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群 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4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号
笔会作品集1029(王茹)
(2021年4月27日)
(郑州市金水区四月天小学 王茹 12篇)
目 录
(朽木可雕系列13—24)
13、做师先做人
14、莫要“抱怨”
15、君子慎独
16、治学——为师之本
17、你“介入”了吗?
18、爱生的三个层次
19、如何爱学生?
20、宽容,无穷的力量
21、惩戒也是爱
22、知识,教师成长的阶梯
23、情商,开启成功的钥匙
24、能力离不开时代
做师先做人(朽木可雕系列13)
真善美爱,是人类文明的标尺,是现代价值体系的基本准则,是人们发自内心的道德追求。
教师要成为,真的追求者、善的传播者、美的创造者、爱的践行者。简短的几句话,道出了为师的真缔,为师的价值,为师的追求,为师的境界。
程华教授谈起教师的专业素养时,专门说到“师德是灵魂。”什么叫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也是一名教师所必须遵循的准则。他把职业道德分作了三个方面:为人之德、治学之德、从业之德。也就是说只有三个方面都具备的老师才是真正有灵魂的教师。
他认为为人之德就是教师遵循为人的约束和为师的修养,在当前背景下,为人之德应包括三个方面:无私奉献与合理取值相统一、道德召唤与制度约束相统一、整齐划一与宽容多元相统一。
他当时讲了有个有趣的故事,说起他的时代,大多是讲究无私奉献的,而现在的教师却大多习惯市场取向。有一次,学校的一名班主任生病了,他想找一个体育老师代替那个老师代一周的班主任,结果体育老师就很不高兴,因为班主任有班主任费啊,于是他就问程教授:“那他的班主任费是不是给我?”程教授愣了,上海那边教师的绩效工资都是教委直接发到老师账户上,学校没有权利调配的。程教授就为难地说出了实际情况,那位体育老师非常不高兴,总觉得是在敷衍,没有尊重他的劳动,但还是接了下来。接下的第一天问题出现了,那位体育老师对这个班的横眉冷竖,相当过分,家长直接找程教授告状。他知道还是情绪的问题,又找到那位老师说:“你好好带吧,我回头给你们协调一下,若是他不表示心意,我自己掏腰包给你。”一周顺利过去了,那个班主任回来后,程教授就找到他,让他买了礼品送给了那位体育老师。这件事情也无法判断谁对谁错,合理取值无可非议,但是教师还是要无私奉献的精神,教师的劳动事实上根本无法用金钱来衡量。但教师也是人,给予尊重与生存的物质条件,才能更安心的工作。
他说他那个时代的老师更习惯于道德召唤,所以一直兢兢业业,凭良心做人师。随着制度的完善,制度对于教师的约束确实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这个方面是关于学校管理层面的,对于我这位普通老师来说,还是不多加评述了。
而整齐划一和宽容多元,听得却让我记忆犹新。比如说,学校组织活动是需要整齐划一的,但是这里允许多元个性的存在,前提是不违背活动的原则。比如说去学校组织去一个地方去参观,你以何种方式到达这个地方那是你的选择,但是你若以个性当借口,说你觉得这个活动没劲,自己去其他地方了。那么这种个性肯定是无法宽恕的。所以在一定尺度下,不违背同一个目标的情况下,你可以自主选择。事实上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学校的老师都成了这种过分自由主义,那学校也无法称之为学校了。
程教授这几条为人之道,听之好像只与老师有关,事实上每个行业都一样适用。学会做人,方能为师。
莫要“抱怨”(朽木可雕系列14)
对于不公平,你或是强力去抗争,你或是化悲愤为力量,在未来有更杰出的成绩。但你不能埋怨,因为埋怨只可能使你更偏激、更不理智、甚至造成更大的挫败。 ——程华
看到这里,想到刚进入博园之后看到了几篇关于评优评先的文字,有些是理性的,希望学校以师为本;有些稍微带点个人主义,总认为对自己过于不公平了。事实上,每年评优评先就那么少的名额,总是无法让每个人满意。而老师的优秀又从何衡量?其实根本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
程华教授讲到他的一个故事:在一次评优时,学校在他和另外一个老教师之间徘徊不定,他仔细想来,轮资格,自己没别人年长,而且老教师即将退休,即使自己的成绩比他多,但以后自己的机会也比他多多了,还有争的必要吗?于是自己找到学校,说了自己的理由,主动放弃了评优。还向老教师进行祝贺,在同事领导的眼中都获得了好评,第二年顺理成章就是自己了。事实上,以退为进,继续在自己的工作上有所暂获,在骄人的成绩面前,别人也无法真正忽视你。
