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师心语 > 详细内容
教师心语29
发布时间:2024/10/5  阅读次数:12  字体大小: 【】 【】【


教师心语29

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新郑市教育局教研室卞从华)

教师是立校之本,而师德师风是教育之魂。“师德”是教师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新年伊始,郑州市教育局毛杰局长提出“郑州要做有灵魂的教育”。前段时间,郑州市中小学德育建设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在分享管城区德育建设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郑州教育的价值追求。多年来,管城区始终坚持“理念文化明方向,环境文化浓氛围,管理文化强内涵,课程文化铸特色,行为文化砺品行”的学校文化建设方略。不难看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其职业道德水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自己从事的职业是否有价值,是否有灵魂。“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很好地概括了教师工作的内涵,堪称教师工作的精髓。我们要塑造师德之魂,让“师爱”感动自己的学生;要塑造师者风范,让“学高”营养自己的学生;要塑造师德模范,让“身正”激励自己的学生。

让“师爱”感动自己的学生,塑造师德之魂。

“师爱”是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它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从爱学生的角度讲,就是教师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原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莲柯说过:“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冰心老师也说过:“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有了爱,才有教育的先机。”爱是阳光,它可以驱散学生心中的阴霾;爱是雨露,它可以洗却学生身上的风尘;爱是神奇,它可以改变学生学习的轨迹。爱是人类最美好的语言,它能使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友谊;爱是世上最伟大的语言,它能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好的发挥。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位博友在某大专院校供职,给跟着自己求学的大侄子说,“你以前学习成绩好或坏,从进入大学这一天起完全没有关系。以前是应试教育,现在是素质教育,是为你走向社会积累能力和素质,毕业以后没有人会问你语文考多少数学考多少,只会问你:这个工作你会么?所以,请你转变观念,抛开以往的一切,大胆的重新开始。”正是这简简单单的语言,使这名高考成绩不甚理想的大专生,经过不懈努力,先后完成学业,继而升本,乃至读研。有位学生在自己的作文中写道,“我喜欢看老师对我们笑,我可以感受到其中的温暖与信任。老师就像母亲,包容却不放纵,我可以自由的表现自己,并且可以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很质朴的话,却让人很感动。这些例子告诉我们,通过“师爱”,可以让学生“亲其师、敬其师”,进而“信其道”。

让“学高”营养自己的学生,塑造师者风范。

“学高”是要求教师要有很高的学识,业务精炼,教育教学能力突出,通俗地说就是教师知识储备要足够大,能够轻松地驾驭课堂。“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这句话,很明确地告诉我们,老师准备给学生一碗水,或者学生准备从老师那里取一碗水,老师拥有的水储备至少要比碗大,能让自己的储备包容学生取水的要求,不能让学生碰到边、碰到底,甚至根本不能装满碗。从知识层面说,就是教师自己的知识体系要足够大,能满足学生欲求的知识,能够包容学生对知识的汲取,不能让学生有种“这位教师水平不高,肚子里就那么三核桃两枣”的感觉。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作为教师,不仅仅要把自己的知识层面满足于本专业,还要利用好各种媒体,不断地学习和充电,将自己的知识体系向不同学科有所延伸。通过努力,不断发展自我,完备自我,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开拓进取,与时俱进,锐意改革,敢于创新,不断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知识追求。很明显,当今社会,要求教师在做好自己的知识储备时,一要“精”,即:要精通本专业的知识体系,不做“门外汉”,就是有厚度;二要“广”,即:要广泛猎取不同学科的知识,能旁征博引,就是有广度。只有这样,让自己“学高” ,才能塑造自己在学生面前“师”者形象。

让“身正”激励自己的学生,塑造师德模范。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的意思是,本身品行端正,就是不发命令,大家也会照着去做;本身品行不正,即使发布命令,大家也不会听从。结论是身教非常重要,它比言教更容易被人接受。教师的“为人师表”、“身正为范”是对学生身教的直接表现。原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说,“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的甚至影响学生一辈子。因此,教师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真正为人师表。”很明显,教师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率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能做。要求学生认真完成作业,教师就要认真地备课、上课;要求学生不迟到,预备铃一响,教师就应该提前到教室门口;要求学生不能打驾斗骂,教师就不能在学生面前暴粗口,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要求学生不穿奇装异服,教师自己首先要不穿奇装异服等等,看似微末细节,实则细微之处方显本色,细微之处才是教育的根本,所有这些,无不证明,身教重于言传。很欣赏“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作为教师,我们就应当从细微之处抓起,让学生改掉不良习惯时,自己先摒弃一些不良习惯;让学生遵守纪律时,自己也要先遵循教育规律。“为人师表”、“身正为范”,绝对不应该是一句句简单的口号,它应该是一种对学生无声的教育,它必有一种内驱力引领着学生潜移默化地前行和发展。

