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品文库 > 2023作品 > 详细内容
笔会作品集1471
发布时间:2023/10/31  阅读次数:129  字体大小: 【】 【】【
  

笔会作品集1471(106篇)

20231031日)

  

【诗词歌赋】

【五律】赋尽秋声104首(巩义市第一初级中学 陈艳玲)

【时代散文】

走过万里黄河第一坝(汝南县第三初级中学 王继伟)

【多彩故事】

汝南有座“洛阳桥”(汝南县韩庄初级中学 肖永成)

  

【诗词歌赋】

【五律】赋尽秋声(巩义市第一初级中学 陈艳玲)

1 秋约

煮酒寻花影,烹诗赏绿桐。叶枯漫逐水,枫舞正秋红。

云月参差好,霜天次第风。举杯须对酌,邀约入帘栊。

2 秋松

风凉散炎暑,寒荻现鸿踪。越浦柑初小,川南稻万重。

白沙秋意发,金菊绿篱从。唯见山松健,斜辉照旧容。

3 秋韵

丹桂缀枝处,征程雁队双。南山菊含露,北阙稻还缸。

落笔题红叶,吟诗就碧窗。细思神逸事,唯美黑龙江。

4 秋寄

晓月蟾钩小,无心岂得诗?一杯邀玉兔,三盏谢酴醾。

敬我池边砚,怀卿腹内芝。素秋能几度,飘笔写相思。

5 秋吟

桂月庭前挂,吴云墨紫徽。回眸诗有味,盈袖笔无违。

时爱菊开好,复期枫叶肥。清风如我意,山月伴舟归。

6 秋思

秋幽点画图,行月万人庐。渭北谋心曲,山东挂耒锄。

苍云灵壁锁,古木峞巍居。西塞八荒里,混元天地初。

7 秋心

岸花霜露御,丹桂暮春朱。高馆叶飘苦,极峰云合殊。

岭猿岩谷野,越鸟灞亭蹰。淋沥客心起,颠波酒一壶。

8 秋枫正红

故关千里际,连步上云梯。 山馆巴猿闹,鱼台蜀雁迷。

识寒悲露草,知岁醉芳溪。 苍耳时来问,点兵枫叶堤。

9 秋怀

幽谷暮云起,飞霜度玉阶。洁怀盘陋室,闲道绕高斋。

步步难为曲,奚奚岂得排。取将无管束,翻覆几秦淮。

10 秋问

陶公菊始开,辽鹤早徘徊。 渭北雁程歇,荆南桂影媒。

烦襟皆束炬,幽兴逸殊瑰。 万里斯垂问,痴心孰可猜?

