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品文库 > 2020作品 > 详细内容
笔会作品集894(齐云轲)
发布时间:2020/9/16  阅读次数:409  字体大小: 【】 【】【
  

笔会作品集894(齐云轲)

(汝南县教育局 齐云轲 专辑 4篇)

  

【故事回忆】

隋唐英雄李密是如何历经九死一生,才走上瓦岗寨的?

隋末乱世中真是无奇不有:和尚当皇帝,尼姑当皇后

虐民独夫隋炀帝,竟然也有吓得失声痛哭的时候

隋唐英雄杜伏威是凭何小小年纪便成就反隋霸业的?

  

隋唐英雄李密是如何历经九死一生,才走上瓦岗寨的?

李密,本是隋朝贵族,却因为不满隋炀帝的暴虐统治,奋起抗争,从而改变了个人命运,也为发黄的史册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那么,他又是如何从一个贵族子弟转变为农民起义军主将的呢?

一、一眼惹祸

隋唐历史演义题材的文艺作品中,常有一个这样的情节:贵族李密跟随隋炀帝来到江都,一天骑马路过龙舟,恰好看见萧皇后从龙舟窗口往外望,观赏岸边的美丽风景。

这正应了一句诗歌:“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萧皇后看到的是满眼秀丽的自然风光,李密无意间看到的却是萧皇后的花容月貌,那天姿国色令人沉迷,叫人魂飞魄散、牵肠挂肚。李密盯着萧皇后目不转睛,不觉间痴了、傻了、呆了,说道:“天下竟然还有这样绝美之人,大丈夫当有此尔。”

萧皇后听此大怒,问身边的人:“岸上乘马之人是谁,竟敢如此无礼?”宫人们回答说:“是魏国公李密。”

好了,这次李密闯大祸了!“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却给自己惹上弥天大祸。于是,李密从此告别轻车裘马的贵族子弟生活,走上了四处流浪的亡命之路。

那么,李密当真是因此而流亡的吗?

显然不是。这则故事有许多漏洞不可采信,比如所谓的“魏国公李密”。李密的曾祖李弼在西魏时被封为魏国公,祖父李耀在北周时是邢国公,父亲李宽是蒲山郡公。父亲死后,李密承袭蒲山郡公爵位,并非魏国公。另外,萧皇后四五十岁的人了,在一千四百年前的隋朝,即使贵妇人再会保养驻春,怕也难有什么花容月貌,而且还能把一个贵族子弟迷得神魂颠倒、忘乎所以的。

所以说,这则故事没有什么真实性,可能是后人故意抹黑李密,说他是好色无耻之徒,注定难取得隋朝的大好江山,败于李唐是天注定的。

二、逃亡原因

事实上,李密的逃亡是被逼无奈不假,但不是因为多看了萧皇后一眼,而是因为他参与了旨在推翻隋炀帝统治的杨玄感叛乱。

大业九年(613),隋朝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再次远征高丽。隋朝贵族杨玄感因为家仇,趁机发动了叛乱。

对隋炀帝不满的底层人民和贵族上层纷纷响应,参与其中。而早就料定隋炀帝江山难保的李密也加入进去了。

李密少年时得到了杨玄感的父亲杨素的赏识,所以与杨玄感关系不错。见李密来投,杨玄感自然也很高兴。

李密心思缜密,针对当时的现实情况,向杨玄感提出了上、中、下三种策略,供其参考:上策是发兵北上,占领涿郡一带,主动迎击南归的隋炀帝,联系高丽王,实行前后夹击,杀掉隋炀帝取而代之。中策是直取京师长安,端掉隋炀帝老窝,然后名正言顺地改朝换代。下策是攻取叛乱地区附近的东都洛阳,然后据守中原号令天下。

其实,上策是很好的,可行性强。一旦率军北上,与高丽王来个前后夹击,消灭隋炀帝不会有太大的困难。中策直取长安,在京师改朝换代,也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但是,志大才疏的杨玄感偏偏选择了下策。