“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让其作为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操度着教师知识和才能进行有益地发挥和传承,激励着学生不断健康地成长和发展。

注:本文是单位师德征文,文中提到的博友,为颜色同学,有兴趣的博友可读《云大侄子》一文。特此声明。

  

聆听花开的声音(汝南县实验学校李红启)

看过一篇文章,文中讲到一个年轻的妈妈洗了两个苹果递给了5岁的儿子,妈妈满怀期待的等着孩子把一个苹果让给自己吃,可是,孩子接过苹果后就在每个上面咬了一口,那一刻妈妈的心里觉得很不是滋味,不过,孩子接下来的话却让妈妈百感交集。孩子说:“妈妈,你吃这个,我尝过了,这个甜,不酸”。今天遇到的一件事,让我又想起了那个吃苹果的孩子。上午下课后我刚走到办公室门前,就看到两个五年级的学生每人抱一摞书在门前站着,我问怎么不进去,学生说门打不开,我伸手上前拉开了门,让他们进去把书放下,就又顺口说了句:“走时把门关上”,自己便忙别的事情了。过了好大一会儿,我一抬头,看到其中一个学生还站在门口,我问怎么回事,他说:“老师,我等您出来再关”。原来,那孩子以为我马上要出去,怕我打不开门。那一刻,我的心底蓦地升起一股暖意,我告诉他自己能打开门,那孩子才关上门放心的走了。

孩子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世界,走近孩子,聆听孩子的心声,你才能体会到其中的美好。生活中,吃苹果是再简单不过的一件事,但是看到一个孩子“把每个苹果都咬了的现象”,我们更多的人可能会想到“这孩子怎么这么自私”,哪里会想到孩子不是在“吃”,而是在“帮妈妈尝哪个更好”,好在文中的妈妈虽心里不是滋味却没有急于批评孩子的“自私”,然后她便听到了世界上最动听的声音----孩子对妈妈的爱。那个关门的学生是我教过的一个孩子,也许课堂上我会因他的顽皮批评过他,可是他对老师的爱一点儿也没有减少,因为“怕老师打不开门”,他愿意自己多等一会儿,多好的孩子啊!

由此,我想到了那些在成人眼里“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孩子们,也许他们的“捣乱”“叛逆“另有隐情呢。我想,面对孩子们每天层出不穷的状况,我们不要急着批评、指责,俯下身子听一听、问一问,走进孩子的世界,不着急,等孩子把话说完,或许孩子的解释会让你豁然开朗,也或许你聆听到的会是花开的声音呢!

  

用真诚唤醒孩子的心灵(汝南先第九小学冯海霞)

在我近二十年的教学生涯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马可钦同学。他是转学生,刚开始并不熟悉他的心理特点。我作为这个班的数学老师,从几个星期的学习情况来看,发现这个孩子很是让人头痛。开学几个星期以来,不管是语文还是数学都要找他要作业,他就跟我说:“我没有做完”、“我忘记了”、“我昨天把本子放家里了”。反正都是有理由。

