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品文库 > 2014作品 > 详细内容
教师作品之260(5篇)
发布时间:2014/1/2  阅读次数:918  字体大小: 【】 【】【
  

教师作品之2605篇)

目录

猫头鞋(汝南县罗店镇尤庄学校       倩)

九寨之旅(汝南县罗店镇尤庄学校       倩)

天中麦草人(汝南县罗店镇尤庄学校       倩)

童年拾趣(汝南县罗店镇尤庄学校       倩)

董家大哥的婚礼汝南县罗店镇尤庄学校       倩)

  

猫头鞋(汝南县罗店镇尤庄学校       倩)

       姑奶是爷爷的妹妹。她今年已经六十六岁了。岁月的痕迹使她过早地弯下了腰,早些年的穷困,让她不得不像爷爷一样承担起养家糊口的重担,所以,到了老年,各种疾病便不时地骚扰她原本就很薄弱的身体。虽然,孩子们都已成家立业,各有所成,但姑奶不愿意到城里生活,依然和姑爷守在小小村庄的老房子里。

       姑奶有一手绝活儿,就是做猫头鞋。

      猫头鞋是给0---1岁的小孩穿的,宽宽大大的,里面四四方方,外面圆头圆脑的。小孩子穿这种鞋,是要把连脚噔的棉裤一起塞进去的。一来防寒保暖;二来防止棉裤的脚在地上踩来踩去,容易脏;三呢,也是让小孩子学站立的时候,脚下有“根”,扎实。

       中国的劳动人民,总是在质朴的生活习惯中隐藏着无比的智慧。为了突显孩子的宝贵可爱,便在猫头鞋上绣满了各种各样深有寓意的花色可图案,但是,鞋头必须是一只虎头或猫头。姑奶说,绣虎头猫头是为了给孩子壮胆,小孩子身体弱,气场也小,有了一双猫头鞋,就等于给孩子请了一个保护神。还说,穿了猫头鞋的男孩勇敢威武,女孩聪明机灵,听听,多么美好的祝愿啊!

       年青时,姑奶就是绣猫头鞋的好手,方圆百里,那是出了名的。小媳妇们都拿着做好的鞋样子来找姑奶,说她在上面飞针走线。姑奶绣的猫头鞋,要么看起来很凶猛,要么看起来很温顺,还有的笑眯眯的,而且针脚又细又密。

       去年春节,我回家时,刚好又有邻村的两位婆婆来找姑奶,给她们的小孙子绣猫头鞋。姑奶二话不说,马上就去屋里拿出老花镜和她的小簸箕,当下就绣了起来。只见她认真地抹平鞋上的小线头,仔细地审视着鞋样子,用手比划着,用针计量着,还不时地用小剪刀挑着鞋边。她让我帮她穿针引线,自己在小簸箕里挑挑拣拣着各种丝线,比较着怎样搭配才会更好看。

       姑奶那双枯瘦的大手捏着小小的绣花针依然灵活,仿佛一下子年轻了二十岁。她时而对着太阳查针脚是否衔接得又密双整,时而把针放在头上蓖一下,还细心地把五颜六色的粗毛线绑成一团团的小线球,再用剪刀剪成一团团毛绒绒的样子,还一个色一个色地话在鞋样子上样来样去。那个平常我都嫌它钝的老剪刀,此时在姑奶的手中咔嚓咔嚓地游走,剪刀下,或片或条或方的小布片就出来了。

       大概有三个小时吧,一只猫头鞋就绣好了。这是一双男孩子穿的。呵,这虎头还真逼真, 脑门上的王字很醒目地张扬着,胡须一支愣一支愣的,猛一看还真会吓一跳。但鞋边上一团团的小毛球,很巧妙地缓解了这种凶猛的感觉,整只鞋看起来既严肃又可爱。

到了中午,那两位婆婆都回去了,姑奶说两双猫头鞋得三天才能做好。

而今,城里的孩子早都不穿猫头鞋了,猫头鞋就是在乡里也不多见了。这种古老的手艺快要被子人们遗忘了。

       上个星期五,下班回家的路上,偶然见到一位老人,在地下道上沿的路边坐着,面前放着一个小簸箕,里面摆着三双猫头鞋。初冬季节,风已经很凉了,老人的头巾不时地被风吹起,那猫头鞋上的小球球,也被吹得飘来荡去。来来往往的人流中,老人和猫头鞋显得格外苍凉!

  

九寨之旅(汝南县罗店镇尤庄学校       倩)

九寨之旅向往己久,从第一次带团过去,就在心里暗暗地决定,一定要以游客的身份再来一次,全身心放松地好好观赏一下这人间的奇景。

趁着婚假,我们便选择了成都。

到了成都,我们就开始兴奋了。其实确切的说,从一开始酝酿就很激动,只是来的那天,晚点的汽车让我们错过了原本早己买好的火车票,只得改签,浪费了很多时间,再加上天气炎热,弄了一肚子火!但到了成都,听到那哗啦哗啦的麻将声,看到那古老又新潮的店铺时,我们便释然了。