11 秋声

月色荡银鳞,山前落木陈。空江开远树,风雨洗幽滨。

红袖悲辽鹤,兰舟感客身。论诗羁绊旅,狂笔亦何巡。

12 问秋

秋暮鸿声切,苍梧落叶纷。堪堪心澹薄,脉脉意殷勤。

横笛共谁语,孤帆独自云。相逢梦中路,红豆赠钗裙。

13 秋日闻大阅兵所感

帝城枫叶丹,清气满乾坤。铁笔书神武,丹青耀子孙。

校场点勇将,豪杰卫龙门。壮志安澜血,横戈护国垣。

14 秋莅问荷

长岭菊花团,云山翠伏峦。摘章明晓月,寻句识波澜。

幽绪蹉跎瘦,愁肠向背寒。诗心几度老,秋莅问荷残。

15 秋日送闺蜜远渡重洋

云中岁月闲,客雁几连环。一自红尘地,多虞暮序颜。

皆言好鸾鹤,几个老关山?花艳百般色,莫留霜染鬟。

16 秋望

诗兴付胜秋,苦吟方寸洞。参禅素以听,向壁安知痛。

赵璧伤人怀,隋珠枉托梦。玉覃丹桂香,翩眇还巢凤。

17 秋音

盈月举芳樽,奠杯琴绪种。皇家旧业云,兰室今厮共。

大吕三秋开,灵音十界诵。诗魔不得降,独向高天供。

18 霜降

秦甸塞鸿飞,川芜入霜降。南声桂露窗,北语枫脂巷。

银剑啸迷懞,金釭锁莽撞。平沙漏滴寒,玉阙烟浮绛。

19 秋轩有寄

秋径委红芳,野塘蕉叶翠。孤云出谷岩,暮雨盘山寺。

妄念入三壶,真源生两翅。鹤天洁素襟,贝阕兰心炽。

20 为期兰气贵

晚秋霜始汇,南国桂香蔚。兰浦鹤云开,小轩鸿笔沸。

银钩映斗星,浮碧描经纬。醉舞焉烦愁,为期兰气贵。

21 深秋吟

深秋风细细,落叶试飞絮。树木瘦纤腰,山峰无美誉。

霜侵溪水寒,日下鹊声著。一地菊篱黄,些微消俗虑。

22 浅秋有赋

向阑楚色秋,空界笼烟树。雁去愁红凋,云浮迷桂吐。

绿鬟纷纠多,朱颊关情误。方寸万千千,雁词填律赋。

23 素秋行吟

九衢墨素秋,胡塞阴霾滞。北国叶辞根,南疆菊合丽。

逝川惊雁远,津树凌云翳。莫道苦沉吟,等闲焉得替?

