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邱老文稿 > 随笔分类小集 > 日常杂谈小集 > 详细内容
日常杂谈(51—60)
发布时间:2023/9/18  阅读次数:156  字体大小: 【】 【】【
  

日常杂谈(5160

日常杂谈51:谈“生命”

在关于生命的所有比喻里,我比较喜欢用河来形容生命。在许多方面,他们都是相通的,壮阔,浑厚,百折不挠,虽九死而不悔。

一个人面对河的时候,那感觉好像是在面对一颗苦难深重的灵魂。

很多时候,河其实是沉默的,他静静地流着,不动声色,你有时候根本感觉不到它在流动,像一块或光亮或浑浊的凝固的沥青,负载着太多的无奈和痛苦。

我曾去过一条河的源头,那是一片开满白花的青色草原,古老的白桦林静默一旁。在这片白桦林的屁护下,小泉眼叮咚地汩汩涌出,泉水清凉,有一种沁人心脾的味道。同来的人解释,这属于涵养水源,听起来枯燥古板,没有任何的诗意。我宁愿相信诗人的梦呓,每一条河都是大地母亲的乳汁,生生源源,源源不绝。

车沿着河的走向慢慢前行,涓涓清流越来越宽阔,让我忧心的是河水也越来越浑浊了。流经城市后,河已不再是当初的模样,河面上漂满了垃圾,散发着恶臭。夜里的时候,会听到远处的河发出阵阵的喧哗,那是河在哭泣吧。

人的生命也是这样的。刚出生时,充满初生的洁净和神圣,像一朵跳跃的小水花,活泼的欢笑着,生长着。后来在不停的流淌中,身体不再纯洁,思想不再简单,有的千回百转,失去了最初的方向;有的停滞不前,在徘徊中渐渐消失;有的到了最后,甚至面目全非,无法认清了。

生命的河流中有更多让人无奈的事,这些事越发让你感到生命之悲苦。无论你清醒或着糊涂,都在不停地向前流,身不由己,也许夜深人静的时候,偶然地回过头去,眺望源头,会有茫然的无奈。

你只管向前流着就是了,没有人关心你的事,以为河水是如此的湍急,这也许是生命中最大的悲情了。然而不能停下来,停下来的生命就像流过沙漠的河一样,倏地无影无踪了。我们还是要向前,向前,无论背负怎样的创痛,因为我们听到了远远的海的欢笑声音。

  

日常杂谈52:谈“理想”

理想是对未来的想象和希望,是人生的航向和风帆,决定着走什么样的路,向着什么方向努力的问题。也就是说,理想是一种力量,理想是一个方向,有了理想,这个力就作用于什么样的方向,就产生什么样的能量。

我国古代把理想称为志向,立志也就是树立理想。诸葛亮说:“志之所趋,无远勿届,容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锐兵精甲不能御也。”可见,古人对理想何等重视,古往今来,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是有理想、有志气的楷模。如果一个人整天忙于个人琐事,贪图享乐,就会成为一个平庸的无所作为的人。

理想是块五彩斑斓的宝石,从不同的侧面折射出不同的色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想,即使是同一个人处于不同的境况也会有不同的理想,有阶段性的追求,也有毕生向往。

理想是一簇火种,点燃的是拼搏进取的火焰,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难免会出现崎岖和坎坷,经受各种艰难困苦、成败得失的考验。这一点,早在战国时期的孟子就曾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佛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那么,克服困难,战胜挫折靠什么?顽强的毅力,不畏艰险的英雄气概,这就是实现理想不可缺少的要素。

理想是一本无字的天书,人人都想解读,但人人都很难真正领会其中的要义,识别它需要一双慧眼,一副博大胸襟,不能把理想定位到追求个人虚荣上,要淡泊名利,立志做大事,做好事,不应片面苛求当大管、发大财。

人生最可怕的是丧失理想,没有理想这个“擎天柱”支撑着,灵魂的大厦就要坍塌,就会胡思乱想,甚至会走上邪路。

理想还要有现实的基础,更不能脱离客观实际,一个人追求目标的确定,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要跳一跳够得着。如果不从实际出发,心比天高,好高骛远,只能陷入空想或幻想,永远摆脱不了为失望而烦闷,导致心理失衡,懊悔终生;如果过于妄自菲薄,不思进取,只能是碌碌无为,消沉堕落。