五月的成都,还不是旅游旺季,少了好些喧嚣,多了好些安静。那种闲适和放松便不自觉地就流露了出来,也许这就是成都的魅力所在吧。锦里,宽窄巷子,都如同铅华洗尽的少妇,虽没有浮华和绚丽,但却是韵味十足。锦里的巷子中,那些小有名气的酒巴完全没有传说中的神秘和夸张,人家就那样静静地站在那里,你来,你走,始终是淡淡地微笑着看着你,哪有时尚逼人的动感?哪有城市中红灯绿酒的迷醉?说是酒吧,我倒感觉更像是一件古老的艺术品。相比而言,那些所谓的特色小吃就让人大失所望了。一来是价格偏高,完全脱离了小吃的范畴。二来是卖相太雅了,像广式茶楼里大家闰秀般的点心,哪有小吃的随和和热情呢?印象中,小吃就应该是夸张的、沸腾的、欢乐的、叽叽喳喳的……这些静静摆放的,和我们从书上,网上,别人口中知道的那些极富吸引力的豆花呀、麻婆豆腐呀、,龙抄手呀、兔头呀等等,完全不沾边嘛!你看你看,一个个焉不啦叽,像是被施了什么魔法一样,完全没有生命力、张扬力。别说吃了,光看就没半点兴趣了!倒是那些手工艺品,有点意思。也许是因为交通的发达,地域区别不明显了,反正在全国各个景区,小东小西都差不多。这里也是,但总有些别致的,会在精心布置的橱窗里会让你眼前一亮。那个漂亮的草帽我到现在还念念不忘,就因为大了一点,戴上老是掉,才没有买下。老头买了一个青花瓷的挂件,很好看。这家伙是走哪买哪,图新鲜,贪奇特,买时觉得是个宝,戴在脖子上摘不下来,一回来,就给撂到一边,再也不管不问了。人家说等没事时,好看着这些回忆呢!嘿嘿……我还买了一个红色的凤仙花种子做成的手链,做工简单。回来后我就寻思:为什么当时在那个玻璃格子里看着它就美丽得像梦幻一样,而这一拿回来就变了呢?难道当时中了“迷药”了??呵呵……

宽窄巷子正在重修大门,估计完工时更气派,更古朴了吧。没锦里热闹,多了一些忧郁在,很适合小资们偶时来走走。

去春熙路是为了找地道的豆花儿,累了个半死,什么也没见到。整个就是一商业步行街,没什么特别。最后在一个小偏街上,找到一家串串香,我人俩每人要了一个冒粉,又要些串,难吃,超难吃!!当时,我都后悔来成都了。还没在家卖的好呢,油重还不辣,感觉像是在喝油!因为没有找到正宗的,成都小吃在我心中的美好向往一下子就给泯灭了。反正这样一害,我再也没有心情去吃别的了!

成都只是住了一个晚上,九寨才是我们的重点,那天早上四点就起来了。被拉到集合点时,己经有很多游客在那里了。有几个卖早点的小贩,带有“威胁”性地吆喝着,赶紧买吧,山上冷得狠哪!!过了这个就买不到啦,吃点吧,喝点吧,待会一上车什么都没啦!!哈哈……不过,这还真管用,真的把我们都搞得很担心。于是,三块钱一碗的稀饭让我毕生难忘!

终于到九寨了。天,还是那么明净,我相信很多人都会明显地感觉到,当车还在盘山公路上行驶时,就能充分体会到空气的不同了。大家肯定也都见到过那种蓝,那种高远,那种纯的不能再纯的干净!

我们先参观的是黄龙。五月的黄龙,刚刚睡醒,还末来得及梳洗打扮。在这个海拔较高的地带,五月,还不太适合一切生命。但是水,已经开始自五彩池涓涓而下。向上走的过程中,我们能看到跑出来觅食的小松鼠,还有好多叫不上名字的小动物,机灵可爱,而且都不怕人,可以在大家惊喜的叫声和相机咔嚓声中悠然地吃果子!

走呀走呀走,累得不得了,还冷得要命,就是为了目睹那传说中的五彩池。它没有让人失望,虽然只有一种色彩。但它还是配得上这个名字;钙化的池水不足为奇,但是一个又一个地连在一起,唿啦啦一下子呈现在眼前,那就养眼了!我虽然准备得很充分,但在3500的海拔真不是盖的,再加上下个不停的中雨,真的犹如寒冬。我把所有的衣服都裹上了,手脸还是被都冻僵了。可就在这瑟瑟发拌中,我还是对着相机猛笑,唯恐一个表情不到位怠慢了这人间的奇景!!

天堂九寨,九寨天堂!也许是听到了太多关于九寨美丽的形容了,再加上第一次带团来时的忙碌和操心,此次对它充满了更多的向往和期待,也计划了好多好多的游览和观望。哪个地方多待会,哪个人少的地方多留几张影……呵呵。九寨归来不看水,这话所言非虚。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真是太让人惊叹了,世界上再好的人工景观都会在它们面前黯然失色,哪怕它再伟大!这样美到极致的景色在当时看时,只能感觉到它三分之一的魅力,等离开后回忆时,会感觉到另外三分之一的魅力,当你再看到别的同类型的景观和它相比时时,才会充分感受到它所有的魅力!

在珍珠滩,我太激动,也太感动,眼里总是涩涩的。我这个一向多愁善感,大凡稍微美丽的景色,我都会在看的时候激动落泪,胸口汹涌着澎湃的激情,千言万语像噼哩叭啦的鞭炮,在脑海中爆腾开来。可当我拿出纸笔,却一个字都没了,只是很兴奋地纸上画一些只有我看懂的,莫明其妙的图案来记录我的兴奋!

不是所有的期盼都能带来美好的展现。诺日朗就是。哈哈哈,想想就想笑!那个闻名遐迩的中国最宽的瀑布不知道是因为我们来得太早,打扰了他的清修,还是他还留恋着冬日的安谧,不愿意过早地迎接我们这些熙熙攘攘的游客们,反正他就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很吝啬地,很不情愿地哗哗着很小的水流。可游客们不管这些,他们无视诺日朗的不满,大声地喧哗着,高声地大笑着,快乐地在水中嬉戏。老头也是这些兴奋人中的一员,还没进沟,他就一直念叨着,诺日朗、诺日朗!上午,我们去长海去镜湖,还有去箭岩,他一个劲地提醒,啥时去看诺日朗呀?可别把诺日朗错过啊!!哈哈哈,这一来一看,有点小懵了,本来以为留的是个压轴戏,不曾想……诺日朗,你在开什么玩笑嘛!!

