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品文库 > 2012作品 > 详细内容
教师作品之171(10篇)
发布时间:2012/12/1  阅读次数:740  字体大小: 【】 【】【

教师作品之17110篇)    

  

药店门前(教体局   碧水蓝天)

【小小说】还鸡(教体局   碧水蓝天)

也说“忧”与“爱”(韩庄初中   潇潇雨歇)

温柔的坚持(韩庄初中   潇潇雨歇)

你被影响了吗(韩庄初中   潇潇雨歇)

你发牢骚了吗(韩庄初中   潇潇雨歇)

儿童心理倾向的潜在影响(韩庄初中   潇潇雨歇)

儿童心理失衡问题不可忽视(韩庄初中   潇潇雨歇)

再见,我的二七班(汝南县第三小学   郑心爱)

乡情,亲情(汝南县第三小学   郑心爱)    

  

药店门前(教体局   碧水蓝天)

走在一家药店门前,听见一位女青年正与站在门外台阶下的老大娘对话:

“姑娘,您这儿有风湿止痛膏吗?”

“有!”女青年赶忙走到老大娘身边,笑容满面地说:“大娘,您要多少?”

“我要两包。”老大娘两腿有些不便,把脚抬了两抬,没有走上台阶。

女青年忙说:“大娘,别上来了,我给您拿来。”

片刻,一双满怀深情的、捧着风湿止痛膏的手现在老大娘面前。大娘眼里闪着激动的泪花,拉着姑娘的手,一直没有说出话来。

  

【小小说】还鸡(教体局   碧水蓝天)

198372日)

沸腾喧闹的鸡市。

买卖的人陆续赶来。

一位年过半百、骑着一辆崭新自行车的大伯,从西街满面春风地来到鸡市,后面带着两筐大约有一二十只大公鸡。他一下车子,众人立刻围拢上来,七嘴八舌地搞起价钱来。

一个十七八岁的男青年走了过来,他伸头一看,见是卖鸡的,就两手一伸,两边一推,身子一趄挤了进去。他抓起一只鸡,左右端详,上下打量,嘴角露出得意的微笑。他看大伯正和众人谈的火热,觉得正是投机之时,他那贪婪的目光由鸡转向卖鸡大伯,仔细观察动静。忽然,他转过身,向外移动了一步——看来他还不敢径直走开——便又惊慌地回头看了一眼。这时,有两个买鸡的人已经注意了他。他迅速走出七八步,把鸡腿上的白绳子换成了黑绳子,就装作卖鸡的蹲了下来。

买卖搞价钱真是浪费时间。几分钟过去了,卖鸡大伯还没有卖掉一只鸡。这时,那两个发现盗情的买鸡人有意让卖鸡大伯知道他的鸡被人偷走,便议论起来。

高个子说:“价钱搞好搞不好没有啥,咱得凭良心办事!”说着又提高了嗓门,还故意对着偷鸡青年那个方向,“咱不搞那歪门邪道!”

低个子的嗓门更高,“一只鸡能值几个钱?亏能干得出来!哼!青年人咋能这样不讲道德!

众人都愣住了。

卖鸡大伯更是莫名其妙。

偷鸡青年的心跳得好像驴踢一样,他的手颤抖了,腿发软了,那焦黄的脸顿时泛起一层青色。怎么办?赶快离开这个地方。不行!已经被他们发现了。他心里就像倒了五味瓶,往日的丑恶镜头在脑际掠过:在菜场偷人家一篮子西红柿,受到严厉的痛斥;在街上偷人家的苹果,遭到了痛心的责骂;在肉店趁人家不备掂走几斤猪肉,换来一顿毒打……这次,又……可怕,太可怕了!他简直不敢再想下去!良心哪里去了?道德哪里去了?难道就这样混下去?他越想越害怕,禁不住打了一个寒颤。片刻,他好像安静了一些,两眼直愣愣地看着鸡,心里进行着一场激烈的自我搏斗……

