎吝啬。

父亲头脑灵活,敢于大胆尝试种经济作物。别人家种小麦,我家却种大蒜;别人种玉米,我家种高粱;别人家养猪羊,我家却养貂;别人种蔬菜,我家种早蒜……于是,父亲成了我们村的”能人儿”。凡提起父亲的人,没一个不佩服的!我更是搭心眼里敬佩他。

如今父亲年近八十,精神依然矍铄,每次看到父亲如霜的鬓发,我心里一阵酸辛,但他那乐观的生活态度时刻感染着我,激励着我。父亲总告诉我,要知足,因为知足者才常乐呀!是啊,有这样一个父亲,我怎么会不知足呢?

父亲一生辛苦,但他是快乐的。父亲一生忙碌,但他是幸福的。父亲一生勤俭,但他是满足的。每逢过节,父亲最开心,因为他看到一个和谐美满,儿孙满堂的大家庭。我的偶像——父亲,好好享受天伦之乐吧!

  

父亲的小菜园(中牟县青年路小学李慧芬)

父亲节遇上端午节,亲情连着传统节日。走,回老家看望父母去。

约上弟弟,两家人一块儿驱车回老家。一路上我女儿和我小侄女,这两个加一块儿不足六岁的小姑娘,若脱笼之鹄,叽叽喳喳的,谈论着相见的喜悦。

很快,到达家门口,一下车,两个小姑娘直奔后院,说那里有宝贝。当然有宝贝了,不过此宝贝非大家所想的宝贝罢了。她们所说的宝贝指的是父亲小菜园里的黄瓜。上次一块儿回来,我摘黄瓜,她们当搬运工——我把黄瓜摘下,把黄瓜身上连着藤的那头的尖刺去掉,递到她们手里,她们欢快的送到厨房。

父亲退休以后,时间突然多了起来,就把屋后的空地上翻了翻,种上了菜。父亲的小菜园里种的不但有黄瓜,还有豆角,番茄,辣椒,南瓜;还有配菜,小葱,荆芥和薄荷。农家小菜园里能种的,几乎都有。成熟的果实都是纯天然无污染无公害的蔬菜。

现在正值黄瓜、豆角成熟季。特别是黄瓜,小菜园里的几棵黄瓜苗茂盛的一天就能成熟十几根。

现在两个小姑娘雀跃似的跑进后院,专等着当搬运工了!可今天的黄瓜太多了,两个小姑娘搬累了,失去了新鲜劲儿,终于同意让她们的哥哥拿个筐盛着。

我在前面摘着,儿子端着筐在后边跟着,摘了一大筐黄瓜之后,开始摘长豆角。两个小姑娘在小菜园里蹦蹦跳跳的,我怕她们踩着菜,又怕她们踩到陇上因站不稳而摔倒。一会儿左眼看孩子,右眼查找该摘的黄瓜,时而是右眼跟踪孩子,左眼查阅藏着的豆角。

蓦然发现菜畦陇上有几棵野生的马齿芡,真是想啥有啥,我如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般高兴,虽不多,但都挺大的,够炒一小盘了!

中午时分,为了让二老休息,我爱人和弟弟下厨,做了一大桌子美味佳肴。最受欢迎的当属小菜园里的那些小菜。一上桌就面临着被洗劫一空的结局。

大家都爱小菜园里的菜,更爱小菜园的主人。

小菜园是父亲勤劳的象征,父亲的小菜园又是孩子们的乐园!

  

父爱,一生还不起的债(中牟县青年路小学张清风)

总是向你索取却不曾说谢谢你/直到长大以后才懂得你不容易/每次离开总是装作轻松的样子/微笑着说回去吧转身泪湿眼底…

听着熟悉了旋律,抑制不住内心的感情,想第一次来写写我的父亲。

父亲今年才69岁,但岁月的痕迹在他身上一览无遗。两鬓苍苍,头发花白。父亲年轻时为了养活一家老小,做过木匠,泥水匠,干了不少重体力活,太过劳累,以致浑身上下落下了一身病根,到老年都要被疾病缠绕折磨:关节炎、胆囊炎、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等。家里的药瓶子药盒子,比比皆是。尤其是这个糖尿病,出现了最担忧最害怕出现的并发症!因为糖尿病并发症,父亲先前就出现过心梗和脑梗。虽然没出现后遗症,可这些让做儿女的更加的担心牵挂。尤其是前年腊月二十四母亲因病突然走后,父亲精神上受到的打击应该是更大。他的头发比以前更加花白,整个人比以前瘦的更多,体重还不足百斤…他的左腿一下子就走不成了,整夜整夜的疼。