一位网友说,镜湖是他见过最美的倒影湖。因为有了他的这一说,我对镜湖充满了信心。可是身临其境时,并没有太大的感觉。倒是长海,比镜湖的倒影更晰。长海不但大气,而且雅致。它就像是皇家的大公主,贵气逼人,美丽庄重。但不知为什么,在九寨的宣传中,它只是一带而过,倒是那棵独臂老人柏,被着重描绘。其时老人柏也只是植物为了适应环境而长成的模样,没什么奇特吧!从长海去五彩池的路上,天又下雨了,冷得人直打哆嗦,要不是冷,真想就这么走下去,一直走到天黑,好充充分分地体会九寨千百年来的沧桑历史!

九寨中,对游客开放的寨子有三个,荷叶寨、树正寨、则渣洼寨,我十分不乐意走进去,因为里面早己没有了藏家原先的质朴和厚道,更看不到藏家日常生活的半点影子,说白了,它就是一个小的购物点。但是老头很有兴趣,我也就随着了。没意思,太没意思,我们在里面要了盒泡面就走了。只是在后院里看到那只被关在笼子里的小藏獒时,心揪了一下,原本,它该是狂放自由的!!

第一天晚上,我们每人自费壹佰,走进藏家做客。嘿嘿,用老头的话说,就是除了拍巴掌啥也没了。团友们说,不是说让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吗?这手、嘴巴又让吆喝叫好又让鼓掌学动作,哪有空闲哪??是啊,如果你不喊不唱,不拍手鼓掌,就是汉人不热情,不懂藏家规矩!好家伙,这“罪名”,谁担得起??酥油茶一小碗,酸奶小半碗,有两三勺吧,青稞酒一小碗,像杏子大的小土豆一个,还有每人一块无论你牙齿再好,也嚼不动的还不加盐的牦牛肉一小块。团友们管小卓玛要盐,人家来了一句,不知道盐是什么东西,也许是开玩笑的吧!!酥油茶最好喝,但当要第二碗时,味道就不一样了,也不知道少放了啥,反正就是不好喝了,绝对不会再想要第三碗了。后来,还上了烤的牦牛肉,同样的嚼不动,我就奇怪了,是不是藏民们的牙齿都特别的好呢?

第二个晚上,我们又自费了藏羌风情晚会表演。本来没打算看,但导游说了,得支持一下她的工作,都是同行,知道她工作的不易,再说,人家够坦白,没有遮遮掩掩的,爽快!

本来以为是要看《藏谜》的,可能是因为《藏王宴》的演艺厅离我们住的宾馆近吧,导游买的是《藏王宴》。整台表演的确有独到之处。高原儿女们特有的洪亮嗓音震撼了全场人,绚丽的服饰表演令人眼花缭乱,姑娘小伙儿们的舞蹈把整个舞台变成了灵动的风景!还有令人捧腹的羌族婚俗表演,都值得一看。只是,我旁边那位老太太,人家从开始到结束,都在呼呼大睡,震耳的音响和观众们热情的鼓掌叫好声丝毫影响不了她老人家的美梦!佩服!

再后来,我们走进了夏尔巴人家。神圣的信仰让我们心中充满了敬畏,滔滔不绝的描述真的打动了我们,可当小卓玛拿也银钸出售时,我们那充往了神往的心一下子回到了现实。不是说推广民族文化、保护少数民族传统习俗吗?怎么转了一百圈,还是让买东西啊?原来,卓玛耐心细致的介绍银子的种种好处,是为这里埋下伏笔啊!不过,听她说完之后,我相信90%的都会心动。要不是那些银钸太贵,肯定买者众多。我看上那个最小的镯子还要四百多呢,其他的都是一千往上,这到底是狮子大开口呢?还是物有所值呢??

要往回返了,购物点总是少不了的。珠宝、药材、牦牛制品,一个个都介绍的天花乱坠,神乎其神!那就买吧,要钱干啥呢?再说了,这大老远的来,不带点啥子,岂不遗憾??于是,大包小包的游客们不但在记忆的画板上留下了美丽的景色,同时也带走了异域的馈赠。

回到成都,仿佛从天堂回到了人间。那包一到高原就反应强烈的饼干也由鼓得要爆炸似地慢慢地瘪了下去,恢复了原样。我们,也要从对美景的留恋中继续为准备下一次的出行经费而忙碌了!!

其时,旅游就是一种生活态度,无论是北国山川的雄伟壮观,还是南方山水的柔媚清秀,每到一个地方,都会有许多的发现和感慨,同时,也有许多的回忆和对下一次出发的向往。这些,都是我们人生之路上快乐的力量!

  

天中麦草人(汝南县罗店镇尤庄学校       倩)

       我的家乡在汝南,汝南的麦草画精美优雅,远近闻名。

       麦草画起源于农民画。它是劳动人民在农门之余,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热爱和向往的一种方式。它取材于农村最普通的麦秸杆,经漂洗、染色、高压熨烫之后,一根根、一片片、一点点、一丝丝粘成的珍贵艺术品。

