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品文库 > 2023作品 > 详细内容
笔会作品集1477
发布时间:2023/11/10  阅读次数:129  字体大小: 【】 【】【
  

笔会作品集147723篇)

20231110日)

  

【诗词歌赋】

清晨的落叶(郑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余昆仑)

我多想(郑州市金水区幼儿园 刘梦楠)

【七绝】吟牡丹四首(中牟县城东路小学 马卫东)

【七绝】缓解心情的定律七首(郑州市管城区教研室 邱成立)

【生活随笔】

河南方言:不叨菜(汝南县韩庄初级中学 肖永成)

河南方言:门里猴(汝南县韩庄初级中学 肖永成)

农民,一个应该值得尊重的群体(中原区互助路小学 李崇华)

做客韦苇老师家(管城区港湾路小学 李茜)

难得浮生半日闲(中牟县韩寺镇第二小学 花传盛)

【教育随笔】

从“龟兔赛跑”谈班级管理(金水区四月天小学 王茹)

感谢再次遇见(中牟县城东路小学 马卫东)

  

【诗词歌赋】

清晨的落叶(郑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余昆仑)

清晨的落叶,

是冬天连夜准备的请柬。

一片片

在匆匆的人群中翩跹。

跟着晨练的老人飞奔,

附着“红领巾”的脚面。

黄的、绿的,

沙沙、沙沙……

隆重的仪式啊,

持续了一天又一天。

收到请柬的人们,

换上了厚厚的棉衣,

准备着,

迎接冬天的挑战。

  

我多想(郑州市金水区幼儿园 刘梦楠)

我多想

我多想

我多想拥着你

抚嗅你柔柔的发香

沉醉我甜甜的梦想

  

我多想

我多想

我多想拥着你

凝视你晶莹的脸庞

亲吻我久违的希望

  

我多想

我多想

我多想拥着你

和你分享我紫色的梦乡

和你构筑我爱情的天堂

  

我多想

我多想

我多想让天上的云衾

浮满我们羞涩的温床

让仙界的轻雾

垂下我们爱情的纱帐

  

我多想

我多想

我多想把你思慕的彩虹

把你凝眸的月亮

把你和我走过的朝阳

一并装进

我们爱情的魔方

  

我多想

我多想

遗憾

我没拥着你

我拥有多少多想

心际就漫开

多少愁怅

  

我没拥着你

我就嗅不到你熟悉的芬香

我没拥着你

我就想不起你秀丽的脸庞

我没拥着你

我就进不了我的痴心的梦乡

我没拥着你

我就失去了爱情的天堂

  

我问过彩虹

我问过月光

我问过朝阳

我没拥着你

我的世界

就无法升起甜美的希望

我的生活

就无法张开快乐的翅膀

  

笔端凝滞

清歌魂伤

漫舞伤肠

何敢独饮千杯

醉失你陡然一望

  

我多想

我多想

我多想我们一生

在爱情的春天里

幸福地徜徉

  

【七绝】吟牡丹四首(中牟县城东路小学 马卫东)

焚花

不染铅华仪态芳,高情贵气笑东皇。

皆因拂逊则天令,故使香魂纵洛阳。

遭贬

谁贬天香到洛阳,平章宅邸泪沾裳。

雍容华贵分明见,剪尽芳菲露醉妆。

枯枝牡丹

谁贬天香到洛阳,更从洛水到淮乡。

青枝绿叶寻常见,枯干开花仅卞仓。

洛阳纸贵

锦色流金已是颠,玉盘迸泪又经年。

谁栽国色不得画,纸贵唐家率土间。

  

【七绝】缓解心情的定律七首(郑州市管城区教研室 邱成立)

