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群 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5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号
笔会作品集842(34篇)
目 录
【诗词歌赋】
观钓(汝南师范附属小学 尹春锋)
【七绝】向日葵(二首)(江苏灌云县杨集初级中学 费振启)
忍的同时 化解矛盾(天中山教师笔会 邱士敏)
【七绝】劳动光荣(十首)(内乡县教师进修学校 樊国文)
【七绝】十首(河南省内乡县教师进修学校 樊国文)
【七律】父亲(河南省内乡县教师进修学校 樊国文)
【七律】尽孝(通韵)(河南省内乡县教师进修学校 樊国文)
【时代散文】
三国感悟(郑州市金水区幼儿园 刘梦楠)
一支令人回味无穷的小夜曲(江西省吉水县乌江中学 庄晋玲)
【故事回忆】
没有当成秀才的二爷(郑东新区畅和街小学 姚增戗)
年趣事6:难以解开的谜!(安徽无为县竹峰希望小学 夏书银)
水香(郑州市管城区教研室 邱成立)
【生活随笔】
亲爱的我,你还好吗?(郑州市二七区教师进修学校 杨红梅)
【教育随笔】
写在课改后(确山县教师进修学校 彭 磊)
保证学生高效学习的必要条件(郑州市文化路第三小学 徐艳琴)
【诗词歌赋】
观钓(汝南师范附属小学 尹春锋)
夕阳挂碧空,杨柳摇晚风。
今日旁观者,昨日钓鱼翁。
【七绝】向日葵(二首)(江苏灌云县杨集初级中学 费振启)
(一)
向日葵花金灿灿,花开朵朵向娇阳。
扎根沃土身直立,雨打风吹斗志强。
(二)
向日葵花金灿灿,花丛佳丽乐开颜。
阳光雨露同沐浴,共享和美好家园。
忍的同时 化解矛盾(天中山教师笔会 邱士敏)
——写给年轻的朋友(11)
人生——
有很多事,需要忍。
有很多话,需要忍。
有很多气,需要忍。
有很多苦,需要忍。
有很多欲,需要忍。
有很多情,需要忍。
忍——
是一种眼光,
是一种胸怀,
是一种领悟,
是一种技巧,
是一种智慧。
学会忍,
是人生的一种基本谋生课程;
懂得忍,
游走人生方容易得心应手;
懂得忍,
才会知道何为不忍。
有所忍,
必有所不忍。
人们遇到冲突和纠葛时,
常常会说:
退一步海阔天空,
忍一忍风平浪静。
能忍,
自然能表明一个人的肚量和修养,
也是一种境界,
但毕竟,忍字头上一把刀,
那把刀随时可能掉下来伤害到你的心。
所以,忍,
只是一种消极的权宜和姑息,
甚至是一种逃避。
遇事不光要忍,
而是要及时地妥善化解矛盾,
忘却仇恨,抛弃怨愤,
用理解和宽容的心,
一笑泯恩仇;
除去心头的那把刀,
剩下的,
就是纯净安宁的心。
这才是一种更高的境界!
