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品文库 > 2022作品 > 详细内容
笔会作品集1263(齐云轲)
发布时间:2022/6/27  阅读次数:183  字体大小: 【】 【】【
  

笔会作品集1263(齐云轲)

2022627日)

(汝南县教育局 齐云轲 专辑 10篇)

  

韩剧《七日的王妃》:虐恋刻骨的爱情种植在国家祸乱的土壤之上

《南汉山城》:艺术再现朝鲜王朝宗主国由明朝换成清朝的那段屈辱血泪史

李愃:为何由朝鲜王朝世子堕落成“谋反”的精神病患者?

高丽王朝末日阴霾下,怎一个乱字了得

郑梦周:高丽王朝最后的忠臣

朝鲜太宗李芳远:另类版的李世民是如何上位的?

朝鲜世祖李瑈:朝鲜版的明成祖朱棣,发动“癸酉靖难”夺侄子位

燕山君:朝鲜版的隋炀帝是如何作死的?

朝鲜国王李珲:我只是想保住自己的王位,有错吗?

吴应麒:我是被人害死的,并非“下落不明”

  

【故事回忆】

韩剧《七日的王妃》:虐恋刻骨的爱情种植在国家祸乱的土壤之上

韩剧《七日的王妃》热播时,其虐恋刻骨的爱情打动了许多人,赚取了不少观众的眼泪。但晋城大君李怿与慎彩景的爱情神话到底有多少真实的成分呢?历史上的中宗李怿与结发之妻慎氏到底有着怎样的悲情故事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这段朝鲜王朝的历史,一探究竟。

一、投胎错了地方,一步错步步错

慎彩景,史称慎氏,她的父亲慎守勤是当时朝鲜王朝国王李(即后世所称的燕山君)的心腹重臣。慎家与当时的朝鲜国王一家关系很不一般,慎守勤的妹妹是国王李的王妃,而这个女主慎彩景(姑且顺从剧中的称呼)嫁给了李的弟弟晋城大君李怿。也就是说,从娘家那边来算,李的王妃慎氏是慎彩景的姑姑,她们俩是姑姑与侄女的关系,相差一辈;但是,从婆家这边来排辈的话,她们娘俩则变成了妯娌关系,平辈。

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李很小的时候,母亲尹氏就死了,是由李怿的生母、即后世所称的贞显王后尹氏抚养长大的。李怿的生母,同时还是李的养母。

因为是朝鲜成宗的嫡长子,在十九岁那年继位做了国王,慎彩景的姑姑慎氏做了王妃。在大舅哥慎守勤的点拨下,李实施了一些体恤民生的善政,使举国上下民心大悦,都相信这位年轻的国王一定会是明君贤主。可是,朝鲜的臣民们很快发现,这个被后世称为燕山君的国王,其实是一个猪狗不如的混账玩意。

燕山君的生母尹氏,活着的时候是一个十分霸道且嫉妒心强的女人,为了除掉自己的情敌、丈夫成宗宠爱的郑昭容,不惜行巫蛊之术诅咒其死,但是没有成功,她又想毒死郑昭容,偏被成宗发现。成宗扬言要废掉尹氏的王妃之位,使尹氏大怒,当着婆母的面儿与丈夫厮打在一起,还搲破了丈夫的脸,使一国之君破相了。

成宗怒而废掉了尹氏的王妃之位,改立另一个尹氏为王妃,后一个尹氏便是李怿的生母。不仅如此,成宗还将燕山君交由李怿的生母抚养。后来,为避免废妃尹氏在儿子长大后祸乱国家,成宗狠狠心赐死了她。年幼的燕山君一直傻傻地以为自己的亲娘就是李怿的娘,二人是伙一个娘的亲兄弟。

有一天,已经登基为王的燕山君知道了自己亲娘的事儿后,彻底疯狂。他亲手杀掉了父亲留下的妃嫔郑昭容、严淑仪,还迁怒于养母尹氏,在这个后世称为贞显王后的寝殿前挥剑大吼,想要斩杀她。不过,贞显王后头脑聪明,让人找来了王妃慎氏,将这个发狂的养子劝走了。但一个不留神,燕山君又跑到自己奶奶寝殿前叫骂起来,怪奶奶当年在父亲执意废掉自己母亲的时候没有劝阻,令人大跌眼镜。

慎彩景的姑父兼大伯哥燕山君如此乱来,害苦了慎氏一族,更害苦了慎彩景本人。

二、丈夫的上位,不是刻意谋求,纯属意外

燕山君的胡作非为,惹得举国上下怨声载道。尤其令人不齿的是,他欺辱了自己守寡多年的伯母、月山大君李婷的妻子朴氏,致使朴氏不堪受辱而自杀。

朴氏死了,她的弟弟朴元宗怒了,决意替姐姐复仇,推翻暴君。于是,他开始刻意联络一批志同道合的人,逐渐形成了一个小集团,共同目标是推翻燕山君的暴虐统治,改立贤主上位。

剧中说慎彩景的丈夫李怿被哥哥燕山君刻意流放到地方,并险遭毒手,于是决意推翻哥哥,自己上位。其实,历史上的李怿并没被哥哥流放,燕山君更没有对这个弟弟起什么恶意。李怿一直本本分分,从未奢想自己能有一天当上国王,更没有取代哥哥的念头。他很满足自己的现状,做一个王族子弟,吃喝不愁,一生无忧,何必去操那份国王之心呢?

朴元宗等人觉得,燕山君的心腹重臣是任士洪和慎守勤,这俩人必须先除掉,否则政变难以成功。任士洪是勋旧派元老,仗着李?1?1的势没少害人,恶贯满盈,死有余辜;慎守勤是燕山君的大舅子,还是李怿的岳父,虽然除掉他李怿也许反对,但不除掉他不行。

其实,朴元宗等人曾就推翻李?1?1之事试探过慎守勤,但慎守勤反对政变,最后虽然让步,但他的底线是拥戴燕山君的儿子、即他的外甥继位,不同意自己的女婿李怿继位。这显然不是朴元宗等人所能接受的。

道不同不相为谋。既然谈不拢,那只有兵戎相见了。

正德元年(1506)九月初一夜里,朴元宗、柳子光等人分头率军杀到任士洪、慎守勤的家里,处死了李?1?1的死党分子。同时,他们派人将李怿保护起来,参与政变的军队连夜进宫,解除了守卫王宫的侍卫武装,包围了昌德宫,逼迫不可一世的国王燕山君交出了代表国王权力的金印。

天亮以后,政变一方的主要代表人物去拜见贞显王后,请她同意废黜暴君李?1?1,改立她的儿子李怿继位。虽然她同意废黜李?1?1,但反对拥立李怿,因为国王李?1?1的世子最应该子承父位登基为王。政变参与者害怕李?1?1的世子继位后报复推翻其父统治的人,又害怕他不能忍心严惩暴君老爸,所以一再坚持拥戴李怿登基。

见此,贞显王后无奈,只好同意。就这样,李怿上位,成为朝鲜王朝的中宗国王,而慎彩景也得以做了王妃。李?1?1之子皆被赐死,他本人被废为燕山君,流放乔桐岛,两个月后染瘟疫而死,活了三十一岁。

三、七日王妃是笑柄,还是泪泉

中宗李怿登基后,政变大臣强烈要求他废掉慎彩景的王妃之位。不为别的,只因为慎彩景的爹是慎守勤,已经被政变的大臣给清除掉了,若是她继续做王妃,朝臣们难以心安。

李怿起初反对废弃自己的结发之妻,表示不能接受抛弃糟糠之妻的做法。可是,朴元宗等人唯恐慎彩景在上,早晚有一天会报复他们,所以坚决要求废掉她。

李怿才登基,知道自己的王位来之不易,唯恐得罪政变大臣,使自己的王位得而复失,在王位与妻子之间,他选择了王位。九月九日,李怿废了结发之妻的王妃之位,将她赶出王宫,并纳尹汝弼之女、朴元宗的外甥女入宫,后来封为王妃,是为章敬王后。

就这样,慎彩景这个才当了七天的王妃被废掉了。自弘治十二年(1499年)慎彩景嫁给李怿,至今才七年。她结束了自己的七日王妃生活,也结束了七年的婚姻生活,成为一个废妃,回到娘家。

因为慎彩景没有什么过错而被废,所以得到了许多人的同情。据说被废九年以后,王妃尹氏生下后来的朝鲜仁宗而死,有的大臣建议将慎彩景接回宫中继续做王妃,但是参与政变的大臣势力仍旧不小,出来阻拦。李怿只好又娶了一位尹氏为王妃,即文定王后。

爹已经被杀,姑父燕山君被废而死,姑姑也被废掉了王妃之位,慎彩景在娘家的日子也不好过。她就这样在娘家过着有一搭没一搭的日子,一直过了五十年,到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71岁时去世。又过了一百多年,到乾隆四年(1739),朝鲜英祖下令恢复了她的王妃之位,谥号“端敬”,史称端敬王后。就这样,过了二百多年后,慎彩景当了七日被废的王妃之位又被恢复了,她的在天之灵或许会有些许的欣慰吧,抑或早已看淡了这些虚荣,已经无所谓了。

  

《南汉山城》:艺术再现朝鲜王朝宗主国由明朝换成清朝的那段屈辱血泪史

韩国2017年上映的历史题材影片《南汉山城》很成功,播映后评价很高。影片讲述了朝鲜王朝丙子(1636年)之役期间为清军入侵所逼,国王仁祖李倧被迫带领一部分臣子和军队到南汉山城避难,经过与清军的反复较量,战败被迫接受清军提出的“封贡”要求,改变了朝鲜王朝宗主国的对象,进而对清朝“事大”的屈辱历史。这是一段令朝鲜人不堪回首的往事,使其有锥心之痛。

一、“无理”的要求,朝鲜王朝不答应

1636年,后金天聪汗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改元崇德。为了表示他是满洲族、蒙古族、汉族等民族共有的帝国之君,急切需要得到明王朝的臣属国朝鲜王朝的正式认可。

其实,在此之前,天聪元年(1627)正月,刚即位不久的皇太极就派阿敏、济尔哈朗等人率军进攻朝鲜,一路上势如破竹,很快打到了平壤城下。朝鲜国王李倧吓得逃离汉阳城,躲入江华岛避难,同时派人与后金议和。后金方面派出了在萨尔浒之战时战败投降后金的朝鲜将领姜弘立带着议和停战条件进入江华岛:朝鲜王朝必须与明王朝断绝一切关系,与后金结成兄弟之邦。

很明显,这条件朝鲜王朝无法接受。因为“朝鲜”是明太祖朱元璋赐给的国号,壬辰倭乱又是明神宗万历皇帝力排众议、倾全国之力支持朝鲜,最终才将倭寇击败驱逐的,明王朝对朝鲜有“再造之恩”。壬辰倭乱的事儿到此时才过去三十年,朝鲜人记忆犹新,还在对明王朝无限地感恩戴德,现在怎么能忘恩负义呢?司谏尹煌怒而拔刀要杀姜弘立,其他大臣也极力反对议和。

李倧明白,若是拒和宣战,朝鲜没有胜算,于是派王室李玖赴后金营中谈判,想讨价还价。但是,阿敏等人不同意,双方就这样拖延下来了。

不久,明朝的袁崇焕得知后金进军朝鲜,急忙亲率军队到义州,还派兵直接向沈阳杀去,给后金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侵入朝鲜的后金军被迫赶紧与朝鲜议和,李倧表面上同意议和条件,与后金结盟。于是,后金军就撤回国去了。

李倧深知,自己之所以能在当初将国王光海君李珲赶下台,自己夺位做国王,打的一个重要旗号就是:光海君在位期间“暗通后金”。后金与明朝是敌国,明朝是朝鲜的宗主国,光海君的行为引起了公愤,是朝鲜举国上下所不能容忍的。现在,李倧自己却与后金结为“兄弟之邦”,罪过不是比光海君更甚吗?