终于,他站起来了。他两眼含泪,双手捧鸡,走向卖鸡大伯,头一低,呜咽起来。

“大伯,我……”

“年轻人,知道错了就好。”卖鸡大伯拍了他一些肩膀,满意地笑了。

众人也笑了。

  

也说“忧”与“爱”(韩庄初中   潇潇雨歇)

近些年,无论你到那个人群里,只要一谈起教育孩子的话题,就有很多“同命相连”的人给你接上茬,说到动情处,无不是唏嘘再三,感慨万千。实话说,现在家庭生活的现代化程度是提高了,但家庭教育的现代化水平还不高,甚而大多还在诸多误区内徘徊,先不说家庭教育者的自身素质亟需有待提高,就其现在孩子的种种表现,不能说不与现在的家庭教育的普遍滞后有着直接的关系。
      
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家长在对待子女的教育上,也可以用两个字概括,那就是“忧”与“爱”,其主要表现有一下几个方面:
        1
、忧生活条件差------爱孩子就要多加筹码    
        
许多家长,尤其是全日制寄宿学校学生的家长,对孩子的在校生活条件持不满意的态度,全然不考虑比自己上学的条件强百倍的事实,一味与目前家庭生活的实际水平相比,抛弃“苦学生”的旧观念,一心要自己的孩子有所谓的“幸福感”或“优越感”,不惜加大筹码,或给孩子多加生活费,或让孩子不吃大伙出去下馆子、买零食,或干脆出去租房子开小灶等等。如此良苦用心,换来的是孩子花钱大手大脚,全然不顾父母的感受,稍不如意,就表现出极强烈的“叛逆”行为,吸烟、喝酒、请客、赊账、逃学、敲诈等一幕幕上演。家长没有“因钱生爱”,反而往往“因钱生恨”、“因钱生祸”。因而,强调家长树立适当满足孩子生活需要的观念,是多么重要啊。
        2
、忧自理能力差------爱孩子就要多加照料
        
很多家长,对孩子在校的每一天就牵挂在心,吃饭时,担心孩子吃得不好;休息时,担心孩子睡得不好;天冷了,担心孩子身上衣服单薄;天热了,担心孩子怕晒中暑。于是乎,家长就成了“守门一族”、“周末一族”。一放学,校园出现了一对对“饭盒帮”、“水果帮”、“衣袋帮”,无论孩子情愿不情愿,给孩子约定时间来校“服务”的,托老师、同学捎信给孩子见面的,让传达安保人员帮寻找孩子的家长是如期而至,给孩子买这买那,帮孩子做这做那。大多住校的孩子一开始不知所措,也就听认家长,时间久了就起了厌烦心理,看到孩子无所适从了,家长并不醒悟,仍然是乐此不疲,因而给孩子心理上带来很大的负担,以至降低了孩子对父母的信任度,反而易把感情寄托于同学、朋友或网络,给亲子正常沟通造成严重的障碍。
        3
、忧身体状况差------爱孩子就要多加投入
        
一些家长,并不懂得多少健康的科学知识,可一旦孩子上了学、住了校,就特别留意饮食与保健方面的信息,不久,就宛若这方面的专家似的,加大对孩子的饮食投入,“指导”孩子吃这吃那,补这补那。在这些家长眼里,孩子的一切发育都不正常,瘦了,是缺乏营养,胖了,是营养单一,只要是认为对孩子健康有利的法子,都要在孩子身上试一试,否者就会有歉疚感。实话讲,现在孩子的饮食在校是有所不足,改善学生的吃住条件,一直是改善办学条件的着力点,学生在校的卫生饮食条件就我们中原地区来说还不算太差,无需家长每天或每周再“跟踪服务”一番。我们要明白的是,导致孩子的发育不良,营养过剩,挑食厌食等问题,多多少少跟家长的过分关心有关。
        4
、忧学习成绩差------爱孩子就要多加压力
        