特别程教授说起现在的教师心态,觉得不公平就向上匿名举报,真正的作用甚微。因为中国知识分子的心态习惯性地为自己留一个退路,不敢实名举报,唯恐事情发生后领导给自己穿小鞋。在这种心态下,虽然心里恼怒,却不敢大声申辩,于是就无法避免产生抱怨的心理。
抱怨有效吗?长久的抱怨会让你觉得自己付出和收获无法成正比,于是更加消极悲观,对于学生家庭也容易产生迁怒心理。记得有一个故事,有一位女教师本来在学校还是算是不错的,家庭也和睦幸福。在一次次的评先中名落孙山,回家抱怨老公没本事,说谁谁的老公一句话就成了先进,时间久了,老公从安慰转换为麻木甚至愤怒,虽然表面不说什么,却对她也冷漠了不少。到了学校,看着学生气就不打一处来,天天如黑脸包公,学生见了她就紧张不已,自然课堂就缺少了以前的有声有色。在同事面前也总是抱怨,好像大家都不如她的贡献高,渐渐地,大家也疏远了她。这样以来,非理智性的举动会给她带来更大的打击,得到更多的挫败。
其实,仔细想想,学校的大多数同事都是极其认真的,虽然出的风头有大有小,但是都很敬业。班主任老师守在教室里,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是其他科任老师其实也没闲着,经常看到大中午排练节目,放学辅导兴趣小组。放一颗平常心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出更杰出的贡献,这才会为自己赢得更多的公平。否则,你连话语权都无法拿到。
莫要抱怨,让自己愿望不理想化、行为不鸵鸟化、节奏不随意化,成为一个积极乐观,奋发向上的人。
君子慎独(朽木可雕15)
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 ——曾国藩
一个人在独处,无人注意的时候,更要小心谨慎、更要严格要求自己不做违背师德的事。这就是君子慎独。
如何避免慎独?这在于勤自修,日日不辍。常修从教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弃非分之想。我开始反省自己,独处的时候真的够勤勉吗?一个人面对学生的时候真的够自律吗?对待单个学生的时候一直在克制自己的言行吗?
作为教师,和常人一样,也会具有两面性,众人面前和独我面前是极其不同的。在公众场合下,出于公众舆论和自身的需要,常常会谨言慎行,而在单独对待的时候就会让人变得不可置信了。想起了在办公室时候常说的一句笑语:老师啊,就是演员,这会儿和风细雨,瞬间就电闪雷鸣。看似玩笑,大家一致认为这很容易引起性格分裂,有时想想,为何不能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绪?仅仅因为他们的错误影响了教学秩序?还是因为教室里只剩下自己一个权威,可以为所欲为了呢?从来不会在公开的课堂上听到老师的咆哮,也不会在校园里看到老师对学生怒斥,因为这是公开场合!
我还是不够勤勉,没有很是系统地研究有关的学科知识以及专业知识,也没有在学生出现问题之后多问几个为什么,更没有想过出现的问题是否和自己有关,只是一味地想着解决了就好,也就可以放松自己了。从走进博园后,我发现了许多老师的勤勉,自愧不如,如树叶对汉字的解读,亮剑对文字的分析,初荷对学生教育的执着,心语对点点滴滴的解剖,南山客对作文指导的严谨……我深深地被打动了,我自认为自己还算是用心的老师,现在发现仅仅用心还是不够的,一定要入心。只有事情入了心里,才能深入思考,才能让自己的教育教育不会懈怠。所以,在以后独处的时间里,我也要学会勤勉,避免以各种各样的借口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我曾经认为,教育学生需要更多技巧,现在想来,更多需要的是爱。只有让孩子无时无刻不感受到老师是爱他们的,无论在有人或者无人的场合都能对他们关心备至,而非人前和颜悦色,人后狂风暴雨,这样无论对于孩子还是教师自身的发展都是极其不利的,症结永远只是修复了表面,而无法根治。教师慎独,我要小心在一个人面对学生的时候克制自己的脾气,让他们从内心深处信服老师,而不是惧怕老师。教室里没有比和风细雨更能滋润学生的心田,若让这些花儿开得美丽,还需要我们这些园丁更为精心。
每个班总有特殊的孩子,在单个聊天的时候,我们该如何获得他们的认可呢?我想我是否也该学会听听孩子的想法了,让他们道道原因,自主寻找解决的方式,并从内心深处认可这种方式,那样才不会做无谓的说服。
君子慎独,在独处中寻找真我,从真我中获取做教师的真谛。我会努力的!