学会沉默

学会沉默磨意志,狂风巨浪心不惊。

泰山压顶腰不弯,流言蜚语难阻挡。

保持平静

心如止水真平静,波峰浪谷心不动。

云卷云舒情悠然,处变不惊好心境。

弯腰低头

弯腰低头境界高,心平气和不浮躁。

与人冲突要自省,化解矛盾乐逍遥。

正确选择

人生旅途多歧路,正确选择走坦途。

披荆斩棘勇向前,信心百倍不停步。

拼搏

拼搏人生最精彩,裹足不前会失败。

固步自封失良机,开拓进取多豪迈。

保持单纯

心无杂念最单纯,无欲无求便无忧。

返老还童心年轻,回归自然无忧愁。

偶尔“俗气”

阳春白雪气高雅,下里巴人心潇洒。

两种追求不可缺,偶尔放纵乐无涯。

  

【生活随笔】

河南方言:不叨菜(汝南县韩庄初级中学 肖永成)

叨菜,是河南方言,意思是用筷子夹菜。不叨菜,表面说不要叨菜、不能叨菜,实际的意思并非如此。如,“他是个不叨菜的货”,这里的“不叨菜”,就是不中用,不扛事的意思。简单、通俗的一句“不叨菜”,则巧妙地指代了生活中不中人、没能力或没地位的人。

若追溯“不叨菜”这句方言的由来,我想,很可能与古代的餐桌文化有关。过去,来了客人,尤其是稀客、贵客,主人家招待客人,上桌的人和座次安排都是有讲究的,一般是客人居上座,入席陪客的除男主人外,还邀有附近有头有脸的人物,女人和小孩子是不能上桌的。因此,女人和小孩就成了“不叨菜的人”,久而久之,“不叨菜”就成了不中用、没地位人群的贬称。

若从人的身份和生活状况上看,“不叨菜”的人,在过去,实际上指代的是老百姓。你想,富人家吃香的,喝辣的,顿顿有荤有素,甚至不乏山珍海味,可谓是“叨菜一族”。而穷苦老百姓,吃了上顿没下顿,别说“叨菜”了,常常连肚子都填不饱。因此,穷人们就是“不叨菜”的人。古人有句“肉食者谋之”,也恰好说明了“叼菜”与“不叼菜”之间的区别。

若从现实的社会现象来看,“不叨菜”的人,往往是不被重视,甚至得不到起码的尊重的。比如,同时几人进饭店,店家对报菜的人和不报菜的人态度就大不一样。对前者笑脸相迎,问长问短,唯恐照顾不周;对后者冷冷淡淡,不理不睬,让呆呆地一边等候。可见,“叨菜”这句方言,能从生活现象演化为对人群的身份评价,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当然,社会上那些无能之辈,即使享有“叨菜”的待遇,仍然在人们心目中也是“不叨菜”的人。

  

河南方言:门里猴(汝南县韩庄初级中学 肖永成)

河南方言“门里猴”,指的是在家厉害在外懦弱的人。你看,一只猴子,在门里的小空间里上窜下跳,嬉闹不停。一到门外见了世面,就呆呆地,要么一动不动,要么东躲西藏。这句方言以物喻人,很形象地描绘了一种人在内和在外截然不同、反差很大的表现。

“门里猴”的表现一般是两种情况。一是本身对外部环境的不适应。比如,农村的孩子进了城,在家是乡村纯朴的院落,一见高楼大厦,繁华的街道,眼前受美轮美奂的视觉冲击,一下子让他变傻了。置身其间,全身不自在,之前的天真活泼的样子表现不出来了,完全成了一个“门里猴”。再比如,一个普通人家的大人或小孩,一下子走进富贵人家的厅堂,不由得全身感觉不适应,一时拘束得手足无措,神情木讷,语无伦次,尽显“门里猴”的窘态。

“门里猴”还有一种情况是气质和能力上的缺陷使然。比如,一个人(大人或孩子)有某种所谓的特长,在小范围里,经常还“露一手”,博得大家的叫好。可是,一到了大场面,在大厅广众之下,就发挥不出正常水平了,暴露出了“门里猴”的特点。不过,话说过来,这种“门里猴”要是加强培养和锻炼,还是能够改变的,

“门里猴”指的都是普通的小人物。“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所以,要想不做“门里猴”,还是努力去改变命运吧。

  

农民,一个应该值得尊重的群体(中原区互助路小学 李崇华)

之所以写下这个题目,完全是因为一场嘴皮子官司!

