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品文库 > 2021作品 > 详细内容
笔会作品集1035
发布时间:2021/5/5  阅读次数:291  字体大小: 【】 【】【
  

笔会作品集103518篇)

202155日)

  

【诗词歌赋】

烟花三月的扬州(汝南县第三初级中学 王继伟)

找寻朱自清(汝南县第三初级中学 王继伟)

诗三首(汝南县韩庄初级中学 肖永成)

诗二首(湖南师范大学 朱元山)

赠与五月花神石榴(西安市蓝田县白村初中 田勇信)

【时代散文】

清华正气传当世(汝南县第三初级中学 王继伟)

美的价值(郑州市金水区幼儿园 刘梦楠)

种子(甘肃省天水市第三中学 冯廷来)

【故事回忆】

快乐打折(新疆克拉玛依市第一初级中学 李玉尊)

二毛哥,如今还好吗?(郑东新区畅和街小学 姚增戗)

苦楝花开(中牟县青年路小学 李丽娟)

【生活随笔】

换纱窗的师傅(中牟县荟萃路小学 李焕青)

【园丁颂歌】

让生命在奉献中熠熠生辉(汝南县第三小学 隗淑娟)

赞美您,亲爱的老师(汝南县第三小学 彭 倩)

【原创小说】

高明的父亲(郑州市管城区教研室 邱成立)

  

【诗词歌赋】

烟花三月的扬州(汝南县第三初级中学 王继伟)

和煦的阳光

古老的石墙

寂寞幽深的小巷

流淌千年的运河

袅袅升起的烟雾

把烟花三月的扬州

细语缱绻在暮霭中

细细的柳条

暖暖的春风

二十四桥的明月

悄悄讲述着瘦西湖的美妙

三月的扬州

是宁静的梦

没有高楼

也没有过多熙攘的人群

有的是碧水绕绿树

风中雨里撑伞独行

面对风雅幽丽

稀世美景

世间少有

每一瞥目光都充盈着惊喜

三月的扬州

是一个古韵的女子

可以容人慢慢研读

怪不得诗仙乘风而来

怪不得乾隆六下江南

可惜千呼万唤

还是犹抱琵琶半遮面

可惜一晃千年

柔和中依然尽显无尽风情

三月扬州春未尽

桥畔湖水缘已生

今日的浅行

只为相约明日再重逢

202153

  

找寻朱自清(汝南县第三初级中学 王继伟)

《春》《绿》了

《背影》远了

《荷塘月色》还是那么诱人

过去你在扬州

东关古街

狭窄的巷道里

读书漫步

找寻你的灵感

诗画扬州

古民宅生活的细腻与平淡

颠沛流离的苦难

民不聊生的现实

孕育了你别样的妙笔

  

春绿了

很多人

不远千里万里来看你

今天我在扬州

东关古街

狭窄的巷道里

找寻你的秘笈

我看见你的背影

在曾经的小街巷

一闪而过

忧国忧民的胸怀

中国文人的气节

描绘出荷塘月色的别样风景

202154

  

诗三首(汝南县韩庄初级中学 肖永成)

花千醉

老门东旁花千醉,名厨掌勺美食汇。

携来双亲尽孝心,乐尝人间好滋味。

——重游南京老门东再临花千醉小聚

2021.5.1

游下渚湖湿地公园

下渚湖面白鹭飞,芦苇荡里渔舟归。

蒹葭岛上吟关雎,丈母娘茶喝三杯。

游德清新市古镇

老屋石径廊中行,香茶梅糕细品茗。

若问江南悲欢事,流水慢叙古今情。

2021.5.2

  

诗二首(湖南师范大学 朱元山)

【七绝】再用谭公韵题虎耕图

百兽之王犹力田,一经驯化竟低颜。

爪牙锋利复何用,自在何曾似故山?

【五绝】清早见群中问候表情口占

晨风过小桥,翠柳曳丝绦。

报晓吉祥鸟,歌喉滴滴娇。

  

赠与五月花神石榴(西安市蓝田县白村初中 田勇信)

三春众芳归仙籍,四月牡丹梦已空。

艳阳流丹烧绿蜡,碧树擎炬照葱茏。

漫舒华章缘星眼,团簇珠玑自绣胸。

为报挚友殷勤赏,披肝沥胆奉香浓。

粒粒水晶见赤诚,除却冰清是殷红。

  

【时代散文】

清华正气传当世(汝南县第三初级中学 王继伟)

从个园出来,穿过热闹非凡的东关古街,在狭长的巷道里行走……

先前读过朱自清的诸多散文,尤其是《春》《绿》《背影》《荷塘月色》等经典篇章,印象尤为深刻,因而异常仰慕这位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散文大家。2021年五一节计划去扬州,先生的故居一定要列入行程的。于是,到扬州的当天下午,从广陵区的东关街出来,在手机中打开高德地图,输入“朱自清故居”,按导航步行,在长长而狭窄的巷道里,走了好长时间,终于找到了安乐巷27号。