治学——为师之本(朽木可雕16)
为学在严,严格认真、严谨求实、严师出高徒。 ——朱镕基
治学乃是教师作为学人的职责和士人的使命。“学人”的使命是传承文化,拥有丰富的知识。追求真理,创造崭新的知识。真理和知识具有自足性的价值,它可能成为一种谋利的工具,但更应该成为人们追求的价值目的,成为人们的安身立命之方。 “士人”应该具备勤学苦学的毅力、好学乐学的境界、求实奋进的精神,做一个遵守学术道德的模范。知识分子作为社会的精神支架,应该具有高度的社会道义责任感,做一个社会道德的启蒙者和守夜人。
教师作为“学人”,一要传承知识;二要创造知识。想起了那句老话: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现在看来还是稍微狭隘了些。教师不仅仅是传授老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经典,而且要把知识提炼,成为自己的知识,并且从中悟到新的体会,还要在生活与教学中发现更多的别人未发现的或者发掘的新知识,这样才能保证知识的传承和诞生。学人简单说就是学习并提升知识的人,教师有许多与其他行业不同的专业知识,而这些知识也是那些教育前辈们从实践中获知并且提炼出来的。但是仅仅沿用他们的既成事实的知识还是远远不够的,时代在发展,学生在变化,社会对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更新着观念,教师,不再是拿着课本,有了一支粉笔就可以上课的人,而是能从前人的经验中演化出属于自己的教学理念,适用于现在具体的教育本体——学生。唯有这样的教师,能够整合现在的教育资源,并且延伸到自己的课堂,才能成为新时代需求的教师。
教师作为“士人”,必须是一个会学习的人。每当听到别人议论起教师,说起教师许多都是无能力的人,不读书的人,甚至误人子弟的人。我的心里总是充满了痛苦,教师真的如此了吗?那天一个教授说起现在的教师已经到了有史以来的最底层,原因何在?记得以前的师范生,都是一个学校里的尖子,都是金字塔尖上的人,现在是考不上好学校上师范,如果中国的教育一直持续这样的观念,无法把最优秀的人才留在教育界,那将是整个中国的沦落。教学兴,则国兴,那我们这些在岗的教师,是否也该更新一下观念,让自己学会读书,学会学习,否则你何以在学生面前谈起书籍的重要性,谈起学习的价值?教师不但要学,而且乐于学、坚持学,时代是发展的,拿着以前的旧观念去教育新时代的孩子,能被孩子认可吗?教师是榜样,也要做好学习的榜样,才能让学生信服。
为人师者,要有治学之能。有人说现在的孩子无法批评,只能捧着,如果这样,我们培养出一代怎样的孩子?遇到挫折就演着跳楼的戏码,出现了点小波折就躺地撒泼,体育锻炼也能窒息……如此下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何来?强大的身体素质何来?治学要严,严格而非严厉,严谨而非严酷,我们一定要运用教育的专业知识来教育学生,让学生无论学习还是生活,无论知识还是品质都能以做一个大写的“人”为目标。所以学好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把它们应用到你的教育教学中去,莫让一个“罚”字束了手脚,不罚不代表无法。
百年大业,教育为本;教师大业,治学为本。亲爱的同行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你“介入”了吗?(朽木可雕系列17)
所谓知识分子,除了献身于专业工作之外,同时还必须深切地关怀着国家、社会以及世界上一切有关公共利益之事,而且这种关怀又必须是超越于个人(包括个人所属的小团体)的私利之上的。
——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
听讲座时,教授讲了一个故事:说是在一所学校里,发生了一件事,结果惹怒了家长。家长就拿着录好的录音找到学校领导,在如此证据确凿面前,校长也哑口无言。而问题出在一位教师身上,他在办公室里对孩子的话确实极其过分的,虽然不知道录音从何而来,却也无法掩盖事情的真实性。自然,那位教师被要求当众道歉,场面是极其尴尬的,但也反思一个问题,办公室里不仅仅这一位老师在,为何却没有加以阻止,到了无法收拾的局面?