只要是我们认定了的崇高理想,就应誓死不渝地追求下去,绝不能因为在个人的利益得失上瞻前顾后,致使你的理想和信念随风而动。

通往理想的道路没有捷径可走,靠投机取巧得到的,迟早也要丢掉,只有躬身实践,不断耕耘,勤奋工作,踏踏实实的做事,用辛勤和汗水浇灌出成功的果实,才是最甘甜、最美好的,你才会是一个成功的人。

  

日常杂谈53:谈“炒作”

有一种文化现象,如果让我来给它起个名字的话,恕我不会为它镶上金边,我会脱口而出,称它为“扯谈”文化,或再加一字,曰“闲扯淡”。

这种文化就是炒名人,翻来覆去地炒名人。如果炒作得好,把名人炒出点光泽来,炒出点诱惑来,就像秃子沾月亮的光,自己从中获利,也不失为当今大师们的营生。可有人纯粹是恶炒,炒作的方法各不相同,由远及近的,由近及远的,自己炒的,他人炒的,媒体炒的,大张旗鼓,乐此不疲。

用自己炒自己的方式,前几年最火的当属演员张钰,炒的电影界大导演个个心惊胆战,无处躲藏。被别人炒的最残的要属赵忠祥,被炒的无言以对,晚节不保。被炒的最好的要属主持人黄建翔,名声大振不说,还炒了央视的鱿鱼。

前年三月,一个名字又热了起来,他就是我们一代又一代人都熟悉的雷锋。先是一本新的雷锋传记《雷锋19401962》出版了。据报道,这本书以300多张首次公开的雷锋照片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雷锋形象:助人为乐但又追求时尚,爱岗敬业也热爱青春。另外还听说“炒作大王”邓建国要拍网络影片《雷锋的初恋女友》。据媒体报道,虽然当年20来岁的雷锋并没有真正的恋爱过,但他有过最最敬慕的、最最密切的三个“女朋友”。

在当时来说,雷锋可以算得上是一个时尚青年,新的雷锋传记的作者师永刚说。因为当时最为时尚和热闹的职业,雷锋都做过了。雷锋那时穿皮夹克戴手表,绝对是时尚消费;那时开手扶拖拉机,几乎可以和现在开宝马相比。

人们曾经把雷锋的手表、皮夹克和料子裤都锁进了箱子,不愿拿出来,也不敢拿出来;同时,也把那些青涩的恋情从他的人生当中抹掉,只为给人们一个完整无缺高大的英雄形象。而与此同时,人们把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雷锋尘封了,把一个普通的时代青年永远地供在了神坛上。

形象高大,人格高尚,完美无缺,这是我们给许多“英雄人物”的基本定位,似乎“英雄人物”一有缺点,一有不足,一活得像个普通人,就失去了榜样的价值,就没有了学习的意义。于是,在精心的“剪裁”和“修饰”后,一个个完美无缺、高耸入云的形象产生了,他们不再是与普通人当中的一员,而是担负起了道德说教的作用,人们也只能“学”、只能仰视了。

雷锋按一个年轻人应有的方式,走过了他的青春岁月,不仅给我们可学的“正面”——乐于助人,爱岗敬业,还留给我们可亲可敬的侧面——追求时尚,热爱青春。还原一个真实的雷锋,让人们看到真实生活中有血有肉有感情的雷锋,确实很有意义。但一味的炒作,把没有的事情强加给我们心中的英雄,未免有些太过分了。

不讲事实,大造舆论,捕风捉影,歪曲事实,为了自己出名而炒作,是不道德的,是损人利己的行为,破坏我们心中的英雄形象,更是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到头来只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炒红了别人,炒臭了自己。

  

日常杂谈54:谈“长征”

小时候,我从书本上了解长征,长征像一粒火种,点燃我心中的激情,激发我对神奇的向往。

后来我从电影《万水千山》了解长征,那至死不渝的信念,那筚路蓝缕的征程,那在硝烟中飘扬的旗帜,那玩敌于股掌的韬略,使我青春的热血沸腾不止。长征成为了一种可触摸的精神存在。