这便是朱自清的故居,许多散文作家向往的地方,更是我心中的圣地。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朱自清祖籍浙江绍兴,18981122日诞生于江苏海州(今东海),童年随家迁来扬州。朱自清祖父朱则余,号菊坡,本姓余,因承继朱氏,遂改姓。为人谨慎,清光绪年间在江苏东海县任承审官10多年。父亲名鸿钧,字小坡,娶妻周氏,是个读书人。光绪二十七年(1901)朱鸿钧由东海赴扬州府属邵伯镇上任。两年后,全家迁移扬州城,从此定居扬州。朱自清本人毕业于扬州的江苏省第八中学(今扬州中学),后又在扬州做教师,故自称扬州人。

朱自清在全国居住过很多地方,而扬州的“朱自清故居”是全国保存最为完好的朱氏旧居,其中书房和卧室更是保持了当年的原始原貌。

门口有个白底黑字指示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朱自清故居。”跨过门槛,里头先是一个小园子。地是用石块铺成的,两旁整齐地摆放着一盆盆的鲜花。这些花或粉红,或深红,被墨绿色的叶子簇拥着,显得格外娇艳富丽。

这是一座晚清时期的单层建筑,青砖黛瓦,步入而进,故居简陋,质朴,清雅,寂静,是扬州传统的三合院式民间住宅。小院子清洁干净,院落种有一棵小树与翠竹,透着一种悠闲与恬静;朱自清的书房和卧室,桌椅床具虽已陈旧但保存完好。卧室中摆放着一张老式木床和一张老旧的书桌,床架上方挂着旧蚊帐,床上铺着蓝白花粗布薄被,岁月在这简陋的卧室里留下斑驳的痕迹。小院的另两间起居室,现已辟为《朱自清生平陈列》。大量的照片,资料和实物,以及他的亲笔手稿均陈列在玻璃柜中。这些,向我们展示着一代文学大师刚正儒雅的一生。

入第一进,薄砖铺地,条石镶边,青苔接缝,砖墙细瓦,雕花屏门,古朴大方。天井、门堂、厢房,红木清漆打造的窗栏、案几、条桌、橱柜、大床和房间里的陈设,让我们想到当年朱家人忙碌的生活场景。

右边并列的两间客房,是当年朱自清的书房和卧室,也是朱自清和他夫人陈竹隐的新房。1931年初,朱自清和陈竹隐订婚,后朱自清去欧洲留学。回国后在上海举办了婚礼,然后携新婚妻子回扬州在此居住。屋中陈列的书橱、烟斗和文房四宝是朱家后人捐献的朱自清生前遗物,现在都已成为珍贵的文物。

东厢房的两张大床、梳妆台、案几、大橱、桌子及其它陈设,都是当年朱自清的父母和两个女儿的所用之物。墙上的两张照片一张是朱自清的母亲,另一张就是《背影》里的那个慈爱的让朱自清的“眼泪很快流下来的”父亲朱鸿钧。

西厢房是朱自清庶母的卧室兼朱闰生(即《河塘月色》中的闰儿)的书房。

找寻朱自清故居,在狭长的巷道里穿梭,小巷里没什么游人,但到故居人都不约而同说着一句话,仰慕而来。

朱自清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后来到清华大学任教。他是散文大家,他的名字和中国现代散文的历史写在一起。他的一些写实性很强的记叙性散文,把笔触角伸向社会,描景抒情,直面人生,对中国现今散文创作影响深远。

扬州的民宅让人能想象出生活的细腻与平淡,跨入朱自清的故居,同样的感觉让人心里多了一种安祥。也许正是这独特的安详孕育了他别样的妙笔,书写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别样的散文华章。

进入眼帘的是朱自清戴着眼镜颔首沉思的汉白玉雕像,儒雅正气,栩栩如生,静静地注视一个个访客,默默地讲述着他散文写作的独特感悟。雕像后面的墙壁上以夏日荷塘为背景,上书“清华正气传当世”七个大字。顿时,我的脑海里便荡漾起《荷塘月色》的散文来……看《背影》,那穿着黑大褂的背影,吃力的爬上月台,他将父爱的力量化作清华正气,使其不断的激励后人;读《春》,那刚刚睡醒的万物,他将春天的勃勃生机化作清华正气,让我们体会到新生命的希望;品《荷塘月色》,曲曲折折的池塘,亭亭田田的荷叶,他将大自然化作清华正气,让我们与自然更加亲近。

朱自清除在文坛上赫赫有名外,还积极投身“五四”运动和支持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学生运动,毛泽东同志在一篇文章中高度赞扬了他的民族气概,清华正气。

1948年先生经受了颠沛流离的苦难,目睹了民不聊生、政府腐败的现实,在穷困潦倒、疾病缠身时,仍然拒绝美国援助。在声明中这样写到:“为表示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气节,我们断然拒绝美国具有收买灵魂性质的一切施舍物资。特此声明。民国三十七年。”

是扬州的秀山丽水和文化土壤孕育了朱自清,是朱自清的文学成就和高风亮节,给历史文化名城扬州增光添彩。

此刻,我站在朱自清故居的小天井里,感悟着清华正气另一番绝美别样的意境!

