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品文库 > 2020作品 > 详细内容
笔会作品集893
发布时间:2020/9/16  阅读次数:415  字体大小: 【】 【】【
  

笔会作品集89313篇)

  

【诗词歌赋】

诗三首(汝南县实验学校   王俊磊)

夕阳(四首)(内乡县教师进修学校   樊国文)

【时代散文】

《古城遗址》来相见(中牟县城东路小学   郭敬帅)

人在旅途(新疆克拉玛依市第一初级中学   李玉尊)

【故事回忆】

重温经典《喜盈门》 (汝南县教育局   齐云轲)

陈忠实为传统知识分子唱响一曲挽歌(汝南县教育局   齐云轲)

点滴之间显真爱,细节之中见功夫(郑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余昆仑)

【原创小说】

锁(汝南县韩庄初级中学   肖永成)

  

【诗词歌赋】

诗三首(汝南县实验学校   王俊磊)

1.久未练笔,心散志衰,欲求一字而不得有感

春无闲事夏无由,懒读诗书又一秋。

纸上久疏长短句,不知何字遣清愁。

2.见田校长披星而归有寄(通韵)

一年三百六十轮,星缀青天风满襟。

点检十年灯火路,方知明月是前身。

3.周末填表频频索要信息未得有感

坐到黄昏笔未休,万千小字眼中游。

飞星传信频相问,尚有二三云外留。

  

夕阳(内乡县教师进修学校   樊国文)

其一

向晚兴起赴东岗,呼来同伴捉迷藏。

慢拨高粱急隐身,冰轮西沉仍疯狂。

其二

赤兔西坠霞映窗,彩云倾情舞霓裳。

静待银钩挂柳梢,笑拥娇娥醉梦乡。

其三

人见夕阳生惆怅,我观晚霞沐佛光。

多少青枝不堪折,痛失秋色染金黄。

其四

残阳如血方山苍,湍河若碧心事茫。

挚友英年驾鹤游,卧恙谁共话凄凉。

  

【时代散文】

《古城遗址》来相见(中牟县城东路小学   郭敬帅)

汉字听写大赛,我们的一个学员就因为一个词语“箜篌”铩羽而归。台下露着虎牙的郭佳怡就说,老师她怎么连箜篌都不会写啊!看的出来这个小家伙对这个词成竹在胸。看着她得意洋洋的样子,原来她老家就是古城镇的啊,据说曾经这个地方是有名的箜篌城遗址,怪不得她表现的这么神气。

今天一个偶然的机会,在搜索中牟县旅游景点时骤然发现了箜篌城遗址。由于自己特别认同“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所以就马上着手准备,驱车而驰。

骄阳似火,但是驾驶室内空调开着也不觉的有多么的不舒服,反而倍觉凉爽,可能是由于观光景点而变得异常开心。行动在路上,如果只是头脑发热,那么观光的想法绝对会因为温度的热情而始终成为幻想。旅途垂柳微摆,繁忙的瓜农丝毫不因夏日的灼热而精神疲惫。也许天气越热越能滋润他们求取利益的心田。东边的牌楼提示了村落的方向,内饰的对联弘扬了文化的芳香。走在窥测文化的旅途上,谁有能说我不好好学习每天求的进步呢?

教授孩子们的日积月累上写到“日新之谓盛德”和“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 。”相对于昨天,我今天浏览了百度,知道了中牟县古城镇的“箜篌城遗址”,知道了当初这个地方木秀竹茂,环境怡人,有为宫廷制造箜篌等各种乐器、排练歌舞的先天条件。这就是今天我今天的进步。为了更加获得更加深刻的印象,身临其境,获得独到的感受,这也是我今天的进取。

到了,到了,古城遗址,古老的城墙犹如老人面庞的皱纹,略显沧桑,但却遮掩不了往昔的辉煌。崭新的石碑虽然不胜泛黄褪色的残碑给人一种古朴,但是扔能给人以文化的启迪。高楼林立满足的只能的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熏陶,心灵的启迪还要我们不断的回头慢慢细看。

据史料推测,古城始建于春秋时期,准确年代无考。民国时残垣高约10米,长约500米。今存西,北面有残墙遗址,夯土层清晰,四角有高台,西北角最大,高15米,城外有古墓群,出土遗物有铜刀一把,铜箭头千余支、带箭头肚骨一块、护心镜一面、铜腰扣一枚及战国布币、灰陶仓、灰陶罐、汉五铢钱等。这就是古城历经千年后剩遗的古迹。仅存的古城墙还在四周民居的包围下彰显着自己独特的个性。虽然它苟延残喘,遍体鳞伤。

土层的堆叠,明晰的虫洞。翠绿根植于半墙,仿似凤凰涅槃,获得重生的欲望。古城遗址也将会在现在文明的手段上,重新焕发光彩。东古城遗址生态文化公园的修建,也必将会增加中牟人民的文化自豪感和增彩中牟这张明信片。

  

人在旅途(新疆克拉玛依市第一初级中学   李玉尊)

人在旅途,总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事情,有一些自己能够克服,但有一些必须需要别人的帮助。

结果肯定未必件件令人满意。

大千世界,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有热心助人,肯施以援手的;也有爱莫能助,无能为力帮助你的;还有无动于衷,不愿稍出绵薄之力的;更有甚者,竟有不但不肯帮忙,还嘲笑挖苦的。总之,这就是人生百态,你就只能在遇到困难,需要别人帮助时,或碰运气,或摆平自己的心态。

人在旅途,最常见的困难莫属搭车之事啦!