过了春节带父亲去洛阳市三院,医生说父亲的腿是血管堵塞了。说就像管道堵塞一样,不能从大血管进行血液流通了,那只能从边上的小血管往下渗透。只是他的身体不适合做手术,只能靠药物治疗和胰岛素注射了。于是那个春节我在医院整整陪了父亲一个月。

出院后,父亲却是再也离不开拐杖了…商量父亲的照料问题时,父亲不愿意让轮流管,他说他能自己做饭,自己还能照顾自己!谁也劝服不了他!其实我们都知道,这不仅是因为父亲一生要强,更因为他不想给儿女们增添负担。最终父亲就这样守着偌大的一个院子自己生活了。哥哥姐姐离家近,不时可以跟父亲买点吃的,买点药,给他理理发。我工作在外地,能做的只是每周多给他打几次电话,叮嘱他走路小心一些,吃饭不要应付,按时吃药控制血糖。每次挂完电话,心里总是会特别难过。

如果说父母最幸福的事情在于“我陪你长大,你陪我变老。”那么可以说,这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就在于“当你最需要我的时候,我却不能陪伴在你身边”。

这次暑假归来,父亲比以前更加削瘦,饭量也比以前更小。我不知道我不在身边的时候,父亲到底是用了多大的信念来熬过这精神的落寞,他是怎么度过了每一个孤寂的夜晚。

时光时光慢些吧/不要让你再变老了/我愿用我的一切换你岁月长留…… 歌声依旧单曲循环在耳边,而我已经泪流满面……

  

又是一年父亲节(西安市蓝田县洩湖中学任东海)

清晨起来,看到朋友圈里的各种更新,各种词汇,才意识到,今天原来是父亲节。

以前,我也曾在父亲节的当天发表过博文,借助文字来表述不敢用嘴来表达的感恩之情。虽然文章父亲是看不到的,但是自己的内心还是有一点点的踏实感,觉得自己毕竟还是一个知道感恩的人。

今天,在同样的日子再次敲打文字时,早已物是人非,父亲与我也已经阴阳两隔。

恍恍而忆,父亲离开的时日已经将近一载光阴。

父亲去年九月初因病而逝,享年70。他走时瘦骨嶙峋,体重不足八十。前往吊唁送行之人,视之无不落泪。

父亲不是一个性格开朗的人,但他在所有人的眼里是个好人。在我的印象里,从来没有听到过父亲的笑声,最多也就是看到父亲的笑容。父亲他说话从来不会高声高语,不管是对街坊邻居,还是在堂上膝下。但他说的话都是讲理的,让人听来信服。街坊邻居、亲戚朋友,谁有个需要搭把手的事情,父亲从来不会出口拒绝。所以,父亲入土为安时,会有那么多人自发到坟前给父亲填上一锨土,甚至于泪洒黄土。

父亲是个踏实的人,也是一个多才的人。他是干庄稼的一把好手,割麦碾场、播种把梗样样精通;他会一些手艺,柳树能做板凳,高粱可成炊具,家里用的笤帚,凳子有的就出自他手;他也能下厨房,蒸馍做饭得心应手。我的孩子就说过,我做的饭还不如他爷爷做的好吃;他还和母亲一起种植葡萄,学习技术,研究病理;他虽然只是小学毕业,却还能写的一手好字,让我的小学老师都点头称赞。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件陈年往事。

03年非典盛行,当时全国上下一片恐慌,封闭限制那是正常现象。

当时的我正在洛阳师范上学。因为害怕出篓子,那个时候虽然离家很近,也不让回家。为了不让家长担忧,学院组织学生给家长写一封报平安的信。我当时也就顺手写了一封,至于内容写的什么,已经全然不记得啦。但令我意想不到的是,过了一段时间,居然收到了父亲给我的回信。信虽然现在已经遍寻不见,但是里面的大意我记忆犹新。父亲说家里也一样被封闭了,不让外出,家里一切都好,让我勿挂念他们。还告诉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辜负学校的培养等等。现在想起来,还是对父亲的格局感到充满了敬意。