对孩子的学业期望值高的家长,是很在乎学生的每一次成绩的,尽管学生在“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轮番考试中苦不堪言,但一谈起孩子的成绩,家长就精神倍增,言犹未尽。毫不客气地讲,现在的孩子已经感到上学没有什么乐趣了,有的孩子谈“学”色变,一小就不愿意上学,家长没招就死托活劝,以至于后来孩子大量地厌学、辍学,这完全与孩子承受不了来自家长、老师的学习压力有关。当然,这个问题全社会已有共识,但除了应试制度这个大的社会因素外,教育部门的各种“减压”、“减负”措施是否真正落实,家长、老师被动给孩子加压的局面何时能够缓解,这也许是我们长期思考的问题。
        5
、忧安保环境差------爱孩子就要多加呵护
        
近些年,学校安全问题成了社会的热点,除了学校内部安全保障工作丝毫不能放松外,校园外部安全防范工作也是紧锣密鼓,在这方面我们还是理解家长的心情的,毕竟我们“伤不起”啊。为了孩子的自身安全,把意外事故伤害的可能性将至最低点,家长配合学校付出了大量心血,每期又是立协议,又是签保证,不说别的,就我国的校门口附近接送学生的大军,甚至能超过欧美任何一个国家的人数,就我们现在的安保状况而言,我们不能对家长有任何的非议,但是,看看我们的孩子吧,他们可是在“成长受限”的环境里踟蹰啊,无怪乎我们有一群“长不大的孩子”,无怪乎我们的孩子被冠以“高分低能”的贬称,这也许跟我们的孩子自小就束手束脚有关吧。
        
当然,由于受社会的各种因素的制约,我们不能把家庭教育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过多地归咎于家长,我们的家长在这层层的“忧心忡忡”中,还是饱含着对孩子的“爱意绵绵”,在此,我要表达的观点是,爱孩子是不讲条件又讲条件的,关键是在彼此层面的不同把握上,爱孩子就要努力培养孩子,爱孩子就要让孩子学会适应,爱孩子就要尝试放手。今天我们为孩子表示的“忧”,明天我们要感到忧得踏实、忧得放心;今天我们对孩子付出的“爱”,明天我们感到爱得值得、爱得幸福!

注:本文已发于《河南省网上家长学校》。

  

温柔的坚持(韩庄初中   潇潇雨歇)

儿童阶段正是增知识、长身体的关键时期,正常的需求愿望不仅是健康的,也是必要的。但是,这个时期的儿童,如果表现出非常过量或过分的需求欲,那就要十分注意孩子的行为了,尽量采取恰当的方法来给孩子纠偏,不然,必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许多隐患。
        