       爷爷就是一位粘画人。爷爷年青的时候,眼睛很好。农闲时节,一吃过饭,爷爷就进他的小屋子了,一进去就是半天不出来。爷爷半天就能粘成一幅小画,大幅的画则需要几天才能完成。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爷爷粘《五牛图》时候的情景。《五牛图》是韩滉的传世名画。画中的五头牛从左至右一字排开,各具状貌,姿态互异。一头在俯首吃草,一头在翘首前仰,一头在回首舐舌,一头在缓步前行,还有一头在蹭痒。麦草画想要准确地表现这几头牛的神态是很不容易的。牛身上的毛,都要用一根根细如发丝的麦秸杆丝粘连。爷你说,如果用大片大片的麦秸片来粘,也能成形,但是,那样做出来的画,不但呆板,而且没有神气儿,画面不灵动,画上的动物也不会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爷爷粘《五牛图》期间,允许我呆在一旁,但是不能说话,更不能乱碰东西。我看到爷爷先是仔仔细细地勾画牛的轮廓,然后给每一部分标好序码。接着就开始剪裁麦秸杆。光是剪裁,就用了半天。其中的一条牛尾巴,他拆了粘,粘了又拆,直到他认为满意为止。最功夫的活儿是粘牛的眼睛及牛眼眶周围的皱纹,还有眼眶边缘的睫毛,我看到爷爷极其小心地用比我的眉夹还小的小夹子,慢慢地夹起麦秸丝,轻轻地打上胶,然后一手拿放大镜,一手往画上粘,还让我紧紧地摁着画纸,生怕有一丝丝的移动。当时连我都紧张起来了,大气都不敢出,害怕一不小心呼出的气息把那刚粘上的还不牢的眼睫毛给吹掉了。这幅画,爷爷粘了大半个月。当画被爸爸拿去上框时,那个和发苍苍的老装裱师一看就说:“这老李头的手艺是越来越精了啊!我看咱乡里,找不出第二个好手了!”

靠着粘麦草画,爷爷养活了一大家子人。四个姑姑和我的爸爸都上到了高中毕业。二姑还上了卫校。在当时那个年代,这是很了不起的事。几个子女中,只有我的三姑继承了爷爷的手艺。因为麦草画虽然可以与可与汴绣、苏绣媲美,但是它价格不高,而且不是很有名气,在市场上也没有形成规模,所以爸爸和其他的姑姑们不愿跟爷爷学,就连三姑,光靠粘画也不行,还得做小生意才能供应两个学生。好在爷爷也没有勉强子女们。但是,家里的人对麦草画都有很深的感情,也都会简单地剪个图案,烙个花,或粘一些简单的东西。

随着时代的发展,麦草画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了,汝南天中麦草画的名气也一天天大了起来。因为它不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高超的艺术技巧,而且色彩逼真,立体效果非常好。现在,麦草画又不断地开发新品种。其中的麦秆画花瓶,因为“瓶”字与平安的“平”字同音,瓶代表平安,摆放它既赏心悦目,又有装饰效果,同时还有收藏价值,在市场上大受欢迎。这就给我们乡的人们带来了很大的工作机会,在农闲时节,男人们外出务工,在家里留守的女人们就开始自食其力,几乎家家户户都在粘画。姑娘们更是其中的好手,年青人眼睛好,思路也活泛,不但粘出来的画好,而且瓷瓶上的图案也多种多样。国庆节期间,我对我们班的50多名学生家访,所到之处,竟然没有一家不粘画的!

爷爷现在已经七十多岁了。他的眼睛和身体都大不如从前了。粘画最要紧的就是眼睛,同时最伤的也是眼睛。所以爷爷的眼经常流泪,还不能见风,每天都点眼药水。他现在不粘画了,但是他的小屋子依然如故,不过已经被爸爸装修得又宽敞又明亮。虽然猛一走进去,还是会感觉乱,但爷爷就是在这一片混乱之中,随手就能拿起想要的工具,有条不紊地给前来找他指导的村里人指指这,剪剪那,还不时地夸夸这个,赞赞那个。有一次,他竟又戴上了老花镜,一手拿烙枪。一手拿小镊子,兴致勃勃地粘起画来。只见他小心翼翼地粘贴着每一片花瓣,认认真真地挑着每一根花蕊,仔仔细细地点着每一滴露水。嘴里还念叨着什么。我当时眼睛就湿润了,心里面百感交集。说实话,我在感动的同时,心里担心得要命,生怕小剪划伤他的手,还怕那烧的红红的烙枪烫伤他靠得过近的脸。

去年,我们乡里举办了麦草画展,不但邀请了市里、县领导来参观指导,同时也请来了许多商客。他们均对麦草画赞不绝口,同时希望能为把麦草画发扬光大尽一份自己的力量。画展的那天晚上,爷爷在家里摆了几桌,请了自己的老朋友们,他们也是当年粘画的好手。几个老伙计聚在一起,喝得高兴又畅快,最后还让我给他们拍照留念,说他们就是天中麦草人!那个高兴劲儿,好像得了什么奖!

  

童年拾趣(汝南县罗店镇尤庄学校       倩)

扒车

小时候去上学,要到离家四里多的村小。从家的到村小的路,是一条泥巴路,路的两旁是庄稼地。每到农忙时节,小路就一改平日的安静,地里,是忙收忙种的干活人,路上,则是来来往往的拉活儿的车。比如拖拉机、老牛车、还有架子车……

此时,我们每天上学就成了有希望的事情。希望就是能扒上车。扒车,是我们的土话,就是偷偷地跟在这些车子的后面,瞅好位置,看准时机,乘拉车人不注意的时候,猛地扒在车尾巴上。农忙的车辆,那时是十分简单破旧的,而且行走的速度非常慢,跟小跑差不多。所以我们这些孩子才能轻而易举地拽住车边的某个东西,滴溜在车后。而拉车人,却混然不觉,或者,是心知肚明,却不愿破坏我们这些小小的快乐。

在所有的车中,有一种是带一个长方形大兜子的车,咣咣噹噹的,声音特别大。我们可以毫不担心并且不费事地扒住兜子的边缘,而且双脚也可以蹬上去。路本来就坑坑洼洼地,连车都是左摇右摆的,更何况我们扒在车尾巴上。那小小的身子就如同挂在车把上的塑料袋,悠来荡去;我们的书包,长长的带子,随着我们身体的倾斜也垂下来,远远望去,我们就如同几只调皮的小猴子在打秋千。

由于力量有限,扒车的时间一般只有几分钟就得松手了,要不就坚持不了了。但纵使只有几分钟,扒过车的人总是一脸幸福、一脸自豪的样子,仿佛做了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而我们,也都是一脸的羡慕和不甘,心里暗暗地计划着,等下一辆车过来,一定要抢先瞅个好位置扒上去!