父亲的一生虽然不长,但是父亲给我的影响却很多。他让我知道做人要正直,遇事要心宽。他的以身作则,让我们姊妹几个懂得孝顺感恩。每每夜深人静之时,每每纠结挣扎时刻,我都会拿出手机,看看手机里珍存的父亲的影像,来告诫自己,一定要坚强,一定要努力。

前段时间,一首《万爱千恩》,戳中内心,让我忍不住泪光闪烁。“是不是我们都不长大,你们就不会变老;是不是我们再撒撒娇,你们还能把我举高高;是不是这辈子不放手,下辈子我们还能遇到;下辈子我一定好好努力,不再让你们操劳……”父亲,我一定会好好努力,不辜负自己的初心,不忘记您的教诲,做一个大家认可的教育人。

  

父爱如山(郑州市二七区教师进修学校杨红梅)

感谢一生有两个父亲,一个有血缘,和我有着血浓于水的亲情;一个无血缘,和我却有着情浓于血的真情。我的公公早年毕业于北京机械学院,长得很像早年的香港行政长官董建华,风度翩翩,一双眼睛充满着智慧的光芒,似乎能一眼看透你的内心,在他面前,你仿佛藏不住任何秘密。同时,他也是一个很乐观、很自信的父亲。未退休前,在单位,凡事以身作则,德高望重,获得同事的敬重;在家,他细致温情,宽容敦厚,获得三个儿子和我及所有小辈的尊敬。如果说,我的父亲给了我生命,给了我前半生的宠爱,那么结婚后,公公就接过父爱的接力棒,和婆婆一起共同给了我后半生的亲情照顾。

特别是我来郑后,公公更是给了我数不清的比父爱还要深的亲情照顾。2010年岁末,我来郑上兴华小学面试。初来乍到,我对郑州很不熟悉,不知道学校的具体位置在哪,有些茫茫然。是公公,带着老花镜,拿着地图为我找到那所学校的大致位置,并用红笔重重标出。早晨,他早早起床买好早饭,待我吃后,又亲自领着我一起来到兴华小学。当时时间还早,他领着我到校园里转了一圈,安慰我说:“面试时,你心里一定不要紧张,就把这里当成未来你工作的学校,还有,面试时,你一定要记得非常阳光地微笑。”然后,他就离开。他的话,给了当时忐忑不安的我很大鼓励。面试结束后,我和意外相逢的老乡张瑞一同出来,突然听到有人在喊我,在这个陌生的城市,有些诧异,回头一看:原来公公和婆婆一起在大门口附近等我,大概是他们怕我面试后一个人回来感到孤单。公公问我感觉怎么样?我说还行,就是还需要第二天去淮东试课。公公说:“这是很自然的的事情,你回去好好准备。”当时还隐隐记得张瑞对我说:“我还以为是你的亲生父亲呢?对你这么负责!”

20103月,我正式来郑工作。因为我大哥一直在郑工作,公公和婆婆也时不时来郑小住,对郑州,多少比我熟悉一些。当时我到二七教育局报到后,知道分到长东,便打电话告诉公公,他听了非常高兴,说:“我闲暇时路过那里,也观察过这个学校,地理位置非常好,四通发达,应该有非常不错的发展前景!”第一天上班,从我大哥家离学校,仅仅只有三站路,公公却执意送我,他说:“你刚来,地方不熟,反正我退休在家也没事情。”每到一站,他就给我解释,这是什么地方,有什么标志,让我记住标志就不至于下错车。就这样,公公送我去上班,一直送了三天,像送一个孩子一样。

因为刚刚来郑,一切都是陌生:陌生的城市,陌生的人流,陌生的环境,一下子远离了已经生活三十多年的生活环境,对如此快节奏的省会生活多少感到有点不太适应。又不敢很明显地表露出来。很想家,常常一个人坐在那里发愣。有一次吃饭的时候,公公突然说:“初到一个环境,要学会慢慢适应才好,毕竟郑州已经是家了。对了,这个星期天,你回老家看看吧!你这突然一走,你父母会很想你呢!”他的话是如此地善解人意,一语中的击中了我内心最柔软最脆弱的亲情,让我当时就有泪想涌出!

