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品文库 > 2023作品 > 详细内容
笔会作品集1467
发布时间:2023/10/29  阅读次数:126  字体大小: 【】 【】【
  

笔会作品集14675篇)

20231029日)

  

【教育随笔】

拂拭心灵的案台(登封市第一初级中学 杨海峰)

永远的拉花(中原区互助路小学 李崇华)

【听读观感】

李清照《声声慢》:为何如此凄惨悲戚?(新密市一中 汪培勇)

【原创小说】

心事(荥阳市第一初级中学 郑开明)

AA制的婚姻(荥阳市第一初级中学 郑开明)

  

【教育随笔】

拂拭心灵的案台(登封市第一初级中学 杨海峰)

推开虚掩的门,突然发觉,心灵的案台蒙上了一层厚厚的尘土。

无波澜的生活吞噬了青春的狂放与激烈。身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在考试成绩的胁迫下,在七校评比的捆绑中,绷紧神经,心惊胆战。浑然不觉中,人渐渐变得敏感而脆弱。

当一切颗粒归仓、尘埃落定后,心灵的麦场又搓收了几大筐几大箩的落寞,细细品鉴时,倒出来的又满是无聊与苍白。

一脸枯槁。

“从你们学校外边经过时,心生可怜,我的外甥竟每天囚于这个四方的火柴盒里。”姨嘴角溢起的关切的微笑一如春日山坡上的黄花,金灿灿的。而我的心却黯淡无光,躲在背阳的阴坡瑟瑟发抖。

做教师的,视野太窄。抬头,是四角的天空和整齐单调的瓦蓝,几栋砖块垒成的方形的教学楼,高大的鱼刺般直竖的杨树;低头,是冬日落光叶子的花带和用枯黄包裹自身的花圃。

一脸呆滞。

头顶灯泡惨黄的光趴在面前铺开的纸上,小心翼翼窥视着我的笔吐出一行行饱蘸惨淡的文字。早自习已经下课,学生们扫地的刷刷声不绝于耳。眼光射向窗外,仍是静默着的一棵棵粗壮皴裸的大白杨。

蓦地,我一脸敬佩。

已经十三年了。当年初到这个学校时,你才小孩的手腕粗,两米多高,而今你拔地而起,魁伟的身材高达几十米,枝杈刺向苍穹,出类拔萃,去大口呼吸挣脱平庸后畅快与自由的空气。你扎根于土地,无需人去浇灌、施肥,习惯于无人关注。

忽的竟读出你的孤独与坚强来。

流沙河在《草木篇》中对你深情赞颂:“一柄绿光闪闪的长剑,孤零零地立在平原,高指蓝天。也许,一场风暴会把她连根拔去,但,纵然死了吧,她的腰也不肯向谁弯一弯!”是的,从被植下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你要生于斯,长于斯,活在别人的漠视里,淡忘在别人的记忆里。你没有选择的权利。于是你拼命向上生长,周而复始,如一位孤独的悲壮的歌者,自娱自赏,唱着属于自己的粗犷豪放的歌谣。

春来,你偷偷地把憋了一冬的劲使出来,一下子吐出满眼的翠绿,一片片并不大的叶子迎着风大喊欢愉。蝉的聒噪惊动了热情似火的夏,你擎起如盖绿伞承受烈日、遮风挡雨,看人们在你的荫蔽中读书学习,喝茶聊天逗孩子。秋来,你抖落一身枯黄,在冬风里裸露着结实皴皱的皮肤,蓄积着来年吐故纳新的力量。

啊,杨树,仰望你,我卑微纤小如你脚下的浮土。十三年了,你承受着风霜雨雪,静默着,沉稳坚强若磐。岁月的车轮碾过,出挑出你伟岸的身躯与桀骜不驯的姿态。

一脸羞赧。

找寻那本真的宁静、纯洁的幸福与忙碌的充实吧。

孩子们张张如花的笑靥,簇拥在身边的叽叽喳喳,失败后凝重的双眉,成功时斟满喜悦的酒窝;激发起密如树林高高举起的手臂,挖掘出挥毫写作的矿石,目送着学生装满五彩梦幻撑起一张张生命的航帆驶向遥远的天际……拥有的已经太多太多,要溢出来!

一脸满足。

抬头,躲在棉团般云朵后的朝日已给东方天际织上金色的花边,白杨在朝霞铺就的锦缎的背景下愈显高贵起来,疏朗的笔直纯粹得让人几乎屏住呼吸。大白杨,与你在这方土地经风沐雨,一路欢笑一路歌,你日渐聪睿、平和,我却单纯、浮躁、浅薄了。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仰望蓝得淡雅、沉静的晴空,我也大口大口呼吸起自由的空气来。

一脸畅快!