202155

  

美的价值(郑州市金水区幼儿园 刘梦楠)

华夏文明五千年,每朵传统的花都凝着无数先人的智慧。中华传统之美,曾是我们骄傲的资本,可现在,究竟是某些人哗众取宠,还真是世道变了?

中国向来以“女性柔美,男性阳刚”为审美标准。可随着韩流的入侵,一些以“颜值”自傲的男明星悄悄留起了长发,偷偷画上厚重的眼妆,静静将嘴唇涂的比女明星还“妖娆”。许多路人见了这些都不屑一顾,和他们的小粉丝,小迷妹们一个个地对着手机屏幕狂赞。

美不是哗众取宠,而是骨子里的沉淀。

现在网络开放性大,许多新兴的名词都默默地进入大众视野。“伪娘”,这个被许多网红争相实践的词,为他们带来了巨大的收益。鲜嫩的口红,彩色的眼影和各种各样的底妆液,都是这群自称“小仙女”的男生们的看家之宝。一次“伪娘”妆的直播,为他们获成千上万的厚利。而这件事只是沧海一粟般的存在。讽刺的是,那些驻守边疆的战士们风吹雨打,却无人关注。但即使这样,他们骨子里沉淀的阳刚之美,是那些所谓的“伪娘”们永远也体会不到的。

美,是可以沁人心脾的。

中国文字的美,有着它独特的韵味和魅力。它们的美是可以让你一眼就会记一辈子的。我是要活成春天的。把肥的绿,瘦了的红给李清照,荷花都给周敦颐。我忙着去给山间的花籽盖被,为它们点亮二十四桥明月,为它的行程铺好青石板,为它烧好一壶老酒,共赏这世间美好……这样的句子,初见,我便被震撼到了,我从未想过文字的美,怎么可以这么霸道,却又像一根羽毛在心头滑过。

美,是有价值的,但更是无价的。《千里江山图》,这幅极尽中国传统文化之美的绝世藏品,在前几年故宫的一次限时展览中名扬于世。它道尽了中华的传统之美,却又诉不完那美的价值。是的,真正的美是无价的,是沉淀在骨子里,默默地流淌在“美人”的身体中的。这种美似芦苇轻盈,沁人心脾的。我想,如果你愿意,我们可以弃十里桃花,共寻这世间之美!

  

种子(甘肃省天水市第三中学 冯廷来)

“我不相信没有种子植物也能发芽,我心中有对种子的信仰。让我相信你有一颗种子,我等待着奇迹。”

“一天,我走过一片油松林,看见牧场上有些种子在发芽,它们是风从松林里吹来的,如果无人打扰,几年以后,这些树苗会改变这里的自然面貌。”

我见过对这两段文字的另一种排列,在同一本书里,第一段在《前言》前边的一页,第二段在正文的开头。它们被分行排列成诗歌的模样,竟然像模像样,俨然就是美丽的诗。

我相信它们就是诗,诗中核心的词是“种子”,核心的意思是种子会发芽,它们会改变自然面貌。而且作者预言家一样对世人说:“让我相信,你有一颗种子,我等待着奇迹。”这让我想到了很多,甚至心潮涌动。

我们为什么还活着?经历了那么多磨难,还活得信心满满?这只有一种解释:我们心里有一颗种子,随时都准备发芽。黑夜吗?总有天明的时候;阴雨连绵吗?总有雨过天晴的时候;冰雪严冬吗?总有春暖花开的时候……一切苦难,灾厄,霉运,都被我们看做是一种暂时、一个过程的一环,而不是永远。所以希望之火永不会熄灭,无论抗争还是隐忍,谁曾真正死心过?没有,谁也没有,因为我们怀揣一颗种子,才坚毅地活了下来。

种子的力量是无比强大的。当原生态的林木被快速地砍光,会怎么样?请看诗人的回答:“如果无人打扰,几年之后,这些(新生的)树苗会改变这里的自然面貌。”非常对,大自然有其超强的自我修复能力,砍光了吗?请你提上斧子离开,再别来这里,几年之后,生态会慢慢复原,即使生态结构发生些许变化。是什么改变了已经坏了的环境?是种子,是林木被砍伐时遗留在那里的种子,它们发芽,长出幼苗,几年之后长大了。当然还有一些植物的根也会发出新芽。草木的种子与根,就像文化的种子与根一样,它们有极强的再生能力,它们会以许许多多的小苗,来回应那把无情的大斧。