24 秋信

洛川宿雨收,桂月辉天籁。江草差参卷,海云次第盖。

秋堤锦瑟空,远岸尘机外。谢宅信无多,心安既若泰。

25 秋念

千念逐烟波,乱云惊浪快。徒劳一面妆,许尔三生债。

古寺昼闻钟,寒山夜问卦。心猿少钓舟,意马多嘭湃。

26 秋川日落红

八月识秋声,露生炎暑退。秦川日落红,汉地山含黛。

沧海起波时,白云忘机态。须知弹指轻,造化接千载。

27 云中讯

人间节序新,草木三秋刃。谁谓远浮生,已然霜染鬓。

雁鸣羁客哀,猿啸愁心躏。应念薄红妆,翻飞几问讯。

28 秋夜曲

心香酒一尊,得失何须问。八桂旋英声,三川落素韵。

秋星摇落稀,寒月徘徊酝。乘兴合凭栏,鸿声几度闻。

29 秋日偶思

玉藕出三潭,红蕖先衍曼。婆娑结子千,缱绻盘根万。

皎月理残妆,冰弦唱夙愿。片帆感禅音,欸乃西窗远。

30 秋别

秋肃扯帷帘,霜凋大江岸。关河冷月清,秦岭迷云乱。

雨度远山坡,风侵九天瀚。惜怜轻赴人,唯愿安康伴。

31 秋凉

知秋一叶凉,平楚盘惊雁。蛙鼓沧浪溪,蝉鸣萍藻瓣。

峰峦对晚霜,峻岭飞寒涧。万象叠交连,东篱菊开慢。

32 秋笔

为伊兴致幽,秋律笔端练。煮酒漫吟诗,听琴生慕羡。

青牛函谷关,白马翰林院。整理旧丝弦,陶然东阁绚。

33 秋啸

予意在东篱,云山霜菊俏。蛩声唱大荒,寒鸟鸣长调。

槛外典章佳,红尘绝句妙。何愁叶锁秋,极目丹枫笑。

34 秋思

苦吟犹不成,独自朝山坳。旷野渺茫风,逸峰崴磈貌。

声名需量猜,章句费推敲。病骨醉痴心,终归穷对校。

35 秋雁

大荒肃杀号,天地露华劳。南雁字初成,北鸿声始到。

换心不得描,伐性待夸傲。层岫感途穷,章台华严导。

36 秋章

逝云斜日高,西塞雁飞过。 舞榭汰沙环,歌台断墙卧。

旧诗难弃嫌,新句自颠簸。 落落遂珠心,丽章三二个。

37 九曲情无价

偶为枫墀邀,琴心难得暇。提毫雨词裁,敲句琼华借。

清菊著霓衣,长风送盛夏。更迭不合多,九曲情无价。

38 秋歌

大野纵霜凉,诗囊谁所唱?苦篁林麓吟,泽惠俗尘藏。

流岁恨愁怀,飘蓬笑痴妄。归鸿下白沙,浮世忘机傍。

39 秋露

白露没青枫,鸿声不胜听。旷林连碧云,山月拂幽径。

秋雨参差来,寒风更迭定。锦笺谁有心,回顾贝玑赠。

40 秋图

平野近深秋,万峦嵯峨瘦。东溟怒菊开,南浦丹枫旧。

寒笛愁为听,冷泉焉得透。浮生淡泊心,诗骨轻盈袖。

41秋喃

寒水鸿声切,长风吹锦帆。秋信无定住,诗意复交嵌。

松院倦尘事,竹斋怀古岩。雁词斯有问,栖笔语喃喃。

42 秋雨

寒雨起浮听,乱丝能几任?塞云漠漠开,秋扇纷纷禁。

愁客尚扪心,北居惯豪饮。极知五岭烟,陶菊梦羁枕。

43 枫叶正红

鸿雁感秋寒,霜空委曲瞰。宁知叶落悲,徒御芳红淡。

云起一篇诗,风从数峦暗。学林赋绮声,回首无多憾。

44 秋意重

塞疆秋意重,雁字飞千堑。霜菊渺冥开,朔云联辔敛。

去声几叩心,旧夙多垂念。伊阙休凭栏,锦怀殊不欠。

45 秋辉

落霞映画桥,霜菊江皋泛。诗兴拟秋风,笔端穷清梵。

帆篷征雁来,鸿影霁晖陷。学步犹西东,初心不曾欠。

46 秋点兵之一

又是好金秋,旌旗方展动。神州时点兵,民意今归拢。

虎略惠江山,龙韬追孟孔。铿锵海陆天,亮剑谋遐统。

47 秋语

无意上层楼,清辉苦邀宠。窗推金菊天,秋扫落花冢。

云岭惊枫丹,塞疆叹雁勇。鸥盟嘘暖寒,柔语频衔踵。

48 秋港有见

秋雨拍江堤,归舟轻泊港。商家羡蟹肥,渔叟夸鱼棒。

黑白念中论,倒颠船上讲。双方恼火生,拒货摇头项。

49 秋望之一

三秋绿枉嗟,近岸红芳靡。往复观名山,盘环绕险垒。

岩高百丈巅,壑陡对成峙。此去最关情,天涯不足齿。

50 秋望之二

丹枫林尽染,农舍忙凡几。北岭果飘香,南疆鱼跃苇。

霜飞五谷丰,寒袭三田卉。垄上扬歌欢,开怀庆贺斐。

51 秋日答诗友

长风秋露荻,阑雨困棋侣。草泽一行书,山盘九局杼。

六朝绕指来,建业缠绵去。若问沧浪身,眉间述与汝。

52 秋真

垅上越人妩,芰荷风卷雨。桂轮寒日斜,菊酒芳醪舞。

龙马向吴亭,凤鸾步兰浦。玄蝉野性真,浮迹不须补。

53 秋傲

白沙飞远边,青廓沧溟洗。诗句初心焦,文章分愿启。

尽觞不拟休,白首合于礼。终老在林泉,不为那斗米。

54 仲秋有思

霜寒渐入侵,白鹤端惊骇蜀剑禁街封,秦钗廛肆摆

云光叹浅深,树影看高矮四海又中秋,浮沉诗墨买

55 秋溪松

黄云塞上秋,圆缺月千载。征雁鸣关河,楚娥飘瀚海。

枫林醉客歌,兰棹渔翁在。平野夜来霜,篁松自精彩。

56 孤雁

孤雁出关山,诗怀太常引。愁肠一色天,羁思百般诊。

老木知秋深,黄云随漏尽。故关夜已霜,时序若何紧。

57 秋愁

九秋恁地寒,斑竹悲啼抆。南客习阳刚,北人患艳粉。

悠悠别鹤伤,切切凤鸾隐。妆就几行书,清愁可堪吻?