请欣赏一下这首“劝人曲”:
世人都知忍字高,忍字心上一把刀,
讲起容易做不到,不会忍事把祸招,
有人生来脾气躁,意见不同就动刀,
不让老来不让少,总有一天要糟糕,
家里不忍要乱套,别人当做把戏瞧,
团邻不忍互相告,不是花钱就坐牢,
外面不忍更不妙,不挨枪来就挨刀,
小事不忍会大闹,大事不忍更糟糕,
从前古人说得好,让人一步祸自消,
有些男女性子傲,只因不忍进大牢,
背人要说人家好,讲话可莫乱轻抛,
奉劝男女老和少,开口罪生紧记牢,
忍让几句不渺小,相争几句不见高,
我劝还是忍的好,心中有气自然消。
【七绝】劳动光荣(新韵)(内乡县教师进修学校 樊国文)
其一
人生最贵敢登攀,努力拼搏永向前。
紫燕筑巢吞苦辣,工蜂采蜜造香甜。
其二
为人一世不平凡,拼命飞出火焰山。
智慧农夫能造富,聪明工匠敢争先。
其三
愚公有勇斩土山,铁人无私战漠田。
巧手绘出金玉画,慧心辟就寿福泉。
其四
人生没有富穷门,锦绣前程自己奔。
劳动开辟新社会,创新送走旧乾坤。
其五
诚实劳动真可贵,合法经营价更高。
奋斗挣脱名利累,生活滋润乐逍遥。
其六
光彩人生靠剪裁,幸福道路自身开。
农夫耕种香甜到,工匠革新美好来。
其七
劳动织出绸缎带,智能筑起幸福台。
人生毁誉他人鉴, 道路曲直自己开。
其八
精心劳动禄源开,诚信经营富贵来。
拼力突出当表率,用脑精进站高台。
其九
珠海长桥美似仙,三峡大坝稳如山。
改革表率千人敬,劳动英雄万里传。
其十
千军万马启新程,绿水青山又一功。
玩狗斗鸡皆下品,诚实劳动最光荣。
2020年5月1日于南阳
【七绝】十首(河南省内乡县教师进修学校 樊国文)
春风(十灰)
细雨柔柔紫燕来,和风暖暖墨河开。
桃红柳绿凭描画,湖碧天蓝任剪裁。
春雨(八庚)
一夜滴滴野草荣,半宿暖暖柳芽生。
栗河浊浪鱼虾乐,竹海清波鸟兽鸣。
春雷(十灰)
黎明闪电送福财,子夜惊雷撵祸灾。
松鼠清晨出树洞,麦苗正午秀宝胎。
春鸟(八庚)
白鹤沙滩睹马惊,灰鸠阡陌赏牛耕。
雪梨紫燕翩翩舞,翠柳黄鹂阵阵鸣。
恋春(七阳)
草木争荣紫燕忙,桃梨竞艳猎犬狂。
情托花海人缘好,心驻春风梦境香。
赞春(通韵)
荆紫梨白共日栽,桃红樱粉错时开。
蜂飞蝶舞花丛去,马叫人欢广场来。
阳春(一先)
人间四月艳阳天,正午踏青夜不眠。
欢快蝶蜂花蕊闹,自由莺燕柳枝旋。
咏春(通韵)
湖畔桃红紫燕裁,山边樱粉晚霞开。
一渠碧水流歌去,两岸合欢送喜来。
游春(七阳)
东边薄雾北苍茫,细雨微风陌上凉。
紫燕斜飞蛙鼓闹,蜻蜓点水鲤头昂。
惜春(八齐)
顽童疑惑日偏西,曲径旁边斗绿梨。
黑狗不知春已逝,桃林深处践红泥。
2020年4月18日于南阳
【七律】父亲(河南省内乡县教师进修学校 樊国文)
父亲驾鹤卅余年,谈笑如今映眼前。
未见爱孙不闭目,召回犬子始长眠。
平生节俭人人敬,少小仁慈个个怜。
守信临终还借贷,忠诚憨厚美名传。
2020年4月10日于南阳
【七律】尽孝(通韵)(河南省内乡县教师进修学校 樊国文)
青壮拼搏尽孝难,暮年垂泪透衣衫。
子孙奋斗披星去,父母操劳戴月还。
奢望雄心能兑现,祈求宦海再升迁。
突遭变故双亲逝,唯有悠悠美梦残。
2020年4月10日于南阳
【时代散文】
三国感悟(郑州市金水区幼儿园 刘梦楠)
世界文学数中华,中华名著数三国,就我们来说,贾宝玉,林黛玉的名字也许不会陌生,可两人的故事我们又知道多少?但是对于诸葛亮,关羽的传奇故事想必大家皆耳熟能详,所以最近我选择了阅读《三国演义》。 这本书对我很有启发也加深了对我国文化的理解,更对我的教学思想有所启发。
关羽,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也是众人熟悉的人物。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之后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而约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之后加上“赤兔马”,又读过《春秋》,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他的所做所为值得我们学习。应该把这种正能量的思想,把这些传奇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更应该让它来影响我们。
《三国演义》让我学到: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让我知道了,人有所长,必有所短,不应以善小而不为,以恶小而为之;要足智多谋,不能野蛮行事,做事还要三思而后行。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诸葛孔明,人称卧龙先生,被刘备所感动,拜为军师。为表忠心,献出隆中对;为得赤壁之赢,孤身犯险,舌战群儒;为对抗司马懿,冒险一搏,演唱空城。统一全国是他毕生之梦,当刘备临终托孤时,他发誓定会辅助刘禅,完成统一大业。这个人,他本身就是一个传奇。最终油尽灯枯,耗尽了他全部的力气。即使身已死,可他对蜀汉之忠,对刘备之忠,永久不止。我们对事业也当如此。我心目中真正的英雄应该聪明透顶、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宽宏大量、与人为善。这些英雄不止是三国中的大贤大忠,他们就在我们身边,如孔繁森、任长霞等,他们都是我们的时代楷模,民族英雄。因为有了这些英雄,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色彩。我们应该在生活中学习他们默默奉献的精神,为学校、为家长、为孩子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只要人人都有为他人着想的精神,祖国的明天会变的更加美好!