攻击洛阳城费时费力,最后非但没能成功攻克,反而因为时间的拖延,等来了隋炀帝派来的援军。隋军里应外合,打得叛军落花流水,只有逃走。

这个时候,杨玄感才想起了李密提出的中策,想举兵进关中。却又因为意气用事,杨玄感率军去攻击弘农宫,误入圈套,贻误了战机,走向彻底失败。

杨玄感死后,李密在乱阵中逃跑,开始了长期的流亡生活。不久,他遇上了杨玄感的堂叔父杨询,二人结伴而行。

他们先是来到了杨询的岳父家——冯翊郡(今陕西大荔县一带)。在这里,他们隐姓埋名,含辛茹苦,希望能躲过官军的追捕。

此时,李密等人已经是全国通缉的要犯,天下四处在悬赏捉拿,形势十分严峻。

不久,杨询岳父家的一个邻居发现了李密与官府通缉要犯的图形十分相像,就秘密去告发,渴求得到重赏。

官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进杨询岳父家,捉拿了杨询和李密,下了京兆大狱。

三、九死一生

李密被捉后,隋炀帝还在黄河北边的高阳,尚未回京,传令将李密等人直接押送到高阳听候发落。同行押解的狱友们均为贵族子弟,不差钱,李密就劝大家拿钱讨好押解的差使,哀求道:“我们都已经是快死的人了,请你们通融通融,让我们再快活最后几天。”

差使们见利忘义,也忘了警戒,任由其放浪纵酒。李密与狱友们一到夜里,就到附近的酒家吃喝玩乐,对酒当歌,闹到凌晨东方发白方休。当然了,他们乐呵的时候,也不忘给差使们送上一桌酒菜,让他们也一起玩乐。

时间一长,差使们对他们的防备就松懈了。

到邯郸的时候,一天夜里,大家吃饱喝足后,趁押解的差使们不备,李密等人在临时囚室里凿墙而逃,去投奔附近的农民起义军郝孝德部。

可是,当他们来到郝孝德那里,郝孝德得知他们是贵族子弟因为身犯重罪不得已才来投靠自己,就十分不屑,将其拒之门外。

李密等人又去投靠王薄农民军,也被拒绝。李密只好与众人分手,独自一人向南方走,期间曾因为饥饿难耐而剥食树皮。作为曾经的贵族子弟,李密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会有今天的落魄和艰苦。

李密后来逃到河南淮阳,藏匿在农村,改名字刘智远。为了糊口,他当起了私塾教师,招学生进行教育。几个月后,他倍感失落,写下了一首诗:

金风荡初节,玉露凋晚林。此夕穷途士,郁陶伤寸心。野平葭苇合,村荒藜藿深。眺听良多感,徙倚独沾襟。沾襟何所为,怅然怀古意。秦俗犹未平,汉道将何冀?樊哙市井徒,萧何刀笔吏。一朝时运会,千古传名谥。寄言世上雄,虚生真可愧。

当地一个读书人见到这首诗,认为这位“刘老师”不是一般人,不知道几个月前是从哪里来的,就去告官。得知有人告发自己,官军即将来抓,李密赶紧又逃跑了。

李密逃到妹夫丘君明家躲避。丘君明时任雍丘县令,见大舅哥来了,知道他是朝廷钦犯,不敢收留,让其去游侠王秀才家避难。李密对王秀才坦白了一切,王秀才十分欣赏李密的敢作敢为,不仅收留了他,还将女儿嫁给他为妻。李密十分感动,就在岳父家住下了。

不久,李密的妹夫丘君明的侄子丘怀义告发了他,官军来捉拿他。官军包围了王家。恰好李密有事外出不在家,得知消息后赶紧逃走。王秀才和李密的妻子王氏、丘君明等人遭到株连被杀。

此时,已经是大业十二年(616)了。翟让领导的瓦岗寨农民军正在兴起,有万余人的队伍活跃在今天的山东、河南交界处。

走投无路的李密,就此走上了瓦岗寨,投身到轰轰烈烈的隋末农民起义军的大潮中去了,为彻底推翻隋炀帝的暴虐统治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

  

隋末乱世中真是无奇不有:和尚当皇帝,尼姑当皇后

隋唐之际,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又一乱世时期。虽然这一乱世时期持续的时间并不算长,满打满算不过二十年,但是乱世里的荒唐事却不少,比如当皇帝的和尚、当皇后的尼姑就出现在这一时期。

一、和尚不平和

在隋唐之际的乱世里,许多人看到了时机,这时机是翻身的时机,是改变自我命运的时机。既然时势造英雄,那谁又不愿意当英雄呢?况且我们中国历史上一直不缺少自视极高的人,认为自己天生就是当英雄、挥斥方遒、指点江山甚至坐江山的主儿。