有时候批评他几句,他就会像个小刺猬一样烦眉瞪眼不服气的样子。我对学生要求特别严格,只要他不写作业我就把他叫到办公室来补作业。他来了就拿个笔在那里磨蹭,一半天都写不了几个字。因为他特别聪明,思维敏捷,反应快,只是心思没放在学习上,所以想尽最大的努力拉他一把。后来没办法,我就请他家长来,跟家长讲解他的情况。从他奶奶那里我了解到:这孩子入学的年龄要比别的孩子早,父母都在外打工,是留守儿童,平时野惯了,爷爷奶奶忙于农耕,这孩子行为习惯没有得到有效规范。他的作业不但不能完成,而且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爷爷奶奶也不认得字。后来爸爸妈妈回来了,虽然孩子能经常见到父母,但家长忙于挣钱,对孩子也关注特别少。有一次因为孩子作业没写完与他妈妈交流时,他妈妈一边哽咽一边说:“老师,这孩子给您添麻烦了,您就当做是自己的孩子,以后还要麻烦您多费心!”听了这席话,我的心情复杂起来。于是我找机会接近他,耐心地和交谈,并尝试着和他交朋友。在班级里,还动员大家都帮助他。慢慢地,他愿意和同学一起玩了,不懂得问题也敢于来问我了。后来,能感受到他对我的依赖和信任,学习上也认真了不少,作业交上来的次数明显多了起来。

在一次美术课上,他手工制作了一张精美的贺卡送给了我,上面写着:“老师,这是我送您的一件小礼物,表达我们对您的感激之情,谢谢您!”这也是我在九小收到的最珍贵最有意义的一个礼物。“爱”的力量是伟大的。教师的呵护是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作为一名教师,在与自己的学生朝夕相处时,应该对学生多一点耐心,多一点关心,多一点童心。当老师和学生敞开心扉,当老师和学生亲切交流,当老师和学生真情涌动的时候,才能使教育充满着色彩。和孩子们呆在一起的每一天我都觉得幸福的,因为老师的一份耐心、关心和童心,足以看到一个孩子的转变与成长,见证了浓厚的师生情怀。

  

十年演绎教师梦,我与课改共成长(汝南县实验学校任淑娟)

作者简介:任淑娟,女,1985年生,2007年毕业于黄淮学院,同年年底参加工作。热爱生活,热爱教育事业,喜欢和孩子相处,喜欢用简单的文字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现为汝南县实验学校小学部语文教师。

踏入教师这个行业,至今已经12个年头。在这十几年的教育生涯中,从最初的“一支粉笔一本书”到日趋常态化的“多媒体教学”,从“以教师教为主”到“要教师放手”,从“课改是什么”到“我们要课改”,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初入教学路,按部就班走

200712月,我通过招教考试被安排在汝南县三里店乡(今古塔街道办事办)中心小学,担任三年级数学课。那时,一所学校才不过一台电脑,电脑也不是用来讲课的,而是用作学校打印文件,因为它连网都没联。对老师而言,那台电脑几乎不存在,因为它被搁置在二楼一间不常用的教室里。

我们每天上课就是拿着课本把例题一抄,讲完新课,学生做做书上的习题,中午辅导的时候,踩着凳子照着那本不知道哪一年的练习册,抄几道题让学生做。一个学年下来,自己没什么长进,学生也没什么明显的进步。

有时候学校也会听优质课,都是反复练习后的表演,别说问题的答案学生已经提前知晓,就连这个问题由谁来回答大家也都心知肚明。由于电脑还没普及,几乎每个学校教学设备都很落后。讲优质课没有什么所谓的课件,而是一种叫做电教片的教具。先把教学内容写到一张透明的塑料片上,再用投影投出来,美其名曰“增加课堂教学容量”,其实就是多一些新花样,并没有太多实质性的作用。

教改春风袭校园,先学后教生为主

直到2010年夏天,我休完产假来到学校,才发现学校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先是听说学校有位老师参加了课改比赛,奖励了一辆电动车;又听说同年夏天,她考入驻马店某所学校,这两件事让我震惊不已。因为,在我上班这几年当中,得到最多的奖励也不过就是几百元钱,凭着一己之力考入驻马店,那简直无法想象。这两件事对我身边的同事触动也很大。当时我们学校刚装了电子白板,于是课下里,大家开始学着制作多媒体课件,课堂上纷纷使用多媒体授课。听课活动增加了,校际交流增多了,课改的春风如一股浪潮在汝南教育领域掀起一层波澜。