公公是个做事很细致很温情的人。年轻时婆婆经常做饭,等退休了,经常是他来做饭。早晨,公公早早起来,要么买好早餐,要么自己做家常饭菜,又一一细心把饭菜端到桌上,甚至有时看时间紧凑,还要把稀饭用两个饭碗来回倒换,冷凉。这样的付出,这样的细心,这样的温情,一次次,一幕幕,让我常常发自内心的感动。

这就是我的公公,人生中我的另一个父亲,已经超越亲情。

父爱如山,让我一生感动!

  

我的父亲(郑州市文化路第三小学徐艳琴)

父爱是一种默默无闻,寓于无形之中的一种感情,只有用心的人才能体会。父亲不善言辞,跟我和弟弟们交流不多。有啥事我们都愿意,都第一时间找母亲交流。父亲总是默默地为我们服务着。靠自己的劳动挣钱供我和两个弟弟上学,从小学到初中再到各自考上中专,再到我们都走上工作岗位,各自成家立业。我们人生中的每一个关键时间段,都离不开父亲的鼎力相助。父爱不如母爱那样体贴入微,随处可见,他一般是埋在心底,只有在关键时刻才显露出来;他的严厉有时是恨铁不成钢,当你做出成绩的时候他会欣然一笑。父亲虽然已经年过70,但是精神矍铄,身体健康,依然坚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舍不得退休呢!

我的父亲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没有上过学,大字不识几个,农忙时节种庄稼收庄稼,农闲时节就去打零工。父亲有时候跟着人家建筑队去盖房子,父亲是泥瓦匠,人实诚,干活实在,对工钱多少也很少计较。因此,包工头有活了都愿意来找我父亲!我从不记得我父亲去找别人帮忙找活干,都是人家找到家里要我父亲去干活!即使活少需要一两个人,也绝少不了要我父亲去!没有建筑上的活的时候,就去郑州打零工!俗称逮兔!我不清楚啥叫逮兔,也没有亲眼见过。直到我长大后才明白,原来就是一大早到一个固定的地方,等着人家需要劳动力的时候,就赶紧往前凑,如果有幸被挑着啦,那就有活干,这一天就有钱啦,也就是逮着兔子了!如果没有被选中,可能一天就白来了。全凭运气和力气赚钱。

我的父亲很节俭。父亲非常节俭,挣回来的钱一分都舍不得花,都交给我妈,用来供我和两个弟弟上学!在我们几个上学的年代,父亲成年累月很少穿新衣服,总是穿舅舅或者亲戚或者邻居家不穿的旧衣服。后来,我们陆续上班会挣钱了,给他买新衣服,他也总舍不得穿,总是给人办事或者串亲戚的时候穿一下,赶紧脱下来,生怕弄脏了,咋说都不行。父亲觉得穿旧衣服舒服,自在。谁也拿他没有办法,就随他高兴了。

我的父亲非常勤劳。父亲今年已经71岁了,可还没有停止劳作。之前是跟人家看大门,后来在金沙湖种树栽花,现在是在马路上打扫卫生。每天按时上下班,工作认真尽责,从不迟到。有时候想着父亲辛苦了一辈子,儿女都各自成家,孙子孙女也都长大了,是时候该休息休息了,想着不让他那么辛苦,可他不想待在家里,他非常乐意出去干活。他不让自己闲着。即使干完活回来,也是忙东忙西的。