尘世中,有这种思想的人不少。可是,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应该看破红尘的出家人和尚竟然也不平和了,也有了这种思想,而且还真就付诸行动了。

这位著名的和尚就是历史演义作品《说唐》系列中的白御王高谈圣的原型高昙晟。不过在文艺作品中,高谈圣并非和尚出身,而是隋朝的地方大员相州刺史,是一个受百姓拥戴的好官。奉旨开挖运河的麻叔谋残酷无情,喜欢吃小孩,对百姓实行暴虐压榨,许多人因此而死。高谈圣是正人君子,拒绝服从麻叔谋,反对麻叔谋的非人做法,遭到了麻叔谋的报复。

麻叔谋要杀高谈圣。为人忠厚仗义的英雄雄阔海前去搭救高谈圣,杀死了麻叔谋,率众拥戴高谈圣为王,是为隋末十八路反王之一白御王。

乱世中,人心思变,和尚虽说是出家人,但也生在红尘中,出家大多是被迫的,为了混口饭吃而已,所以尘世之心,他们也有。

见机会来了,高昙晟也蠢蠢欲动起来,瞅机会起来造反搏一把。

二、出家人帝后

不久,机会来了。

隋炀帝大业十四年(618)的一天,怀戎县(今河北省涿鹿县一带)在举行一场盛大的祭祀活动。县城里的达官贵人、富商、民众均参加了。

高昙晟瞅准这一机会,率领被他灌输的尘世享乐思想迷醉的50个和尚弟子混进城里。正当祭祀活动进行到最重要的环节时,和尚们一拥而入,占领了各个出口。

原以为是匪徒来了,大家吓得不轻,可仔细一瞅,净是一些光葫芦头的和尚,便又安静下来,反而颇有些看热闹的意思。

县官本以为他们是来相助祭祀活动的,就想上前问问,冷不防被高昙晟一脚踹过来,踹到桌子底下了。高昙晟大喝一声:“拿下!”

和尚们一起上前,绑住了县官和其他官吏。

接着,高昙晟开始给台下众人洗脑,说隋朝气数已尽,佛要自己来下界普度众生,建立一个极乐世界,让大家一起过上好日子。

众人一听,齐声欢呼,一起拥戴高昙晟为主。

于是,高昙晟就宣布紧密城门,杀掉隋朝的官吏,自己要择日登基做皇帝。

随后,在怀戎县城里,高昙晟宣布建立佛国,年号法论,自封大乘皇帝。同时,他也不忘册立自己的旧相识尼姑静宣为自己的皇后,号为“耶输皇后”。

这样一来,在这个佛国政权里,皇帝、皇后均为出家人组成,就连他们的官吏、将帅也多是僧侣们充任,足以颠覆人们对出家人的传统看法。

宣布称帝后,高昙晟不甘心做光杆司令,想方设法扩张势力。他一方面滥封官职,笼络周边起来造反的起义军将领,一方面则与皇后、嫔妃们日夜寻欢作乐,过上了真正的帝王生活,快乐而美好。

三、百日皇帝梦

在接受高昙晟滥封官职的起义军中,有一个叫高开道的人。这厮是贩私盐出身,敢打敢闹,身手了得,最初跟随格谦一起起义。后来,格谦战死,他继续带军起义。

大业十三年(617),高开道攻取北平城,后来又攻陷渔阳郡,实力大增,遂于大业十四年自称燕王,初步建立了政权。

正在此时,高昙晟遣使来到燕王国,告知他:自己已经称帝,以高开道为兄弟,晋封齐王。

听说一个和尚称帝了,且要与自己称兄道弟,封自己做齐王,高开道想笑没笑出来。你一个出家人,据守一个小小的县城,就要称皇帝,简直笑死人不偿命啊!我高开道占据燕北一地,还只是称王而已,不敢称帝惹生更大的麻烦。这和尚当真是无知者无畏啊!

高开道想去会会这位“皇兄”,看看他到底是个什么货色。于是,燕王高开道就以佛国齐王的身份带5000军队来到怀戎县城,拜见皇兄大乘皇帝。

初到怀戎县,见全县官民对大乘皇帝还算恭敬,高开道没有什么疑心。可是,一番喧哗过后,他总觉得一个和尚称帝、一个尼姑做皇后有些不伦不类、太过荒唐可笑。自己好歹也是一方英雄好汉,手下有数万军队,这天天跟在一个和尚屁股后边跑来跑去的,算是个怎么回事呀?