人们往往都有这样的经验,当你沿着公路前后走着,一边盯着奔驰而来的汽车,一边伸出拇指做了个搭车的手势之时,这辆汽车竟如愿地停下了,你会感到这次是多么幸运啊。

可搭车之事又岂非次次幸运。

诗人北岛的搭车经历读来不禁令人莞尔。

1967年初夏,北岛与几个同学在教室闲聊,异想天开,约好去天津玩玩。第二天一早,在北京永定门外的京津公路集结。一行六七人,高举一块别满毛主席像章的手绢拦车,试图贿赂司机。可司机们无动于衷,风驰电掣而过。背水一战,他们背对车流的方向横坐,拦住公路,司机只好刹车。而卡车开往别的地方,把他们抛在半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绝望中见到有两个正搭车,上前求援。这帮大小伙子埋伏在路沟,听见一辆卡车由远到近,刹车,于是蜂拥而上。司机捶胸顿足地诅咒,无奈。

我对搭车的印象历来不好,那可十足的是一件求人的活。小学四五年级时,学校组织到戈壁滩上打柴火。去的时候既新鲜又兴奋,十多公里的路很轻松地就到了。打足了柴火,一人有近十公斤的柴火捆,回程的路又是个慢坡道,加之饥渴交迫,怎么也走不动,便纷纷涌往公路边搭车,凡是空车,载货不多的,司机们都会停车搭载我们的。

这样的记忆却不多。

曾经有一年夏天,在父亲工作的远离市区95公里的小镇上,二姐有急事欲返市区。在车多的交通饭店门前,凡车头朝向市区方向的,出来一个饱餐而至的司机,我就会热情地贴上去:“叔叔,麻烦您啦!把我姐姐带回市里好吗?”那次可没少见白眼。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去当兵,同学们大多招工当了石油工人,野外三班倒。有时想回家而又没有送班车的情况下,只好到公路边搭车,司机们照例很少停车,大家急中生智,凡见车来,就热情地向司机招手,嘴里兀自老李、老张地捡一些大姓来喊。司机们往往上当,又有苦难言。

同学们说起往事时,往往得意地大笑不止。

世界上的事情,肯定不会完全相同的。就以我妻子而言,所受过的苦就不同了,是那么地难于言表,简直可以用不堪回首来形容。她们那时搭车返回九公里的家,可以说也经历了一段不平凡的过程。妻子告诉我,有一次一个女同学搭车,结果所托非人,倒霉地碰到了一个衣冠禽兽的司机。所幸未造成任何后果,后面来车及时照亮了前面的路途。

罢了,此事已不可能再现。毕竟现如今我们都已经有了幸福的将来。

言犹未竟,我也想起了曾经听过的两件苦涩的旧闻。可供大家苦笑:

其一,在新疆南部,一司机拉一口棺材向逝者之地赶,天寒地冻的偏僻处,有一人在焦急地搭车,司机问欲向何处,答曰十万火急,于是司机搭乘之。司机告知曰,上有一空棺,其人答:我天生胆大,不怕。于是上了车大厢板。因为天寒地冻,其人无法承受,见一空棺,便钻于其内。俄而,又一路边人搭车,司机又于心不忍,让其于车上,但忘了告诉车上已有了人。行了不足百里,后上者欲吸烟,苦于无火,遂自言自语曰:若有火就好了。谁承想,此刻于棺内取暖之人正想吸烟可只有火又苦于无烟,于是迫不及待地接腔,我有烟,登时惨祸酿成,后上者活见了鬼,惊恐之至,于慌不择路间跳车而死。

其二,还是在新疆南部,一司机开一自动卸车拉一车煤向目的地奔驰,路有搭车者,司机悯之,告于拉了一车煤很脏,两兄弟满不在乎地回答:没问题。于是司机载之又继续前行。到达目的地时,已忘车上有二人,电钮一按,将煤卸下,又开心地前行。行程不及五里,忽然忆起有二位搭乘者,急忙调转车头向回奔,比及到了煤堆近前,始见二少年于煤堆内灰头土脸地爬出,口内一连声地向司机师傅道歉:对不起!对不起!我俩一不小心,就把你的车压翻了。

虽然自己不会开车,我却常常做此遐想。如果我是一名司机,凡遇搭车者,我一定不嫌麻烦,尽力予以帮助。人在旅途,本来就需要相互帮助的吗!

何况,与人玫瑰,手有余香呀!

  

【故事回忆】

重温经典《喜盈门》 (汝南县教育局   齐云轲)

一帧鲜活生动的20世纪80年代乡村图景,你可还记得?

谈论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影视,1981年上映的喜剧电影《喜盈门》是绕不过去的一个话题。它所反映出的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农村新生活中出现的变化,还有新时期带来的新思潮冲击下的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是值得深思和探讨的,更是令人欣喜的。

一、开始:喜气洋洋中埋下家庭不和的种子

影片的开头,氛围是非常喜庆的。在中国北方的一个小山村里,陈家正在办喜事。陈仁武和薛水莲正在被亲朋好友们劝着喝喜酒,拉拉扯扯、嘻嘻哈哈中,农村人的纯朴、憨厚展现的淋漓尽致。

水莲作为新媳妇,不会喝酒,有人起哄让小姑子仁芳代替。作为还是大闺女的仁芳,虽然平日里大大咧咧,跟个破小子差不多,这时候却不去解这个围,因为她也不喝酒,可是,一说唱歌却登时来了兴致。最后,还是要强的大嫂子强英看不下去了,两步跨上前,二话不说,夺过酒盅替妯娌水莲喝下了。

婆家兄弟与弟媳妇的交杯酒让大嫂子抢喝了,众人哪里肯依?于是,大家伙又开始去缠大嫂子,要好好的乱乱她。闹洞房由原本应该的乱新媳妇,变成了乱嫂子。追逐、嬉笑、玩骂,给农家带来了无限的喜庆和欢乐。喜盈门,喜庆真的是到家门了。

看到妯娌的新嫁妆组合柜和新媳妇穿的涤纶绸裤子,强英羡慕极了,开始不自觉的自我对比起来:十年前,自己嫁到这个家,嫁妆可没有这么多、也没这么好,穿的衣服更是不能提,除了粗布,还是粗布,哪有水莲的一半好!若是自己现在结婚就好了!