那天,有两位同事聊着闲话,忽然有一位说了句没头没脑的话,便被另一位鄙夷地讽之一句:“农民”!虽然只是简简单单一句,但立刻点击了我的神经,来不及细想,便半开玩笑半正经地插了一句:“哎哎——农民怎么啦?农民又没惹你!我也是农民的儿子,请给我点面子,以后不要用‘农民’这个词来侮辱人!”

说完,我一本正经地看着同事,搞得他脸红一阵白一阵,只好朝我尴尬地笑了笑。当然,气氛有点紧张!

无独有偶,前几天两位学生吵架,又互相用“农民”这个词来骂对方,而且骂得恶狠狠地,被骂者似乎也受到了奇耻大辱。当然,又一次触动了我的神经。我先是大发雷霆,然后长篇大论地把二者狠狠地批评了一番。为此,我又认认真真地召开了一次班会,大意如下:

第一、沧海桑田,世事变迁,往上数三代,谁也逃脱不了农民祖宗这个桂冠。把农民当做侮辱别人的词语就是背叛祖宗的表现!

第二、老师也是农民的儿子,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的后代却在教授着你们的文化。把农民当做侮辱别人的词语就是在侮辱老师!

第三、农民给咱们生产着粮食,才使你的生命得以保障,如果把农民当做侮辱别人的词语,那么你最好别吃粮食,因为你吃了谁的饭砸了谁的锅,不知感恩!

第四、我的女儿的小名就叫“田田”,言下之意永远都不要忘了自己是农民的女儿,地地道道的农民的后代!

第五、《谷梁传·成公元年》这样记载:“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是这样记载的:“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则讨论货贿。”农民仅仅是职业不同而已,绝不是下流、落后、遭侮辱的代名词!

第六、农民中不乏品质高尚者,虽食不果腹,衣不遮体,但拾金不昧者常有之。就这点,一些自视为高贵者的城里人也未必做得到!

第七、农民对共和国的建设最大,你们吃的、穿的、用的、住的……可能都来之农民之手!凭什么侮辱农民呢?

写至此,女儿大喊:“妈妈,妈妈,快来看!”

我一听,赶紧跑到客厅,原来是一位农民工骑自行车时,无意中挡了一下后面的“皇冠”车的路,便被“皇冠”车司机暴打一顿,之后扬长而去,而被打伤的农民却无钱医治。看至此,我已不能自制,大骂一声:“畜生”!女儿当即问我:“妈妈,你骂谁?”我也没好气地说:“你说我骂谁?”女儿立刻像蔫儿了的茄子,“我知道,你骂那个汽车司机呢!人家又没动它,它就打人呢!”

连一个小孩都懂的道理,而自视为高贵者却不懂!这分明是观念在作祟!

因此,笔者再一次呼吁:农民也是人,跟任何人一样都享有公民同等的权利。在共和国的建设中,他们的付出最多,得到的最少,理应得到尊重!

最后,我再一次警告:谁要再用“农民”作为侮辱对方的词语,我就跟你急!

  

做客韦苇老师家(管城区港湾路小学 李茜)

坐杭州至金华的动车大约一个半小时到达金华,又坐大约10分钟的出租车,我很顺利找到了浙江师范大学丽泽花园家属院,又很顺利地找到了韦苇教授的家。

韦苇教授生于1934年,是诗人,作家,翻译家,浙江师范大学教授。他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就读期间修习翻译业务,后在云南和浙江从教数十年,期间主要致力于新诗创作、翻译和儿童文学研究三个方面,创作了为数众多的诗歌作品。他译制的很多作品广泛流传,很多散文、诗歌、童话入选大陆、台湾、香港三地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的教科书。

我和韦苇教授相识于2009年中国第二届童诗年会上,因韦教授的引荐,我走进了河南儿童文学作家圈,并在各位前辈的带领和影响下进步着。20099月韦苇教授来郑州,河南儿童文学届的朋友和他小聚,韦教授还特意给我打了电话让我也过去。