做了佛国齐王的高开道渐渐得知了高昙晟的底细,所谓的皇帝,手底下也就这千儿八百个人,地盘就一个县城,能有什么发展前途?自己跟着这货混,混到最后能有什么好果子吃?而且,他还发现了高昙晟这厮根本胸无大志,称帝只是为了享受荣华富贵,天天与和尚、尼姑们泡在一起,吃喝玩乐,若是这样也能成就一番大业,那岂不是笑话?在这跟着他,纯粹是荒废自己的事业,弄不好也惹得天下人笑话,真是又气又恼,恨不得挖个洞钻地下。

跟着大乘皇帝三个月,高开道彻底看透了这所谓的佛国真相了,只恨自己瞎了眼,怎么跟这种人称兄道弟混在了一起?

于是,感到被愚弄的高开道,率兵造起了“皇兄”大乘皇帝的反,率军杀入“皇宫”,屠杀了皇兄高昙晟,皇嫂静宣估计也没啥好果子吃。

就这样,这个和尚做皇帝、尼姑做皇后的佛国政权维持了三个月一百天左右的时间便覆灭了,仿若一阵风刮进了历史深处,沉静下来,化为陈迹。

距此七百多年后的元朝末年,高昙晟的和尚做皇帝的梦想被另一个和尚朱元璋给彻底实现了,建立了统治中国二百余年的大明王朝。这也许是高昙晟在天之灵唯一值得欣慰的地方,也不排除他对朱元璋由和尚做皇帝起到了一定的思想启迪。

  

虐民独夫隋炀帝,竟然也有吓得失声痛哭的时候

大业十一年(615)八月十三日,隋炀帝正兴致勃勃在雁门郡巡游,突然间东突厥骑兵漫天乌云般杀将过来,迅速围困了城池,并发起了进攻。一直臣属于隋朝的东突厥这是要干什么?想造反吗?为什么?

一、雁门围城

大业十一年七八月间,塞外秋高气爽。热衷于四处巡游的隋炀帝,不顾国内农民起义烈火燎原之势蔓延,仍固执的要外出巡游。

隋炀帝一行先到了天池,感到稍微有点暑气,就在汾阳宫安心住下,避起暑来。

八月,他们来到了雁门郡。本以为宗主国皇帝来了,作为臣属国的东突厥始毕可汗该来觐见自己了,隋炀帝想在这里正式接见始毕可汗。

可是,令他始料不及的是,东突厥确实派人来了,而且来的人还不少,不过不是来觐见宗主国皇帝的,而是想要他的命来了。

东突厥数十万骑兵穿过定襄、马邑二郡迅速向雁门郡扑去,顷刻间包围了城池。此时,隋炀帝和后妃、宫女、百官等十几万人正在城里休整,准备好好歇息一番,被突如其来的变故弄得猝不及防。

隋炀帝惊慌之余,迅速下令拆民房修建工事御敌。

东突厥骑兵来势凶猛,是有备而来,一夜之间将雁门郡41城攻陷了39城,形势十分紧张。

这时候,城里有兵15万人,粮食不多,可以支持十来天而已。围城的东突厥骑兵攻势凶猛,看来势必要攻陷城池,拿获隋炀帝。

隋军与东突厥骑兵一连交战多日,均不占上风。

为了稳定军心,大臣们劝谏皇帝到城头装装样子,激励隋军战士杀敌。隋炀帝虽然怕死,但是脑子并不傻,若在平时有人让他去冒生命危险,他肯定不愿意,现在不一样了,若是被东突厥骑兵攻破了城,第一个倒霉的就是他杨广。

于是,他带着最疼爱的小儿子赵王杨杲前去劳军。

结果才到城门下,还未及登上城头,突厥骑兵又攻来了。双方打得难解难分,战况异常惨烈。

此时的隋炀帝左右为难:就此上去,保不齐会真被敌人给射中了;撤回去吧,好像又不合适,因为全城军民都知道皇帝这次来是劳军的,还没给出生入死的将士们说上一句话,见敌人来了,有危险了,自己扭头就走,那算怎么一回事?自己的帝王尊严何在?