所以,李倧极力掩饰自己与后金签盟约的事儿,在国内更加表现出对明王朝的事大行为,来安妥自己的心虚,也借此蒙骗国人。

不过此次“丁卯之役”只是暂时缓和了朝鲜与后金的紧张关系,朝鲜国内依然对明朝事大,对后金只有戒惧提防之心,没有感恩戴德之念。

所以,皇太极称帝后,又立刻派军进攻朝鲜,想让这个“兄弟”彻底成为自己的亲兄弟,以便在自己与明朝争天下时免除后顾之忧。

二、主和、斥和,保面子、还是保里子?

1636年的二月,皇太极派出英俄尔岱(朝鲜历史上称之为“龙骨大”)去凭吊朝鲜国王李倧刚去世不久的妻子韩氏。英俄尔岱让李倧与其一道拥戴皇太极称皇帝。李倧不傻,这个时候若是自己在大庭广众之下拥戴皇太极称帝,那将宗主国的明朝崇祯皇帝放在哪?这不再仅仅是无礼的小事了,简直是数典忘祖、自绝于天地和江山社稷,不想活了。

于是,李倧躲起来了,不见这个龙骨大,还派人把守着龙骨大所住的驿馆,不让其随便出入。英俄尔岱见此,明白了朝鲜人的心思,于是瞅机会逃出去,夺马奔走,逃回后金的途中,他还抓住了朝鲜往明朝去的使者,使者的信是交给明朝边境地区守将的,内容是朝鲜与后金结盟是被逼无奈,请求明朝出兵与其一道夹击后金。

皇太极闻讯大怒,准备大举出兵彻底征服朝鲜。四月,他正式称帝,建立清朝,改年号崇德元年,举行登基大典时,朝鲜的使者竟然拒绝向皇太极行礼,让皇太极和清朝文武大臣们十分气愤。

就这样,刚成立不久的清王朝,一场针对朝鲜的战争不可避免了。

经过一番准备后,腊月初一,皇太极下令多尔衮、豪格叔侄俩率军南下,进攻朝鲜,被朝鲜史称为“丙子之役”的战争爆发了。

清军一路上几乎没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就于腊月十四攻占平壤城,而后抵达汉阳城。朝鲜吏曹判书崔鸣吉来到清军营中,请求缓战,以需要时间禀报国王为由,给李倧逃跑争取时间。

李倧派人将女眷等送到江华岛,自己带人去南汉山城。他本来也想逃到江华岛,但是因为水上结冰难行耽搁了,不久清军切断了他逃去江华岛的路,只得留在南汉山城了。

崔鸣吉带回了清军的议和条件:“以王弟及大臣为质”,方可再进行谈判。但是,李倧不愿意让弟弟去冒险,就让一个王室子弟去了,结果被清军识破,要求必须将朝鲜的世子送过来才能议和。

对此,朝中大臣出现了两派:一是以金鎏、崔鸣吉等人为首的主和派,支持送世子到清军营中议和,一是以金尚宪为首的斥和派,反对议和,更反对送出世子,认为这是当年北宋末年宋钦宗错误做法的翻版,最好是让天下勤王,击败清军,挽回国家尊严。

李倧很为难:他想出战,但是胜算几无,议和吧,又会背负千古骂名。自己这个以反对光海君暗通后金而夺位的国王,现在竟然去与清朝(后金)议和,让自己无颜面对天下臣民啊!他哭了:“三百年血诚事大,受恩深重,现在顷刻间作为鞑虏之臣,岂不痛哉?愧对列祖列宗啊!”

明王朝与朝鲜王朝的关系早已不仅仅是君臣关系,更是父子关系。洪武二十五年(1392),李成桂夺取高丽王位,请明太祖朱元璋赐予国名。朱元璋在李成桂提供的朝鲜、和宁两个备选国名中选取了朝鲜,赐给李成桂。李成桂在洪武二十六年(1393)二月十五日宣布尊奉明朝圣旨,定国号为朝鲜,开始对明朝事大。壬辰倭乱期间(1592-1598),明朝对朝鲜的援助,被朝鲜举国上下视为“再造之恩”。李倧夺位打的是消除后金对朝鲜的侵扰旗号,现在让他对清朝事大,不是打脸吗?实际上等于否认了他为王的合法性。

十二月二十四日到了。这一天是崇祯皇帝的生日,李倧按照惯例带领百官行礼,但是行着礼时,有的大臣竟然哭出了声。虽说在皇帝生日不该哭,但是时势至此,许多人明白朝鲜进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这哭声可谓发自肺腑。李倧其实更想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场,但是,作为一国之君,他不能,只有隐忍着。

三、改变事大对象,朝鲜的宗主国换成清朝

多尔衮、豪格却不管什么明朝崇祯皇帝诞辰不诞辰,他们明白朝鲜君臣撑不了多久了,因为城里粮草有限很快耗尽,人马冻饿而死的很多,援军迟迟不到,没有什么可以选择的余地了,只有接受议和条件。

腊月二十九,清军派出一个百余人的小分队进攻南汉山城北门,金鎏下令出战,并让人斩杀怯战的士兵,这一战朝鲜战死二百人,清军只死了俩人。溃败的朝鲜军队赶紧逃入城去。

不久,朝鲜的几路援军均被清军发兵击溃,将南汉山城团团围困。为尽快结束战争,清朝皇帝皇太极也来到了山城外边,督促李倧投降。

过了年,到1637年的正月中旬,南汉山城里不愿意冻饿死的人纷纷外逃,斥和主战人员见此也不好再说什么,极力主战的尹煌也说:“而今出战已经不合时宜了。”不久,清军占领了江华岛,俘虏了朝鲜的后妃、王公贵族、官吏等上千人。

江华岛的失陷,让李倧最后下定了决心投降。正月十八日,李倧让崔鸣吉撰写议和的降书,金尚宪大怒,上前撕碎了降书。金尚宪求见李倧,反对议和,表示自己愿意率军出战,宁死不降。但是,李倧没有同意,因为除议和之外,朝鲜已经没有其他选择了。李倧希望皇太极能免去其出城投降这一项流程,唯恐让军民们看见,动摇自己的王位。但是皇太极不同意,让他必须按照出降的仪式来,少一步都不行。

正月三十日,李倧穿着表示臣服的蓝衣服,去掉所有的国王仪仗,出城投降。皇太极接受了李倧的投降,让他带着世子、百官行三跪九叩礼,而后让其回城。

回城途中,成千上万被清军俘虏的朝鲜军民对着他们的国王哭喊:“吾君救命啊!吾君舍吾等而去吗?”听此,李倧心如刀绞,可又无可奈何。自己的命能否保得住还很难说呢,又有什么能力来解救那么多的军民呢?他的心在滴着血!所有的血泪和屈辱只有打掉牙咽到肚子里,不敢言说、无从去说,又说给谁听呢?

1637年正月三十日起,明王朝与朝鲜王朝二百多年的封贡关系正式结束了,清王朝成为朝鲜王朝新的宗主国。从这一年起,朝鲜改用清朝的年号纪年,断绝与明王朝的官方往来,并送世子、王子及重臣子弟到盛京(沈阳)为质,逢年过节遣使去朝贡,派军配合清军进攻明王朝。

金尚宪企图自杀殉国,但被儿子救下。郑蕴自刺其腹自杀,倒下,血流一地,但最后被人发现救活。不久,金尚宪等人被要求押入清朝,直至清军入关后,才放回朝鲜。在清朝拘押期间,金尚宪与对头、主和派的崔鸣吉“同为天涯沦落人”关在了一起,二人没有再争执和对骂,反而成为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对于他们二人来说,都支持对明朝事大,但是敌人兵临城下必须维护国家利益,主和是为了用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主战是为了用战争的方式解决问题,方式方法虽然不一样,可初衷是一样的,他们都是爱国的朝臣。对于改变事大的对象,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他们也左右不了。

归国后的金尚宪隐居起来,国王多次召他入朝均被拒绝。直至顺治六年(1649)朝鲜仁祖李倧崩殂,金尚宪才出来,到汉城奔哭阙下。又过三年,金尚宪病逝,享年八十三岁。

崔鸣吉因为力主与清朝议和,背负了一世骂名。但他在骨子里还是亲明王朝的。议和后,他被重用为领议政,任内又潜通明王朝,特别是听说崇祯皇帝当年得知清军进攻朝鲜曾要派军支援朝鲜时,他愧疚不已。于是,他仍在背地里支持朝鲜与明朝的交好,企图恢复两国的封贡关系。但是,后来这事被不小心泄露出去,清朝不愿意了,将其押到了盛京拘禁起来。在押三年后,1645年,他才返回朝鲜,又过两年去世,活了六十二岁。

  

李愃:为何由朝鲜王朝世子堕落成“谋反”的精神病患者?

李愃(1735年—1762年),是朝鲜王朝英祖李昑的第二个儿子,又是朝鲜正祖李祘的亲生父亲。他自幼聪颖,是父王英祖着力培养的接班人,但为何最后会走上“谋反”的不归路呢?

一、救急的世子,来的正是时候

雍正十三年(1735),无论是对于朝鲜王朝,还是对于朝鲜王朝的宗主国清王朝都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因为这一年,在位十三年的雍正皇帝驾崩,乾隆皇帝继位,清王朝的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而朝鲜王朝的国君英祖李昑迎来了自己的次子李愃,解除了王位后继无人的后顾之忧,使得朝野上下大舒一口气。

其实,朝鲜王朝的王位,按理说是轮不到英祖李昑的,因为他有哥哥李昀。朝鲜肃宗李焞死后,世子李昀继位,是为朝鲜景宗。景宗自幼在充满祸乱的深宫里长大,亲生母亲又因为后宫争斗被赐死,心智上很有问题,精神上不正常,性格乖戾,自幼体弱多病。

景宗继位后,朝臣们判断他活不长,又加之他身体原因生不出孩子,所以直接奏请册立其弟李昑为王世弟。景宗尽管才三十多岁,王妃也年轻,正常情况下生孩子不成问题,但深知自己统治基础薄弱,没有世家大族支持,比不上弟弟李昑,只好册立李昑为接班人。在位四年以后,景宗于雍正二年(1724)崩殂,年仅三十七岁。

英祖李昑继位时已经三十一岁,只有一个六岁的儿子李緈。但是,这个儿子很短命,只活了十岁,到雍正六年(1728)便早夭了。这让英祖很伤神,子嗣艰难,这在封建社会王室里可是一个大问题。英祖很清楚,自己之所以能继位做国王,主要是因为哥哥景宗体弱多病,没有生育下一个儿子,若是哥哥有儿子在世,是轮不到自己继位的。但是,现在三十五岁的英祖,也与当年的哥哥面临了同一个问题:没有子嗣。

为了求得儿子的出生,英祖在处理繁忙的政务之后,一直在祈祷,一直在搜求这方面的知识和药物,也一直暗地里让人进献可以“多生子”的女人。尽管各种方法都用过了,可过去了几年,依然没有得到儿子。英祖开始了自卑与无奈,甚至有的大臣在上书中委婉地提出:请大王在宗亲中择“元良”子养在宫中,以备不时之需。就是让他学习当年的宋仁宗,选择王室中的侄子养在宫中,万一以后实在生不出儿子了,就册立侄子为王位继承人。

英祖面对这样的奏折,气还气不得、恼也恼不得,毕竟人家也是为了朝鲜王朝长治久安考虑,是出于一片“赤诚之公心”;但此时的英祖才三四十岁,还不算老,大臣上这样的奏折,不是在质疑自己的生育能力吗?