  

永远的拉花(中原区互助路小学 李崇华)

今天是公公的最后一个生日。因为正月初九的凌晨408,公公在与死神拼力抗衡了4个多小时之后,在众多子女儿孙的哭喊声中,死神绝情地将老人活生生的拽走,从此,他老人家就与我们阴阳两隔。

平事说,今年的这个生日一定要给过,在坟前再烧些纸钱,家里备桌像样的饭菜,和平时的过生日气氛一样。这样,才能将他生前的生日庆典带到阴间,年年延寿。

说心里话,我想去坟前看看。因为百天祭日,正好是“六一”,那是孩子们一年当中最值得期盼的快乐节日,作为班主任老师,我不能撇下他们不管,我选择了放弃。这次真想去他老人家安息的地方看看,清明节时,撒下的那些耐干旱的草籽是否发芽生根,周围的沙蒿是不是已经变绿,那一湾风水宝地是不是郁郁葱葱。可是大哥们昨天就定好了,就他们弟兄五人回去,其他人都不用去。既然是大男人们决定的事,妇道人家不能七嘴八舌,只好呆在家里搞后勤工作。

这种生日毕竟与平常的生日味道不一样。没有生日蛋糕,没有生日蜡烛,更没有平时的喜庆,只有一种淡淡的思念囹于心中。环视屋内的每一个角落,似乎都能看到老人模糊而又清晰的身影,尤其是厨房后面的那片空地上,分明还有一个灵堂设在那里:风一吹,葫芦幡随风飘动,再仔细一听,耳朵里还有白色拉花被风吹得发出嗖嗖的声音。而后,记忆又重溯到老人离世前后的日日夜夜里。

老人的去世,在众人的意料之中,但却又来得太突然。众多儿女子孙还沉浸在一片过年的喜庆当中,映着节日的欢娱,觉得老人家似乎比以前精神好了许多。因而众人也就疏忽了一些,该走亲访友的也就放心地出了门;呆在家中的,兄弟姐妹,妯娌姑嫂,聚在大姐家宽敞的客厅里一起无节制的玩牌,红红火火的,一直延续到小年过后,还觉得不够尽兴,在初八的正常上班时间,也偷偷从各自的单位溜回来尽情地玩,玩到深夜10点之后,才倍感疲倦地散去。而家中,上午一过,只有婆婆与公公做伴,再加上几个痴迷网络游戏的孙子,他们更是玩得不亦乐乎!

就在那天晚上的12点过后,随着众人的手机陆续响起、挂断,傻傻的儿女们才意识到老父亲真的要离他们而去!

众人带着今生今世永远不能宽恕自己的愧疚,亲眼目睹父亲用尽生命中残存的力气与死神抗争(因心肌缺血,引起脑供血不足,造成癫痫)时的揪心场景:每隔半个多小时,老人都要长嗷一声,然后口吐白沫,紧咬牙关,咬破舌尖的血随着吐沫一起从嘴角溢出,两只手使劲抓着头,双脚用力蹬着床,拼尽所有的气力与死神拽扯!那个时候,你才觉得凡人在死神面前是多么的无能。尽管你撕心裂肺的大声喊着:“爸!爸爸……”,而回应你的却是老人那痛苦的呻吟,你没有一丁点办法,与那个恶魔抢夺这条鲜活的生命!

在第五次较量之后,老人的呼吸渐渐平息下来,大氧气瓶边挂着的那个带有刻度的小吊瓶,先前似一汪小泉翻滚式的冒泡,现在像一池死水,静静不动;连着缠绕胳膊的那个血压仪里赫然显示出一个大大的“0”。随着外甥女摘掉胸前的听诊器,而后又扑到姥爷身上放声大哭,残酷的事实告诉众人:老人家永远与世长辞了!

老人家临走时的面容十分安详,他的脸上没有一丝痛苦的表情:双眼紧闭,嘴角还有一丝浅浅的笑意。这神情似乎在告诉众儿女:这一生中我已没有一点缺憾,我已圆满的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旅程。

可是,不知为什么,我的记忆就偏偏定格在那老人一次一次凄惨的挣扎中。那幅画面实在是惨不忍睹!我的眼泪一次次随着挪动的脚步,飘落在锅台上、饭桌上、茶几上……一进那到房门,我就辛酸,吊唁的亲友,正在给满头银丝的婆婆宽心解释,而婆婆依然泪流满面,伤心至极!