现在,那种简陋的农忙车早就不见了,路也修得又宽又平了。一到农忙时,地里只有少少的人,取而代之是大型收割机的轰鸣。每到这时,我的脑海里,总是映现扒车的情景。

早自习

我小学时候,三年级就要求上早自习。从五点五十到六点五十。

我们村是离村小最远的一个村子,而且村子很小,只有三十几户人家,三年级往上的学生,也就只有八九个。我们约好,大家上早自习一定要一齐走,谁起的早就就负责喊全村的人。那时候,家里穷得连个闹钟都很少见。但农村鸡多呀,我们的时间表就是根椐鸡打鸣来猜测的。鸡叫二遍的时候,就是大人们喊我们的时候。谁家的大人被鸡打鸣的声音叫醒了,就喊孩子起来,然后这个孩子再挨个去喊,等大家都到齐了,再一起走。鸡叫二遍大概也就是四点钟左右,大人们不那么宝贝自己的孩子,上学是大事,宁可让孩子早起一点,也不能迟到,而那时的我们,不但对这种早起不反感,反而充满了兴趣。这是有原因的。

学校要求上早自习的时候,一般都是十一月份左右,因为这个时候,学校与学校之间要竞赛,还有就是马上就要过年了,要让学生们给家长拿回一个满意的成绩。一旦过了年,学习就不是那么紧张了,也就不要求上早自习了。所以上早自习的时候,虽不是严冬,但也很冷。我们去上学的路上,会像大人们一样,升一堆火,烤上一会儿再走。那时,刚过秋收,路边,沟边到处都是晒干的玉米杆,小树枝,还有枯藤落叶,所以不愁没柴禾。大人们白天也是,几个人没事了,在一块聊天的当口,也会就地升起一堆火,边烤边话家常。见得多了,我们自然而然也就有样学样了,而且从来没有人担心会有什么危险,因为我们从小就在家里做惯了家务,大人们都没把自己的孩子当小孩看,完全当大人使,给牛拔草,放羊,烧火,做饭,这都是小活,我们还能去地里干活儿呢!也许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生活的历练,我们才能在那样的条件下快乐地成长吧。

烤火时,我们会玩游戏。什么拍火柴盒皮、砸面包、开大会等等,那是只属于我的小学时代的游戏。偶尔地,会有某一个小伙伴口袋里装着一包北京方便面的调味包。可别小看这东西,在那时,可是我们至高无上的零食。不管谁的家里有多少的零食、糖果,都比不上这小小的一包辣椒面,我们管它叫辣椒面。更何况,我们没有谁的家里有丰富的零食。一小包辣椒面,会分给我们在场的每一个孩子,大家围成一圈,齐刷刷地伸出小手,等着那个皇帝般的拥有者颁发。不大一会儿,每个人的的手心里,都会被倒上一点辣椒面,大家便围着火堆,津津有味地舔着,还不时地发出吸溜吸溜的声音。那种咸咸的、辣辣的味道,我至今回想起来,还马上口水直涌,不是想吃,而是一种条件反射。有一天,我中午进班辅导时,看见学前班里的几个小童,像我们当年一样,围坐在墙角,每个人的手心里都有一丁点儿的辣椒面,几个可爱的稚儿,满脸幸福地舔着小小的手心,那场面,一下子,我的口水来了……

红薯干

每年冬天,村里的人都是会晒各种干菜。白菜、萝卜、花拉菜、萝卜缨等等。晒得最多的就是红薯干了。经霜后的红薯,蒸熟了吃香甜可口,生着吃也一样好吃,脆脆的,甜甜的。而刮成片晒成干的红薯片,则是我们从大人假意的嗔怪中取出的难得的享受。那时的我们,除了饭能吃饱之外,还真没吃过什么东西。可是,就连红薯干,也是限量的。我们经常趁大人们不备,从家里悄悄地拿晒半干的红薯片。晒半干吃起来又筋又甜,也很受我们的欢迎。当然了,这都是很难得的。因为难得,便有了很多向往。

上早自习的时候,天还是黑的。偶然的一天早上,我们在上学的路上发现,在刚刚播种过的田地里,有一大片白白的东西。生活经验“丰富”的我们不用想就知道,那肯定是谁家晒的红薯干忘收了。这对于我们来说,无疑是天上掉馅饼啊!啊,真令人欣喜若狂!现在回想起来,还激动得想叫,那个高兴劲儿,真的是萦绕一生!我们飞快地跑过去,拼命地往书包里塞。八九个孩子,不大一会儿,就把一片红薯干塞进了书包!鼓鼓囊囊的书包让我们连走路都变得小心翼翼,一改往日里的你追我赶。我清楚地记得,那个早自习,我端端正正地坐在座位上,连书都没敢拿出来,紧紧地拽着我的书包,生怕一不小心,会有一片红薯干掉出来。那个早自习,我真真实实地感到了什么忐忑,明白了什么叫“身在曹营心在汉”,也体会到了什么叫害怕。整整一个早自习,我的心都怦怦地跳得特别厉害,仿佛要跳出来,却又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能如同坐在火上一样坚持着。下自习的铃声一响,没等老师走出教室,我就迫不及待地“嗖”地一声蹿了出去,老师一定很奇怪,这个平日里很尊敬老师的小姑娘怎么今天一反常态?也许我的同伴们和我感受差不多,因为大家都是一脸紧张地抱着书包跑出了校门,等我们气喘吁吁地跑到半路时,大家的脸都涨得通红,不知道是因为跑的累,还是因为太紧张。大家什么都没说,你看我我看你,还是最大的一个孩子先打开了书包,我们也跟着打开书包。这一看,我们傻眼了。哪里是什么红薯干?分明是一书包的萝卜干哪!!那时的我们,单纯得很,没有什么坏心思,也没有想到要把这些萝卜干给放回去,更没想到把它们带回家。结果,大家把一书包一书包的萝卜干给一股脑儿全倒在了路边的小干沟里。