正在此关键时刻,后宫中的映嫔李氏于雍正十三年(1735)生出了李愃,即英祖的次子。这年,英祖已经四十二岁了。面对这个应急的儿子,英祖之欢悦溢于言表,不久就将其册立为世子,确立了李愃王位继承人的身份。

二、父子矛盾逐渐公开化

乾隆六年(1741),李愃开始参加书筵,学习儒家经典,自幼聪颖的他,学习很努力,记忆力也很好,令他的师傅们很惊喜。英祖得知儿子学习成绩优秀,也很高兴,对于儿子寄予厚望。

乾隆九年(1744),李愃十岁了,他的父王为其定亲,迎娶了系出名门、丰山洪氏家族的洪凤汉之女为妻,史称其为惠庆宫洪氏。结婚后的世子,并不以儿女私情为念,还是刻苦求知,攻读诗书,时常写文章让老师指正,作诗外传,赢得了众人的啧啧称赞。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加之父母不抚养李愃,而是由宫人带大,他逐渐沾染上了一些坏习气,特别是到了十二三岁以后,由于青春期的叛逆,读书不再那么吸引他,开始了玩世不恭。毕竟有着君臣之别,老师们又不敢过分管教世子,加上国王与世子性格不同:英祖注重孝道,头脑聪明,能明察秋毫,逻辑思维敏锐;李愃性格内向,不善言谈,与父亲不会沟通。这样一来,父子俩之间隔阂产生,并逐渐发展成矛盾。

有时候,英祖故意找事儿考验儿子判断处理问题的能力,但是李愃时常犹豫再三,不敢作答,让父亲颇为失望。为了培养儿子,乾隆十四年(1749),英祖让十五岁的李愃开始代理听政。世子听政后,朝中逐渐形成两个对立的党派:一是以李愃的岳父洪凤汉为首的“扶洪派”,坚决支持李愃;一派以金尚鲁为首的“攻洪派”。在宫中,李愃的祖母仁元王后、嫡母贞圣王后支持“扶洪派”,英祖的另一个妻子、即后来的贞纯王后支持“攻洪派”。两派不断进行着明争暗斗,李愃也在不知不觉间陷入其中。

李愃的生母在宫中并不得意,他常为母亲担忧,却又改变不了现状。多疑敏感的他精神压力渐大,处理朝政多不能让父亲满意,英祖对其越来越恨铁不成钢,加之旁人的挑唆离间,后宫的争风吃醋,党争的白热化,父子间的矛盾越来越激烈。

李愃年纪轻轻的,却疾病缠身,对朝政越来越力不从心,时常出错,令英祖愈发不满。李愃索性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与宦官外出找女人取乐,借以逃避和缓解听政压力。他越是这样,越是让父亲英祖失望。

乾隆十七年(1752),李愃的儿子李祘出生,孙子的到来,让英祖很高兴。爷孙俩似乎冥冥之中有某种难以言说的缘分,非常投缘,英祖后来甚至产生改立世子的想法,但他只有李愃这一个儿子,改立立谁呢?看见李祘,他想起了册立王世孙。但是儿子尚在,册立王世孙又于理不合。

乾隆二十二年(1757),李愃的祖母仁元王后、嫡母贞圣王后先后去世,这让李愃失去了后宫的强力支持,而岳父洪凤汉等人知道女婿有病、难成大才,也对其失去了信心。李愃的世子之位愈发地不牢固了。

三、壬午祸变:李愃成为死得最惨的世子

失去祖母、嫡母的庇佑,李愃在宫里又迎来了两个敌人:一个是英祖宠爱的女人文昭仪,一个是他的妹妹和缓翁主。这俩女人时常跑到英祖那打小报告,说李愃的不是。英祖得知儿子的不端行为后,异常愤怒,常常罚李愃跪在外边,对其进行大吼斥责。

本来就有精神病的李愃对于父亲,逐渐有了谈虎色变的感应,一旦得知父亲要见他,他能提前一天一夜不吃不睡,精神恍惚。

乾隆二十七年(1762)五月的一天,大臣罗景彦向英祖告发了世子李愃犯下的十多项罪行,项项可以落实到具体事,让英祖极为愤慨,万万没想到儿子已经失行到了这种地步。李愃得知后,忙找父亲澄清事实,并要与罗景彦当面对质,遭到了父亲的拒绝。

英祖历数儿子的过错,李愃跪在地上哭泣,说失行的原因是自己有病,绝非有意为之。英祖绝望之下,下令儿子戴罪于禁川桥,同时为了维护王室的尊严,将别有用心的罗景彦处死。

李愃意识到自己大难临头,秘密派人去找避居在外的亲信赵载浩,让他想办法救自己出去。赵载浩等人匆匆向京城奔去,企图救出世子,杀死背后陷害世子的世子姐夫、永城尉申光绥,再拥立世子继位。

李愃的生母映嫔李氏听说李愃怀疑领议政申晚在背后捣鬼害自己,迁怒于其子申光绥,派人到处追杀他,忙前往儿子住处劝解,但是儿子已经癫狂,差一点杀了她。她对儿子绝望了,又怕儿子真像宫里传说的那样有弑父的打算。经过一番艰难的思想斗争后,她决定请求英祖赐死儿子。在向英祖表明态度前,她专程去找了儿媳妇惠庆宫洪氏说明情况,婆媳俩绝望之际抱头痛哭。

见连李愃的生母都请求处死他,英祖决心除掉这个迟早是祸根的儿子。但是,负责执行的大臣反对赐死世子,请求宽待李愃,可以废黜世子位,但请留他一命。

英祖对早已绝望的儿子李愃没有什么亲情可言了。最要命的是,根据种种迹象表明,李愃要弑君篡位,这是任何一个封建帝王都决不能容忍的,哪怕是亲儿子也不行。于是,他决定赐儿子自尽。

李愃闻讯大怒,持刃对人又打又杀。

见儿子不自尽,英祖提前命人将一个米柜抬到庭院开阔处,逼迫儿子进去,然后亲自动手将儿子锁在里面。几天以后,世子李愃被活活饿死,年仅二十八岁。因为这一年是农历壬午年,史称此次废杀世子的事儿为“壬午祸变”。

四、死后获得了“殊荣”

李愃死后,赠谥“思悼”,世称思悼世子。英祖处死了儿子宠幸的宦官朴弼秀、女僧假仙和五名平安道妓女。此外,英祖让李愃的儿子李祘过继给李緈,李緈本是李愃的大哥、李祘的伯父,现在伯侄俩成了父子俩。

乾隆四十一年(1776)英祖崩殂,孙子李祘继位,是为朝鲜正祖。正祖将生父李愃的谥号改成“庄献”,祠堂称“景慕宫”,墓所称“永祐园”。后来,他建造了水原华城,决定退位后与生母在此陪伴父亲,可惜因为较早病逝,未能达成意愿。

历史长河滔滔流去,到了清朝末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朝鲜王朝宣布独立,结束与清王朝的封贡关系。朝鲜高宗李熙于1897年称皇帝,改国号大韩帝国,改元光武。两年后,他追封李愃为庄祖孝懿皇帝,墓园升为“隆陵”。

这样一来,李愃虽然生前没有从世子位登上朝鲜的王位,却在死后一百余年后当上了名义上的大韩帝国皇帝。

  

高丽王朝末日阴霾下,怎一个乱字了得

元末明初,与中国一衣带水的邻国、朝鲜半岛上的高丽王朝,正处在垂死挣扎的末日下,国内权臣擅政,政治腐败,对外又朝秦暮楚,疲于应对。

一、作死的国王朝秦暮楚

当时在位的是高丽恭愍王王颛(1351-1374年在位)。王颛是夺了侄子忠定王王颛的王位,而后又毒死侄子解决后患,所以为了安抚人心,洗刷身上的血腥,他对内积极改革,力图振作,想让高丽王朝这艘有着四百多年历史、千疮百孔的老船还能继续稳步起航;对外,趁着宗主国元朝正陷入农民起义军的泥潭里自顾不暇,他趁机铲除了高丽国内亲元势力,摆脱元朝蒙古贵族势力遥控干扰高丽国政的弊病。随后,他趁乱跨过鸭绿江,向北开疆拓土。

王颛的所作所为,大有复兴高丽王朝的迹象。但是不久,倭寇侵犯、中国辽东一带的红巾军侵入、叛臣勾结元朝败军入侵等一系列打击纷至沓来,让王颛措手不及。

1368年,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当即遣使到高丽,告诉王颛:元朝已经被我灭了,我以后就是你的宗主,跟着我干吧,我不会亏待你的。

一直想彻底摆脱元朝控制的王颛很高兴,宣布停止使用元朝“至正”年号,改用明太祖的“洪武”。随后,王颛正式遣使到明朝南京城恭贺朱元璋登基,并进贡上表。尽管表文写的有些问题和毛病,但朱元璋并没怪罪,还大方地进行赏赐。朱元璋觉得,只要高丽承认明朝取代元朝成为其宗主国,按时朝贡觐见便可,其他的小毛病微不足道。

洪武二年(1369)八月,朱元璋正式遣使到高丽,册封王颛为高丽国王。王颛先是在1351年冬被元顺帝册封为高丽国王,这次又受了明太祖的册封,算是元明两朝先后册封的国王了,这在高丽史上是独一份。可惜的是,王颛并不怎么珍惜这独一份的大礼包,明朝使臣那边才走不远,他就在国都接见了来访的北元使者。按理说,王颛娶的是人家蒙古的公主,是元朝的女婿,岳父家来人了,是该见一见;但是,现在高丽与明朝名分已定,而北元同明朝是敌国,王颛接见宗主国的敌国,这是对明朝的背叛和不尊。

朱元璋岂能轻易饶他?