课改最开始使用的是“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因为休产假耽误了学习的好时机,同事告诉我,“先学后教”就是课堂少说话,导入之后,让学生自学五分钟,你再开始讲课。师问生答为主,总之教师少说,学生多说。没有经过任何的培训,我就开始使用这种模式了。说到底,这不过是自己的摸索,并不是上级的精神,成绩自然没多大起色,甚至觉得这种方法阻碍成绩的进步。直到后来听示范课,才知道并不是我们想的那样。自学之前,我们要通过自学指导给学生提出一些可操作性的问题,帮助学生自学,而学生不会的老师一定得教。可是不知不觉,又变成了填鸭式的教学,因为我们没有学会等待,总觉得学生思考的太慢,问题的答案也不一定准确。

我们的懈怠期并没有延续很久,学校开始经常组织我们年轻老师上公开课,讲完课之后就开始评课。现在想来,那真是一支真正促进教师学习和成长的团队,你的每个词语,每个句子,每处细节,不到之处,都会有人给你提出来。刚开始,尽管心里觉得领导在“鸡蛋里挑骨头”,心里却还是会暗暗地努力,争取改进不足之处,把课讲得更好。也许就是那样一股正气,教师之间彼此学习,相互交流,在研课、磨课、听课和评课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了很大的进步。通过“请进来”“走出去”,还有与其他学校老师的“同课异构”,老师们的课堂驾驭能力越来越强。在2012年第二届县“课改能手”大赛中,我校杜玉霞老师荣获“课改能手”的称号,还有几位老师被评为“课改先进个人”,也包括我。当时,那种殊荣,让人心中无不充满着欢欣,无不愿意继续在课改的路上继续前行。

小组合作新模式 三主六环入人心

2012年夏天,局领导组织教研室、各校校长及一些学科骨干教师进行封闭式研讨,最终商定出一个新的教学模式,定名为——汝南三主六环教学模式。“三主”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师生共同成长为主线;“六环”包括揭题示标、学习指导、自研共探、归纳总结、巩固提升六大环节,并附以课例供教师参考。

每次课改掀起新的风浪,总是不能马上被接受。在三主六环模式试行最初,我们不懂得怎样建设小组,桌子一拉就不管了,结果课堂一片混乱,学生坐在一起爱说话,老师们怨声载道不绝于耳。后来,教育局组织一线优秀教师给我们上示范课、开讲座,并先后去封丘等地学习。老师们从培训小组长开始,并根据学生成绩的优、差安排组内座位。在一步步的摸索中,小组合作使用的有模有样,老师们甚至习惯并喜欢上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对于熟练运用这种模式的老师来说,不会拘泥于此,需要合作则合作,不需要合作的时候也没必要强求。有很多参加讲课比赛或者晋升职称的老师,使用这种模式讲起课来更是如鱼得水。

2013年,教育局组织第三届“课改能手比赛”,分笔试和面试两部分。赛前,各个教研组的老师团结一心,帮助参赛教师听课、评课并进行有效的指导。最终,我校有两位教师被评为“课改能手”,一位教师被评为“课改先进个人”。课改比赛,看似一个人的比赛,实则代表着整个学校的课改成果。课改,不只是个人的蜕变,更是集合着众多人的智慧,凝聚着大家的期望,所以我们都觉得,这荣誉不是属于一个人,而是属于整个学校。

课改成果喜事多,学生成绩捷报传

最开始进行课改的时候,老师们最怕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会影响我们的教学成绩,甚至在我们自己的队伍里也会有人冷嘲热讽地说:“花样越玩越多,等成绩出来就该傻眼了。”是啊,新的教学模式要求老师不能直接给学生正确答案,而是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投入思考,积极发言。最开始,在很多人的课堂上出现了不管对错,老师都给予肯定,导致课堂出现满堂“你真棒” 的声音。还有一些后进生,漫无边际地回答和无休止地展示,使得老师无法按照正常进度教学,难以掌控课堂的现象。

一个又一个难题摆在老师面前,难道这个模式最终只是一场演绎,并不能真地适用于我们的课堂?很多老师不由得从心底发出疑问。于是,又是老师们在一起研讨,最后决定把研讨后的结果在某位老师的观摩课上展示给大家看。我们从开始的课堂“作秀”走向真实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里,允许错误的发生,允许教师必要的讲解,允许学生有效的提问;同时,禁止学生无效的展示,杜绝与学习无关的发问,避免不必要的小组合作。这一次,我们看到了大家都想要的课堂,有动也有静,有说也有笑,有鼓励,也有批评的严厉,有真切的表达,也有无知的尴尬……我们又一次突破自己,并在优异的成绩中论证了课改实施的成功。