可是,孩子都俩了,过去是回不去了。

于是乎,羡慕在心里发芽,逐渐长成了嫉妒,最后又成了不满的恨。

有道是:人心不足蛇吞象。而强英就是不知足。没对比就没伤害,她认为自己太吃亏了。十年来,相夫教子,没有公爹了,上边照顾爷爷和婆婆,下边还照护未成年的小叔子、小姑子,起早贪黑的里里外外忙,到头来得到的是什么?就像蜜蜂一样,辛辛苦苦四处飞,“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自己的付出,却成了“为他人作嫁衣裳”,不甘与不忿,开始在强英的心里萌生和积聚。这为后面的家庭失和埋下了伏笔。

二、矛盾:一块涤纶裤布料和一碗饺子

强英是个风风火火,说干就干的人。她从妯娌的婚礼上看到新媳妇穿的涤纶裤子后,回去就跟丈夫仁文提,言语间充满了羡慕与渴望。老实巴交的仁文知道家里经济情况并不宽裕,于是言辞闪烁,就是不表态让她买。

劳动中,强英故意在水莲那添油加醋说小姑子仁芳的不是,鼓动水莲与她站在同一战线,一起对付那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小姑子。可是,水莲心地善良又明辨是非,只是想让一家人好好过日子,不想让她们闹矛盾。她劝嫂子凡事多担待些,不要与仁芳计较。强英却不以为然。

不久,仁芳的恋人龙刚给她送一块涤纶裤料。仁芳拿着布料想让大嫂给做一条裤子。大嫂却以为是婆婆给她买的,故意问她是谁买的。仁芳不好意思说是龙刚买的,支支吾吾的,说不出来。这样就更加使强英坐实了心中的想法:这肯定是婆婆掏钱给扯的布料,不然的话,仁芳为何不敢说出来。

强英像是中魔了一样,一边在水莲那说婆婆的不是,怂恿她和自己一起向婆婆施压,让她也给妯娌俩扯布做裤子;一边在婆婆面前明目张胆的敲打,发泄着自己的不满情绪。

婆婆无奈,只好去给俩儿媳妇去扯布。明事理的水莲得知后,赶紧去阻拦婆婆给自己扯布,并拿出钱交给婆婆,让婆婆给大嫂子扯布,这样一来,大嫂子就不会再揪着这事儿不放了。

谁知道,这事儿于强英来说,还不算完。婆婆给她扯布,更加坐实了婆婆背着她偷着给仁芳扯布做裤子的事实,婆婆明摆着是偏心了。婆婆的心偏向了自己的亲闺女仁芳一边,自己这个儿媳妇吃亏大了。若不是自己查明了“真相”,岂不是又被她们给糊弄过去了?以前,以后,她们娘俩还有多少事儿瞒着自己呢?自己吃的亏还有多少自己目前尚不知道呢?

想到这,强英恼了。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敲打和挖苦小姑子。面对大嫂子的指桑骂槐,机灵的仁芳也不是省油的灯,开始还忍着,后来逐渐还击起来。

本来想着做了亏心事的小姑子不会吭声,没想到她还敢还击,这让强英没料到,只会徒增她的不满和愤怒。于是,撕破脸的战斗打响了。水莲去劝架,也被大嫂子给骂了,对于不站在自己这边的妯娌,被强英毫不犹豫的给踢到了对方阵营里。

因为一块布料惹生的误会,将这个家的平静生活给打破了。战争火药味儿越来越浓,强英和仁芳双方互不相让,还各有苦衷:强英认为,婆婆背着她给仁芳不知道有多少好处呢,欺负自己这个外来的儿媳妇,不把自己当人看,自己嫁到这十年了,里里外外少忙活了吗?亏、亏、亏,亏死了!仁芳认为,自己的恋人给自己扯布做衣服,碍你个大嫂子啥事了?又没花你的一分钱,你有啥不忿的?我们恋人之间的事儿,跟你有什么关系?你跟娘要布料做衣服,明摆着是乱花咱家的钱,我还没跟你计较哩,你倒还有理了?

家庭矛盾逐渐发展到不可调和的状态,最后只剩分家一条路了。婆婆跟仁武家生活,爷爷跟仁文家生活,小姑子仁芳上谁家吃饭生活都可以。可是,仁芳会到大哥仁文家,跟大嫂子强英一起生活吗?肯定不会的。所以,明摆着仁芳也被“分”到了二哥家。

为了赶走仁芳,强英与村里的闺蜜“呱呱鸟”密谋拆散龙刚与其的恋人关系,企图让她远嫁他乡。在一连串的误会中,龙刚认为仁芳果真变心了,要与别人好,又气又恼,不理她了。她不理解他为何不理自己,见他那样也生气,俩人相互苦恼着、折磨着。

最后,当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后,二人气得要去找大嫂子和“呱呱鸟”算账。呱呱鸟见状忙跑了,仁芳将呱呱鸟介绍的那个“男方”送的衣服甩给了她,也摔打在了大嫂子的脸上。

分家就分家过吧,可是强英好不该对爷爷不孝敬。趁着爷爷不在家,强英在家里包饺子吃,丈夫吃、孩子吃、她也吃,没吃完的藏放锅里,就是不想给爷爷吃。等爷爷干活回去,她将剩窝窝头在锅里馏一下,端给爷爷吃。不懂事的孩子小花却端着一碗饺子出来,喊着:“老爷爷吃饺子!”看见年幼的曾孙女笑眯眯地端着一碗饺子让自己吃,这位老爷爷心寒了:他们在家偷着吃饺子,却让我吃窝窝头!