1373年、1374年,高丽两次向明朝运送贡马,但从高丽到明朝的南京,千里迢迢,运输途中难免会有马病死的,为了够数,只能临时在路上买中国的马匹。朱元璋指着贡马对来使旁敲侧击地警告:“这马像是吃大明的草料长大的,与高丽马体型外貌都不同,尤其是精气神。想蒙混过关,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若不守己分,妄起事端,祸必至矣。”虽然当时朱元璋掌握了高丽首鼠两端、朝秦暮楚的证据,但并没直接训斥王颛,为的是让王颛能收心归正,断绝与北元的关系,一心侍奉明朝主子。

朱元璋虽未处理王颛,但是王颛着实吓得不轻,唯恐被明朝废掉了王位。但王颛并没被吓死,而纯粹是作死的。他的正妻是元朝的公主,没为他生下一儿半女就死了。他组建了一个“子弟营”与自己嬉玩,里面全是年轻帅气的贵族少年,其中最得宠的是洪伦等人。一直没有子嗣的王颛,为了得到儿子继承王位,就效仿起中国春秋时的齐国权臣田常,选齐国中女子长七尺以上为后宫,共数百数人,“而使宾客舍人出入后宫者不禁。及田常卒,有七十馀男。”就让洪伦等人与自己的妃子暗地里活动,以求生下男孩,作为自己的子嗣。后来,一个叫益妃的怀孕了,知道内情的宦官崔万生赶紧跑到王颛那报喜。王颛果然十分高兴,决定次日拜谒王陵时杀洪伦以灭口。崔万生为取悦王颛,就表示愿意出力杀洪伦。可是,酒醉后大脑断电的王颛顺口来了一句:“你也是知情者,不得不死。”

崔万生听此,吓得魂也没了,原想拍拍马屁让主子开心,没想到主子要杀自己,这简直是可忍孰不可忍!决不能坐以待毙,必须想方设法保命。于是,他连夜去找洪伦,与之合谋,决定先下手为强,连夜手持利刃来到国王的寝宫。醉得忘乎所以,还在说梦话的王颛就这样晕晕乎乎地被臣下和奴才给联合杀掉了。

二、异姓为王,一乱再乱

王颛没有儿子,宰相李仁任拥戴王颛养子(实为辛旽之子)辛禑为王,改名王禑。王禑继位时才十岁,还在上学,政事交由李仁任负责。李仁任在高丽是亲元派代表人物,他使高丽取消了明朝“洪武”年号的使用,改用北元的“宣光”进行纪年。1377年,王禑被北元册封为“征东省左丞相、高丽国王”。对于在北元、明朝之间如此反反复复、难保忠诚的臣属国,朱元璋大怒。后来高丽再遣使来到中国的,明朝官方一律不再以礼相待,并大加训斥,使来使战战兢兢地伏在地上不敢抬头。直至1385年七月,王禑做了11年的国王,才被气消了的明太祖勉强承认,册立为高丽国王。

尽管王禑的地位得到明朝的承认并不容易,但是他倒不怎么珍惜。1388年,明朝驱赶走了辽东的残元势力,设置了铁岭卫指挥使司,加强对辽东地区的控制。消息传到高丽,王禑大怒,要亲自带军向明朝进攻,夺取辽东地区的控制权。大臣李成桂等人坚决反对,但王禑强令李成桂率军出战。五月,高丽军队渡过鸭绿江,停留在威化岛,不再前进了。军中将士多不愿攻明,纷纷逃窜。王禑杀死一部分逃兵,可军士还是不断地逃走。

李成桂出面,再次劝说国王退兵,国王不听,还是催促出战。李成桂回来对大家说:“明朝是高丽上国,伐之不敬,得罪明朝天子的话,我们国家就会大祸临头。我已向大王陈述撤兵的必要性,但是大王不听。”于是,他与众将合谋,为了挽救江山社稷,只有发兵“清君侧”了。

李成桂的提议得到了将士们的一致同意,经过充分准备后,他们带军浩浩荡荡涌进都城开城,逮捕了王禑,废掉其王位,流放江华岛。朝中势力相互斗争一番后,决定拥立王禑的儿子王昌,并恢复他的本来姓名辛昌。

此次国王废立事件,使李成桂在军中、朝中威望大涨。一年多后,到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十一月,李成桂已经掌握了高丽的军政大权,遂以辛禑、辛昌不是高丽王室后裔、不当为君的名义,将辛禑父子废为庶人,另外拥立王室定昌君王瑶为国王,是为高丽王朝末代君主恭让王(1389-1392年在位)。随后,为绝后患,将辛禑、辛昌等人先后处死。

三、末代君主,让国后不得善终

见此,高丽末代君主恭让王吓得战战兢兢,提出要学汉献帝禅位给李成桂,只求自己保命。可是,李成桂见国内的反对势力还没消灭干净,就拒绝了。待到1392年的七月,李成桂清除了国内反对势力,并做好了登基建国的充分准备后,正式取代了王瑶,登上了国王宝座,建立了一个新王朝,就是立国五百余年的李氏朝鲜王朝。

将自己的王位让出去后,王瑶想着自己终于能不再当那有名无实的傀儡国王了,可以松一口气,平平安安地度日了。李成桂册封王瑶为恭让君,使其安心享福。可是,一想到他的前任辛昌、前前任辛禑的结局,王瑶还真的无法安享悠游岁月,一颗心始终在悬着。

而令王瑶担惊受怕、却又避之不及的日子最后还是来了:1394年四月,李成桂以有人要拥戴王瑶复位为借口,派人绞杀了他,同时被杀的还有他的俩儿子。至此,高丽王朝的大旗彻底降下来了,卷进了历史的故纸堆里。

  

郑梦周:高丽王朝最后的忠臣

郑梦周(1338年-1392年),字达可,号圃隐。生于高丽王朝末年的庆尚道永川(今韩国庆尚北道永川市)。据说,他的母亲李氏在怀他的时候梦见家里的兰花盆摔落了,所以为这个儿子取名梦兰。但是,孩子长大懂事后,认为梦兰不好听,有点儿像小丫头的名字。于是,他让家长给他改名字,最后改为郑梦周。

一、国之干城

郑梦周虽然是高丽王朝名臣郑袭明的后裔,但是家族早已没落不堪,曾祖郑仁寿、祖父郑裕、父亲郑云瓘生前都没出来为官,只有外祖父李约做过膳官署丞这种不上品阶的小吏。到他这一代时,家族没落已久,他发奋读书,争取早日挣取功名,以光耀门楣,出人头地。因此,他好学不倦,博览群书,知识储备很足,于高丽恭愍王九年(1360)参加科举考试,得以状元及第。

郑梦周由科考进入仕途后,由于文采出众、工作认真、能力卓越,升迁很快,历任礼曹正郎兼成均博士、成均大司成、艺文馆大提学等重要文职。他在国内极力推崇程朱理学,召集学子讲学,扩大理学的影响力,与李穑、吉再等齐名,被誉为“三隐”。在成均馆任职时,郑梦周将《四书集注》讲解得头头是道,众人开始还有所怀疑,直到胡炳文《四书通》传入高丽,与郑梦周所讲多有吻合,遂令大家叹服。此外,郑梦周对还通晓五经,尤其对易学的研究造诣很高。

郑梦周不仅是一个文职儒臣,还经历过战场的厮杀磨砺。1377年,倭寇侵扰高丽,他以助战元帅的身份,跟随都元帅李成桂前往南方剿寇。在对倭寇的战斗中,郑梦周不仅作为幕僚之类的文职人员进行出谋划策、筹集物资,还亲自上战场杀敌。他曾经带人包围了一艘倭寇的战船,但倭寇不想投降,他就让高丽的战船散开,趁着雾气四罩,从四面八方擂鼓,给倭寇一种被四面层层包围、落入天罗地网的境地,除了投降别无他法。于是,被逼无奈的倭寇只好挂起白旗投降了。就这样,郑梦周不费一矢一弹,便俘虏了一艘战船、一百多倭寇。

郑梦周曾经多次出使明朝,对明朝的印象很好、感情也深。洪武十九年(1386),郑梦周请求明太祖朱元璋赐给高丽国王朝服,并且减免岁贡。朱元璋同意了高丽使臣的请求,将高丽岁贡中的金、银、马、布等项直接免除。这让郑梦周大喜过望,他原想让明朝减免一部分,没想到人家全部给免了。他激动地长跪不起,从此更加对明朝感恩戴德。

回国后,郑梦周就成了一位坚定的亲明派,与宰相李仁任为首的亲元派闹得不可开交。早在1375年,郑梦周就因为反对使用北元年号、主张恢复使用“洪武”年号而为朝中亲元派打击,遭到流放。流放结束后,他又被迫出使日本。当时两国之间经常征战,矛盾很深,亲元派让他去日本,一是想茫茫海洋险恶,趁机要了他的命最好,二是两国关系一直不睦,出使日本危险系数大,他若是有去无回,等于替他们除掉了一个钉子,是再好不过的了。

但是,郑梦周却让他的那帮政敌们失望了。因为他不仅安全到了日本,还以自己能言善辩的口才赢得了日本上下的敬服,顺利完成了任务后平安回到高丽。此次成功出使日本,让郑梦周的威望大增。

1388年,高丽国王王禑要亲自带军向明朝进攻,夺取辽东地区的控制权。这是亲明派郑梦周所不愿意看到的,他与反对攻明的李成桂关系火速升温,成为了好朋友。二人商议如何才能让国王退军,减少不必要的牺牲,尽最大努力维护国家利益。他对李成桂想废掉本非王室后裔的王禑另立王氏族人为王的倡议表示支持。这一年,李成桂等人废掉了王禑的王位,本想改立王室族人,但是朝中反对势力过大,只好妥协,拥立了王禑的儿子王昌(辛昌)为王。

一年多后,逐步掌握大权的李成桂废掉辛昌,改立高丽王朝王室、定昌君王瑶为国王,是为恭让王。李成桂对外声称辛禑、辛昌均不是恭愍王的子孙,本就没有继承王位的资格,为绝后患,后将他们处死。

二、为国而死

郑梦周对李成桂改立真正的高丽王室为新国王表示赞成,他自己对高丽王朝的忠诚也是毫不含糊的。他认为,有权主导高丽对明朝邦交的主体人物必须是高丽王室的代表,也就是国王王瑶。李成桂擅权乱政的作为,让郑梦周逐渐看清了他那司马昭之心:取代高丽王室,建立新的王朝。

这是郑梦周所绝对不会允许的。

首先看出郑梦周真实政治态度,判定他会成为李成桂篡位障碍的人是李成桂的儿子李芳远。李芳远决定除掉父亲上位的这块绊脚石。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三月,李成桂打猎摔伤,摔得比较重,只好放下手上的工作养伤。李芳远打听到郑梦周正在积极联络一帮人,准备诛杀李成桂一家,将朝政大权抢回来交给国王。李芳远赶紧去报告给父亲,劝他进京掌握兵权。当时,郑梦周正在联络言官弹劾李成桂的几个心腹大臣,想先去掉其臂膀,然后再对李成桂下手。对此,国王王瑶为了自己的江山,表示同意。

李芳远多次劝父亲先下手为强,果断除掉郑梦周等人,可李成桂就是不肯。无奈之下,李芳远只好与哥哥李芳果等人密谋诛杀郑梦周。郑梦周也对李芳远等人试图杀害自己的信息掌握到一些,但他还是想亲自去会一会李成桂这个当年的朋友和队友,看事情能不能有挽回的余地,若是能挽回,李成桂还可以做高丽王朝的忠臣,皆大欢喜;若是不能,“道不同,不相为谋”,郑梦周唯有殉国。

打定了主意后的郑梦周,亲自到李成桂的府邸去探病。很多人劝他不要去,但是,他认为李成桂与自己交情很好,即便是自己出主意给国王诛杀李成桂,那也是出于一片公心,跟现在去劝他一样,都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没有掺杂任何私心杂念。他坦坦荡荡而去,李成桂见了他,有些吃惊,但还是客客气气地接待了老朋友。二人谈了很久,没有激动,也没有悲泣,拉家常一样。走时,李成桂还像往常一样送了出来,因为腿脚不方便,郑梦周赶紧劝他留步。

郑梦周在回去的路上,李芳远没有动手,跟踪到郑梦周的家,想要动手,发现他又出来了,只好再次跟踪。发现郑梦周又去吊唁刚去世的同僚柳源,并停留许久。郑梦周出门后,李芳远的刺客赵英珪持刃砍上去,郑梦周躲开并大声呵斥,随即骑马便跑。赵英珪飞跑追上,砍中马头,马倒地,郑梦周摔在地上,忍痛起身逃走,却被另外的刺客围上,被刺杀身亡,时年五十五岁。

郑梦周死后不久,李成桂迫使王瑶禅位,建立了李氏朝鲜王朝。八年后,李芳远继位,为郑梦周平反,追赠其为大匡辅国崇禄大夫、益阳府院君,谥号“文忠”,以表彰其节义,并恩荫其子为官。

  

朝鲜太宗李芳远:另类版的李世民是如何上位的?