空气中到处弥漫着这种伤心味,走到哪里都感到空落落的,唯一觉得有点依赖感的还是那个停放老人灵柩的帆布帐篷,在花圈、花篮的簇拥下,那副纯天然柏木雕花的棺木,呈现着一种亲切的木黄色。供桌上,摆着老人生前爱吃的各种食品,这时,我好像觉得老人此时真的安息了,远离了病痛的折磨,其实就是一种幸福。

这个灵堂不算大,但也不是很拥挤。环视四壁,很满意。偶尔抬头向上一望,那灰绿的帆布颜色,显得是那么昏暗,犹如乌云压顶,让人稍有宽慰的心情,瞬间又是那么烦闷!

去年,我见过姐姐她公公的灵堂,非常气派,方圆近40平米,高达三米以上(姐姐家是别墅,院落宽敞),帐篷顶上挂满了白色的小灯笼,中间一个洁白的大观音在随风转动,剩余的空间全是白色的拉花,拉花的小穗晃来晃去,配着四壁纯白色的大花圈,是一种空前的壮观气势。

对!棚顶上也应挂着拉花,我即刻向承办丧事的纸火店老板提出要求,可他摇头说不会。我拨通姐姐的电话,问清她们去年是哪家纸火店做的。挂了电话,兴奋地与四嫂马上驱车前往那个会做拉花的纸火店,可店主遗憾的告诉我说,做拉花的师傅回老家过年,还没有上班,十五过后才回来。

或许,其他纸火店有!抱着这种侥幸心理,妯娌俩人一口气把街上已经开门营业的纸火店全光顾盘点。

“没有。”

“不会做。”

“没听说。”

……

那些人就像事先商量好了似的,异口同声都说:“小灯笼有,拉花没有。”怀着扫兴的心情,最后来到我家选中的那家纸火店,他们正手忙脚乱,赶做老人的纸火。就算是监工吧,看他们是不是认真地去做。

盯着店主老板娘手中剜剪云钩的剪刀,我脑子里顿时一亮。上师范时,每到元旦,我们用各种颜色的皱纹纸,剪出一条条彩练,悬挂在教室里,夜晚在灯光的照射下,显得十分漂亮。把彩色纸换成白色的不就行了吗?

“我找到灵感了,先卖给我一张,我回去试试。”

“卖什么,3毛钱一张,你拿回去用吧,不过,要把手艺传给我。”

“好的,没问题,只要成功,你看得上眼,我教给你做法。”

拿着店主免费赠送的这张白纸,我迫不及待回到家中,立刻开始剪制。不出我所料,就是这个效果,我欣喜若狂。可当我高兴地拉开那几条折了三折的白纸时,心里又失望了,人家那还有毛茸茸的小穗呢,我这作品,就是一个链条而已,算了吧!在我解开两条拉链的套接处时,灵感再次萌生。把链条一头留下20公分左右的一块,顺着剪成细丝,再插入另一条拉链的接口处,不就是小穗吗?

“呀,真漂亮!”

“老生媳妇真是文武双全啊……”

我们的吵闹声,把情绪稍有好转的婆婆也吸引过来。

“去买纸吧,咱们连同车上佩戴的大白花,开追悼会用的小白花,都自个做吧。”

婆婆过去是花圈场的职工,场子倒闭后,自己经营一个花圈铺,生意可火了。直到我儿子出生的前几个月,她才恋恋不舍的转让给了别人,儿子出生后,她和公公一起看护小孙子,享受暮年的天伦之乐。婆婆做纸花的技术可不一般,以前还专门帮我做奖励学生用的小红花,办公室的姐妹羡慕得直咂舌。她一生中做了多少花圈、纸花,连她自己也说不清。这回,她重操旧业是为自己的老伴而做,让众儿女的心头对老母亲的敬重不由得又多添了几分。这样也好,手头有事做,转移注意力,也能缓解人们心头那种沉重的思痛。

第二天,仅花了30元钱就买了100张白纸,顺便又买了5个白色的小灯笼。楼道“一室两厅”的东西房里,便开始了悲痛中的制作繁忙景象。我和几个小辈人挤在我这门的餐桌上剪拉花,婆婆率领另外四个媳妇两个女儿在那门的茶几上、餐桌上制作大小白花。真的,在忙碌中,那种彻心的痛果真轻了些,一心想着如何把这丧事办好,办完美。婆婆也开始说说笑笑,高兴了一些。

我的拉花做起来比较简单,关键在悬挂的那道工序上。两个侄子,在我的指挥下一条一条挂。年过50的大哥跪在烧纸钱的针刺毯上跟我小心翼翼地一条条展开再穿插起来,给他们递上。虽然正月的天气,有几分寒意,但自己心里很舒服,为老人在人世间最后休息的几天所在的空间装扮一新,也算是尽一份孝心吧。