正在此时,敌人万箭齐发,箭镞纷纷落到了隋炀帝跟前。隋炀帝这次真是领略到了死亡的威胁,因为这箭镞若是再往前几步,说不定就射中自己或儿子了。

从鬼门关前走一遭的隋炀帝,在惊恐之余,竟抱着儿子失声痛哭起来。众目睽睽之下,谁也料不到,九五之尊的皇帝竟然被吓哭了。这还是那个叱咤风云的皇帝吗?

二、曲线解围

围城之外,刀光剑影、杀声震天。

围城之内,乱作一团、惊慌失措。

如何解围呢?隋炀帝想起了已经病死、之前一直经略西北边疆的能臣长孙晟,叹息说:“向使长孙晟在,不令突厥至此。”言外之意,对身边的大臣十分失望,他们竟然没一个人能解围。

听此,众臣再也不能保持沉默了。首先,大将军宇文述开言了,建议皇帝亲率数千骑兵突围而去,免得被东突厥攻破城,给包了饺子。

纳言苏威表示反对,认为皇帝是万乘之主,怎么可以这样涉险?况且,敌人精于野战,隋军长于守城,突围出去正中敌人下怀,是万万不可的,建议固守待援。

樊子盖、虞世基建议暂停远征高丽,重赏杀敌之人,鼓舞军民们士气,或能一举破敌解围。

隋炀帝的小舅子萧瑀建议走夫人路线,派人联系始毕可汗的妻子可敦义成公主,吹吹枕头风,来解围。并拿出了当年汉高祖刘邦在白登被围,走匈奴单于妻子阏氏路线解围的故事,认为可以效仿。并指出,义成公主是隋王室子女,与皇帝有血亲,这事成功的几率远大于当年的汉高祖刘邦。

于是,围城中的隋炀帝一方面派人去做义成公主的工作,一方面下令督促各地发兵勤王。

隋炀帝布置了工作后,心里稍安,为了挽回尊严,就亲自上城巡防,勉励将士们:“努力杀贼,勿忧富贵,守城有功者,无官直除六品,赐物百段,大官以次增益。”

听此,军民们士气大涨,昼夜拒战,死伤颇多。

城内粮草减少,隋炀帝宣布除了参加抗战的军民外,其他人一日一顿饭,全力支持防守。

勤王大军陆陆续续向雁门进发。

此时,夫人路线工作做的也不错,始毕可汗可敦义成公主见到隋朝使者,泪如雨下,在娘家人面前哀不自胜,表示一定想方设法解围,请使者回去宽慰皇帝。

义成公主派人向始毕可汗报告:“北边有急”。始毕可汗明知义成公主所言可能有假,但还是准备撤军,因为此战虽然未攻陷雁门城擒拿隋炀帝,但是已经使其颜面扫地,而自己这边几乎没有什么损失,见好就收吧。

于是,在勤王大军即将来到时,九月十五日,围城超过一个月后,东突厥骑兵撤走了。

九月十八日,在围城中生活了三十多天的隋炀帝宣布结束此次塞外巡游,提前回去,灰溜溜的退回太原去了。

三、被围原因

东突厥,作为隋朝的臣属国,为何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围困宗主国的主子呢?这里面有深层次的原因。

始毕可汗的父亲启民可汗时,突厥内乱不断,东突厥、西突厥彼此战争不休。启民可汗主动向隋文帝靠拢,得到了隋朝的大力支持。

在隋朝的支援下,启民可汗逐步在突厥中树立了威信,扩大了疆土,击败了西突厥,确立了在东突厥的统治地位。所以,终其一生,启民可汗都对隋朝感恩戴德,无比顺从。

可是,等隋炀帝即位后,启民可汗死了,儿子始毕可汗即位,双方情况就有些变了。

隋炀帝不想让始毕可汗在突厥一家独大,分裂的突厥更有利于隋朝。于是,他就扶植溃败没落的西突厥泥撅处罗可汗,还让人在东突厥和吐谷浑之间煽风点火,勾起新的仇恨,唯恐他们不乱。此外,隋炀帝还要将隋朝宗室之女封为公主,嫁给始毕可汗的弟弟,拜始毕可汗弟弟叱吉设为南面可汗,故意离间分化,企图让他们兄弟俩内斗。可是,叱吉设不敢接受隋朝的公主,而且直接去告诉了哥哥隋朝的阴谋。