一支令人回味无穷的小夜曲(江西省吉水县乌江中学 庄晋玲)
——《静夜》赏析
欣赏一首好诗,如饮醇酒,久而弥香,郭沫若的《静夜》就是这么一首好诗。这首诗虽不到五十字,只有短短的两节,但每当读到它,就犹如欣赏一支小夜曲,令人回味无穷。
还是让我们先欣赏一下原诗吧:
月光淡淡,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白云团团,
漏出了几点疏星。
天河何处?
远远的海雾模糊。
怕会有鲛人在岸
对月流珠?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初,中国国内军阀混战,国困民贫,当时诗人正在日本留学,面对中国的现实,诗人感到失望而痛苦。有道是“言为心声”,这首小诗,正是写于诗人留学日本期间,诗人一个人站在大海边,对月吟哦,字里行间既包含了诗人对时代的失望情绪,也隐隐流露出对祖国、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诗的第一节通过对月光、松林、白云、疏星的描写,给读者展现了一幅幽美的“月夜晚景图”。诗人以站在地上的视角,运用白描的手法来写景,你看:那淡淡的月色,笼罩着村外的那一片松林;天上团团白云之间,隐隐约约露出了几颗星星。虽然只有短短四句,却描绘了一幅极其宁静、美好的月夜晚景图,把读者带进一个超越现实的梦的世界,此情此景,真是妙不可言,这为诗人下面展开丰富的联想营造了氛围。在第二节,诗人抬眼看见得是一条海雾蒙蒙的天河,再由天河展开丰富的想象,想到那鲛人泣珠的传说,在那茫茫的天河里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异常凄美的场面。在这月华满天的时刻,诗人想到天上的鲛人对月流珠,其实是诗人自己对月深思,想到自己的祖国生灵涂炭,民不聊生,而自己却在异国他乡,壮志难酬,于是把哀伤、无奈、惆怅都化作了诗行。鲛人孤独地对月流珠,诗人又何尝不是对月流泪?他为何这样孤独这样无望?他的亲人、朋友、伴侣呢?……诗作把读者引入了奇异的世外仙境,又给读者留下了思索的空间,读来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思。
这首诗由地上写到天上,由现实联想到鲛人的传说,诗人面对那苍茫的宇宙,敞开了自己的胸怀,那淡淡的忧伤,就如那漏出的几点疏星,以及那朦胧的月色。每当夜深人静月色朦胧之时,只要轻轻地吟诵着这首小诗,就如品尝了一小杯美酒,令人陶醉,又犹如欣赏一支小夜曲,令人回味无穷……
【故事回忆】
没有当成秀才的二爷(郑东新区畅和街小学 姚增戗)
二爷我是见过的,我记得上师范学校时,二爷还夸我了。
二爷个子也很高,足有一米八五的样子,反正我小时候是仰视他老人家的。听二爷说他小时候去私塾上学,不喜欢学习,就知道淘力玩耍,被先生打得两只手面肿得像发面窝窝。离家很近的私塾,父母还让他中午不回来,搭先生的火,有时候和先生一起吃住,想着多学一些东西,可是不争气的二爷咋都不学习,越是娇惯,父母付出越多的孩子,反倒有一股子的逆反心理,成绩都不好,这是自然规律吧。
二爷十五岁就结婚了,听说他老丈人老家看女儿时,小两口还搭着梯子在瓦房后边掏麻雀蛋呢。就这样一个顽皮的二爷,其实在私塾多少也认识几个字,毛笔字在全家写的还算是好的,《五经四书》顺口溜还是会说的,大道理教训人一套一套的,《弟子规》也是滚瓜烂熟的,后来考试科举秀才未果,在家种地。