一般来说,儿童的需求心理有四个形成阶段。一是1--3岁,这是儿童“口”的需求形成阶段。“闹吃的”是其共同特性,普遍的表现为:要求的零食次量、花样较多,家长稍有不从,孩子就哭闹不止,大人往往束手无策,迁就了事。如此反复,孩子就故伎重演,每每会得到满足。这种坏习惯一旦养成,对其初中阶段非常不利。调查得知,许多孩子初中阶段厌学或辍学,都是“花钱”惹的祸。由于物欲的增长,心理发展逐渐异常,出现了说谎要钱、借钱、赊账的坏毛病,甚而结伙敲诈勒索别人的钱物,严重的会诱发犯罪,走入人生的黑暗峡谷。二是4--6岁,这是“手”的需求形成阶段。“闹玩的”是其共同特征,普遍表现为:要玩的东西符合自己的爱好,玩性大,时间长,玩具要多样化,档次化,要有可比性,既不能比别人的少,又不能比别人的差。这是孩子开始攀比的初期,如果家长不能正确引导,一味信奉玩得多就能开发孩子的智力,无异于是放纵了孩子的无知,非说不能是“玩物丧志”,但孩子一旦贪玩,就对学习等失去兴趣,其负面影响还是很明显的。三是7--9岁,这是“身”的需求形成阶段。“闹穿的”是其共同特征,普遍表现为:对自己的穿戴特别注意,很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穿戴和装束配备的评价,如果其形象公众评价“效果”较好,就喜形于色,在家对家人态度和悦;如果评价较差,在家里就对家长不顺从,一再地使性子,发脾气。这说明孩子的攀比心进入了发展状态,家长要耐心给孩子沟通交流,从感情上去打动孩子,我们知道,虚荣心是导致很多人道德滑坡,走向深渊的前奏。四是10--12岁,这是“心”的需求形成阶段。“闹乐的”是其共同特征,普遍表现为:要求释放个人的天性,追求个人的空间,在娱乐、交友、外出等方面强调自由和独立。这个阶段是家长最费心思、最要智慧、最能忍耐的,因为孩子的未来往往就在这个阶段初见端倪,这既是孩子成长的一个重要的衔接点,也是一个分水岭。孩子长大的感觉和表现,会把我们很多原有的思维定势打破,怎么使孩子的“我高兴”、“我乐意”,变成家长的“我赞成”、“我同意”,真得我们认真地去对待、去思考。
        
凭我个人的经验,家长在对待孩子每一个需求段的方法应是:既要合情合理,又要坚持原则;既要不失分寸,又要委婉和蔼。这也就是我们要学会“温柔的坚持”和“善意的谎言”,在春风化雨中教育好孩子,给孩子一个健康、优雅、温馨的成长环境。

注:本文已发于《河南省网上家长学校》

  

你被影响了吗(韩庄初中   潇潇雨歇)

曾几何时,“影响说”贯穿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大事小情,一旦发生,总会习惯性地挖掘其“影响意义”,人们在“被影响”中学习、生活,时刻感受着影响的力量,一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就是影响力的响亮见证,也浓缩了千言万篇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
        
日前,央视《艺术人生》栏目采访著名演员朱时茂,当嘉宾孙晓梅谈起她小学时代“朱叔”对她的艺术影响时,几次让朱时茂面露喜色,激动不已,连连致谢。上周末,小妹来我家送些时令蔬菜,席间说到我上大学时,她才78岁,每次节假日回家,我写字的动作、表情以及用过的笔和纸,就对她产生了极大的诱惑力,至今一些细节和感受,还历历在目如同昨日。我们60后,也就是“光荣属于八十年代新一辈”的青年,几乎都是在“被影响的日子”中度过的,那时读过的一本书,看过的一部电影,被感动的一句话,受感染的一个瞬间,无不在胸中引起波澜,影响着自己的言行,激励着我们向着人生的目标迈进。
        
如果今天我要问问9000后,你被什么什么影响了吗?那他们一定会感到茫然,很可能有一堆复杂的答案倾泻在我们面前,也让我们一头雾水。在多元文化并存的今天,我们在找寻心中的“标准答案”时,是何等的困难啊!因而,我在久久地思考:我们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是否还要努力追寻“影响的力量”,用一个时代的精神去影响下一代,用一个团队的作为去影响下一代,用一个人格的魅力去影响下一代。
        
由此,我不禁会想到一个很严肃的问题:你有产生影响的资本吗?
        
是啊,无论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还是家长,学长,我们都无形中在对学生,对孩子产生着正面和负面的影响作用。试想,一个责任心不强的老师,必定会让学生产生敷衍的情绪;一个不富有爱心和温暖的班主任,必定会让学生产生麻木和冷淡的神情;一个恶习满身的父亲,必定会让孩子散发出挥之不去的不良表现;一个不伦不类的哥们,必定会让小弟误入歧途而不能自拔。故而,我想对我们这些教育者说,在面对我们的教育对象时,我们要有良好的修为,用心构造自己的形象,赋予我们个人形象的积极意义,使我们经历的某一个枝叶、某一次颤动、某一缕气息,在你不知不觉中给学生和孩子们产生如同幽兰暗香般的影响。
        