其实不仅仅在教育界,很多的中国人对“介入”意识极其淡泊,所以有了鲁迅先生笔下一群日本人围攻中国人,而其他中国人要么看热闹,要么漠然视之,习惯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美其名曰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事实上当初孔子提出此番言论时并非此意,而在无数人的断章取义后就成了如今的口头诠释。他是要求你在这个位置,一定要做这个位置做的事情,比如说,你作为国君,要为国家着想;作为州府,要为百姓着想;那么教师,你是否也该为中国的教育着想?作为中国人,你是否也该为中国人的尊严着想?
可能当时办公室里的其他老师认为这不是自己班的孩子,自己不了解事情的始末,也不敢妄加断言;可能怕同事之间闹红了脸,这有些得不偿失;可能觉得自己的说辞如果不当会引发更不可预测的矛盾……可是亲们,当事情真的出现的时候,你认为无法直接影响到你,还无法间接影响到你吗?没有几个人会记得这个老师的名字,却会非常清晰地记住学校的名字。
想起这些,又想起那个影响颇深的幼儿园虐童事件,当老师把孩子扔进垃圾桶时,竟然还有旁边的老师在笑,这是不是教育的耻辱?若那个虐童的代课老师年轻还轻不懂事,那搭班的几个老师都不明白这种事情对孩子的伤害吗?又想起那些披着衣冠的禽兽教师,是谁给他们创造了条件?难道整所学校都没有发现吗?
当遇到歹徒时,可以不介入,因为这会的你可能手无寸铁;当遇到孩子落水时,可以不介入,因为可能你不会游泳;当遇到火灾之类的,也可以不介入,因为你没有专业的救护知识。可是,当事故需要证实时,当老人摔倒时,现在也不敢介入,这是不是社会的可悲?
不敢“介入”,考量的不仅仅是教育界的危机,更是整个社会的危机。希望有一天,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学校,多些人敢于介入,才会避免更多悲剧的发生。
爱生的三个层次(朽木可雕系列18)
教师容得下学生,才能赢得学生,教好学生。 ——题记
一个好教师一定要具有从业之德,从业之德的核心之一就是“热爱学生”。如何热爱学生,那就看教师对学生的定位。也就有了爱生的三个层次。
首先,把学生当人,重视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的差异。教育是人的教育,作为人肯定有着人的需求。看似简单的一个“人”字,却极其考量作为教师的师德。把学生当作人,你才不会武断地判定对错,也不会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他们。而他们也有着作为行为人的意识,有自己的是非观和判断力,对于个性不同的孩子来说,他们的要求又是不同的,对事物的认识也有所差异,我们还是要从他们的角度考虑,尊重他们作为人的存在。
其次,把学生当作未成年人,不用成人的眼光衡量学生,不用成人的标准强加给学生。孩子可以把自己当作大人,但是我们不能把他们当作大人,或者说有的孩子已经长成大人的模样,但实质上,他们依然脱不了孩子的本质。我们在他们做错事的时候,能不能蹲下来,从孩子的视野看世界。记得曾经在一次讲座时,一个专家笑着说:孩子们都认为他们长大了,讨厌我们把他们当孩子。我们知道他们没长大,那我们该怎么办呢?不是以大人的标准要求他们,而是让他们以大人的标准要求自己,我们可以在语气上把他们当大人,心底一定要把他们当孩子。唯有这样,才更容易让他们接受。
再次,把学生当成不完美的未成年人,以平和的心态看待学生,不求全责备。因为他们是孩子,所以有犯错的权利。没有孩子的错误无法被原谅,作为老师,我们就因为明白孩子之所以作为被教育者,无论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还是价值观都不可能完美。在他们还没有定型的时候,或许会经常犯这样那样的错误,但是有则改之,我们不经常这样说吗?但是一旦遇到孩子出现了你认为触及自己底线的错误,一般人都无法按捺自己的愤怒,经常责备道:“我说过多少遍了,别人都记住了为何就你还犯这样的错,犯一次两次就算了,还一而再,再而三,没完没了地犯错,你的耳朵长哪儿去了?”无论作为教师还是家长,不少人都说过这样的话。但是,仔细想想,这种咆哮有用吗?正因为他们是孩子,我们还是怀着平和的态度去看待问题,这样你才会快乐,孩子才能平心静气。
亲爱的同行们,让我们怀一颗包容之心,这样才能赢得孩子的爱,才能让孩子在我们的教导下茁壮成长。
如何爱学生?(朽木可雕系列19)