58 三秋绻

惊鹊起胡山,边城萧索晚。画楼红叶多,珠阁碧天远。

道性渡禅章,诗情问书苑。偷闲谢白云,尘界三秋绻。

59 霜降

霜降荡金秋,平陵白昼短。楚云依小山,明月耀高馆。

松道取将开,事情圆滑散。羁肠不得安,摇落自盘算。

60 秋雨

秋雨叩隋堤,江天烟树潸。妍光别素秋,乱绪缠飞柬。

南陌百重遥,北窗千度绾。心期始可依,逸气托诗眼。

61 秋浪

谁画五湖烟,江津别样鲜。寒云万里天,秋浪千重遣。

意惬怀真风,人幽问禅典。伫听广宇钟,任凭苍华演。

62 秋伤

嗟别泪零眸,伊人斯语袅。常怀玉骨矜,独步冰心表。

崖岸雨凋凋,谷泉云杳杳。西风一地吹,游雁越山小。

63 秋吟

渭水起烟霞,关河霜点卯。挥毫始问津,濡墨空营巧。

逸气透珠光,清风笑鸿爪。笔尖天地游,锦字何须找?

64 秋寂

野泽云烟浩,极天凉露早。南溟遇古人,北渚侵衰草。

淫雨惹离愁,斜风乱烦恼。心扉不可填,秋叶纷纭老。

65 秋嘲

西天白露浓,霁空朱轮坐。羁思无由休,兰情更迭裹。

眼尘乱叶堆,心垢老泉锁。学步吟秋声,诗穷那个我。

66 秋妆

暮秋风肃爽,平野芳信寡。南岳号山风,楚江啸华夏。

胡霜一面妆,秦月千般泻。记梦凌寒清,痴顽无以写。

67秋醉

镜台几度开,浮玉清而朗。寒涧水苍苍,野亭云莽莽。

目迷碧海峰,心醉烟波广。狂笔兑清辉,锦怀对秋敞。

68 词在深秋

三径凝华空,秋霖锁云岭。黑山流芳歇,辽水野云骋。

宝镜更乡音,丹经吟旧景。雁书伤锦枫,底事徘徊省。

69 暮秋

秋暮竹经霜,离离客心醒。东溟起寒露,南陌品香茗。

词藻问由来,笔端销酩酊。谁生白浪翩,度我陵高顶。

70 执手在高秋

泫露在高秋,感时举樽酒。情怀三二开,人事经常有。

合意自同舟,相逢当执手。一生无复他,只要心长久。

71 秋梦

秋声静无云,个情独自品。玄禽沧海飞,鸿雁楚云寝。

松雨叩君门,蒲风醉中饮。狂怀问碧霄,庄蝶梦羁枕。

72 秋览

大千写洞天,秋色纵容览。河洛不葳蕤,关山凋菡萏。

鸿鶱日影遮,鹤舞云雷撼。浣濯俗尘机,三乘抛橄榄。

73 秋函

万里雁飞天,楚林枫韵染。尺函任性寻,锦鲤愁怀掩。

寒月别朱台,秋河映兰脸。寻幽对玉钩,心语挥毫点。

74 秋夜

霜霰暮霞生,苍梧月色黯。林峦烟瘴增,石道雨云减。

朱鸟越寒山,玄猿啼巨槛。相期陶令诗,进退步风范。

75 秋声萧

冷露碧云天,飞烟缠雁谷。空潭苍润侵,断壁黄沙逐。

五岭恨飘流,三巴怀梦夙。秋来莫落情,满院风声肃。

76 秋夙

寒月出关都,秋心几处触。晓霜走九秦,夜露卷三蜀。

寻竹兰台幽,赏松明镜躅。心期委今夕,千念不同属。

77 绕指柔入声:三觉

枫落雨萧萧,清愁两眉觉。泗滨隐月钩,徂徕拜山岳。