挂上了拉花和小灯笼的灵堂一下子亮堂了许多,为了让这种洁净的白色更多一些,他们把四壁的花圈、花篮全换成白色的。

婆婆的兴致也很高,说她还会做葫芦幡,只是需要的纸多一些。她一生精打细算会过日子,计划的很周全,等数字均为70的大小白花做完之后,余多少张,还缺多少再去买。两天之后,大小白花做好了,她给了我一个准确数字“再去买上10张,顺便买上蓝绿黄三种颜色的皱纹纸各一张,装饰葫芦幡用。”

灵堂在以婆婆为领导核心,并结合我的创意之下,终于变出了新样:一进正门,两个形状如葫芦,腰系蓝色纸带,顶配绿色云钩,底飘黄色长穗的大纸幡随风飘摆,灵堂顶上如微波荡漾的拉花,携5个小白灯笼一起晃动,时不时的发出一阵微弱的摩擦声响。

“真是好看,从来也没见过这样的灵堂!”过往的邻居都这么夸赞。

而当我们搀着婆婆欣赏这融入众多亲人思念之情而装扮的灵堂时,她却老泪纵横,泣不成声“再好看,他也看不见了……”

“呜呜……”受婆婆的情绪感染,原本就伤心的我们也不由得哭出声来,跪倒在地,使劲往火盆里抓放纸钱。

……

整整一上午,守着两高压锅炖肉,戚戚的思绪就绕着窗前那片空地飞,隐隐思念中滴落了不少

  

【听读观感】

李清照《声声慢》:为何如此凄惨悲戚?(新密市第一初级中学 汪培勇)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词的创作时间,至少有如下四种不同的说法:一说作于赵明诚居住、任职青州(11071121)后期或莱州(11211124)初期,一说作于建炎三年(1129),一说作于绍兴十七年(1147)。

对这首词写作时间的认定,关系到对词意的理解:词中的凄惨悲戚,究竟是因为爱情——夫妻感情出现问题,还是因为家国——国破家亡。可见,事关重大。

主张作于建炎三年者的理由是,赵明诚卒于当年八月十六日,李清照作此词以为悼亡。主张作于绍兴十七年者的理由有:一、李清照另有悼亡之作《孤雁儿》,表现了新寡之痛;二、“寻寻觅觅,冷冷清清”,说的是室内无一物(赵明诚收藏的文物和李清照的财物全部失去),必在绍兴十六年前后;三、曾慥于绍兴十六年编成《乐府雅词》,没有收入这首词的原因是,此词尚未写出或写出不久流播未广。(见徐培均《李清照集笺注》)

主张作于赵明诚居住、任职青州、莱州期间者的主要理由有:一、“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词人等待寻觅的人是赵明诚;二、严格主张词“别是一家”的李清照这首词中“一无乡国之意、惟有儿女情事”,丈夫的“武陵”之行(赵明诚有青楼冶游之事)和自己的“被疏无嗣”;三、悲苦基调是由于爱情,李清照悼亡用“梧桐落”,“梧桐更兼细雨”指爱情处于困境中;四、李清照多首词涉及“被疏无嗣”、“庄姜之悲”。(见陈祖美《李清照词评注》)

词作于哪一年不容易确定,但是,季节是确定的:秋季。证据是,各种版本的词题不一样,但都有个“秋”字,《秋情》、《秋闺》、《秋词》。

2、这首词的文字,有一些版本上的差异,有必要略作讨论。

最难,一作“正难”。最字有比较意思,正字指出事情发生时间。前者更有利于把情感往强烈深沉方向渲染。

两盏,一作“两杯”。“三杯两杯”,用字重复,且“杯”字平仄不合。《声声慢》仄韵体,这一句的格律应该是“平平仄仄仄仄”。

晚来,一作晓来。自从梁启超提出这首词是“从早到晚一天的实感”(见其《中国韵文里所表现的情感》一文),现当代学者多主张是“晓来”。例如俞平伯《唐宋词选释》:“其实词写一整天,非一晚的事,若云‘晚来风急’,则反而重复。”唐圭璋《读李清照词札记》:“此词上片既言‘晚来’,下片如何可言‘到黄昏’雨滴梧桐,前后言语重复,殊不可解。若作‘晓来’,自朝至暮,整日凝愁,文从字顺,豁然贯通。”我倒觉得,“晓来”固然讲得通,“晚来”也并非不可解。首先,如果是一整天的事,从早上调到傍晚,词意节奏太快,不如只写傍晚,更适合表现悲情。其次,晚来、黑、到黄昏,从词汇到词义都并非简单的重复;再者,即使重复,也跟词中的叠字运用相呼应。再次,近义词的重复使用,可以收到回环缠绵、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此外,俞平伯先生引李清照《念奴娇》(萧条庭院)作参照,称“三杯两盏淡酒”即《念奴娇》词中的“扶头酒醒”,以此证明是早酒,“雁过也”即《念奴娇》词中的“征鸿过尽”。可惜,俞平伯先生遗漏了一个重要的情况:《念奴娇》词并非写一整天的事,而是只写早上的事。《念奴娇》、《声声慢》,正好凑成一早一晚。