师德最主要的灵魂是师爱,这是每个教师都认可的,但是如何爱学生?怎样对待学生才能称之为爱?听了程教授的话,我认为在教师如何做的问题上,应该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对学生博爱大度。不分智愚、长幼、勤惰,有教无类。这种思想最早来自于孔子。在孔子之前,“学在官府,”也就是说只有贵族子弟才有上学的机会,而下面的劳动人民是无法接触到的。到了东周,战乱频发,礼乐崩坏。周王失去了对全国的控制,全国范围内统一的制度开始崩解,诸侯开始为政一方。为了培养本国人才,诸侯纷纷设立自己的官学,称为“痒宫”。这时候教育对象不再局限于贵族,为了充实人才,一些有能力的平民也被官学吸收培养。孔子抓住这个机会,办起了私学,他认为“众生一体都有善性”,而且每个人出生的时候都是相似的,即“人之初性本善”,所以每个人都有成才的可能。孔子弟子三千,来历各有不同,但是在孔子的启发下,依他们的个性,成就了不同的人生。这也为孔子赢得了万世师表的美誉。事实上,孔圣人在教育上的思想至今也影响颇深,有教无类更告诉我们,教育学生不问出处,让每个孩子都赢得公平受教育的机会,才是教育者所应该做到的。
其次、对学生以诚相待。以真情感动学生,不以虚言欺骗学生。孔子的弟子曾参曾有过这样一则故事: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他的儿子哭着闹着要跟着去。他的母亲对他说:“你先回家待着,待会儿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刚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要捉猪去杀。她就劝止说:“只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妻子,可不能跟他开玩笑啊!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要向父母亲学习,听从父母亲给予的正确的教导。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实现教育的方法。” 于是曾子就杀猪煮肉给孩子吃。这虽然是一则家庭教育的故事,其实对于教师而言,也颇有启发。孩子的心理是极其单纯的,在他看来,无论父母还是师长都是作为一种榜样的存在,他们是极其信赖的,若一旦失约,就会让他们形成对诚信的怀疑。所以和学生相处时,以真诚的态度相待,而这份真诚,肯定会感动孩子。
最后,对学生放手松绑。放手也是爱,而且是一种更深沉的爱。这种爱,能让孩子从依赖中学会坚强。我们常说,我们培养的是能经得起风雨洗礼的大树,而不是温室里的花朵,可是孩子怎样才能成为大树?含在嘴里,捧在手心那是绝对达不到的,而事事为孩子着想,生怕自己一个不小心就会让孩子磕着碰着的家长是肯定不舍得放手的。对于教师而言,事事身体力行,怕万一课堂不在自己的掌控之下,学不好了怎么办?还怕如果自己放手孩子去管纪律,出了问题怎么办?更怕一点不慎,就引起了家校的矛盾。事实上,放手是双方的事,而放手不等于放纵,唯有适度的放手才能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并从中获得真正的实践体验。
你爱学生吗?那就记住六个字:大度、真诚、放手。
宽容,无穷的力量(朽木可雕系列20)
土地宽容了种子,拥有了收获;
大海宽容了江河,拥有了浩瀚;
天空宽容了云霞,拥有了神采;
人生宽容了遗憾,拥有了未来。
——题记
宽容是一种伟大的教育力量,在你拥有它时,就已经拥有了教育的智慧。
学会宽容,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一群懵懵懂懂的孩子,他们的心智还未成熟,他们的行为尚不完美,正因为如此,他们需要教育去完善他们的内在,需要引导去改变他们不时出现的缺憾。我们是教师,我们也有冲动的时候,看到他们做得不可理喻时我们也会激动,但是记着,我们是教育人的人,当我们无法冷静下来时,又如何让孩子学会反思。若你遇到孩子做了错事还能微笑,若你看到一次次犯错的孩子还能认为他是天使,若你能在他一次次遇到同样的问题还能细心解答,我相信这种力量,即使是石头,也会被你滴穿。记得孔子遇到了无数次挫折,甚至有人刺杀,他依然安心地弹琴,他的行为感化了太多弟子。
孩子是顽劣的,孩子是好奇的。所以他们喜欢用各种各样无法想象的手段来激怒我们。但是既然他错了,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我们要学会原谅,学会给予他改正的机会;如果他没有认识到错误,我们一定要让他理解自己行为的不当。我们不鼓励犯错,但是我们却不能不面对犯错。我们办公室有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她经常把孩子叫到办公室说:“好,我给你最后一次机会,老师等着看你的表现。”起初我是不以为然的,总觉得一次次地给予就是放纵,后来,看着她们班孩子一直那么有序,我才发现,其实宽恕也是一种艺术,唯有让他们懂得了珍惜机会,才能更加约束自己的行为。