始毕可汗震怒。

所以,当隋炀帝要远征高丽,并让东突厥出兵跟随时,始毕可汗听了跟没听见一样,也不回复,也不出兵。对此,隋炀帝已经无可奈何了。

这次,得知隋炀帝来巡游塞外,始毕可汗想整治一下隋炀帝,让他明白,东突厥并不是好欺负的。所以,他带军数十万来围城。如果这次能杀了隋炀帝,让隋朝和中原大乱,东突厥正好得利,还可以趁其不备,直接灭掉手下败将西突厥,趁机统一突厥。若是杀不了隋炀帝,也可以杀杀他的威风,看他以后还敢再藐视自己,对自己不安好心实施什么阴谋诡计。

由此可见,雁门围城,实际上是隋炀帝自己下的一着臭棋,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实属咎由自取。本来,东突厥与隋朝关系非常密切,隋炀帝非要与人家的仇人对头结好,企图损害东突厥的利益,东突厥始毕可汗岂能容忍?

此后,在隋炀帝统治下的隋王朝威信扫地,实际上在所有臣属国君主眼里,他们的宗主国已经名存实亡了,失去了应有的影响力和真正的大国形象。隋王朝已经走进了风雨飘摇之中,再难回头了。

  

隋唐英雄杜伏威是凭何小小年纪便成就反隋霸业的?

杜伏威,是隋唐之际著名的少年英雄,二十多岁时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反隋志士了,且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地盘和军队,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一、少年起反

杜伏威是齐州章丘(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出身贫困,失意潦倒,饿得吃了上顿没下顿。为了填饱肚子,坑蒙拐骗的事儿都干过。

干坑蒙拐骗的事儿,往往一个人单打独斗不行,得有合作伙伴,杜伏威也有他的合作伙伴,其中一个关系最好的便是辅公祏。

说他俩好,那可不是一般的好,举例说吧,为了让杜伏威填饱肚子,辅公祏可以将姑姑家的羊偷杀了,给杜伏威做下酒菜。姑姑家以牧羊为业,辅公祏偷一回吃了也就吃了吧,没被发现,错就错在他不该一而再再而三的去坑自己的姑姑,接二连三的将姑姑家的羊弄出来,给好兄弟当饭吃。

姑姑发现娘家侄子如此坑害自己,恼了,就报官了。得知官兵来抓,辅公祏和杜伏威赶紧逃跑了,联合一部分穷人,干脆直接干起了强盗的勾当。虽然做贼名声不好听,却至少可以解决饿肚子的问题。

这一年,杜伏威才十六岁,辅公祏比他年长几岁。

干了一段时间,天下已经大乱,农民起义军遍地都是,杜伏威认为这样做强盗小打小闹不行,干脆反了。于是,他们就去长白山(在今山东章丘),投奔农民军主将左君行。

左君行看不起杜伏威一干人,辅公祏就与杜伏威一道跑了,拉起一支队伍,单干起来。

当时,农民起义烽火遍地蔓延,小股的起义军很难站稳脚跟,杜伏威决定南下江淮,发展势力,避免被其他农民军给吞并了。

大业九年(613),杜伏威率军来到淮河流域求发展,自称将军,部下迅速发展到近万人。为了不被别人吞并,杜伏威决定先吞并别的小股起义军。

他首先将目光瞄向了苗海潮部义军,派人劝苗海潮说:“你我皆为义军,为何不合作呢?你若认为能力比我强,首领的位子你来坐,若认为不如我,那我来坐。实在不行的话,咱们打一仗,比试比试。”

苗海潮听说过杜伏威打仗不要命,就主动向他靠拢,合二为一后,所部实力大增。

另一个起义军头领赵破阵听说了杜伏威兼并苗海潮部的事儿后,感觉很可笑,就派人到杜伏威那,让他来加入自己的队伍,言外之意,是要吞并杜伏威部。

杜伏威让辅公祏提前准备好应对突发事件,自己率领十余人抬着酒肉去见赵破阵。赵破阵见此,认为是杜伏威害怕了,来向自己讨好的,很高兴,便同部下将领一起与之喝酒。

两边人正喝得热火之时,杜伏威佯装敬酒,竟然乘其不备,一刀结果了赵破阵,然后宣布接替赵破阵,出任他们的首领。此时,辅公祏已经带人包围了这里,赵破阵的部下见此,也只好同意合并。