爷爷没有去吃饺子,也没有去指责孙媳妇,只是骂了自己的孙子仁文:旧社会出去要饭,爷爷要到饭总是想着先给你吃,怕孙子饿着了。现在你成家立业了,日子也过好了,就这样对待爷爷吗?你还不如一个三五岁的孩子啊!孩子虽小,却也知道将饺子端给长辈吃,你呢?

痛心万分的爷爷卷铺盖走了,凄凄凉凉的走在电闪雷鸣中,无限失望的走在无边的夜色里,到场院里看场去了。

三、结局:乌云散去,喜气重盈门

爷爷走了,仁文恼了。强英认为,爷爷走了正好少了一个累赘,反正也不是自己撵他走的,是他自己愿意走的。见此,一向文弱的仁文再也忍不住了,一巴掌打过去,强英哭了。强英万万没想到,一向惟自己“马首是瞻”、言听计从的丈夫,竟然敢打自己,而且叫嚣着“离婚”!她哭起来了,委屈与愤恨交加,使她的哭声高亢而凄厉!

仁文回到兽医站,强英撵过去,在那里又打又闹,最后将俩孩子甩在了兽医站,她自己回娘家去了。她娘也不是个善茬,鼓动闺女使劲跟婆家闹,绝对不能服软,若是服软了,这辈子就别想翻身了。她爹虽然有心说和,却又不当家,只好唉声叹气。

水莲只好一边照顾住院的婆婆,一边又来劝嫂子回家,累得心力交瘁。尽管遭到强英娘的冷嘲热讽,水莲依旧没有退却,还是忍辱负重,以和为贵,极力劝说哥嫂俩破镜重圆,继续过日子。此外,她还替嫂子干活儿,赶制大嫂耽搁了的加工活儿。

强英放心不下家里喂养的家禽家畜,更担心孩子。夜里偷着回家,见孩子跟奶奶在一起睡,水莲在替自己干活儿,养的猪也没有缺嘴,还是胖乎乎的。她逐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羞愧万分,遂回家向爷爷认错。

最后,影片在一家四代吃饺子时完满结束,预示着这一家人乌云散去,重又过上了幸福安宁的好日子。

影片中,那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仁芳、龙刚开着四轮拖拉机进行对话的场景,仁芳开着拖拉机在水中奔突的样子,爷爷的正直,婆婆的无奈,强英的要强,水莲的大方,仁芳的机灵,龙刚的才气,仁文的懦弱,小花和小山的可爱,呱呱鸟的世故,兽医站站长的可笑,强英娘的刁钻……几十年过去了,仍在不断冲击着我们的记忆神经。

喜庆盈门,家长里短中,让人在欢乐的观影中反思生活的真谛,珍惜当下的生活。一帧鲜活生动的20世纪80年代乡村图景徐徐展开,让我们在无边的追忆中,去细细品味那一份真和纯,任思绪在那片家乡的天空中生出翅膀尽情翱翔,在那厚重的故土里肆意徜徉……

  

陈忠实为传统知识分子唱响一曲挽歌(汝南县教育局   齐云轲)

——读书笔记之《白鹿原》朱先生

朱先生,在《白鹿原》中算不上一个主要人物,但绝对是一个重要人物,而且是作家陈忠实所着力塑造的封建社会末世的知识分子形象。这个人物形象塑造的很成功,拨开他头上传奇色彩的笼罩,你会发现:他其实是一个很生活化的普通人。

一、入世:自信平生无憾事

在白鹿原上、滋水县里,乃至关中一带,朱先生绝对算得上一位名人,一个响当当的人物。《白鹿原》中,真正能称得上“先生”二字的只有俩人,一个是朱先生,另一个是冷先生。

冷先生是看病的先生,朱先生是教书的先生,二人都是知识分子,且都颇有智慧,能为人解疑答惑、排忧解难,也乐于助人,尤其是朱先生,是有着大智慧的人物。

作为关中学派的传承弟子和代表人物,朱先生谨记祖师爷张载的四句宣言式的语录: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作为受儒家思想浸染的读书人,朱先生入世思想很浓重,孔孟之道于他,是衣钵,却不是绳索。

他可以为了西安百姓免受兵祸生灵涂炭,不惧危难只身前往姑婆坟,劝退搬来二十万救兵准备收复陕西、攻灭革命军的清朝陕西巡抚方升(原型即历史上的清末陕甘总督升允)。有道是心底无私天地宽,无私者无畏,朱先生一席话有理有据、有情有义,让一军统帅方升无言以对,深深折服,最后不战而退。

按说,作为一个读书人,朱先生应忠于朝廷,恪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道,该去主动到清军那出谋划策,与反叛的革命军水火不容势不两立;可是,他却替反正的革命军去当说客,于理不通啊!且慢,其实朱先生倒认为自己并未替革命军去当说客——尽管事实上达到了革命军这边张总督的愿望——他为的是百姓,让百姓免受战火之苦、过上太平日子,与其“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并不相悖。

他是那样想的,也是那样做的,与一些书呆子及读书的政客嘴上说一套实际做一套不一样,他是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的理想和所宗的思想。劝退反扑的清军如此,在报纸上发表声讨倭寇的抗战声明如此,为了禁烟带头铲除小舅子白嘉轩见利忘义种的罂粟地也是如此,灾荒之年背着干粮赈灾放粮还是如此。知行合一、言行如一,很多人难做到,可是朱先生做到了,而且做得是那样的用心尽力,毫不迟疑、毫不含糊、毫不妥协。因为他洞察世事,明辨是非,所以他不做愚忠之人,也能跟着时代潮流走,终不至于落后于人。

他积极入世,排除万难,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乱世中努力施展经国济世之才志。“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他不愿此生虚度,想为国为民做一番事业,一番未必惊天动地却是力所能及的事业。