但是也有特别狠的一招,就是不断地清理,砍完了树,割完了草,刨根,一点一点地找,一旦发现小芽,便拔掉,甚至连发芽的土层也搬走(请不要以为世界上不会有这样的事情),这样持之以恒,一定会造出荒漠。但是时间,这位公正的裁判,一定不会让一代人活太久,而人类,也不会让一种意识原样不变地存在太久。我很佩服我们的祖先,这个民族的第一本书就是“易”,即变。变中有不变,不变中有变,在变中坚守,在坚守中革新。能发现这个定律的人,一定非常杰出。

变与不变,从自然界中找到证据,应该不难,每一个农民都深知的。可写进书里的并不多,寻找也不很容易,但不是没有。我至今没读《瓦尔登湖》,深以为憾,但没错过作者的另一本,即《种子的信仰》,前者是散文,后者讲的是:(植物的)群落是怎样形成的?新一代是怎样产生的?种子,这力量无穷的基因承载与传递者,它永远不会沉默。本文开头引述的文字,就来自《种子的信仰》,作者:亨利·D·梭罗。请相信,世界有一颗种子,你心里也有一颗种子,它们是改变生态唯一且最可靠的希望。而且,我们都可以成为一颗种子,存在着萌发的可能。当我们死亡时如能确信,那将是多么地幸福。

  

【故事回忆】

快乐打折(新疆克拉玛依市第一初级中学 李玉尊)

童年是每一个成年人都经历过的。恐怕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童年都是美妙的、快乐的、幸福的,值得回味无穷的。

       即便苦难如高尔基者,童年时光,也有值得回忆的点点滴滴的快乐。

       在一九○八年至一九一○年间,列宁经常到高尔基在意大利卡普里岛的寓所作客,高尔基不止一次地向他讲起自己的童年和少年的生活。有一次,列宁对高尔基说:“您应当把一切都写出来,老朋友,一定要写出来!这一切都是富有极好的教育意义的,极好的!”高尔基说:“将来有一天,我写出来……”不久,他实现了这个诺言。

       高尔基在自传体小说《童年》中,不但揭示了那个时代的俄国社会那些“铅样沉重的丑事”,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典型的特征,还描绘了作者的童年生活是“一种浓厚的、色彩斑驳的、离奇得难以形容的生活”。特别是在高尔基结识了知心朋友小茨冈后,两人无话不谈,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那一段的文字描写,笔触就是轻松的、心情又是快乐的。

       通常情况下,童年的快乐,不是刻意回忆起来的,大多都是在不经意间,自然而然受心灵的触动闪现在脑海中的。

       有一天,我刚进家门,突然心血来潮,唱了句:“地道战嗨!地道战……”结果,没有把妻儿俩笑晕过去。俩人不约而同地说,真不知道我们家的左嗓子还会唱歌。其实,那时正是我想起在猪圈里一边唱着电影《地道战》上的这首歌,一边用竹竿捅得老母猪团团打转的情形。童年的快乐,不足与人道也。

       又有一天,妻子收拾儿子凌乱的书桌,拿起一个铅笔头,正要向垃圾桶内扔的时候,也是突然间对我说:“这么长的铅笔都不用了。但你是见过我最好的朋友丁培的吧?我们要好得像亲姊妹,她还不肯借给我更短得铅笔头呢!”妻子不是小气之人,说完就独自笑开了起来。嘴里还兀自说着:“尽管那个年代生活苦归苦,人之间是真诚的,快乐还真不少!”我愕然啦,不知何时,妻子所言渐入佳境,已有思辨的意味了。

       再有一天,都快晚间十点钟了,十六岁的儿子仍未见归,我与妻子已焦急地在阳台上张望几回了,正待出门去寻找,儿子恰恰摁响了门铃。进到家里的儿子灰头土脸的,但脸上却洋溢着开心的笑容,问其故,早就放学了。只因想起小学三年级时,在他过生日的前一天,欲转学至乌鲁木齐市的同学上门送了一把小手枪,就用了近两个小时扒了出来。当时我就开了个玩笑:“儿子,又要赖着我玩枪战吗?”儿子淡淡一笑:“跟你玩有啥意思,那时我们玩得才叫开心呢!”此时想起往事的儿子,必定是无比开心的。

       联想至此,我顿时有了一个令我心灵悸动的认识。忘记了童年快乐的人,不会有完整的人生,一生于愁苦之中生活,能有快乐而言吗?