桂岭徘徊愁,茗园摇拽卓。霜刀十月天,绕指几斑驳。

78 秋字

南荒菊寒晚,心事寄山南。执笔缘秋劲,行杯赏妙昙。

委怀枫叶老,乘兴画栏探。予意多随意,佳声一曲酣。

79 秋日听松

霜树万梢枯,松公独雄郁。虬枝向碧天,老叶横荒茀。

开霁问初心,凌风傲尘物。一尊当若斯,峰顶长昂屹。

80 秋序

郢声隐约歌,节序度秋月。天际水云开,山头草木讷。

人情无续添,世事有慌惚。愿得一倾心,流光任出没。

81 秋感

秋雨湿芦花,江皋雾几抹。锦书飘画桥,琴曲绕兰钵。

银浦寒鸦隐,朱轮玉兔夺。幽怀造远关,天幕淡愁割。

82 秋事

中原景萧杀,秋事不容辖。来雁碧空游,边风长野刮。

银鸥怯肃霜,金栗香罗帕。片绪填游云,闲愁都七八。

83 秋雁

中天日影斜,雁字行初列。久向千帆秋,还思万川雪。

感时与共修,伤锦无从说。向晚风疏疏,西楼琼叶别。

84 秋日羁思

忽而四十秋,皇恐枉委昨。逸气走南山,精伦逐北郭。

朱颜寒雨知,兰笔秋山酌。望月玩幽诗,乱丝纵碧落。

85 诗笔为伊多

枫桥落叶丹,天地泻秋碧。潇水横疏烟,云台纳残客。

依依难问心,脉脉可伤魄。诗笔为伊多,雅章书紫陌

86 秋笔

案几有参差,笔端空寂寂。猿猱三峡啼,飞鸟四溟击。

病叶等闲时,断山何所戚。尘襟合似冰,安得珠光涤。

87 塞上秋

黄花一径闲,寒笛秋边塞。万木探天机,浮云演无极。

落荒皋朔沙,寥旷祁连棘。惊顾引愁心,一尊萧肃忆。

88 夕照人痴立

千仞晓来霜,万枢悲绪袭。鸦村远树低,蛮土雁程急。

扪足孰知辉,执心安得岌。鸿音愁难听,夕照人痴立。

89 问禅

云外菊簪黄,妆台秋飒飒。枫林染素山,苍狗掩松塔。

三乘旧年身,十千空寂纳。诗囚感物风,抱朴禅关踏。

90 秋信

秋雨郭熙山,阑风奏三叠。千庐隐碧天,万国凋黄叶。

沉鲤无由听,断鸿宁论接。尘寰寄客身,个事双飞蝶。

91 秋绪

冷雨逶迤来,猿声出三峡。乱云锁碧门,疏月开新闸。

夙秉尊中吟,愁襟笔端压。羁怀伤素秋,一枕红尘劫。

92   秋兴

秋晚清波滟,银钩一枕悬。林涛龙马舞,松瀑凤鸾旋。

四象节交变,八荒时易迁。梦溪云几许,只影过胡天。

93 秋情

秦淮书两地,关洛眼望遥。遣兴松篁伴,消愁竹簟邀。

千山迷客梦,万壑入诗谣。弄影谁当惜,芦汀秋叶飘。

94 感秋

东野杪秋树,南山物象郊。银丝周道洒,金缕汉关抛。

石乱柔肠割,泉咽鸿翼敲。秋眸尘刹海,冉冉慧心姣。

95 秋怀

新月黛漪霄,盈杯对菊遨。顾怀开逸兴,伤锦迟挥毫。

候鸟惊寒露,羁禽落冷蒿。谁家风袖写,九曲雁飞高。

96 问月

槛外唱秋歌,妆台岁月梭。兰亭书荡簸,桂阁惜蹉跎。

一水鱼齐目,三峰幷蒂河。可嗟流桂魄:曾悔窃丹么?