风急,一作风力。风力是强度,风急是速度;在表现心情愁苦烦乱时,强度不如速度。

正伤心,一作纵伤心。纵伤心,语法生硬。

忺摘,一作堪摘。堪摘,谁当指菊花,句法别扭;而忺摘(愿意采摘)则指人,句法自然。杨雄《方言》:忺,齐鲁呼意所欲为忺。

守着,一作守定。守着、守定,难分轩轾。

3、词的开头几句,十四个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历代赞叹之声不绝于耳。例如:

宋张端义《贵耳集》:词乃公孙大娘舞剑手。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以一妇人,乃能创意出奇如此!

明茅映《词的》:连用十四叠字,后又四叠字,情景婉绝,真是绝唱!后人效颦,便觉不妥。

清徐[金九]《词苑丛谈》:……真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也!

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出奇制胜,匪夷所思。

清陆以湉《冷斋杂识》:千古创格,绝世奇文。

在这一点上,我比较认同清人陈廷焯的意见。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对《声声慢》评价不低,但他认为:“十四叠字,不过造语奇隽耳。词境深浅,殊不在此。”我认同的理由主要有两点:其一,叠字不是李清照首创。罗大经《鹤林玉露》列举了前人各种叠字使用情况,有一句叠三字、一句连三字、两句连三字、三联叠字、七联叠字等。李清照的过人之处是,一开篇即连续使用叠字。其二,这样的叠字法终究只是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小聪明,不是大智慧,只可使用一次,无法效仿。

4、关于词意的解读,无论是因为夫妻情感出了问题还是因为丈夫病死、王朝败落,有一点认识是相同的:凄惨悲戚之情都是真实、深沉的。

但是,从词的语言运用上看,实在有些可疑。

同为宋朝词人、比李清照晚生半个世纪的辛弃疾有一首著名的《丑奴儿》词,是这样的写的:“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这首词讲了一个道理:为了创作新词,会很努力地表现忧愁,那是未经人世沧桑的少年人的特点;而上了年纪、饱经沧桑之后之人,已经连话也懒得说了。众所周知,写作上,年轻人喜欢运用华丽的辞藻,喜欢在词语运用上别出心裁,花样翻新;而上了年纪饱经忧患之人,语言趋于简洁,平淡,朴素。

李清照这首《声声慢》,语言上的花样实在不少。大量使用叠字只是一点,除此之外,还有:一、多用俗语方言。唐宋俗语有将息(保养身体)、怎生(怎样,如何),方言有忺摘(忺,齐鲁方言,心里想)、了得(章丘方言,了结)。二、语音上花了不少心里。夏承焘《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指出了李清照《声声慢》用字声母上的讲究:“……用舌声的共十五字,用齿声的四十二字,全词九十七字,而这两声却多至五十七字,占半数以上。”(古代舌音、齿音声母,对应今天北京话dtzcszhchshjqx等声母)清人周济《宋四家词选·序论》:“……三叠韵,六双声,是锻炼出来,非偶然拈得也。”所言甚是。清彭孙遹《金粟词话》也指出:“……‘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皆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词意并工,闺情绝调。”

很难想象,一个内心处于悲惨凄戚状态的词人,作词的时候,会在语言的形式上花这么多心思,用这么多花样!因此,我甚至怀疑,这是李清照年轻时带有一定撒娇玩笑成分的作品——她这是借一点点由头,比如说赵明诚为了子嗣问题欲意纳妾时,逗赵明诚玩,拿赵明诚开涮。

李清照的悼亡词《孤雁儿》,就不是这样的路数。请看:“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抒情、写景直截了当,不耍任何花样。

有一个宋朝的故事,可以作为佐证。宋陈世荣《随隐漫录》记载:宋理宗景定元年(1260)八月,太子邀请皇帝到东宫观赏芙蓉花和桂花。一个名叫陈盼儿的头牌歌女手捧牙板唱起了“寻寻觅觅”,理宗皇帝说:“愁闷之词,非所宜听。”回头命太子让一个叫陈藏一的人作一首应景的快活版《声声慢》。五轮进酒后,词作成;再两轮进酒,数十位歌女已经能合唱了。理宗听后,龙颜大悦,赏赐了不少绢帛银两。可见《声声慢》词牌,是可以表现快乐内容、供人娱乐消遣的。

5、对李清照这首词,历代词人、学者大多赞赏有加。但是,也有人持不同意见。例如,清许昂霄《词综偶评》:“此词颇带伧气,而昔人极口称之,殊不可解。”清周之琦《晚香室词录》赞同许昂霄的意见,称其为“知言”。