       没有了童年的快乐,现在的快乐肯定已打了八九折还多。

  

二毛哥,如今还好吗?(郑东新区畅和街小学 姚增戗)

二毛哥,其实是我老师。

这话说起来话长。

解放前,我的爷爷在中牟县给周述文县长当差,周述文的弟弟,就是二毛哥的爷爷,就是这种关系,老亲戚啦。

解放后,周县长举家迁往上海,其实还是逃亡,日本兵曾经追杀过,也是抗日的国民党官员县长。共产党反对,放弃东西大街的四合院宅子,拿着成兜的金银,开着汽车赶往上海,途中遭到无名氏抢劫,大老婆小老婆均遭一死,儿子幸存,隐姓埋名偷渡到台湾,辗转到新加坡,而周县长不知何时,命丧黄泉,一直到八五年,改革开放,县长的儿子回老家探望,偌大的宅子空无一人,是二毛哥的爷爷,每天去扫扫扫地,开开门,关关门。可惜没有钱维护房子,显得破烂不堪,风刮雨淋,房顶上的瓦片过多的破碎。伤心落泪之余,周县长的儿子把宅子卖了,其实是送给了二毛哥的爷爷。

二毛哥结婚住的房子,就是在老宅子上盖的新房。二毛哥幸运,第一胎双胞胎,两个男孩,后来计划生育不紧了,又是一头沉,妻子是农村户口,跑到黑龙江哈尔滨半年,又生了双胞胎,两个女孩。人家这儿女双双全,估计就是爷爷留下的福分吧。

话归正题,二毛哥在我上四年级的时候,教我数学,那时候语文数学是两个老师,二毛哥教我们两个班的数学,真实的,两个班的数学我教过,比班主任还累,讲不完的课,改不完的作业。好在那时周老师年富力强,讲课声如洪钟,我们听讲认真,成绩那是杠杠的,在文教组比赛中老是名列前茅。周老师那个得意劲好比是丰收的喜悦。

周老师还有一样绝活,那就是算书法解应用题,不用XY未知数方程解,无论多难的题目,没有难倒过他,周老师的聪明才智在我们学校无与伦比。记得又一次,周老师给我出了一道题,大概是这样的:鸡兔同笼,头共46,足共128,鸡兔各几只?我一看,没见过,什么离奇古怪的题呀,想了半天,不会。周老师给我讲了一遍,我是恍然大悟,从此这样的题目我记得很死,没有不会过。

毕业后,回到母校,二毛哥已经是教导主任,在他的领导下,我干的特别起劲,成绩那也是杠杠的,文教组已经改称学区。我也和周老师也一样教两个班的数学,那种敬业精神就是从周老师那里学的。好景不长,周老师调到别的学校当校长了,我们之间的交流少了许多,以前在一起喝酒的日子没有了。现在周老师还是校长,在一所比较大的小学里当校长,还有分校,还有托管学校。佩服周校长的为人,也佩服他的能力和精力。

写这篇征文时,二毛哥,周老师、周校长已经奔六的人了,希望他注意身体,保重自己,现在我不去找他,虽然是教师节,虽然是我的老师,亲戚,等他退下来我一定和他再续喝酒之情。

  

苦楝花开(中牟县青年路小学 李丽娟)

独自一人走在街边,一转角,忽然闻到一阵浓浓的花香,好熟悉的味道,那么浓郁,那么绵长,随着风一阵一阵的地飘来,淡雅芬芳、沁人心脾。我赶紧抬头四下寻找,是楝树!开满了一树树紫色的繁花,就在我面前!望着高挂在枝头的那粉紫色的小花我满心欢喜,思绪一下子被拉回了童年。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楝树是很常见的,田间、路旁、村头、各家的房前屋后都种有这种树。楝树,又名苦练,苦楝,苦苓,森树,檀,紫花树。南北方常见,淮北又称楝树,它生命力极强,随风而生,随根而起,山坡地头皆有它的脚印,其花呈紫色繁花。清明前后开放,细碎如雨丝,纷落清明道上,又称清明雨。

大人们并不重视楝树。说他们是无用的树,甚至随意砍伐,弃之屋旁。因为它不像枣树、石榴树那样能结好吃的果子,树干也不粗壮,做木材也不顶多大用。唯一有的作用是在盛夏之夜,人们在院子里乘凉忘记带扇子时,会折几支楝树叶驱赶蚊蝇。手里拿着一大把楝树叶往身上抽打,凉凉的,很舒服,用完之后人们会把楝树叶随意丢弃。

可我喜欢楝树,喜欢她高挑的身姿,喜欢她茂密的枝丫,喜欢她碧绿的树叶,喜欢他她那有着浓烈香味的紫色小花。小时候和小伙伴玩耍,每当跑到楝树下我都会细细端赏她,总忍不住抚摸它光滑的树干,感叹它的挺拔,总觉得她是那样美。