那一天,我们都是在沮丧和不安中度过的。一来是意识到自己错了,二来是害怕有人会来打骂我们。果然,那天放学,邻村的一位中年妇女,守株待兔般地坐在半路等着我们,好像她长了千里眼,一点不差地看到了我们的所作所为,远远地,就冲我们咒骂了起来:你们这些兔龟孙,偷我的萝卜干,不想活了是不是……我们灰溜溜地低着头,前所末有地沉默着。

小水沟

上学的路上,有一条必经的小水沟。

一年四季中,总有好长的时间,小水沟是干的,而且沟底早已被来来往往的人们踩出了一条白白的小路。但是一到雨水充足的季节,小水沟里就会蓄满了水,但是不深。我们上放学的时候,就得蹚水而过。水少时,穿胶鞋不会没过,水稍微大一些,就得脱鞋了。说也奇怪,那时的大人们,根本就不担心我们会不会溺水。也许是因为我们濒临大湖,再加上这里经常发大水,且不说庄稼被淹没,就是整个村子都涌满了及膝的水,也是常有的事。所以大人小孩多多少少都识水性,会打个湴湴什么的。夏天的小河、池塘、小湖里,都是我们天然的澡堂,是我们的乐园,而上学路上的这点小水,对于我们来说,根本不算什么。再加上我们村的孩子从来不单独上放学,大家都是一起来回,所以大人才分外放心。十几个孩子,在过小水沟时,就像是一串珠子,自觉地排成一队,一手拎书包,一手提鞋子或揪着裤腿,小心翼翼地蹚水而过。那情景,现在回想起来,仍然觉得无限地美好。

       孩子们总是贪玩的。

       中午,我们总是早早地吃过饭,嘴一抹就背起了书包。你叫我,我喊他,聚齐了便叽叽喳喳地去上学了。走这么早,就是为了能在路上无拘无束地玩。小水沟是我们的“停靠点”。一到那里,我们把书包一扔,就开始了一天之中最快乐的时光。有时是把脚放进水里,扑腾扑腾地扬起一阵阵水花,有的是兴致勃勃地摸鱼捉虾,还有的是在沟沿上找寻一种被我们叫做“酸不溜”的小野果。无论玩什么,我们都是那么开心,那么满足,那么尽兴。因为没有手表,有好多次,我们都玩过了头,集体大迟到了。而老师们则是以为我们村子离学校最远,路又不好走,所以才一起迟到的。

       冬天,小水沟里会结厚厚的冰,那就更好玩了。有时,我们会在冰上滑来滑去,一不小心,就会摔一个结结实实的大跟头,不过没事,我们棉衣穿得厚,不疼。有时,是用小刀挖一个冰窟窿,然后用小小的鱼钩钓鱼。有时,在冰上比赛打陀螺。还有时,会在冰上玩儿跳团子儿。有时,我们也会因为不小心踩到了薄一些冰层而哗啦一下漏进水里,尽管水不深,但整双脚和腿肯定是会被没湿的。那样的话,就只能回家去换了。当然了,免不了会挨一顿训斥。可这些,丝毫影响不了我们的快乐心情。下一次,还会一如继往地该怎样玩怎样玩。

  

董家大哥的婚礼汝南县罗店镇尤庄学校       倩)

董家大哥要结婚了!

消息传来,着实令我和老公奋不已。大哥已经三十多岁了,由于以前初恋女友的离去,使大哥伤了心,他便“除却巫山不是云”了。远近亲戚,邻里街坊,每个人都很关心这个老实厚道、勤劳木讷的孩子。所以,这个介绍,那个说媒,络绎不绝。可是大哥是真的伤了心,再加上人太老实,不会说话,相亲的对象见过一次面,就再没了下文。为这,父母亲不知说了他多少回,亲戚朋友们不知教了他多少次,可大哥,还是那样。

转眼间,大哥已经三十大几了,父母亲日益年迈,眼瞅着底下的三个儿子都己经成家立业,可是这个大儿子却还是一幅不焦不急的样子,二老愁白了头,急出了满脸的皱纹。这回,说媒人不是别人,是本家的二舅。介绍的是二舅村里的,女方也十分老实,不爱说话,跟大哥性子差不多,估计两人能成。

远在广州打工的大哥想都不想就回绝了,说大热天,千里迢迢回来相亲,让人笑话。可这次舅舅是铁了心的要凑成这桩婚事,一方面因为大哥快四十了,另一方面是因为和女方一个村的,知根知底,怕错过这一次姻缘,便联和家里所有的力量,对大哥下了狠令:再不回来,你爸和我一起去广州,就是用捆,也得把你给捆回来!于是,老大就极不情愿地出现在了相亲的现场。

初次见面,老大依然呈现出木讷本色,半天没憋出一句话,除了脸红,还是脸红。要说这老大吧,年龄也不小了,可还是跟二八青年一样羞涩,不,不对,现在的青年可是奔放得狠哪!反正我们的董家大哥就是一棵含羞草,别人一碰就……

未来大嫂是丧偶带孩儿的,人很实性,可实性得狠了,就有点傻了。也幸亏是这样。见过面后,也没说同意,也没说不同意。双方家长都很着急。刚好街里面唱大戏,家人们便说让大哥多在家呆几天,俩人相处相处。于是,大哥和未来大嫂便一起去看戏。俩人相见,又是你不言我不语,男不说女也不吭。半天吱溜一下就没了,等回到家,爹妈都盼望着大哥能带回点什么“新闻”,可人家倒好,闷头就睡上了!