尘世中,他也有无奈和不满,可是他能找到排遣的方法,安妥自己的内心。平常时节,他独自到田野里信步,沐浴着夕阳,吐纳着泥土馨香,那是一种美,也是一种超然和解脱。同儿孙相依,与妻子开开玩笑,让妻子为自己剪剪头,那也是一种难得的惬意。

入世,有其快乐,也有其伤悲。这伤悲不是自己的,因为朱先生已经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而是那无形的挫败感和无力感,让他深感厌倦和无奈。对于人生的把握,对于人世的复杂、时局的动荡,他想超脱,却又不甘放弃对理想执念的追求和坚守,苦痛也就不可避免了,只是这苦痛是在深心中不可名状的。

任何能说出来的痛苦,都不是真正的痛苦。难言的痛苦,才更加使人受伤、折磨,却又无处宣泄,只有自己独自领受,在无边的夜色里,以强大的内心力量将其碾碎,倒入岁月的陈酿中慢慢去品、去咽。

二、出世:一份淡然是所求

朱先生的入世思想浓重,但是他也有出世思想。这正是中国传统士大夫的矛盾而又统一的思想特点:在顺境里多是入世思想,要为国为民甩开膀子大干一场,即使遇到挫败依然一往无前,毫不退却。可是,当遇到人力不可违,或心累、心死,入世难为时,他们的老庄出世思想开始逐渐占据上风,达观一些,凡事看淡一些,追求一份淡然从容的心态,该放下时且放下,别让自己活得那么累了。

既然尘世那么累,那么出世又何妨。

最初,遇到赏识、支持自己的县里官员,朱先生很是高兴,在为人师表的同时,决心修县志,毕竟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么。修县志与修史等同,只不过修的是一个县域内的史,意义也重大。

于是,他召集同仁们分工合作,各负其责,开始了艰苦而又快乐、漫长而又惬意的修县志工作。可是,世事难料,风云突变,县官换了人,不仅大家的薪酬断了,修志的经费也断了,在新县官眼里,修志的钱还不如拿来买几杆枪实用。漠视文化、鄙夷修志,让朱先生倍感可笑与痛惜,却又无可奈何。

好在无论如何,他们还是断断续续坚持了下来。

对于祸害乡民的乌鸦兵,朱先生痛心疾首。所以,当所谓的乌鸦兵司令来请他出面时,他故意在门口拴一条狗,用犬吠来招待这个不知道天高地厚的草头司令。

促使朱先生萌生出世思想并坚决要闭门读书、不问世事的事儿,不是时事压力巨大,而是他的学生鹿兆海的死。

本来,学生在中条山战死于抗击倭寇的沙场上,壮烈殉国,朱先生虽然悲痛,却也无比自豪,仿若为国捐躯的不是他的学生,而是他本人。他极力奔走联络,张罗在白鹿原为学生举行公祭。又在学生牺牲的精神感召下,联络修县志的几位同仁,要一起渡过渭河,奔赴抗战前线为国杀敌,其志可赞、其心可嘉、其行可感。

可是,可是……

在渭河边上,他们被茹师长的军队拦住了,并证实了一件事儿:他那为国杀敌捐躯赴国难的学生鹿兆海,并非战死在倭寇的屠刀之下,而是死于国中的内战。

茹师长带领的关中军队虽然不是蒋氏的嫡系,而且装备各方面也难同蒋嫡系相提并论,但是“况复秦兵耐苦战”,三秦子弟同仇敌忾,打得日本王牌军丢盔弃甲、溃不成军。这出乎蒋氏上层的意料,就想出了绝招:你们不是能打吗,调你们“剿匪”去。若是“剿匪”成功,算是拔了我们的心头刺,自然是好;若是失败,你们反被“匪”给剿灭了,这些“后娘养的”也没啥可惜的。

结果,朱先生的学生鹿兆海充当了国内政治军事斗争的牺牲品,窝窝屈屈死在了“剿匪”的前线;为了遮盖那不能言明的丑处,只好瞒天过海,美其名曰:“战死在抗日战场上”。

至此,一个充当内战牺牲品的军人,摇身一变成为了抗日英雄。可这名不副实的“英雄”,是鹿兆海想要的吗?全是别人强加给他的,他无从诉苦,也无法辩解,因为死无对证,奈何?奈何?奈何不得,无可奈何。

须知这内战打在了什么时候?正值举国上下一致对外,国家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危险境地之时。这个时候还发动内战,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是民族的罪人啊!而鹿兆海,也在不自觉中成为了民族罪人的帮凶。这民族罪人的帮凶与抗日殉国的民族英雄差距之大,简直是天壤之别啊!

学生,由民族英雄而变成民族罪人,落差之大,朱先生受不了。他更受不了的,是这背后巨大的阴谋。这阴谋石破天惊、骇人听闻,令人肝胆欲碎!却又不可说,不能言明。

至此,一生忧国忧民的朱先生得知了真相后,情何以堪啊!这是一个值得自己骄傲的学生吗?这是一个值得自己四处褒扬宣传的得意门生吗?

强敌打进家里,家里兄弟还在内战,如何是好?朱先生深知自己解决不了这样的大问题,只好回家继续着青灯古卷、皓首穷经的生涯了。什么杀身成仁、誓死御寇,滚蛋去吧,见鬼去吧!我要回家、回家!

从此后,两耳不闻窗外事了。出世,未尝不好,清净啊,清静啊!