每次妈妈让我去折一些楝树叶时,我总是不忍心,总担心会弄疼她。我会小心翼翼地挑着折几只,还会被妈妈数落。我喜欢把圆圆的谏子摘下用针线穿成一串儿,挂在脖子上当项链。

每年腊八,妈妈让我去给枣树喂腊八粥。我的老家有这样一种说法:在腊八这天须在枣树上抹上一口腊八粥,还要说“枣树枣树吃米饭,结的枣拉拉串。”预示着来年吃过米饭的枣树会结很多枣子,也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吧!这时候我总会偷偷给楝树抹上一口,边抹边说:“楝树楝树吃米饭,结楝子拉拉串。”妈妈看见了总埋怨我浪费米饭:“你喂楝树有什么用?结那么多楝子能当饭吃吗?”我总会笑笑。妈妈哪里知道我在期盼什么呢?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很少见到楝树。似乎快要把她给忘记了。偶尔想起她,也不知去何处寻找。心里总有些莫名的失落。现在我竟然在街边遇到了这么多高大的楝树,和小时候家里的楝树一样高大,我边走边欣赏,贪婪地深吸着这醉人的芳香,心里幸福极了,眼角竟然有些湿润。

今年楝树又开花了,开得还是那样繁茂。真希望城市绿化能多用这种树,希望苦谏年年花开!

  

【生活随笔】

换纱窗的师傅(中牟县荟萃路小学 李焕青)

女儿房间的纱窗时间久了,边缘破了几个小洞,蚊子便趁虚而入。惹的女儿成天嚷嚷着换纱窗。我也开始留意找“换纱窗的”。

这天上午,我陪女儿上宝视达陪眼镜,往回赶的路上,迎面正好看见一位换纱窗的,我上前打招呼。这是一位老师傅,约有六十多岁,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车上放着材料和工具,把整个车身挡的严严实实的。看到有生意可做,老人笑容可掬,显然他很高兴。我就开始询问情况,他指着材料开始一一介绍:有高档的钢丝做的,还防腐,有抵挡一点双眼纱的,还有一般的尼龙的……,颜色上有纯白的、牙白的、还有灰的。我听着他的介绍,一下子不知道用什么的好。最后说到价格,他又说用的材料不一样价格也不一样,按窗户的个数收费。我听了觉得还行,就定于如果下午天气好的话,到我住的小区更换,并留了联系方式。

吃过午饭,女儿就问:“吗,换纱窗的会来吗?”我应声道:“会吧,不是说好的吗。”女儿高兴地去写作业了。过了一个小时,女儿又走过来,问我:“妈,天有没下雨,换纱窗到底还来不来啦,这都多长时间了。”我劝她说:“急啥,你有没有出钱,还怕找不到换家?”正在这时,窗外传来一阵吆喝声:“换纱窗勒,换纱窗勒”。女儿刚要去看是不是上午约定的那家,我的电话响了……

我立即把女儿房间的纱窗卸了下来,顺便把厨房的也卸了下来。慌忙下楼去了。到了楼下,我并没有看见老师傅,心里有些踌躇不定,就朝这大门口走去。等到了门口,看见他在梧桐树下,已经把工具放在地上,一副要开工的架势。

我把纱窗贴墙而放,就开始选择材料。我每指一种,他就开始说价格。价格从四十到十五不等。最后我确定女儿房间用一款好的——钢丝防腐的,厨房用一款一般的——尼龙的。师傅开始看干活了,他从从车上个帆布兜里拿出一个播放器,打开音乐。在音乐声中,只见他把窗框放在地上,把纱放在框上,左手拿着压条,右手拿着一个滚子,顺着压条的方向用力一推,压条就压着窗纱进到了窗框的边槽。他那双手粗糙的手动作是那么娴熟,三下两下,四周都压进去了,他还特意把四角拐角处容易动的地方压平实。到了剪窗纱的时候,师傅特意在边缘处留有一些,说什么可以防止蚊子从缝里钻入。师傅不光活做得好,考虑的还挺细微。

师傅谈笑风生,从交谈中得知,他不是本地人,来我们这儿时间也不短了,由于没有文化,只得从事一些简单的体力劳动。后来年龄大了,干不动体力活了,学习了换纱窗。虽然不那么费力,可是,生意时好时坏,收入也勉强维持生计。这时,我又看到了他的自行车,那是一辆老式“永久”牌自行车,就问:“你这自行车现在可不多了吧,这样走街串巷,还不买一辆电动车,来回就轻松多了。”他说:“我这小本生意,电动车不得几千元,再说孩子要成家,花销大得很,能省就省吧。”

活干完了,我拿起纱窗,付了钱就想走,结果发现,由于我的疏忽,把厨房的换成了好的,而女儿房间的去换成一般的,真有些不尽人意。我嘴里喃喃自责,师傅马上就说,这样吧,我在把这个窗纱卸下来,都装成好的吧。我说:“那这个怎么办?我有些难为情。”“没事,将来有用上的时候再用。”师傅很爽快地把那个纱窗换好了。看着如意的纱窗,我特意又掏了二十元钱,而师傅却执意收了十元钱。捏着手里找回的十元钱,心里像达翻了的五味瓶,说不出什么滋味。

师傅正准备收拾工具离开,远处传来喊声:换纱窗的,别走,把我家的纱窗也换换……

工作无高低贵贱之分,做的事情无大小之说,只要讲诚信,认真去做,就会有好的回报。相信师傅的生意会越做越好!