在我的印象中,二爷经常穿着大衫,一副老教书先生的模样,看起来是受教书先生的影响不浅。也是当时的清末习俗,在农村一直都有好多人穿长袍马褂,既使冬天,也有里边套棉花的长衫,老爷子留着胡须,似山羊胡,我们都背地里说二爷留着骚胡羊的尿骚胡。
二爷两个儿子,都是外出干事的。可能是老爷子书没有读好,秀才没有当成,教师爷也没有混着,就努力的把两个儿子培养了出来。大儿子一直在郊区供销社上班,转战了不知多少个乡村,最后是经理退休。也是那一年,我上班了,1989年。冥冥中注定我是他的接班人,我也一直努力地工作着,为的是他老人家的名声,所有认识他的人,都得到过他的恩惠,以后我会单独写这位大伯,在我们家排行老三,我们都称他为“三大爷”。
二爷的二儿子在铁路上当木匠,儿子接班退休了,他在我们家排行老五,我们称他“五大爷”,老人家有一点结巴嘴,说话不是老清楚,吞吞吐吐的打不清字码。
二爷的五个闺女,都上过学,识几个字,不是文盲,当时扫盲的时候,都是村里的民办教师,如今政策好了,还拿着一年20元的退休养老金。人家是五男二女,二爷家是五女二男。提起这事父亲总是笑笑,说二爷当时没有好好学习,蠢事捣乱分子,要不然,当上秀才、举人、状元,说不定就是五男二女了。
二爷死的那年,我也是哭得一塌糊涂,虽然还是个孩子,但是工作了,上班了,听二爷的教诲,就是读一本反面教材,他激励着我努力工作,不要浪费青春,不要虚度一生。
年趣事6:难以解开的谜!(安徽无为县竹峰希望小学 夏书银)
在我的印象里,小时候最喜欢我的恐怕就是怪爷了。
我常常听怪爷给我讲故事,让他哄我睡觉。
大概在我四、五岁的时候,妈妈说怪爷生病了。
我去看时,怪爷总是躺在床上。看了几次,妈妈就不带我去了。
忽然有一天,妈妈对我说怪爷去世了。
我随妈妈来到怪爷家,一进门就看见堂屋里摆了一副棺材。
妈妈说怪爷就躺在那里面。
怪爷的儿女都跪在管材的两边,给来向怪爷磕头的人还礼。
来向怪爷磕头的人很多。我和妈妈磕了头后就出来和小朋友玩。玩了不一会儿,我就看见怪爷从屋里出来,便大叫起来:“怪爷!怪爷!”
妈妈闻声出来,怪爷就不见了!妈妈带我向怪爷磕了几个头,就走进里屋去了。当妈妈刚离开里屋时,怪爷又出现在我的面前。我刚要喊,怪爷就拿他的长烟管打了我一下。我大哭起来。
妈妈和好几个人都跑进来问我怎么了。我说是怪爷打我。妈妈听了脸色突变,她把我带到怪爷棺木前跪下,说:“您一向最疼爱伢子,现在为何要吓他?我给您多烧纸钱,您就放心走吧!”
把怪爷送上山以后,妈妈曾几次问过此事,因此,怪爷用烟管打我这个画面一直存储在我的记忆里,让我困惑不已!
这正是:
人死本该如灯熄,烟消云散踪迹灭。
花开花落人间象,月圆月损天然缺。
新陈代谢无绝期,生死存亡有规律。
聊斋志异留痕记,封神榜上鬼神泣!
水香(郑州市管城区教研室 邱成立)
我年轻的时候教过两年书。那是在离家20多里的一个偏僻乡村。
由于离家太远,我吃住在校。和我住一个屋的克齐是个民办教师,年龄和我差不多,是校长特意让他和我做伴儿的。
我们那地方最大的特点是穷。穷山恶水,养出来的人也没精神。越是穷地方,农活也越重。克齐整天耷拉着脑袋,忙完学校的忙家里的,脸黑黝黝得像块乌铁,我每看到他那张脸都抑制不住想哭。
令人奇怪的是每天夜里,克齐蛮精神蛮精神的。往往是我睡醒一觉了,克齐还端端正正地坐着,忽而摇头,忽而又匆匆地写几行。看得我莫名其妙,睁着惺忪的睡眼问:“克齐,你写什么呢?”