以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诗歌审美标准衡量,许昂霄、周之琦对李清照的《声声慢》的意见,不能说全无道理。

  

【原创小说】

心事(荥阳市第一初级中学 郑开明)

上午十点多,老候来到了莫苍山。郁郁葱葱的墓园,在远处看,就象一片森林。依山傍水,蓝天白云,绵延的山岚,潺潺的小溪,真是另一个世界的好去处,一片远离尘世的净土。

老伴去世快两年了,老候自己都记不清来了多少次了。每每看到他人其乐融融的幸福生活,老候就想起老伴。每每这个时候,老候就抑制不住的来到墓园。老候忧郁的看着墓碑,久久的站在那里。沉思着的他,喃喃自语的说,老伴,你和我说的那件事情,我怎么办哪?这件事,埋在老候心里也快二年了。

老候参加工作三年多结的婚,老伴和他一个厂子。大专学历的老伴,人很漂亮,家境也好,老候各方面条件都不如老伴。可是,看起来不搭的婚姻,婚后非常的幸福,特别是岳父岳母,对这个忠厚的姑爷,更是欣赏有佳。

退休后,美满的生活,突然厄运降临。在老候六十一岁的时候,老伴患了脑血栓,三年多卧床不能自理。花尽了家里的积蓄,辛劳的老候已经白发苍苍,老伴也撒手人寰。

老候对老伴,细心周到的伺候,得到了所有亲戚朋友的称赞。老候,因此出了名,上了电视。老伴去世了,看上去轻松的老候,心情反而不如以前。回到家里,没有了说话的人,死气沉沉。每天早晨,老候草草地喝了袋奶,吃了块面包,就到公园去会那些老伙伴。开始的时候,人们知道老候上火,劝劝,开导开导。时间长了,渐渐地,几位老朋友切入了主体。老候,你对老伴够意思了,能像你这样待承老伴的,我们真没见到,你,不亏心,对得起她。大家接着七嘴八舌的说,老候,今年六十四了吧,岁数还行,再找一个伴吧。老候哎了一声,过个二三年再说吧。站在旁边的王大姐喊道,老候,你以为自己是年轻人哪?一晃就七十了,有相当的赶紧找吧,还等啥呀。另一个叫老秦的说,顾虑儿子吧?别管他,这三年多,他们小两口子伺候老妈几天?再说,现在老年人再婚很正常,儿子儿媳也不能说三道四。大家一窝风的说,单身的女人有的是,好找。邻居老高说,候大哥,信得过我不?我帮你找个年轻漂亮的,三十多岁的?咋样?人们哈哈大笑指着老高,那不得划拉你手去。虽然老候没吱声,可也动了心。

老伴去世一年多后,在朋友的劝说下,老候先后相看了两个,两个人的条件都不错,两个人都同意。可是,问到老候时,哼哈的老候,一听要结婚,总是拖,总是说,先处处。老候说的是挺好,什么人家很优秀,我有很多缺点,多给人点时间,叫人再多看看,多考虑考虑。虽然有道理,实质是回避结婚。这令朋友们一头雾水,不知道老候是什么意思。

就在婚姻卡壳的时候,五月的一个晚上,老候接到了一个电话,一看是陌生号码,连续三次铃响,老候都没搭理。后来,对方发来了短信。短信说,我是你中学同窗李茉,你应该有印象吧。我在晚晴报上看到了对你的报道,通过晚晴报,得知了你的电话号码。给你打电话,是想和你叙叙旧。看了短信,记忆中的李茉似乎回到了老候的眼前,当年的同桌,一个漂亮的女孩。电话里,两个四十多年没见面的兴奋男女,打开了话匣子。第二天,他们在市里的一家咖啡馆见面了。

在动了心思的三个女人中,李茉是后来居上。李茉的丈夫死了七八年了,始终和女儿一起生活。外孙女已经上初中了,女儿看老妈为了照顾孩子,辛苦了这么多年,就想给老妈找个伴,虽然看了几个,母女俩都不如意。

老候和李茉相处三个多月了,两个人都觉得对方就是自己想找的人。在女儿的催促下,李茉开口了。老候,你认为我们合适不?合适呀,老候干脆的答道。那咱们是不是该考虑下一步了?老候症了一下,赶忙说,对。那你说,咱们什么时候结婚?李茉笑呵呵的看着老候,老候啊了一声。啊什么呀?我问你什么时候结婚,李茉严肃的说,无话可答的老候尴尬地应道,你定,你定,听你的。