  

【园丁颂歌】

让生命在奉献中熠熠生辉(汝南县第三小学 隗淑娟)

春有百花情,吾有桃李结。在多彩的春日里,她似和风,催润桃李;她如细雨,滋养土地;她像暖阳,照进每个人的心里。她博爱、热情、温暖,她就是平凡而伟大的张海云老师。

纵使岁月多琢磨,青丝换华发,张海云老师仍初心不改育人志。对于班级管理,她有强大的磁场,班级的小组织都像磁力线紧紧围绕在她的身边;对于课堂教学,她有浓厚的个人魅力,每个学生都认真倾听无限沉醉;对于学生个人,她有独特的育人情怀,所有学生不贴标签同等对待。还记得,她不厌其烦写满黑板每个角落;还记得,她戴着花镜认真批改作业;还记得,她早来晚走为学困生补习功课;还记得,她查看试卷细致分析失分原因……她教学成绩突出,总是名列前茅;她被评为省特级教师,赢得家长赞誉。成绩源于勤奋,成功来自努力,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平凡的岗位上挥洒着辛勤的汗水,描绘着无悔的年华,诠释着奉献的精神。她无私、博爱,似和风催润桃李。

她不但是班级的 “领头雁”,她还是五年级数学组的“领头雁”。周三教研中,她带领大家对前段数学教学工作进行总结,查找不足,提出改进意见,然后对近段教学内容进行统筹安排,从教学进度到教学方法,从课堂预设到学生能力评估,从教学重点难点到作业设计,无所不包,无所不容,有发言,有记录,力求教学效果有深度,有厚度。听着他流畅的主持,你会觉得一切都理所当然,可你不曾看到她戴花镜埋头苦读教育书籍的艰辛,你不曾看到她备新课找习题的认真,你不曾看到她分析问题克服困难的坚韧……她专业上的游刃有余,源自她积极的人生态度、创新的工作理念、永不言败的奋斗精神。她勤恳、热情,她如细雨,滋养着五年级数学组这片可爱的土地。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外一个灵魂。在数学成绩分析会上、在数学经验交流研讨会上、在提高数学成绩培训会上……她绝不吝啬自己的经验,她分享班级管理方法,分享学困生转化方法,分享提高课堂效率的方法,她坚信“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正是一个一个三小人汇聚成了三小力量,才能创造三小新的辉煌。她明媚、温暖,她像阳光洒进每个人的心里。

三尺讲台,恪尽职守;一支粉笔,书写人生。传一肚知识,授满身智慧,播无限希望,种万家幸福。张海云老师用敬业、忠诚、担当谱写了新时代教育新篇章,让生命在奉献中熠熠生辉。

  

赞美您,亲爱的老师(汝南县第三小学 彭 倩)

暖风习习,怀着憧憬,我们又迎来了新的一周。刚踏进办公室,就看到霍勇老师头上绑着绷带,戴着帽子,正在翻阅学生的期中试卷。我吃了一惊,突然想起,上周霍勇老师因为头部不适,去做手术了。怎么刚过了个周末,本来应该在家养病的霍勇老师又来到了学校?同事们都疑惑不解,纷纷询问。霍勇老师却笑着说:“咱们学校本来就缺老师,我要是再请假,我们班学生怎么办?再说,我请假也会给别的老师增加课业负担。我没太大事,还能坚持上课。”这就是我们三小的老师,心系学校,心系学生。

霍勇老师不仅是三年级的数学老师,还承担着学校的印刷工作。尽管任务重,他从没推诿。特别是每周都有的周考,印刷工作量大,霍勇老师除了在教室上课,大部分时间都泡在了印刷室。只要是我们需要印刷试题,霍勇老师总是第一时间为我们完成,绝不耽误使用。教师是个平凡的职业,而霍勇老师就是这平凡岗位中的一员,他坚持把平凡的事做好、做实就是最大的不平凡!

此刻耳边又响起那首熟悉的歌:“静静的深夜群星在闪耀,老师的窗前彻夜明亮……”或许,这只是一支小曲,并没有道出为人师者的全部内涵,但我们至少从中感受到了一种奉献的圣洁和伟岸。是的,这不正是我们三小人吗?他们甘为人梯。吃也清淡,穿也素雅,面对大千世界,他们心怀淡泊。像春蚕,像蜡烛,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青春和生命谱写无怨无悔的人生,虽然平凡,他们的脊梁却支撑着祖国的未来;虽然清贫,他们的双手却托举着明天的太阳。

  

【原创小说】

高明的父亲(郑州市管城区教研室 邱成立)