在这场革命中,我们经历了从“真实的课堂”走向“伪课堂”,再从“伪课堂”走向“真实的课堂”。老师们备课越来越积极,课堂语言越来越丰富,课堂展示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我们开展了真正的教研活动,每年都要组织集体备课,小组长已然训练有素……看如今的课堂上,孩子们高举着小手渴望展示,孩子们认真地听课、大胆发言,孩子们回答问题的准确率越来越高;小组成员互帮互助,小组之间你追我赶。老师们几乎已经忘记没有课改时我们的教学常态是什么样子,那些不常被想起的往事,最终都被深埋在记忆里。

十年时间,弹指一挥。对于一个人而言,它是一段难以忘怀的青春岁月;可是对一个时代而言,它不过是瞬息万变的一刹那。我们从最古老的教书匠,逐渐转变为新型教师;从那个只会抄写教案、照本宣科的过去,走到带着热情和激情迎接每一天的现在,在这个不慌不忙的岁月里,课改带给我们的不仅是课堂的变化、思维的活跃和那些光环与荣誉,更是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是一种热爱生活的三观展现,是为教育而献身的无声宣言。

  

凭良心教书(汝南县实验学校任淑娟)

经过十几年的寒窗苦读,我终于走出农村,成为一名国家公办教师,这对于我的家庭来说,是一件十分光荣的事情。我的老父亲颇引以为荣。因为我拿着国家发的工资,所以他也常常告诫我:咱拿着国家发的钱就得凭良心去教书。

第一年上班和我搭档的是我们学校语文教研组长,跟着她学到不少管理知识,比如班里座位,我们每周调换一次,除了近视比较严重的同学外,其他的每一周往后坐一排,直到坐到最后一排再从前面轮。后来我做了班主任,每逢家长会的时候,我都会这样跟家长讲:“关于排位,我会做到公平公正,孩子前后左右轮回坐不但有益于保护视力,而且让孩子有个正确的认识——那就是成绩的优差并不取决于座位的好坏,所以我不希望有任何家长因为排位给我打招呼,那样既是对其他孩子的不公平,也是对我的不尊重。”

偶有家长想要给我送点礼物,以便给孩子的座位行方便的时候我都会说:您觉得您的孩子应该坐前面,那么谁的孩子又该坐后面呢?请放心,既然我这样安排学生的位置,就会关注每个角落的学生。

久而久之,家长们慢慢认可了我的排位方式。事实上我经常在讲课的时候走到学生中间来,让他们没有距离感,孩子们课堂上总是积极地发言,丝毫不会觉得老师把他们摆在了不重要的位置,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老父亲还经常会问,你们班有没有家境不太好的,你得多照顾照顾。我就笑了:哪儿有那么多穷人。话是这样说,但他确实给我提了一个醒,做一个好的班主任,首先就应该了解班级学生的情况。于是每学期一开始我就先调查学生的家庭情况。经过调查,我发现除了有一般的留守儿童外,竟然还有很多孩子父母离异,还有父母一方因车祸或者生病去世的,甚至还有母亲自孩子一出生就离家出走的……总之,不当班主任你就不知道这几十名孩子中竟然有这么多复杂的家庭情况。

于是,我就开始深入了解孩子们的家庭情况。我们班有位同学,他爷爷开学的时候跟我说儿子外出打工,儿媳在他小时候就离家出走,孩子由爷爷奶奶抚养。我发现他不爱说话,有时候连着一个月都穿着同一件外套,于是学校让老师推荐一补学生名单的时候,我第一个想到他。他七十多岁的爷爷知道后,带着一箱牛奶感谢我。我笑着说:“大爷,这钱也不是老师给您的,是咱们国家的政策好,您就感谢共产党就行了。”老人特别实诚,看我没收礼物,第二天竟然带了一大包自家种的青菜给我放到学校门卫,看着老人用一张纸恭恭敬敬的的写着:“任老师收”几个字的时候,我的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一种感动。这是我们作为老师的自豪感,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迎来了家长的尊重,还有什么比这更令人欣慰的呢?