两年多未见,78岁高龄的韦苇教授精神状态依然很好,我们坐在他家客厅里聊,一如既往和蔼可亲的他就像是自家的爷爷,和他聊天没有一丝的拘谨。所以在心里我还是更愿意叫他“韦苇老师”,觉得这样更亲近。我把我的诗歌打印出来带去送给他请他指点,向他汇报这两年来我的学习情况。他看了一些后表扬我的诗歌比几年前已经大有长进,还就几首诗歌进行了详细的点评。他说童诗贵在清纯和灵动,不要苛求押韵,也不要想着一定要写出什么意思来。韦苇老师建议我多读读台湾的儿童诗歌,还把一本由他和新锐儿童文学批评家、青年学者谭旭东先生共同主编的《世界金典儿童诗集(外国卷)》送给我。《世界金典儿童诗集(外国卷)》里的诗歌来自世界各国,多数是由韦苇老师所翻译的,有“澄澈的童眼”“稚真的童心”“温暖的童情”“诙谐的童趣”“快活的童梦”“悠远的意思”等部分。韦苇老师在这本书上为我题字:“李茜远从郑州到我家来看望我,我就送给我客厅里的一副对联给李茜:且将长缨挽落日,漫抛红叶染深秋。二零一二韦苇谷雨时节于浙江师范大学”。他说这副对联是他写的,写的就是他晚年的生活状态。他还带我到客厅看这副对联。多么乐观向上!多么令人敬佩!我到韦苇老师家的时候,他正在电脑前敲字,他的书房除了有窗的一面墙壁窗下是写毛笔字的案外,其它的三面墙壁都是高及天花板的书柜,就连过道的的长条桌上也堆满了书籍。一个近80岁的老人,在书的世界里孜孜不倦地耕耘,为孩子们创造着精神食粮。他站在那副对联前念的时候,神采飞扬,让我无比感动。

韦苇老师拿出两个杯子,为我们俩沏了可可粉。用的两个杯子可不是普通的杯子,上面印着“金师附小教育集团中国童诗博物馆建馆纪念”,两个杯子一个印着诗人艾青的头像,一个印着诗人圣野的头像。头像旁边印着“校友”两字。原来,艾青和圣野都是从金师走出来的啊。韦苇老师幽默地说:“来,你喝‘圣野’,我喝‘艾青’。”

喝完‘圣野’和‘艾青’,苇苇老师带我去浙江师范大学的校园参观。走在芳草似锦、环境优雅、生机盎然的校园,听着韦老师讲浙师大的历史,我心潮澎湃。浙师大的前身是杭州师范专科学校,她1956年在美丽的西子湖畔诞生。1965年从杭州迁往金华,定名为“金华师范学院”,1985年正式定名为“浙江师范大学”,占地面积3300余亩,建筑面积100余万平方米。校园里亭台楼阁,湖光倒影,充满了诗意和书香。

我去金华看韦老师前先打了电话给他,韦老师很高兴,他说:“你要来的时候别在星期六星期天,那样我就可以带你去儿童文化研究院看看了!”可惜,我去的那天,浙师大已经放假,我们漫步到儿童文化研究院的时候,那里静悄悄的,只听见鸟儿的鸣叫。那是一幢坐落在校园西北角的老式建筑,被称为“浙师大红楼”。红瓦灰墙,红门红窗,古朴雅致。红楼是仿苏联式建筑,是金华近现代的优秀建筑,前身是金华二中,1980年红楼开始由浙师院金华分校(即后来的浙江师范大学)接管。2006年,浙江师范大学斥资70万元对红楼进行整体装修,作为浙江师范大学国际儿童文学馆和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儿童文化理论与政策研究所”“儿童发展与教育研究所”“儿童文学研究所”“台湾儿童读物资料中心”等牌子也挂在门两侧的墙壁上。走进去,走廊的墙壁上张挂着趣味十足的儿童画,门上“作家书库”等牌子,显示着各个房间的功能。凤尾竹、蜡梅、松树、樟树,还有许多我叫不出名字的树,它们在后楼的后面和两边,使红楼掩映其中,为红楼平添了生机和独特的味道。韦老师说:“你如果走运的话,还可以看到小松鼠呢!”说话间,我就看见了高高的树枝上有一只小松鼠。它好像也察觉到了我们,“嗖”的一下就不见了。