父亲小学毕业之后,就没有再上过学。

父亲其实没有多少文化。

父亲从来不吸烟,也不喝酒。

我六岁的时候,还没有上小学,却忽然迷上了吸烟。以前,我并不觉得吸烟有多么好玩儿。因为我的父亲不吸烟,生活中我也很少看到有人吸烟。可是我六岁那年,有一阵子,来家里串门的邻居忽然多了一些,我看到的吸烟的人也多了一些。看到那些大人把香烟美滋滋地放在嘴里,美滋滋地吸一口,然后,就有白白的烟雾奇妙地从嘴里或鼻子里悠然的喷吐出来,把我羡慕得不得了。于是,我开始想方设法找烟抽。

那时候,家里比较穷,再加上父亲从来不吸烟,家里当然是没有烟的。即使有,也跟宝贝似的,放在我够不着的地方。于是,我就到处捡别人吸剩下的烟头。捡到之后,划根火柴点燃了,学着大人的样子,微闭起双眼,美滋滋地先吸一口,也想让白白的烟雾从鼻子里喷出来。可是,遗憾得很,因为水平有限,我吸进去的烟雾一次也没有从鼻子里喷出来过,总是在实在憋不下去的时候,乱糟糟地从嘴里一拥而出。

越是这样,我越是想让烟雾从鼻子里喷出来。于是,再去捡别人吸剩下的烟头。当时,我并不知道吸烟的危害,也不知道小孩子是不能吸烟的。所以,捡烟头的事情从来没有想过要瞒住大人。有时候,看到有人吸烟,我还会在旁边耐心地等待,等别人吸完之后,直接从他的手中要过烟头。人们不知道我要烟头有什么用,以为是小孩子拿着玩的,也不在意。后来,他们吃惊地发现,我要烟头的目的竟然是学吸烟,他们立刻把这件事情告诉了父亲。父亲只是笑了笑,没有说话。

我照样到处捡烟头,捡到烟头就学吸。可是,可能是我太笨的缘故,我一直学不会让烟从鼻子里喷出来。父亲不仅没有阻拦我过,反而帮我捡起了烟头。有时候,家里来了客人,吸烟的时候,父亲还郑重地把我正在学吸烟的事情,告诉给客人,希望客人把烟吸完以后,把烟头给我留下来。客人对父亲支持小孩子吸烟的举动虽然不太理解,但也不好说什么。吸完烟,就把烟头给我留着。等我从外面玩得一身汗,半身泥地回来,就能有好几个烟头等着我去抽。

我抽了一个烟头,又抽了一个烟头。学了一天,又学了一天。也不知道为什么,却一直没有学会让吸到嘴里的烟从鼻子里喷出来。两个月之后,我忽然对抽烟产生了极度的厌倦,从那以后,再也不想抽烟了,直到现在。

没有多久,我又迷上了喝酒。那时候,喝酒的机会实在不多,父亲从来不喝酒,家里平时也没有放过酒。要想喝酒,除非谁家办喜事。

我迷上喝酒就是我叔叔结婚办喜事的时候。叔叔结婚,我也是一个重要的角色,这个角色怎样重要,到现在我也说不清楚。反正喝酒的时候,我也在酒桌上坐着,而且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还有人专门陪着,给我们倒酒,劝我们多喝点儿,一定要吃好、喝好。

我记得当时大人喝的都是白酒,为了照顾我这个小孩子,专门给我准备了一瓶葡萄酒。我从来没有喝过葡萄酒,连葡萄也没有吃过。第一次喝葡萄酒,我觉得葡萄酒味道实在是太美妙了。于是,就放开了肚子,一杯一杯地喝了起来。最后,也不知道喝了多少杯,竟然没有喝醉。

第二次喝酒是叔叔的孩子满月的时候,这也算是一件喜事吧!叔叔摆了好些桌酒宴,请街坊邻居、亲戚朋友吃酒席。我也去了,和父亲坐在一个桌子上。大人喝酒,我也要喝。父亲也没有制止。于是,我就和大人一起喝了起来,一杯也不愿意落后。别人看我一个小毛孩子,也和大人一替一杯地喝,觉得很新鲜,纷纷来逗我,这个和我干一杯,那个和我碰一盅。父亲坐在一边,只是笑眯眯看着我和别人喝酒,还是没有反对。这样,我的胆子就越来越壮了。这次喝的是白酒,当然没有葡萄酒的味道好,但喝起来还是蛮有味道的。也不知道喝了多少杯,我竟然喝醉了,而且醉得一蹋糊涂,连午饭也没吃就回家了。我不知道怎样回了家,也不知道怎样在床上睡了一个下午。到了晚上,肚子里终于翻江倒海起来,一下子吐了个天翻地覆。吐完了,连晚饭也没吃,一倒头又睡了。

第二天早上,酒,终于醒了。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想喝酒。一直到现在。

现在,我有了自己的孩子,依然是烟酒不沾。

当然,我的孩子想做什么事情,我是不会阻拦的,放手让他去做好了。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4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