但愿多年以后,我们的孩子在自豪地谈及“你被影响了吗”这个话题时,他们口口相传、缓缓道来的故事里,主人公的原型是你,是我、是大家。

注:本文已发于《河南省网上家长学校》。

  

你发牢骚了吗(韩庄初中   潇潇雨歇)

今天照例又是一个高温天气。一早,就听到邻居家传来大人和孩子的牢骚声:“这么热的天,街上哪有买新鲜蔬菜的,真能折腾人呐!”“真见鬼,大热天还让搞什么晨读啊,读不几句搞不好就被太阳给蒸发了!”
  如此牢骚满腹的表达,在我们的听力范围内会时常发出,如果你听习惯了,也就没有什么反应了,如果你真要“治理”一下“牢骚环境”,还真得动点脑筋,尤其是家长,当你每每听到孩子的牢骚时,你有智慧去“消音”、去化解吗?
  正好想起了一个情景。一个夏日的午后,为了不打扰家人的午休,一位父亲在阳台上辅导孩子,那孩子烦躁极了,不时地在抱怨着天是如何热,人是如何困,父亲似乎也为自己选择的时机不当正欲放弃。忽而,他看到了窗台上有一只地球仪,那正对着的一面有我们国家的版图,父亲灵机一动,顺手拿过来,问孩子:“你知道我们所处的位置吗?”孩子不屑地用手指一点:“就在这里!”,父亲说:“你知道这里的秘密吗?”孩子摇摇头。父亲接着说:“这就是北纬30°附近的地方。来,孩子你看,我们这个地方现在正是阳光灿烂,绿树如茵,大地充满了生机。你再看------”父亲缓缓地转动地球仪,用手指点着与原来对应的位置说:“这里是大片的海洋,这里分布了沙漠,这里是高山峡谷,这里是冰雪高原------”。孩子屏着气连连点头,不时用疑惑的目光注视一下父亲的面孔,不知父亲说这些是何用意。
  父亲长叹了一口气,说:“为什么同等条件的地方,会有不同的表现呢?这不就是大自然给我们的启示吗?我们人类也是一样啊,同样是人,但自身条件尤其是智力因素却有着差别,所不同的是,地球的差异难以弥补,而人的差异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弥补的。”说着,父亲站起身,指着临街道路上的行人:“孩子,你看,那位开机动三轮车运西瓜的,说不定是趁天热卖了好给孩子攒学费;那位推人力车卖水果的,就等赚了钱好给孩子添件新衣服;那位满头白发的拾荒者,也就是为了今晚或明天有个馒头吃,有碗汤喝------
  “爸爸,别说了,我明白了!”孩子顷刻流下了泪水,“爸爸,我向你保证:今天起,我开始改变!”
  朋友啊,我常听说一些人要“战胜不了别人要战胜自己,改变不了别人要改变自己!”唉!何必下这么大的决心呢?那也未必有什么理想的结果啊!依我看,要从调整自己的心态开始就可以了,比如,把我们的牢骚次数降到最低限度,把有限的时间用到有益的事情上来,将来让认识我们的人对我们有一个满意的评价,这就够了!

  

儿童心理倾向的潜在影响(韩庄初中   潇潇雨歇)