作者写出了传统知识分子在乱世中的无力感,唱响了一曲封建社会末世底层士大夫的凄恸挽歌。

三、朱先生的原型:牛才子

朱先生的历史原型人物是清末民初关中地区的著名才子牛兆濂。

牛兆濂,字梦周,号蓝川,是关中一代大儒,生于清朝同治六年(1867)。十八岁那年,他肄业于关中书院,两年后补廪膳生员,先后在蓝田芸阁书院、三原清麓书院讲学,被尊称为蓝川先生。二十六岁时,他北上三原县,拜理学家贺瑞麟为师,专心治学,逐渐成长为程朱理学在关中地区的代表人物。

庚子年(1900)关中地区大旱,牛才子不辞辛劳,主持蓝田全县的赈灾救济事务,做事颇为清正,为人所称赞。据说,其子想在赈济工作中谋个差事,获得薪酬养家,被其坚决拒绝。

陕西巡抚升允十分赏识他的才学和名节,多次推荐他赴京谋职或到省城任职,均被其拒绝。清朝末年,关中一带大烟种植泛滥,牛才子主动请缨,要发起禁烟战争,有力推进当地的禁烟运动。后来,他厌恶了官场中的倾轧,找借口撂挑子走了。

宣统帝宣布退位后,升允不甘心失败,从西北甘肃一带招来援军进攻陕西。牛才子虽然在清朝灭亡后以遗民自居,但是为了百姓不至于生灵涂炭,免受战争之苦,他毅然决然前去劝退升允,成功避免了一场战争的爆发。此后,他潜心讲学于清麓书院,慕名前来学习者日多,甚至还有朝鲜(韩国)留学生。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联合南方北方几位知识分子,在上海一家发行量很大的报纸上发表了抗日宣言,在宣言中他指斥日军为倭寇,响应者甚众。在国家民族面临危亡之际,铁骨铮铮的牛才子还要到中条山抗日前线去与敌人作战,但是途经潼关渡黄河时被部队派人拉回去,不久就病死了,享年七十岁。

牛才子著述颇丰:《吕氏遗书辑略》《芸阁礼记传》《蓝川诗稿》《近思录类编》等,晚年曾负责续修《蓝田县志》。

据说他临死前,有预感自己死后不得安宁,就让人用未烧制的泥砖修墓道。“破四旧”时,他的墓果然被掘。死了仍在发挥他的传奇“神力”,令人惊愕不已。

  

点滴之间显真爱,细节之中见功夫(郑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余昆仑)

——追忆我的2013届十五班班主任生活

回想起2013年秋,当时我刚送走一届毕业班,下到高二年级,接手一个文科班。这是时隔六年,我重操旧业做班主任。没有多少娴熟感,倒多了些新鲜感。我没有多少经验可以去套用,只能很努力地去回想以前与学生交流的点点滴滴。记忆中,从其他班主任老师带班的身影里,从学生们的微笑面容、欣喜眼神里,去找寻那班主任管理的思维碎片。回想、思索、面对,成了我这个“新手”管理班级的整个思维前奏;小心、细心、耐心,成了我管理班级的心理制式。

接手的班级是个文科重点班,而我以前一直带的是理科班,心理上没有天然优势。虽说是个重点班,但学生的基础和习惯并不是太好,一切都要从点滴、细节抓起。只能告诉自己,多一份期待,就意味着多一份希望!

真诚,弹出心灵共鸣的妙曲

接班伊始,我就放低姿态,一来是因为经验不多,“底气”不足,二来是通过真诚的沟通来了解学生,探究班级管理之道。我找了不少同学,来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及时与家长沟通,共同解决问题。了解学生的现状、心理,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想法,互通有无,才能达到更优的境界。起初自习课上不太安静,我了解到是个别同学讨论问题,久而声音越来越大。我就规定自习课上不讨论,讨论放在课下,极大地改善了自习课的质量。有个女生上课时有张望窗外,通过交流得知以前班主任从不调座位,而自己特别喜欢做靠窗的座位,如今如愿以偿,禁不住张望,包括课堂上。得知这一情况后,我没有批评她,而是告诉她课堂上集中精力听讲很重要,不要在看风景的时候流失了知识。还有,在与园园的倾心长谈后,得知包括她在内的很多学生,虽想学却没有目标,或目标不高缺乏动力。我就及时地召开了一次有关目标的主题班会,学生都树立了切实的目标,给自己学习添一份动力。每次都是在倾听班干部的情况反馈之后,我才和他们商量对策。

所以,只有真诚沟通,才能了解班级情况,才能真正走进学生内心。

放手,相信总有奇迹出现

运动会是锻造班级凝聚力的一次好机会,我虽明知此次盛会的重要性,却总感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我索性把事情交给班委成员,让她们去发动班上同学,群策群力,办好这次运动会。不想,效果出乎我的意料。从班服制定,到班徽设计,再到出场创意,无不惊现班上同学的智慧的火花。班长带着几个同学,牺牲周日休息的时间,去商铺挑选班服样式,不辞劳苦;小小年纪,还要与精明的商店老板讨价还价,真让人感动。同学们集体决定的班服,沉稳的黑色为底色,加上白色饰图点缀,配上蓝色牛仔裤,浑然一身,充满青春活力,煞是好看!入场式的创意是同学们自己设计的,包括脸上涂上自己设计的班徽、跳健美操、跳街舞、玩魔术、大伙舞动伴奏等。既体现我班学生的才情与风采,又展示了我班集体的风貌与精神。其实,在头一天下午排练的时候,我对队列还不太满意,可能是有些急躁。但真正在全校同学面前亮相的时候,又出奇得好,不负期望。

我不禁感慨:放手,总会有奇迹出现的!对于父母来说,有时候,放手也是一种爱!对于班主任来说,有时候,方式是一种智慧!该放手时就放手,有些事情放手让学生去做,他们能够做得很好!班级管理的细枝末节的事情,完全可以交给班委来负责,让班委养成征求民意、协商解决的良好班级运行机制。放手的前提是信任,只有充分地信任学生,才能让他们涂抹出绚丽的色彩!