“凭良心教书!”父亲的话常常响在我的耳畔,他虽然只是一介农夫,但是却时刻提醒着我:作为一名教师,作为国家公职人员,我们应该用行动践行“公平公正”,用行动践行“廉洁从教”,做一名让家长满意,让社会公众放心的老师。

  

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汝南县实验学校任淑娟)

“身正方能言教,律己方能育人。”我一直把这句话当做我的座右铭。教师的工作是千头万绪的,它面对的是几十颗纯真无瑕的心灵,面对的是几十个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教师常常有各种各样的困惑,怎样做个好教师。

从教十年,教师这个职业对于我而言已经不是当初纯粹的一份工作那么简单,从对它的懵懂的认识,到一年年的教学,每一门学科都让我更新所学知识,接触过的学生和家长,也让我积累了一些处事之道。杨雄在《法言·君子》说过: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作为教师,想要赢得人们的尊重,就得要立德为先。有德的教师受人尊重,德才兼备的好教师则受人尊敬。

高尚的师德来自“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的责任感”。师德表现在教师与学生的举止间。当学生感冒了时,我会马上通知其家人,并在第一时间带他去看医生或者给他拿药,因为学生住校,父母不能随时在身边陪伴,在学校教师就是学生的“父母”。如果学生请病假,等他回来以后,我会及时到他跟前细心询问恢复情况,提醒他及时吃药巩固。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举手一投足间,教师的关爱,学生已深切地感受到了。而关爱他人、体贴他人的行为品德在学生的心灵中也渐渐蔓延开来。

师德也是认真对待工作的前提,视教书育人为自己的神圣职责,视学生为自己的子女,才能有端正的工作态度、饱满的工作热情、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我在改学生作业时,对每份作业都认真批改。比如批改作文,我认为,作文就是老师和学生的对话,我除了针对作文内容进行批改,也会针对其近段表现给予鼓励和建议,学生看到评语仿佛在与老师对话,不但作文水平提高了,与老师也更亲近了,学习上也更自觉了。有时候下了晚自习,我还会带着试卷回家批改,全班61份试卷,通常改到十一点还没改完。这样虽然辛苦些,但可以准确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可以了解整体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教学是否存在什么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改进。学生见老师如此认真,自然也会认真学习,而不会随意糊弄,从而激发其学习积极性,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作为老师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不仅表现在上课时要衣冠整洁,精神饱满,还表现在不可将个人丝毫的不良情绪表现在课堂上。更不可在课堂上发牢骚,抱怨学校或贬损其他老师。否则,不仅会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同时也会影响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正人先正己,育人比教书更重要,知识的缺乏可以后天弥补,但一个人的道德观、世界观一旦形成,就很难再改变。所以,教师的责任绝不是仅仅讲几节课。每次开家长会,我都会给家长说,尤其在小学阶段,成绩不应该成为家长唯一关注的东西,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学习习惯,待人接物,为人处世,这比什么都重要。因为只要孩子态度端正,心态良好,行为规范,他的成绩自然就会优秀。这是一种水到渠成的良性循环。

想成为一名好教师,不但要具备“德”,还得有足够的“才”。不能说每位教师都得学识渊博,起码你所具备的知识得满足教学和工作的需要,但现在形势所趋,仅仅这些还不够,一位优秀的教师,每天都会学习,让自己更加完善,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在时代潮流中不落伍,不后退。从教以来,我教过低中高几个年级段,无论在哪个岗位,承担怎样的教学任务,我都本着对家长、对学生负责任的良心,对工作负责任的良心,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出色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尤其是今年我第一次教五年级语文,对教材极不熟悉。我给自己规定每天除了忙学校工作,批改作业,晚上回家就抽一个小时时间备课。通常我先上网看一些名家的教学实录,再把好的地方摘抄下来,根据教参和学生实际情况制订自己的教学方案。这样,第二天,面对学生的时候,我才不会觉得心虚和愧对学生。也许有人认为只要把重难点讲出来,学生听懂会做题就行,不需要这么辛苦。但是作为语文文老师,我觉得让学生乐学、善学的唯一办法就是讲一堂精彩的好课,用你的幽默和学识去征服学生,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里去沐浴语文的阳光,吮吸知识的甘露。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我们班的成绩并不理想。但我没有气馁,心里只记住一句话:努力不一定有收获,但不努力肯定一无所获。我总结了一下,我们班两极分化的情况不是很严重,我就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中等生身上。上课多提问,课下多关注,让小组长与组员之间互相监督,小对子之间互相帮扶,下学期成绩有了明显进步。但是距离第一名还是有差距,总结问题,分析原因,发现自己只注重让学生了解体型的多样,却忽略了对于基础知识的要求,我就改变方法,让学生每天多读书多背诵多听写,把根基打好,相信通过这次复习学生一定还会有更大的进步。