其实,无论成人也好,孩子也好,都无法避免犯错。无失大雅的错误在回忆起也是美丽。打个比方,如果每个孩子都按你的要求整齐划一地完成,你的记忆中除了上课,还有其他能让你记起的事情吗?正是因为这些美丽的错误,在不断地改进和成长中,让你发现了它的奇妙,从而留在记忆中的,总是一朵朵美丽的浪花。
若是大海波澜不惊,也就失去了气势;若是天空永远万里无云,那就缺少了幻想;若是人生没有了遗憾,那就遗失了进取的力量。
而我们,还是要踏浪而行,凝视着变幻的云朵,让遗憾,成为宽容的起点,生命将更加丰满。
惩戒也是爱(朽木可雕系列21)
惩戒也是艺术,在批评中体现爱。 ——题记
师要宽容,前面我大肆宣扬过。可是宽容不代表放纵,不代表无度,更不代表教育不需要惩戒。
说一个大家都熟知的故事:有一个母亲很是疼爱孩子,总是好吃的留给他,好喝的留给他。甚至做了坏事,母亲还觉得孩子脑袋瓜太好使了,才能想出那样的主意。伴着泛滥的母爱,孩子一天天长大了,他的行为习惯已经让他成为了一个无所事事的人。在超级无聊的日子里,因为一点争执,就误伤了人,进了监狱。临刑之前,母亲去监狱探望他,他告诉了母亲一句话:我恨你,如果不是你,我如何会这样?
我也遇到过这样的事例。有一次,一位母亲去学校和我沟通孩子的问题,不经意间说了一件事:她觉得她家小宝很是机灵,在一次出去吃饭的时候,她和其他家人都没有发现一辆汽车的车轮旁边躺着一张100元纸币,只有儿子悄悄走过去,看四处无人,就把钱捡了起来,塞进了自己的腰包,然后在她的教育下把钱给了她,说给他保存着。我听了后相当震惊,这是怎样的母亲?竟然把这件事情还谈资,在老师面前洋洋得意?
我当时故作镇静地听完,问她了一个问题:“你知道什么叫不当得利不?”
孩子母亲好似奇怪,不就是捡个钱吗?和不当得利有什么关系?
于是我就把民生大参考里学来的法律常识告诉了她。然后又把那个母亲的故事讲给她听。孩子母亲听完后,沉默了。我不知道是出于对老师的尊重还是其他,她没有反驳,但是眼睛里并不是完全认可。而我,也无法强迫一个成人接受我的观点,只能点到为止。后来在教室里我用一些常见的事例,讲了一些法律常识,告诉孩子们什么叫是非,什么叫可为不可为。
我清楚地告诉他们:老师可以宽容你的错误,可以给你机会,但是当你触及了一些问题的时候,法律不会给你机会。看着若有所思的小脸,我真的希望这些事情不再发生。
宽容是美德,但是惩戒是必须。一个人如果连是非观也没有的时候,就缺少了对这个社会的责任感;一个人如果做错了事得不到指正的时候,就缺少了对真理的认知;一个人如果在黑暗的路上无人引领,他只能一步步走入深渊。惩戒是因为责任,教师无论对学生还是社会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多的是明白人道。
惩戒不等于惩罚,如果一直没有任何惩戒措施的老师,我相信也不会是一位负责的老师。惩戒是可以批评的,没有批评的教育是完整的,就如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虽然你不愿意孩子面对逆境,但不代表逆境就不存在。让孩子在惩戒中成长,在惩戒中完善自我,才是更加真实的教育。只是,惩戒也是艺术,多学几招吧,或许教学因为你艺术化的惩戒更加美丽。
知识,教师成长的阶梯(朽木可雕系列22)
教师不仅要具有科学的教育理念,还要具有不断完善的知识结构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教师知识结构包括:专业知识、人文知识、社会知识。这样的教师才能在追寻真、传播善、创造美、践行爱的过程中,完善自我,哺育学生,延续文明,走向崇高,成就伟大。
一、精湛的专业知识
1)本体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备的特定的学科专业知识。
(比如一名语文教师,就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学修养,拥有一定的文化内涵。我们经常说给予学生一碗水,教师至少有一桶水,也就是这个道理。)
2)条件性知识。是指对具体的本体性知识做出教育学和心理学解释的知识。
(我的理解是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且根据孩子心理发展的特点和教育素养的要求,对所教授的知识进行解释,达到传道的目的。)