克齐头也不回:“备课呢!”
我一时气恼,忽地扯过被子蒙上头:“骗鬼吧你!龟儿子备课才那模样呢!”
最令人奇怪的还是克齐几乎每天晚上都要说梦话,而且总是那么两句――
“水香!”克齐大声喊。
周围一片死寂。我翻了个身,侧耳听着。 “水香,你别走!”过一会儿,克齐准会带着哭腔哀告。
“克齐,我没说要走啊!”我捏着鼻子,阴阳怪气地调笑他。
而克齐却又呼呼地打起了鼾。
我曾经问过克齐:“你半夜总喊‘水香、水香’的,水香到底是谁呀?”
他却一脸深沉地说:“你最好别问。”
一晃二十年过去了。我和克齐早已不通音讯了。关于“水香”也就成了一个永远的谜。
前几天,我在报纸上看到一段文字,也许可以帮助诸位(正如帮助我一样)把一鳞半爪的情况联系起来。
这段文字是这样的:
“水香(原名林克齐),男,1944年生,河南中牟县人,当过民办教师,现为专业作家。
【生活随笔】
亲爱的我,你还好吗?(郑州市二七区教师进修学校 杨红梅)
一剪寒梅,暗香芬芳。一缕记忆,悠远绵长。流年似水,岁月盈盈。
站在岁月河流的彼岸,回望如水的韶华匆匆。回眸,花开花落,已经36年。走过青葱的年少,走过热烈的爱恋,走过幸福的昨天,伴着一路花香,我来到今天。夏日滑过,秋天已来,静静坐在窗前,我想和自己聊聊,和昨天说说,和明天谈谈。
亲爱的我,你过得好吗?总的来说,不好不坏,还不错。幸福应该多于忧伤,痛苦应该少于快乐,意外的惊喜应该远远超过莫名其妙地打击。
从一座城市到另一座城市,恍惚间,已两年有余。常常想起,想起临行前父母的微笑。时空的距离让我渐渐懂得,最后的疼爱,是把手轻轻放开。陌生的已经渐渐熟悉,熟悉的也开始慢慢陌生。时光渐行渐远,有的朋友,已经很久没有见面,不知多久才能见面,也不知是否能够再见。每逢夜静,总喜欢用音乐去遣散伤感,每到月圆,总喜欢用文字去抒发思念。
从一个单位跨入了另一个单位,开始忙碌,开始紧张。一些习惯不变,看书,听音乐,写博客等等。也少了一些习惯,也多了一些习惯。自从离开家乡,莫名地,就依恋一种友情的温暖,就多了一种思念的习惯。某个夜晚,我还会彻夜不眠。不自觉地,会想起某些人,某些事,我努力告诉自己,不要总是去想太多,虽然偶尔还是会那样,不再耽溺悲伤,虽然也会那样。
两座城市,都是我的家乡。一个是过去,一个是现在。繁华的城市,高楼林立,秩序井然,多少有些程序化的冰冷。朴实的小城,小商小贩的叫喊,记忆里却是异常温暖。是我有些怀旧吗?是我有些矫情吗?是我还没有完全融入这座城市吗?不是。故乡,生我养我了几十年,一草一木,一房一景,盘根错节,早已深深植入内心。繁华的都市,纵然是觉得千般好,也抵不过心灵最初的记忆。有些东西,说不清哪里好,到底好在什么地方,只是,谁都替代不了。
走在今天的路上,回望昨天。一些故事,一些人,一些忧郁,一些打击,是该让他们走远的时候了,别再计较故事多么伤感,人多么无情,时光总要过去,我也总要往前。曾经,也只是曾经,不论是好还是坏。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今我来思,秋思霏霏悦明天。给亲人温暖,给他人宽容,给朋友感恩,给自己力量,人生路上,且歌且行,且行且暖。
再见,昨天。你好,明天。祝亲爱的我,天天快乐,幸福永远。
【教育随笔】
写在课改后(确山县教师进修学校 彭 磊)
15239622569
谈起课程课改,让人瞬间想到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那么课程课改究竟改了什么?还要改多久?我想首先,需要深入学习2011版到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是价值尺度,丈量课程好歹,效果好坏。
作为课改真是一本刮骨疗伤的好经,那么问题是依据什么来念?怎么念?对于教育专家们,他们先知先觉,总能抓住课堂的核心,做到不跑题。我们普通的一线教师该如何取舍?怎么实施教育教学呢?课改实行多年,课堂以老师为中心转到以学生为中心,但老师又被另一个问题困扰,讲从“满堂灌”抓住话语权喋喋不休地讲个不停,走向另一端“满堂看”站在一旁撒手不管。讲多了学生听不进去,不讲,又恐怕学生听不明白。这就对老师提出更高到要求,根据课堂,学生知识储备,认知能力,决定是否讲,讲多少。跟开车加油门似的,起步时轻抬离合慢给油,提速后加速然后匀速前行,需要停车驻动时,提前减速,慢慢停下,要有车上一杯水没盖盖子水却不溅出来的感觉。