一句“人之初,性本善”,让我们琢磨了千百年。既然人的婴幼期是“善”的底版,那为何后来长大了就划上了很多不好的印痕呢?因而,就有人抛出了一句警世醒言:“坏人都是好人培养的”。咋一听,这好像一句悖论,但仔细揣摩,的确有些道理,事实上,很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出的坏习惯,大多跟初始阶段家庭教育的不当有关。
  现就儿童对家庭成员所表现出的不同心理倾向及其对以后的潜在影响问题,略作表述。
  我们通过细心观察,儿童在一岁后,就表现出了对事物的喜好与排斥,两岁后,就明显表现出对家庭成员以及周围人群的心理倾向。这个阶段,应是家庭教育的最好时机,如果方法欠妥,引导不当,那么,孩子的很多原始“识别”经验就在心里沉积,必将对其以后的思想素质和为人处事起着潜在的影响作用。如,1、爷爷对其“宽容”就依赖爷爷,听爷爷的话,对奶奶等就不顺从。这种心理倾向最为普遍,一般受隔代疼爱的感情因素影响,很多爷爷在面对这种表现时,往往心理有一种满足感,全然没有体会这会给孩子带来什么负面的影响,久而久之,孩子就形成了见风使舵,讨好拍马的习惯,很难说这对其以后的人格发展没有潜在的影响。 2、奶奶给买“好吃的”就“团结”奶奶,排斥其他人。这种表现会让儿童形成错失的利益观,谁对我有利,我就依附谁,谁对我没有利,我就反对或冷淡谁。 3、爸爸对其“友好”就讨好爸爸,对妈妈的言行就反感。说是“百依百顺”,其实不然,儿童的配合是有条件的,不符合他的心愿,他是不会主动而又乐意地完成你的指派,实现你的意图的。 4、谁夸奖我,我就听谁的,说我毛病的,我就给他作对。我们经常听大人这样问孩子:“你对谁亲呢?”,“谁对你不好呀”,“谁打你了?”这在思想感情的好恶上已经教孩子去判断了,也许“敌友”关系,孩子这时就有了区分标准了。
  终上所述,儿童在家庭教育初期,由于家长的教育不当,所表现出的对家庭成员的不同心理倾向,将对孩子以后的成长产生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这主要归咎于家庭成员教育方式和原则上的不统一所造成的。
  有人说,孩子是研究大人的“专家”,我觉得此言不假。家庭成员之间的意见不统一,确实会让孩子无所适从,摸不着头脑,不知听谁的好,最后只有谁的做法对自己有利就听谁的。针对这种问题,解决的唯一办法,就是家庭成员要统一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不要因为孩子的喜好去讨好孩子,进而一次次丧失了原则,结果只能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潜在的不利影响,严重的将会贻害家庭,贻害孩子。
  注:本文已发于《河南省网上家长学校》。

  

儿童心理失衡问题不可忽视(韩庄初中   潇潇雨歇)

邻居家有个小女孩,正上小学二年级。一天,她做完家庭作业后让妈妈检查,有一道题因乘数与被乘数的位置关系不妥,妈妈给女儿做了一番纠正,小女孩不服,但迫于母亲那“老资格”的压力,最后只好认输。

        接下来,一个耐人寻味的情节出现了。

        小女孩说:“妈妈,这回你赢了,我听你的。要是下一回你输了,你也得听我的!”按一般常理说,妈妈应该爽快地答应小女孩,以满足孩子的一种心理平衡。可是,妈妈这时却没有揣摩小女孩的心理,很果断地回应说:“你得了吧,妈妈永远是不会错、也不会输的,玩去吧,妈妈要休息了。”

        看着妈妈熟睡的脸庞,听着妈妈均匀的呼吸声,小女孩委屈地暗暗流出了泪水。但她很懂事,并没有惊动妈妈,只是喃喃地说:“妈妈,等着瞧吧,你一定会有错的时候,你一定会有输给我的时候------”说着,小女孩看到妈妈的手动了一下,随即眼里露出了一丝喜悦,“妈妈,你也不服是吧,你想给我拉钩吗?” 于是,小女孩伸出一个小手指,轻轻勾住妈妈的小手指,嘴里念念有词。