长征是一个可以传之久远的东方神话,一条绵长的精神矿脉,一面永远鲜艳的文化旗帜。今天的人们,已经不可能,也无须再以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那种方式进行长征了,长征定格在历史的长空,成为一座令人景仰崇敬的精神高峰。

直到现在,每年仍有许多人,包括一些外国人,沿着当年红军长征的路线,重走长征路。他们唯一的目标,就是要亲身感受长征,追逐长征的精神。

我是一个长征精神的崇敬者。我们有过别人没有的长征,我们可以以此为荣并傲视世界;能够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中进行长征的民族,肯定会有光明的前途。

  

日常杂谈55:谈“游德”

暑假刚刚过去,人们大多还沉浸在外出旅游的喜悦中。旅游,确实是一件惬意的事情,但在旅游中的那些不文明的做法却让人难以恭维。

人是大自然的产物和杰作。人这道风景美不美,外貌仅仅是一个方面,重要的是文明的素质,良好的公共习惯。在旅游活动中,固有的景观不变,而人却是活动的主体。人的一举手、一投足,无不影响着周围的环境及他人的游兴。旖旎的自然风光及丰富的人文景观需要文明的游人与之搭配,才能相得益彰、和谐生辉。

当你登上雄伟的长城,看到城墙上刻着“某某到此一游”;当你漫步细柔的沙滩,到处却是丢弃的易拉罐和矿泉水瓶;当你欣赏山水美景,随风飘舞的塑料袋映入眼帘;当你行走在宽阔的马路上,却看见地上污迹斑斑;当你在静穆的博物馆参观,旁边却有人大声喧哗……此情此景,让人多么扫兴!有人说,煞风景莫过于在泉林优美的地方大兴土木、修建不伦不类的楼堂馆所。其实,某些游人的不文明行为也会大煞风景。若使旅游达到愉悦身心之目的,光有山川秀美还不够,游人的文明素质更不可或缺。

不只游人是风景,景区的管理者、导游、旅馆饭店商铺等服务人员也是风景。他们的服务是否诚信、热情、周到,直接关系到是给景区增色还是抹黑,是使游人流连忘返还是败兴而归。前不久,媒体报道过海南导游员李静娜,她与游客真诚交流,给游客带去欢乐,赢得了游客的信任和欢迎。游人赞叹说:“海南之美,美不胜收。”黄金周期间,在洛阳龙门景区通往奉先寺的台阶上,景区工作人员、青年志愿者抬着残疾人、老人拾级而上,令人感动。在峨眉山景区,金顶管理处的职工深夜两点还拿着手电接送步行上山游客。如果说,自然美景使人大饱眼福;那么,良好服务则温暖人心。游人从优质服务中得到的温馨,与从景区的美景中获得的美感同样醉人。

近年来,部分游人在国内外旅游时,随地吐痰、乱丢杂物、大声喧哗等不文明行为为人诟病。为提升公民旅游素质,有人提出办“学习班”的办法。这用来应急可以,倘要治本,则是“扬汤止沸”。游人的行为举止体现于细节,决定于习惯。唯有通过坚持不懈的教育、良好环境的熏陶,加上适当的强制措施,才能真正使之摒弃陋习。一位六旬老人几十年来从不随地吐痰,问及良好习惯的养成,他说:上世纪60年代,我从农村走进一所大学,在偌大的自修室里,我看到对面一位来自沈阳的同学把痰静静地吐到手绢里。这一幕我记了几十年,从那以后,我从没有随地吐痰。您看,环境就是这样影响人,人就是这样影响环境。

风光美丽谁能比?人比风光更美丽。

美丽的风光靠天工,美丽的人群靠修养。

  

日常杂谈56:谈“失败”

大千世界,人海茫茫,各种各样的挫折和失败都是难免的。就连伟人、名人都留下过许多失败与遗憾,更别说我们普通人了。

看来,失败是不可避免,但也并不怕;要紧的是如何坦然地面对失败、如何善待这种人生经历。

有句老掉牙的格言叫做:“失败是成功之母。”再深入思索一下不难发现,这种界定似乎还不够准确,毕竟不是所有的失败都会变成“成功之母”。试想:如果说失败了却不敢坦言失败,不能从中找出原因,吸取教训,另作求索,而是失败了也无所谓,甚至自欺欺人地找些借口文过饰非,到头来岂不还是“失败复失败”吗?