我的父亲从不麻烦他人。父亲习惯了母亲对他的照顾。一日三餐都有母亲管着。偶尔母亲外出不在家。父亲要么自己做饭吃,要么就是有啥吃啥,要么不吃饭。反正是不麻烦子女和儿媳妇的。我记得最清楚的是有一次过年的时候,我母亲去串亲戚,中午就我和我父亲还有我女儿在家。离中午还早的时候我就问他吃啥,我要给他做饭,他说:“你想吃啥吃吧,我早上吃的多不饿。我出去看人家打牌了。”说完就走,中午也没有回来,直到下午我母亲回来他才跟着一起回来,跟我母亲一起吃的饭。父亲吃饭的时候,明显地感觉到他很饿。可他宁可饿着也不给子女添麻烦。为此我还跟我妈告状呢!如果你要问父亲需要啥,或者想要啥,想吃啥,从来给我的回复就是啥都有,不需要,别乱花钱。有的时候不经允许给买回去,父亲会嗔怪道:“又乱花钱,我啥都有,啥都不缺。”这就是我的父亲,从来不愿意麻烦任何人,包括他的子女。从来都是自己能干的事情自己干,自己不能干的事情慢慢地干或者悄悄地干。就为了不给子女添麻烦。

父亲的爱,是春天里的一缕阳光,和煦地照耀在我的身上;是夏日里的一丝凉风,吹散了我心中的烦热;是秋日里的一串串硕果,指引着我走向成功;是冬天里的一把火,温暖着我那颗冰冷的心。父亲的爱,无处不在!我的父亲一辈子勤勤恳恳地劳作,诚心实意地对待所有的人,一心一意毫无保留地为这个家付出了自己的全部心血,年过70,依然在用自己的劳动为这个家付出着,而无怨无悔。父爱是阳光,让我们健康的成长。

父爱是一把大伞,总在有雨的天里撑着;父爱是一座大山,挺拔而伟岸;父爱是一片汪洋的大海,浓郁而深远;父爱是我人生旅途中的一盏明灯,在我迷路时,照亮我的行程。父爱是蜡烛,默默的为我们奉献着自己,我爱我的父亲。

今天是父亲节,谨以此文送给我最亲爱的父亲。祝我的父亲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开心分分秒秒,幸福快乐一万年!也祝天下所有的父亲,身体健康,完事如意,父亲节快乐!

  

父母亲的小菜地(南阳市第一初级中学纪梦)

母亲一辈子喜欢劳动。但这几年老了,腿脚不灵便了,没有什么力气,渐渐地地里的农活干不动了,在我们这些儿女的劝说下,母亲和父亲终于放弃了那二亩田。

但干惯了农活的母亲始终不愿意闲着。后院老屋的房子没住,母亲可找到一块自己的天地来,拉着父亲把老屋的院子开垦成了一小片菜地,竟然种出好几样青菜来。

没事的时候,母亲叫上父亲,两位老人到后院,浇浇水,拔拔草,摘一点儿自己种出来的菜,幸福的滋味溢于言表。其实母亲和父亲种菜的时候多,吃菜的时候少。他们等菜熟的时候,毫不吝啬地摘下来,然后由父亲开着他的老年车,上学校给我送一点儿,到街上给二哥送去一些,然后再到几十里的姐家送去点儿,大哥一家都在青岛,父母亲有这样的心意也是无能为力。虽说不值多少钱,但那是父母的一片心意,更是千金难买的情意啊。

吃着父母种的青菜,享受着世上最无私最伟大的亲情,感觉是世上最幸福的人了。

  

我的父亲我的家(江西省吉水县乌江中学庄晋玲)

父亲现在70多岁了。他的一生,曲曲折折,他的身上,记载着我家的艰难历史。

1938年,父亲出生在广东省揭西县上砂镇活动村。由于战乱与天灾,1943年正月,祖父携全家远迁江西定居,那时父亲只有五岁。

父亲年小的时候,家里万分贫困。他的两个哥哥都没有上过学,一字不识。祖父为了改变现状,节衣缩食,供父亲读书。读到初中毕业,也就无力再继续供下去了。就这样的水平,在当时来说,也算是个文化人了。因此,上世纪50年代末,他被国家招去当小学教师。因为那时教师地位太低,家里太穷,他又只好弃教务农,以农为生一辈子。这次弃教,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