3)实践性知识。是指教师关于课堂情境和课堂上如何处理所遇到的困境的知识。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学机智,教师一定要有独立处理困境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或者心理发展过程中,陷入沼泽时能及时拔出,进行良性的思考。)
二、广博的人文知识
1)跨学科的综合知识。任何一门学科并非孤立绝缘的学问,因此教师必须具备开阔的、丰富的、彼此融通的知识背景。
(许多人认为具备精湛的专业知识是必须的,但使至于其他学科的知识也就无关紧要了,其实每门学科都影响其他学科的发展,比如语文,它就是一门综合性相当强的学科,天文地理,人文历史无所不包,若老师仅仅局限于了解一些关于语文方面的知识,那么孩子学得徒有其形,而无深度。数学可以让孩子语言更有逻辑性,历史可以让孩子的眼光更有高度,政治可以让孩子的志向更加远大……作为教师,我们据对不可以空守一隅,做了井底之蛙。)
2)优秀的中华文化。老庄思想、孔孟思想和佛教思想,儒、道、佛三家,三教九流。
在社会模式上,建立了“礼仪之道”;
在人格模式上,建立了“君子之道”;
在行为模式上,建立了“中庸之道”。
(记得教授曾经说过,儒家让你拿得起,道家让你放得下,佛家让你看得开。无论对于生活还是教育,学习这些文化绝对是有所裨益的。对于自己的专业和班级管理,我们一定要拿得起;对于学生犯的错误,或者过去我们走过的弯路,一定要放得下;对于某些利益冲突,既然出现,那么我们一定要看得开,唯有如此,你才能更加豁达。)
三、丰富的社会知识
1、关于自我
a)了解自身的情绪。察觉自己的情绪,了解产生的原因。
(万事皆有本源,无空穴来风,亦无无本之木,所以了解自我的情绪,知道为何而来,原因何在。)
b)控制自己的情绪。能安抚自已,摆脱强烈焦虑忧郁以及控制刺激情绪的根源。
(出现情绪波动,是无法避免的,哪怕认为自己是阿Q也好,也要摆脱某种不良的情绪一直在蔓延,否则将会对自己的工作与生活都将产生不良的影响。我是习惯让自己转移视点,避免过于冲动。)
c)激励自我的情绪。自我鞭策保持对学习和工作的高度热忱,自我约束克制冲动和延迟满足理解别人的情绪。
(聪明的人总会从教训中找到动力,找到以后前进的方向,虽然我无法完全做到,但也时刻提醒自己,莫要因为一件事情迁怒于他人。并且学会自我鼓励,莫要一次次的挫败打垮了自己。)
2、关于他人与社会
a)理解别人的感觉,察觉别人的需要,适应别人的情绪。
(每个人都不可能在这个世界单独存在,而所谓的事情总是与其他人发生的事情。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既解脱了自己,又收获了情谊。)
b)人际关系的管理,维系融洽的人际关系。
凡成大亊者,都能沉住气、顶得住。三思举步,从制怒到达观再升华,从而获得人生的快乐。
(“三思而后行”,说来简单的五个字,在实际工作与生活中却很难掌控,真正做到的人都成了芸芸众生中的佼佼者。而我们,虽然无法成为圣人,却要成为一名智者,否则一时的冲动将会酿成许久的灾难;或者在教学中的一句不慎,就会创伤稚嫩的心灵。)
要成长,就必要让自己不断地进步,而这三个方面的知识缺一不可。学会在学习中发展,在反思中进步,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情商,开启成功的钥匙(朽木可雕系列23)
“人文社科学科永远不会衰落,即使它们在短期内不被重视,或者吸引年青人越来越少,但却至关重要。因为在任何行业中,这些学科都是成功的核心要素,这些能力是大家拥有成功领导力的必备条件。”
这段话是“情商” 定义者之一,耶鲁大学校长彼得·沙洛维2014年3月19日访问上海交通大学,在2014届研究生毕业典礼的演讲时特别强调的。
彼得·沙洛维教授在演讲中称:
情商也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它包括四种能力:
1、感知自己和他人情绪的能力
(解读:在社会发展的今天,我们常使用一个词:察言观色,我们经常说这样的人很容易获得成功,因为这种人特别善于通过观察别人的语言、动作、神情,清楚地知道别人此时的情绪如何,也就是说特别善于观察别人的心理变化。其实这种能力,不单单对别人,对自己的情绪也应该有所感知,唯有了解了自己,才能更好地把握时机。
在教学中同样如此,我们要时刻注意孩子们的情绪变化,才能知道我们的课堂是否具有吸引力,为下一步的调整做准备。)
2、利用情绪帮助自己思考的能力
(解读:有些人特别喜欢看小说,总觉得小说里的某些人物非常聪明,总能够利用别人的情绪达到自己的目的,或者利用自己的情绪去感染别人,从而赢得时间,留给自己思考的空间。事实上从某个方面来说,我们每个人都能利用别人情绪挖掘自己的着力点。同时还要根据别人的情绪思考问题。