        此时,妈妈微闭的双眼也不停地颤动,眼角溢出了泪水。

        这位妈妈给我讲了这个“小剧情”后,我又一次对有关家庭教育的正确途径问题进行了思考。我们知道,长期以来,家长、老师在孩子们的心中一直处于权威的地位,不对等的关系压抑了孩子的诸多天性,孩子的内心深处不时在寻求一种平衡感,但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得到满足,从而就逐渐引发了孩子从学校和家庭以外寻求心理平衡与满足的途径,当然也就诱发了一系列沉重的社会问题。

        由此,我认为,学校和家庭教育都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失衡问题,以培养和完善孩子健全的心智和协调的人格。

         注:本文已发于《河南省网上家长学校》

  

再见,我的二七班(汝南县第三小学   郑心爱)

我是一个上完课不爱在班里多呆的人,而近几日,我却常常不由自主的耗在班里不愿离开。有个细心的孩子也发现了我的这点小变化,就悄悄的问我:“老师,你没课了,怎么不回办公室呀?”

孩子,你哪里知道老师的心思呢。再过三天、两天,你们就走了,老师就再也不能像现在这样看到你们了,老师是想再多看看、多陪陪你们啊!

是呀,一声声“老师,你好!”“老师,你辛苦了!”“一二三,我做端!”“二七,二七,永争第一!”的呼号声还在我耳畔回荡;一个个可爱,天真灿烂的小笑脸还在我眼前晃动,怎忍别离呢。

还记得,有一次我在讲台上正在上课,一不小心差点摔倒到台下,班下孩子们不由发出“啊、啊”的心疼声;还记得,我们班每次取得优异成绩和荣誉时大家开心的样子;还记得,我每次外出学习归来后,孩子们看到我后欢呼雀跃的小模样……

也忘不了,董娱辰、张宇轩、韦龙烜、刘子雅、王艺冉等这一批批优秀的孩子们;忘不了,李怡衡、祁权儒、刘晨一、宋陪齐这一批从进班时的倒数、基础偏差,到现在有着很大进步的孩子们;更忘不了,沈一、贾雨彤、王献彩、刘鹏辉这一批常缺家庭作业,让老师绞尽脑汁的小调皮……

是呀,一年下来,我的一个眼神,我的一举手投足,她们都能心领神会;是呀,转眼又一年,怎不让人感到光阴似箭,依依不舍呢!

  

乡情,亲情(汝南县第三小学   郑心爱)

用老妈的话说:我是一个忘恩负义、没心没肺的家伙,十年八辈子也不回一趟老家。话虽说有点过,但话语中无不透露着老妈对我这个女儿的牵挂和思念之情。当然,再过,也阻挡不了我思乡的心和回家的步伐。

77,是父亲的生日,也是他离开我们快十年的忌日,我思乡的心更是急切难耐。一大早,随便收拾些行李,就带着老公领着孩子,回到了我那阔别也不过几个月的老家——老君庙,余子河。

我的老家处在三乡交界(老君庙、官庄和三桥)之处,属于宿鸭湖的低洼地带,俗说三不管的地方,贫穷和落后自然难免。刚进院,迎接我们的除了兄嫂亲戚们,还有满院飞舞的蚊蝇。妈妈光着脚,刚从玉米地里拔草施肥回来,满身被汗水、雾水湿透,头上沾满了钻玉米地时留下的杂草和污泥,脸膛也晒得通红发黑,但这都没掩饰住她看到女儿回来时流露出的那份惊喜和开心。看到这一切,我的心却是又喜又痛。

临近中午,姐姐也带着三个孩子从邻庄赶了过来,再加上哥哥和弟弟的两个孩子,院子里自然是热闹非凡。我家的子俏也很快就溶入了这个大家庭中,玩的是不亦乐乎。

我走进了庭院,看看妈妈种的菜,又瞧了瞧嫂嫂养的鸡鸭和小猪仔儿,心中又像似打翻了的五味瓶,酸甜苦辣一起涌上了心头。原来,院中的那一草一木还是如此触动着我,家乡的那一土一情还是让我如此难忘!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3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