朝鲜太宗李芳远(1367年-1422年),是朝鲜太祖李成桂的第五子。按说,像他这样既非嫡长子、又非皇帝最宠爱的儿子,继承王位的可能性很小;但他却利用当时特殊的政治环境,运用自己的非凡手段,逐渐清除掉敌对势力,一步步走上了权力的巅峰——朝鲜王位。

一、兄弟齐心,除掉异母之子

1392年,朝鲜王朝建立。按理说,李成桂当立嫡长子李芳雨为世子,但此公实在太不成器,天天除了酗酒喝得东倒西歪,啥正事也不干,且屡教不改。因此,无论是李成桂,还是群臣,都无法接受一个醉鬼未来做朝鲜的国王。否定了长子,依次当立的是次子李芳果,他此时已三十多岁,年富力强,且在王朝建立时立下汗马功劳,口碑也好,若是册立其为国储,倒是能让人接受的。可是,李成桂却想册立自己的幼子李芳蕃。

原来,朝鲜王朝建立时,李成桂的结发妻子韩氏(后追封为神懿王后)已经去世了,留下了李芳雨、李芳果、李芳毅、李芳幹、李芳远五个儿子。李成桂后来又娶康氏为妻,生下了李芳蕃、李芳硕俩儿子。虽然韩氏所生的几个儿子除了李芳雨外,都很优秀,在建国时立下了功劳,但老爹疼爱娇妻幼子,偏爱的是李芳蕃、李芳硕。大臣裴克廉、郑道传等人表示反对,因为李芳蕃年幼,且对国家社稷没有立下什么功劳,难服众心。

康氏闻讯,跑到李成桂那哭哭啼啼,李成桂耳根子软,顾不了那么多,扬言非要立李芳蕃。群臣见此,不敢忤逆,但考虑到李芳蕃性格暴躁、凶狠狂悖,奏请册立康氏另外一个儿子李芳硕为储君。这样一来,康氏之子仍得以为储君,李成桂很满意,康氏也不好再说什么了。

册立李芳硕为储君,李成桂、康氏、群臣是相互妥协并满意了,但是李芳果、李芳毅、李芳幹、李芳远兄弟们却不干了。他们兄弟几个明明年长些,且在建国前后立下不小的功勋,甚至可以说,这朝鲜王朝能取代高丽王朝,有一半功劳是他们兄弟的。当他们与高丽王朝残余势力明争暗斗舍命厮杀时,李芳硕还是个几岁的孩子,乳臭未干、寸功未建,凭啥由他独享胜利的果实?即使醉鬼大哥李芳雨难以承担江山社稷之重担,不是还有二哥李芳果吗?不是还有老三李芳毅、老四李芳幹、老五李芳远吗?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一个孩子当储君啊!凭什么?就凭他娘年轻貌美,能博得老爹欢心,而他们兄弟的老娘已经死了吗?

不满归不满,李芳果等人还是被迫接受了既成事实。李芳硕为世子后,李成桂最为宠信的权臣郑道传、南誾联合富城君沈孝生(李芳硕岳父)等人组成一个利益集团,一方面打击异己、巩固李芳硕的地位,一方面加快推进“议政府署事制”建设,就是加大宰相在国家治理中的权重,负责国家日常政务运作,攫取更多权力。此外,郑道传等人在李成桂支持下,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勋臣和王子们手中的权力,尤其是逐步夺取他们手中的兵权,使双方利益冲突加剧,矛盾激化不可调和。

明朝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朝鲜王朝奉明朝正朔,以明朝年号纪年)八月,李成桂突然间得病,病得还不轻。李芳远、李芳幹等留宿宫中侍奉父亲。郑道传等人知道李成桂年纪大了,这一病就很难康复,决定发动政变,一举消灭李芳远等人,迫使李成桂退位、拥立李芳硕继位。这消息被李芳远的小舅子闵无疾探知,赶紧跑去告诉姐姐闵氏,闵氏称病,派人招李芳远回家。李芳远到家得知郑道传的阴谋后,一方面安排亲信李叔蕃藏好兵器,并暗地里召集军队做好准备,一方面火速回宫,提醒兄弟们应变。

李芳远刚回到宫中,就有旨意说李成桂召见众王子。往常宫中夜里掌灯照明,这晚却黑乎乎的。李芳远见此异常情况,明白有诈,假称拉肚子要上厕所跑了。李芳毅、李芳幹见五弟跑了,也跟着跑,骑马出宫,与李叔蕃等人会合。李芳远亲信河仑建议擒贼先擒王,于是,他们带军去找郑道传。当时,郑道传等人聚在南誾的一个小妾家,一边吃酒、一边谋划着怎样更稳妥地铲除政敌,拥戴李芳硕为傀儡国王,然后各人分配国家权力,正沉浸在胜利后的美好憧憬中,对即将到来的灭顶之灾没有丝毫的预知预判,更没采取任何应急措施。

李芳远带人包围了南誾的小妾家,放火逼迫他们出来。郑道传、南誾等人走出来,刚要质问李芳远这是要干什么时,却被李叔蕃等人不由分说地上前,直接使出兵器刺死了。

很有政治头脑的李芳远赶忙找到左政丞赵浚、右政丞金士衡等人,宣称自己是不得已而为之,是在为国锄奸,请他们务必在国王面前替自己辩护。赵浚等人稍有迟疑,却见河仑等人举起了带血的刀剑,忙跪下磕头应允。

李芳远带军来到宫里,下令执勤的侍卫们全部解散回去,由闵无疾带人在此执勤,防止李芳硕一党有其他动作。李芳硕得知有变,出门想要派人打探一下消息时,发现侍卫们已经换岗,战战兢兢地呆在宫里一夜未眠,可惜母亲已于二年前死去,现在遇事连个商量的人也没有。

天亮后,赵浚等人率百官将李芳远诛杀郑道传、南誾等人的情况奏报李成桂,并请改立世子,废掉李芳硕。李成桂大怒,见木已成舟又无可奈何,只好含泪同意废掉李芳硕,准备改立李芳远。可是,李芳远以立储当立长为由,请册立二哥李芳果为世子。病中的李成桂早已悲痛欲绝,不再纠结改立谁了,既然老五不愿干,那就让老二干吧。于是,李芳果被立为世子,成为储君。李芳硕、李芳蕃被流放外地,据说,在流放途中被“盗贼”打劫杀害。

八月二十六日,李芳果被立为世子,才短短几天,到九月初五,生无可恋的李成桂就匆忙禅位做了太上王,让李芳果继位,是为朝鲜定宗。

二、手足相残,踏着血迹上位

朝鲜定宗虽然有儿子,但是金王后却没有生下嫡子,在册立储君上又出了问题。李芳毅为人谨小慎微,生怕出事,对储位不上心。李芳幹觉得三哥不愿意当世子,该轮到他这个老四了,但举国上下认为老五李芳远功勋卓著,应该立为储君。

对此,李芳幹十分不满,与小舅子李来说:“李芳远要害我,害死我他就可以当世子了,我不能坐以待毙。”李来劝他不要跟李芳远争位,他斗不过李芳远;否则,只能给自己带来灾祸。但是,李芳幹却不自量力,暗地里拉拢人马,准备杀死李芳远,然后逼迫定宗禅位给自己。

李来见李芳幹如此胡来,深怕危及自家,忙去请教老师禹玄宝,禹玄宝也是李芳远的老师,将此事又告诉了李芳远。李芳远不愿与四哥兵戎相见,登门请求哥哥,让兄弟们放下成见以和解,但被李芳幹拒绝了。

建文二年(1400)正月二十八日,李芳幹带人突袭李芳远,双方火并于街头,李芳远击败并擒拿了李芳幹。李芳幹为了活命,竟然说是大臣朴苞唆使自己攻击李芳远的。对此,李芳远没有深究,将朴苞处死,然后把李芳幹流放外地。

见此,定宗李芳果感受到了越来越强烈的压力。二月初四,李芳果册立弟弟李芳远为世子,明确了他的王位继承人身份。在此前后,定宗先后将十几个儿女赶出京城,金王后也劝其早日禅位,以免遭到不测。定宗无奈,于当年十一月十三日让位给五弟李芳远。李芳远继位,是为朝鲜太宗。

  

朝鲜世祖李瑈:朝鲜版的明成祖朱棣,发动“癸酉靖难”夺侄子位

电视剧《山河月明》的热播,让明成祖朱棣再次走进大众视野,尤其是他发动“靖难之役”夺取侄子建文帝皇位的事儿,又成了热门话题。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在朱棣成功夺位半个世纪后,我们的邻国朝鲜也发生了叔叔夺取侄子王位的“癸酉靖难”。

一、王位诱惑,岂顾手足血肉?

朝鲜世宗李裪在位时期,册立嫡长子李珦为王世子。李珦与朱元璋的太子朱标命运有些类似,作为世子,在父亲晚年一直打理朝政,并于明朝正统十年(1445年)因父亲有病而摄政,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

明朝景泰元年(1450年),世宗李裪崩殂,李珦继位,是为朝鲜文宗。文宗继位时才三十多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可惜身体不好,仅在位两年便英年早逝,把江山留给了十二岁的儿子李弘暐。

端宗李弘暐坐在王位上往下一看,脚下除了文武百官外,还有五个令他不安的叔叔。其中首阳大君李瑈、安平大君李瑢野心勃勃,在朝堂之上对侄子颐指气使,很不尊重。他们俩拉帮结派、结党营私,朝臣也选边站,致使国王的权力被架空。端宗本想依靠父亲留下的辅政大臣皇甫仁、金宗瑞等人,但发现他们也不怎么团结,使他整日忧心忡忡,唯恐自己被叔叔们给暗害了。

李瑢是一个有着文艺细胞的人,平日里喜欢舞文弄墨,许多文人雅士都乐于与其交往,他也大力笼络文臣,甚至连皇甫仁也站到了李瑢一队,整日为其出谋划策对付李瑈。而李瑈则反其道而行之,他在谋士权擥、韩明浍等人的建议下,多方结交武将,决定用武力反击李瑢,达到夺取王位的目的。两派都拼命扩张势力,使有识之士均意识到,一场政治变乱在朝鲜王朝已经不可避免地即将发生。

李瑈清楚,自己若想夺取王位,先王留下的辅政大臣首先得清除掉。而在辅政大臣中,金宗瑞极富谋略,最不好对付,必须首先清除掉,不然就无法整治别人。李瑈曾试图拉拢金宗瑞入伙,但金宗瑞对先王、朝鲜文宗很忠诚,极力维护李弘暐的地位。既然拉拢不成,那就只有除掉了。景泰四年(1453年)十月,李瑈亲自带人到金宗瑞家,金宗瑞闻讯,赶紧带着儿子金承珪出来迎接。但是,还没等金宗瑞站稳,李瑈带来的武士便上前将其打倒,金承珪见此,忙上前保护父亲,却被当场刺死。

李瑈认为金宗瑞父子已死,便匆匆带人离开。第二天,金宗瑞却苏醒了,忍着疼痛,拖着伤重之体奔到王宫,想去见李弘暐,但是被卫士拒之门外。李瑈得知后,又派人将其击杀。金宗瑞另一个儿子金承璧虽闻讯逃跑,藏匿在亲戚家,但最终也被李瑈擒杀。