那个时候,家里状况很不好,于是总想通过迁居来改变。我家先后在好多个村镇短时居住过,一直不如意。1967年冬,我家迁居到吉水文峰东村塔里岭,那个地方地势低洼,经常涨水,农田常被淹没,有时是颗粒无收。遇到水灾,人们只有靠摘野果充饥,甚至去逃荒。为了度过灾荒,父母商议把我们兄弟三个分开到亲戚家寄养,只留还在襁褓中的妹妹在身边。大哥去邱陂金城大姨家,我到去乌江罗坑义叔家(父亲从小的结拜兄弟),三弟去邱陂外婆家。要分开的时候,我们难舍难分,以泪洗面,然而,终于还是去了。

1970年正月,在舅舅们的帮助下,我家迁居到邱陂长富村。我们在深山沟里住下,寓居在别人遗弃的破茅草房里。那个破茅草房,实在是破到家了,虽然父母曾割草翻盖,然而可恶的老鼠四处打洞,加上泥巴房年久失修,下起雨来全家人无处栖身,只好躲到门檐下避雨,直到天亮。那种凄凉的景象,即使杜甫再世,也会摇头叹息的。

随着时间推移,我们终于慢慢长大了,该上学了。父亲买了些纸笔,教我们识字。父亲的字特别好,我记得他最早教我们“刁刀、寸才、勾句、私和”几个字,要我们区分,描摹。这为我们后来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父亲因为字写得好,每到过年,他最忙。左邻右舍甚至邻村都要请他写对联,他要一直忙到很晚才回家。为此,母亲也有过不少埋怨,然而,他总是呵呵一笑了之。

几年后,家里状况有点改善,做了新的泥土房。但是,长富这地方土地贫瘠,家里总是入不敷出。更小的弟妹出生后,我们家更加困难,在队里连年超支,粮食总是不够吃,父母就种了大量红薯代替粮食。父亲常常带我们去锄草,牵苗,施肥。到了收获季节,全家兴高采烈,连红薯根也不放过,全部收回家,好几千斤呢。我们读书放学回来,经常是边啃着红薯边砍柴。

毕竟长富那地方土地太贫瘠,对家庭发展不利。而罗仙村(外婆居住那个村)土地肥沃,正需要招人。于是在舅舅们的帮助下,1980年我们家迁到了罗仙,一直居住到现在。

分产到户后,父母起早贪黑的干活,我们兄弟姐妹也很懂事,帮衬着家里。日子好了起来,吃饭问题基本解决了,茅草房也变成了瓦房。父亲的脸上笑容多了。

82年,我考到县城重点中学,父亲很高兴。开学那天,下着大雨,天还蒙蒙亮,父亲就陪我去搭早班车。我背着书包,他手上打伞,肩上挑着米(那时吉水中学学生自己下米蒸饭),乐呵呵的,直到我上车走远了,他才回家。那年,三弟考取的学校在白水,从家里去学校没有直达车,要走小路,翻好几个山坳,弟弟那时年纪小,挑着东西很是吃力,父亲就一路帮他挑,一直送到学校。看到孩子有出息,虽然辛苦,却很开心。

就这样,家里一天天好起来。我们也长大了,学习成绩一直很好,最后,我和弟弟都考上了大学。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家里还摆了酒席,四方乡邻来祝贺,人们都带着羡慕的眼光,父亲心里乐开了花,母亲也激动得说不出话。

我们大学毕业后,家里状况就更好了。我们兄弟姐妹一个个成了家,工作也有进步。我一直在中学教书,三弟经过努力,现为大学教授,小妹师范毕业后教了多年书,现在研究生毕业,也当上了大学老师。

尤其欣喜的是,父亲当年没有继续下去的教育事业,被我们接了过来,现在我家有五个老师,三弟两夫妻,小妹和小妹夫都是大学教师,加上我这个中学教师,我们这个家,成了名符其实的教师之家。

孩子们都成材了,父亲却老了。现在的他,苍颜白发。上苍眷顾,他的身体还算硬朗,现在和母亲一起,帮着四弟照看家门。我们有时接他到城里小住,不几天,就急着回去。他离不开那个家,离不开那片土地。

哦,那就是我的父亲,那就是我的家。

  

小时候的煎包,父亲的爱(中牟县荟萃路小学李焕青)