97 秋梦

秋声方烂漫,西照夕阳斜。来往人情满,参差枫叶遮。

云天排雁序,石径散英华。月色清凉水,倾怀泻独家。

98 秋月挂潇湘

松烟参碧落,秋月挂潇湘。东阁多伤酒,西楼敛昼芒。

俗声歧路向,雅调雁门藏。清句叩人骨,诗情夜未央。

99 秋梦幽幽

来来霜露处,去去怯鸥盟。片影愁云散,双溪斗鸭惊。

竹风萦广袖,玉石锁铿铮。世累不堪负,幽闲梦未成。

100 秋霜

浮世了无定,秋霜散绿萍。萤飞难入梦,鹊噪不胜听。

巴曲行东岭,鸿声隐北溟。岁阑凉籁起,清怨过兰亭。

101 秋浦

秋浦撷芳色,万千书大乘。水流泉洒落,云绕树登升。

洗眼观松鹤,清心敬圣僧。多情谁动问,独坐享明灯。

102 秋光

西牑秋买醉,骚客复为愁。岭上枫脂老,江头明月悠。

草堂三两事,光影一囊收。片字风陵渡,岁寒淩九州。

103 秋赋

寒月半窗森,坐伤穷抑心。别怀依次远,羁思切须斟。

寒笛动边塞,霜枝横古林。顾瞻蝉鬓老,纵笔赋秋音。

104 送秋

万邦秋色净,冰月挂高檐。芳意徘徊去,幽襟乘兴添。

初心语长夜,归梦别珠帘。旋念黄云遍,独吟向华严。

  

【时代散文】

走过万里黄河第一坝(汝南县第三初级中学 王继伟)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千百年来,九曲黄河从青藏高原走下来,奔流不息,时而蜿蜒盘旋,时而呼啸奔腾,在祖国大地留下了许多波澜壮阔的美景和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遗迹。那么,关于黄河你了解有多少?

黄河自古以来被人们认为是一条狂暴的害河,水情复杂又难以治理。其实在黄河的源头是清澈见底的溪流,从源头到宁夏回族自治区,黄河温顺平缓,是一条百利而无一害的好河,但到了中游黄土高原地带,黄河携卷着大量的泥沙,奔腾而来,咆哮而去,形成了世界有名的“黄色河流”。

奔流不息的黄河,在大几字最后一个拐弯处劈石成三岛,人称三门峡。矗立于三门峡谷中的砥柱石,象征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崇高精神。

传说远古的三门峡一带还是一个很大的湖泊,名叫马沟。北山有一条恶龙,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便独霸马沟。但它并非善类,经常滋生祸患,淹没了不少村庄和土地,害得百姓颠沛流离,苦不堪言。尧帝看到此景,心痛不已,便派大禹去降龙治水。大禹到了马沟后,当机立断,以巨斧把大山劈为三个豁口,水分为三股向下流去,水道疏通,湖泊变成了河谷。恶龙顿时暴怒,认为大禹摧毁了它的家,便拼尽全力,再次兴风作浪。大禹历尽艰险与恶龙大战三天三夜,打得昏天暗地,最后用剑刺死了恶龙。

“望三门,三门开,黄河之水天上来。”大禹治水时,凿龙门,开砥柱,在黄河中游这一段形成了“人门”“鬼门”“神门”三道峡谷。这便是三门峡的由来。

“黄河宁,天下平”,从古至今,黄河水患治理都是安民兴邦的大事。

20世纪50年代的新中国,三门峡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全国各地的水利精英,为了把黄河的事情办好,齐奔三门峡,修建了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这座新中国水利史上最值得纪念的大坝,这座当年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项目中唯一的一个水利工程。工程于1957413日开工,1961年建成,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坝”。