李瑈除掉金宗瑞一家后,认为朝中大臣已经不足为虑,就进宫面见李弘暐,诬陷金宗瑞等人谋反,已被清除掉,自己是平叛的功臣。李弘暐听此,战战兢兢地请求道:“请叔父救我!”李瑈让李弘暐抓紧时间召集大臣前来,并提前编好一本生杀簿,生簿中全是李瑈一党或可以争取过来的朝臣,杀簿全是政敌。待朝臣们到齐后,被列入杀簿名单中的李瑢一党皇甫仁等人被擒拿,而后被处决。李瑢被流放到江华岛,后来李瑈对其还是不放心,就赐死了这个亲兄弟。

一场变乱就这样以流血的形式完成了。因为这年是农历癸酉年,李瑈学习明成祖朱棣的说法,称其为“癸酉靖难”,史称“癸酉政变”。韩明浍等人,因功被封为“靖难功臣”。

通过此次政变,李瑈直接接管了国家权力,侄子李弘暐成为傀儡。他将朝中重要官职,全部换成了自己的亲信去担任,并进一步铲除异己,贬的贬、杀的杀,许多仍忠于李弘暐的朝臣被迫选择了沉默或隐居。

二、铁血上位,硬拳反击敌对势力

与金宗瑞交好的咸吉道节度使李澄玉,不满李瑈的政变夺权,加之李瑈让朴好问取代他去当咸吉道节度使,致使李澄玉公开举兵造反。李澄玉是朝鲜王朝大将,一直镇守在朝鲜与女真族相邻的北部地区,屡次平定少数民族叛乱,在国内、尤其是少数民族中威望很高。见金宗瑞等人被杀,李澄玉难免有兔死狐悲之感,认为与其坐以待毙,倒不如举兵造反。他杀死前来接替自己职务的朴好问,为争取女真族人的支持,在钟城称帝,国号大金。女真族中也有人响应,李澄玉大喜,决定率军直捣京城,但是仅仅几天后,他和儿子就被部下郑种等人给暗杀了。

李澄玉举兵造反失败如此之快,在人们的意料之中,因为他既然反对李瑈夺权,就应该打着“清君侧”的旗号,以争取更多反对李瑈、忠于国王李弘暐势力的支持,但偏偏自己直接称帝,无异于自掘坟墓。朝鲜王朝的国王们还没敢称帝,尊的是明朝的正朔,用的是明朝皇帝年号纪年,你李澄玉不过是朝鲜王朝的一员武将,竟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公开称帝造反,不仅国内无人支持,明王朝也不会放过不管,不是作死又是啥?

经过两年的努力,李瑈逐渐平定了国内反对势力,为自己登位铺平了道路。景泰六年(1455)闰六月,朝鲜端宗李弘暐被迫禅位给叔父李瑈,李瑈继位,即朝鲜世祖,尊自己的侄子为太上王。

李瑈继位,需要讨得明王朝的认可和册封。李弘暐上奏书说自己年幼多病,不适合做国王,请明王朝同意自己将王位让给叔父李瑈。明代宗景泰皇帝朱祁钰对此存疑,让人捎话给李弘暐,不要被奸人利用,有话明说,他可以为其做主。但明王朝的大臣们却建议景泰皇帝不要管朝鲜的家务事,只要朝鲜对明朝纳贡、恪守臣属国职责就行,至于谁做国王,对明王朝来说无关紧要。最后,景泰皇帝才对李瑈进行册封。

李瑈继位后,忠于李弘暐的势力并不甘于失败,他们一直在努力让李弘暐复位。景泰七年(1456),明王朝册封李瑈的特使来到朝鲜,大臣成三问、朴彭年等人密谋,准备在宴会上刺杀李瑈。成三问的父亲成胜及大臣俞应孚担任“云剑”官,可以带剑进宫,甘愿冒死杀掉李瑈等人,拥戴李弘暐复位。但是,宴会时李瑈所立的世子李暲因病缺席,成三问唯恐杀李瑈时,李暲闻讯带兵赶来救援,难以成功,所以迟迟不愿动手。

正在此时,得知内情的人将他们试图刺杀国王的事上告,李瑈大怒,抓捕了成三问、朴彭年等人,后又牵扯出柳诚源、河纬地、李垲等人。柳诚源自知难免一死,遂自杀身亡,其余皆被处死。柳诚源、河纬地、李垲、成三问、朴彭年、俞应孚被称为“死六臣”。而金时习、元昊等六人因为明白没有能力帮端宗复位,又不愿做贰臣于李瑈治下为官,遂弃官隐居,被称为“生六臣”。

李瑈的弟弟锦城大君李瑜因不满哥哥篡位,与顺兴府使李甫钦等人密谋起兵帮助侄子李弘暐复位,但被官奴告密,也被李瑈赐死。惠嫔杨氏、宁阳尉郑悰等联手发动政变,想要拥戴李弘暐复位也被镇压。

众人接二连三地企图发动政变让李弘暐复位,无异于将这个十来岁的少年推上了风口浪尖,使李瑈无法再留他活在世上。景泰八年(1457),李弘暐被叔父废掉了太上王,降为鲁山君,流放江原道,不久后遇害。至此,李瑈的王位才坐踏实,可对兄弟、侄子的愧疚使其一生难以心安。

  

燕山君:朝鲜版的隋炀帝是如何作死的?

国人一直将隋炀帝杨广视为暴君的典型,但他虽然暴虐,在位时期也干过正事;今天要说的燕山君,虽被人视为朝鲜版的隋炀帝,但是其不堪程度,比起杨广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一、天生贵胄,其母不堪

明朝成化十二年(1476年)十一月初七日,朝鲜王朝的国王成宗李娎的第二个儿子出生,后取名李。因为成宗的长子李孝信于此前一年出生后只活了五个月便夭折,所以李实际上等同于成宗的长子,加之其母是王妃尹氏(史称废妃尹氏),所以他是嫡子,且是实际上的嫡长子。

作为嫡长子,李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天生就是继承王位、成为一国之主的好命。

但是,儿子好命娘的命运却不好。王妃尹氏因为生下儿子,得以母凭子贵,自以为立下了不世之功,对朝鲜王朝来说算是做了大功德了,内心极度地虚荣与傲慢。或许她对于任何人都可以傲慢无礼,唯独不该对自己的婆母昭惠王后不给予起码的尊重,引起了众人的不满。

尹氏生性嫉妒心强,容不得成宗对其他女人好。这在封建社会的后宫里是大忌。朝鲜成宗,作为一国之主,妃嫔众多,作为其中之一的尹氏,却受不了丈夫宠爱别人,这怎么能行?须知,你的丈夫也是别的妃嫔的丈夫,你们是共同拥有一个丈夫,这个丈夫不是你自己的,所以得学会“资源共享”,想要独自拥有,那就不要踏进帝王家的门槛。进了帝王家,就得学会与他人“共享”一个丈夫。

尹氏最看不惯的女人是郑昭容,偏偏成宗喜欢,而且相比较而言,对郑昭容的喜欢和宠爱,似乎比对她还多一些。她想除掉这个眼中钉、肉中刺,先是用了巫蛊之术,企图利用诅咒的方式让郑昭容慢慢的死去,死得悄无声息,引不起任何人的怀疑。可是,这一招却不济事,过去好久了,郑昭容还是活得好好的,且没有要病或要死的迹象。

王妃尹氏等不及了,她要用见效快的方式让这个情敌立刻马上分分钟死去,消失在她面前。什么东西让人死得快呢?那还用问吗,毒药呗。尹氏就背地了为郑昭容准备了砒霜,可惜的是,她还没来得及付诸行动,就被丈夫成宗给发现了。

成宗本来对这个嫉妒心强的王妃就没有多少好感,现在她居然想要自己心爱女人的命,一下子恼怒起来,要废掉尹氏的王妃之位。但是,不少大臣明确表示反对,因为李还小,现在废掉其生母,不利于他的成长。可是,成宗却实在是不想再见这个令他看一眼就气不打一处来的女人了,要将其降为嫔,然后移居慈寿宫,但又遭到了重臣任士洪等人的反对,也只能再缓缓了。

尹氏被废一事儿虽然受阻,但是传到尹氏耳朵里可不得了。丈夫居然为了郑昭容要废自己,尹氏如何能忍?她直接找丈夫理论去了,丈夫也一肚子气,俩人一见面,都气冲冲的,自然难以说和。尹氏作为一个女人,一哭二闹三上吊,将成宗给气毁了,扭头就走,心想:这样的泼妇,简直是不可理喻。

但是,尹氏见丈夫走了,以为他是理屈词穷了才走的,追上去拦住不让走。成宗见其阻拦自己,气愤起来,一把将其推到一边。尹氏摔倒了,一跃而起与成宗打起来了,厮打之间,将丈夫的脸给搲破了相。

这回,成宗可有理由废掉王妃了。他直接去找老妈,昭惠王后见儿子脸破相了,又心疼又气愤,支持儿子废掉那个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儿媳妇。拥护王妃的几个大臣见此,忙去救火,希望大王和大妃昭惠王后都能消消气。

碍于众臣面子,成宗派人去看看尹氏是否有悔改之意,不料去的人回来报告说,尹氏不仅不悔改,还日夜诅咒王室。于是,堵住了众臣悠悠之口后,成宗在成化十五年(1479)六月废掉了尹氏的王妃之位,史称这位被废掉的王妃为废妃尹氏;同时,成宗又宣布升淑仪尹氏为王妃,这位尹氏史称贞显王后。成宗认为废妃尹氏不死,万一哪一天自己先走了,李继位,她还会张狂祸乱国家,于是在三年后赐死了她,解决了后顾之忧。

母亲虽被废杀,但并未影响到李的成长,他被贞显王后收养,从此以后一直以为这位王后才是自己的母亲,已经被赐死的母亲逐渐从他的记忆里模糊了。

二、暴君之路,天怒人怨

慢慢地长大,被立为王世子,确立了王位继承人的资格。弘治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1495120日),他的父王朝鲜成宗崩殂,享年三十八岁。五天以后,腊月二十九日,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李继位,成为了朝鲜王朝第十代君主,史称燕山君。

明王朝遣使于弘治八年(1495年)六月初三日到达朝鲜,正式册封李为朝鲜国王。

初立,出台了一些体恤民生的善政,使举国上下民心大悦,相信他会是一位明君贤主。但是,国人逐渐发现,他们的眼瞎了。

最喜欢的是玩乐,讨厌学问,认为祭祀孔子、培养学士、办学校、建工程等等,纯粹是浪费钱的事儿,倒不如自己喝喝小酒四处闲逛一番。他下令将成均馆里的孔子牌位撤掉,哪远扔哪去。

当时的朝中大臣主要有两派,一是勋旧派,均为国家勋臣之后,世世代代为官,占据着国家的权力和优势资源,二是士林派,代表着新兴的中小地主阶级利益。两派相互争斗、势力此消彼长,在成宗在位时处理得比较好,基本上平衡了双方势力。但是,燕山君李继位后,没有其父的手段,致使两派斗争白热化,政局不稳。他不管三七二十一,在勋旧派抓住士林派小辫子时,趁机出手,处死了一部分、流放了一部分,还将他们已死的精神领袖金宗直掘坟斩头,史称“戊午士祸”。