今天,我散步时经过了一个早餐点,它只是一个流动餐点。我扫视了摊上卖的食品,却意外看到了金黄的煎包,我就问:“煎包咋卖的?”服务员说:“一块钱两个。”我买了一些水煎包和胡辣汤。在回家的路上,我不由得想起小时候的煎包。

在我的童年,家里生活条件不太好,平时饭菜伙食就是以吃饱为目的,至于吃的好不好那就另当别论了。如果想买东西或者卖东西,都要到集上去。说到集,其实就是一个交易市场。那时我们乡有集市,集市是分时日进行的,好像是农历一、四、七是集市。每次父亲去赶集,回来时总会捎回来一些煎包,让我们解解馋。煎包的外面还带有一层焦焦的似乎透明的锅巴,咬一口依旧是焦香的,里面的馅软软的,嘴角似乎有油益出。虽说煎包已经凉了,可是吃起来还是那么焦香味美。至于煎包是如何做的,我始终没见过。所以一听说大人要去赶集,又适逢星期天时,我就央求着跟去,究其原因恐怕只有我心知肚明。

这天,父亲要去集市上卖篮子和荆耙。那时生产队在地头、沙岗上都种上了荆条,说是起到防沙护沙的作用。临近冬天每家每户都分不少的荆条,父亲就用荆条编成篮子和荆耙,篮子在农村用途很广,割草搬东西都要用到篮子。荆耙就更不用说了,那是架子车必备的装备之一。因此这些东西拿到集市卖掉,就可以换些钱贴补家用。

一大早,我和父亲就把荆耙篮子装在架子车上出发了,到了集市,我们找了合适的位置停了下来。集市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当时卖篮子荆耙的还不少,眼看到了正午,我们的东西卖的还不到一半。我的肚子已饿的咕噜噜乱叫,坐到车把上地头不语。父亲看出了我的心思,就说:“饿了吧,那边有卖水煎包的,你去买几个吃吧。”说这就掏出五角钱。我一听要买水煎包,立刻有了劲头儿。

我拿着五角钱,走了大约一百多米就看到一个棚子,这个棚子是用四根木桩顶着,上面铺着荆条编成房耙,房耙上铺着一块塑料布。棚下是一张案板,上面放着面和调料,旁边有一口墩子火,火上放着煎锅,设施简简单单就成了煎包摊。

卖煎包的一看见我,就忙打招呼,嘴里喊着:“来来来,又软又香的煎包,保准你吃上一口嘴角流油。”一边的平盘里只剩下几个凉的,我站在那儿有点迟疑,因为我想吃热的。卖煎包的说:“没事,一会儿就会做好。”只见他把平底锅的锅底刷上一层油,把包好的像饺子形状的包子,一个个平放在平底锅中,整齐地排列着,盖上锅盖。大约过了十分钟,他掀开锅盖,在包子上浇上薄薄的一层稀面糊,在均匀的撒些油,又过了几分钟,把煎包翻了个个儿,又盖上锅盖。我等的有些着急,卖家说:“好了好了。”锅盖有打开了,一个个煎包,色泽金黄,香气扑鼻,煎包上面还覆盖着一层金黄透亮的锅巴,简直让人垂涎三尺。我递出五角钱,卖家用牛皮纸给我包了五个大煎包。我捧着煎包找父亲去了。

父亲看到我回来了就说:“赶紧趁热吃吧,凉了没有热的好吃。”我迫不及待打开纸,拿一个让父亲吃,他怎也不吃。他说:“你吃吧,我带的有馒头。”说着父亲拿出馒头,慢慢地啃起来。我吃着色泽金黄、外焦里嫩煎包,品着馅里的粉条和肉末,又香又软还有嚼头。可以说是香而不腻,味道鲜美极致。

到了下午两点左右,我们终于把东西卖光了。我和父亲就拉着空空的架子车回家了。路上我还一直念叨这水煎包的味道真好吃,还不停地问父亲下次啥时候还来赶集,父亲听了笑起来。

“你买早餐了”门卫的大妈给我打了招呼。我回过神,寒暄了几句。回到家,我用筷子夹了一个煎包,虽然外形与过去没什么两样,依旧金黄,外皮焦香。但吃到嘴里,总感觉不是那时候的味儿,也许是没有父爱的缘故吧!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5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