进入大坝区,大门口石碑上雕刻的前国家主席李先念书写的“万里黄河第一坝”几个红色大字。走上大坝,目及之处,三门峡大坝巍然屹立,如同一扇巨门挡在河道之中,任凭激流翻滚,我自岿然不动,护佑着一方百姓的安宁。站在大坝上,举目四望,两侧山体蜿蜒,满目苍翠,山光水色,相映如画;下面碧水蔚蓝,“巨龙”温顺,一派祥和。

三门峡工程设计总装机容量101.5万千瓦,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全长713.2米,最大坝高106米,总混凝土浇筑量为184.6万方,是新中国在大江大河上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

来到“一步跨两省”。为什么要叫一步跨两省呢?因为它这里有两个巨大的脚印,左脚在山西,右脚在河南,所以叫一步跨两省。我们个个在那里照了几张相,照片上的自己仿佛变成了一个展翅欲飞的巨人,神气极了。

从观光电梯下到坝底,便迫不及待的去了水晶宫。水晶宫全长100米,由玻璃制造,下面是五颜六色的鱼儿,还有肥美的黄河大鲤鱼,十分漂亮。它们都是在黄河水里生长的,不由得十分敬佩鱼儿们顽强的生命力。

出了水晶宫,便到了张公岛。站在张公岛上,可以远观黄河大坝的远景,坝体正面写着“黄河安澜,国泰民安”八个大字。

欣赏完了张公岛,便去观看王母娘娘的梳妆台。在这里,旁边的一个游客,情不自禁念了一首诗,“望三门,三门开,黄河之水天上来!神门险,鬼门窄,人门以上百丈崖……”听完这首诗,心中激起了对三门峡大坝建设者的崇敬之情。

时光过去了60多年,虽然曾经风光无限的三门峡大坝今天有些落寞,但是登上长713米、高106米的主坝,还是令人震撼。“万里黄河第一坝”将上游的河道变成了面积200平方公里的水库,浊浪滔天的黄河在这里变成了清水河。从大坝顶部乘电梯下降到建在河床上的分水坝,抬首仰望近40层楼高的大坝,安如泰山的磅礴气势扑面而来。

提到民族精神,就不得不说“中流砥柱”。站在大坝上向下望,看到水中露出水面的一截石岛的尖顶,不由得心生敬意。它不惧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一直傲然屹立于黄河之中,刚强无畏。这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导游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有一天,一位艄公和几位渔夫去黄河上钓鱼,突然,狂风大作,浪潮翻滚,眼看着渔船上的人即将被浪潮吞没,这位艄公一边喊着“朝我来!”一边朝河里跳去,这位艄公一跳到黄河里,浪潮却平息了,只是黄河的下游里多了一块石头。这块石头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中流砥柱,它的别名就是“朝我来”,这位艄公和无数位为中华民族独立做出贡献的英雄人物一样,真不愧为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

中流砥柱是黄河上的航标,又是行船的保护神,被黄河船夫称为“朝我来”,船在黄河上闯过“人门”“神门”“鬼门”后,在激流挟持下不由自主朝中流砥柱冲去,就在船撞向中流砥柱一刹那,回旋在中流砥柱前面的波涛,像一只无形的巨手将船推出险境,上演了绝处逢生的神迹。

如今已是深秋,三门峡市绿柳抚岸、湖光山色、天鹅翩跹,有着“黄河明珠”的美誉。

阳光之下,三门峡大坝上的“黄河安澜,国泰民安”八个巨大红字分外醒目,表达了中华民族千年梦想。承载了当代中国人民理想信念与壮志豪情的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是一代人的集体记忆,更是一座时代精神纪念碑。

我凝望着“中流砥柱”,心绪久久不能平静,多年的愿望,今日终得相见,不免有些激动有些感慨。

  

【多彩故事】

汝南有座“洛阳桥”(汝南县韩庄初级中学 肖永成)