后来,李知道了自己的亲生母亲废妃尹氏的事儿,痛哭流涕,不顾众人反对,坚持将生母追封为齐献王后,并按照王后之礼改葬,建立专供祭祀母亲的怀庙。在任士洪等人的怂恿下,燕山君以为母亲的死是郑昭容、严淑仪等人合谋害死,下令将这两个父亲的妃嫔抓起来,自己亲自上去对之乱打乱骂。这还不解气,他还让郑昭容的俩儿子、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扑打郑昭容,俩弟弟不忍打亲生母亲,燕山君大怒:“你们不舍得打,我来帮你们!”说着,他挥剑接连刺死了郑昭容和严淑仪。

见俩弟弟想哭,燕山君威胁道:“敢哭的话,为兄成全你们,让你们追随她们去。”二个弟弟只好含泪吞声。

之后,疯狂的燕山君执刃又去找养大自己的贞显王后,来到殿前,厉声大吼:“快给我出来!”贞显王后闻讯不敢出来,怕已经杀红了眼的这个养子要了自己的老命,她还算有心眼,知道现在唯一能止住养子乱来的只有儿媳慎氏,便让人去找来。

慎氏王妃赶紧奔过来,拦住了丈夫。

可是,那边慎氏一走,李又跑到了奶奶昭惠王后的寝殿前大吼,质问奶奶为何要杀自己的母亲。见奶奶不露头,李骂骂咧咧起来,丝毫不顾忌自己一国之主的身份和封建社会最注重的伦理纲常。

回过头来,李下令将郑昭容、严淑仪二人碎尸万段,再用盐腌制后,丢弃到山沟里喂野兽。对于当年支持废自己母亲王妃之位的大臣们,活着的处死,已经死去的被开棺戮尸,曾在“戊午士祸”中受罚的官员被再次加刑,史称“甲子士祸”。

尽管残暴,但对女色异常沉迷,对喜欢的美女十分温柔,赏钱赏物,其亲属还可以加官进爵。不过,李口味重,不喜欢什么大家闺秀,也不喜欢小家碧玉,只喜欢娼妓。他要求各地定期为其选送美艳的娼妓到王宫,表现好的官吏可以越级提拔,不好好干这项工作的会被严惩。在所有的娼妓中,李最爱的是张绿水,为其大兴土木,建造离宫别馆。为了找到更多的绝色佳人,李嫌弃各地官吏工作效率低下,派出了许多所谓的“采红使”、“采青使”下去为之搜求。这些所谓的使者,动辄拿出钦差大臣的派头,在地方上坏事做尽、胡作非为,弄得民怨沸腾、怨声载道。

月山大君李婷的妻子朴氏,按辈分算,是李的伯母。因为她长得俊美,李遂以自己的世子年纪小需要妇女照顾的理由,召守寡的伯母入宫。伯母入宫后,他却强行非礼,受辱后的伯母自杀而死。

时人用朝鲜谚文写作有关燕山君暴政的文章贴在大道两侧,使其得知后大怒,下令彻查,抓捕并杀害了许多知识分子,甚至下令禁止举国上下学习谚文。

三、政变被废,自掘坟墓

的所作所为,在朝鲜国内惹得天怒人怨。

月山大君李婷的妻子朴氏之弟朴元宗为给姐姐报仇,与朝臣成希颜等人合谋,准备推翻李,改立贞显王后所生的晋城大君李怿继位。此时,深受李器重的将军辛允武眼见着国事日非,迟早国内要爆发一场变乱,自己作为国王器重的人,到时候肯定会被反对国王的人给清除掉。与其坐以待毙,倒不如主动寻找反对国王的人去合作,或许“将功补过”才能救自己和家人。于是,他找到了朴元宗等人,发誓一起举大事。

后来,反对李的人越来越多,朝臣柳顺汀、柳子光等人也入伙了,他们集中在朴元宗等人周围,发展成一股不可小觑的势力集团。朴元宗认为,现在燕山君的死党骨干是任士洪和慎守勤,必须除掉。任士洪是勋臣派元老,借助李的手没少害人,罪大恶极;慎守勤是燕山君的大舅子,还是晋城大君李怿的岳父,虽然除掉他李怿不会同意,但是不除掉他,政变难以实施,何况他民怨较大。

正德元年(1506)九月初一,朴元宗、柳子光分头带人去任士洪、慎守勤的家里,几乎同时杀死了这俩燕山君李的死党。同时,朴元宗派遣争取到的军队将李怿保护起来,提前告知他政变的目的是改立他为国王,取得他的信任。而后,政变军队夜里进宫,包围了国王李所在的昌德宫,逼迫其交出了国王金印。

天亮后,朴元宗、柳顺汀等人去拜见贞显王后,历数李继位后的罪过,请她以大局为重,废掉李,改立李怿为国王。李虽是贞显王后养大的,却对她没有基本的尊重,继位后胡作非为,致使国家到了危亡的紧要关头,废掉他是民心所向;李怿是贞显王后的亲生儿子,改立他为国王,于公于私,按说贞显王后皆无反对之理。但最初,贞显王后是倾向于改立李的世子继位的,毕竟这个孩子才更有资格继位,只是遭到了众臣的反对才罢。

就这样,九月初二,朝鲜国王李被废弃,贬为燕山君,改立李怿为国王,是为朝鲜中宗。这一政变被称为“中宗反正”,可见颇得人心;又因为这一年是农历丙寅年,又称“丙寅政变”。

燕山君李被逐出京城,到乔桐岛去了。他的王妃慎氏被赶回私第,儿子们也被贬到各地,不让留在京城,有的在地方上被处死。深受燕山君宠爱的娼妓张绿水等人则直接被下令诛杀。

燕山君在乔桐岛两个月后,十一月初六日染瘟疫而死,临终前留下遗言,想见自己的妻子慎氏,许是有些悔恨自己的所作所为了,但是为时已晚。他不仅拖累了江山社稷,也使自己落得个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着实可悲可叹!可这一切,又能怪谁呢?

回顾燕山君的一生,他十九岁继位,正是年轻有为的时候,加之父王成宗为其留下的是一个安稳且兴盛的国家,若是勤勉治国、励精图治,做一代明君并不难,即使做一个合格的守成之君,也必能千古流芳;他偏偏倒行逆施,肆无忌惮地祸乱国家,才有了如此悲哀的结局,又怎怨得了别人?自作孽不可活,自作自受。可惜的倒是那些被他害死的无辜之人,失去了性命,无论如何也弥补不回了。

  

朝鲜国王李珲:我只是想保住自己的王位,有错吗?

人一旦想拥有一样东西,认定了,就会逐渐着迷、痴傻,直至疯狂,想尽一切办法,不择手段、不达目的不罢休。越是难以得到的东西,一旦到手了,加之还有旁人虎视眈眈觊觎,就会倍加警惕,运用一切能采取的措施保卫它,反击胆敢来抢夺的人。

朝鲜王朝的国王李珲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为了维护得之不易的王位,拼了命地镇压反对他的人,精神高度紧张,几乎成为抑郁狂躁症患者。但纵使如此保护,他还是丢失了王位。

一、天上掉下来的世子冠,压得浑身发抖

光海君李珲是不幸的,因为他的母亲恭嫔金氏仅仅是父王朝鲜宣祖的一个妃嫔,地位不高,且走得早,他还有一个同母所生的哥哥临海君李珒,所以他与王位几乎没有什么缘分。

但是,李珲又是幸运的,因为他的哥哥李珒品行不好,不学无术,还放纵手底下的奴才胡作非为,使他爹十分不满。他的五弟定远君、六弟顺和君皆为合格的纨绔子弟,不干正事、劣迹斑斑。

李珲聪明好学,待人有礼,这让不少朝臣欢喜。王妃一直没有生出嫡子,李珲虽然是庶出,且是次子,但却逐渐成为大家心目中的世子人选。

让大臣们喜欢固然很重要,但是让父王喜欢更重要。因为,对于册立世子这样的王位接班人来说,国王的意见最重要,许多时候可以一锤定音。可惜的是,父王喜欢的不是没娘的孩子李珲,而是仁嫔金氏所生的信城君李珝。

这让李珲很纠结。日日战战兢兢、情志不畅,患上了抑郁症。他想做世子,而且按理也该由他来做王国的接班人,老大不成器,父王无嫡子,他这个国王次子不当世子谁当?可是,父王因为喜欢老四信城君李珝,迟迟不愿意册立世子。

不久,传来一个好消息:已死多年的福城君因为没有儿孙,不知父王怎么想的,将四弟李珝过继给福城君继承爵位了。这样一来,李珝基本上就没有做世子的可能了,因为从名义上来说,他已经不是父王的儿子了。福城君李嵋是朝鲜中宗的长子,而父王是朝鲜中宗的孙子,就是说福城君是父王的伯父,李珝过继出去是给福城君当孙子的。

无论如何,世子最有力的竞争对手一下子没有了,李珲还是开心的。更令他开心的是,倭寇来了,给他带来了好消息。万历二十年(1592年)倭寇大举入侵朝鲜,史称“壬辰倭乱”,国王李昖怕死,决定逃亡,为稳住局势,逃亡之前,他册立光海君李珲为王世子,让十八岁的李珲留下御寇。

这让李珲且喜且恐,喜的是美梦成真,终于做了世子,恐的是倭寇大举进攻,父王带人吓跑了,留下自己在这里说是考验,实则是当替罪羊啊!

这不由得使人想起了当年的宋徽宗,金军南下,即将包围京城了,他慌忙传位给太子,强逼着太子继位做皇帝,是为宋钦宗。在这样的紧急关头传位给儿子,绝非心甘情愿,而是想甩锅,甩的还不是一般的锅,而是亡国之罪的锅啊!这锅谁愿意背啊?宋钦宗不愿意,急的要哭,李珲却没哭,他知道哭也没用,只好听天由命了,尽管吓得瑟瑟发抖。

二、隐忍、隐忍,只为保住世子之位

做了世子的李珲,虽然是在倭寇来时被当了替罪羊背锅,差一点险遭毒手为倭寇所杀,不过,好在有惊无险,从大风大浪里成功捡回来一条命。不久,他爹又派人将其接走了,父子得以团聚。

壬辰倭乱持续了六七年,总算结束了。父王和大臣们都回来了,可是,做了多年世子的李珲马上又处到了一个尴尬的境地:万历二十八年(1600)七月,嫡母懿仁王后朴氏去世,父王在两年后迎娶了另一个王妃金氏、即仁穆王后,并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生下了嫡子李

出生时,李珲已经32岁了。但是这个小他31岁的弟弟却让他坐卧不宁。李珲虽然被立为世子十来年了,可他是庶出的次子,地位并不稳固,现在又有了国王的嫡子,让他怎么心安?

果不其然,不久就有大臣主张:按照祖宗之法,有嫡立嫡无嫡立长,世子既不是嫡子,又不是长子,理当改立。同时,建议册立王妃所生的嫡子李为世子。

老实说,对此朝鲜宣祖有所动心,也不是没考虑过改立世子,可是李珲在世子之位上已经做了十四年了,又没犯什么大错,无缘无故地给废掉,于理不通、于心不忍啊!

仁穆王后后来也有心思让儿子取代李珲做世子,但是由于国王已到晚年,考虑的事儿太多,没有同意。

事情一拖,对于李珲是好事。因为父王已经年老,没有多少日子可活了。

在李出生两年后,万历三十六年(1608)二月初一,朝鲜宣祖李昖吃饭时噎死了,享年五十七岁。

闻讯而来的李珲,除了脸上的悲戚,心里确实欣喜了起来:我的娘啊,父王你终于死了!