二、马失前蹄

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会马失前蹄,也都有看走眼的时候。杜伏威也一样。

少年英雄杜伏威认为,自己拿出真心交友,必会得到朋友们的真心。可惜的是,他失算了。这一失算不当紧,几乎要了他的命。

在江淮地区,杜伏威有一个合伙人,是李子通。李子通原为农民军左才相的部下,但是能力太强,与左才相渐渐分离,独立出去。

与李子通合作作战期间,杜伏威对李子通很够意思,经常打头阵,敢拼敢杀,令李子通颇为敬服,敬服之余,也有了戒心,唯恐以后不是其对手,就想趁此机会除掉这个少年英雄。

一次,李子通寻个机会,乘杜伏威不备,派骑兵袭击,杜伏威受了重伤,栽下马去,险些丧命。杜伏威部将王雄诞背着杜伏威奋力冲杀,最后藏进了芦苇丛里,算是躲过一劫。

不久,隋朝大将来整率部进攻杜伏威,杜伏威在黄花轮再次被击败,受了重伤,身边的护卫几乎被杀干净。正在此时,他的部将西门君仪的妻子王氏奋勇上前,背着他便跑。王雄诞见此,赶紧率领十来个勇士跟着王氏,护卫着杜伏威逃走。

突围出去后,发现身边的起义军还剩下几千人,杜伏威决定休整一下,就带着他们钻进了树林里。几个月后,这支义军势力复振,发展成数万人。

大业十二年(616),休整后的杜伏威起义军,迎来了隋朝的大军进剿。公孙上哲率领皇帝的禁卫军杀气腾腾的来了。

杜伏威沉着应对,在盐城一带布下天罗地网,将隋军歼灭。这一战,打出了杜伏威的威名来。

有道是:人怕出名猪怕壮。杜伏威出名了,隋朝接二连三派军队去征讨,企图彻底灭掉他,使其疲于应对。

三、顶矢奋战

杜伏威最为后人所称道的,是其顶矢奋战的事儿。

大业十三年(617)正月,才过罢年,身在江都的隋炀帝派出了右御卫将军陈稜率领八千宿卫兵出战杜伏威。

陈稜曾经远征流求,被称为一代名将,多次击败过农民军。到达前线后,陈稜采取的是坚壁清野的战术,以此来消磨农民军的士气。

杜伏威深知陈稜以前击败农民军的战术,就想速战速决,于是派人送给他一个礼品盒。陈稜本以为里面是杜伏威的乞降书,禁不住满心欢喜,打开一看,却发现是一套女人的衣服,还有一封信,信上称呼他为“陈姥姥”。

陈稜见此大怒,即刻发兵进攻杜伏威。

杜伏威一马当先,举起武器杀向敌阵。冲杀之际,隋军一个裨将持弦而发,也不知道咋那么准,一箭射中了杜伏威的前额。血水犹如一条红蚯蚓从他额头上往下爬。杜伏威登时怒发冲冠,“呸呸”两口,吐出流在嘴里的血,而后怒吼道:“不杀射者,终不拔此箭。”

杜伏威就这样顶矢奋战起来。他怒吼着,冲入敌阵,所向披靡,擒拿住了隋军的那个裨将。然后,逼令裨将自己动手拔出了自己射进杜伏威前额的那一枝箭。

杜伏威强忍伤痛,挥刀结果了那个裨将,然后砍下他的脑袋举着,再次杀向敌阵,一连手刃数十人,令隋军闻风丧胆。隋军大败亏输,那个被杜伏威称为“陈姥姥”的陈稜望着兵败如山倒的官军,也只好下令撤兵。

随后,杜伏威乘胜攻陷高邮、历阳一带,在江淮间势力日大,成为隋末农民军中实力最强大的一支。曾经偷袭过杜伏威的农民军将领李子通害怕被他报复,只好主动放弃了自家地盘,渡江向江南一带发展去了。

到隋炀帝死后,李子通攻入江都城,陈稜兵败,奔向已经接受隋炀帝孙子皇泰帝(即越王杨侗)赐封楚王的杜伏威。可是,杜伏威不喜欢这个“陈姥姥”,就把他给杀了。而后国内形势巨变,李唐取代隋朝已经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杜伏威就顺应历史潮流,主动投降了李渊。

上一篇:笔会作品集893 下一篇:笔会作品集895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3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