我的走运还不至于此,我看到第二只小松鼠,是离开红楼向南行的时候。它是从草地上往树上爬的,它先是爬了一两米停留下来,我拿着相机蹑手蹑脚过去,希望与它的距离更近些,不料它一转身便又爬了一两米,只让我看到了那只蓬松的尾巴,我仍然是蹑手蹑脚前行,它又逗我似的再转身,再爬一两米,直到爬到了茂密的树冠里再也看不见了,我才不甘心地放下了相机……韦老师说:“浙师大有这么多古树,当然留得了小松鼠了。”是啊,浙师大里的古树可真多,尤其在校园的西半部分。厚厚的落叶积存着,嫩嫩的小草从落叶间钻出来,不时有石凳在树下,在小路旁,这真是读书的好地方啊!

在一个小亭子里,韦老师捡到了一束花,很显然,那是一束被人丢弃的花,大多数是粉色的康乃馨,这束花好像是还没等盛开就被丢弃了,但叶子还比较新鲜。韦老师说:“一会儿带回去,放到湖里边。”我接过韦老师手中的那束花,很自然地让它斜倚在我的左肩,左手轻轻地揽着它。人来人往,这束枯萎的花,竟然没有让我有一丝的尴尬。心里只是想:生命在韦老师的眼里,得到了至高无上的尊重。虽然,这束花早已经没有了根。

回到丽泽花园,我和韦老师把那束花带到了湖边,韦老师拿出钥匙上的小剪刀剪掉了那束花上的塑料包装,亲手把那束花放进湖边,让每枝都亲近着水。他放得那么认真,没有丝毫懈怠。为了不让它飘走,我在旁边找了块砖压上去。回望那束花,我感觉它们是多么幸福,因为碰到韦老师,它们将完成生命中最美的绽放。

韦老师家客厅的博古架里,放着各种各样的小玩意儿,韦老师说那是他多年来出差的时候慢慢带回家的,每一个都是不可复制的。最多的是海螺,还有泥人、草编人、石头人、叫虎、鹅毛扇、小葫芦……客厅的根雕上挂的是七个小矮人,韦老师说是一个台湾的朋友送的。每一样都有一个故事,每一样都是一个回忆,那些看似并不昂贵的小玩意儿,却让韦老师如数家珍。谁说,韦苇老师不是个永远的孩子呢?正是那颗童心,让很多中国的孩子得到了诗的滋润……

  

难得浮生半日闲(中牟县韩寺镇第二小学 花传盛)

开学两个多月了,一直在忙。备课、上课用的时间,远没有写无用材料的时间多。在办公室里,耳边常有抱怨和叹息声。

学习《桃花源记》时,曾有学生在课堂上质疑:“世外桃源”到底有什么好?”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这一切不足以吸引今天这些生长在农村的孩子。

想象出乐园的人,多半是现实中的失意者。这有点儿像穷人爱做发财梦,老光棍渴望娶媳妇儿,深夜内急的人总梦到找厕所。如果现在让孩子们描摹他们想象中的乐园,那里或许是“学生不必做作业,老师天天被罚站”。如果我们可怜的老师们在重压下还保存有想象力的话,他们心目中理想的校园又会是什么样?