刚听了一节语文课,她讲的是《文言文二则》之《囊萤夜读》,课堂设置三个目标:1、会认、会写“恭、勤、焉”等9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本。第一个目标未完成时已经进行30分钟了,还有10分钟,剩下两个目标,恐怕完不成了。作为随堂课,设置前两个目标即可,学习生字读课文,或者最好在读课文中学习生字,把生字单独拉出来学习,再放进课文去用,那么为什么不把生字放到朗读当中学习,边读边圈字词,偏偏拉出来再放进去,白白多走这一遭呢?如果本课是展示课,内容就显得太少,目标1不变,可以把目标2和3合并为目标2,加上目标3当堂背诵,题目和课文加起来一共就37个字,如果一节课当堂背诵都完不成,那么这个课堂容量就太小了。
以生本打造高效课堂,不是要课堂多么花哨,还是应以课文中心为中心展开听说读写练习,目标是授业解惑,不是装饰过程,如何过多加入灯光音响等辅助手段,所有要讲的都放到幻灯片上了,上课翻一翻就过去取。以至于除了题目,一个象样的板书都没有,那么课堂上老师的书写师范作用就缺失了,无论老师怎么讲要把字写好,学生也是写不好的。有人说多媒体课堂容量大,容量大学生就一定收获多吗?学知识和吃东西有相似的地方,吃多不消化胃胀,比吃不饱更难受。
乱花渐欲迷人眼,更要擦亮眼睛抓住课堂的实质,把课堂还给学生,在学法上下功夫,老师领着学生朝着目标学,老师帮助学生简化过程学,而不是在教法上浓墨重彩地渐走渐远。
保证学生高效学习的必要条件(郑州市文化路第三小学 徐艳琴)
通过阅读《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一书,我知道了保证学生高效学习的必要条件有以下几点:
1.当学生发现所学知识的现实意义时,学生学得深刻。
当学生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时,学生的学习才变得深刻。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曾说过自己的语文学习情况。小时候,老师让学生背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等古典诗词,当时大家都不太明白,只知道要背下来。后来自己身处异国他乡,才深深体会到诗的真谛。
2.当学生已有知识被激活并作为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时,学生学得深刻。
从知识的自我建构意义上来讲。在学习一个新的知识点的时候,往往要对原有的知识进行复习,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新知识,这样的学习才深刻。
3.当向学生展示新知识的全貌时,学生学得深刻。
在教学中,让学生先从整体上感知知识,就像初次见到一个人,你首先要从整体上去打量,是高是矮,是胖是瘦,是黑是白,然后才去看他的头发长不长,眼睛大不大,鼻子高不高,眉毛浓不浓,嘴唇厚不厚等局部外貌特征。否则学生往往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正是基于这一点,老师设计的导学案要求在课前发给学生。
4.当学以致用时,学生学得深刻。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学生只有将所学的知识变为自己的东西,使其转化为内在的“本能”,并应用于实践,学习才有价值,才有意义。反过来,只有被应用了的知识,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否则,学到的知识只能是“死知识”,再多又有什么用?最终还要还给老师。学思结合,知行统一。
5.当新知识整合到学习者实际生活时,学生学得深刻
比如:学了牛顿定律,不仅仅能理解,会解题了,而是能够运用牛顿定律制作一个工具或一个玩具,或者能够解释建筑工地上的机械的工作原理时,学生所学的知识已经完全和实际生活浑然一体,这个时候,学生学得深刻。
清楚了这些,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就会考虑到这些因素,就能够使学生的学习高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读书有收获,读书促思考,读书真好。
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群 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5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