一回生,二回熟。第二天还是接着约吧,这回终于说话了,可大哥第一句话就是:“反正我家穷得狠!”接着又没声了。未来嫂子也没说啥,可能是考虑到自己的条件吧,反正是对家里点头同意了。女方一同意,这边就不是大哥说了算了,家里人直接就做主了。好像大哥是一块烫手的山芋!一开始是计划着是两人都同意了,就让两人一直去广州打工,一方面是多处处,另一方面也是两家人再多了解一下对方。还有就是时逢农闲,村里面的人都外出打工了,老少爷们儿都不在家,等春节大家伙儿都回来了,俩人也培养出感情了,再在大家的帮助下热热闹闹地办个婚礼!可谁知女方家要求现在就办事儿,而且还毫不客气地要了三万块钱的彩礼,所有的婚礼习俗及程序都要求跟头嫁女一个样。老家父母很生气,可是又无可奈何。父母亲东挪西借,总算凑够了彩礼,又张罗着把大哥的房子该装的装,该布置的布置,该添置的添置,七八天的功夫,老大的房子就焕然一新,到处张灯结彩,披红挂绿,等着热热闹闹的一天了!

做为最小的弟弟,老公深深地爱戴着这个从小就疼他的哥哥。所以,几天前,我们就请好了假,在婚礼的前一天冒着瓢泼大雨赶回了家。到家一看,呵,我们的大哥从头到脚像是换了一个人,虽然婚礼前的忙碌和操心让他看起来很疲惫,但是那兴奋的劲头却是一点也没减,爸爸妈妈也是喜气洋洋的,毕竟,这场婚礼等了好久了!

第二天,大喜的日子。老天很不给面子的从半夜就开始哗哗地下个不停,而且还特别大。其时这半个月以来,天气就是这个样子的,每天都要下一场很大的暴雨,只是不定时,不定量。雨下得很欢的样子让我们大家心里直打鼓,到底什么时候才停啊?可别耽误了吉时啊!!!六月天,已经很热了,可这雨下得凉丝丝的,让穿着短袖的人们不由得打哆嗦。九点多,雨终于停了,大家也仿佛一下子回过神来,刚才的沉闷一扫而光,院子里猛地光亮起来,喧闹起来。说实话,看早上雨下的那个势头,心里还真是担心得要命!太阳也很捧场地现出了笑脸,一切都欣欣然了起来!

迎亲的车队浩浩荡荡地出发了。新娘家是一条街上的,但是为了显摆,同时也是一种习俗吧,车队要绕街一周的,这样,来到新娘家,已经是十点多了。

老家的规矩,隆重而繁琐,从新娘的穿衣打扮,到上下车的步子,都是有很多讲究的,好像在中国的北方,对于传统文化,比别的区域都来得庄重和古老吧!是因为历朝历代的都城所在都是北方城池?还是因为北方人们的纯朴和憨厚所致?再抑或,是因为北方漫长而寒冷的冬天孕育了这悠长的习俗文化?

在安全闯过新娘家的一系列“刁难”之后,大哥终于把大嫂接了回来。

大嫂的嫁妆,让我大开眼界。那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画面。一个个四四方方的红漆木盒子,上面分别都绑着一个床单被罩什么之类的,高高地摞满了床头,厚厚的被子、崭新的箱子、锃亮的脸盆,精美的盆架,还有茶壶、茶杯……一个个都像新嫁娘一样,洋溢着喜悦,闪耀着幸福……惊奇不己的我围着这些盒子转了又转,看了又看,瞅了又瞅,瞄了又瞄,可到底,还是不明白这些盒子的来龙去脉!这时,母亲领着姑妈、姨母和同门的婶婶们来了,一看我好奇的样子,舅妈就笑开了:“你们瞧这丫头,没见过我们的盒子,在新鲜着呢!”我不好意思地笑了,“来吧,让你见识一下!”说着,一位婶婶解开了绑盒子的红绳子,天哪!里面竟然是一盒子圆圆的烧饼!!此时,母亲已经拿来了几个大布袋,父亲和大舅抬来几个大纸箱,箱子里装满了馒头,表弟随后也搬来了几件火腿肠。这又是什么阵势?只见姨妈婶婶们把里面的烧饼拿也,装进母亲准备好的大布袋里,然后从大纸箱里数出九个馒头,又拿出几根火腿肠装在盒子里,母亲及时把一张20的钞票压了进去。接着又把盒子盖好系结实。原来,每个盒子里都有烧饼,男方把饼拿出,再放进去馒头、一块肉和钱,现在因为天热,再加上考虑到卫生,就用火腿肠代替肉了。母亲说,这些盒子都是女方的至亲准备的,每家都得准备一个。我当时就想,街上那一家卖烧饼的该多忙活呀!在这些盒子中,有两个是比较特别的。一个里面装了一双红筷子,两个小红碗,还有一把葱,几头蒜;另一个里面装了一盒子极小极小的饺子,据说是用香菜、葱、姜、蒜做馅包成的,那是要在婚典之后让新娘吃的,而且还得一口一个,不能咬破,真有意思!这两个盒子里,母亲每个放了100元,说这是新娘母亲备的,要与众不同。除了这些,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是一个崭新的,大红喜字的脸盆,里面装了满满的一盆棉花,上面座着一个比脸盆大一圈的大花糕!花糕就是用面蒸成的,各种样的花的形状对在一喜,圆圆的,上面嵌满了一粒粒大红枣。寓意生活荣华富贵,日子蒸蒸日上!这个花糕太漂亮了,我终于知道现在婚礼上那个引人注目的多层大蛋糕是怎么来的了,原来,它的前身是这个像艺术品一样的枣花馍呀!表妹说,现在村里人办喜事,有时也不做花糕了,嫌费事,也是用一个大蛋糕代替,除非是比较传统的人家,还是用这个,要是在以前,家家户户嫁闰女还比看谁家的花糕做的漂亮呢!  