在河南省汝南县,一提起县城东关的永济桥和北关的宏济桥,那真是赫赫有名。若提起“洛阳桥”恐怕知道的就寥寥无几了。

洛阳?抛湓谌?舷爻P苏蚝姓宸胱灞?/span>300米处,现在桥已不存,只留下一处遗址。

据洛阳桥附近冯庄、马庄的村民介绍,洛阳桥修建于明朝,直到解放初期还在,它是一座青石墩和青石板构成的小石桥。上世纪六十年代,地方规划新的道路路线,原所经洛阳桥道路路线向西移了100多米,洛阳桥遂被废弃,后来桥上的石墩、石板被村民拉走做了建筑材料,洛阳桥桥体荡然无存。洛阳桥虽然没有了,但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地方部队行军拉练的路线图上,仍标有洛阳桥的路标,可见洛阳桥所处的地理位置是多么的重要。

经多次询问,洛阳桥的得名已不得而知。查询明代汝宁府有关交通资料得知,洛阳桥在汝宁府向西南通往信阳州的官道上,是汝宁府西南部大沙河边(今臻头河)的一个重要关隘。过去,由于在河流上造桥成本高,沿河流两岸都有很长的交通路线。明代时,出汝宁府城向南过了臻头河,有一条沿河东岸南行的官道,直达常兴镇大申庄村伍庄,这里遇到一条深陡的港沟与大沙河相汇,港沟上建有一座石桥称伍桥,至今仍发挥着重要的交通作用。过伍桥南行数百米,又是一道港沟,洛阳桥就建在伍桥南边第二道港沟之上。因此,在过去的几百年里,洛阳桥是南来北往车辆行人的必经之地。

说起洛阳桥,当地村民兴致勃勃讲了许多洛阳桥的掌故,听了让人觉得洛阳桥颇有一层神秘色彩。

过去,在洛阳桥东边,有一大片水滩,人称“老龙窝”。现在从地势上还可以看出,洛阳桥东西两侧各有一道土岭,人称土龙。北面有一片高岗地,人称宝珠。洛阳桥正处在“二龙戏珠”的中心位置,是一处风水宝地,传言将来此处要出皇帝。据说,当年官府在此建桥,一是方便交通,二就是为了镇压风水的。

说来也巧,在洛阳桥西北不远处,有一座远近闻名的黄特寺。相传,朱元璋小时候在外乞讨,为了混口饭吃,就在黄特寺出家做了小和尚。由于年龄小,朱元璋在寺里只做些打扫卫生的事情。据说,朱元璋打扫卫生时,嫌那些众多神像碍事,不好打扫,就说了句“大神们先出去一下吧”。结果,寺里供的诸神都纷纷退出寺外,等朱元璋打扫完毕,又一个个归回原位。寺内众僧和信徒都私下议论,说这姓朱的小和尚,恐怕就是真龙天子的化身。

朱元璋做了皇帝后,感念他在洛阳桥边黄特寺的经历,遂下令在洛阳桥南建一处行宫,以便他游历此地,感谢黄特寺僧众的收留之恩。据当地老人讲,为筹备建朱皇帝的行宫,从确山县留庄镇张里山到常兴镇冯庄北洛阳桥,仅成垛的木料就绵延十几里,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当地村民还能挖出沉入泥土的的方木。朱元璋死后,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明朝迁都,兴建行宫的工程废止。由于已储备大量的建筑材料,且都是皇家御用物质,不敢私用,汝宁府就在洛阳桥南(现冯庄村北)修建了一座皇城寺。

当地村民介绍,上世纪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的几十年间,从确山县留庄镇张里山到汝南县常兴镇冯庄北皇城寺、洛阳桥一带,多次有人在寺庙和陵墓遗址中,挖出了大量的古代砖瓦、木料、石件、银盘玉碗、石雕神像,还有护心镜、宝剑等,挖掘的盗洞随处可见,洛阳桥一带地下文物遭到了洗劫,如同今天的洛阳桥一样,消失在了历史的尘埃之中。

洛阳桥虽然消失了,但民间一直还流传着它的传奇故事,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口口相传中,洛阳桥的美名将永远不会消失。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3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