今天的物质生活是越来越富足了;作为教师,我们的待遇也在不断提高。平心而论,这陶先生笔下的世外桃源,除了居住环境幽美和似乎人际关系和谐、生活节奏优游不迫之外,还真没有多少让现代人羡慕的地方。

然而,优游不迫、悠闲从容地生活对于我们不少人来说还真成了奢侈。

我们从小就被灌输了“落后就要挨打”的观念,大脑里刻满了诸如“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想要人前显贵,就应人后受罪”等等有关人生的箴言;等好容易做了父母,我们又碰巧知道了“0岁方案”“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作为教师,我们也在身教。

一个人的一生就是一部肩负着压力的奋斗史:“年少时为了明天有份好工作要好好学习,成年后为了安身立命得努力工作,等到年老了——如果侥幸活到老年的话——还得鞠躬尽瘁,免得晚节不保,一生令誉付诸流水……”(引自拙作《牢笼》)谁还敢、谁能够在竞争的硝烟中好整以暇!

也难怪,如今整个世界好像都装在了失控的快车上。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都在你追我赶唯恐落后;这是我们备感竞争加剧压力增重的大背景。

唐人李涉《题鹤林寺僧舍》诗云:“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在醉梦一样浑浑噩噩的忙碌中,我越来越感到难以偷闲。

  

【教育随笔】

从“龟兔赛跑”谈班级管理(金水区四月天小学 王茹)

晨起,我问了家人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兔子为什么要和乌龟赛跑?

女儿:因为它认为乌龟跑不过它。

老公一脸不屑地不予回答。

第二个问题:乌龟为什么要和兔子赛跑?

老公:吃饱撑的。

女儿:因为乌龟认为它可以用聪明和智慧战胜兔子。

听着他们的答案,我陷入了沉思。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乌龟和兔子代表的不仅仅是程度好坏,还代表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类型。

每个孩子先天的差异、环境的不同、以及神经中枢的选择型,造成他们兴趣走向的不同,或者说是智力发育中某部分的迟缓与提前,就给人造成了聪明与平常的对比。实际上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长与不足,也就不存在绝对的优秀和落后。

从第一个问题中,我们可以寻找某方面聪明的孩子为何愿意与比他程度差的孩子比的动机。这个动机在我们看来是极其不正常的,优秀学生之所以愿意比,不是因为对手优秀我敢于和他比,而是因为别人不如他。这种思维方式对于家长来说却是极其正常的,因为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在下意识中一直用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比。反问我们的老师:我们比较了吗?

其实我们也在比较,经常听到老师们埋怨:明明一个老师教的他学得那么差,别的孩子学得就好,真是太笨了。事实上我们在这种意识的引导下,在教室里也会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来,对于孩子的自尊心是无法避免地伤害。因此我们现在经常说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也就是提倡不但要和别人比,更多的是让孩子和自身比,看自己是否有所进步,有所收获。

针对第二个问题,乌龟为什么要比,先从女儿的答案入手,我们可以看出即使弱者,利用聪明才智,也有可能战胜强者。这个故事自然可以鼓励那些不太优秀的孩子,让他们充满信心,任何事情一定要学会坚持,寻找方法,也可以收获成功;同时告诫那些所谓的优秀孩子,戒骄戒躁,否则一样会在小阴沟里翻船。这应该是故事的本意,也是期望孩子们收获的道理。在班级管理中,这自然可以成为教师激励孩子的方式。

但是仔细回想老公那个看似很儿戏的答案,还是很有他的道理的。小兔子生活在草地上,奔跑是它的长项;乌龟生活在水里,游泳才是它的本行。乌龟为何非要以己之短攻它人之长,不是纯粹找罪受吗?班级里的孩子特长各不相同,他们对学科的兴趣也有所差异,特别在思维方面,也各有其独到之处。教师为什么非要把两个不同类型的孩子进行比较?因材施教是孔夫子提出的教育观点,已经延续了几千年,可是我们真得做到了吗?两者比较,强者会觉得自己强大沾沾自喜,弱者会觉得自己不如他人,产生自卑心理,这种方式,想想不要也罢。只就事论事,莫要针对学生自身,可以判断对错是非,但是却不要强调孩子的优劣。教育要针对个体,不要拿同一双鞋子给不同的两个人穿。

重新回到女儿的答案上,是的,乌龟利用智慧可以偶尔成功,但是想想,它的成功又有多少的价值?它还是要回到它的水中,还是要依靠它游泳的本领存在。因此龟兔本身就不搭界,这种比较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