晚上的时候,老候睡不着了。妻子临终的话又响在耳边。老候啊,我死了,最放心不下的是你,你呀,太实在,是长处,也容易上当。如果,你再找个老伴,能象咱们从小的夫妻吗?老候拉着老伴的手说,那是不可能的呀。哎,老伴语重心长喘着气说,你不得叫人把钱都哄去,之后把你赶出去吗?说到这里,病榻中的老伴掉着眼泪,上气不接下气的说,儿子,窝窝囔囔的指不上,儿媳妇,心术不正,更靠不住。我死了,你一定得长点心眼,你过好了,我在地下也安心。老伴痛哭的这番话,老候到死都不会忘。每当相亲,本来挺合适挺好的,一想起老伴的话,老候就泄气了。

老候老伴的家境好,岳父岳母去世,唯一的女儿擎受了所有的家产。明打明了的,儿媳早就惦记上了,自然给了儿子。长了心眼的老伴,把父母留下的五十多万元,只给了儿子十万。偷偷的留下了三十万。这三十万,老候一点都不知晓。老伴千叮咛万嘱咐的说,老候,这三十万元就是你的,你和任何人都不能说,这就是你日后养老的资本。

想到这里,老候迷茫了,纠结了。老伴的话时常响在耳边,老候,你是有劳保,有医保,不过,你一旦有了意外,你能指望谁哪,如果叫我安心,你一定要用好这三十万,不能轻易的叫别人知道,更不能给别人。老候曾经也想再给儿子十万二十万的,但是,一想到老伴说的话,就打消了念头。老伴说的可也是,儿媳太贪了,结婚时给买的房,小俩口收入也挺高,就是不知足,总是惦记父母这两钱。老伴父母一百多万的大房子给了儿子,儿媳不屑一顾,似乎就应该是她的,令人寒心极了。和李茉结婚,告诉她吗?不告诉她?日后知道·,她肯定有看法,也有支配权,不告诉她,能瞒住吗?钱早晚不也得拿出来花吗?

三十万元钱,成了老候的心事,成了老候的心病,怎么处理这笔钱哪?老候始终拿不定主意。天亮了,电话里传来了李茉的声音。见到李茉说什么哪?答应结婚?和李茉说不说那三十万哪?李茉靠得住吗?怎么办哪?

老候这三十万元钱,怎么办合适哪?欢迎各位发表自己的看法。

  

AA制的婚姻(荥阳市第一初级中学 郑开明)

我的前篇《心事》中的老侯打算再婚,对于前妻留下的三十万元钱怎么用?网友发表了许多看法。有人认为,这笔钱是婚前财产,为什么要说?人吗?要给自己留条后路,工资交给李茉就可以了。有的人认为,婚前公证这笔钱,相处的融洽,李茉实心实意的过日子,当急需的时候,再拿出来。有人觉得,既然真心相爱,就要告诉对方,公证,隐瞒,只能增加隔阂,对她的不信任,就是自己的纠结。钱,不会万能,人的感情最宝贵。她对你真心的爱了,这笔钱给她也值。也有人主张,同居不领证,领证就拜拜。同居,保留了巨大的回旋空间,处的好,什么都告诉她,钱,怎么花都行。处的不好,就分手。对于这些观点,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各的道理。总而然之,钱,不能成为老候的包袱,更不能脱变为苦恼。

随着老龄化的加剧,老人再婚,是普遍的现象。处理好经济问题,是家庭和睦的基础。处理的不得当,婚姻就可能发生危机,或者,带来无尽的争吵,烦恼,痛苦。

婚姻,是法律框架下的家庭。而双方婚前的财产,有很大的自主性。双方各自的财产,只要都认同,怎么做都可以。在经济问题上,都有各自空间的AA制婚姻,是否适用于再婚的老年人哪?近几年,同学聚会,战友聚会,风行全国。这样的友情聚会,费用基本上是AA制。AA制是在自愿的原则下,男女平等人人平等的体现。这样的平等,在再婚的老年人中,已经开始了。我熟悉的江教授,就是一生AA制的夫妻。

第一次认识江教授,是在小区广场。广场舞还没开始,老伴指着一位中等身材,白白净净,带着眼镜,文质彬彬的女士说,她就是咱们小区三期的江教授,哦,挺年轻呀,老伴说,人家本来就年轻,才五十九。一百多人的大妈广场舞,我只专注着江教授。因为,她的婚姻引起了我的兴趣。