宽容,留出自主改正的空间

对于班上的同学,大错几乎无人去犯,但小错却时有发生。诸如迟到、上课说话、睡觉、值日不认真、不合仪容仪表等,都会有同学去犯。但我相信班上学生的善良、端正,有时只是是非不辨,或者陋习难改而已。对于无心之过,不必操之过急,而应对他们讲清道理,促其自主改正。宽容对待,可以留一点余地,留一点缓冲。

我班有个叫阿涵的学生,家住西环,路途较远。有一次早上迟到了,竟用英文向我阐述迟到理由,我暗自惊奇他那份自若与独特。但作为班主任,我还是伴着脸让他用中文说了迟到理由,他见我一脸严肃,下意识地产生一种对立情绪,可能以前迟到时老师常会严厉批评。然而,我在听完他的理由后,没有劈头盖脸地批评他,而是说有情可原,但理不可恕,以后遇到这样的事情要提前告诉老师,或者自己提前出门。我还告诉我“成功者总会给自己想办法,失败者只会给自己找借口”,他点点头,表示赞同。我宽容了他这次错误,而不是上纲上线地大加批评。留一点空间,给学生一个机会,也是给自己一个机会。学生通过内省,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然后决心去改正;教师通过宽容,给学生一次改正的机会,能显示教师的涵养与度量。

当然,宽容是与信任、鼓励紧密相连的,否则,宽容会成为纵容,或显得很无效。琳琳这个女孩,比较聪颖,但个性十足,常会对规矩纪律视而不见。可能是个性使然,她总觉得自己的所做所想与班级、学校规定不一,自己没有错。因而,在触犯规矩的时候,她显现出一副无意、无辜的样子。比如,仪容仪表规定不让穿奇装异服,她却时有触犯,批评时她却满不在乎。因为在她的意识里,这不算什么奇异,只是穿得漂亮些而已。我跟她说,每个人都有追求美的权利和自由,但凡事要讲究一个“度”字,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她听后,似有领悟,再也没有穿过不合学生身份的衣服了。并且,在她的意识里,总觉得老师是站在她得对立面,所以常有抵触、逆反情绪。我抓住写随笔的机会,给她写下如下评语“你是一个聪明的女孩,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看法,用心做好自己,做最好的自己。”现在,她能够很好地遵守纪律,学习也很努力,而且,对我也少了一分戒心,多了一分信任。当然,宽容是有度的,不能凡事都宽容以对,大事化小。对于严重触犯校规校纪的学生,或对于自觉性差,屡次犯错的学生,则应该及时处理,以示惩戒,把问题消灭得干净、利落。

耐心,开出成长成熟之花

耐心,既是一种难得的品行,又代表着一种心态,一种有所期待的自信。因为,只有你相信它终会开出绚丽的花朵,你才会耐心、细心地去耕地、除草、浇水、施肥,去呵护它、滋养它。正是带着一份期待,你才会经受过程的漫长与煎熬,你才会有那蓦然间的一丝惊喜!

我班的孩子,虽然品行较好,但基础和习惯都很差。所以,这需要我花费更大的心血,用更大的耐心,去帮助这些孩子。就从最基础的卫生说起,不少学生没有良好的打扫卫生的习惯,值日不积极、打扫不认真、扫后不保洁。我本以为卫生是个简单的事情,但事实告诉我,这对于他们并非易事。无奈之下,我就从基本的方法要求起,做小处着手,一点一滴地教他们。把每一块都要求到位,标准细致,告诉他们要达到什么标准才算合格。尤其是拖地,不少女同学在家里就没拿过拖把,效果可想而知了。我手把手地教他们,先拖哪里,再拖哪里,拖地要倒着拖等等。在逐渐的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终于领会了卫生打扫的要领,明白了卫生打扫的标准。如今,我们的教师每天都能做到窗明几净,一尘不染,同学们学习有了优良的外部环境。

最让我头疼的是他们的学习习惯,本来基础就不好,加上学习习惯再不好,学习成绩不堪设想!比如早读习惯,有些学生不愿张嘴,有些高一时就没养成大声朗读的习惯,整体声音不大,劲头不足。面对此种情况,我只有天天提醒,时刻激励,及时表扬,逐渐地早读很有改观,学生们基本养成大声朗读的好习惯。另外,我通过一些有效方法,如主题班会,帮助他们重拾信心,树立目标,给自己一些压力,给自己打打气。我们召开过有关“自信”的主题班会,让学生铭记“天生我材必有用”“长风破浪会有时”!我还特别制作了一张表格,把高二四个学期的预期目标印上,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逐个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立下目标,就是许下诺言,就意味着对自己的一份责任。如此激励,让他们选择心仪的大学,并为之奋战高考。然后帮助他们制定自己的日计划,周计划,乃至月计划。在小本子上写清自己的自由时间是如何支配的,越详细越好,让他们明白原来自己还有很多时间是可以利用起来的,让他们养成珍惜时间、时间有效管理的好习惯。并且还有具体学习方法的指导,根据学科特点,遵循学科规律,才能取得好的成绩。我准备在期中考试后,对学生的学习经验进行总结,进而共同探讨学习规律,细化科学的学习方法。

少一分抱怨,就多一份坦然;少一分失落,就多一分希望。正如周杰伦的《蜗牛》所唱的“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在最高点乘着叶片往前飞,任风吹干留过的泪和汗。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待阳光静静看着它的脸,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我有属于我的天!”