父王死了,做了十六年之久的王世子,李珲理所应当地继承了朝鲜的王位,成为新一任国王。这年他三十四岁。

三、为了保住王位,他要把命给拼出去

盼望得久了的东西,一旦得到,就会倍加珍惜,但是也更加害怕被别人给夺走了。为了保住得之不易的王位,李珲也是拼了,最后将自己的命也给拼出去了。

初继位,朝鲜王朝的宗主国明王朝就不承认李珲的国王身份,认为他只是临时监国而已,因为他既不是嫡子,也非长子,继位不合法。众臣里也有不少人认为,李、哪怕是临海君李珒也比李珲更有做国君的资格。

此时的朝臣拉帮结派、结党营私、党同伐异,局势一时失控,令初登大宝的李珲心力交瘁、一筹莫展。最后,他理清头绪,一方面遣使到明王朝争取正式册封自己为朝鲜国王,确立了王位的合法性,一方面开始打击反对势力。

为了震慑反对势力,李珲一出手就放了一个大雷,让反对他的人们胆战心惊、大为意外!他以“谋叛”的借口,除掉了自己一奶同胞的亲哥哥、临海君李珒。他心想:你们不是说世子应该立长,由年长的王子继承王位吗?现在年龄最长的李珒已经因为“造反”被杀掉了,那我这个二弟就成了所有弟弟们的大哥了。

人们敏锐地洞察到,李珲解决了所谓的“立长”问题,下一步是不是要解决“立嫡”的问题呢?但是,处理“立嫡”并不简单,因为朝中支持嫡子李的人太多了,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可不谨慎。再者说,李才两三岁,屁大个孩子,能有什么过错,总不能还诬陷他谋反吧?

李珲一直在等。机会还是来了。万历四十一年(1613),朝臣中一些庶出的子弟,因为不能做高官,所以各自有各自的营生,有的正混,有的不正混,就走上了邪路。有个叫徐羊甲的,带人打劫了商人被抓,攀咬出了朴应犀等人。在李珲一派的授意下,朴应犀等人交代说,他们进行抢劫是为了办大事筹措资金。办什么大事呢?拥戴李做国王。

李珲想:这回好了,李虽未谋反,有人谋反是为了拥立他,这还了得?于是,李的外祖父、舅父等人被革职处死,李的母亲、仁穆王后被废,圈禁于运庆宫,怕要在此过一辈子了。李自然也跑不了,被废为庶人,流放江华岛。与此相关的人牵涉了不少,尤其是平时看不起李珲、对李珲继位不满的,皆被李珲趁机安个罪名给处理掉了。

仁穆王后抱着自己年幼的孩子李失声痛哭,哀求李珲别让他们母子分别,可是,国王怎会同意?强行让人从仁穆王后手里夺走了李。后来,李珲不放心,还是将这个幼弟诛杀了。生在帝王家,李不幸至极!

四、仁祖反正,乱局中难以求取安宁

清除掉了对自己王位最具威胁性的哥哥、弟弟、父亲的王妃和一帮子反对派大臣后,按理说李珲该消停了,该好好地做自己的国王了。可是,他多年的神经敏感,早已成了病,而且还病得不轻,整日里患得患失,唯恐谁起来夺取自己本就不稳固的王位。而事实上,由于他杀的人多,注定得罪的人会更多,许多人只不过暂时被他举起的屠刀震慑,不敢发声,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随时有可能会起来对他反戈一击。

万历四十三年(1615),由于国内官员党派之争愈演愈烈,他们惯用栽赃陷害的伎俩,对政敌进行打击报复,尤其是牵涉到谋反的,会一下子死许多人。这年,一个叫苏鸣国的生员跑到李珲那告密,说另一党派的李尔瞻、申景禧等人意图谋反,要拥戴王室子弟李佺登基。李佺这年才十六岁,是李珲之弟定远君李琈的儿子。

按说,这么大一个孩子要造反,李珲应该不会轻信,但禁不住下边的人灌迷魂汤:李佺仪表堂堂,他住的地方和其母葬地时常有所谓的“王气”升腾,国人深信他早晚有一天会做国王。李珲对此早已神经过敏,赶紧让人把李佺抓来,让申景禧与苏鸣国等人当面对质,并派出另一党派、小北派领军人物朴承宗审理此案。

朴承宗正好趁机打击李尔瞻一派,但是他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明确反对制裁没有任何反叛迹象的李佺,认为是李尔瞻一派想图谋不轨而去陷害李佺。李珲却不管李尔瞻是不是要造反,而是一心要除掉这个侄子李佺。李珲下令将李佺流放到乔桐岛,十六岁的李佺到那以后,为了表明自己的清白,自杀而死,也有人说他是被逼自杀。

李佺死后,他的父亲李琈想到儿子冤屈而死,伤心欲绝,不久一病不起,郁郁而终。弟弟、父亲先后非正常死去,这都是拜暴君李珲所赐,李琈长子李倧对这个在位的伯父恨之入骨,决定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他。

李倧依靠的政治势力是西人党,骨干有金鎏、金自点、崔鸣吉、李贵等人。他们结成一派,并迅速发展势力,许多大臣加入其中,尤其是一些掌握兵权的武将也因看不惯李珲的胡作非为而入伙,使李倧集团实力大增。

正当李倧等人在紧锣密鼓地筹备政变事宜时,发生了一件事,差点害死了合伙人。李贵这人嘴碎,不小心走漏了风声,被朝中言官们弹劾。李珲大怒,正要再兴大狱杀人时,能人金自点出面贿赂了李珲最宠爱的一个女人金介屎,在金介屎的迷惑下,李珲没有发作。

这一件事使李佺等人明白,政变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而且越早越好,不然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天启三年(1623)三月十二日夜晚,李倧率军与金鎏等人在弘济院会合后,直接奔向昌德宫。见他们来了,早有内应打开宫门,放他们进去。李倧等人直接进入内宫搜寻国王李珲,李珲闻讯赶紧翻墙跑了,躲到了医官安国臣的家里,让医官保护自己。可是,医官再怎么大胆也不敢窝藏国王,一边安慰李珲,一边让家人去告发。李珲最后被政变的军队从安国臣家里抓捕。

李倧占领了昌德宫以后,有人劝他立即登基,取代李珲,但他很有政治头脑,坚决反对,而是立刻派人向圈禁在庆运宫的仁穆王后告知,请求得到她的同意。但是丈夫、儿子、父亲、兄弟都已经被杀的仁穆王后只是摇摇头,什么话也没说。在这冰冷的禁宫里,她度过了人生中最为凄惨的几年岁月,日夜在为冤死的亲人而悲泣,寝食不安,生死已经无视,还能怕什么、想什么。

见别人请不来仁穆王后,李倧撤去自己的仪仗,将李珲拴在自己的马上,骑着马拽着李珲去求见她。虽然仁穆王后比李倧只大十一岁,比李倧父亲李琈还小四岁,但她是李倧爷爷的王妃,也就是他嫡亲的奶奶。李倧跪在奶奶面前大放悲声,将李珲交由奶奶处分。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仁穆王后,这个年近不惑的女人上去对李珲又打又骂,还想抽刀手刃仇人被拦下,打骂累了,瘫在地上哭得撕心裂肺。李倧想起自己的弟弟惨死、父亲愤恨而死,皆是因为李珲,也想去鞭打这个仇人伯父,但被人拦下。

在仁穆王后的支持下,朝鲜王朝以“扰乱宗社、嗜杀、暗通女真不敬明朝”等罪行,废黜了李珲的王位,李倧得以继位,是为朝鲜王朝仁祖国王。历史上将这次由李倧发动的政变称为“仁祖反正”。

做了十五年国王的李珲退位为光海君,流放江华岛,崇祯十年(1637)又移到济州岛,四年后死去,活了六十七岁。最后得以善终的李珲,在朝鲜王朝历史上是一个奇迹。

  

吴应麒:我是被人害死的,并非“下落不明”

一、一员悍将

吴应麒,又名吴应期,字维周。在传统史料中,一直说吴应麒是吴三桂的侄子,深受吴三桂的器重,吴三桂起兵反清后,他在前线冲锋陷阵,独当一面,为支撑吴家半壁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

吴三桂死后,他发动的这场针对满清朝廷的叛乱已经是强弩之末,形势愈发对吴家这边不利。吴周军队勉强坚持了两年,到1680年(清康熙十九年,周洪化二年)十月,贵州已经守不住了,吴世璠退守昆明城。

翌年(1681)十月二十八日,吴世璠、郭壮图等人自刎而死,次日,吴将线域等人开城投降清军。至此,持续了八年之久的吴三桂叛乱以失败告终。

昆明城破后,吴应麒不知所终,有人说他被清军杀了,有人说他隐居山林了。但是,根据近年来学者考证可知,吴应麒既没有隐居山林,也没被清军所杀,而是被自己人给杀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二、死因新解

原来,吴应麒本身不是吴三桂的侄子,而是吴三桂的儿子。只因为吴三桂有个兄长无子,才将吴应麒过继给伯父做儿子。这样一来,本来是亲爹的吴三桂,也只能是吴应麒的叔叔了。大哥吴应熊被康熙帝所杀,吴应麒表面悲戚实则欣喜,因为他有了继承王位的机会。

在吴三桂死之前,他确实也想方设法运作过,花钱走门路拉拢了一帮子文臣武将,想着等吴三桂一死,拥戴他即位做周皇帝。可是,郭壮图为了让女婿吴世璠继位动用了所有的力量,将吴应麒的势力一压再压。

吴三桂死后,孙子吴世璠继位做了皇帝,年号洪化,国丈郭壮图总揽朝政大权,令吴应麒十分不满。他不甘心自己的皇位就这样被一个十来岁的侄子夺走,就一直在等待时机,夺回本该属于自己的江山。他认为,若是自己在父皇死后继位,大周江山决不至此境地,所以他恨郭壮图毁了吴家的大好河山。他必须奋力一搏,或可使局势转危为安。

机会来了。洪化二年(1680)十月,清军逼近贵阳城,吴军从四川来援的夏国相、高启隆、王会等部尚未赶到,危急时刻,吴世璠决定放弃贵阳城,与刘国炳、吴应麒等人逃往云南。当吴应麒走到交水(今云南省曲靖市)时不走了,理由是他需要留下阻击清军,让侄子赶紧回昆明城去布防。吴世璠很感动,嘱咐叔叔保重,然后快马加鞭向昆明城奔去。

在交水,摆脱了束缚的吴应麒有些激动,一个伟大的梦想在他的心中,他感觉现在终于要实现了,那就是:取代吴世璠,自己做皇帝,号召旧部,复兴吴家的大周江山。说干就干,他利用多年丰厚的积蓄,在交水一带招兵买马,纠集残兵败将,甚至落草的土匪也吸纳其中。一时间,他兵力大振,达到了数万人。

正在吴应麒准备带兵杀入昆明城,废黜洪化皇帝吴世璠自立为帝时,也许是他闹的动静太大了,为郭壮图侦知了他拥兵不回昆明城的真正目的。郭壮图是个心狠手辣的主儿,他费尽心机将女婿扶上皇帝宝座,做了掌握大权的国丈,岂容他人来觊觎自己的地位?

翌年(1681年)二月,郭壮图给大将线域下了一道密令,让他率军去支援吴应麒。线域来到交水,吴应麒并没防备,出城表示欢迎,并拿出酒菜慰劳援军。线域却趁其不备,将他拉到一个暗处,用绳索勒死了。而后,吴应麒的俩儿子也被杀害。

吴应麒在昆明城破之前就已经被自己人给秘密处决了,既然是秘密处决,自然是尸骨难寻,城破后还上哪能找到他的下落呢?这也为他隐居山林一说提供了想象的空间。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3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