一切的典礼和仪式完毕后,就开始吃饭了。老家的婚宴也步入新时代了,大家已经不再自己准备了,有专门提供婚宴的。提前主事人去挑菜单,谈价钱,定下时日,就可以了。既轻松又省心,二哥一个电话:1130开席!人家就准时谁点地给送来了。热菜热气腾腾,凉菜有模有样,根本就不像是经过一路颠簸送来的,而是像刚出锅的一样,尝一尝,味道、口感和色泽上,分毫不差!说实话,这真的是一个很大进步!我们那儿,村里面办事,提前几天就得买肉买菜,请厨师,请帮手,又是蒸又是煮,又是炸又是炖,忙活了好几天,到办事儿的那一天,还是忙得团团转,主人家的人吃不上饭很正常,而且,备料往往要比实际上用的多出好些,好有备无患。不然,出现个万一的情况,主人面子上挂不住,老少爷们儿还得捣估你!还有就是,办事的前些天,每天都得摆上几桌,招呼帮忙的人,办完事之后,还得摆上几桌,犒劳忙活了好几天的人们,这样的话,前前后后就得不少钱。而在这传统的北方,勤劳节俭的人们有了继续发扬着这种精神。婚宴的菜式简单实惠,我们那一般再怎么着也得八凉八热,还得有八到十个汤,另外还得有整鸡整鱼,别说一桌是八到十人,就是坐十二个,也吃不完!人家这儿,只有12个菜,六凉六热,二个汤,一甜一咸。但是份量都很足,而且菜式很齐全,鸡、鱼,羊、牛肉一样不差,主食馒头。酒店里的宴席,菜都上得飞快,这个菜才刚吃一半,那个就来了,为了腾地方,就得往下撤,有的菜还没等你吃就给撤下了,还有那些饼类、包类,很多都是无人问津……在这里,大家吃得其乐融融,喝  得开开心,一切都是踏踏实实的样子!

酒过三巡,大家也吃个半饱了,新郎新娘开始敬酒了。这是婚礼的一个必定程序。女桌上还好,大家找一个代表喝一杯就行了,可男桌就不一样了,男人们都是大气和豪爽的,一小杯哪能行呢?尤其是同辈人的桌上,那个起哄劲儿……大家商量着怎样把新郎灌醉,好让他的洞房花烛给大家添点乐趣;讨论着什么样的方法能让新人们给大家伙儿带来些笑声。大哥本身就不能喝,才没几个桌,那脸就成了关公样了,二哥连忙前去助阵,不过,看大家那兴致勃勃的架子,大哥这关是难过喽!!

        送走满座的宾朋,母又烧起了水,原来,她要把那一盒的小饺子煮给大嫂吃,据说吃的时候还不能咬半个,必须一口一个,寓意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啊,现在,我终于明白为什么饺子要包得那么小了!当满满一碗精巧的小饺子端给新娘时,我就奇怪:那光有香菜、葱、姜、蒜的饺子,到底是什么味呢?可惜呀,我不是北方的女儿,无缘尝识到那种独特的滋味了!

        参加婚宴的人们像潮水一样,热热闹闹地喧哗而来,说说笑笑地结伴而去。院子里,转眼间就只剩下几个姨妈和舅妈们在收拾满桌的杯盘了,舅舅们也和村里面的叔伯们喝得醉熏熏的了,几个人围着没有被撤走的酒桌高声大气地说着什么。大哥竟然没有喝晕,此时正忙着往柜子里装被子呢!新娘子也家常了起来,正帮着收拾满屋的嫁妆。看吧,刚才还羞羞答答的两个人,现在已经完全摆脱了忸怩,大大方方地有说有笑,一切仿佛老夫老妻的样子,自然又朴实。

        午后的阳光,热情洋溢地洒在院子里,完全看不出大雨的痕迹,门上的大红喜字,分外娇艳,在阳光的照射下,上面的金粉光彩夺目;新娘的红盖头,按老规矩挂在门楣上,此时正迎风招展,好像在向人们诉说着喜悦和欢乐;崭新的电动车,戴着大红花,神气地醒目着;那些成双成对的红杯子、红酒碗,红筷子、红脸盆、红衣架、红毛巾、红茶瓶等等,一件件都像正在上课的小学生,整齐地排列在桌子上,给整个屋子带来无限的憧憬和希望!还有大嫂陪嫁而来的烧饼,满满地摞了好几筐,引人注目地张扬着;那个特别漂亮的大花糕,雪白的花朵上镶嵌的一粒粒大红枣,不知道被哪个小孩已经抠走了好几个,可还是能让人感觉到传统的端庄和圣洁。

该留给新人们甜蜜地相处了,就算是家人,也该告辞了,我依依不舍地拿着相机咔嚓着,唯恐自己已经塞得满满的大脑遗漏下了哪个经典的画面!

        车子在父母亲的叮咛声中缓缓地驶出了村庄,回头看看,大哥的房子在绿树麦田的环绕下,喜气洋洋地冲我们挥手,房顶上的大喇叭,还欢天喜地唱着抬花轿……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教师作品之261(8篇)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3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