所以,在教育管理中,我们应该怀一颗正常的心态,莫要骄了“兔子”,伤了“乌龟”,让那些开迟的花儿在另一个季节也能绽放芬芳。

  

感谢再次遇见(中牟县城东路小学 马卫东)

又到了开学季,收拾好懒散的习惯,收拢四处游走的情怀,以饱满的姿态赶往分别两个月的校园。

迈着轻松的步伐走进了熟悉的校园,温馨,舒适之感扑面而来。经过一个暑期的升级改造,学校环境更漂亮了,彩虹花坛里的鲜花盛开,夺人眼目。几棵挺拔翠绿的银杏树下多了两个精致的凉亭书屋,整个书屋用黄木修缮而成,飞檐翘角,玲珑剔透,古朴典雅,书窗里整齐地摆列着各类图书,一股书香气息萦绕着整个校园。

因为人事调动,学校又增添了许多新面孔,去年的老师还没有认识过来,新的同事又接踵而至,怎能不让感叹“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卫生收拾停当,大家又欢聚一堂,隆重召开了新学年的教师会。一项项工作安排,一个个希望的期待。当最后的分课安排宣读时,紧张,忐忑,新奇的气氛笼罩着会场。老师们有的欣喜,有的愕然,有的紧张……表情复杂多变。当听到到依旧让我带着老班升入六年级时,紧张的情绪一下子释然。这么多年来,第一次跟班走,这正是我所期待的。想到还能与我五二班的孩子,不,应该是六二班再次相聚,幸福,高兴,激动之情在心中回荡着。

我自认为是一个念旧的人,可是这几年,学校每次开学都会再次大混编,一年一个新班级,一年一班新面孔,刚把每一学生的名字记住,刚把每一个学生的性格习惯掌握就又重新打乱。让我总是对开学几个星期那种劳累充满着不安。新的班级,新学生,需要从新制定班规班级,需要重新学生适应老师,老师适应学生,还需要长时间的磨合,才能和同学们上课达到默契。可今年,我可以告别这一切的重新开始,真是信心满满。

当早晨第一缕阳光照到窗口时,我就起床了,匆匆吃过早饭,就骑车赶往学校。虽然路途比较远,虽然多条道路都在修缮,但我依然带着一路的好心情早早来到校园。

提前打开班级的门窗,让秋风送来阵阵清香,拿起雪白的粉笔,在黑板上工工整整写上“感谢再次遇见,欢迎同学们重返校园”的字样。然后,用带着期待的笑容站在干净整洁的走廊,迎接我的孩子们。随着熟悉的入校歌声响起,安静的校园一下子热闹起来,同学们身背书包,满脸笑容蜂拥而来,天蓝色的校服顿时布满校园每一个角落。

来了,来了,我们班的孩子都陆续来到了,还是那么可爱,还是那么懂礼貌,一一给我敬礼,一一进入班级按序落座。站在讲台上,看着一张张熟悉的笑脸,看着一双双激动的目光,亲切,激动,幸福的感觉包围着我,浸染着我。在我充满激昂的欢迎词中开始了新学期的第一课。一切都是那么自然,一切都是按序就班,一切都是以往的规矩上展开学习。

一节下来,我发现孩子们都有了变化,短短两个月的不见,同学们个子长高了,性格成熟了。男孩子的声音里有了少许粗犷,女孩子的骨子里多了些柔美。整个课堂上,少了一些调皮,多了一些沉稳,少了一些浮躁,多一些沉静。孩子们一升入六年级,确实长大不少,沉稳不少。

人们都说学校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一年一届新学生。可是,今年的的确确让感受到了故人又重逢的感觉。

感谢我和孩子们有缘再相逢,感谢我和孩子们还有一年的相处历程。我下定决心,在孩子们小学最后一年中,我一定要努力,让他们在人生这么重要的一个转折点上,留下最美好的回忆。

孩子们,我们共同努力吧!在通往诗和远方的路途中,老师会尽力送好这一程。老师真的很高兴能与你们再次相遇……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3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