除了自己每天认真的备课上课,在我们学校每周都有听课活动,无论是组级课,公开课还是交流课,我都积极参加听课评课,从中学到别人的教学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实践课中。同时每学期我还带头讲公开课、观摩课,写教学论文、做质量分析,承担研究课题。我曾代表学校作校际交流的讲课和评课,并通过“传帮带”,带领年轻教师进步。当然,我的付出也获得了我知足的回报。曾先后被评为市 “教坛新秀”、县“课改能手”等称号。

很多时候不是因为事情难我们不敢做,而是因为我们不去做而变难的。平庸的教师让学生适应自己,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优秀的教师让自己适应学生,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投入才会深入;付出才会杰出;用心才会开心。你给学生一个机会,学生会给你一个奇迹。让我们怀揣爱心和良知,用心与孩子对话,完善课堂的每一个细节,用教师智慧的火花,去点燃学生思维的烟火。记住一句话:用力只能称职,用心才会优秀。如果有一天你离不开学生,学生也会离不开你。这样的课堂才是成功的课堂,这样的教师才是成功的教师。我想若是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或者亲人有一位什么样的老师,就去做这样一位老师,那么我们必定能成为党和人民都满意的教师。

  

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鲁山县琴台一小曹秋惠)

《新教育》这本书还没有读完,今晚又在张校的提示下看了朱永新及其新教育团队中个别教师与学生代表做客央视《对话》栏目的视频。我是端着饭碗边吃边看的,等视频看完了,感觉手指酸痛,低头看看捏在手中的碗,尚有小半碗的凉饭在里面——看忘了。

饭凉,心热。

看到新教育团队中已小有斩获的老师的面孔那样的阳光与年轻,看到新教育实验学校的孩子们的回答那样的镇定与从容,叫人如何能不联想自己的教育人生?

从十九岁登上讲台,前六年的时间可以用瞎子摸象来形容,虽应是激情燃烧的岁月,却因身在农村破败的学校,无有专业补充,更无导师引领,也不是没有一些自发的感悟与尝试,却因没有激励的因素推进最终自生自灭,难成系统,无疾而终。

接下来的六年,还年轻的心更多的是“愤青”,一个农村“教学先儿”的地位、待遇、前景,学校多年如一日的死气沉沉与隐蔽的不公,灰暗得再无想动点儿心思的兴趣与冲动。转视它处,生儿育女,关注家庭,学校?课堂?课程?抛却脑后,不见为净。若即若离,藕断丝连。

感谢教育体制的改革如刮春风,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校长竞聘让我走上了管理岗位一展抱负渐入佳境,五年的光阴尚未觉长已如白驹过隙般穿过。身在陋室,心系村娃。一所农村的小学,在我与相处如姊妹般的同事们的努力下成为比家更倾心的所在,朴实莫过那些孩子,长高多少?今在何方?依恋还是故舍旧园,可还是昔日模样?

进入县城,来到三街弹指一挥又是五年,虽近不惑,却似人生新开始、新起点,跟着一个有想法的校长,要站站不住,不想快都难,好在腿儿生得天生有些长,一路小跑没得掉队还能跟上。务实创新,奋力开拓,期期新举措,年年有收获。课改引领成长,管理助推质量。教育理念屡屡刷新,阅读写作丰富专业素养。从高效课堂一路跟到新教育,一本本书如同打开一扇扇窗,新的天地突然呈现,外面的世界如此精彩眼界豁然开朗。百舸争流中的这样一艘航船,它竟能带着那么多年轻的一代教师快速成长、一任青春的长发在风中恣意飞扬!

看到你,我已走过青春的心依然澎湃;看到你,我岁月积淀的沉稳依然要感慨。你泊在那里,周身散发着迷人的馨香,那上面,定有我步入教育寻找多年的红妆。想你也定能携我,让踟蹰多年的教育理想重新启航!