坦言失败的前提,需要有光明磊落的胸襟和正视自我的勇气;而善待失败应是对个中原因有较为准确的把握,这样,就不会重蹈失败的覆辙。看来,真诚地坦言失败,需要勇气和智慧,只有坦言失败,你才会成功。

  

日常杂谈57:谈“好人”

好人做了好事,别人不一定感激。有人说:他不是好人吗?好人就应该做好事。坏人做了坏事,总有人更理解。有人说:他本来就是坏人,坏人当然是要做坏事的。

好人偶而做了一件坏事(有时可能只是错事),人们一致惊呼:看啊,这个人堕落了。坏人偶而做了一件好事(有时也许只是歪打正着),人们一致欢呼:看啊,这个人脱胎换骨了,浪子回头金不换啊!

“好人一生平安”,好人必有好报。好人们经常这样自我安慰。然而,现实的情形往往是:好人难做,坏人易为。一方面,好人因善良而处处被人欺压被人占便宜。最终遍体鳞伤;另一方面,社会环境越来越恶化,好人不被人信任,好事受无端猜疑,甚至有人因做好人行好事反倒若出事端。好人难做成为现实。这中间有风气风尚的原因,也有制度体制的原因。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我说,让人做好事不做坏事并不难,难的是建立好人必有好报坏人必受惩罚的制度。如果我们的制度能确保好人有好报坏人受惩罚。那么,世界上还是好人多就会成为现实而不只是空中楼阁式的感叹。

好人为什么吃亏,坏人为什么得便宜,其间还有人格方面的原因。

好人讲团结,坏人讲勾结。好人与好人之间,往往是君子之交淡如水,所以比较松散;坏人与坏人之间往往是小人之交甘如饴,因为利益均沾,往往铁板一块。好人欣赏好人,坏人赏识坏人。前者叫英雄相惜,后者叫沆瀣一气。但君子之交往往败给狼狈为奸和结党营私。

好人讲尊严,坏人讲实惠。好人讲原则,坏人讲利益。好人讲礼仪廉耻讲公道正义讲有所为有所不为,坏人讲金黄银白利欲熏心。好人说:“廉者不饮盗泉之水,志者不受嗟来之食”,好人宁愿饿死也不愿失节,不愿做伤天害理损人利己的事情;坏人见了好处就一拥而上,为了个人利益不惜践踏原则和正义,把人类良知踩在脚底。好人因原则道义的束缚而四处碰壁好梦难圆,坏人因不择手段肆无忌惮而左右逢源旗开得胜。

好人讲诚信,坏人讲权变。讲诚信则有所不为,讲权变则有所不达。

好人讲独立,坏人怒江依附。讲独立则只能靠自己艰苦奋斗,讲依附则有奶便是娘,常常能得到被投靠者的提携与帮助。

好人讲奉献,坏人讲攫取。奉献则自个吃亏,攫取则捞个盆满钵满。

当然,坏人并不总是因其坏而得尽便宜占尽风光。比如,好人不算计别人,固然常常被别人算计;坏人专门算计别人,到头来也难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算来算去算自己。这叫“聪明反被聪明误”。从历史来看,坏人得势永远只是一时。

评价人的好坏,从来就有两套标准:一套是从社会道义出发的,一套是从一己私利出发的。

所以,古往今来,好人坏人常常出现良莠难分的情形。坏人常常被当成好人甚至圣人供起来,好人常常被当成坏人奸人因而遭修理受践踏甚至丢掉身家性命。但最后的胜利,总是属于好人。

好人虽然不一定得好报,但“好人”两个字本身就是荣誉的桂冠,连坏人们也要抢着来戴;坏人虽然得好处,但“坏人”两个字本身就是一种耻辱,所以,坏人们都不愿承认自己是坏人,总是想方设法地把自己打扮成好人。做好人难,但我们还是要做好人,只要社会形成风气,好人就会更多的出现。

  

日常杂谈58:谈“如意”

逢年过节,人们收获最多的是“万事如意”,奉送最多的也是“万事如意”。但千万不能将祝愿当成现实,不可一味寻找“万事如意”。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要面对种种不如意,需要的是笑对种种不如意。