第二次见到江教授,是在公园。我和朋友正走着,迎面碰到了江教授。看他们之间的热情劲,好象早就认识。江教授夫妇刚过去,我就迫不及待的问道,哎,你和她们挺熟呀?朋友说,我们是一个单元,她们三楼,我四楼,能不熟吗?我接着赞赏的说,这位女士挺有气质,朋友举起大拇指,行,你的眼力还行,人家是教授,我故意不宵一顾的说,副教授人们也叫教授,都捧着说呗?此话差矣,朋友反而自豪的说,人家是正教授,啊,正教授,那可是很有学问,我故做惊讶,那当然,朋友还美滋滋的。我接着问,教授的老伴挺年轻哇,朋友笑道,啥眼神呀,人家岁数本来就不大吗?我继续问道,教授老伴可没有她的那种气质,那是,哎,不对呀?朋友不解的问,什么不对?那,她们怎么能成为两口子呢?朋友拍了拍我的肩膀,你打听这么细,你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有老伴,没老伴,我这癞蛤蟆还能想天鹅肉啊?朋友说,那可不一定,教授老伴比我强不多少?是吗?我高兴的说,如果她不拿架子,有机会在你家和江教授会会,我也沾沾教授的风采。

第三次见到江教授,是在朋友的家。朋友杭州的女儿寄来了几盒龙井茶,请江教授夫妇品尝。她们来了后,朋友偷偷的给我发了短信。敲门的时候,朋友故意的问,谁呀?我应道,老鞠,朋友小声的说,老鞠来了,老鞠呀?听了朋友老伴的这句话,江教授无所谓的说,没关系,快请人家进来吧?我终于如愿以偿的见到了江教授,我也基本的了解了江教授。

第四次见到江教授,是早晨在公园散步。看到江教授,打了招呼的我们,边走边聊。我总想了解江教授的婚姻,就试探着问了几句,她的开朗,打消了我的顾虑。她直率的说,你对我的婚姻感兴趣吧?我坦诚的说,是的,是猎奇。我的直白换来了她的坦然,我终于全面的了解了教授的婚姻。

现在的刘先生,是江教授的第二任丈夫。刘是工程师,和江同岁,她们结婚结婚二年了。我奇怪的问,教授工程师,差距很大呀?她不以为然的说,退休了,什么职称,什么职务,都不存在差距了,不对,最起码的还有工资的差距吧?待遇的差距?那是,我的工资六千多,他四千多一点,江教授平淡的说,人生,那有十分的圆满,尤其是人,可遇不可求。接着她又感叹的说,人们都很看重我的职称,我的收入,认为我不是一般的女性,其实,女人就是女人,女人需要安全感,需要的是感情,更需要呵护。我单刀直入的说,我最感兴趣的是你的AA制,你不会骂我吧?她笑着说,我会骂人吗?   会,我故意的说,她笑着看了看我,我解释道,你们这个层次的人,和我们骂人不一样了,你们骂我们都听不出来,我们骂人都是粗话,脏话。她矜持的说,我们的AA制,源于我的第一任丈夫,看来,这就是你感兴趣的事情吧。我诚恳的说,我的每一句话,你都看出了目的,她也诚恳的说,那也不至于,不过,所有认识我的人,对我AA制的婚姻,都非常感兴趣,你,不就是这样吗?

江教授坦荡的胸怀,感动了我,我诚惶诚恐的继续听着。三十一岁我结的婚,先生比我大三岁,硕士学位的先生,当时是付教授。我高中就住校,多年的独身,特别自立。结婚时,我提出的AA制,先生欣然的答应了,这可能是多年留学受的熏染吧。结婚了,我们每人拿出一半的工资共用,其余的,自行支配。当然,如果有大额的支出,两个人共同承担。事虽然是这样定的,但是,绝对分清那是不可能的。比如,他给我买的衣服,给我父母的钱,细算也不是小数。我们只有一个女儿,女儿也非常自立。我们共同生活了二十二年,从来没有因为钱吵过。临终时,他拉着我的手,上气不接下气的说,没有你的细心照料,我早走了,下辈子,我还和你做夫妻。说到这里。江教授两眼噙着泪花说,我永远怀念我的先生,我们AA制的生活是甜蜜的,幸福的。看到她的情绪稳定了,我羡慕的说,你现在的先生老刘,也夸你好。江教授说,在一起就要好,否则,就不要在一起。我们的AA制,是每个人每月拿出两千元共同生活,不够的,再共同分担,当然,我收入高,有时我多出,房是·是我的,这是明确的,我们结婚二年了,从来没有争执过。

江教授AA制的婚姻,引起了我的深思,江教授开朗的生活态度,令我我感动。看着公园一棵棵独立的大树,我想,人,为什么不能独立哪?为什么有的人,总想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他人的世界?老年人再婚,如果没有经济的纠葛,还会有大的矛盾吗?AA制的婚姻不是同样有爱吗?感情在真诚,感情才是婚姻的基础,幸福的基石。老年人再婚,AA制不是挺好的吗?对他人的要求,就是缺乏自信。AA制,提升了各自活动的空间,反而增加了互信。当你老了,当你病了,当年需要他人照顾的时候,或许,就是他(她),陪你走完人生的最后路程。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3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