我持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你言:重在包装。我说:华丽开场。

  

课堂(新蔡县第二高级中学翟春华)

课堂,清晨丝丝缕缕阳光射进来,打扫卫生后的教室地面上片片晶莹,上课来的老师悉心打量这片,又仔细查看那片,思量着今天精心准备的这一堂能不能成为“一寸光阴一寸金”的宝贵时光。

课堂,老师的讲桌坑坑洼洼宛如起伏的黄土高原,学生的课桌犹如坦坦荡荡的华北平原。今天师生一起引吭,爱国的旋律嘹亮,歌声飘散,吓倒所有平凡琐屑庸俗的故事与传说。

课堂,一场教师跳独角戏的舞蹈。无论你跳的华尔兹,探戈还是狐步,也许总是少有响应。老师您还是翩翩起舞吧,学生静静地品着茶水超脱中观赏。

课堂,粉笔怀着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宏愿以配角出场,它洁白,轻盈,美妙。“飘雪了吗?”学生唏嘘,老师却沉浸伟大的创造愉悦当中。

课堂,为人民服务,社会主义风尚,教师们无私奉献,努力弘扬。

  

教师的作用只是“目送”(广东省东莞市东华初级中学陆虎)

我越来越觉得,教师的作用实质上是有限的。了解到这一点,对我们而言,不是绝望,而是警醒。它能使我们摒弃不切实际的自以为是,从而,更着眼于教师教育功能的正常发挥。

有两个比喻,深得我心。

第一个比喻的制造者是苏格拉底。他说:把知识灌输到学生灵魂里去,就好像把视力放进瞎子的眼睛里去似的。知识,不是物件,能够把它捆绑起来,然后,老师一传一递,学生一收一拿就能够完成。教育即生长,它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一种天性。一切教育,一旦没有保护好这种天性,没有唤醒主体的觉醒,没有触动学生的生命和灵魂,这种教育就是蹩脚的,拙劣的。

闻一多的实验做得好。上课之前,闻先生抱来一只老母鸡,那只老母鸡饿得头昏眼花,他在老母鸡面前撒了一些米,老母鸡不断挣扎,却死也不肯吃。然后,闻先生把老母鸡放下来。老母鸡走了几圈之后,就在教室的角落里找米吃了。欢快地啄着地板,声音沉闷而悠远。

圈养不如散养。强迫灌输,不如自由寻找。

在古希腊语中,学校的含义就是闲暇。唯有在闲暇之中,在时间的保证之下,学生才能够有自由。

孩子唯有在幸福的、无忧无虑的不为恐惧和担忧困扰的情况下,才能持久保持好奇心和对未知世界的兴趣。作为教师,无非就是要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呵护孩子探究世界的微妙的兴趣,而不是用所谓的师道尊严和权威人格来兜售自己的专业知识。

作为教师,我们需要牢记:智育是要发展好奇心和理性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灌输知识;德育是要鼓励崇高的精神追求,而不是灌输规范;美育是要培育丰富的灵魂,而不是灌输技艺。

灌输产生强制,强制产生压力,压力产生负担,爱因斯坦说得好:“负担过重必然导致肤浅,教育应当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承担。”

第二个比喻的制造者是道辉。他说:“我们无法把水珠从水里挑选出来。”这个经典的比喻妩媚极了。作为教师,我们根本无法确认谁是优秀的,谁是糟糕的。爱因斯坦做不好小板凳,却提出相对论;丘吉尔拼不好文法,却改变了历史。

作为教师,我们无法把水珠从水里挑选出来,因此,我们只有治理好整条河流。让小溪欢快地奔向小河,让小河静静地流向大江,让大江汹涌地融入大海。我们将用欣赏的心理,期待的眼神,赞美的语调,宽容的心境,平和的话语,告诉我们的每一个学生,你们的每一滴水,都来自黄河雪山,都是独特的一滴,既是喧哗,也是传奇。在岁月的长河中,你们将没有两岸,只有前方。你们将自主选择你们的未来,决定你们河流的走向;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目送,以一种恒久的姿态,目送你们渐行渐远。

  

上一篇:教师心语28 下一篇:教师心语30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4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