往事美好如斯,梦想已然实现。而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依然值得我回味、咀嚼……

  

【原创小说】

锁(汝南县韩庄初级中学   肖永成)

秋季没开学,微信群里就传来一个好消息:今年县管校聘不搞了。

老教师关小变一连几天躺在床上,两眼盯着手机屏,两手变换着拿手机的姿势,不放过微信群里的任何一条信息,竟然忘了自己仅有0.2的视力,还有连筷子拿着都困难的两个网球肘病痛。

在用上百条有利信息确认了今年不实行县管校聘的事实后,关老师才给同班的数学老师南放放打去电话。

“是啊!是啊!不搞了,要搞了肯定是咱俩落聘,因为咱俩量化分垫底。”听那南老师的口气,像是积压了很久的郁闷,有一下子释放出来的感觉。

“不过,关老师啊,你听好……”

关小变刚想放下手机歇歇胳膊,又听见手机里传来南老师那近乎陌生的腔调:“喂喂喂,在家等着,我找你,咱俩好好合计合计。”

原来,关老师和南老师共教一个小学二年级班,学校与她俩一样的还有一个班。上学期中间,从外地转回来两个学生,学校一测试,成绩不是一般地差,两个班都不要。没办法,学校采取了最原始的方法:抓阄。可能是关老师手气不好,也可能是关老师年龄大了,看不透年轻人的巧妙设计,结果是两名差生全中标了。到乡里举行素质测试时,两人所教学科的成绩毫无悬念就是倒数了。根据学校量化考核方案,积分少的末位淘汰,那么,如果实行了县管校聘,关和南两位老师毫无疑问就是落聘的对象。

南老师到了关老师家,如此这般地面授机宜一番,其内容不得而知。但接着微信群就传出两条敏感的信息:第一,本校老师调走一人,明年实行县管校聘,至少再调配走一人;第二,二年级开学从外地转来一个学生,还未编班。  

夜深了,南老师还在和关老师互发微信。

南老师:“……这期咱俩成绩就是不靠后,前后一平均,还是咱俩垫底,调走的不是你就是我。”

关老师:“听说学校要照顾咱,把一个转来的成绩拔尖的放咱班里。”

南老师:“你傻呀,好的会给你,是人家那班不要才这样说的,骗不死你!”

关老师:“那咋办?是不是学校还让抓阄?”

南老师:“我不管,反正我死活不去抓阄,你是班主任,要抓你还去抓吧。”

关老师一手拿着手机睡着了,手机屏指示灯一直一闪一闪地。

一阵手机铃声,把关老师猛地惊醒了,是校长打来的电话,今天开学第一天,按上期轮流值班排序,临到关老师开关学校大门了。

关老师找到了大门的钥匙,就匆匆往学校赶。前面的小石桥像独坐的老人,依然没有一点活力。两旁的白杨树,在一场大雨过后,叶子稀稀疏疏地,刚刚入秋,就显得憔悴不堪。电动车轧过的路面,震得耳边嗡嗡地响,连那蝉鸣声也听起来模糊了。好在离学校不远,不一会儿,关老师就来到了学校大门前。

掏出钥匙,关老师一边开锁,一边给早早送学生的家长打招呼,开了好大一会儿,那锁硬是纹丝不动。这时,有几个送学生的妈妈凑过来,争相帮关老师开锁,可是尽管大家都把手指头拧得留下一层灰痕,锁还是打不开。一个年轻的妈妈说:“咱女人家手没劲,这锁非得男人开不可。”关老师环顾一下四周,连一个送孩子的爸爸也没有。

关老师正发愁,抬头望见一个开着机动三轮车,面容黝黑,穿着一件破旧工作服的男子过来了。

他停好车,把车上一个瘦瘦的小男孩抱了下来,径直走到关老师跟前,一边问,一边用力拧钥匙,一边拧,一边还咣当咣当地震动着,关老师和几个女人们都眼睁睁地看着那男人的手,流露出渴望奇迹出现一般的眼神。

“开不开,锈死了,得砸掉。”一番努力后,工作服男子无奈地下了结论。关老师犹豫了一下,随即说:“砸掉吧,你有劲,你来砸。”

工作服男子走到车边,打开工具箱,拿出一把扳手,对着锈锁狠狠地砸了一下,边砸边说:“叫你不让进,我一下子砸开你。”关老师听着这工作服男子话里有话,心想,等砸开了锁得给他聊几句。

工作服男子三下两下,就把锈锁砸掉了,大家说着感谢的话进了校园。工作服男子没有进大门,他把扳手放回车上,一手扯着小男孩站在大门旁,掏出手机看了一眼,又一脸茫然地向校园里边张望着。

关老师走了过来,问:“你是送孩子来上学的吧,几年级的呀?”

“是的,二年级。”

“那咋不进去呀?”

“俺是外面转来的,还没说好进哪班。唉,都怪我太忙,小孩在家没人辅导,成绩太差,人家都不愿意接收。校长打电话说了,真不行了就抓阄,叫我等电话通知呢。”

关老师心里咯噔一下,看看小男孩,又仔细打量了一下这个浑身散发着饲料气味的男人,说:“你忙,可以让孩子的妈妈辅导一下呀,你也知道,现在小孩的成绩对老师多么重要,弄不好工作就会受到影响的。”

“知道,咋不知道呀,现在弄啥都不容易,只是……只是……,唉,咱不是前些年家里穿,娶不上媳妇,托亲戚找了一个残疾人,她平常生活就不能自理,一家老小都得我伺候……这不,村里为了让我脱贫,就给我找了一个养殖厂里的活,没办法,我就把一家大小都带来了……”

工作服男子说着,不停地往校园里边张望,并不注意关老师。关老师轻轻抚摸一下小男孩的头,示意让他和爸爸等着,就快步向校园走去。

不一会儿,工作服男子领着小男孩进了关老师的班。当他一眼认出在大门口见到的关老师时,又惊又喜,热泪盈眶。

放学了,关老师拿起自己办公桌上的锁向大门走去,远远望见那工作服男子正站在大门旁,走近一看,一把大号的新锁在大门上挂着,工作服男子把钥匙递给关老师,那一串晃动的钥匙和黝黑的脸膛一起在微笑。

2020.9.14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3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