在教学中看到孩子的某个小表情,有些老师就能抓住做文章,孩子一个深思的眼神,一个释然的微笑,都成了老师借题发挥的触点。)
3、了解情绪产生以及波动方式的能力
(解读:就如我们常说,没有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既然情绪产生,就要查根问底,明白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绪。我经常在写文字说无来由,那绝对是借口,没有无来由,只有不说来由。有人说,聪明人每个都是心理专家,即使本来对他有所戒备的时候,通过他的谈话也会松懈下来,而我们作为教师,其实也应该具备这样的能力,让孩子能够在我们面前脱掉盔甲,把真实的一面袒露出来,然后我们才能了解情绪产生的原因,从而想出解决的办法。)
4、控制自己和他人情绪以获取正面成效的能力。
(解读:最近在看《唐高祖》,刚看到几个谋臣劝李渊起义造反,原因是炀帝昏庸无能,造成民不聊生的境况。那几个谋臣就特别善于利用李世民这个饵,让李渊不得不不再考虑后路,扛起了大旗。这也正是他们善于控制李渊的情绪而造成的后果,也就有了大唐盛世。
在教育教学中也是如此,善于利用孩子的情绪,把握他们的心理特点进行引导,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情商中重要一点就是面对阻力和压力百折不挠,不能因为一点挫折就放弃,而这,不正是成功的关键吗?
能力离不开时代(朽木可雕系列24)
理想的教师能力结构是怎样的? 始终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教师的基本能力主要包括: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反思能力。在网络时代,作为专业角色的教师,还特别需要具有互联网思维,让信息技术助推教育“转型”。各能力之间既相互交叉、相互照应,又相互制约,形成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的统一体。
一个谁也无法否认的事实是:世界正在不可逆转地、越来越深入地进入以互联网为中心的数字化时代。因此,学习、研究、运用互联网思维的重要性就凸现出来了。
互联网思维指的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的背景下,对传统行业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重新审视的一种思维方式。“重新审视”的结果,可能是融合、可能是丰富、可能是替代、可能是其他多种选项。
曾和马云打赌的大连万达王健林的观点代表了一部分人的看法:互联网虽然发展迅速,但传统模式仍有强大生命力,仍将占主导地位。至少在十年内,传统模式的地位难以颠覆。当然这一对赌是前几年的事。如今,王健林们的底气可能会不足。
格力的董明珠代表更主流的一部分人的看法:传统龙头企业有技术优势、制造优势和规模优势,但必须和互联网融合。一旦传统优势和互联网融合,传统龙头企业将不可战胜。正如董明珠的名言:格力一旦把马云请进来,世界就属于格力。
最具革命性的当属海尔张瑞敏代表的第三种观点:互联网思维会彻底颠覆传统产业,如果不进行脱胎换骨的革命,传统产业迟早会被吃掉。持这种观点的传统产业可能非主流,真正按互联网思维彻底改造企业的更是凤毛麟角。海尔将实行 “三化”: 企业平台化、用户个性化和员工创客化。如果成功,可能是传统产业自救之路。
这与我们目前的教育现状何其相似,最初我们认为信息化总归是教育一种辅助手段,与以前的卡片、挂图没有太大的差异,它仅仅是为了让教学更加多样化而存在。当看到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看到洋思的经验汇报,还有太多太多颠覆我们传统教学理念方式的存在,我的观点也随之发生着变化。
教师不可能摆脱信息化社会单独存在,而学生也不可能不为这些工具的出现而着迷。既然无法改变,还是要适应这个时代的发展,那作为教师我们就需要补太多的课,做太多的事情了。而这也不得不再次考量我们教师的学习能力。
与时俱进,才是教育教学唯一的出路。
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群 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4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