工作岗位不如意,晋升职称不如意,奖金分配不如意,儿子就业不如意,女儿学习不如意,老爹老娘的身体不如意,甚至自己做了许多不如意的事,恨不得自己捣自己一拳。如此等等,挥之不去,避之仍来。

人的一生,不如意的事常有八九。不如意的时候多于如意的时候,这是一种现实,也是人生的规律,不能躲避,也难以改变。重要的是,我们应该选择正确态度对待不如意。

人们不同的心态和心境可以改变不如意对我们的影响。《于丹〈论语〉心得》里说,每个人生活中的不如意,“就如同划开一寸长的口子,算大伤还是算小伤?如果是一个娇滴滴的小姑娘,她能邪乎一星期;如果是一个粗粗拉拉的大小伙子,他可能从受伤到伤好,一直都不在乎。”

我们学学这个大小伙子,许多不如意就会从我们的生活中悄悄溜走。例如,调工资少了一级,想想该吃饺子照样吃,又能咋样?自己从领导岗位退下来了,想想早晨起来照样有太阳,晚上睡觉还是那张床,又能咋样?把人民的事业看得重些,把个人的得失看得轻些,胸襟宽一点,眼光远一点,那么,许多不如意就变小了,小不如意就消失了。

事实上,如意和不如意作为一对矛盾,总是互相转化的。面对种种不如意,我们不懊丧,不抱怨,而是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它,越过了一个一个的不如意,总会迎来一个如意。

如意之时,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紧接这个如意的又将是一连串的不如意。我们就在这种如意和不如意的交替中增长着奋斗的激情,收获着耕耘的果实。

有人写了这样一副对联:“一帆风顺观景色,逆水行舟试实力”。是的,只有不如意的时候才展现着一个人的意志、信念、才能、品格。

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你对它笑,它也对你笑。让我们以春天的心情,春天的明媚,笑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让种种不如意在我们的微笑中化作内心和谐、社会和谐的音符,笑对你的人生。

  

日常杂谈59:谈“很少”

在生活中,尽管贪得无厌者不乏其人,但毕竟只是生活中的一股支流。其实,有时一个人所需要的极少,只要有那么一点点,也就够了。

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除物质的需要之外,精神的需要也是断不可少的,人际间的理解与尊重,便是其中之一。“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便是极好的说明。在平日说一声“请”、“谢谢”、“对不起”或一句其它简短的话语,一个简单的手势,一个温暖的微笑等等,都足以令人心满意足,也可借以避免生活中的许多不愉快,甚至可以化干戈为玉帛。

精神的慰问,不惊天,不动地,也绝不为任何传媒和史学家所留意,可又确实能震撼人的心灵。它聚而为轰轰烈烈的壮举,散而为点点滴滴的闪光,不求闻达,不图报偿,不矫饰,不造作,质朴天成,心底涌出,是人际关系中互相信赖的基石。在人生旅途中,它至少会给人们一种信心和力量。

所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当别人有求于你时,能否答应和满足别人的要求姑且不论,抱着诚心与善心,先给别人一点点轻而一举、在别人看来不可没有的“心理安慰”如何?因为,人有时需要那么一小点点,也就心满意足了。

  

日常杂谈60:谈“算计”

登山运动员桑巴,在登山时,离正确的路线只差了半只脚。但就是这半只脚,使他跌入了冰川,陷入了死亡之谷。10天后他被意外获救。大家问桑巴,10天里,在死亡之地,你都想了什么?

桑巴说:想生死。他说这10天里,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细细地想了一遍。他发现他的命运,或者说所有的命运,原来都是不确定,不可靠的。之所以成为现在这个样子,实际上都是一个个说不准的意外和偶然。一切都只差了那么一点点。

生死的10天中,他还想了很多很多。他发现人生原本是没有规律的人生。你可能是这样,也可能是那样。你可能差一点变成了有钱的富人,你也可能差一点沦为衣食无着的艰辛者。

也许你本该活到70岁,但有可能那在10岁、20岁时便突然故去,可也没准就活过了80岁,而且依然健康。这都可能,什么都有可能。你跟了这个女人一辈子,其实就差那么一点,你就跟另一个女人过一辈子,那你就是另一种生活,另一个你了。你的胖瘦,你的习惯,你的所思就不一样了。看来,人生真的没什么好算计的。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4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